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细节范文

2024-04-18

手术室优质护理细节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比较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分别接受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仪器设备管理评分22.6±1.2分,器械准备23.4±0.9分,配合技能23.1±0.7分,消毒隔离22.6±0.8分;对照组患者平均仪器设备管理评分20.5±1.4分,器械准备20.8±0.7分,配合技能21.4±0.5分,消毒隔离20.4±1.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细节护理;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

为了比较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②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无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④术前术后意识清醒,无认知能力障碍,术后生命体征稳定[1]。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2.4±29.4岁;男15例,女12例。对照组27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1.6±30.5岁;男14例,女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①手术室护理流程制定:明确各级护理工作人员责任,细化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②术前准备:术前检查仪器、设备、器械,术前1d集中访视患者;③术中配合:手术室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依照护理工作方案配合手术,结束之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温生理盐水擦拭,消毒液、血迹,固定引流管,转移患者到病房、ICU,充分交班,补充手术间物品,消毒;④心理护理:术前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方法和相关人员,讲解手术目的、原理、注意事项、手术流程,提醒医生缩短皮肤消毒时间,减少患者暴露[2]。

1.3观察指标

使用手术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其中仪器设备管理25分,器械准备25分,配合技能25分,消毒隔离25分,分数越高,表示手术室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 )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仪器设备管理评分22.6±1.2分,器械准备23.4±0.9分,配合技能23.1±0.7分,消毒隔离22.6±0.8分;对照组患者平均仪器设备管理评分20.5±1.4分,器械准备20.8±0.7分,配合技能21.4±0.5分,消毒隔离20.4±1.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人文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希望获得医学护理的同时,也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护,在这种情况下,细节护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配合的差错几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3]。

手术之前,细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主动探访患者,并注重自身衣着,加强和患者沟通,并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态度,为患者详细讲解围术期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向患者适当讲解手术知识,并回答患者主诉,鼓励患者加强配合,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手术室环境管理以及医疗器械的准备,患者送入手术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温和的态度,安抚患者和家属,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陪伴着患者,询问患者舒适度,可以握紧患者双手,或者和患者交谈,使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感[5]。

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及时将患者转入病房,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并告知手术结果,术后恢复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期巡视病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做好伤口护理,解答患者疑虑,记录分析患者的体征变化,鼓励患者,促进患者康复。

细节护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也充分体现出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根本原则开展手术室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结语:

综上,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秀娟,梁进才,黄生斌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其护理安全方面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6):12,14.

[2]陈雅玲.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124-126.

[3]王洁.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64-1565.

[4]卢开秀.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89-90.

[5]江花琼.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医药前沿,2017,7(7):282-283.

手术室优质护理细节范文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晚上好!

很荣幸我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来自手术室,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我牵着你的手,度过生命的关键期。

每天手术室门口迎来一个又一个病人,我们总会看到家属恋恋不舍的与患者分开,眼睛里装满了期盼装满了担心。而病人则是带着焦虑、恐慌、害怕的情绪被推进了手术室,甚至有病人因为害怕而血压高造成手术的延期。

怎么样让病人保持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愉快地度过手术期呢?如何使手术病人在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而不在手术期间出现断层是我们手术室每一位护士所竭力达成的。“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耐心做好术前护理,细心做好术中护理,贴心的术后护理,这就是我们的优质服务理念。

我们在做术前访视时,耐心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尽量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减轻或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我们会送上微笑问候,并给予病人家属等候处的指引。推病人去手术间途中,主动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病人环境陌生感。病人入手术间后,安慰他放松心情,同时注意给予保暖。摆放体位时,我们尽量动作轻柔,固定松紧适度。术中清醒的病人我们会主动和他沟通,及时满足他的需求,并轻握他的手给予鼓励。手术结束时,告知病人手术成功,并祝他早日康复。

病人出手术室后,并不等于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术后随访、关心病人的康复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用提问形式向每位病人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

我们致力于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分享着病人的快乐。我们手术室护士不仅仅要做“无影灯下的天使”,更要从手术室中走出来,走到病人床旁,直接为病人服务,创造一个与病人交流沟通的空间,揭下手术室神秘的面纱。

曾几何时,当我们对病人说:“握住我的手,好吗?”一句简单而又平凡的话语能使病人紧琐的眉头慢慢舒展,看着他感激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谢谢,我们的内心就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满足。

当我们在内心充满等待和激动中迎来一声单纯无邪的哭声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之时,我们感到欣慰;当街头巷尾在似曾相识的笑脸中追忆曾经躺在手术床痛苦的面孔,我们感到满心的幸福和骄傲。

病人一张张洋溢着满意笑容的脸庞、一道道充满信任的目光、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致谢,不时地向我们提示:手术室已经一改以往那种高深莫测、紧张忙碌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人性化、人情味的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用亲情去慰藉病人,用服务去感动病人。

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理解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献让我更美丽!

手术室优质护理细节范文第3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晚上好!

很荣幸我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来自手术室,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我牵着你的手,度过生命的关键期。

每天手术室门口迎来一个又一个病人,我们总会看到家属恋恋不舍的与患者分开,眼睛里装满了期盼装满了担心。而病人则是带着焦虑、恐慌、害怕的情绪被推进了手术室,甚至有病人因为害怕而血压高造成手术的延期。

怎么样让病人保持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愉快地度过手术期呢?如何使手术病人在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而不在手术期间出现断层是我们手术室每一位护士所竭力达成的。“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耐心做好术前护理,细心做好术中护理,贴心的术后护理,这就是我们的优质服务理念。

我们在做术前访视时,耐心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尽量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减轻或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我们会送上微笑问候,并给予病人家属等候处的指引。推病人去手术间途中,主动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病人环境陌生感。病人入手术间后,安慰他放松心情,同时注意给予保暖。摆放体位时,我们尽量动作轻柔,固定松紧适度。术中清醒的病人我们会主动和他沟通,及时满足他的需求,并轻握他的手给予鼓励。手术结束时,告知病人手术成功,并祝他早日康复。

病人出手术室后,并不等于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术后随访、关心病人的康复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用提问形式向每位病人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

我们致力于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分享着病人的快乐。我们手术室护士不仅仅要做“无影灯下的天使”,更要从手术室中走出来,走到病人床旁,直接为病人服务,创造一个与病人交流沟通的空间,揭下手术室神秘的面纱。

曾几何时,当我们对病人说:“握住我的手,好吗?”一句简单而又平凡的话语能使病人紧琐的眉头慢慢舒展,看着他感激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谢谢,我们的内心就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满足。

当我们在内心充满等待和激动中迎来一声单纯无邪的哭声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之时,我们感到欣慰;当街头巷尾在似曾相识的笑脸中追忆曾经躺在手术床痛苦的面孔,我们感到满心的幸福和骄傲。

病人一张张洋溢着满意笑容的脸庞、一道道充满信任的目光、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致谢,不时地向我们提示:手术室已经一改以往那种高深莫测、紧张忙碌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人性化、人情味的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用亲情去慰藉病人,用服务去感动病人。

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理解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献让我更美丽!

手术室优质护理细节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斗篷式保暖衣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6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各组再随机平均分配,分别置于室温设定为22、23、24 ℃的手术间进行手术,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盖被单方式给患者保暖,试验组采用手术斗篷式保暖衣给患者保暖,对手术患者和同台主刀医生分别在入室时和手术30 min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寒冷部位及在各手术间的寒冷感觉度,以及两组同台主刀医生在各手术间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的寒冷感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min后在温度相同手术间试验组的寒冷感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在肩部、胸部或背部的寒冷感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台主刀医生在入室时和手术30 min后的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斗篷式保暖衣既能给患者保暖,又是解决在手术患者和手术医生对手术间温度有不同需求情况下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保暖衣; 斗篷式; 临床应用

【Key words】 Thermal clothes; Cape type; Clinical ap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5.025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断推进的今天,坚持“以人为本”,施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日益彰显[1-3]。手术室是外科医生对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场所,手术室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手术患者还有外科医生。为顺应2010年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4],手术室的护理服务应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轴心、以医生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宗旨[5],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人性化护理,也应为手术医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在手术过程中如何既让手术患者不感觉寒冷,又能为手术医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6]。为此本院自2012年10-12月研制出了手术斗篷式保暖衣并自2013年开始以成品的形式投入临床试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6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84例,女72例,体质量指数(BMI)18.5~25.1 kg/m2,均无肢体感觉功能障碍或偏瘫等病史。其中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患者72例,术中采取上肢外展仰卧位的手术体位;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腰4、5或腰5骶1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患者48例,术中采取侧卧位的手术体位;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患者36例,术中采取俯卧位的手术体位。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同台主刀医生156名,年龄32~46岁,身体状况均良好,无既往病史。所有患者均穿医院统一发放的棉质病号服入手术室,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各组再随机平均分配,分别置于室温设定为22、23、24 ℃的手术间进行手术,每组26例。各手术间于术前30 min恒定室温。试验组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39.2±2.5)岁;手术时间38~52 min,平均手术时间(45.1±1.2)min;对照组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40.1±2.1)岁,手术时间35~50 min,平均手术时间(44.1±3.2)min。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台主刀医生各78名,更换手术室预备的洗手衣裤随手术患者分别在各自的手术间进行手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巡回护士术前1 d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手术室环境及术中所需摆放的手术体位并进行指导;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准确把握患者心理,同时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为手术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7]。手术当天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再次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患者因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而引起防御寒冷的能力下降,导致低体温的发生[8]。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在上肢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为防止因静脉输液对机体中液体造成“冷稀释”作用,从而导致患者体温下降而引起寒意,尤其是对输液侧肢体,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均加温至36~37 ℃,既安全、可靠、舒适,又对药液成分无影响[9]。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后根据手术需要摆放手术体位,手术医生消毒手术切口并铺好无菌布单后将患者术中不能被无菌单完全遮盖的肩部、胸部或背部、上肢等部位,采用传统加盖被单方式给患者保暖,注意被单既不能影响心电、血压、血氧的监测又要保持输液管路的通畅。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手术需要摆放好手术体位后,为患者穿上手术斗篷式保暖衣:将保暖衣的衣领、前襟从患者前胸部围绕颈部向背部平铺至腋下,衣袖覆盖于患者手臂,理顺心电监护各导联线及输液管路,询问患者领口及腋下松紧度是否适宜后分别将衣领、衣袖粘贴固定。手术斗篷式保暖衣是根据人体体型设计,采用从前向后的穿戴方式,既能将患者肩部、胸部或背部、上肢完全包裹,又不影响心电、血压、血氧的监测及输液管路的通畅;衣领、衣袖缝合处采用魔术扣粘贴的设计方式,便于穿脱保暖衣,尤其是已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患者[6]。巡回护士术中应陪伴在患者左右,密切关注手术进程,术中冲洗切口的液体均加温至37~40 ℃[10],防止冲洗时带走大量的热量而引起患者的寒意,同时提醒医生冲洗时尽量避免浸湿覆盖在患者身体上的无菌巾以防止机体热量的散失;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保证保暖衣的干燥、平整,穿着舒适;关注保暖衣的保暖效果,及时询问患者的冷暖情况及寒冷部位。

1.3 观察指标 对在各手术间进行手术的患者和同台主刀医生分别在入室时和手术30 min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手术患者是否感觉寒冷以及寒冷的部位;手术医生是否感觉温度适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室时的寒冷感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min后,在温度相同手术间穿保暖衣的试验组患者的寒冷感觉度均明显低于加盖被单方式保暖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组患者寒冷部位仅限于输液侧上肢,而对照组患者在肩部、胸部或背部、输液侧上肢均感觉寒冷,尤其是肩部:因保暖衣较被单覆盖更完好,故试验组在肩部、胸部或背部的寒冷感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术中输注的液体均经过加温处理,但对照组在输液侧上肢的寒冷感觉度仍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同台主刀医生在入室时和手术30 min后的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由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已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从重视对手术的配合质量转向对手术患者的全方位的整理护理质量[11]。根据卫生部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手术室的温度应设定在22~25 ℃,适宜的温湿度既利于洁净无菌环境的维持,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12],又有可能降低切口感染机会和增强切口愈合能力,同时能增加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舒适感,是洁净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13],尤其是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虽然手术患者刚入室时对环境温度总体感觉较适宜,在各手术间的寒冷感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手术作为心理和躯体的主要应激源,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疑虑和生理上的创伤,患者对手术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过于紧张的患者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术前的禁饮、禁食会使机体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加上组织灌注不足,易引起低体温;术中麻醉对神经传导的阻滞及麻醉用药的影响,麻醉剂对中枢和周围温度调节的抑制作用;手术野皮肤消毒,导致身体过多的暴露;使用易挥发消毒液(如乙醇),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加上现代洁净手术室普遍采用空气净化系统控制手术间的空气菌落数,而洁净手术室的常规室温和室内空气快速的对流会增加患者机体的散热[14],且洁净手术间的送风口均在手术区的正上方,患者的双肩和外展的手臂因手术铺巾的局限性成为了术中保暖的薄弱环节;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架的支撑,无菌单不能完全遮盖手术患者,而使其肩部、胸部或背部、上肢等部位暴露,室温低时暴露部位会感到寒冷,尤其是肩部和建立了静脉输液通路的手臂,故而从表1中可见术后30 min感觉寒冷的患者明显多于入室时。加盖被单虽然能为患者保暖,但患者的肩部以及当患者侧卧、俯卧:上肢需搁在臂托上时,难以将患者覆盖完好,达不到保暖的目的,从表2中可见对照组在此两处寒冷得票率最高。手术斗篷式保暖衣根据人体体型设计,采用从前向后的穿戴方式,可将无菌布单无法全部遮盖的患者肩部、胸部或背部、上肢完全包裹,加之棉纤维所具有的保暖性好的天然特性,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采用了斗篷式保暖衣的试验组手术患者寒冷感觉度的主诉明显低于加盖被单的对照组,尤其是主诉肩部寒冷的患者。此外,从表3中可见,虽然刚入室时各手术间的医生感觉温度适宜,对环境舒适度感觉较高,但随着手术过程中医生在精神和体力上的付出以及医疗风险对主刀医生造成的职业压力[15],温度低的手术间,医生舒适度得票率较高。从表1和表3中可见升高室温虽然可以降低手术患者的寒冷感觉度,让患者更舒适,但手术医生的舒适度却明显降低,手术医生因觉得热而心情烦躁,可影响手术质量、手术进度和工作效率,给患者安全带来隐患,也会影响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使用手术斗篷式保暖衣可以解决在手术患者和手术医生对手术间温度有不同需求的情况下,既可保证手术患者避免术中受凉,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使得患者术中舒适度明显提高,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很好地改善了医患关系[16],又能为手术医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同时可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从而使手术患者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得以提高。此外,手术斗篷式保暖衣的内胆和外套可拆卸,内胆选用保暖效果持久的棉胎,外套采用纯棉布料,既能维持舒适的皮肤温度又易清洗、消毒,且能高温高压灭菌,可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爱红,张巧梅.试论人本管理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76-78.

[2]宫福清,戴艳军.关于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245-246.

[3]张金凤,于淼,张晓莹.从人文关怀视角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基于医患距离的出现[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115-117.

[4]郭燕红.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5]杨志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6):96-97.

[6]杨琼,彭凤裘,李珍,等.手术斗篷式保暖衣的制作与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1):160.

[7]徐岩.浅谈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0-61.

[8]张凡.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0(4):160-161.

[9]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

[10]马玉香.手术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8):726.

[11]王瑞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59-62.

[12]许钟麟.洁净手术部建设实施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18.

[13]周纯良,李原浩,饶俊.湖南省医院洁净手术室综合性能监测及管理对策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077-1079.

[14]张颖.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6):1413-1415.

[15]施跃健,王玲凤.医生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29-531.

[16]刘兴兴,盛莉.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55-56.

(收稿日期:2015-04-09) (本文编辑:欧丽)

手术室优质护理细节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研究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患者各有30例,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临床优质护理,将两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观察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较轻,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高,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较高,其结果已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数据差异最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恐慌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优质护理;门诊手术室;护理效果

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门诊手术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但由于门诊手术患者多数是在检查过程中临时决定采取手术治疗,使患者未能有心理准备,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慌,因此极易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率[1]。为此,此次研究中详细分析了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详情见下文所述。

1 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60例手术患者,根据随机选取法进行分组护理,其中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观察组中包括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65之间,平均年龄为(42.5±2.1)岁;对照组患者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3.0±2.2)岁,组间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①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病情、手术方法、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正确认知,进而减轻患者过度焦虑恐慌情绪;同时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与安抚工作,减少患者家属过度担忧,提高家属的配合度,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②手术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情绪及生命体征监控,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过度紧张而增加手术应激反应,同时要做好患者隐私保护处理,尽量减少身体暴露,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耐心的通过语言及手势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恐慌情绪;并要以娴熟的护理技能快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3]。③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消息,并详细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通过耐心的语言交流及鼓励安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要告知患者采取合理饮食,避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

1.3观察标准

应用调查问卷方式将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依从性和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单项指标满分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指标越好;运用汉密顿郁量表评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评分内容分别有24项,总分值各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心理状态越差。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疼痛越严重评分越高。并对比两组术后发生的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为此次应用的统计学软件,计量和计数指标分别用(、t检验)、(n(%)、x?检验)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时P<0.05。

2 结果

2.1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佳,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组间患者依从性、满意度、疼痛程度评分指标及并发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最终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门诊手术室主要是针对体表淋巴结活检、体表及乳腺肿物等切除手术。而由于门诊手术患者无需住院治疗,往往是在通过健康检查时临时决定采取手术治疗方案,而在突然决定下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负担,加之多数患者缺乏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度,因此在手术前患者极易出现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从而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信心,致使手术效率受到影响;而且门诊手术患者均采取局麻处理,因此在清醒意识状态下患者的恐慌不安情绪会加重,若患者情绪得不到良好控制,会严重影响手术效率及安全性[4]。所以在采取门诊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的手术效率不受影响。为此,本篇文章中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手术室护理当中,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好。优质护理主要是通过术前及时对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正确认知自身疾病和手术,降低患者对手术过度担心及恐慌,从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5];术中通过耐心的疏导及语言交流鼓励,并加强了对患者私密处的保护处理,使患者术中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因此减少了因不良情绪所产生的手术应激反应,并通过专业的护理技能配合医生快速完成手术,从而减少手术创伤性;术后通过耐心的安抚、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及鼓励安慰,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还使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得到减轻,最终使患者能够拥有良好心态面对后期康复治疗[6]。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时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霞,顾文芬.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8, 16(13):123-125.

[2]李琼.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35-136.

[3]龙鑫.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6):248- 249.

[4]况金萍.在外科门诊手术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8,4(4): 103-104.

[5]李娟.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8):2367- 2369.

[6]张瑜,史睿喆.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接诊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J].护理学,2019,8(04):325-329.

手术室优质护理细节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于2012年度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在这期间手术室的护理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与2011年度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安全,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而且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0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护理模式要求医疗服务从“疾病”到“病人”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临床中推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已经是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1]。在工作态度、管理理念、工作程序等方面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已经开展起来,现笔者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2年度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其中手术例数为1098例,其中男性患者672例,女性患者362例,年龄在8-68岁,平均年龄(42,19±3,02)岁。于2011年度手术室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对照组,其中手术例数为1076例,其中男性患者600例,女性患者476例,年龄在10-70岁,平均年龄在(40.29±3.02)岁。手术包括外科手术、骨科手术以及妇产科手术。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陈旧的护理常规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如下:

1.2.1注重服务态度护患间的沟通有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实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的负担,使患者理解和支持护理工作,最好的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对于病人进行交谈时语气温和,使患者听后感到亲切、增加信赖;遇到患者和家属误解时,护士应面带微笑,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进行争辩,心平气和的为其事件做好解释工作,安抚患者,缓冲患者和家属的不满的态度,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从各个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对不合理的要求要用文明语言,以委婉的语气说出自己的意见。

1.2.2树立新理念组织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学习人性化护理理念,转变陈旧思想观念,做到换位思考。指导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发扬主人翁精神,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的意识,真正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全方位为患者及家属服务[3]。

1.2.3做好术前访视体现优质护理术前一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首先查阅患者病历及相关资料,评估患者情况,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手术方式、手术体位、特殊器械及敷料,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急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充分准备为患者及医生提供手术室全方位的优质护理。访视时护士面带微笑自我介绍,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麻醉方式、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顾虑消除患者恐惧及孤独心理。

1.2.4术中的具体优质护理服务体现手术室播放柔美的轻音乐,这样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会转移注意力,能放松心情。给病人做各种操作时多做解释,减轻病人的疑虑与恐惧,并通过亲切的交流取得病人的配合与信任。操作时轻、准、稳,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及操作规程,以过硬的技术及流程化服务体现优质护理及护理安全。麻醉时协助患者摆好麻醉体位,尤其是实施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和恐惧,使患者以最好的心态配合麻醉。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的时,护士更应该做好周密的优质护理服务,其内容包括: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抢救物品,各项操作要轻柔,准确,迅速,不要因为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就忽略了对他的关怀。②胃管、导尿管等各个管路选择在麻醉后进行操作,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疼痛。③根据手术及麻醉对患者眼部,耳廓等部位贴敷贴进行保护,防止损伤及污染。④电刀的负极板避免潮湿,粘贴在病人肌肉丰厚的地方,注意肢体避免与金属接触以免烧伤,烫伤。⑤术中摆放体位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避免压迫神经血管,避免影响呼吸循环,在受压关节、骨突部位、肌肉组织薄弱的地方垫软垫保护,术中随时观察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必要时给予受压皮肤的按摩,防止发生压疮。⑥术中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患者受凉。如术中需进行冲洗时应将冲洗液加热37°接近人体体温减少不了反应。

1.2.5患者麻醉苏醒时,护士应在患者身旁轻声呼唤直至患者清醒,亲切的告诉患者手术成功,给予患者鼓励,告知患者麻醉的反应,身体不适症状会很快自行缓解。

1.2.6手术结束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用温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消毒剂及血迹,整理好病人的衣裤,保护好病人隐私,盖好被子,将患者干净整齐的安全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1.2.7术后24-72小时对病人进行随访,关心患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由于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并征求反馈意见,通过术后随访让手术室优质护理得以延续,让病人手术结束仍能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真情关怀而增强战胜病痛的信心,并通过反馈让手术室护理质量能够持续改进。

1.3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科采取了新型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发扬现代化护理模式的方向,优质护理模式指引着护士由短期向长期管理的方向发展,针对患者的手术特点进行护理延伸到人性化护理的全方位[4]。由此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本文针对两种护理模式进行比较,证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手术室全程护理中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参考文献

[1]张东宁.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践[J].中国美容医学,2011(3).

[2]苏晓英.实施优质服务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5(8).

[3]宋焕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0):33.

[4]蒋丽.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J].河南滞洪医学院学报,2007,1(3):492.

上一篇:手术室护师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手术室各班护士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