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测试答案范文

2023-09-20

历史测试答案范文第1篇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 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 )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

A.瞎指挥 B.“共产风” C.高指标 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 ③要加强阶级斗争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 ) A.香港已回归祖国 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 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3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3分)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34.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6分) 35.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6.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 (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0分)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4分) 37.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 (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A 6.D 7.B 8.B 9.C 10.A 11.B 12.A 13.D 14.D 15.C 16.A 17.C 18.D 19.A 20.A 21.C 22.A 23.C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 (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 (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 33.(1)称大秦。

(2)中国的丝织品。

(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珍贵物品。 3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必须靠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35.(1)错误:1949年9月10日。 改正:1949年10月1日。 (2)错误:土地改革。改正:三大改造。

(3)错误:十一届五中全会。改正:十一届三中全会。 (4)错误:温饱。改正:小康。 (5)错误:28 。改正:29。

36(1)A毛泽东,B黄继光,C周恩来,D王进喜,E邓稼先,F焦裕禄,G.雷锋,H邓小平,I袁隆平, J容国团。 (2)略。

历史测试答案范文第2篇

1、拿 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WTO

2、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 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

时期1894~1921 年1921~1935 年1949~1956 年1978~2001 年

主题词推翻帝制,

走向共和开天辟地,

渐趋成熟改 革开放,

坚定不移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3、阅读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 重表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 合营经济个体经济 32.2%53.4%7.3%7.1% 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xkb1.com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 D、③④

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5、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是: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共同繁荣

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7、周恩来总理曾说:“我 们再等它三年 、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B.出席万隆会议C. 重返联合国D.中美建交

8、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 成长的足迹,下面这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9、与“小球转动大球”,被国际社会誉为“乒乓外交”直 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10、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 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 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召开

11、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评价中国改革说:“(邓小平)改革改变了中国社会,最显著的成功是在农村,农民现在可以将他们的收成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公开出售。”这项“成功”是指( ) A.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地崛起座座城”,这里的“圈”及“座座城”是指

A.香港特别行政区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地区

13、下列城市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 广州 B.福州 C.厦门 D.南京

历史测试答案范文第3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把相应序号填在括号中。

○1《蒙娜丽莎》○○○2哥白尼 ○3拿破仑○4珍妮纺纱机5玻利瓦尔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7 英国 ○8 来克星顿 ○9 哥伦布○10《被缚的普罗米修斯》○11 布匿战争○12 意大利○13新议会 ○14《独立宣言》○15《马可·波罗游记》○○16穆罕默德○

21○17埃及人○18《一千零一夜》 ○19 南方古猿 20妇女爱琴文明○22清真寺建筑○23 印度人○24麦哲伦○25巴士底狱○26 耶稣○27阿基米德○

○28《神曲》 ○29人工制造工具○

30古代埃及32○31金字塔史蒂芬孙○33 勾股定理○○34释迦牟尼○35婆罗门 36瓦特 1. ()大约300万年前,非洲生活着世界上最早的人类_______。 2. ()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 ()母系氏族的特点: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________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 4. ()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 5.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_______(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官吏和武士)、吠舍、首陀罗 6.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希腊早期文明________。 7. ()_________是伊斯兰文化的代表。 8. ()四大文明古国:_________,古代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9. ()阿拉伯数字是________发明的,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 10.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元朝时来到中国,著有____________。 11. ()佛教的创始人:__________。 12. ()基督教的创始人:__________。 13.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___________。 14. ()象形文字—是古代__________创造的。楔形文字—是西亚苏美尔人发明的。 15.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发现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发展了机械学。 17.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谈》即____________。 18.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19. ()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巨人”,其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_____________。20. ()_________波兰天文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教会“地球中心说”,近代天文学的基础。21. ()_________1519—1522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2.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 23. ()__________是法国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24.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__,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5. ()_________发明改良蒸汽机。

26. ()1814年,英国人___________发明了用蒸汽机推动的火车。 27. ()“南美的解放者”_____________。 28. ()林肯政府于1862年先后颁布《宅地法》和_______________。 29. ()17世纪初,英、法、荷三个殖民国家兴起,18世纪中期,

_________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30. ()___________的枪声:1775年4月,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31. ()1492年,___________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32.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戏剧作品____________。 33. ()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三次战争,史称__________,结果罗马取胜。 3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________萌生。 35. ()1640年,______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6. ()马克思称__________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二. 问答题(任选8个,每题8分)

1.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1689年,英国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的内容?性质?

4. 《人权宣言》的内容?意义?

5.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6. 三角贸易的内容?影响?

7.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

8.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

9. 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意义(作用)?

10. “西进运动”?

11.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及影响?

历史测试答案范文第4篇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第

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

三、四单元占76%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本次考试中

(一)选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三;选择题答卷方面

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 四;材料题答卷方面

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战国形势图和春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以上是我对这次考试试卷的简单分析,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校长指正。谢谢!

杨瑞蓬

历史测试答案范文第5篇

本次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选择题占20分,非选择题占30分。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本次考试中

(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

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

(四)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

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历史测试答案范文第6篇

1.2008年奥运会召开期间,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蓝田人 C.山顶洞人、元谋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

2.有关中国原始人类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B.黄河长江确实是中华人类母亲孕育中华远古文明之地。

C.呈现无规律的分布,适应性很强。

D.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便于生存。 3右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5.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 A、战略地位重要 B、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C、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D、环境优美

6.“劳动创造人本身”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语言 D.造屋定居 7.居住在右图房子中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8.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 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①③ B.②④ C.③ D.①②③④

9.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丁村人 10.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C.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D.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A.尧 B.大禹 C.炎帝 D.黄帝

12.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3.小红家有复制的鱼纹陶盆,小丽认为:它如果是真品肯定最早是( )生产的。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 ) ①定居生活 ②会制造陶器 ③使用磨制石器 ④种植农作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5.下列对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办法“禅让”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任部落联盟首领任命 B.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产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竟选 16.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 A.元谋 B. 河姆渡 C.北京 D. 半坡 1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 18.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铸造铁器 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⑤ 19.右图反映了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 A.黄帝 B.尧 C.舜 D.炎帝

20.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描述的是传说中谁的功绩 ( ) A.神农氏 B.黄帝 C.大禹 D.炎帝

21、请阅读下列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请回答:

(1)什么时期什么人开始造房屋? (2)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2、历史诊所

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他一个走到了河边,河边有一棵大树,上面结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许多果子,他又用镰刀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看管火种,要是火堆熄灭了,他们可能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上香喷喷的熟食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皮皮:我非常想知道远古人类的情况,你能告诉我我国境内有哪些古人类吗? 咪咪:当然可以了!我国境内古人类有北京人、山顶洞人。

皮皮:你知道哪个是最早的吗? 咪咪:是北京人吧。

皮皮:那你能告诉我上些北京人的事情吗? 咪咪:当然可以了!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了,他们用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

皮皮:噢?你怎么知道的?、

咪咪:猜的。我这么聪明,一猜就对。

请回答:

①聪明的同学,你认为咪咪的回答怎么样?你能诊断出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吗?请写出错处并简单说明理由。

②对咪咪这们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上一篇:领导引领发展范文下一篇:热爱生命全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