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

2023-09-18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 男50例, 女20例, 年龄35d~2岁。其中35d~2个月者24例, 3~4个月者17例, 5~6个月者6例, 7~12个月者19例, 1~2岁者4例, 1~6个月占总发病人数的67.14%。住院天数最长16d, 最短4d, 平均10d。

2 治疗与转归

多数患儿在呼吸道感染后2~3d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 咳和憋喘同时存在, 病状轻重不等。憋喘发作时呼吸快而浅, 呼吸频率60~80次/min, 脉快而细, 常达160~200次/min。有明显鼻扇及三凹征。一般有呕吐和轻度腹泻, 食欲差。治疗上给予消炎抗病毒药、止咳平喘药治疗;护理上密切观察呼吸、憋喘、心率、吃奶、用药后反应, 并针对并发症进行护理。70例中治愈66例, 转院治疗4例。

3 护理

(1) 环境要求。保持病室环境舒适, 空气流通, 温度22~24℃, 适度55%~65%, 一般可使用室内加湿器。保持患儿安静, 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减少耗氧量。 (2) 饮食护理。 (1) 补充足够的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婴儿要按需多次喂奶, 减少耗氧量, 并观察消化、吸收情况。 (2) 争取多次口服液体以补充快速呼吸时失去的水分, 不足时以静脉点滴补液, 特别是伴有呕吐和腹泻的患儿, 一般用10%葡萄糖溶液, 加入少量 (约1/5容量) 生理盐水。 (3) 氧疗的护理对气促、发绀、低氧血症患儿给予氧疗:0.5L/min, 重症缺氧者2L/min以上。面罩呼吸4~6L/min, 同时注意用氧安全。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神智、意识、紫绀等, 随时调节氧流量。 (4) 保持呼吸道顺畅。 (1) 母亲斜抱, 如为卧位, 尽量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 注意正确喂养, 防呛咳加重病情。憋喘重者首先要抬高头部和胸部, 以减轻呼吸困难。 (2) 指导患儿家长有效的拍背方法:五指并拢向里微弯手掌呈中空的杯状叩击背部, 先取左侧卧位, 排挤胸背部, 自右至中100次/min, 再取右侧卧位, 排挤胸部自左至中100次/min, 然后, 左手托起患儿胸部, 使背部向上, 头部略向下, 自下而上叩击背部100次/min。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动力和震动易排出。 (3) 对于持续性干咳、阵发性憋喘、发作性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 常闻及喉头痰声或阵发性青紫, 应首先解除呼吸道梗阻症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雾量要以1~2m L/h为宜, 时间不超过5~10min, 婴幼儿咳嗽反射弱, 无力咳嗽, 支气管内分泌物积累, 影响药物到达灶局部, 故应在雾化吸入前吸净痰液, 使雾化药物能充分到达细支气管和肺发挥药效。 (4) 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 遵医嘱给予患儿稀释麻黄素滴鼻, 根据年龄大小每一侧一倒两滴。 (5) 药物反应的护理;遵医嘱在使用各种药物时, 特别是应用解痉、平喘、激素、镇静、利尿、洋地黄等药物时, 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和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用药后观察药物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 (6) 保持静脉路畅通。 (1) 因患儿在6个月内居多, 头皮静脉细小, 穿刺难度大。建立静脉通路后, 要妥善固定, 以保证药物和液体顺利输入,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输液过程严格控制液量以及输液速度。 (2) 对保留留置针患儿, 输液毕正确正压肝素封管, 不输液时抬高头部, 避免哭闹, 如刺穿部位在四肢, 减少肢体下垂, 防回血堵塞。 (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1) 心力衰竭:患儿突然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 喘气加重, 心率大于160~180次/min, 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立即给氧, 报告医师, 减慢输液速度, 遵医嘱给以强心利尿等药物。 (2) 急性肺水肿:口吐粉红色泡沫痰。遵医嘱给予20%~30%乙醇湿化给养, 乙醇能降解低肺泡泡沫的表面张力, 使泡沫破裂消散, 时间每次<20min。 (3) 脑水肿:由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使脑毛细血管扩张, 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所致。表现为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 张力高等, 配合医生抢救。 (4) 中毒性肠麻痹: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便血等。 (8) 尿量的观察本病观察尿量十分重要, 要认真记录排尿次数, 准备估计每次的尿量, 对诊断有无心力衰竭、呼吸衰弱、酸中毒的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9) 臀部的护理多数6个月内的婴儿伴有腹泻, 且皮肤柔嫩, 易引起红臀、破溃, 应及时给患儿更换尿布, 每次腹泻后温水清洗, 并保持干燥。破溃时保持清洁干燥, 清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 防止感染。 (10) 心理护理。

4 小结

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膜分泌增多, 共同形成痰栓, 毛细支气管腔狭窄、堵塞、导致气不张, 出现通气、换气障碍, 在护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本院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例, 分析了护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的方法, 并简述了使用正确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缩短病程治愈患儿。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护理

参考文献

[1] 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99~1201.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2 月—2015 年8 月儿科确诊的268例糖尿病并湿疹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134 例,男60 例,女74 例;年龄2 个月~13 岁,平均4.5±1.2 岁。干预组134 例,男62 例,女72 例;年龄2.5 个月~12岁,平均4.1±1.0 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糖尿病并湿疹的诊断标准[3]。 所有患儿的各种资料均经过患儿家属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一般护理,指导患儿家属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干净卫生,室温以18~20 ℃为宜,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4]。 (2)病情观察,指导患儿家属严密观察患儿的湿疹面积有无增多,有无渗出、有无发热等,随时和护士保持电话联系。

1.2.2 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儿受到病痛的折磨,容易出现恐惧和悲观情绪,应指导患儿家属多安慰患儿,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多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指导患儿家属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如苦瓜、番茄、芹菜,苦瓜清热解毒和止痒作用,番茄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具有抑菌消炎、止痒收敛作用;对于婴儿,可以牛奶更换羊奶,或用其它代乳品替代。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3)皮肤护理,指导患儿家属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要穿柔软宽大棉制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温开水清洗,涂抹适量婴儿润肤露;对于红肿、糜烂、渗出的患儿,按医嘱使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冷湿敷,覆盖凡士林纱布,保持床单清洁,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所有患儿均进行电话随访,并随时和患儿家属保持电话联系。

1.3 观察项目

比较患儿的康复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满意度评定标准,采用非常满意(80~100 分)、满意(60~79 分)和不满意(<60 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6.0 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的康复时间比较

干预组患儿的康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9.3%,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6.1%(P<0.05),见表2。

3 讨论

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三种[6],皮损形态多样, 多为对称性分布,轻者仅表现为浅红的斑片,伴或不伴脱屑,重者可表现为红斑、水疱、糜烂等,容易继发感染,引发各种疾病。 湿疹按皮肤损害可以分为脂溢型、渗出型和干燥型,脂溢型多见于1~3 个月的婴儿,皮疹多见于前额、颊部、眉间等;渗出型多见于3~6 个月的肥胖婴儿,多见于头面部,对称性发病;干燥型多见于6 个月~1 岁小儿,多见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面,也可见于2~12 岁的儿童,多见于肘窝和膝盖窝和小腿伸侧,剧烈瘙痒。 糖尿病患儿的高血糖状态会使其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诱发湿疹,据统计[7],60%糖尿病并湿疹的患儿,都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有病史,患儿的风险增加60%,父母双方均有病史,患儿的风险增加80%。 因此,积极治疗儿童湿疹,控制血糖对患儿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指导,可以明显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恢复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充丰富的营养,提高患儿的身体免疫力,对减轻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给予正确的皮肤护理,指导患儿家属按时给患儿内服和外用药物,不可随意减量,做到定时、定量、定餐,规律服药,随时和门诊护理人员保持电话联系。从研究的研究发现,干预组患儿的康复时间为(11.6±2.3)d,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9.3%,对照组患儿的康复时间为(22.6±3.5)d,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太艳[8]报道的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70%结果相似。 可见,根据糖尿病并湿疹患儿的年龄和生理特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并湿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儿湿疹的护理干预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儿科确诊的268例糖尿病并湿疹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护理干预)各134例,比较患儿的康复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康复时间为(11.6±2.3)d,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9.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并湿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湿疹,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姚慧梅,黄映嫦,刘运阳.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实施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6):5.

[2] 南泉.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6(7):3.

[3] 蒋哲.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3(18):23.

[4] 田淑利.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5):5.

[5] 宋歌.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湿疹中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5,5(2):15.

[6] 李海菊.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7(4):47.

[7] 苑天青.护理干预对脱敏治疗湿疹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23):56.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以来, 我市大同区手足口病爆发流行, 截至8月21日我院儿科共诊治手足口病患者数百余, 重症病例70例, 其中男40例、女30例。最小年龄1周岁, 最大年龄10周岁。故现将我科收治的70例重症患儿的救治与护理报道如下。

2 救治经过

(1) 首先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吸氧, 均给予心电监护, 观察血压波动、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及血压、循环变化, 遵医嘱立即给予20%甘露醇 (0.5~1.0g/kg) , 间隔4~8h快速静脉滴注1次。

(2) 应用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3], 酌情应用利尿剂。

(3) 烦躁者给予冬眠灵静推或鲁米那肌注以镇静, 维生素C或果糖二磷酸钠降低心肌耗氧治疗。

(4)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抑制过度炎性反应, 阻止病毒复制, 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提倡提早给入, 提高免疫力[4], 强的松龙早期干预对中毒症状疗效甚好。

(5) 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 减轻毒血症状及毛细血管损伤, 同时注意观察脱水程度, 遵医嘱给予小儿电解质注射液和碳酸氢钠等补充体液, 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 西咪替丁、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

(7) 酌情选用糖皮质激素, 控制病情进展, 加用0.9%氯化钠50m L+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针或糜蛋白酶等化痰药每日

3 次雾化吸入, 解除支气管痉挛。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 如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嗜睡、头痛、呕吐等, 睡眠时是否出现肢体抖动, 大的患儿出现下肢无力或软瘫者应立即通知医生, 对症治疗。患儿一旦出现N精神症状, 病情变化非常快, 抢救不及时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甚至死亡。所以早期观察尤为重要。注意体温、心率、呼吸变化, 如有胸闷气短、头晕、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冷汗、指 (趾) 甲发绀、皮肤发花等末梢循环不良患儿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相应的处置。床边备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呼吸机1台, 必要时通知医师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3.2 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使患者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 剪短指甲, 经常更换内衣。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时, 滴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防输液反应。应用甘露醇时, 勤察看, 避免渗漏, 防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 一旦发生渗漏显现, 立即用5%硫酸镁湿热敷。应用心电监护仪注意探头和血压袖带压迫皮肤情况, 经常更换部位[5]。

3.3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局部用0.5%碳酸氢钠清洗, 口腔炎喷雾剂外用。鼓励患儿饮水, 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用刺激性或腐蚀性溶液漱口。

3.4 发热护理

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安静, 温湿度适宜, 衣被不可过厚, 鼓励多饮水或果汁, 对体温过高, 未超过38.5℃以上者, 以物理降温为主, 若持续不降者可以给予生理盐水加上扑热息痛保留灌肠。

3.5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口腔疱疹溃疡疼痛, 张口困难而影响食欲, 饮食应清淡, 多食蔬菜、水果、戒辛辣。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等易消化饮食, 以略凉为宜。

3.6 做好患儿和陪护的健康宣教

做好患儿和陪护的健康宣教工作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爱护、体贴患儿, 安慰、指导家长如何护理患儿, 向家属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的方式及手卫生知识。告知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取得家长配合。

4 体会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对手、足、口症状不明显而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更应有高度的警觉性, 早期观察发现神经系统症状, 血循环系统症状, 提前干预, 加强生命体征、CVP、SPO2和血糖的监测, 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通过对7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与护理, 无一例误诊和漏诊, 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除2例住院时间不足8h死亡外, 其余全部治愈出院。

摘要:目的 通过对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和护理,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 治疗和护理要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早期干预。结果 经抢救治疗及细心护理, 使病情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治愈率达97.21%。结论 通过对7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 在用药方法及护理措施上抓住了关键环节, 控制了重症患儿病情的进展,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间接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的蔓延, 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救治,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总论[M].李兰娟.手足口病[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8.

[2] 陈云飞, 单南冰, 张祝娟, 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氧疗和气道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20 (8) :497.

[3] 肠道病毒 (EV71) 感染诊疗指南 (2008年版) [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

[4]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08版) [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 2008.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采用心理干预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作为观察组, 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心脏手术常规护理的68例。其中对照组男41例, 女27例,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 (7.8~1.4) 岁。观察组男54例, 女30例, 年龄3~13岁, 平均年龄 (7.5~1.6) 岁。2组患儿均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2组患儿的男女比例、年龄及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脏手术常规护理。

观察组术前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 其方法如下。

(1) 患儿在陌生的透析环境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的情绪, 常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甚至大哭大闹。因此, 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 主动与患儿亲近, 态度和蔼, 多与其交流, 进行爱抚鼓励。做好耐心细致的安抚工作, 应尽量想法消除患儿的恐惧、紧张、害怕、无助的心理心理, 转移其注意力, 帮助患儿稳定情绪, 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向家长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向其详细的交待患儿病情, 耐心听取其意见和要求, 并教会家长如何积极配合治疗, 以保证患儿积极治疗[2]。

(2) 对患儿进行集中管理, 有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患儿生活, 并根据患儿好奇心和好动、自控力差的特点, 给患儿讲故事, 组织患儿进行游戏, 以减少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恐惧。给患儿讲解基本的手术知识, 以消除其对手术的国度恐惧感。护理人员还带患儿参观监护室, 使患儿对其抢救有个大体了解, 让其放心, 监护室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以使患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3)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适应能力的特点, 对其进行深呼吸、咳痰、卧床进饮食、卧床排泄等手术适应能力训练和患儿上呼吸机期间如何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其心理需求。

(4) 此外, 在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同时, 还应给予心理支持, 及时对患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心理支持能很好的消除患儿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 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3]。并把已经下地活动的恢复期患儿当作例子, 来鼓励其他患儿的信心, 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进行t及χ2检验, 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组患儿术后均无死亡病例, 其护理后的疗效具体见表1和表2。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术后的反应性、配合治疗程度及术后进食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 。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手术及ICU特殊环境易产生负情绪。而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能疏导患儿不良情绪, 促进患儿的康复和身心健康。本研究过显示, 观察组患儿术后的反应性、配合治疗程度及术后进食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 。术前精心的心理护理及宣教, 能有效消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焦虑担心情绪, 使患儿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利于病情的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采用心理干预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作为观察组, 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心脏手术常规护理的68例, 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术后的反应性、配合治疗程度及术后进食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术前精心的心理护理及宣教, 能有效消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焦虑、担心情绪, 使患儿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利于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向阳.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4) :25~26.

[2] 郑淑智.低龄低体质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9) :36~37.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结脑均为我科住院患儿, 男16例, 女9例, 年龄6个月~14岁, 入院时已发生昏迷5例。

1.2 临床表现

多缓慢起病, 偶有急性起病者, 婴儿骤起高热和惊厥起病, 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 早期 (前驱期) 约为1~2周, 患儿出现性情改变、精神呆滞、表情淡漠、懒动、喜哭、易怒、嗜睡或睡眠不安, 时有双目凝视等, 同时有低热、呕吐、便秘, 年长儿可诉头痛。

(2) 中期 (脑膜刺激期) 为1~2周, 因颅内压增高而头痛和呕吐、并逐渐加重, 呕吐呈喷射性。感觉过敏, 烦躁不安, 逐渐意识模糊, 以后进入昏迷状态。可出现惊厥发作, 脑膜刺激征阳性, 颈项强直;婴儿则主要为前囟饱满或隆起。并可出现肢体瘫痪、失语、手足徐动或震颤。

(3) 晚期 (昏迷期) 为1~3周, 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由意识朦胧、半昏迷进入全昏迷。频繁惊厥, 甚至可呈角弓反张或去大脑强直状态。极度消瘦, 常伴水、盐代谢紊乱。明显颅内高压和脑积水时呼吸不规则或变慢, 婴儿则前囟膨隆、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等, 视神经乳头水肿、呼吸节律不整, 最终可因脑疝死亡。

1.3 诊断

本组行CT扫描者25例, 指示为结脑者2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3例, X线胸片, 可见结核病改变22例。腰穿脑脊液证实20例。

1.4 治疗

(1) 一般治疗。休息、营养, 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 昏迷患儿按昏迷常规护理。

(2) 抗结核治疗。联合使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杀菌药物, 分阶段治疗。

(3)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足量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同时, 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除应用皮质激素外, 还可应用以下药物: (1) 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 (2) 利尿剂:常用速尿。

(5) 对症治疗。 (1) 吸氧; (2) 止痉; (3)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

意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它能准确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双目凝视、感觉过敏、脑膜刺激征等, 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配合医生做相应处理。

2.2 瞳孔

主要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如患儿瞳孔出现忽大忽小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并伴有意识障碍加深等, 则提示有脑疝形成, 应通知医生积极抢救治疗。本组病例中双侧瞳孔散大, 超过3h者3例, 全部死亡;15例观察到瞳孔的改变而使病情得到及时救治。

2.3 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 预防脑疝形成

本组死亡的病例中, 有3例死于脑疝。及早发现脑疝形成的早期征象, 如头痛剧烈伴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重, 脉搏、呼吸减慢血压升高, 瞳孔不对称。应立即给脱水剂, 降低颅内压。必要时配合医师作好腰椎穿刺或侧脑室引流以减低颅内压。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h, 以免发生脑疝。本组有5例出现明显脑疝的早期征象, 经及时脱水治疗后, 3例转危为安。

2.4 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根据病儿的病情15、30min或1h检测1次, 并作好记录。

3 护理

3.1 呼吸道护理

本组患儿大多昏迷, 吞咽及咳嗽反射消失, 极易导致窒息, 呼吸道梗阻影响通气功能, 应采取去枕平卧位, 肩下垫一小软枕, 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坠积性肺炎和窒息。对分泌物多、痰液黏稠的患儿, 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利于排出, 必要时吸痰, 有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

3.2 给氧

根据患儿的年龄, 一般应先给予大流量吸氧, 等病情稳定后改为1~2L/min, 要保持给氧通畅, 防止抽搐时脑组织缺氧, 加重脑水肿。并准确给予抗惊厥药, 如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及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3.3 昏迷护理

密切观察神志变化, 注意昏迷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角膜损伤, 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眼睛, 用生理盐水纱布与眼罩遮盖眼睛, 涂眼膏防止角膜干燥、溃疡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解除便秘, 可给缓泻剂, 3d未解大便者可给开塞露塞肛或灌肠。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口腔护理2次, 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对已发生溃疡者, 用2%的龙胆紫涂患处, 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

3.4 高热的护理

高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尽快使体温恢复正常, 鼓励患儿多饮水。观察体温及热型, 每日测体温4~6次或更多。对体温>39℃的患儿给予物理降温, 如头部冷敷, 温水擦浴, 酒精擦浴, 尽量不用退热剂, 以免体温骤降, 引起虚脱。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 减少机体的消耗。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汗液, 更衣保暖, 并多饮水。

3.5 饮食护理

对昏迷不能进食的患儿, 除静脉补给正常的生理需要量外, 应及早鼻饲,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全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 注意食物的温度, 注入速度要慢, 防止发生呕吐。每次喂奶前抽胃液, 检查胃管是否脱出。每次喂奶后用温水冲洗胃管。每周换胃管1次, 并换于对侧鼻孔。

3.6 皮肤护理

长时间昏迷患儿极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 每2小时翻身和拍背1次, 骨突处置气垫或软垫并定时给予按摩。

3.7 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结脑病儿常有稀释性低钠血症, 应注意限制入水量和补充钠盐, 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量, 注意补充钾盐。低钙血症者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 纠正酸中毒, 减轻脑水肿.保证输液通畅, 掌握输液速度, 观察脱水情况,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3.8 注意安全

由于晚期患儿可昏迷或惊厥, 患儿应置于有床栏的床上, 防止坠床。剪短指甲, 保护手掌清洁, 手心放置纱布, 以防惊厥时, 两手握拳过紧, 手掌受损。肢体反复抽搐时, 应保护关节面皮肤, 防止损伤。

3.9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强调个性化, 对不同的患儿要提供不同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 尽快与患儿建立感情基础, 取得患儿的理解、信任和配合。结核性脑膜炎病情重, 治疗时间长, 治疗费用大, 患儿家属心理负担比较重, 医护人员对患儿态度应和蔼可亲, 关怀体贴;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及时为患儿提供生活照顾、解除不适。理解家长对患儿的预后尤为担心, 给予耐心解释和心理上的支持, 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服务, 主动和家属沟通, 告知结核性脑膜炎的可治愈性, 共同鼓励患儿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 隔离消毒

大部分结脑患儿伴有肺部结核病灶, 应予以相应的隔离消毒。作好消毒隔离, 营造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每天定时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光线柔和, 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作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减少刺激, 限制陪护人员, 作好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工作, 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5 出院指导

(1) 要坚持定期复查, 长期治疗, 全程和合理用药, 做好病情和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抗结核治疗不少于1年半, 治疗结束后尚需定期随访3年以上, 防止复发。 (2) 为患儿制定良好的生活制度, 保证休息时间, 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注意饮食, 应供给充足的营养。 (3) 避免继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接触, 以防重复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畸形传染病。

6 讨论

总之, 严密观察结脑患儿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的变化等, 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意义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摘要:目的 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分析, 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25例结脑患儿全面的观察与护理,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结果 25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整体化的护理, 22例症状消失, 脑脊液化验正常, 3例死亡。结论 加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观察, 早期规范的治疗和整体化护理, 是提高治愈率, 降底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患儿,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参考文献

[1] 郑显兰.现代儿科护理手册[M].重庆出版社, 2001, 6:256~259.

[2] 洪黛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6:273~276.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 女23例, 年龄2~14岁, 平均6.42岁。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 每次吸入100μg, 早晚各1次, 吸入后漱口, 按需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疗程3个月。症状控制前每周随访1~2次, 症状控制后每月随访1~2次, 2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

1.3 干预方法

1.3.1 常规的基础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 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出现心率增快、发绀、血压下降等表现, 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积极治疗。使患儿远离过敏原, 避免再次诱发哮喘。让患儿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等治疗, 以保持气道通畅。

1.3.2 雾化吸入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儿雾化吸入2次/d, 每次15~20min。雾化吸入时如患儿哭闹明显, 可暂停雾化吸入, 以避免部分患儿过度哭闹后诱发哮喘。雾化吸入结束后予以拍背, 以利排痰。可用空掌在患儿背部由下至上反复轻拍, 并同时指导患儿有效地咳嗽;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 降低痰液的粘稠度。

1.3.3 吸氧的护理

患儿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利于呼吸, 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氧浓度为40%。嘱家长加强配合, 防止患儿因烦躁及不适等原因抓脱面罩或鼻导管。同时采取体位引流, 协助患儿排痰。

1.3.4 健康教育干预

向患儿 (>6岁的患儿) 及家长讲解哮喘知识外, 每月举办1次哮喘知识专题讲座, 3个月举办1次“哮喘沙龙”活动, 面对面与患儿的家长进行交流, 指导患儿的家属对于哮喘严重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雾化吸入技术和正确用药知识, 远离各种诱因。定期电话随访, 保证及时复诊和治疗。

1.3.5 心理干预

哮喘患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 认知能力差, 对雾化器产生烟雾现象存在恐惧, 害怕心理, 常不配合;学龄前患儿缺乏忍耐力, 吸入中易出现偏差;另外, 家长对吸入疗法认识不足。护理人员针对上述情况向家长讲解雾化吸入的优点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疑虑, 使其充分认识到雾化吸入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4 依从性评定标准

分为完全依从指全部执行评定内容;部分依从指能部分执行评定内容;不依从指不能执行评定内容。内容包括: (1) 有无按照服药的次数、剂量、时间、途径正确用药; (2) 环境、饮食及运动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无接触; (3) 吸入器、储雾罐可否正确使用; (4) 能不能按计划复诊。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2)

由表1可知, 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干预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2 组比价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及时进行系统治疗同时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该病是可以控制的, 且随着控制时间的延长, 大多数患儿能够治愈或自愈。

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 不仅是单纯治疗和一般的护理即能达到目标要求的, 必须在治疗和系统性的护理协同下, 方能提高治愈效果。通过安排适宜的病房, 舒适的体位, 消除过敏原, 配合氧疗, 合理用药, 改善通气功能, 同时为患者做有效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焦虑, 增强治疗的信心。

通过本研究表明: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干预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综上, 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缓解哮喘患儿疾病的症状,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5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 其中干预以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比较2组给予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干预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崧邸〔?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缓解哮喘患儿疾病的症状,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英华, 张玉微.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分析[M].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3) :223~224.

[2] 裴丽秀.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 2010, 10 (5) :1031~04.

[3] 邵瑾.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J].当代医学, 2010, 16 (2) :111~112.

上一篇: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范文下一篇:社会工程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