生物必修总结范文

2023-09-22

生物必修总结范文第1篇

3.? 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 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 1.? 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难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结构]: 一.观察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来源:]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拖镜座。把显微镜放 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②对光: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b.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过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低倍镜观察:a.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 更加清晰。

④高倍镜观察:a.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b.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清晰。 d.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3.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来源:学_科_网] 结论: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原核细胞 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是ATP是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本册教材乃至高中生物学习阶段的重点内容,二是ATP知识点又比较抽象;从生物知识课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思维能力角度分析,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ATP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形成途径与去路,首先了解ATP的直接供能作用,继而介绍ATP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之上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ATP的形成途径与去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即细胞的能量“通货”作用。 知识目标: 了解ATP的作用:直接供能物质。

理解ATP的结构简式和分解供能过程。[来源:学_科_网] 理解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和形成途径。 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 观察萤火虫发光现象、对照实验探究和讨论发光器发光的能量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安排的5个讨论,培养小组内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动画列表和3次课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列表分析ATP与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即总能源来自于光能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高一学生与初中阶段相比,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尤其是思维形式逐渐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转变,也就是理解能力与初中阶段相比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理的稳定性成熟了许多,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学习态度较稳定,因此学习行为 与自觉性等习惯加强了许多,就本节课而言,之前学生学习了能量物质糖类和核酸的组成和功能,在初中又接触到生物能量活..

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学生能够得出帽形形成与假根有关 通过伞藻的核移植实验,学生能够得出帽形受细胞核控制 通过实验探索,学生能够得出细胞核的功能

通过细胞核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细胞核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实验,形成实验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设计过程,形成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小组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伞藻的嫁接、伞藻的核移植实验

三、教学难点: 细胞核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读书指导法 直观演示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模型

五、教学过程 时间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3Min

一、导入

1996年,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在初中学过的多利的诞生过程吗?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步是从A羊中取出乳腺细胞,然后取出细胞核。第二步从B羊中取出卵细胞,然后去除 细胞核。第三步通过核移植,融合之后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并移植到C羊当中。这样就产生了克隆羊多利,那么多利长得像那一只羊呢?为什么呢?因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A羊提供了细胞核。那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还有什么功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遗传物质的控制 中心——细胞核》 回忆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积极思考与细胞核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引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思考

二、实验

为了研究细胞核的功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首先以伞藻为实验材料,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伞藻,伞藻有三部分组成:伞帽、伞...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真核细胞主要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经过有丝分裂,新增加的子细胞与原来细胞是一样的吗?(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完全相同)

我们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一个受精卵只通过分裂就能完成个体发育吗?(参见P8相关信息)

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过程是除了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数目外,还需要增加细胞的种类。生物体不同类型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2节 (细胞的生命历程之)细胞的分化 设问:①什么是细胞分化?分化的过程和结果如何? 板书:

一、细胞分化

师:以人的受精卵发育过程为例,绘制简图讲授分化过程和结果。

小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乃至系统,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因此,受精卵发育成一个个体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来实现的。

设问:细胞分化是人类细胞特有的吗?指导学生观察P118图6-9。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细胞分化的实例吗? 生: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

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说一说: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细胞分化吗? 1.定义:一个或一种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的后代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细胞分化的实例吗? 生: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

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思考以下问题,引出细胞分化的特点。 ①成熟个体中是否存在分裂分化的细胞? 学生举例:造血干细胞

师:细胞分化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②为什么概念中强调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呢? 分析:由于胚...[来自e网通客户

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教学过程

教师用网页展示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如下:[来源:学,科,网Z,X,X,K]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2.细胞衰老有什么特征? 3.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4.细胞凋亡的含义是什么? 5.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什么区别? 6.细胞衰老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7.如何预防人体衰老? 8.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 每组分配两个问题开始头脑风暴,并把过程记录下来,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分彼此。主持人作好组织,噪 声控制员控制噪声,记录员作好过程的记录。教师为了把握学生头脑风暴的情况,可以分时间参与到各组学生的头脑风暴的过程里面。

二十分钟以后,把每一组经过头脑风暴的结果张贴出来,由每一组的主持人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时间3分钟。 第一组: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答: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也就是说,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的细胞来补充它们。因此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死亡与个体的衰老死亡不是一回事。 2.细胞衰 老有什么特征? 答: 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缩小。(2)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溶酶体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内质网排列无序。(3)多种酶活性降低。(4)细胞内色素积累。(5)呼吸速率减慢。(6)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鼓掌表扬) 第二组: 3.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答: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它是当今科学家研究的热门问 题。我们组的同学比较接受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一类瞬时形成 的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统。在生命活动中,自由基...[来自e网通客户端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浙科版)第1章。在前面细胞基本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为后面细胞膜结构模型以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这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并且通过半透膜的渗透实验了解了渗透的原理,具备比较好的基础。学生接触探究实验不多,因此探究的思维需要锻炼。本班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实验设计的讲解和现象的分析上。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阐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 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完成制片和显微镜观察等相关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实验设计。 2. 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低倍镜观察

2)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30%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注意重复3-4次,观察。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注意重复几次,观察。

五、教学过程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 酶的特性

【教学目标】【学点1】酶具有高效性

【学点2】酶具有专一性【学点3】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条件 【知识梳理】【学点1】酶具有高效性

回顾“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结论:氯化铁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是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学点2】酶具有专一性

1、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反应。 如淀粉酶只能催化分解淀粉,而不能催化蔗糖、纤维素等水解。 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为多肽,而肽酶能将多肽链水解成氨基酸。

2、 细胞内,酶的种类多种多样,互补干扰各自的化学反应。

3、 常见的酶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果糖; 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 3脂肪酸+甘油 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肽酶:催化多肽水解成氨基酸 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成水+氧气 【典型例题】

正文统【学点3】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条件

1、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空间结构,导致酶失活,且不可逆。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于细胞膜这部分内容初中有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掌握细胞膜的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所给材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学生能够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 教学难点

(1)?? 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预习教材40页到43页,并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本章] ?? 第二章我们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些呢?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等(学生回答),如果将这些物质按照它们在细胞中的比例放在一个试管中,能组装成成一个细胞吗?为什么?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细...[来自e网通客户端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方面

1、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条件; 2.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说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过程和方法: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能够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3.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养成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获得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渗透作用的条件;

2.探究实验中如何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3.探究实验中怎样进行实验设计。

三、教学难点

1.探究实验中如何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现象的预测等)。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点拨法、类比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准备演示实验的器材、材料 2.课前分组? 3.flash课件 4.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糖拌黄瓜片实物,大家观察到有水渗出的现象,设疑:水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 这节课,我们以水分子为实例来探讨物质的跨膜运输(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学习:

一、渗透作用(合作学习)

过渡:那么水分子跨膜运输的原理是什么呢?(从现象到原理,引入渗透装置。)

(一)教师出示已经安装好的渗透装置,介绍装置的构成和半透膜性质,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思考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 思考题: ①渗透作用进行时,蔗糖分子和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否都透过半透膜吗? ②在单位时间内,由烧杯通过半透膜渗入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还是由漏斗通过半透膜渗出烧杯的水分子数量多? ③水分子总体的扩散方向是怎样的? 小组代表说出他们...[来自e网通客户端]

第四章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三.过程与方法

1.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成果。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五.学情分析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实验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1.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等产物,并且都释放出能量。

2.不能。否则,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而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但是,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许多。

〖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户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生思考探究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具体做法是: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载有用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的硅胶(两者均为橙色),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就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板书〗(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只做到细胞呼吸的方式有:) ㈠有氧呼吸 ㈡无氧呼吸 〖板书〗㈠有氧呼吸

〖讲述〗结合课本图5-9来讲述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适当可补充一些方程式) 有氧呼吸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是生物体高效率地获取能量的反应过程。其反应过程包含许...[来自e网通客户端] 必修一6.1细胞增殖

一、基础知识学习

【学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体积越大,需要的营养物质越多,需要排出的代谢废物也越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会遇到困难。 2.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主要原因)

3.细胞核中DNA相对稳定,而细胞体积的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4、生物的生长的基础:①细胞生长→体积增大②细胞增殖→数目增加

5、细胞的增殖意义:①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就是生物的繁殖。②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而生长、发育。

6、细胞增殖方式和两大过程: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

7、真核细胞三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是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有性的生殖细胞。 〖总结〗细胞的 影响物质运输效率,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 、 、 、 的基础。 真核细胞三种分裂方式: 分裂、 分裂、 分裂。 〖学点1学习情况检测〗

1.大小不同的干泥球同时浸入水中,最先被浸透的泥球是 A.大泥球 B.小泥球 C.大小泥球同时浸透 D.不能确定

2.下列 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 B. 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C. 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 D. 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真核细胞主要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经过有丝分裂,新增加的子细胞与原来细胞是一样的吗?(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完全相同)

我们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一个受精卵只通过分裂就能完成个体发育吗?(参见P8相关信息)

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过程是除了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数目外,还需要增加细胞的种类。生物体不同类型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2节 (细胞的生命历程之)细胞的分化 设问:①什么是细胞分化?分化的过程和结果如何?

板书:

一、细胞分化

师:以人的受精卵发育过程为例,绘制简图讲授分化过程和结果。

小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乃至系统,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因此,受精卵发育成一个个体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来实现的。

设问:细胞分化是人类细胞特有的吗?指导学生观察P118图6-9。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细胞分化的实例吗? 生: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

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说一说: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细胞分化吗? 1.定义:一个或一种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的后代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细胞分化的实例吗? 生: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

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思考以下问题,引出细胞分化的特点。 ①成熟个体中是否存在分裂分化的细胞? 学生举例:造血干细胞

师:细胞分化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②为什么概念中强调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呢?

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教学过程

教师用网页展示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2.细胞衰老有什么特征? 3.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4.细胞凋亡的含义是什么? 5.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什么区别? 6.细胞衰老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7.如何预防人体衰老? 8.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 每组分配两个问题开始头脑风暴,并把过程记录下来,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分彼此。主持人作好组织,噪 声控制员控制噪声,记录员作好过程的记录。教师为了把握学生头脑风暴的情况,可以分时间参与到各组学生的头脑风暴的过程里面。

二十分钟以后,把每一组经过头脑风暴的结果张贴出来,由每一组的主持人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时间3分钟。 第一组: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答: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也就是说,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的细胞来补充它们。因此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死亡与个体的衰老死亡不是一回事。 2.细胞衰 老有什么特征? 答: 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缩小。(2)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溶酶体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内质网排列无序。(3)多种酶活性降低。(4)细胞内色素积累。(5)呼吸速率减慢。(6)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鼓掌表扬) 第二组: 3.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答: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它是当今科学家研究的热门问 题。我们组的同学比较接受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一类瞬时形成 的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统。在生命活动中,自由基...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能力目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情感目标让学生辩证的认识癌症。 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生物必修总结范文第2篇

第38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金湖中学 沈德邻

知识精华

变异的类型: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概念: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突变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本来源和主要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 进代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因:某些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骤变、生物体内部因素如异常代谢产物等作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原因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 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激光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诱变因素硫酸二乙酯等化学因素:秋水仙素、诱变意义: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尽快稳定,加速有种进程优点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类型基因)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实现途径:有性生殖(减数分裂)丰富的来源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意义原因之一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题例领悟

例题: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

解析: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仅仅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故排除供选答案D。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其中基因突变率极低,染色体变异也较少见,故排除B、C。而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必然发生的过程,如果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多、等位基因多、基因重组类型多,生物的

1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变异就多,因此基因重组成为亲子代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 ) A、 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 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 用生长素处理未经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 D、 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 ( ) A、发生基因突变 B、发生染色体畸变 C、发生基因重组 D、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准确复制 B、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C、可以直接调节生物的代谢 D、能够贮存遗传信息

4、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 A、分裂间期 B、分裂期前期 C、分裂期后期

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5、白化病人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不易变黑,原因是 ( ) (1)角质层里缺乏黑色素细胞 (2)表皮内缺少黑色素合成酶 (3)染色体变异 (4)基因突变

A、(1) (3) B、(2) (4) C、(2) (3) D、(3) (4)

6、人发生镰刀型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 ) A、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B、碱基发生替换改变 C、缺失一小段DNA D、增添一小段DNA

7、下列生物的性状中都是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组是 ( ) A、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 B、人类的白化病和矮秆水稻 C、无籽西瓜和人镰刀形贫血症 D、无籽番茄和果蝇残翅

8、有性生殖后代具更大的变异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染色体结构变异机会多

2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C、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影响

9、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是该人群生殖细胞发生 ( )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

二、简答题

10、一株世代都是开红花的植物,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一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白花,白花授粉后所结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开白花。试分析该白花是来自_____变异,引起这种变异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使发育成该花芽的细胞在________时发生差错,从而使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自我评价答案:

1、D

2、A

3、C

4、A

5、B

6、B

7、B

8、C

9、D

10、基因突变,外界环境条件的骤变(突然冰冻),DNA复制,基因

生物必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共七章19节,课堂实验2个,课后实验2个,探究实验2个,模型建构2个)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课堂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建构: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探究实验: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实验:低温诱导植物体细胞数目的变化)

1 第3节 人类遗传病(课后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生物必修总结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3、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

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板书设计:

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基因突变

三、基因重组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 2.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

3.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

一、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得出结论。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里要注意充分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来说明。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

现的。)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最后,教师再通过“人的身高”这一事例,说明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

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识到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基因)与外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1.提示: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

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一、基因突变

问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教师简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问2】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 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图讲解。

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那么,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

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的。 1.学生阅读后回答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

问:基因突变作为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它有哪些特点呢?

【强调】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自然突变,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诱发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在高等生物里,大约10万到1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可见突变其实也是不容易发生的。 【归纳】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稀有性④有害性⑤ 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学生阅书后,由学生回答教师穿插其中讲解。

三、基因重组

问:什么叫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强调】这里必须注意到,基因重组只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的基因组合,而基因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即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另一方面是由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原来连锁在一条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于交叉而交换,基因也随着交换。

上述二种原因,都能形成基因的重组,而新的重组基因类型又导致了不同相对性状的重组,使后代产生变异。

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的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也就越多。以豌豆为例,当具有10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如果只考虑基因的自由组合(l0对等位基因位于10对同源染色体上)所引起的基因重组, 有

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种„„。

四、总结:

生物的变异,根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结果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遗传物质。因而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最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就越多。因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必修总结范文第5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1.生命观念:根据结构和功能观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及其影响。

2.科学思维:(1)经过归纳与概括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分类与比较,明确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流程。

3.实验探究:基于给定条件,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课程学习:

生物变异可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有

三种来源。(P97)

一、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种类:一类是细胞内

,例如

;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概念:

(1)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分析:

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体细胞中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呢?

雄果蝇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

(2)

染色体组:

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

的,也就是含有

,其中每

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如雄果蝇的精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或者

)。

素养探究

染色体组数目判断方法

A、

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据图思考:右边细胞核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B、

根据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判断

据图思考:右边细胞核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C、根据基因型判断

基因型为AaaBbb,有几个染色体组?

3.二倍体和多倍体

(1)二倍体: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叫作二倍体,如

(2)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统称为多倍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称作

,如

;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称作

,如

(3)多倍体的优点?

(4)多倍体的获得途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

,用

等。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处理

(5)根据课本p88内容思考

①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的原理?

②秋水仙素作用时期?

(6)【探究∙实践】根据P89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低温诱导获得植物多倍体的原理?

②该实验中,卡诺氏液、95%酒精的作用

③制片步骤?

④该实验与秋水仙素实验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观察时,是否所有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7)

根据课本P91拓展应用中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题目,思考下列问题:

①尝试概括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用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表示)

②思考三倍体植株为什么不能形成种子?

4.单倍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仅可以

,也可以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的个体,叫作

,如雄蜂、雄蚁。

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

,而且

思考:①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是否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②据P89《与社会的联系》回答,单倍体育种的方法(画出概念图)?

③思考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素养探究

“二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

一看发育起点;二看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种类:

名称

图解

变化

举例

缺失

染色体b片段

重复

染色体b片段

易位

染色体断裂的片段

(d、g)

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

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一片段(a、b)位置

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引起的变异,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果蝇

的形成。

②重复:染色体中

某一片段引起变异,如

③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

到另一条

上引起的变异。

④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

引起的变异。

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发生改变,而导

的变异。

3.对生物体的影响: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

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1、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

B

C

D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那么它

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

A、2、

B、3

C、4

D、8

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④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⑤基因型为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5.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下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

A.突变和倒位

B.重组和倒位

C.重组和易位

生物必修总结范文第6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1

《寡人之于国》两首知识点

1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2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3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4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5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

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6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2

《劝学》知识点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

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6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

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7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3

《过秦论》知识点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8、以愚黔首使……愚蠢

3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自若也

(2)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伏尸百万

(3)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师说》知识点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

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

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上一篇:见义勇为的作文范文下一篇:拼音学习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