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预检工作流程

2023-01-18

第一篇:发热门诊预检工作流程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2014年10月20日 温岭市坞根镇卫生院

第二篇: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要求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要求

一、预检分诊点设置规范

(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各医院不得用导医台(处)代替预检分诊点。

(二)预检分诊点一般设立在门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三)预检分诊点要备有发热病人用的口罩、体温表、流水洗手设施或手消毒液、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等物品。

(四)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一般防护着装,即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五)经预检查出的发热病人,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告知到其发热门诊的路线(不宜带病人就诊),预检人员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六)门诊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预检分诊可设在急诊,但应设有醒目标识),以保证能24小时应诊。

二、发热门诊设置规范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设立发热门诊,乡镇卫生

院及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其他医疗机构设立发热诊室。 ㈠发热门诊要求:

1通风良好、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要设立醒目的标识。

2诊室基本设备。适量口罩、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有加盖的非接触式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有流动性洗手设施、干手设施和手消毒剂灭菌消毒器材等并有备用诊室。 3设隔离卫生间。

4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完成。 5设立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6设置隔离留观室。

7发热门(急)诊承担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对就诊的发热病人要立即给其戴防护口罩,诊室内不得同时进入多人,候疹者需在诊室外指定位置等候就诊。进入隔离留观室按二级防护着装(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㈡隔离留观室设置要求:

1标识明显,与其他诊室保持一定距离。

2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3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㈢建立接诊病人登记本。内容包括:接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诊断、患者去向及接诊医生签名。

㈣建立终末消毒登记本。内容包括: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㈤发热门诊(室)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三、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1设置原则:合理安排布局,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和消毒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院内感染。 2肠道门诊的具体要求

(1)选址: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分设病人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门通道;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并有醒目的标志。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的诊疗室、专用观察室、专用药房、专用卫生间或专用便器等;安装纱

窗纱门,门口有醒目的肠道门诊标志,室内墙上挂肠道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专用诊疗设备和采样用品。备有消毒浸泡液和洗手设施。地面用配制的消毒液随时消毒。若观察室、药房、卫生间或便器等不能做到肠道门诊专用,应有严格的措施和制度保证能够防止交叉污染和院内感染。

(2)消毒:污水、污物等废弃物的消毒和处置,符合有关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专用和感染性疾病门诊的消毒,做好消毒记录;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3)全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常年开设门诊,镇、乡道卫生院在流行季节开设肠道门诊。

(4)肠道门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要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同时,设立肠道门诊的医院也应对本单位内的急诊、内科、儿科及中医科等医务人员进行全员肠道传染病诊治培训。 (5)应按全国统一的门诊登记表及采样登记表要求,实施门诊登记。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固定电话或手机号码)、就诊日期、发病日期、主要体征、治疗方法。如系外地病人或民工,应登记原籍详细地址以及投宿地址或暂住地址(房东姓名、联

系电话),如14岁以下儿童写清父母姓名联系电话及学校名称防止因登记不详、字迹不清晰而延误疫情处理 。 (6)粪便采样:每例腹泻病人都必须在用药前采样,样本呈水样便采1毫升,成形便采蚕豆大小的粪量。肛拭应进肛门3~5厘米转一圈。样本置碱性蛋白胨水管(胨水8~10ml)中,6小时内送检。实行逢疑必检。对符合霍乱O1

39、O1疑似病例患者进行采样,并做快诊。

(7)对中重型病人应在门诊就地积极治疗抢救或留床观察。(8)严格执行相关制度,防止疾病的误、漏诊及交叉感染,每天做好腹泻病人统计工作,按规定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旬报工作;

(9)发现法定肠道传染病及O1

39、O1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应按照诊断标准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并做好日工作量报告、月工作量汇报(必要时开展每旬工作量汇报)。

(10)预防保健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检查督导肠道门诊工作,并有检查的记录备查,以规范肠道门诊管理。 3 肠道门诊物资储备

设立肠道门诊的医院应配备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器械;每年肠道门诊还应具备肠道传染病防制实施方案、肠道门诊登记簿、专用化验单、肠道门诊旬、月报表、疫点标本送检单、肠道传染病个

案调查表、肠道门诊送样顺序表、碱性蛋白胨水采样管或含保存液的采样瓶。消毒物资主要有漂白粉、含氯消毒剂、消毒精片、杀虫剂等。

第三篇: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主要关于甲流.其内容分以下几方面:

一·门诊部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查室,专用放射线摄片,采血室,培训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

二·医务人员必须准时上岗,24小时均按出诊表落实,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三·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出诊者,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部及门诊部请假,由医务部安排其他人员出诊.

四·医务人员在岗时必须穿隔离服,戴12层面纱或其他有效防护口罩,帽子,眼睛,手套等防护工具.

五·诊室必须保证良好通风,保持清洁,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六·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含疑似病人)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工具. 七·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消毒,污染品处理等,应按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 八·必须做好病人转运交接工作.

九·要认真填写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

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传染病人(疑似病人0 十一·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

十二·出诊医务人员要认真填写门诊医疗手册

十三·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一视同仁,不得轻视,蔑视病人(含疑似病人) 十四·对所有病例要按卫生厅相关文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 十五·X线机严格执行一照一消.

十六,凡发热病人一律拍胸片,查血象.

第四篇:制度(发热、腹泻门诊、预检分诊)

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在门诊和急诊分别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处,有专人负责,配备温度计及一次性口罩等消毒隔离设施和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参加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知识的培训。

三、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七、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八、门诊部和急诊科具体负责医院传染病的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2、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要求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发热门诊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常规化验及x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3)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热病人,要给病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寄送《发热病人通知书》,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

(4)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3、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

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

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

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

4、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要求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预检分诊点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

(3)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4)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5)严格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5、医院预检分诊制度

(1)医院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处置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预检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

(4)接“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预检,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9)预检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预检、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五篇:人民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自查

XX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按照市卫计委下发的《永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设置与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对我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的设置和管理进行自查,针对自身的不足,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改,整改措施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院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同时召集内一科、内二科、门诊(内三科)、后勤股相关工作人员就我院预检分诊、发热、腹泻病门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根据我院现状制定一系列整改方案。

二、宣传教育

开展以健康处方发放、传染病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的发热、腹泻病防治知识宣传及卫生健康教育。

三、业务培训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预检分诊工作、发热、腹泻病、霍乱和消毒隔离等知识的培训,培训有签名和图像资料可查。

四、完善相关场地的设置和管理

我院处于整体搬迁实施期间,新院暂未建成启用,老院基础设施陈旧、简陋,没有多余的房屋设置单独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合并在一起使用,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院将车库进行施工改造,增设电脑内网系统、非接触式洗手设施、购置输液椅,设置了一个独立的腹泻病门诊和腹泻病输液室。同时在门诊大厅划分一个独立的区域,设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和候诊区,尽可能的避免传染病的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将以前的普通水龙头全部改为非触摸式龙头,配备了手消毒液、84消毒液、络合碘、酒精等,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装处置;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规范》对桌面、室内空气、医疗用品进行消毒,建立预检分诊登记本、消毒记录登记本、发热、腹泻病人登记本等,做好各项记录。

六、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建立和制定了腹泻门诊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消毒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并悬挂上墙,设立了醒目的标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心得下一篇:放射设备检修维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