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剂学 学习方法 研究实践

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属于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涉及面广。在药剂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很多基本理论、处方设计、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内容。药剂学与很多学科有密切关联,包括化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化学等。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药剂学各分支学科,包括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等。药剂学也是很多药学院校开设的主干课程,药剂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药学毕业生的整体能力和质量,也影响到各分支学科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如何学好药剂学,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学好药剂学的主要方法。

1 明确药剂学的研究方向,建立学习方法

在学习药剂学这门课程之前,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药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药剂学的研究方向包括哪些?药剂学是利用现代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备成合理的应用形式(即剂型)的一本实践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贯穿于各章节的学习内容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对象是药物制剂。但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些要点。例如有些学生会问“如何分离中药的某些成分”、“某单体成分的药理活性如何”等类似问题,学生将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研究内容混为一谈,学习起来比较混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反复明确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学生应该清楚知道药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药剂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比较庞杂并且知识点较多,学习起来需要不断的记忆和理解。但在药剂学的学习方法上,可以以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和特点为纲,逐渐扩展内容到主要组成、制备工艺、所用辅料、质量评价、发展概况等方面。根据剂型概念和特点可以推断其主要组成成分及制备工艺等。例如,学习脂质体制剂新技术时,应以其概念和特点为基础,即脂质体是含有磷脂和胆固醇的双分子层的封闭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后再扩展到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包括溶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等)、脂质体的分类(包括大单室脂质体、小单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脂质体的质量评定指标(包括包封率、载药量、药物释放等)。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介绍脂质体的发展概况及新型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及热敏脂质体)等。在学习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剂型概念和特点,找到制备工艺—分类—质量评定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是药剂学的各知识体系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

2 理解药剂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重点内容

药剂学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成型过程的相关理论、制备工藝及合理的处方设计。其原理渗透到各章节中,是学习药剂学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理解基本的制剂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制剂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例如,片剂是各药物制剂使用最广泛的固体剂型。根据片剂的特点,有三种压片方法,包括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粉末制粒压片等。那么如何选择各压片方法呢?湿法制粒压片法是最经典和广泛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药物和辅料均匀制备成流动性很好的湿颗粒,经整粒后再进行压片,有效地解决了片剂均匀度、流动性等问题。理解了这样的压片原理,可以进一步重点掌握片剂的四大辅料(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和润滑剂),理解各种辅料成分及特点及随后的包衣技术。再例如固体分散体技术,主要原理是将药物均匀地分散在载体材料中,药物在载体中以微晶、分子溶液或低共熔物状态存在。固体分散体的意义是在于难溶性药物的高度分散,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能力。在掌握了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介绍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干法、喷雾干燥法、熔融法等,结合药物的性质选择合理的制备方法。并熟悉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包括药物高度分散在载体材料中;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水溶性、吸收及生物利用度;适用于油性药物的固体化;物理稳定性差、载药量小;工业化生产困难等。进一步理解固体分散体的鉴别方法,包括红外光谱鉴别法、粉末X射线鉴别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拉曼光谱鉴别法等。最后掌握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药物的无定型状态、微观形态、药物释放性质等。

3 重视实践及课外探索

由于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探索。广泛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课堂上所学习往往都是最基本和典型的制剂技术。如何将课堂上的制剂理论更好地用于指导实际制剂开发和设计尤为重要。因此,药剂学实验课特别重要。通过药剂学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制剂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药剂学问题的能力。在药剂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思考:为何将药物制备成该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包合物的实验中,采用具有空穴结构的β-环糊精来形成中药提取物包合物,利用饱和水溶液的方法来制备该包合物。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书本中所提到的包合物各种理论和实践。另外,学生应多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活动,以课题的形式带动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在课题的进行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药剂学问题的思考方式、问题解决模式及应用实践。透过表象看本质,有效地加强各知识的综合运用。

总之,要学好药剂学要根据药剂学的特点及规律性,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研究方向和内容,突出重点,重视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对药剂学的综合理解。

参考文献

[1]吴卫,黄洁.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08,24(5):32-33.

[2]袁子民,吕佳,赵琳.药剂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46-47.

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为减轻盐酸二甲双胍对胃的刺激,实现其在肠道内的释放,以盐酸二甲双胍为主药,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复合载体,筛选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pH敏感性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利用扫描电镜进行结构表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转篮法研究释放度。结果表明,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优选处方如下: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2%(质量体积比),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药物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5,氯化钙的交联浓度为3.5%(质量体积比);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人工胃液中6 h累积释放度小于4%,在人工肠液中6 h累积释放度最大可达96.4%。所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处方工艺稳定可靠,水凝胶微球机械强度高,生物降解性和稳定性好,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盐酸二甲双胍给药系统。

关键词:药剂学;盐酸二甲双胍;海藻酸钠/壳聚糖;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

盐酸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多年来一直是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1],但盐酸二甲双胍的生物半衰期较短(2~3 h),一般需要大剂量使用或频繁给药(2~3次/d),因而易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2-3]。研究表明,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在胃中吸收较少,主要在小肠的中上部吸收(即十二指肠和空肠,结肠段吸收较少)[4]。为减轻盐酸二甲双胍对胃的刺激,实现其在肠道内释放,本实验以盐酸二甲双胍为主药,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复合载体,制备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并对其pH 敏感性及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考察,以期获得一种新型结构的盐酸二甲双胍给药系统。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DF-1010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河南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01-2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提供;ZRS-8G智能溶出测试仪,天津市鑫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Genesys 10s UV-VI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提供;A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提供;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江苏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提供;LGJ-10冷冻干燥机,北京四环科学仪器厂提供;烧杯,玻璃棒,表面皿,濾膜,滤器,注射器等。

1.2 试剂

海藻酸钠,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盐酸二甲双胍,山东科源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无水氯化钙,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冰乙酸,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壳聚糖,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脱乙酰度≥90.0%;磷酸二氢钾,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氢氧化钠,天津市大陆化学试剂厂提供;盐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二甲双胍分析方法的建立

按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范围内扫描。发现盐酸二甲双胍在233 nm处有最大吸收,所用辅料在此无吸收,故选择233 nm作为测定波长。盐酸二甲双胍在2.0~15.0 μg/mL范围内,吸光度(Y)与药物浓度(X)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74X+0.001 7,R2=0.999 9(n=6),精密度RSD值为0.28%(n=5),回收率RSD值为0.56%(n=6),稳定性试验RSD值为0.37%(n=6)。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2.2 单因素试验

2.2.1 制备工艺

混合液Ⅰ:精密称量适量海藻酸钠,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在恒温磁力搅拌下至全溶,然后加入盐酸二甲双胍,继续搅拌至全溶。

混合液Ⅱ:将1 mL乙酸溶于5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配制成体积分数为2%的乙酸溶液。将适量壳聚糖加入配好的乙酸溶液中,恒温磁力搅拌下至全溶。

根据相关文献,进行了3种制备工艺的筛选。

工艺1 将适量体积的溶液Ⅰ和Ⅱ混合,恒温磁力搅拌30 min,得到混合液Ⅲ。将适量氯化钙溶于200 mL蒸馏水中,全溶后,将混合液Ⅲ用注射器滴入氯化钙水溶液中,滴完搅拌10 min,静置30 min,过滤,水洗,干燥。

工艺2 在混合液Ⅱ中加入适量氯化钙,得到混合液Ⅲ,在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Ⅰ缓慢滴加到混合液Ⅲ中,滴加完毕后,搅拌10 min,过滤,水洗,干燥。

工艺3 在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Ⅰ缓慢滴加到混合液Ⅱ中,混合均匀后,加热30 min,加入适量氯化钙,快速搅匀,密封,静置。

观察所得产品外观发现:工艺1可得到外形较好的凝胶球,外观形态见图1;工艺2和工艺3得到的产品几乎不分层,不易分离得到水凝胶,因此按工艺1进行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制备。

2.2.2 干燥方法

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经室温或烘箱干燥后为微黄色水凝胶颗粒,结构较紧密,硬度较大,形状不规则。而经真空冷冻干燥后,水凝胶球呈白色,结构较疏松,基本保持球形,未发生明显的皱缩。由于冷冻干燥制品的体积基本不变,极易溶于水而恢复原状,可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干燥物质理化和生物学方面的变性,故选用真空冷冻干燥方法进行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制备。

2.2.3 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质量体积比,下同)

以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变量,其他因素不变,按照优选工艺1制备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结果显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1%时,所得水凝胶较稀,滴加呈无定形态;2%时,可得凝胶微球,外形较圆整;3%时,可得成形性较好的凝胶微球,且弹性增加;4%时,壳聚糖溶解时间延长,所得水凝胶黏稠度增加,凝胶球较好;5%时,所得到的壳聚糖溶液含有未溶解的小块,得到的混合溶液黏稠度太大,无法滴加形成凝胶微球。综上所述,確定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总浓度考察范围为2%~4%。

2.2.4 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变量,其他因素不变,按照优选工艺1制备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3时,所得凝胶微球颜色发白,形状不规则,成形性较差;质量比为1∶2时,所得凝胶微球成形性仍较差,大小不均一;质量比为1∶1时,可得到完整的凝胶微球,外形较圆整;质量比为2∶1时,得到的凝胶微球成形性较好,弹性较1∶1时增强;质量比为3∶1时,得到的混悬液黏稠度降低,凝胶微球的颜色偏淡黄色,基本符合要求;质量比为4∶1时,得到的混悬液黏稠度降低,较难得到凝胶微球。综上所述,确定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考察范围为1∶1~3∶1。

2.2.5 氯化钙浓度(质量体积比,下同)

以氯化钙浓度(0.5%,1.0%,1.5%,2.0%,2.5%,3.5%,4.0%,4.5%)为变量,其他因素不变,按照优选工艺1制备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结果显示,氯化钙浓度范围为1.5%~3.5%时,所得凝胶微球的成形性及弹性较好。

2.3 正交试验

2.3.1 因素与水平

以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总浓度(A)、海藻酸钠与壳聚糖质量比(B)、药物与海藻酸钠质量比(C)、氯化钙浓度(D)为考察因素,各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依照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以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pH敏感性为评价指标,对处方进行优选,确定最佳参数。载药量=(m凝胶中包封药物/m干燥水凝胶)×100%,包封率=(m凝胶中包封药物/m处方药物)×100%,pH敏感性=(C3 h肠液中药物-C3 h胃液中药物)/C8 h肠液中药物×100%,综合评分=包封率×0.35 +载药量×0.35+ pH敏感性×0.30。

2.3.2 正交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2可知,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B>A>D>C,最佳处方为A1B1C1D3,即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2%,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药物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5,氯化钙的交联浓度为3.5%。由表3可知,4种因素对载药量、包封率及pH敏感性均无显著性影响。按优选的处方制备3批样品,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2.4 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性能研究

2.4.1 电镜扫描

将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先预冻2 h,然后放入真空干燥机中,干燥24 h,得到疏松白色干燥的水凝胶颗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形态较好,凝胶球表面不平整,有皱褶,部分有凹陷,电镜照片如图2所示。

2.4.2 溶胀性能观察

称取一定量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分别置于人工胃液(pH值为1.5)和人工肠液(pH值为6.8)中,隔一定时间取出(用滤纸吸干凝胶微球表面的水分)称重,计算其溶胀度(SR),SR=(m-m0)/m0×100,其中m为溶胀后水凝胶微球质量(g),m0为溶胀前水凝胶微球质量(g)。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所制得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人工胃液中的溶胀度在204%~251%范围内,而在人工肠液中,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溶胀度明显增大,在4 h时可达3 389%,说明所制得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

2.4.3 不同pH环境下体外药物溶出研究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进行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体外释放度试验,分别以pH值1.5,2.5,4.5,6.8,7.4和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精密称取一定量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置于溶出介质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累积释放度,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累积释放度差异明显,在酸性条件下6 h累积释放度小于20%,而在碱性条件下6 h累积释放度均大于80%,其中在pH值为6.8的磷酸缓冲溶液中6 h累积释放度最大可达97.3%。这说明所制得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

2.4.4 药物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连续释放研究

精密称取一定量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和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首先置于模拟人工胃液(pH值为1.5)中4 h,然后转移至模拟人工肠液(pH值为6.8)中8 h,定时取样测定其释放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和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人工胃液中4 h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小于4%,转移到人工肠液中,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1 h即达到98%的最高累积释放值,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6 h达到96.4%的最高累积释放值。因此,本实验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释放曲线平缓,可以作为pH敏感性肠道释药系统,持续、稳定释放药物。

3 讨论与结论

1)pH敏感性水凝胶是指可随外界pH值变化改变其溶胀或消溶胀作用的凝胶[5-6],能根据人体胃肠道pH值递增的特点收缩或溶胀,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7-8]。水凝胶微球机械强度高,生物降解性、稳定性好,是很有前途的缓控释给药载体。

2)本实验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了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海藻酸钠为天然存在的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特点[9],并对pH值等条件敏感,作为药物载体广泛应用于药学、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10-11]。在溶液状态下,海藻酸钠能与金属离子如Ca2+等发生化学反应,金属离子将Na+置换出来,并将海藻酸钠的长分子链维系在一起形成凝胶。海藻酸钠液滴与氯化钙形成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过程是溶胶-凝胶相转移过程。但单一的海藻酸钙凝胶机械性能差、易降解,遇水会大量溶胀,导致不可控制和药物活性成分的释放。为了增强凝胶强度,更好地控制药物释放,可引入壳聚糖对海藻酸钙凝胶进行处理。海藻酸盐的分子链上有大量羧基,是阴离子聚合物,与阳离子聚合物结合时会发生复合凝聚,形成复合凝胶[12]。而直链聚阳离子多糖壳聚糖无毒,生物相容性好,易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其侧链结构中含有大量的伯氨基[13-18]。因此,海藻酸钠可以与壳聚糖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凝胶。该凝胶在人工胃液中处于收缩状态,负载的药物释放速度慢,释放量较少,但在人工肠液中吸水溶胀,药物释放速度较快,释放较完全,可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19-22]。

3)本實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包封率、载药量及pH敏感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最佳处方,按照最佳处方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pH敏感性较高,处方与工艺重复性良好。体外释放度试验显示,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人工胃液中4 h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小于4%,服用后可有效减少药物在胃部的释放;转移到人工肠液中,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6 h平均累积释放度达到96.4%,表明药物转运至肠道碱性环境后可以实现持续、稳定释放。

4)本实验根据盐酸二甲双胍的特点制备了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使盐酸二甲双胍在胃中不释放,进入小肠后缓慢释放,减轻了药物对胃的刺激,提高了药物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本研究尚未对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经口服后在体内的释放规律进行探索,有待今后加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母义明,李春霖,纪立农,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3):161-173.

MU Yiming, LI Chunlin, JI Linong, et al. Chinese expert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etformin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2018 updated[J].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2019,27(3): 161-173.

[2] 宦立娟,郑春丽,樊丽雅,等.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5,23(2):119-122.

HUAN Lijuan, ZHENG Chunli, FAN Liya, et al. Preparation of compoun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enteric-coated and sustained-release pellets[J]. 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2015,23(2):119-122.

[3] 谢英花,胡易,马燕山,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骨架微丸的研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34(3):224-229.

XIE Yinghua, HU Yi, MA Yanshan, et al. Preparation of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matrix pellets[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4(3):224-229.

[4] HU L D, LIU Y, TANG X, et al.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in vivo evaluation of sustained-release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pellets[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2006, 64(2):185-192.

[5] YANG F L, ZHAO X Y, CHANG C, et al.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release of pH sensitive floating hydrogels for ligustrazine phosphate[J].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8, 33(6):778-780.

[6] 崔玉琴,赵莺歌,田瑞琼,等.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36(5):504-510.

CUI Yuqin, ZHAO Yingge, TIAN Ruiqiong, et al. Preparation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afted polyacrylic acid hydrogel and its evalu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36(5): 504-510.

[7] RIZWAN M, YAHYA R, HASSAN A, et al. pH sensitive hydrogels in drug delivery: Brief history, properties, swelling, and release mechanism, material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s[J]. Polymers, 2017, 9(4):137.

[8] 游翠玉,趙暖暖,李莎,等.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结肠靶向pH敏感型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6):2044-2048.

YOU Cuiyu, ZHAO Nuannuan, LI Sha, et al. Preparation of colon-targeting pH-sensitive hydrogel of hydrocortisone sodium succinate and experiment about colon-targeting[J].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 2019, 36(16):2044-2048.

[9] WANG J C, YING X G, LIU J Q, et al. Controlled mechanical and swelling properties of urethane acrylate grafted calcium alginate hydroge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5, 81:11-16.

[10]ABDEL-GHAFFAR M A, HASHEM M S, EL-AWADY M K, et al. pH-sensitive sodium alginate hydrogels for riboflavin controlled release[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89(2):667-675.

[11]HUA S B, MA H Z, XUN L, et al. pH-sensitive sodium alginate/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beads prepared by combined Ca2+ crosslinking and freeze-thawing cycle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diclofenac sodi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0, 46(5):517-523.

[12]贺云霞.双氯芬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的研究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4.

HE Yunxia. Studies on Diclofenac Sodium Chitosan/Alginate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s and Evaluation of in Vivo-in Vitro Correlation[D]. Shenya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04.

[13]毕玉水.时间控制/pH依赖型盐酸黄连素结肠给药系统的控释性能[J].材料导报B:研究篇,2018,32(6):1973-1977.

BI Yushui.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ies of a time-controlled/pH-dependent colonic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berberine hydrochloride[J]. Materials Review B:Research Papers, 2018, 32(6):1973-1977.

[14]DU H, LIU M, YANG X, et al. The design of pH-sensitive chitosan-based formulations for gastrointestinal delivery[J]. Drug Discovery Today, 2015, 20:1004-1011.

[15]EL-MAHROUK G M, ABOUL-EINIEN M H, MAKHLOUF A I. Design,optimization,and evaluation of a novel metronidazole-loaded gastro-retentive pH-sensitive hydrogel[J]. AAPS Pharm Sci Tech, 2016, 17(6):1285-1297.

[16]SHAHZAD S, YAR M, SIDDIQI S A, et al. Chitosan-based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ats,hydrogels and cast films:novel anti-bacterial wound dressing matric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Medicine, 2015, 26(3):136.

[17]PILLAI C K S, PAUL W, SHARMA C P. Chitin and chitosan polymers:Chemistry, solubility and fiber formation[J].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09, 34(7):641-678.

[18]BAKHTIARI S S E, KARBASI S, TABRIZI S A H, et al. Chitosan/MWCNTs composite as bone substitute: Physical, mechanical, bioactivity, and biodegradation evaluation[J]. Polymer Composites, 2019, 40(sup2):E1622-E1632.

[19]SHU X Z, ZHU K J.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brilliant blue from calcium-alginate gel beads coated by chitosa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effect[J]. Eur J Pharm Biopharm, 2002, 53(2):193-201.

[20]蒋瑶,王云红,裴太蓉,等.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微乳缓释微囊制备、评价及体外释放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29(7):1171-1176.

JIANG Yao, WANG Yunhong, PEI Tairong, et al. Preparation, evaluation and in vitro release on chitosan alginate sustained release microcapsule of indirubin self microemulsion [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7, 29(7): 1171-1176.

[21]王召,尹明明,陳福良.阿维菌素B2海藻酸钠-壳聚糖包埋颗粒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7,19(6):744-754.

WANG Zhao, YIN Mingming, CHEN Fuliang. Abamectin B2-loaded alginate-chitosan embedding granule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J].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2017,19(6):744-754.

[22]MAESTRELLI F,JUG M,CIRRI M,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icro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chitosan-alginate microspheres for cefixime vaginal administr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8,192:176-183.

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能力的高低。通过对高职高专药剂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专任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特色的药学高职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改革;体会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它是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即涉及面广,多学科交叉;内容庞杂、易懂但难掌握;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同等重要;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何对药剂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特色的药学高职人才,需要每位高职药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笔者与药剂教研室其他老师一道,通过几年的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实践,对药剂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理念、理清思路,着力对药剂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其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

我校是2006年升格为本科的教学型高等院校的,高职教育已进行了十几年,至今仍是我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陕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故我校高职高专药剂学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是: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为宗旨,为陕西省及西部地区基层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尤其具备药学行业基层岗位的实践能力的技能实用型人才。设计思路是:在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药剂学课程体系安排上,我们在开设药剂学课程之前先开设制剂技术与设备,专门针对药剂学中会用到的单元操作及单元操作所涉及到的设备作详细讲解,然后开设药剂学,之后是临床药物治疗学,主要对制剂的临床应用作讲授,最后开设新药设计(考查课)。课程体系中的这些课程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有效地实现了课程的先后连贯和课程体系的整体统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校药剂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该课程体系在近几轮教学过程中得到应用,已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改革高职高专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实用性

药剂学是药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药物转化成在临床上有良好应用的药品,在药物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特别注重职业技能及知识的实用性,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为1∶1。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我们对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用人单位的反馈,高职高专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够用即可,故对药学大专生教学的总要求为: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制剂制备技术,了解制药设备的使用,具备与药剂有关的基本技能。具体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重点讲解药厂常用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乳剂、注射剂、滴眼剂、散剂、颗粒剂、软膏剂、栓剂等的特点、制备理论与制备方法,同时对溶解理论和表面活性剂等基本理论也要重点讲解。对新剂型及其它剂型如气雾剂、膜剂、丸剂与滴丸剂等剂型的特点与制备方法以及药剂制备常用辅料、附加剂及溶剂的特点及应用采用一般性讲解。而对国内药厂很少生产的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以及粉体学、药用高分子等一带而过即可。

2.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我校药剂学实践教学内容选取原则是:侧重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和适用性,实践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观察、称量、测定、经典制剂制备、设备操作等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如:实验课中的验证性实验、校内岗前培训);二是以提出和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解释实验结果并应用到新的环境中、交流探索结果等为主的实践教学(如:实验课中的综合性实验、实习单位带教实习等多种形式);三是以设计实验、调研并安全实施等为主的探索(如:实验课中的设计性实验、带教实习等多种形式);四是以观摩、调研、参与制剂生产为主的培训(如:参观药厂、药厂实践、药房实践等)。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训环节,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来之能用的基层药学人员,并为将来的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①理论课:66学时,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②实验课:60学时。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相关章节的理论课之后进行,先学理论后做实验,教、学、做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③实训实习20周左右。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一般先进行校内岗前培训,然后到医院制剂室、药厂等单位实习。

三、对高职高专药剂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讲授式,具有条理性强、信息量大的优势,但存在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的弊端,可作如下改革:

1.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要让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其次,采用启发式讲授,这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所必需的。再次,引导学生自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节省讲授时间以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的需要。最后,采用提问式教学,有针对的进行课堂提问,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归纳提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图片、动画及录像等进行多媒体教学。高职高专药剂学中制药原理及制药机械抽象枯燥,只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简单的原理图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动画以及录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又可使学生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难度,知识掌握也更扎实。另外,在做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时,专业课教师需要组建自己的多媒体素材库。通过网上搜集、日常积累以及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拍摄,采集视频素材或抓取计算机操作界面等方法,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的生产、制剂设备的操作和制剂的制备等过程。比如在讲解片剂时,压片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剂设备,用一段录像动态地演示压片机的工作情况,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压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压片的过程,而且对于与片剂相关的内容也能得到很好的理解。

四、加强药剂学实践教学,积极实施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高职院校药剂学实践教学要突出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①药物制剂调配、制备和质量评定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②制剂配制和生产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能力的培养;③实验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及独立总结实验资料能力的培养。为此,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施行:

1.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和实习实训环境。药剂实验室为我校重点实验室,学校加大了对药剂实验室的投入。目前药剂实验室的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普通制剂室、固体制剂室、大输液灌装室、生物药剂实验室、制剂检测室,拥有多种制剂设备和检测设备,这些实验设备能够满足高职高专药剂学实验教学需要。在不断加大校内实验室投资力度的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目前,我校先后与制药企业、省市各药检所、多家医药公司及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并建立了28个实习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还联合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高职药学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医药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鉴定工作。学生经过参加培训和考试,考核合格的将取得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等6种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实现毕业持“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毕业即可上岗。这种做法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与肯定。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药剂学实践教学。我校高职高专药剂学实践教学形式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前者有实验课、岗前培训、技能大赛等形式;后者则以药厂、药检所和医院药剂科等用人单位为依托,结合学生就业意愿,进行为期5个月左右的实习。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实际工作。

五、加强高职高专药剂学专任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专任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其次,高校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保持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最后,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衡量高校教师专业素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高职高专药剂学专业教师最好是“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执业药师证)。

以上是我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对高职人才要求的变化,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光姣,等.高职药剂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32-33.

[2]肖峰,吴壮.现代高校教师素质浅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7):83.

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现如今,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人才培养重要载体,应对国家层面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予相应的回应。文章从双创理念入手,对当前双创意识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渗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双创意识;高职高专;专药剂教学

前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配置理论、处方设计等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专业基础课联系非常密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药剂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在未来岗位工作中生产出安全、高效的制剂。目前,高职高专药剂学具有较为明显的本位特点,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互脱节,且没有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社会满意度并不高。

1 双创理念概述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全面落实和实施,尤其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要积极做出回应,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高质量双创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提供输送更多专业、高素质人才。“双创”思想在国外出现时间较早,且在教学中渗透较好,课程丰富、且形式多样。而国内对于“双创”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在各层次中教学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一些高校将“双创”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实践一部分,但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课程之间缺乏递进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意义不大。故高校要从“双创”角度出发,加强对人才培养。

2 双创意识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渗透应用现状

2.1学科本位与技术创新之间矛盾

传统药剂学课程体系以学科本位为主,实施楼层式结构模式,且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以学科体系为主[1]。虽然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部分课程以“学问化”框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

2.2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教学主要以单元课、实训课分开教学、或者一体化教学两种方式为主,开始由理论为重点转变为以实践为主的培养模式,但是却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日后参加工作后,虽然具备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较强,但在后续职业发展中,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较为薄弱,如改进制剂工艺、新产品开发等上升空间较小,发展潜力受限。

2.3双创教育与能力教育冲突

目前,受到就业导向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将学生实践、职业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极少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另外,还有部分高校创新教育理念较为薄弱,将教学定位于创新操作与技能上,且现有理论体系较为滞后,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

3 双创意识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的渗透

3.1改革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模式下,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或者利用项目教学法,与工作岗位密切结合,使得学生在项目驱动下完成对核心内容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够得到了一定发展,在教学与自学之间灵活转换,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课程中设置创新专业课程,以药剂学认可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为主,讓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其中,在课题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3.2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将其与学生对知识需求整合到一起,使得教学目标能够协调和统一,强调教学重难点。同时,还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的同时,整合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整合教学、实践及创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满足教学、实践及创业等多方面需求。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各类实践平台的建设,如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等平台建设。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如增加制剂新技术实验,如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颗粒、片剂的制备,增强学生实验体验,使其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并发挥自身创新意识。还要增加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如板蓝根颗粒制备,以药材粉碎、提取等全过程综合性实验为主,鼓励学生参与整个制剂设计、生产流程当中,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3渗透德育教育

药剂学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爱国主义素材,如汤剂应用历史等,将其渗透到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且能够引导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如在讲解现代制剂时,可以从国内外现代制剂发展差距入手,并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后学习中注重发挥创新思维。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责任和规范意识。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与我们生命健康存在密切联系[2]。因此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至关重要。如在讲述灭菌时,可以结合安徽华源“欣弗事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双创意识是现如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将其渗透到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意识渗透到药学教学中,同时,还要优化课程体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未来就业,从而使得学生为药学领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冯传平,丁海霞,彭攸灵,唐婷.双创意识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54-55

[2]夏德强,李影,呼小洲.高职院校“5542”双创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搭建[N].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3):41-43.

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剂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Key words Pharmac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methods

现阶段,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与其相对应的社会结构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后,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了,在这一背景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对生活方面以及医疗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自从国内增设了药学专业后,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帮助。而药剂学属于药学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同时也是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枢纽,由于该门专业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属于一类应用技术学科,和其他的专业课程进行比较,有着极强的实际性、应用性以及交叉性。因此,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會产生极大的压力,吃不消的状态时有发生。怎样提升药剂学课程的课堂学习效果,并全面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性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均在致力探讨的一项问题。笔者具有多年的药剂学教学经验,并有了一定的思想见解与心得体会,总结出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即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1]

1 教材的选择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材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呈现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在全面实施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培育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现阶段,大专院校的药剂学教材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怎样正确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当前进行教学改革所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优质的教材思维理念必须要明确,内容精准,且涉及的范围难易程度适中,图表表达清晰,数据信息来源可靠,印刷正版,价格公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一本优质的教材能够使其产生清晰明确的思路理念,并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路径,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药学专业的蓬勃发展。[2]

2 教学内容

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对其内容进行改革,而这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培育出综合型技术人才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传统化的知识理念进行讲授,同时也必须要结合学科知识背景进行考虑,向学生讲解学科前沿知识的相关内容,开拓学生们的知识面。

2.1 理论内容

在十九世纪初期阶段,药剂学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伴随着药剂学各项学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全新的工艺、剂型以及设备等开始逐渐涌现开来,由此一来药剂学早已从传统化的丸散膏丹汤剂型而演变成片剂、注射剂以及缓控释制剂等多种类型,且具有当代化的发展特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与此同时也具有现代化的给药系统。由于药剂学的发展速率较快,导致教材的内容则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尽快完善药剂学的相关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当前药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一来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世界各国的药剂学研究理念,而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技术水平,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3]。

2.2 实验内容

对于当前的药剂学课程来说,其的实验内容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单一化特征,并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特点,由最初的传统剂型加工流程而逐渐转变成了现代化新剂型。在进行处方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处方进行分析,选择出效果最佳的处方工艺,特别是实验应用的药物以及附加剂,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在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们十分注重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并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特征而撰写了《药剂学学习指导》以及《药剂学实验指导》等多部教材。在上述教材中则包括了药剂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学生们能够充分掌握并理解药剂学的相关内容,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结合了高职院校当前的实验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与实践操作水平,而展开了药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相关研究。依照真实的发展状况,教育工作者设计研究题目,并说明相关的实验要求。学生则依照实验要求以及所学习的理论性知识查找相关的参考文献以及报刊等,最后上交实验设计方案。教育工作者在认真阅读学生们的实验设计内容后,对其所设计的实验实行全面考核评定,针对学生们所产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并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完善学生们的实验设计。在此之后学生则在教师的教导之下,在预期时间做好实验设计,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实行分析处理,最后上交实验报告书。实验设计的效果较佳,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本次实验,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积极发表个人的相关见解。经过进行此次学习,能够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文献查阅方式,并培育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出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文化素质的宗旨。与此同时,组内之间的各个学生应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发挥其优势特点,合理分配工作,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4]。

3 教学方式

3.1 选择应用多媒体课件

在采用实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可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制药设备以及各式剂型的制备工艺是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在传统化模式的授课体系中,设备以及制备工艺极难得到生动的演绎,导致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过于乏味,也难以得到充分的理解及掌握。然而针对此种具有实践性特征的教学内容来说,视频或时间操作要显得更加生动一些,并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当讲解完一个内容之后,可适时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加快学生的理解速率,促使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不仅会明确设备的操作流程,同时也能够掌握设备的操作机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5]。

3.2 选择应用案例式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以实际生活中的“药害”事件作为案例,具体阐述了GMP的操作、辅料的使用及制剂的相关规定。例如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亮菌甲素”事件、“欣弗”事件及中药注射剂的澄明度事件等。在上述的各项事件中均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而以这些事件为案例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充分的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对所学内容作出更加深刻的探讨与思索,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告诫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可出现违背自然科学的现象。

3.3 选择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广泛应用了提问以及设问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教师也可引用一些课本中没有出现的工艺实例,开拓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讲解“液体药剂”的相关理念时,比如说溶解、增溶、混悬、乳化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在课堂上继续讲解此方面的知识不但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沉闷。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在授课之前则会将一些重点知识内容利用思考题的方式而安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并叮嘱其及时做好预习,进而应对课堂上的提问。在课堂学习期间内,教师依照出题的顺序而采用随机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对于答对的同学要予以支持和鼓励,而对于答错的同学则提问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说出正确答案,假设回答的问题均不够理想,教师则可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与点评。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并且集中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长时间均处于思考状态中,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也可以将各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连接,进而培养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出其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对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6]

3.4 选择应用对比法教学模式

药剂学的药物剂型种类比较繁多,并且各个剂型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的剂型之间也具备很多种类型的制备方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均会产生枯燥以及难以理解的情况,对于所学的知识极易混淆。选择应用对比法教学模式后,能够有效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印象,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则采用“湿法制粒”为案例:首先,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表明湿法制粒的共同特征则为均要应用湿勃合剂,在此之后则将全部的制粒方式(过筛制粒方式、高速搅拌制粒方式、流化制粒方式以及喷雾干燥制粒方式)的设备、操作流程以及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找寻出各个方法的具体特征,通过进行对比之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7]

4 考核方式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评价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组织可产生主要影响。由于药剂学课程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可涉及到理论知识、实验内容以及实习操作等多个方面,在进行评定时不仅要进行标准化的考核,同时也应当注重作业、实验以及实训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尤其是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总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比例的60%,实验考核以及实验设计则占总比例的20%,平时成绩占总比例的10%。

5 总结

药剂学属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这门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为药剂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化教学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而培育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具备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8]

参考文献

[1] 赖李江.高职院校药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4:72-74.

[2] 张柯萍,潘雪英,谢燕,徐群.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13.14:43-45.

[3] 申茹,徐英辉,莫颖华,余巧.高职院校药学專业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6:68-70.

[4] 张雪飞.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4.5:134-135.

[5] 张雪飞.对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方式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3:318.

[6] 黄新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J].企业导报,2014.13:144-145.

[7] 杨红,苏春梅,谭桂莲.高等医学院校高职药学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7-59.

[8] 王晓慧,周效思,吕立华,李明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剂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136-137.

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药剂学学科具有应用性强等特点,所以实验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药剂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使相关的制剂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到有效验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涵盖了药物制剂相关理论、对处方进行设计、药剂制作工艺以及对药物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等多方面内容。而药剂学实验教学作为药剂学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對学生的药物制剂、药物调剂、以及新型药物开发等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弊端逐渐开始凸显出来,阻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一、对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药剂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前向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转变为现在对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1],因此这对药剂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剂学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当前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自身能够与行业协调发展的能力;在专业知识运用方面,不仅需要从业人员能够灵活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既要有良好的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以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解决。同时药剂学从业人员还要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与本小组人员或单位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学生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学生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因此高校要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给与高度重视,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二)高校培养人才的责任要求

教育是对国家传统文化以及知识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一系列教育理论的提出,不仅提升了教育的战略高度,而且对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社会输出各类专业人才是高校责任所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实行了一系列扩招政策,高校大学生数量逐年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高校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获得长久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同时毕业生受到外界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学生对未来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产生上学没有实际用处的错误想法。因此高校与教师要针对此现象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方向,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实现高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的培养者和责任的执行者,因此应将“传道”作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远大理想,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并注重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利用相关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药剂学作为药学的核心课程,则更应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对学校开展的实验课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今许多高校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一些特有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2],虽然高校中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在以往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学模式也应及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其所需人才。在目前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的实验教材较为固定,教师以教材为参照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其主要教学流程为:首先学生要对下节内容进行预习,对下节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与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所以学生的预习进度就会不同,并且对学生的预习程度也无法进行有效衡量,导致学生对后续教师所讲知识的接受力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其次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课堂讲述。由于学生在预习知识时,预习程度不同,因此有些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师所讲进度,造成班内学习效果差距较大,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假如此类型学生在课堂中占多数,那么教师就会占用大量课上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述,但课堂时间有限,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加之,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兴趣,对自身成绩的提高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预习程度不够、教师所占用课堂进行知识讲解时间较长,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就会没有过多空余时间来进行实验准备,导致实验过程整体过于忙乱,学生只会机械的按照实验流程来完成相关操作,没有多余时间来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原理知识进行思考,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升;最后学生要对自身所进行的实验进行总结并及时报告给教师。此过程是学生在认真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问题以及反思思考,但是由于在实验阶段学生完成状态不佳,因此在此阶段做出的总结与反思就会过于表面化,对于专业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甚至有些学生在实验过后完全忘记当时是如何操作的,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则会选择抄袭等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分小组对下节所学知识进行预习

教师在对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将本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药剂学的课程特点为依据,以学生目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来设定预习主题,并提出相关问题。随后在课堂中,要以小组为单位对班内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过程改变了以往让学生自主预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兴趣。小组为了能够完成下节课的知识讲解任务,就会翻阅大量资料,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而保证小组对知识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要以学生的目前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来进行制定,避免因教师所制定题目过难导致学生失去兴趣[3]。

(二)对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1. 设置经典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式。据了解,在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学生只要参照相关教学内容以及步骤来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到标准的实验效果。此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率,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印象,帮助学生熟悉了操作流程,但是学生在進行实验的过程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参照相关步骤,缺乏了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将经典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前期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药物称量、煎煮、混合与筛选等内容。学生在对基本实验中的操作要点以及技能进行掌握后,还要注重学生对基本实验现象发生原理进行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后续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处方分析是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想要保证后期制剂的成功那么就要对制剂的处方组成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可以针对某制剂中的辅料作用对学生进行详细的阐述,提高学生对辅料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由此延伸出其他相关的知识,将以前所学知识内容来对其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对薄荷水进行配置时,其中乙醇成分主要是发挥潜溶剂的作用,提高薄荷油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教师可以根据\"潜溶剂\"延伸出关于“增溶剂”和“助溶剂”的相关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新知识来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实现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的效果。在确保学生对制剂中的配备要点以及各辅料在其中的作用掌握熟练后,教师则可进行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的设置,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2. 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传统高校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并对一些操作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及技巧进行讲解,学生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观看[4]。等教师演示和讲述完毕后,学生就可独自进行专业实验。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都是按照教师所演示的步骤机械地重复一遍,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认为只要按照教师所讲步骤进行就是完成了实验,而实验中遇到了哪些所学理论知识,在进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自己的解决办法以及存在的隐患是什么等都没有进行过多的考虑。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成效果,但是学生不能领会实验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以上述讲到的小组预习方法为基础,来对各小组进行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关键步骤的明确。在教师讲述完成后,各个小组的学生就要对教师所讲述的实验进行操作,一边操作并一边讲述,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自身的想法,并不是将学生局限在教师所讲的内容当中,如果学生在实验自身想法的过程中实验失败,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找出失败原因,对于操作过程中新颖的想法给与肯定。最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转动,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要及时更正,从而保证学生操作逐渐趋于标准化。这个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而且学生在讲述实验操作过程时,其自信心以及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实验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仪器设备情况,以药剂学的专业特色为基础,来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并设置实验项目,从而编写针对性强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应以教材《药剂学》中的知识顺序来进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增加整个专业课程的连贯性[5]。学生在这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每个课时学习一种或者两种知识的方法,而是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利用起来,将具有相同性质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制剂知识时,教师可以专门在课堂中对同样类型的制剂知识进行讲述,如浸出体制剂可以选择益母草膏、鼻渊糖浆的制备,半固体制剂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栓剂的制备等。在学生对上述制剂掌握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大量药剂学相关人才。

(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 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高校科研工作与高校教学水平也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师想要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那么就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科研工作当中,不断充实自身的科研实践,从而使得教师教学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将科研成果置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工作有锦上添花的作用。2. 在团队中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在上述提到了分小组进行知识预习和小组进行实验,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在如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显露出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学习,学生可以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到其他同学关于同样实验的不同见解,而且在其他学生操作与讲述过程中还能发现自身不具备的优点,并及时对自身进行“查漏补缺”[6],对自身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团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得到培养。

(五)对考核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对学生进行药剂学考核可以采用实验成绩与卷面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知识预习程度、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操作等平时的实验成绩以及实验完成后的总结报告纳入到考核范围中,保证考核方式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同时针对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也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大量优秀的综合高素质人才,协调好因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增长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就要对教学改革给与高度重视。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校要注重药剂学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對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其完成知识的预习任务,从而为后续进行实验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对高校药剂学实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科学合理地选择实验内容,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保证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大量药剂学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华.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2016,32(03):54-56.

[2]宋博,郑增娟,张维芬,等.药剂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3(38):71-72.

[3]曾振芳,黄秋婵,王强.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4):69-70.

[4]周毅,杜玲然,韦敏燕,等.基于产学研模式下的应用型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06):63-65.

[5]卢秀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40-42.

[6]王章姐,施伶俐,华芳.《药剂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18):191-192.

上一篇:药学本科毕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