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大讲堂观后感范文

2023-12-28

律师大讲堂观后感范文第1篇

B;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A:是您领我们认识世界

B: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如怀中温暖 A:如果说,我是风筝 B: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A:如果说,我是一条船 B: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A:柔柔如水 B:轻轻如烟 A:深沉如海 B:恩重如山

合:这就是父母的爱,这就是父母的情 AB: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 AB: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在这个充满爱意的下午,欢迎大家走进河南省工业学校“道德讲堂”。我是主持人„„

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让我们一起聆听道德故事,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在道德讲堂进化,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 本次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孝敬父母,心存感恩”今天我们的道德讲堂有自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向“德”鞠躬、一堂一善事八个环节。 下面,我们进入自省环节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是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给了我全部的爱。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里,你为妈妈送上你的祝福了么?你记得父母的生日么?你知道父母的喜好么?你为父母做过哪些事?

我们成长的一点一滴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要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我国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和文章就很多,下面,有请15城规5班的同学为我们诵读一段文章

此文出自《弟子规》写的是我们对待父母应事事、时时孝敬。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接下来,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陈斌强,用一条布带带给我们感动。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倾其所有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了错误,能原谅我们的人,还是父母。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地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有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妈妈,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艰难的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

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在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中,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血管用热血哺育怀中的婴儿。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正如陈斌强老师所说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陈老师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真是社会的良药,深深地让我们感动。

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类似陈老师的感人事迹,下面请听老师的讲述。 谢谢精彩的讲述。

观看了陈斌强带着妈妈去上班的感人视频,听了老师的讲述,相信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很多感触,现在请大家分享你的感悟。 主持人访谈。

说到都很好,谢谢几位。孝心可贵,亲情无价。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那么你今后你会怎么做呢?

现在,我们进入本次讲堂的下一个环节“送一份吉祥”。

摆在大家面前有一张书签,请大家通过上述的环节活动,写下自己对父母最想说的一句话,回家送给爸爸妈妈。 (写书签)

律师大讲堂观后感范文第2篇

4月1日早上九点钟,我认真学习梅宏院士的精准、生动的报告,在学习后有如下感受:

通过大数据,我们能够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国家综合能力,保障国家安全等。

所谓大数据,是信息化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廉价化,以及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自然现象。基本上,大数据有四个驱动力,即摩尔定律所驱动的指数增长模式;技术低成本化驱动的万物的数字化;宽带移动泛在互联驱动的人机物广联连接;云计算模式驱动的数据大规模的汇聚。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大数据呢?这个定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谈。从技术能力的视角来说,大数据指的是规模超过现有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同时并不是超过某个特定数量级的数据集才是大数据。

从数据内涵的视角来说,大数据是具备海量、高速、多样、可变等特征的多维数据集,需要通过可伸缩的体系结构实现高度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那么,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可能是带来思维模式的变化。通过大数据,我们能够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国家综合能力,保障国家安全,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以及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三点:首先有我们当前对数据认识不到位的原因,还有在当今的情况下大家对大数据都很热衷,使其成为获取资源的一个途径。第二个,是大数据投入过热,资源的浪费比较明显,这方面的投入特别以数据中心的投入最为典型。第三个,就是我们认为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尽管对大数据的定义已经有了共识,但是对它的核心观点和命题还是有很多争议的,比如说大和小到底怎么来定义等等。

此外,对我们做计算领域研究的人来讲,总是希望能够为数据的处理方式提供一种手段,但当前数据科学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很多数据分析的结论基本上缺少因果,缺少理论知识,都是靠关联关系建立起来的。

律师大讲堂观后感范文第3篇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快乐,孩子更是母亲一生的事业,好多的成功女性(包括已去世的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后悔自己为了工作而忽视了家庭与孩子,使孩子与自己的关系淡薄;还在一本书上看到我国的影星潘虹,也曾说过,“我只想做一次母亲,只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妈妈要更多的陪伴孩子,关注孩子。

作为家长,我认为父母就是要尽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上照顾好,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她的需求,让她快乐、健康的成长;学习上多关注,和她一起体验和享受学习所带来的苦与乐;让她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好孩子。

教育局的王老师给上一堂家教课,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家长,还有着更多的责任。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影 1 响着孩子的性格、习惯等诸多方面。做为家长首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要从小事做起,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尊敬师长等,这些生活小节,时刻影响着孩子。这是日常的小节,要时刻注意。

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现在的网络、电视信息很多,孩子现在年龄小,不懂得甄别,平常都是爱玩爱闹,爱交朋友,这些都需要家长加以引导。方法就是要多沟通,而且是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方式去交流。经常问一问孩子这一天都有什么事情,对待事情有什么想法,快不快乐等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多关注,多留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学校、老师做好沟通,与学校保持一致。让学校成为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让老师成为孩子的榜样。当发现孩子有什么困惑时,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中有什么问题,帮助她解决;而且要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做到时时关注。

王老师还强调,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照顾吃穿,是从各方面照顾孩子。给孩子传输正能量,让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家里的氛围也要是积极向上的,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让孩子树立一个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奋进。

律师大讲堂观后感范文第4篇

——执笔者:邓霞

2011年9月23日至25日,我和胡慧老师非常荣幸在学校的派遣下,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承办的全国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虽然两天的听课很辛苦,但是本次活动的中心理念——“新知识,新理念,新境界,新感受”让我们收获颇多。在紧张的两天学习中,不但饱览了七位名师的真功夫,而且还聆听到他们的讲座,受益匪浅。下面,就这次所听的几节课谈几点感悟和思考。

纵观这七位老师的课例,我感到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是以生为本,都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并且每位老师都各具特色,用自己教学上的特长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七节课,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1、充分发挥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求本务实,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

2、真实,少有作秀的感觉,不是表演,而是真实地上课。

3、朴实,少有漂亮的课件,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

4、扎实,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扎实,课堂教学少了许多浮躁,不一味追求活动的热闹,而更注重课堂的实效。

就先说说唯一的一堂作文示范课吧!——“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模范人物”宋运来老师的“儿童漫画作文”。他利用了孩子们爱看漫画的特点,利用儿童漫画“趣”的特质、艺术化的生活,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习作过程中没有兴趣和没有内容这两方面的问题。

在本节作文课中,宋老师还非常注重孩子们的习作基础教学。他并没有一开始直接出示漫画,而是在亲切询问“孩子们,你们的班主任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啊?”为导入,在引导分析一小段描写人物外貌——“老师头发的文段”和“两组表示伤心、快乐的四字词语”之后,幽默风趣的出示第一幅漫画,说:“我们来轻松一刻吧!老师带来了一副漫画,请你打开想象之门,展开超级想象”,指着图上的一个大大的椭圆问:“这是什么?”孩子们在较紧张的基础学习后,听老师这么一问,兴致一下又高涨了,都纷纷猜测:“是个大鸡蛋,是口池塘,是个操场吧,又很像橄榄球哦,像车胎,像一个人的头……”

而在指导孩子们看漫画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宋老师较多的、看似有意无意的调动着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思维、想象”,等与写作有关的一切要素。他提示孩子们说话和写话时应注意运用文段“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提示孩子们人物语言描写时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运用的妙处;提示孩子们用上之前展示的相应四字词语;提示孩子们想象“丑女”考试没考好,并依据漫画上“妈妈拿着大大的鸡毛掸子打她”时的种种场面。在引导学生添加人物角色后,有的孩子说:“丑女的妈妈把丑女打得泪流满面”,“丑女爸爸和妈妈来了场男女混合双打”“房间里传来了滔滔不绝的打骂声”,孩子们又结合自己平时考试后的真实情况谈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和体会。

整个习作过程,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的在参与。再话锋一转,一句:“分享一份快乐会变成多份快乐,分担忧愁会减轻他人的痛苦,我们想为丑女分担点什么吗?该怎么分担她的痛苦呢?”很多孩子已经拿起了笔,说:“老师,我们写吧!”老师又适时的提示了写这件事应注意的六要素。即刻,学生由平常的不愿写变成了现在的“乐”写。

整节课,宋老师也并没有用范文,这也就很巧妙的回避了我们平常在作文教学中因提供范文而限制孩子思维的不足。

另一节课——《中国小学语文教育论坛》封面人物、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的四年级语文示范课《笠翁对韵》,以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古典精髓的同时体会中华文化浓浓的“语文味儿”,引导孩子们感悟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她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她的语文课充满了“高效、创新、诗化“的魅力。

她的讲座——《“语文味儿”的课堂追求》中,清楚地让我认识到:在平常的教学备课中,制定学习目标不能一顾引用教参或教学用书上的那些话,要根据班级实情把目标具体化,细化,有针对性。要让学生第一时间就能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要做好这点,必须的认真研读“单元导读、课后习题、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

另外,不同文本的教学导入也应该因文而异。如:板书导入、视频导入、图画导入、故事导入等等。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这语文能力的形成必经“听、说、读、写”四阶段。总结全文时,也应注重孩子们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生字教学,吉老师也特别强调“4”的盲区。任何一个字,孩子们至少要在熟悉的、不同的情境中出现4遍才能记住。

为此,她特意展示并简单解说了之前上过的一堂二年级的识字课——《识字三》:针对于是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们。首先播放音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孩子们边拍手边唱,唱完,老师谈话导入:“我们都是祖国的好娃娃,看看下面哪些词是说祖国的?”出示诗歌:“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接着记生字“神、州.、京.....”问:怎么写呢?接下来的情境教学很有意思!一幅幅与生字对应的祖国山川、河流、少数民族人物图片旁,展示着写在田字格里的、动画书写的、红色的生字,孩子们边看图片,边读生字,老师边指导写法,他们很快就记住怎么读、怎么写了。然后,老师再展示整副中国地图,带着孩子们从北京出发,以生字为路线依据,带着孩子们周游全国,每到一处,点击出当地与生字有关的风景名胜,一字多词,(生字都用红色标出)生读,记字词。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在以上几种不同的情境教学中,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会读生字,会一字组多词了。这也是克服“4”的盲区的一种具体体现方式。

而其他老师的课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武琼老师,她的五年级语文示范课《七律.长征》极富艺术魅力。深深地让我感悟到了武老师在这堂课中要教给大家的阅读理念:即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

浙江省教改之星、余杭区“骨干教师、轻负高质教师”蒋军晶老师的五年级语文示范课《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真正读懂学生,扎实的教以学法”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印象深刻。

“北京市爱国竞赛标兵、2007中国小语十大人物”吴琳老师的四年级语文示范课《生命 生命》教学思路的清晰,教学流程的严谨,教学效果的高效让我深思!

特级教师、博士研究生、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长春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王廷波老师的六年级语文示范课《我的老师》充分显示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感的“洋思教学模式”,与我校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特级教师,“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实验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学伟老师的五年级语文示范课《景阳冈》的那份激情爽朗,师生同台的默契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总而言之,在本次的小学语文精品课观摩活动中,众位名师所折射、所强调的: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夯实,以及孩子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影响着孩子们一生学习的。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注重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做好课前的预设,为优化课堂做好准备。我听的这七节课都体现出了双基的落实,并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们边授课边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这都是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改进和加强的。也就是说,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

律师大讲堂观后感范文第5篇

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吸引全院干部职工和市民群众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社会文明程度和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力推进“凡人善举、和你一起”好人推荐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基本形式,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弘扬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引导市民群众省身修德、自我提升,从而形成“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实现公民道德素质的大提升,为文明南昌建设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领导小组

长:葛晓珍

副组长:程晓曙、辛小海

员:张邱琴、徐小媛、于

斌、曾丽春、余

凤、

曹家庆、罗司亮、李光汉、熊爱珍、糜亚乒、方义君、黄筱琴、陈

捷、宋

莉、翁泽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办。 主

任:张邱琴 联络员:敖检根

三、工作目标

以提升职工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重点,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职工“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个规定环节。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大力宣讲道德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和崇高品质,研究制定关爱帮扶道德先进人物的措施办法,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切实给予帮助扶持,努力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

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

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职工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

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重点群、重点领域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群众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四、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五、主要方式

通过“道德讲堂”进医院,进行学习、宣讲和开展活动,使全院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有明显提升,广大干部职工能够按照公民道德基本准则和医疗卫生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行为,自觉遵守,进而提升文明素质,营造社会环境的文明氛围。

六、活动要求

(一)要以“自身素养强、道德再挂高、文化修养好”为标准,组建专兼职结合的社会化宣讲队伍。宣讲员主要由聘请专门宣讲员、先进模范人物、身边的有道德的普通群众组成。

(二)采取“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形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扩大活动辐射面,使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三)本着“就近就便、类型齐全、覆盖合理、有序推进”的原则,综合利用各类己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讲堂”活动。

七、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2012年6月前)

医院制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实施方案,对医院“道德讲堂”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实施阶段(2012年6 月- 9月)

将“道德讲堂”活动与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及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医院工作实际,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

(三)总结自查阶段(2012年10月—12月)

总结“道德讲堂”好的做法,规整“道德讲堂”活动资料,医院将把“道德讲堂”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评和总结。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建设“道德讲堂”的重要意义,按照区文明办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带头参加“道德讲堂”建设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二)扎实推进实施。要加大对“道德讲堂”的宣传力度,让干部职工和市民群众明确建设“道德讲堂”的现实意义、工作目标,要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的要求,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易于开展的活动载体,吸引大家广泛参加。要组织医院的先进典型,发掘医院内部的凡人善举,鼓励和引导大家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道德故事。

(三)注重工作实效。要从实际出发,将“道德讲堂”与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医德医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依托各类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律师大讲堂观后感范文第6篇

XX央视第七期朗读者观后感

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

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一季比一季低,倒是时不时的有一些文化类清流综艺节目博得了更多的眼球。

受众品味早已开始改变,一贯的套路开始得不到人心,国内的综艺节目究竟该怎么办?这创新的道路道阻且长啊!

综艺节目这么多,质量却良莠不齐,看的人真是心累。何不这个时候反思一下自身呢?读信、诗词,这些不走寻常路的文化类清流综艺就是很好的证明

XX央视第七期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受到了众多朗读爱好者的响应,掀起一场朗读热潮。当日上午的朗读亭聚集了许多闻讯而来的师生和市民,大家有序地排着队,热烈地参与到朗读亭的活动中去。

“我们是朗读者,我们在西安交大!”40名同学齐声呐喊道。在朗读亭开放之前,交大学子以《交大,你好》为背景音乐带来了轻快的快闪舞蹈,舞出了交大校园的青春活力;同学们随后齐声朗读《西安交大百廿年赋》:“浩浩中华,名校星熠。西安交大,卓尔鹤立。风云两甲子,筚路蓝缕;弦歌三世纪,道远情弥。”道出了交大的风云历程和传承创新。

钱学森51班游博智今天朗读的是诗歌《双甲岁月,世纪赞歌》,120周年校庆时由汉语言31班黄晶晶同学原创,“培俊秀,传师道;振西迁,兴中华”,一代人放弃上海优越的物质条件,决心投身西部建设,读到这首诗歌,游博智感叹道:“我深深感受到西迁的不易,也加深了我对西迁的了解,这种精神也将一直鼓舞着我。” 建筑32班吕雨恒同样选取了西迁题材的作品,由我校刘正兴老教授撰写的《西迁——我的60年追梦之旅》,西迁一辈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打动我的是他们那种科研精神,在本科阶段就能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即便条件艰苦也坚持科研,我们现在处于这么优越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吕雨恒说道。

陈奕菲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学生,她朗读了自己在西安交大120周年校庆时写的一首诗——《附中,我们的荣光》。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也是众多西交学子的心声。陈奕菲相信,西安交大给予每一个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难得的品质和不变的梦想。风雨交加后,坚定的是一辈西迁人的信念,传递的是所有西安交大人的精神。

今天最小的朗读者年仅2岁半,他背诵了耳熟能详的《悯农》和《登鹳鹊楼》。他的父亲祖铁军教授任教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一首诗从咿呀学语时就印在孩子的脑海,这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口语方面启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六岁的高若灵朗诵了《孟子?得道者多助》,虽说文章中有一些字她还不熟悉,需要标拼音,但自己学习到了文中的道理,她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作为老师向更多的人传授知识和道理。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与此同时,传递的还有一种习惯,一种情怀。

医学院退休教授石新力是西安交大老年诗社的成员,今天来朗读他创作的诗作《那时候》,追忆他们的黄金时代,歌颂党的伟大与荣光。同样来自老年诗社的任锦文老教授带来的是自己创作的诗稿《当我走进交大的时候》,自从她六岁来到交大,她已经见证了交大的一个甲子。“在社科系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飞越,我的学识得到了提升,交大对我的恩情永生难忘。”她深情地说。

理学院的钟锡华教授朗读的是一篇自己写的《读后感怀》。他是XX年从北大来的外聘教授,承担物理拔尖班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听完钟教授讲授的课程后,23名XX届的学生给钟教授写了珍贵的赠言,“内容长短不

一、率性怡然、情真意浓,无一例外地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与祝福。”钟教授读完后深有感触,提笔写了一篇《读后感怀》,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正能量传达给更多人。 XX央视第七期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读出的是态度,更是一种能量。

电信学院徐卓教授,自从开始学会用“读”这种方式来理解文字开始,就爱上了朗读。当年,他读毛泽东诗词,读方志敏,直到现在,对他而言,朗读“已经成为了习惯”。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他用朗读来传授知识,用朗读来抒发真情,“艺术与科学不分家”这句话在徐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他朗读了五年前创作的长诗“我的77/78”,表达他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高考生如今的感恩之情。他说:“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第四十周年,我将这首诗献给1977年、1978年参加全国高考的1160万考生和录取的67万大学生。”徐老师还组建了一支朗读队,号召同事和学生们一起朗读。

文试61的王艺璇是交大通讯社的成员,作为一名学生记者,平时她用文字传递正能量,这次她希望用声音来传递。她选取了《爬满心墙的蔷薇》一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向所有为自己提供面对困难的勇气的人表达感谢,“正是他们让我有直面挫折和未来的勇气。”

朗读亭的队伍里,有很多小朗读者到场,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该校教职工和校友,机械学院张亮亮老师和能动学院张海霞老师都带着孩子走进朗读亭。他们谈到书声交大不仅是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走上朗读的舞台,用文字传达感情和价值,更多的是借助朗读让孩子在尚不识字的时候就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当两个孩子在现场用稚嫩的声音背出了《春晓》等时,春季的交大校园分外明媚。

上一篇:落实责任强化管控范文下一篇:劳务分包合同木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