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

2023-11-1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财务管理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密切,加强财务管理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成功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可以使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自身競争力的重塑与提升,从而在重重困境中得以创新突围。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如何在新的市场空间中准确定位?如何在重重的困境中得以创新突围?这些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开始注重自身国际竞争力的重塑与提升,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性,将加强财务管理视为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1 国际竞争力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整合,能够更加有效地综合利用外部资源,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常将企业竞争力分为国内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无国界,一个企业即使只在国内发展也不可能只面临封闭的国内竞争环境,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所有企业都将面对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培育其优于国际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具有优于国际竞争对手的营运能力、经营安全能力、获利能力、市场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战略管理等能力。

而上述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企业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形成稳建的财务能力,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一定的获利能力和持续的发展能力,而这些正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2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2.1 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1)树立风险理念。随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入,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企业偏离预期收益与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前所未有,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就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要重视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树立战略财务管理理念。这里所说的战略财务管理是指将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融入传统的财务管理之中,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战略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具有全局性、外向性、长期性的特点。在战略财务管理观念下企业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投资,在处理财务关系时更加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重视财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实现战略性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在战略财务管理理念下,企业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他们会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财务管理,为了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更加重视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应用,更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与全面性,在财务管理中会将信息技术做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与工具,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能力。

(3)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财务管理,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要正确看待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影响企业的各方面因素出发,做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等观点。针对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应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将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更加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财务上集中与概括,更好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原则,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目标会使企业获得更持续的发展和更广阔的空间。

2.2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加强成本控制,有效降低成本,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要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重视成本控制的观念,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成本管理的目光投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将成本控制目标做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来对待。

(2)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准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的分解,制定成本目标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及时反馈成本控制目标的考核情况,分析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才能不断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水平,提高盈利能力。

2.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后会更加频繁的面对资金管理问题,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做好资金监管工作,企业应当重视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注重企业企业形象,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同时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科学做好财务预算和投资计划,做好资金使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注意资金使用过程中对资金结构的分析与控制,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和较好的资金流动性。其次,要重视对资金营运能力的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对存货、应收账款等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项目要加强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对资金使用效果的控制,提高资金的获利能力,合理使用资金,进行科学的资金使用情况考核,建立调控机制。

2.4 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应从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入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将财务绩效考核中“点考核”与“面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要形成一定的网络。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另外,在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时,还要重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综合分析,发挥考核的财务预警作用。

2.5 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离不开人这一重要因素。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观念。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因此,我们要从全社会角度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从高校开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化要求接轨,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财务管理人才。同时,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改变传统观念下会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不分的情况,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才能保持企业的财务稳健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超.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业绩评价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17).

[2]宋吉兰,邓龙兵,逯强.新形式下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财经界,2012,(2).

[3]邓建军.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4,(17).

[4]黄燕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J].才智,2014,(1).

[5]王宝平.论与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吉林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以全球创新指数为参考,回顾中国科技创新主要特征,研判中国“十三五”期间创新能力的“底气”和“短板”,对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来看,中国已初步确立创新领先者地位,多项指标名列前茅,但也需要注意到,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科技人才面临外部打压形势严峻等问题依然存在。展望未来,应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国内科技创新大循环,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更具韧性的创新人才体系,全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链接全球创新体系。

【关键词】创新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2020年9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GII),展示了131个经济体的年度创新排名,以及最新的全球创新趋势。其中,中国排名第14位,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前15行列,在多个领域表现出领先优势,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

表1 2011-2020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世界排名

当前,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全球创新指数为参考,回顾中国科技创新主要特征,研判中国“十三五”期间创新能力的“底气”和“短板”,对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创新能力提升显著,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近十年全球创新指数来看,中国排名快速攀升,尤其在“十三五”期间表现突出,从2015年的第29位持续稳步提升至2019年的第14位,指数排名的跃升,浓缩了中国“十三五”期间创新巨变的澎湃历程。2020年中国依然保持在全球创新指数榜单第14位,创新能力指数位列前15名,被认为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中国也是今年跻身GII综合排名前30位经济体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国两大创新集群位列全球前四,创新集群表现优异。全球前100个科技创新集群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拥有25个领先的科技创新集群,依然是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凭借17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总量第二。2020年,东京一横滨再次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科技创新集群,在其之后的科技创新集群依次为深圳一香港一广州、首尔、北京和圣何塞一旧金山。整体来看,中国是中等收入经济体拥有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且两大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位列全球前四,科技创新集群整体表现优异。

中国已初步确立创新领先者地位,多项指标名列前茅。《全球创新指数》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经历多年的演化,指标体系日趋稳定,分为投入和产出两大模块。投入模块包含制度与政策、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企业成熟度5个指标,产出模块包含知识和技术、创造性产出2个指标。全球创新指数系统衡量了全球131个国家的综合创新能力,涵盖了全球93%的人口和超过98%的GDP。2020年GII报告显示中国已初步确立了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名列前茅。
回顾“十三五”,中国科技创新的“底气”与“短板”

中国“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底气”。一是量质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一方面,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如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为2.21万亿元,2015年该指标为1.4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整体增长幅度达55.6%;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335.6亿元,2015年该指标达到716.1亿元,“十三五”期间整体增长幅度达86.5%;2019年我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为22398.4亿元,2015年该指标达到9835.79亿元,“十三五”期间该指标增长幅度达127.7%;2019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23%,2015年该指标达到2.06%,“十三五”期间该指标增长幅度达8.3%。另一方面,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也有诸多进展。如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千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北斗导航全球組网,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二是钟灵毓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快涌现。2019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480万人/年,2015年该指标达到376万人/年,“十三五”期间增长幅度达27.7%;2019年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为62人/年,2015年达到48.5人/年,“十三五”期间该指标增长幅度达27.8%;2019年“十年内高被引论文数”为30755篇,2015年该指标达到15011篇,“十三五”期间该指标增长幅度达104.9%。根据科睿唯安2020年11月18日发布的2020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60多个国家的6167位来自各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入榜。其中,中国内地上榜人数继续激增,入选科学家从2019年的636次(占比12.1%)上升到2020年的770人次(占比12.1%)。中国内地于2019年取代英国成为第二大“高被引科学家”所在地区。2020年,中国内地仍位居第2。
图1 2020年全球主要地区高被引科学家人次


三是方兴未艾,全国创业孵化载体蓬勃发展。《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达到13206家,其中孵化器5206家、众创空间8000家。全国在孵企业和团队共有65.8万家。创业孵化机构2019年总运营收入654.6亿元。全国创业孵化载体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创业孵化事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2019年,全国创业孵化机构从业人员达到16.8万人;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共吸纳就业450.3万人,同比增长22.8%,其中,孵化器在孵企业吸纳就业294.9万人,包括应届毕业大学生26.5万人;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和团队吸纳就业155.0万人,包括应届毕业大学生19.9万人。第二,在孵企业和团队科技成果产出明显。截至2019年,拥有的有效知识产权数共计90.6万件,同比增长38.1%,其中,孵化器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为56.3万件,同比增长27.7%;众创空间常驻企业和团队拥有效知识产权34.3万件,同比增长60.2%。

中国“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短板”。一是缓不济急,科技体制改革滞后制约创新能力提升。当前,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尚且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短板,包括科技与经济融合性较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关键领域和环节高精尖专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市场化能力不足等,亟须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改革效应。“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然而,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科技体制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方面,有效应对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的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适应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尚且不足。同时,有效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二是四郊多垒,科技人才面临外部打压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国转型发展的需求日益紧迫,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科技人才队伍将面临着外部持续打压和内部供给结构失衡的双重风险,人才安全形势严峻。首先,科研人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受限,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的机会减少。其次,引才用才的方式和政策创新不足,难以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我国引智方式行政色彩较重,合法合规风险评估不足。人才发展环境不够优化,海外人才在华工作存在诸多不便,在签证制度、薪酬水平、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政策保障不到位,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最后,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难以适应科技发展需求。尽管我国是全球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但每千人就业人员中从事R&D活动人员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人才缺口依然较大,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缺少另辟蹊径的勇气,引领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等新兴技术领域“高精尖”人才缺乏。
展望未來,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举措

第一,革故鼎新,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应对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各国的普遍诉求,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国家整体实力的关键,也是大国竞争、各国博弈的核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在世界科技创新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必然导致以一些发达国家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对我国科技进行围堵、打压和遏制等。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应对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及各类潜在风险和挑战,把发展建立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切实以科技创新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继往开来,把握科技发展新方向,构建国内科技创新大循环。当前,全球发展面对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中速增长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各种挑战,科技创新是中国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抓手。面向近期,以新基建、数字经济等为抓手,构建国内科技创新大循环,努力实现国内技术发展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牵引和跃迁。面向中期,我们需要加强技术预测和前瞻研判等基础性工作,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面向长期,我们要加强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创新能力,摆脱路径依赖,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利用全球资源,更深层次解决基础研究与产业脱节问题,走出一条科技强国建设的“新路子”。

第三,同心断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当前,我国高端产业链中还有诸多“卡脖子”技术有待突破,为避免在市场化竞争中“一卡就死”现象出现,我们应加大力度,以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构建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保障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性。一是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通过政府引导,超前布局,加大投入力度,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尤其是大型央企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二是在若干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三是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加快形成能够在国际产业链体系中拥有制衡能力的优势产业,在一批产业领域形成具备引领能力的产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四是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适合当前产业发展阶段的发展环境,通过形成良好生态,进一步激发创新、鼓励创新,实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采光剖璞,重视创新人才发展,打造更具韧性的创新人才体系。目前我国创新人才的政策和开发工作才刚刚起步,面临着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创新人才开发和配置能力的问题。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持续不断地学习、创新、适应和改变来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在创新人才体系的构建上,不仅要有“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顶层制度设计,而且还要具备“韧性治理”的能力建设。重视创新人才发展,打造更具韧性的人才生态系统,一是要创新引才方式,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机制,由用人主体立足自身需求主动引进海外高端人才,鼓励吸引刚退休的顶尖科学家和领军性产业创新人才来华。二是加强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选拔和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三是要开辟青年人才特殊支持渠道,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是要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五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支持青年创新人才奇思妙想的创造,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第五,百鸟齐鸣,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也是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条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一是要创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创新体制改革,破除有碍创新的各类障碍,加快突破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体制瓶颈,积极推行敏捷治理、参与式治理,形成包容审慎的适应性监管体系。二是为创新做好资源引导和布局。注重两个方面的资源投入,一方面是要在基础研究等市场失灵领域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争取形成颠覆性突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创新相关的减税降费工作,利用金融等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为创新提供充足支撑。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促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创新政策体系,扫除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通过更新工作居留等制度,为企业引入全球创新资源,尤其是为引入国际人才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提出并践行中国解决方案,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谋求更为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

第六,和衷共济,强化链接全球创新体系,高效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科技“被脱钩”“硬脱钩”等调整,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通过强化链接全球创新体系,高效推进对外开放合作,构建富有韧性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鼓励国内创新主体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鼓励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强化国际市场话语权和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力。广泛开展国际标准跟蹤研究,加强国际和国内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衔接及国际与国内标准的协调。二是重点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大力发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鼓励布局和申报PCT国际专利。建立关键技术评估遴选机制,确保高价值专利海外充分布局。积极探索完善与国内产业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鼓励知识产权联盟成立联合专利诉讼应对基金。三是大力发展国际化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补贴服务费用等相关举措,发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高端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国际化的金融、人力、知识产权、会计、管理和咨询等服务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走出去”提供高质量服务。

责编/李一丹 美编/杨玲玲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中日韩三国在旅游服务贸易领域有更广阔的合作,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分析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以发现相互间竞争优劣势与合作基础。

关键词: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1.中国。近年来,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旅游贸易呈现更快的发展趋势。据WTO统计,2002年中国旅游出口仅为203.85亿美元,到2008年出口到达408.43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1倍。旅游进口市场同样发展迅速,进口额从1998年的92.05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361.57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近3倍。据统计,2007 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10 957 亿元。其中,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3 187.3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旅游服务贸易为中国的创汇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此外,中国的旅游贸易一直呈现顺差,且顺差额逐渐增大。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的旅游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旅游服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点。

2.日本。近十年来日本旅游服务贸易总额除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增长较稳定但增长速度缓慢。1997—2007年十年间,日本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97.87亿美元增加到358.56亿美元,仅提高约20%。作为服务贸易比较发达的国家,与其货物贸易大量顺差的状况刚好相反,日本旅游服务贸易始终处于大幅逆差状态。从2005—2008年,旅游逆差额分别达到207.07亿美元、184.06亿美元、171.66亿美元和128.16亿美元,较大的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水平。

3.韩国。韩国的旅游发展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旅游产业独具特色。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天然旅游资源略显不足。但韩政府对旅游产业赋予文化内涵,利用本土和外来文化资源,并结合“韩流”等时尚元素,与旅游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助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韩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额稳步增长,2003—2008年间,旅游贸易总额从154.6亿美元上升到288.4亿美元,五年间增长了86.5%。但随着海外旅游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的越发充裕,使得以海外留学、境外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旅游业仍是韩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2005—2007年,旅游业逆差占韩国服务贸易逆差比重分别为70.3%、68.9%和73.4%。逆差呈现阶梯式上涨,增速波浪式下降的特征。2004—2007年旅游业逆差额分别为62.81亿美元、96亿美元、130.6亿美元和158.4亿美元。逆差增速由2004年32.4%,2005年达到52.84%的峰值后,2006年回落到36.04%,2007年进一步降至21.3%。面对旅游贸易持续逆差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修订法律,减免税收、打造国际品牌、提升竞争软实力的一揽子促进措施,使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长足发展。

二、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1.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或竞争地位变化。一国特定产业的出口总额与世界同类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或国际地位。用公式表示为:Aik=Eik/Ewk

Aik表示i国k商品出口市场占有率,Eik为i国k商品的出口额,Ewk是全世界k商品的出口额。

表1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计算得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日本和韩国的旅游出口市场占有率都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降,而中国的旅游出口市场率则在同时期保持稳步增长,这表明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和韩国的旅游贸易的发展受到了危机的影响,而中国由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树立了市场信心,一定程度避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使旅游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2003年,三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与2002年相比,中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下降约1%,日本下降0.08%,韩国下降近0.2%.这与2003年亚洲爆发的非典疫情有很大关系,出于对健康安全的考虑,以及疫情期间出入境的严格管理,许多海外游客都减少了到亚洲国家的旅行。从总体趋势看,中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除2003年外总体趋势是逐年上升,在十三年间平均市场占有率达到近3.8%,尤其是在200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这也是中国后奥运经济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体现。而日本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旅游出口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直至2004年才开始回升。韩国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则出现不规则状态,有升有降,直至2009年市场占有率也没有恢复到1998年的水平,这与周边国家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争夺游客资源有关。

总的来说,1997—2009年间中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明显高于日本和韩国,中国在旅游资源吸引力方面优于日本和韩国,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知名度提高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密切相关。而日本和韩国的变化不规则,出口市场占有率波动较频繁,两者之间的差距在波动中逐渐缩小。

2.TC指数。TC 指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 ),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因为它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性,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TC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其计算公式为:TCik=(Eik-Iik)/(Eik+Iik)

其中,TC 为净出口比率指数,E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出口,I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进口。通常净出口比率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净出口比率指数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进出口基本平衡;当净出口比率取值大于0时,说明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弱,行业竞争力也小。如果TC=-1,意味着该国第k种商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如果TC=1,意味着该国第k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国际上一般认为,TC大于0.6为高竞争优势,处于0.3~0.6之间为中等竞争优势,处于0~0.3之间为低竞争优势,处于-0.3~0之间为低竞争劣势,处于-0.6~-0.3之间为中等竞争劣势,小于-0.6为高竞争劣势。

表2 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净出口比率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计算得出。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的TC指数在2000—2009年间基本呈下降趋势,处于0~0.3之间,表明中国旅游服务具有低竞争优势且竞争优势越来越小。分析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优化,中国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来中国游览观光,同时伴随中国居民收入增加,加上出境旅行社推出的各类吸引游客的境外旅游路线,使得中国居民的境外游需求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旅游出口量,使得竞争优势逐渐减小。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TC指数一度跌至-0.048,中国的旅游竞争优势由低竞争优势转变为低竞争劣势,这一定程度上是由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旅游出口市场萎缩造成的。相比之下,日本的TC指数在1997—2005年期间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0.65左右,日本的旅游服务显示出低竞争劣势,但从2006年开始,TC指数开始回升,进入中等竞争劣势范围。韩国的TC指数变化波动较大,除了1998年、1999年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外,其余年份都表现出竞争劣势,尤其在2003—2008年期间,竞争劣势进一步恶化。出现此类情况,一方面是日本、韩国的旅游贸易常年呈现逆差,主要由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所致,另一方面日韩国国民人均收入水平高,出国旅行和旅游费用支出较高。

总的来看,就旅游服务TC指数而言,中国具有竞争优势,日本和韩国均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但韩国的旅游竞争力略优于日本。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是一个可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的竞争力测度指标,其计算公式是:RCAik=(Eik/Ei)/(Ewk/Ew)

其中,Eik表示i国k类产品出口额;E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额,即包括商品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Eik 表示世界k类产品出口额;Ewk 表示世界全部产品出口额。

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较的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的相对优势。通常情况下RCA值都是大于0的。若该国该产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范围为[1,+∞];若该国该产业具有比较弱势,RCA范围则为[0,1]。

表3 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WTO网站statistics database 计算得出。

从1997—2009年各国的RCA指数来看,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均小于1且呈递减规律,表明中国虽然是旅游大国,但远不是旅游强国。日本的RCA指数平均保持在0.18左右,旅游竞争力呈现出比较弱势,在经历了下降之后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其比较弱势得到相对改善。韩国的RCA指数变化不规律,在上升之后又经历了下降,从2007年起开始回升,RCA指数平均保持在0.45左右,较之日本的比较劣势有所改善。尽管中日韩三国旅游贸易的比较优势都处于劣势地位,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三国中相对较强,日本相对较弱,但中日韩三国间的比较优势差距逐步缩小,中国要想保持绝对的优势,在提高旅游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必须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分析比较,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略强于日本和韩国。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日本、韩国在旅游贸易方面的合作,一方面,中国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培育服务市场,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周遍国家交流,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建立共同的旅游服务市场,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另一方面,三国要积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吸取对方发展优势和先进的发展模式,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参考文献:

[1]胡蕲.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特区经济,2009,(12):161-163.

[2]王继庆.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发展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8,(14):36-37.

[3]贾燕霞,胡丹婷.中日韩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2):74-77.

[4]沈束.中国新加坡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1995—2004)[J].网络经济,2009,(3):181-182.

[5]徐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对策[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2-44.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三大障碍因素

1.我国银行体系健全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问题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客观上要求该国具有一个健全、先进的银行体系。这是因为一国货币是由该国中央银行发行并通过商业银行“多倍存款创造”的功能及其业务活动而流通于市场的,试想若缺乏一个健全、先进的银行体系,何以能高效地调控货币的发行与回笼?而若货币的发行与回笼都不能有效控制,更難以期盼该币能正常、充分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此外,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主体,是货币流通的中介,银行业的国际化必将直接带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因此一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强弱是本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很难想象一国的银行尚未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其货币就已成为了国际货币。然而,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尚存在不少问题,国际竞争力较弱,尚处于远不能满足和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状态,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针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现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分为6类。选取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10个蔬菜大省,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蔬菜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得出河北省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5位。根据评价指标,分析并找出提升河北省综合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Vegetable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WANG Fang-zhou

(China Center for Industrial Security Research,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vegetab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Hebei Province, us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vegetable industry was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in China. Selecting 10 vegetables province that they were Hebei, Liaoning, Jiangsu, Zhejiang, Fujian, Shandong, Guangdong, Yunnan, Sichuan and Henan,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overall score and ranking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vegetable industry, the overall score was ranked No. 5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He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and found the ways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vegetable industry;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cluster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河北省环绕北京和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使得蔬菜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从历年数据来看,种植面积、生产产量、出口数量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其蔬菜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拥有“世界三大菜篮子”之一的山东省。河北省已步入中国蔬菜大省多年,笔者也正是针对蔬菜大省这一背景,分析并找出提升河北省综合竞争力的途径。

1 全国31省市蔬菜产业聚类分析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09)全国31省市蔬菜产业的数据,设立蔬菜播种面积(khm2)、蔬菜总产量(万t)、产量(kg·人-1)、蔬菜人均产量(kg·人-1)、蔬菜出口数量(万t)、蔬菜出口金额(万美元)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7个指标。首先,对各个省份按照7个指标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其次,运用欧几里德距离平方测度区间数据,选用Z分数法作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最后采用组间均联法,借助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1],聚类结果见表1,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分为6类。

根据表1知,第1类省市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这类省市一般蔬菜种植面积较小,蔬菜总产量较低。第2类省市包括:河北、河南,这类省市蔬菜播种面积、蔬菜总产量都相当高。第3类省市包括:江苏、广东,这两个省播种面积较大,产量不如第二类省市的高,但是在出口数量和金额上有明显的优势。第4类省市是浙江和福建,这类省份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趋于中间位置,蔬菜出口数量、蔬菜出口金额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都比较高。第5类省市是山东,山东的蔬菜播种面积、蔬菜总产量、每公顷产量、蔬菜人均产量、蔬菜出口数量、蔬菜出口金额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都很高。

2 中国十大省份蔬菜产业的因子分析

2.1 蔬菜省份选取

根据表1分析结果,选择第2,3,4,5类省份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比分析这几个省份的蔬菜产业竞争力。同时,考虑到第1类省份的蔬菜产业情况和具体的地理位置,笔者在第1类省份中选取辽宁作为东北三省蔬菜产业的代表,云南作为南方蔬菜产业的代表,四川作为西部蔬菜产业的代表参与第2,3,4,5类省份的蔬菜产业竞争力排名[2]。即选取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10个蔬菜大省。

2.2 指标选取

根据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从环境、要素、产品和显示竞争力4个方面来设立指标[3],其中,环境竞争力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实有道路长度、耕地占全国比重、文化普及率、总人口(年末)、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表2)。

要素竞争力指标包括:农村用电量、化肥使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生产价格指数、蔬菜播种面积、蔬菜总产量、每公顷产量和蔬菜人均产量[4](表3)。

产品竞争力指标包括:城镇居民家庭蔬菜消费构成、城镇居民平均蔬菜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平均蔬菜消费量、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农村居民纯收入和蔬菜零售价格分类指数(上年=100)。显示竞争力包括:蔬菜出口数量、蔬菜出口金额、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5](表4)。

2.3 因子分析过程

(1)将表2、表3和表4中的各省份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和显示竞争力的各指标数据标准化[6]。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取累计贡献率为90.794%的前5个因子作为主因子,结果见表6。可以看到,第1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6个因子以后的因子特征根值都比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已经成为可忽略的因子,因此提取5个因子是合适的,这5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表明,通过它们可以反映90.794%的信息。

经分析,公因子最主要反映耕地占全国比重指数、总人口指数(年末)、化肥使用量指数、农用机械总动力指数、有效灌溉面积指数、蔬菜播种面积指数和蔬菜总产量指数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2008年末实有道路长度指数、文化普及率指数、地区生产总值、农村用电量指数和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数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人均水资源量指数、蔬菜生产价格指数的水平[7]。公因子最主要反映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数和蔬菜零售价格分类指数的水平。

(2)计算因子得分,结果见表7所示。

(3)计算公因子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F=0.303 45F1+0.229 38F2+0.163 61F3+0.108 47F4+0.103 03F5,求得各省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具体见表8所示。

3 综合竞争力分析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山东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最强,出口竞争力综合得分是0.821 8,排名第1位,该省蔬菜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1位,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都位于全国第1位。从第一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山东省为1.333 12,仅次于第2位的河南省,河南省为1.446 35,说明山东省和河南省蔬菜产品在耕地占全国比重、总人口指数(年末)、化肥使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蔬菜播种面积和蔬菜总产量的占主要竞争优势。从第二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广东省和江苏省分别为1.504 96和1.144 89,主要反映广东省和江苏省在2008年末实有道路长度、文化普及率、地区生产总值、农村用电量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水平[8]。从第三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广东省和云南省分别为1.529 97和1.166 94,主要反映广东省和云南省在人均水资源量和蔬菜生产价格上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从第四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山东省得分最高,为2.267 58,主要反映山东省在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从第五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福建省得分最高,为1.496 61,主要反映福建省在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和蔬菜零售价格上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9]。从表8可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省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0.086 9,-0.663 3,0.255 5,-0.136 1,-0.321 9,

0.821 8,0.528 9,-0.371 4,-0.103 6和0.077 1,排名位次分别为第5,10,3,7,8,1,2,9,6,4位。河北省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5位,和排在前4位的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和河南省相比,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10]。

4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

(1)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在扶持力度上,要健全投入机制,加大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体包括:加大对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补贴力度;建议推广实施蔬菜种植、运销保险制度;设立蔬菜贷款担保基金,增大蔬菜产业贴息贷款规模,扩大贷款范围;增加对设施蔬菜产业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进行扶持。在财政上,政府应当每年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蔬菜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产品质量监测、设施蔬菜发展。

(2)改善蔬菜产业生态环境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的指标分析,要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就要从改善蔬菜产业环境入手,具体包括:改善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态环境;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优势蔬菜产品发展的基础;加强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生产机械,降低劳动强度。

(3)推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通过要素竞争力的指标分析,要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就要从推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入手。具体包括:整合高校、企业和研究所力量,成立设施蔬菜产业装备技术开发中心;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菜农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培训;大力推广成套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大蔬菜产业科技推广力度。

(4)采取多种措施扩宽蔬菜出口市场。通过显示竞争力的指标分析,要采取多种措施扩宽蔬菜出口市场,具体包括:熟悉蔬菜进口国的法律和饮食习惯,丰富出口蔬菜产品种类,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调整出口蔬菜产品结构,提高组织化水平,实施绿色营销,培育一批重点蔬菜出口企业,拓宽河北省蔬菜产品出口市场。

(5)加快蔬菜品牌建设。通过产品竞争力的指标分析,不但要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增加蔬菜花色品种,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而且要打响蔬菜品牌,创建名牌产品。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具体包括:设立品牌发展专项资金,实施蔬菜标准化,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突出蔬菜产品特色,创建品牌利益链,扶持产后加工业建设,加快蔬菜品牌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21-349.

[2] 张文彤.SPSS11.0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190-210.

[3] 赵美玲,王述英.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6):21-23.

[4] 张久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6):75-77.

[5] 王方舟.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6] 刘荣茂,马林靖.我国蔬菜出口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经济纵横,2005(3):10-13.

[7] 刘学忠,辛德树.中国蔬菜出口中的问题及策略[J].农村经济,2005(7):28-30.

[8] 李晓培,杜方敏.构建广东农垦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6):131-133.

[9] 赵邦宏,王哲,刘妍,等.河北省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399-400.

[10] 贾静丽,孙文生.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144-148.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银行业,国有大型银行的国际排名位于前列。本文通过TC和RCA指数以及构建的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指数(STC)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结合银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金融服务贸易方面又显现出未来发展的机遇。将结论与“新常态”以及“互联网+”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服务贸易;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当前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随着新兴的服务贸易的出现,服务贸易的整体结构不断调整,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新型的金融服务产品日益增加。促使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整体比重不断攀升。就2014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出口额来看,总出口额达到27.3亿美元,出口增长41.9%,位居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幅度的首位。但较之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较早的国家,我国在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整体态势

我国银行业一直是金融服务贸易中的主导者;2015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排名中,前100名中的企业,银行就占据了75家,其余的有信托公司1家、证券公司8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以及保险公司12家。

对于工、农、中、建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四大行”)来说,一级资本排名不断提升。根据毕马威2015年6月份公布有关我国银行业的报告显示,“四大行”2015年全球银行排名位列前茅,工行和建行分别以2486.08亿美元和2021.19亿美元,持续保持第1和第2位,增速分别为19.7%和16.2%;中行以一级资本为1842.31亿美元,由去年的第7位上升至今年的第4位,增速为23%;农行以其一级资本1676.99亿美元,增速22%由2014年的第9位上升至今年第6位。尽管我国“四大行”的整体盈利金额在逐年增加,但其增幅呈放緩趋势;整体净利润增长幅度由2012年18.9%持续下降到2014年9.7%。在2015年9月份The Banker对中国“四大行”2015年上半年的表现,表示出堪忧的态度。在净利润方面,净利润额为940.99亿元的工行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放缓了10.97%,而“四大行”中的其余3家,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均呈现出放缓态势。

基于央行的“双降”措施,激发了社会资本活力,银行不良贷款则有所上升。根据银监会《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报告》,2014年末,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各项贷款余额为人民币67.47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人民币8.24万亿元,同比增加13.9%。201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人民币84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506亿元,上涨42.3%。2014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25%,比2013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对于“四大行”2015年不良贷款率都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农行不良贷款率接近于2%,而其他3家则同步趋于1.5%。

三、指数分析

1.对竞争力的解读

不同的学者对于国际竞争力有着不同的解读.一般来说,在经济学领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定量的概念。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较后,其在整体经济创造附加值以及促使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能力。国际竞争力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展现。将这种解读引申到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上,则体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参与度以及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贸易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内部经济的综合实力。

2. TC和RCA指数分析

服务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是衡量竞争力方面的常用指数。服务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通过某一产业的净出口占进出口整体的比值,反映出该产业的竞争力情况。指数一般取值范围在(-1,1)之间,趋于-1则说明竞争力弱,趋于0说明处于均值,越趋于1说明竞争力强。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通过用一国某产业与该国整体产业的比值相对于世界某产业与世界整体产业的比值相比较,从而反映出该国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介于(0,0.4)说明竞争力很弱;介于(0.4,0.8)说明竞争力较弱;介于(0.8,1.25)说明竞争力较强;介于(1.25,2.5)说明竞争力很强;大于或等于2.5说明竞争力极强。在此我们截取2011-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TC指数和RCA指数的研究和分析。其中数据来自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经计算整理而得。

通过TC指数的计算,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11年略高出平均的0.064,2012-2013年发展到处于平均水平以下水平分别为-0.011和-0.075,到2014年仍继续呈现下行态势,下降到-0.27。我国香港地区和金融服务贸易处于优势地位的美国,2013年保持着0.54和0.63上下浮动的平稳态势,尽管2014年全球整体情况处于下行,对于美国而言仍保持其优势地位。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印度的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日益显著,从2011年的-0.141一路攀升到2013年的0.035,在2014年全球整体态势下滑的情况下,其TC指数增长至0.13。从TC指数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相比较处于劣势的地位。

通过对RCA指数的计算,以及参考其评价标准可得,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RCA指数从2011年的0.066略微上涨到2014年的0.71;反映出金融服务贸易显性竞争力水平有所增加,但仍旧处于劣势地位。通过计算出的数据,反映出中国香港和美国介于(1.25,2.5)区间范围内,金融服务贸易显性竞争力水平很强。印度介于(0.4,0.8)之间,其竞争力相对较弱。通过 服务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即RCA指数)的分析,得出的结论相互作证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现阶段仍处于劣势地位的结论。

3.从技术含量的角度进行测算

为了从技术含量的角度,来测算我国与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构建了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指数(STC)。从技术含量的角度,分析出我国金融服务技术含量对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的数据基于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联合国数据库(UNdat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网的数据整理而得。

从上表的数据可知,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人均GDP在逐年的攀升,但总体上金融服务贸易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这近3年的数据里,可以看出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贸易含量STC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在2013年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下滑,但总体上在2014年都呈现出上升态势。对于人均GDP相对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其金融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均呈现出较高水平;这与之前的前提假设所吻合。

4.金融服务贸易中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The Banker的相关数据,每年对全世界1000家最具实力的银行评选中是基于一级资本的持有情况。根据The Banker提供的数据,2015年全世界上榜的1000家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为69078.2亿美元,其中欧洲持有31%,位居第一。中国以14469.19亿美元占总一级资本的21%,与北美地区相近。在利润方面,2015年我国银行业又凸显了其绝对优势。1000家上榜银行,在2015年总体创造的利润为1131888.69亿美元,我国以218024.17亿美元位居第一。而在一级资本占总资本比上,却显得稍逊一筹;2015年我国银行业一级资本占总资本比为6.64%,位列9个主要经济地区和国家的第5位。

四、結论和措施

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宏观来看,近几年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通过TC和RCA指数的分析,但较于该领域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从总量和技术含量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在银行业方面,从宏观上我国大型国有银行的排名和世界影响力,以及从微观上一级资本和利润状况都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结合我国现在经济“新常态”银行业盈利放缓,不良贷款有日益攀升,我国银行业支撑的金融服务贸易部分在今后的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兴的银行业O2O服务的不断创新和拓展又给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上有所推动。

首先,发挥现阶段“互联网+”的信息优势,正视金融服务贸易信息咨询的重要性,加强线上和线上的平台建设,整体提升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增加金融服务的附加值。其次,加强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产品的创新。人力资本是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水平尤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通过加强该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人力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利用人才优势,研发出高技术附加值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产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最后,大力扶持金融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基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力优势”理论,对某产业的辅助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扶持和发展,会对该产业整体的发展和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竞争力相对薄弱的金融服务业来说,更需要相关产业,如其他服务贸易、货物贸易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的协调与支持,从而发挥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虹,杨成玉,罗义琳等.中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2)

[2]陈苡.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J].传统月刊,2015(6)

[3]孔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化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

[4]张睿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商,2015

[5]中国商务部.2014中国服务贸易统计.http://tradeinservices. mofcom.gov.cn/a/2014-12-17/270684.shtml

[6]网易财经.2014年中国金融500强.http://www.199it.com/ archives/380612.html

[7]罗伯特·C·芬斯特拉(Robert C.Feenstra),艾伦·M·泰勒(Alan M.Taylor),张友仁等.国际贸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上一篇:4G移动电子商务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