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

2023-09-21

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1、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将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要加强时事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和相关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各学科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稳定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德育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发挥师表作用,主导作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育过程之中。各学科的教材、大纲和教学评价标准都要坚持德育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教学领域,指导学科德育的有机渗透。

2、校内其他各种途径

主要包括班主任、共青团、活动课与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等途径。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德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的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组织引到自己周围,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党校、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学校和班级应保证活动课程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各种进步社团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形成整体性德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合理设计,科学布局,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管理,使之达到绿化、净化、美化、香化、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和影响。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认真抓好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图书室、荣誉室、德育活动室、文体艺术等多种专用场所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各校要认真搞好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升学、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劳动与社会实践也是学校德育一个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学校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大力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尽量避免和减弱网络信息可能产生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和侵害。有条件的学校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办校园"网吧",提高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中本人认为以下3种教育方式可以尝试

1、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2、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老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3、让学生说“我们合作吧”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学生进行交往与合作。为此,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你挣我赶,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习、劳动都不甘落后。在不断的为集体争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在教学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课文表演,或者同座之间商讨一种写作思路。在班队活动中,可有意识的向学生讲中外知名企业是怎样注重员工的人际关系,古今中外一些因合作而成功的案例,如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合作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有一种竞争观念;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一种团结合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求知的欲望,也多一份合作的意识。

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2、 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4、 动作教学法: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

6、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根据字母、音素、音标三者的内在联系业务和交叉关系将三者融为一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7、 自然法: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参加活动。

8、 全身反应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不同动作达到记忆的目的。

9、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参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动,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10、 功能意念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集中提供给学生在某次会话时或某种情境中可能运用的有关语言,让他们感知其功能,在交际中运用。

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邮编:550505电话:189885772381

【摘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班级教育进行,因此,班级德育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班级的好坏,关系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关系着合格人才的培养。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很特殊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相对城区落后,如何做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就更成为每个班主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在农村初中工作过多年的班主任,笔者根据个人的做法,就农村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途径方法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生产劳动、课外活动都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肩负着一个班的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重任。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劣,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教风、学风乃至良好的校风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班级的好坏,关系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关系着合格人才的培养。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得力助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引路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对象是全班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身心发展不同,思想行为不同,这就要求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综合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我认为农村初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重点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利用好每周一次的常规班会课和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课实施德育教育。

1、很多班主任老师都会觉得,每个星期都要开一次班会课,开得多了,好象翻来覆去都是一些常规的教育,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因此每周的班会课之前,大部分班主任都会凑在一起,看看本周有什么要通知的重要事情,有什么该要交代的问题,其实不然,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注重总结和反思,提炼和积累,善于发现那些隐性的、潜在的问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

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因此,常规班会决不能仅限于“常规”二字,只有这样,即使是一节普通平常的常规班会,也会因班主任的用心构思而新意百出,从而更好地达到班级德育教育的目的。

2、主题班会课都是在开学的德育工作计划中就已经明确列出来了的,一般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照计划实行(如班级目标或实际情况发生改变主题班会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因此,主题班会有着很明确的德育目标,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班会,借助一定的主题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二、结合所任教的科目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的时机是无时不在的,一个好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但教育时机不是随时想有就有的,想捕捉就能捕捉到的。因此,一个好老师还要善于创造教育时机。班主任身负德育工作的重任,如何在一个班级中培养一种具有完善人格的氛围,是否可以不断创造、设计一个又一个情境,使德育能在实际操作中实行,是这一重任的核心。因此,我在担任的科目教学中,只要有教育的契机,我都不会放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法、毅力、品德等方面的教育,这样的效果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教育要好得多。

三、及时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尽管现在农村的家庭教育水平良莠不齐,还跟不上现代德育教育的步伐,但还是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取得家长的配合是我们开展好班级工作尤其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四、协调科任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

科任教师担任班上的教学任务,由于不直接担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所以有时候跟学生走得更近些,有时候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不顺畅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有人来配合,这时候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科任教师了。协调好科任教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2年我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另一位女老师担任我班的数学教学,记得当时班上要是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俩总是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配合巧妙,化解了不少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班级德育教育高效地开展

作为班主任而言,在班级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除了途径,还要讲究方法

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不同的班主任,所用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下面就我的体会谈几点:

(一)、爱心先行,尊重学生

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人,是人的健康、人的生命,然后才能顾及其他,因此在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班主任都必须要先用“爱”去度量自己的举措,充分尊重学生,从是否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出发去思考、确定,而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因小失大。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班主任要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使自己的德育教育充满人情味。

(二)、宽容以待,做学生知己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初中学生正处于比较特殊的时期,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出现问题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所以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 ,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马朝文同学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问题学生,我允许他出错,但前提是不能天天犯同样的错,在我的宽容下,小马的小错不断得到改正,现在已经成为班上学习积极、品德较为完善的学生了。

(三)、因生而异,捕捉时机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生而异,正确引导。我班陈霞同学,母亲早就离家出走,父亲不务正业,姐妹三人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极度贫困,缺乏家庭的温暖,没有应有的爱。使该生孤僻、自卑,针对她的实际情况,我常常关心她的生活,找机会与她交流,让她帮办公室打扫卫生,解决基本的生活费用。也因此搭建了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四)、严于律己,德高为范

初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老师说什么都听,认为老师说的是对的,至于老师怎么做,则不太懂得关注。初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

能力与习惯,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在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这样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更具有说服力。

(五)、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班级德育教育中,贴近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所学知识,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例如,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先从爱护自家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做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首先要教育他爱自己、爱家、爱班级、爱学校,最后才能上升为爱国,使学生的思想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以升华。我校的卫生打扫很勤,可保结工作却总是不尽人意,很让领导恼火。为了维护好环境卫生,我要求学生,不管其他班的同学怎么做,我们班的人不许在任何场合乱丢垃圾,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暂时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方便时再放到垃圾桶里去,通过这样的要求,我们班基本上杜绝了乱丢垃圾的现象,这个做法被学校表扬了之后,其他班级也实行了这项不成文的政策,收效很好。因此可见,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同样可以显示出德育教育的魅力。

(六)、天天总结,天天反思

只有总结,不断反思,人才会不断地进步。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我要求学生每天做到“一小结”和“一反思”,时间为晚上躺在床上临睡前的几分钟时间。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劳动、品德、人际交往等等方面做一番回顾,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总结哪些方便做的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再反思在明天的日子里,自己该怎么做。通过这“一小结”和“一反思”,学生当天存在的问题、出现的问题都会沉淀下来,情绪也会稳定下来,天长日久,既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也使学生在各方面能够不断进步。

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与此同时,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 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 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里危机。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 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 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里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 缺乏自信和心里安全感。另外, “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

再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 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 甚至完全减除了, 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 没人夸;学坏了, 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 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 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 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 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如进网吧, 游戏厅, 或打牌赌博, 打群架等。之所以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滑坡, 学习偏差心里缺失严重。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合群、不善交往、存在抑郁自卑、对世俗不满等情绪, 之所以极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形成, 怎样才能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呢?

1 对留守儿童进行明理教育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 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 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 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 他们都会想方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 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 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 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 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于是我校就针对留守儿童给他们讲温家宝总理给民工讨工钱的故事, 使他们明白爸妈在外地打工很辛苦, 使他们明白自已的爸妈由于文化水平低, 只能干一些粗重的活, 工资又低, 甚至还要看人家的脸色。使他们懂得:希望他们不要像他爸妈一样, 一定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以后有了工作, 一定要好好挣钱。

2 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 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 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 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 对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 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 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得不到家庭温暖, 只有靠社会、学校的关爱, 国家让他们免费上学、使他们在平等、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学会“感恩”, 对于现在的留守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 现在的留守儿童他们心中只有自己, 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 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 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 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 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 帮助别人。学会“感恩”, 先要学会知恩, 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师长的教诲知恩, 朋友的帮助之恩, 社会的关爱之恩, 军队的保卫之恩, 祖国的呵护之恩。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 我校组织全体学生捐款捐物献爱心, 组织学生给灾区“写书信”比赛, 与灾区少年儿童开展“手拉手”、手工制作“千纸鹤”等活动以此表达他们对灾区人们的一片挚情。

这样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 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 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 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 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份挑剔, 而多一份欣赏。留守儿童拥有了感恩之心, 就会更加热爱家庭、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 就会对他人充满爱心, 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3 利用学校德育基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教育

利用德育教育基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德育教育基地有龙溪铺监狱、太名山庵堂、留步司烈士墓、清源井。龙溪铺监狱地处麻冲村, 占地千多亩, 曾经在这里关押几千犯人。监狱虽撤, 监房犹在;警察已走, 警魂犹存。在这里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意义非常重大。太名山庵堂地处塘边村, 在海拔900多米的太名山上, 庵堂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新邵县十大名胜古迹之一, 与赛双清、白云岩齐名。这里风景秀丽, 视野开阔, 是旅游参观、避暑休闲的好处所。留步司烈士墓地处留步司村。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日趋失败, 如丧家之犬, 在全国各地到处流窜, 流窜到龙溪铺的日本鬼子无恶不做。留步司村群众看在眼里, 恨在心里, 与日本鬼子展开搏斗。在战斗中, 英勇牺牲了两位群众。为了缅怀这两位勇敢的村民, 在这里建碑纪念。清源井地处龙溪铺河畔, 在龙溪铺村与楠木村的交界处, 清源井的井水清凉爽口, 含矿物质丰富。是远近闻名的好井水。1927年大革命时期, “回乡团”返回在井边谋杀两位农会主席。为纪念英雄的历史, 在井边立碑永存。在井边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意义深远。

这样使留守儿童能够牢记历史, 面对未来, 在校严守纪律, 在社会遵纪守法。以此净化他们的心灵, 达到“陶情冶性、规范言行”的教育目的, 使留守儿童走上成才之路。

摘要:目的探讨怎样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方法一、对留守儿童进行明理教育;二、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三、利用学校德育基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结论达到“陶情冶性、规范言行”的教育目的, 使留守儿童走上成才之路。

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1 目标设计:德育目标具体化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预先设定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 是学校德育过程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规格和要求, 代表了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目标设计就是将宏观的德育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转化为中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德育的宏观目标包括党和政府对高职德育的要求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德育要求。党和政府对高校德育目标有明确规定[4], 通过调查也能够了解到社会对高职德育的要求。设计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德育目标关键在于将上述要求与高职学生的内在需要结合起来;其次, 高职德育目标设计要结合高职教育职业性、高职学生的多样性、高职就业面临的实际职业环境等, 将上述要求转变成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标准和规范,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具体规定。即:

第一, 基本的德育素质要求。

(1) 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培养“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热爱祖国, 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

(2) 公民法律素质。自觉学习国家的法律法令, 树立公民法律意识, 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国家的法律, 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力, 全面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能用法律处理人际事务关系。

(3) 公民道德素质。高职德育的基础目标: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一是培养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良好的公德意识。二是培养高职学生对周围人及一切事物具有道德责任感。三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

第二, 职业德育要求。

(1) 职业道德素质。从职业需要出发, 培养爱岗敬业、群体意识、纪律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按照职业岗位的职责规定、行为规范、劳动纪律、奖惩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正确的劳动态度, 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 道德实践精神。不仅高职教育有实践性的特征, 道德教育本身具有实践性特征。高职学生要勇于参加专业实践和道德实践, 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 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开拓、勤于实践等良好的工作作风, 加强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劳动观念的教育。

(3) 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善于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 积极勇敢参入市场竞争的意识, 鲜明的创新意识。

第三, 高层次的德育要求。

要求每一位高职学生都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作为部分优秀高职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 要求这部分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2 途径设计:高职德育实现的保证

没有切实的德育途径, 高职德育目标就会悬空。因此, 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 应该对德育工作的各种途径进行比较全面的规划设计[6], 反映在基本的教学文件中, 要做好两个保障:一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保障, 第二是德育内容在专业课和日常管理中的渗透保障。

第一, 教学途径。

教学途径是高职德育的主要途径, 其中思想政治课又是教学途径的主渠道。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相关的时事政治课、就业教育课程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与个人命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提高思想政冶觉悟[7]。

其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德育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综合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道德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是高职主要的德育综合理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提升课程,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就业教育是对系统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计划中要规定足够的学分学时, 不允许采取课外学时、实践学时等偷梁换柱的方式削弱思想政治课。

(2) 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也是高职德育的主要途径。专业课程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的基本要求、职业态度、职业感情等的重要任务, 并且, 通过专业课教师的教学, 在基本的道德修养方面也对学生发挥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主要的专业课程的设计中, 要说明确课程的德育要求, 确立专业课的德育规范。

(3) 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一样, 也是高职德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专业实践, 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在进行德育方面的实践。特别是在专业社会实践中, 学生直接与工作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交往, 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楷模, 是高职学生重要的德育课堂。因此, 在高职的专业社会实践中要提出明确的德育要求。

第二, 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的德育途径。

(1) 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一般都纳入了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给予了必要的学时和学分。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应该是高职德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有重要的作用, 要根据德育环节的设计, 规定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2) 日常学习管理。日常学习管理是日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即在平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想教育工作, 主要有:党团建设、班主任工作、学风建设、心理辅导等形式, 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日常思想政冶教育, 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日常教育管理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德育活动结合起来, 将日常品行考核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考核。

(3) 德育社会实践。一般主要是学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实践调查、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了解国情, 认识自我;了解社会, 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等。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并计算学分。

(4) 社团和学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职学生的社团活动要作为高职德育的重要途径, 对社团活动的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以学分的形式来加以肯定。

第三, 服务管理德育途径。

高职院校的生活管理、环境管理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生生活管理服务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控制情绪、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可以有助于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特别是良好的校园文化, 特色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学校形象的核心内容, 可以产生很大的凝聚力, 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信, 有利于高职学生成才。

3 流程设计:高职德育的重要措施

教学流程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定。一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对各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和主要的思想政治课程做了初步的安排, 没有根据高职学生与高职教育的特点, 对德育过程作出具体设计和安排。这显然将德育仍处于悬置状态。要落实德育, 必须对整个德育过程作出整体的设计, 其中, 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设计。

第一, 德育课的大课程设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或者某一个学期的几十个课堂学时, 要在设计中将这些课程与相关的管理活动、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课程扩充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课程。

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设计, 要与新生的入学教育结合起来, 用课程的内容指导入学教育实践;要与学生的班团日结合起来, 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要与学生的假期实践结合起来, 指导学生的假期实践;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设计、职业设计结合起来, 用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指导职业设计等。

第二, 综合德育措施设计。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的一个明显的弊端是各项德育工作相互分割, 互不配合。特别是教导分离, 不能发挥综合德育效能。因此, 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对德育进行综合设计。

综合德育设计的主要方式是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的德育功能设计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一方面, 在课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进行整体的德育设计, 明确专业课程的德育目标与功能;另一方面, 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 明确各个阶段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 设计具体的德育要求、保障措施等。

第三, 德育过程的规划设计。高职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有限, 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 对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德育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分年级细化德育目标, 进行德育流程设计[8], 体现在基本的教学文件中, 成为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高职一年级作为成长阶段, 高职学生刚刚进入高职学习, 是一个调整心理、调整学习方法、适应高等教育的阶段。中心是认识高职, 打好基础。二年级是学生成才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培养职业素养和能力。三年级是成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中心是充满信心, 脚踏实地, 走向社会。

对德育流程设计, 培养方案的设计者要有清晰的思路, 其主要的内容要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在教学进程中, 要反映德育设计的内容, 各个不同的学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 突出不同的德育重点内容, 配合以不同的途径和手段, 落实德育目标。

4 评价设计:高职德育的保障和检验

德育质量评价是高职德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 保障教师和学生对德育的重视, 检验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工作效果。

(1) 课程质量标准和评价。主要是各门德育课程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按照现行的高职德育课程方案, 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求职与创业等德育课程的质量评价, 要本着突出实效的改革原则进行系统的设计, 要将理论课程的评价与学生的实践效果结合起来。

(2) 单项德育活动质量标准与评价。高职院校开始的各项德育活动, 有的集中时间, 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 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 而在实际上没有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 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有一些德育活动, 如学生参加自愿者活动、学生社会实践评价等, 给了独立学分的要设计考评方式, 没有给独立学分的, 需要设计在什么样的环节考察或者考试, 明确标准, 严格考核。

(3) 德育素质综合评价和品德操行综合考核。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要求中, 每个学期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价, 而大部分学校没有将这一要求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 这种状况肯定需要改变。一般高职学校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品德综合考核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部分学校没有将这一评价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德育素质综合评价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如:设计科学的综合评价标准, 将德育理论课程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评价中能力评价与德育评价相结合, 确定科学的评价量表。

(4) 在具体评价方式上, 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 重视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过程评价, 将这些评价方式和评价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中加以具体的规定, 确保落实。

在高职德育质量标准和评价方式中, 思想政治课程评价、单项德育活动评价和品德操行评价评价是德育评价直接方式, 后面的德育素质综合评价一般是间接德育质量评价。不论是直接德育质量标准和评价方式还是间接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式, 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 都要思路清楚, 目的明确, 办法具体, 只有这样, 德育工作才能形成体系,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要落实德育领先的要求, 需要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德育进行思路清晰的设计, 从德育目标, 实现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流程, 德育质量标准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全面考虑, 只有这样, 高职德育才能形成体系, 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德育设计

参考文献

[1] 胡明星.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3, 34:51~53.

[2] 李大健.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六大问题 (2007-6-21,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之一) [EB/OL].http://www.zhichenglw.com/lunwen_show.phplunwen_id=1545.

[3] 章坤.提高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的“三化”策略——基于道德需要的高校道德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3:76~77.

[4] 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5~24.

[5] 柳国强.论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 2005, 1:106~108.

[6] 唐亚豪.论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功能及其实现[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2:172~174.

[7] 孙爱春.论高校德育目标实现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5:29~32.

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第6篇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的心理状态, 自信心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的释放, 是人们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 不少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自信, 不但严重影响了学业, 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进程, 这与充满竞争和创新的未来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因此, 让每一个中职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心, 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是每一个老师特别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积极引导, 唤回自信心

有人说, 人类最无可弥补的一种损失, 就是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可使人发挥出充分的信心来。缺乏自信的人是一个“残疾人”。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时期的“差生”, 素质偏低, 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长期的“笨蛋”、“无可救药”等斥责声中, 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心呢?

首先, 教师必须克服学生智力低下的思想。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 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去年新生入学之初, 我对2 0 0 8级7、8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有关调查, 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 竟然有80%的学生是由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当、帮家庭干活、生病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项调查范围虽小, 但是可以证明中职学生绝不是“天生愚笨”的。学生没有不好的, 只是不同的;没有愚笨的, 只有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每一个教职工都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观念, 还学生一个公正。

其次, 要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 走出上了中专便没出息的阴影, 唤起他们沉睡已久的自尊和自信。去年新生开学之初, 我让学生写一篇周记, 谈谈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然而, 学生交上来的周记里, 竟是“不足”多于“优点”, 甚至有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正是因为其个性长期遭到禁锢的缘故, 缺乏自信, 自卑自沉。有人说, 自卑就像一根受潮的火柴, 无论你怎么起劲, 都难以点燃前进之火。所以,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 是有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鉴于此,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假如你每天都想着自己什么用处也没有, 或许明天你真的会一事无成;相反, 假如你整天想着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自己有这个能力, 或许你的明天会有一个1 8 0度的大转弯。上高中考大学固然好, 但面对现实, 另辟蹊径, 也未必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走进卫校大门, 同学们就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有信心, 有决心, 前途同样是光明的。尽管我们不可能成为像李政道、杨振宁那样的大科学家, 但经过努力, 我们可以成为像鲁班、黄道婆那样的能工巧匠, 行家里手, 照样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另外, 我们还开展了“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人人成才”的讨论。用我校历届毕业生在社会各战线上做出的突出成绩来勉励大家, 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 不是考上大学才算人才, 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为社会做出贡献, 就是人才。

2 让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凡是教育缺少爱的地方, 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可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

在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中, 有不少学生生活中缺少阳光, 缺少家庭的温暖。因此, 这些学生充满自卑感和失落感, 性格上呈现出焦虑、抑郁、多疑、偏激的特征。所以, 教师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学生, 还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教育学生。罗曼·罗兰说:“要播洒阳光在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 才能多为学生着想, 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时刻关怀他;有了爱心, 才能多赞扬, 多鼓励, 少训斥, 无讥笑;有了爱心, 才能努力使学生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发展智力, 提高觉悟, 健全人格, 从而达到塑造学生灵魂的目的。“爱心”无价, 它可以使一个平庸的人变得伟大。学生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对他们使出爱心, 师生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 学生心里有难解的疙瘩, 既不想告诉家长, 也不想告诉老师。这时, 只有“爱”才能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激发情感共鸣, 学生才能把内心深处的话告诉你, 老师做工作才能有针对性。“亲其师, 信其道”。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力。对学生而言, 往往是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 一句勉励的话语, 一次善意的劝告, 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 他们都会铭记在心, 产生乐观向上的心态;但一句过分的批评, 一次对他不公正的处理, 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 使之自信心丧失, 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 在教学中, 我始终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和激励, 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重要。比如, 不让每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遗憾的坐下, 不让每一个成绩差的同学感觉老师看不起他。在心理上和他们接近、和他们交朋友, 借助“爱心”的拉动力和教师言行的感染力, 构建学生自信心, 让每一名学生都走上成功的立交桥。

3 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者认为, 那些能够做出成就、读书最好的人, 不一定是那些智力最优秀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对1 0 0 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长达5 0年的跟踪调查。后来发现有些人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另外一些人则一事无成, 碌碌无为。几十年后, 他们的智力仍远比一般人高, 他们之间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意志品质。那些后来获得成就的人, 对自己所认定的事业有忘我的献身精神, 执着地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目标, 即使遇到多次重大挫折仍毫不动摇。而那些一事无成的人, 则是意志薄弱者, 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 消极地等待良好环境和成功机遇的出现, 常常错过了很多本来可以取得成功的机会。心理学家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是否取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 都十分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超世之才,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明朝学者王守仁也说:“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 要使学生成才、成功, 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品质不可能形成于一旦, 特别是目前的中专生, 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知道行为准则, 但是管不了自己, 他们做了错事也脸红, 受到批评也难过, 在一段时间内也能自律, 但不能长久。所以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实践中逐渐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3.1 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确立正确的行为目的

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为目的基础之上的。为此, 在德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使他们勇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会明辨是非荣辱。把远大理想与日常学习、工作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 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

3.2 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的委托一些学生去执行对他们来说没有兴趣的任务, 并适当设置一些障碍。在提出任务之前, 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要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用道德标准来对照检查。为了使学生获得锻炼意志的自信心, 可先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例如, 德育课上合堂时, 那些平时上课坐立不安、不能坚持听课、又怕回答问题的的学生就尽往角落座。为此, 我每次都选几个“问题学生”坐在最前排, 对他们听课情况重点关照, 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经过几次实验, 他们听课的态度明显好转。这时, 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的给予充分肯定和恰当的鼓励, 帮助他们一起总结取得成绩的经验, 使之增强自信心, 引导他们更上一层楼。

3.3 树立典范, 积极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生活就如海洋, 不会永远风平浪静, 在人的一生中, 遭受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之一, 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 使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 不至于因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现在有些青年学生的心理很脆弱, 我们经常看到这方面的报道:某某学生因为受到老师一次批评、或考试成绩不好、或学习压力大而轻生或走向犯罪。所以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敢正确面对。在事业上真正成就大业的人, 往往是那些历经艰辛、生活坎坷而又能正确对待逆境的人。青年人善于模仿, 我们经常为他们提供典范作为学习的榜样, 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我常用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繁荣富强, 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 废寝忘食, 刻苦专研的形象,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用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 严守纪律, 换取战斗胜利的崇高形象,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用张海迪身残志坚, 自学成才的事例, 培养学生行动的坚持性等等。“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感, 有爱心, 加上正确的方法, 就一定会化腐朽为神奇。

总之, 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时代, 自信心则是迎接挑战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成功自信心, 是一个心灵世界从“破”到“立”、从封闭到敞开、从失望到希望、从自卑到合理定位的复杂过程, 要做的工作很多。教育工作者应面对未来,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使广大青年学生扬起实现理想的风帆, 奠定取成功的根基, 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 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的心理状态, 自信心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的释放, 是人们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 让每一个中职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心、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是每一个老师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一篇:引人注目范文下一篇:专项奖励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