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2023-09-24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毕业设计

题目

专业

班级083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A Visit to the 2014 Textile Education Awards of CNTAC (II)

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名称:服务家纺产业链发展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完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完成人员:马 昀、李 波、张晓冬、任 健、端木志坚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根据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为核心,整合室内设计技术、广告与会展专业资源而构建,服务于快速发展的家纺产业链。该专业群建设为“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群”项目,主要解决了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等教学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服务地方家纺产业链做出了突出贡献。

(1)通过构建校企之间、专业之间共建共享的实训体系,创建共享开放的在线教学资源库,创新校企“人员互聘互兼”机制,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强化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辐射作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训基地之间、校企之间、专业之间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

(2)通过推进按专业大类招生,进校一年后选择专业方向的分流培养机制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提炼了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共性要求的及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平台+方向”、“底层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互选”、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课程体系。既满足了学生专业学习选择需求,实现了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人才分流的培养,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可迁移能力。

(3)深化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紧密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绩效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了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全面发展。

(4)学校独资成立“南通新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家居艺术设计事业部”,面向家纺产业链开展“一站式”技术服务。事业部既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教学人员和生产人员实行交叉任职、一岗双责。通过妥善处理实训教学与生产运营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提高了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5)通过与江苏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根据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共同探索形成了“四共创”校企合作机制,即校企共同创建“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对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共同创建“科技研发中心”,进行家居产品设计研发;共同创建“品牌推广中心”,将文化创意与家居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品牌;共同创建就业服务中心,推动就业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创新建设,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形成了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地方产业链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率和企业满意率连创新高;《工作室研学》课程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优秀案例;各类大赛获奖频频,师生获奖200余个;项目先后获得“南通高校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南通市首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及“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等荣誉。该专业群已成为南通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多元平台下,染整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项目名称:构建多元平台,着力培养染整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完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完成人员:杨晓红、沈志平、季 莉、陈志华、潘云芳、邵改芹、龚蕴玉

该成果以培养高素质染整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依托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染整技术专业建设及其子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改革与探索,提出了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构建了以染整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主体平台,以职业技能鉴定与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锻炼平台、校企合作平台、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平台为多元辅助平台的“四元一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构建了染整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按照“双基导向”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理念,即“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构建了染整技术专业“文化素质养成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公共平台+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融入课程中,形成独特的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以增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项目依托产学工厂,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与多家企业共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出资共建了产学工厂,构建了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依托技术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院与合作企业充分发挥双方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的优势,先后建立了以学院为主体的“南通市染整工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分别以南通通远鑫纺织品有限公司、英瑞染织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南通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选取高年级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参与到平台和中心实习工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构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与竞赛平台,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项目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确定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中有机融合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鉴定”内容,真正实现了课证融通,实现了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的接轨。多年来,“针纺织品染色工”“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均达到了100%。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营造“以技能大赛促学、以技能大赛促教”的良好氛围,在学校、企业和学院的支持下,每年举行纺染工程学院技能大赛月,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业内赞赏。2008—2013年连续6年参加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轻化类教指委主办的技能大赛,佳绩连连。

(4)构建了创新创业锻炼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项目构建了创新创业锻炼平台,以省校两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和科技活动为依托,通过项目的设计、开展与深入实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5)构建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平台,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项目将毕业设计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丰富的毕业设计选题,类型涉及专业的多领域。同时依托顶岗实习平台,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真切的职场体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完成毕业设计,从而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学校的教学建设全面得到加强,研究课题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职高专轻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次,建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两项、省级精品课程3项,正式出版教材10本,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

同时,多元平台的构建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得到了企业肯定,需求度不断上升。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历届就业率为100%,而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企业普遍认为该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接受新事物较快,能较迅速地融入企业实际工作;肯吃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协作意识;肯钻研、肯思考,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高职“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项目名称:从“教”到“学”:高职“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完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完成人员:王 毅、王亚鹏、蒋丽华、仲岑然、王荣芳

该成果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应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直面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职业发展新需求,以培养“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回归教学质量建设本质,转换教学质量建设范式,从学生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角度来重构教学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平台建设,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所实施的一项综合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该成果通过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构建“双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群、建设开放式数字化学习中心、实施“结果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改进学生学习观教育、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生体验为中心”的质量评价机制等综合性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创新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基础差异、需求差异和个性差异加大,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变迁适应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优化了学生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增值。

这些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实现了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学生学习模式、质量评价机制等5个方面的创新,不但提升了专业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促进了文化素质养成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和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念,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式提升。

(1)培养理念的创新。从学生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角度来重构教学体系,重组教学常规,构建“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将“以学校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顺应了高职教育实现学生增值的时代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培养模式的创新。采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的整合和优化,增强了专业拓展和滚动发展能力,发挥了专业群人才培养优势,与生源质量、学生的发展方向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增强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3)课程建设范式的创新。首次提出并实践了“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开发理念,并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形成了“双基导向”的高职课程建设范式,实现了高职课程体系重塑,为推进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范式借鉴。

(4)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开放式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和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了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服务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5)质量评价机制的创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质量主体”,通过建立学生学习体验监测制度和引入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机构将“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回归了教学质量建设的本质。

该项目通过研究、试点、完善,到推广应用,使受益学生达200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支撑了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第三方调查,近3年该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均在96.6%以上,工作与职业相关度均在65%以上,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均保持在96%以上,这些指标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5金、1银的优异成绩,毕业生创业典型事迹曾入选图书《激情年华 —— 江苏75位大学生创业纪实》。

学校先后荣获“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等荣誉,教学成果部分内容入选2012年和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为高职院校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提供了示范借鉴。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高职;动漫;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环节包含毕业设计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作品创作、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几大环节。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是考查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成果和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成果水平的重要依据。按照学院对于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动画制作技能+创新创意思维”双需求的要求,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支撑平台,“技术技能融合项目”为主线,提高我院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使他们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

我院高职学生在大二下学期课程结束、大三上学期开学,开始进入了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由院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给出毕业设计主题,学生按照个人意愿,自主选择三个毕业设计主题,最终由专业主任审核学生志愿后,综合考虑,确定学生的选题。但是实际上,在本专业选题的灵活性较大,大部分老师给出了一个大的方向。选题的灵活性,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但是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很难快速投入到真正的毕业设计开题工作。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思路不清、混沌状态。选题之后的毕业设计实用性不强,投入时间不够,对于后期毕业设计的制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如何做到选题有针对性,有新意、有实用性,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选题初期要把控好学生的选题,引导学生选题不宜太大、太难,尽量让毕业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设计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其思考完善,一直是我们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重点。如果遇到合适的大的设计项目,指导老师要适当地将其拆分成几个子项目,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团队性,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体现得更为充分。通常在选题开始阶段,团队很难达到共识。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是教师给出选题,学生自由选定主题,之后开始进入认真创作阶段。这期间,碰到的团队困难,选题的方向不够明确,不断挑战团队的合作能力。对于动漫学生而言,需要制作短片的大多数以小组完成居多,如何让学生在同一部作品中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力合作完成一部作品。团队毕业设计作品指导工作中,在选题的初期,指导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和职责所在,以及对于整个项目的贡献度。

二、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工作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时间管理,如何把控毕业作品设计环节的整个指导形式,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指导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的指导形式,如电话、E-Mail、面谈等等。在开题阶段,教师需要集中学生,讲解整个毕业设计的所有环节,指导学生撰写毕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在此期间,根据主题的不同,需要让学生明确他们的具体选题环节,把控制作时间进度,做好时间管理初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根据每个学生对于自己题目的理解,不断深化自己的主题。当完成了开题阶段的任务时,伴随着毕业论文设计的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理论部分,学生也就跟着完成了。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性较强,毕业设计是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对大学阶段的学习进行综合应用的重要阶段,更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素质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学生的进度,才能很好地跟进学生的创作阶段。如何避免形式化的指导形式?真正落实时间管理的方式,相信不仅仅从一张指导老师联系表中反映,从我们的指导过程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付出的辛苦远远超出指导表上那几次简单的时间地点的记录凭证。在课程之外,为学生的选题、制作、论文撰写指导工作,每一个环节的付出都是艰辛的努力。而学生很多时候未将指导老师联系表带在身上,或者到了最后学生才知道有这个表的存在,也不知道要写什么,这些也需要将每次的指导选题等反思记录在册。更多时候是进行网络指导,耗时耗力,却未见学生觉得这是你对他的指导。指导的随时发生性,无法简单地从指导老师联系表中看出。

三、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综合性

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绝大多数由指导老师指定,或是在一定范围内选题。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往往是以前做过的或是以前指导过的题目,该选题没有特别之处,更多是一个范围的规定,希望学生对该题目的认真思考,按给定的毕业设计流程的思路进行。但是学生对于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往往不能很好地去综合每一个阶段的需求,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片面地看到了毕业设计选题的冰山一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将一个综合性的选题,不断地细化,不断地深化,需要指导老师更细化毕业设计的整个制作过程。

1.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很少能真正对有实用价值的项目进行分析与设计,大多数学生未走入真正的实习工作中进行深入地思考,往往只是把以前已有的系统再重复实现一遍,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何让学生的选题落到实处,不只是流于形式上。需要在选题初期,把握学生选题的动向,是否真正地将选题的确定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结合?是否融入了真实的实用价值进行。在初期的选题确定阶段就需要指导老师很好地分配确定好他们的选题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需要不断明确自己的选题目的性,不断根据选题的实用性,指导自己的毕业设计全过程。这样,在毕业答辩环节,才能够真正展示出有实用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2.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时间管理。因为工作与毕业设计难以权衡的问题,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往往没有关系,这样带来学生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如何对于两者时间进行把控,原则上本专业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在大三上半学期,学生没有进入真正全面的实习工作时,及时催促学生明确选题工作,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避免后期学生因为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正面冲突,后期毕业设计进入修改阶段,很多时候需要权衡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保持联系,解决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中权衡的难点。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学生根据工作的性质,及时调整课题方向,将实习工作和毕业作品制作相融合,真正制作出对于实习企业有价值的作品。

四、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策

毕业论文的东拼西凑,毕业设计作品的生搬硬套,毕业答辩过程的混乱无序。这三个环节,每个部分都是毕业设计必须经历的内容。但是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要努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

1.教师软实力支持毕业设计全过程环节。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文笔普遍偏差,对于自己制作的作品多半很难说出自己作品的精华,通常将他人的经验放大,而将自己做的亮点忽略。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在鼓励的基础上,再提出修改意见,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强调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尤其是人文教育的加强。在毕业设计规范化过程实施中,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毕业设计作品的指导:反思我院高职课程的设置不足之处,充实新一届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增强美术学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教育,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在操作性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某种视觉媒介,有效地传达艺术感觉和思想,提高他们艺术修养的知觉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环节,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少了反思环节,学生不懂得自我学习提高,在当今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发展下,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在大学的最后一课中,我们要尽量弥补这种缺憾,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

2.教师硬实力支持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环节。需要完善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讲解阶段,毕业设计的选题确定阶段,对于后期的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需要进行后期的网络指导,以前期指导工作为重点,后期指导为辅助,更好地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3.教师综合实力支持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在毕业作品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之后,进入毕业答辩环节,对于毕业答辩环节,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和论文情况,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答辩过程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实际化。真正地让学生面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将作品和论文的不足进行权衡修改晚上,同时,反思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不足之处,为以后工作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铭超,刘丽萍.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动漫毕业设计指导探讨[J].美与时代(中),2014,(2).

[2]杜彦斌.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模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3]胡明.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4,(5).

[4]董文文,赵君,吴亚盘,但飞君,张昕.从毕业设计反思化学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4).

[5]朱诗孝.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分析[J].福建电脑,2014,(4).

[6]文雯.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2,(5).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物流083班

一、企业简介

二、物流配送中心的意义

三、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一)主要功能

1.集货

2.存货

3.分拣

4.配货

5.配装

(二)其他功能

1.订单

2.衔接

3.送货

4.配送加工

5.服务功能

四、物流配送中心运营设计的原则

(一)作业原则

(二)管理原则

五、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设计

(一)订货流程

(二)进货流程

(三)出货流程

(四)补货流程

(五)退货流程

(六)盘点流程

六、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论述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存问题,并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提出设想,同时也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毕业设计团队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出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使学生更能适应并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设计学;毕业设计;艺术学科;跨学科

本科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串连,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能否将大学里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对接于市场,服务于社会,毕业设计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是检验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的新型人才的工具。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设计学科以及设计产业和行业的对接越来越快,高校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出现,不断迫使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进,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作为独立的一套体系,不同于其他设计、写生等实践环节,单一地考核学生所学的某一门课程,而是针对大学所学的所有课程的综合应用。

一、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存问题

1. “一对多”模式,指导效率低。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而由于学生的扩招,老师的短缺,导致一名老师需要指导10多位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就是“一对多”模式。不少高级职称的老师另外还要指导研究生,所以工作量也非常大,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的知识也很有限。此外,同一导师指导的课题重复或具有相关性,会造成研究课题的狭隘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实验资源竞争。

2. 毕业设计作品空洞。我们在看历届学生的作品时,会发现不少同学的毕业设计很空洞,完全停留在概念式、形式化和表象化的视觉层面,或者缺乏背景学科的支撑,因而使得设计显得缺乏内涵,没有内容。事实上,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由于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设计学科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如果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学习了园林、生态等专业的知识,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家具、材料等专业的知识,那么他们的设计带给人们的将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而且是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如果研究装置艺术的学生了解了电子控制、传感器、机械原理等知识,那么他们的设计作品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 学生缺乏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由于当前社会发展正日益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不少同学正越发浮躁、功利,越来越迷失自我。很多同学仅仅是为了分数而看书,为了拿学位而学习,不求学到多少知识,但求完成任务。如在外实习的同学,有不少直接将公司的图纸、设计作为自己的本科毕业作品,企图蒙混过关。更有甚者,直接通过网络找枪手,付费为自己完成毕业设计。

4. 与求职高峰冲突。由于毕业设计环节通常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学期,这个时期也是同学们求职的高峰期。因此,不少同学会请假去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或去单位实习,从而牺牲了大部分毕业设计时间。与毕业设计相比,学生更重视就业和实习。

二、艺术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设想

1. 加强毕业选题前瞻性和学术性。建议学生关注国际性设计问题,打破思维的局限,提升设计的高度。 同学们可关注北欧的自然与传统、东亚的哲学与美感、美国的商业与技术、德国的严谨与创新[1]。这些关注将大大拓宽设计事业,启迪设计实施的灵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以其为方向指引,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选题。

2. 进一步加强毕业展展览方式的多元化,展板、实物、多媒体进一步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展在美术界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各大高校每年都集中在5月、6月举行。展示方式的多样、艺术形式的多元和表现方法的新颖,应该是本科毕业展的重要特色。然而,与艺术类院校相比,综合性院校的本科毕业展在展览形式上较为单一。事实上,综合性院校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运用优势学科的力量,将艺术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加强团队合作,特别是跨专业或跨学院的合作。团队合作式的毕业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指导模式,其要求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及工作的自主性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分析能力,技术可行性,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专业性人才向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转化。这种毕业设计模式既可以避免毕业作品的抄袭,又可以也有效地缩短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时间。

跨学科毕业设计的内容设计多个学科的专业内容,因此参与的人员也要包括多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设计团队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成员的设计质量以及进度都会影响到团队总体的设计质量与进度。老师也要及时跟踪,合理把握设计的大方向。然而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相比,跨学科毕业设计难度较大,内容较多,适当提前毕业设计的布置时间。

4.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返校投入设计,将之列入考核范畴。学院要组织各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认真、深入地开展中期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检查工作记录。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5. 可实行二辩、三辩模式,防止同学心存侥幸,避免毕业设计的粗制滥造。指导教师审查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席情况,如缺席时间达到或超过1/3,则通知学生不可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环节,只能推迟到后面二辩、三辩。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后期的重点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收获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其重要性。我们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学校优势学科的特色,立足国际视野,尊重学生的创意,为学生提供平台,从而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进程。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钟蕾.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商场现代化,2012:100-101.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职机电专业承担着为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机电专业教师的岗位职责分析入手,探讨对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总结出提升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几点措施,有助于推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电专业 素质 能力

1 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机电专业教师的职责

1.1 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点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直接通过高考录取的高考生,从高中毕业录取的学考生,从职高和中专学校录取的分段生,从复员转业军人中录取的军学员等,授课对象差异性较大。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或者是留守儿童长成,有的甚至是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他们机灵聪明、个性鲜明、接收新事物快,但心理适应能力、受挫能力显得不足。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理念要落地體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对高职教育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的岗位职责

高职机电技术人才是在机电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技术性人才,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机电专业基本知识理论,更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新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等。高职机电专业教师肩负着此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建设包括项目课程开发,专业教学实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开发与维护等重要任务。

新的形势、新的知识经济呼唤全能型高职专业教师,要求专任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领域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与技术,集专业与素质教育融合,践行课程思政,并能将素质教育贯穿全程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机电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影响着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想状态,也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等诸多方面,因此,建设一支基本素质过硬、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办好专业的首要条件。

2 对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基于新时期高职教育生源的多样及复杂性,对高职教育专业教师提出很多很高的要求,而对于机电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在此,根据多年来的专业教学实践简单总结几点。

(1)专业知识结构要宽泛。机电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宽广,作为专业教师,不仅是能讲授几门技术课程,而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训练指导。如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专业实训的基础上,能对已有部分设备改进与创新,融机械基础、自动控制、液压气动技术等知识为一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早期学过,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会影响到综合实训课程的进度和效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结构,随时查漏补缺,解答学生的各种疑虑及不足。

(2)课堂引导能力要强。高职机电专业的学习集机械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其机械技术是根,控制技术是魂。而机械类课程具有表格多、插图多、空间想象力要求高等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不易,而控制类课程具有无形、抽象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课堂引导能力要强,寻找最佳的知识切入点和兴趣点进入教学,在课堂上巧妙设疑问,并适时提问、启发引导,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比例大,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与能力,既能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能指导实践操作。而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一般是硕士以上毕业,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必修课。例如我校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典型自动机械安装与维修”实施项目化教学,以实训基地设备为载体,将各单机的流程、原理、结构特点等知识对照讲授,课堂与现场交替进行,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难以胜任。

(4)进取与奉献,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对高职专业教师来说,授课之余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专业人才市场分析、课程开发与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有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产生工作的源动力,去开创各项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在上好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充实专业内涵,扩展专业外延,使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期要求素质教育贯穿全程,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如何把“课程思政”恰如其分的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挑战性。

(5)有教育感化能力。专业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以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语言修养感化身边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低,信心不足的学生要适时引导。对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择业的焦虑和压力,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松散自由等现象,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循循善诱,适时正确的引导。

(6)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高职教师提出新要求,传统的课件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1]让“互联网+教育”落地,专业教师必须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平台,如微信平台、学习通、腾讯课堂等APP,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实施个性化辅导,精准实施教学策略。

3 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对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要从科技的发展水平,产业的发展升级,学校的总体要求,专业的建设规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年来的专业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1)构建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双师型”教师培养,既要在宏观层面出台统领全局的培养规划,也要从微观层面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措施,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针对性。[2]教师自身应养成终身学习理念,跟踪专业领域内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发展,有意识地将相关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并研究其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另一方面学校应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研究机制。[3]

新时期知识的更新与老化程度加速,对工作时间长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地选送培训进修,主要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还须通过有效学习手段,掌握教学软件,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2)深入行业企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利用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4]对职业技能不足的教师,组织其深入企业培训,定期选送其到自动化生产线制造企业学习,熟悉并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管理方法和经验。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也可以了解企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锻炼和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沟通,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生是学校输送到社会的特殊产品,学生走向社会之初,是接受社会检验之时,教师应和学生、企业之间加强联系,采取微信、电话、问卷、座谈交流等多元化手段,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是否合理,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4)“课程思政”,提倡敬业奉献精神。新时期要求“课程思政”贯穿专业教学全程,专业教师立足本职教书育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生源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会施教手段,提高教育感化能力。近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如青蓝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扩大金牌教师,名师效应等,树立新时代典范,让一般老师身边有楷模,同时也让先进和榜样者有一种成就感,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

(5)专兼职教师协同合作,各取所长。机电专业直接服务于制造业领域,培养合格的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充分依托制造业的行业企业优势,选用技术骨干作为专业外聘教师,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学校专任教师、外聘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各取所长,助推高职机电专业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先进制造业主要体现生产和产品的自动化及信息化,机电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大力发展机电技术及应用,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多样,高职教师承担着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对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加强机电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包括专业教师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与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是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凌燕.“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0):97-98.

[2] 方耀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及多元化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6):61-64.

[3] 彭光彬.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2):30-31.

[4]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3):102-104.

上一篇:物业公司统计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人员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