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范文

2023-09-23

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范文第1篇

那么员工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顺利通过试岗、试用考核关,并逐步得到公司的重用和信任,而中途不被解聘。公司如何善待员工、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高素质的人才能留得下、守得住,而中途不会辞职,这对双方都是一场考验。

首先,员工必须以公司的态度为公司尽职尽责,一是要主动工作,想方设法完成公司的各项任务,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使公司利益最大化。二是要遵纪守法、听从指挥,维护自身和公司形象,不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要体现价值,学会感恩和回报。利用公司为你提供的就业平台,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尽最大努力体现自身价值,做一个公司能用得上、能为公司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用人才。

其次,公司必须对员工认真负责、科学管理。一是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把好用人关的同时,通过学习引导、考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员工思想经常能适应市场需求,使公司的决策部署能真正落实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对高素质的人才要区别对待、大胆使用,让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二是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从业环境。任何决策部署、规章制度的出台要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民主决策,才合理可行,才能在实施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奖罚分明。三是要凝聚民主、提升士气,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首先规范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工作做到有劳有逸。其次要在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旅游、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再次对公司员工婚丧嫁娶大事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充分体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对做好工作能起到一些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对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非营利组织研究做了简单梳理,在界定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以中国宋庆龄基金的“饮水思源”助学活动为案例研究其信息披露质量,并提出了加强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建议,以期为提高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信息披露 利益相关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弥补了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不足,在缓解社会矛盾、调节利益分配、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显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状况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社会公众的需求还相差甚远。此外,相对于美国的“DADS法”和英国的“行政监管模式”等成熟的披露机制,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相关的理论研究还非常有限。随着一系列公信危机事件的发生,使得公益慈善组织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如何重新塑造公益慈善形象,提高公众信任度,增强慈善捐赠信息的透明度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综述

( 一 )非营利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 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致力于获得长期成功的非营利组织必须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非营利组织需要从其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取合法性和资源,因此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Bielefeld, 1992; Gronbjerg, 1991)。Balser D(2005)探讨了非营利组织如何管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管理实践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非营利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外部关系处理的越好,外部评估者对组织有效性的评价越高。Knox S(2006)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研究非营利组织关系营销战略的发展,结合Mitchell的利益相关者评分法和Coviello的现代市场营销实践的框架,证实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对发展关系营销战略的重要性。

( 二 )非营利组织的有效性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管理不仅仅是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做出响应,还必须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评价进行引导(Kearns,1996; Oliver,1991; Romzek,1996)。Herman和Renz (1998) 指出,利益相关者会对组织有效性做出判断,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研究表明,评估者认为绩效较高的非营利组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Ospina, Diaz, and O’Sullivan(2002)认为成功有效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创建正式或非正式的机制来培养利益相关者关系,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Deborah Balser(2005)认为,非营利组织应当通过影响利益相关者的预期,提高价值观、使命的吻合程度,从而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此外,有部分研究者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管理行为与非营利组织有效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响应利益相关者的能力。

( 三 )非营利组织治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Young D R(2011)建立了以资源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治理体系,经过实践证明对提高非营利组织董事会的绩效有重要作用。Van Puyvelde S, et al(2011)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将非营利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现代管家理论,提供了一个综合的非营利组织委托代理理论,为非营利组织治理提供理论基础。胡建锋(2012)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支撑,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适用性,并从建构治理主体、整合治理过程、创建评估机制方面建构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随着信息披露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解释信息披露行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界定了信息披露的范围,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分析框架,为信息披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有部分研究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到信息披露研究中,然而在非营利组织研究领域,鲜有研究者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非营利研究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

二、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及信息需求

( 一 )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人,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利益相关者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林钟高等(2005)等按是否存在有效契约的标准将利益相关者划分成两类:一类是由契约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利益相关者(资源提供者、董事会及其成员、管理者、目标受益者、志愿者和其他员工、政府部门等);另一类是没有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社区及其成员、媒体、民间评估机构等)。尉俊东(2006)从公共服务营销的角度,根据组织受益人的特质,将非营利组织划分为以公众、顾客、成员为导向的三类组织。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内外部委托代理关系,Van Puyvelde S, et al.(2011)将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接口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接口利益相关者包括董事会成员,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员工、志愿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捐赠者、受益者、供应商、竞争者、合作伙伴及其他。程博(2011)在林钟高、周美芳、尉俊东等学者的基础上,将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分为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个人四类。Mitchell & Wood(1997)运用米切尔评分法(Score Based Approach),从Legitimacy(合法性)、Power(权力性)、Urgency(紧迫性)三个属性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最终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密切联系的对象,同时拥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同时拥有三种属性中的任意两种;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具备三种属性中的其中一种。本文借鉴Mitchell的评分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加以细分和界定。

( 二 )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非营利组织公开的信息是否完整、全面,能否完整体现公益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能力以及工作开展情况;能否快捷、及时迅速地公开信息;捐赠时间、日常捐赠内容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真实准确;社会公众能否方便完整地获取公开的信息等,都必须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披露的具体需求详见表(2)。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是非营利组织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和信息的核心需求者,主要包括捐赠者、受益者、员工与管理者以及政府。作为公益慈善信息的核心需求者,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以及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信息需求内容,捐赠者关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持续运营能力以及捐赠款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受益人关注非营利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持续性;管理者和员工关注组织获取资源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政府关注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筹集和运用情况。对于信息披露时间,要求非营利组织实时披露日常捐赠信息、捐赠款物拨付和实用信息,限时披露重大事件专项信息,定期披露财务信息,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于信息披露方式,非营利组织可采取官方网站、大众媒体、现场披露、公益慈善项目报告等多种方式。期型利益相关者是非营利组织的次级利益相关者和信息的次级需求者,主要包括供应商、志愿者和合作伙伴。关于信息需求内容,供应商关心组织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稳定性;作为无偿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则更关心组织的使命、项目计划以及组织效率;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包括政府和企业,政府更关注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筹集和运用情况,而企业则更关注组织的使命、项目计划以及组织的持续运营能力。由于预期型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对信息披露时间及方式的要求也不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是非营利组织的边缘利益相关者和信息的边缘需求者,主要包括社区、社会公众、媒体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容忽视,因为部分边缘需求者在未来可能转化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关于信息需求内容,社区关注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业务活动信息;社会公众更关注组织的业务活动信息,组织持续提供产品及服务的能力及效果;媒体则更关注组织的业务活动信息;第三方评估机构更关注组织的使命、战略规划、募捐绩效、能力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以便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非营利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官方网站、大众媒体定期或不定期的披露相关信息,但需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易得性,以满足潜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三、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评价——基于中国宋庆龄基金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饮水思源”助学活动的案例研究

( 一 )案例背景 本文以中国宋庆龄基金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饮水思源”助学活动为例,分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利益相关者及信息披露情况,详见表(3),以对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质量有所启示。2006年6月5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以及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单位联合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举行了“饮水思源”公益捐赠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农夫山泉“一分钱公益”活动——帮助水源地贫困孩子的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双方约定,农夫山泉公司以每销售一瓶农夫山泉就提取一分钱的形式捐赠“饮水思源”助学活动,捐赠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捐赠款项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对农夫山泉4个水源地(长白山、千岛湖、丹江口、万绿湖)的贫困学生提供直接的帮助和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然而,由于缺乏及时有效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造成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偏差,最终“一分钱公益”活动引起多方质疑,严重影响了公益活动的公信力。

( 二 )利益相关者及信息需求分析 在“一分钱公益”活动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受益者、管理者及员工、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包括其他合作伙伴等;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及媒体等。消费者作为活动的捐赠主体,需要了解农夫山泉履行承诺的情况;受益者具体涉及到长白山、千岛湖、丹江口及万绿湖地区的贫困学生,他们关注的是接受捐赠的数量以及期限;管理者和员工则关注基金会的资源获取能力和项目持续运行能力;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合作伙伴,则更关注合作活动的实施效果。其他合作伙伴作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更关注基金会的使命、影响力及项目运营能力。社会公众是基金会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更在意活动的服务效果以及组织的公信力。媒体是基金会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更关注基金会的业务活动信息。

( 三 )信息披露情况及评价 关于“饮水思源”助学活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披露公益活动的明确捐赠数量、起止时间、活动范围及活动期间,未通过公开途径公示活动方式、销售量等捐赠情况及相关证明。2009年8月11,《公益时报》发表文章《农夫山泉“一分钱”捐赠受质疑》,对捐助活动提出了质疑。为了回应质疑,2009年8月18日农夫山泉公司发表了“一分钱”捐赠活动的声明,公开披露了“饮水思源”助学活动的期限、捐赠金额以及捐赠款项的使用信息。经过多方质疑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提供了“饮水思源”项目的情况介绍。在“饮水思源”项目中,捐赠主体是消费者,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捐赠人有权向受捐人查询捐赠款项的使用、管理情况。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作为活动主办方,有义务及时准确地公开募捐活动信息,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本案例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及时公开披露公益活动的相关信息,引起了各方的严重质疑,严重影响了基金会及合作伙伴农夫山泉的公信力和合作效果。此外,公益活动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的作法也促使很多消费者怀疑公益活动的真正动机。通过案例分析,会发现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涉及到慈善公益组织,也会涉及到其合作伙伴企业的公益项目的信息公开。案例也引发了学者们的思考:企业通过公益方式营销,是否应该披露企业销售方面的具体信息,以什么方式披露捐赠信息,披露到什么程度,谁来监督企业的信息披露;如果企业通过与公益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募捐,公益组织必须承担信息披露的责任,如果公益组织不披露信息或企业没有提供相关信息给公益组织,公益组织应该承担怎样的信息披露责任?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是为慈善事业保驾护航的指路明灯。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和报告机制,对于公益慈善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至关重要。对那些违反承诺、违规或违法行为应该如何惩罚以及由谁来执行惩罚,监管制度中必须明确界定。为增强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民政部2011年正式向社会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为公益慈善组织和机构公开信息提供了指导性规范。国内关于企业“假捐”的风波不断,也暴露了慈善立法缺失的现状。只有尽早颁布《慈善法》及其实施细则,规范慈善捐赠及相关的信息发布,才能真正促进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慈善事业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善款使用透明度所营造的公信力,如何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提高慈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建议:(1)不断完善慈善事业法规建设,积极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地方法规政策,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多层次的法规政策体系,以解决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与公开透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2)构建同一专业、透明、高效、及时回应各方需求的信息披露平台,提升整个慈善行业的透明度,契合了民众对慈善事业公开透明化的诉求,引导公益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3)培育发展第三方组织评估机制建设,推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财务和审计监督、公众监督,逐步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胡建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的构建》,《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林钟高、王锴、章铁生:《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3]Mitchell, A. & Wood, D.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Academy o 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4]Knox S, Gruar C. The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Strategy Development i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

[5]Young D R. The Prospective Role of Economic Stakeholders in the Governanc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2011.

[6]Van Puyvelde S, CAERS R, DU BOIS C, ET AL. The Governanc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tegrating Agency Theory with Stakeholder and Stewardship Theori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1.

[7]Van Der Laan Smith J, ADHIKARI A, TONDKAR R H. Exploring differences in social disclosures internationally: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5.

( 编辑 聂慧丽 )

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范文第3篇

一、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

对于法治类电视节目而言, 其媒体利益多数都指经济利益。现阶段, 付费电视和版税缴纳的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 广告收入自然就成了法治类电视节目的最主要利益来源。而在媒体责任方面, 法治类电视节目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传播法律知识、舆论监督责任以及扶弱救困的责任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法治类电视节目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 其没有处理好媒体利益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 导致二者存在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媒体的双重身份和市场竞争导致了新闻道德以及新闻社会责任等处于两难境地。

新闻媒体具有商业和专业双重身份。作为一种商业, 基于市场经济制度下, 媒体人属于利益追求者, 而发行量、利润以及收视率等主导了一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许多新闻机构都是将“独家新闻”以及“头条新闻”等作为衡量记者能力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 对于专业素养较高、责任心较强的记者, 他们需要想尽办法去挖掘一些应该公布但是却被隐藏的消息, 进而可以让公众对这些消息进行了解并参与社会发展, 这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而对于一些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的记者而言, 他们就会为了升迁而采取各种手段去挖掘独家新闻, 进而提升电视收视率, 增加法治类电视节目的媒体利益。比如有些记者为了增加案件的故事性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他们经常会对受害人或者是他们的家属进行采访, 让他们回忆整个案件的经过, 这无非是对受害人及其家属造成了第二次伤害, 这与新闻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道德极不相符。由此可见, 对于法治类电视节目而言, 要想获取高额的媒体利益, 就会丧失一定的社会责任, 所以其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是一种对立的、相互矛盾的关系[1]。

二、处理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关系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新闻道德伦理评价机制

道德评价指的是对新闻从业人员在各个阶段的新闻职业道德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 对一些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鼓励及褒奖, 对一些违反标准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批评及责罚。现阶段, 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等都有新闻道德评价机构, 而对于我国而言, 也应该建立健全新闻伦理道德评价机制。比如建立健全“新闻申诉委员会”, 使得社会公众或者是组织如果发现媒体报道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就可以向该委员会进行投诉, 委员会在接到投诉之后, 应立刻展开调查, 明确被投诉人员是否违反行业准则及规定, 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仲裁。如果是媒体方的错误, 应该要求其进行公开道歉。

(二) 政府应加强管制

政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制:一方面, 明确自己在媒体管制中的地位。从经济层面来看, 对于传播媒介而言, 其本质属于经济实体, 其价值取向也主要受到了市场规律的调节, 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扮演的是被动的角色, 为了确保“言论自由”, 政府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对传播媒介进行过多干涉。从社会层面来看, 为了对社会秩序及公共利益进行维护, 政府应该担当起主动的角色, 对传播媒介进行控制及调节。所以对于政府而言,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自己在新闻媒体管制中的地位, 必要时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对新闻媒体进行调控;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广电总局以及司法部门等行政手段对法治类电视节目进行监管, 加强法制宣传, 正确掌控舆论导向。比如我国广电总局曾经指明不能将血腥、色情以及病态心理等作为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对于绑架案、纵火案以及杀人案等在报道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得对作案手段及犯罪心理等做出过分描写及分析等。这些新规定的出现, 对法治类电视节目进行了有效的约束, 进而避免了一些道德伦理缺失的现象[2]。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对于法治类电视节目而言, 其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都极为重要, 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 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对立的、矛盾的关系, 在承担媒体责任的前提下, 再追求媒体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对于政府而言, 也要通过一些行政手段或者是经济手段等对新闻媒体进行适当的管制, 同时也应建立健全新闻道德伦理评价机制, 进而让法治类电视节目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增强它的社会效益。

摘要:对于法治类电视节目而言, 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但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法治类节目都没有认清媒体利益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 导致其为了追求媒体利益而丧失了对社会的责任。基于这种情况, 本文首先介绍了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点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措施。

关键词: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媒体责任

参考文献

[1] 白贵, 王舒荧.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关系刍议[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6) :49-54.

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范文第4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二者关系研究中, 学者们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分歧, 如“股东至上”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 支持这两种理论的学者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意味着在运营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一些额外的成本, 势必会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好的影响。资源松弛理论认为企业资源的丰裕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去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是其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先决条件。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本质上是各利益相关者间的“一组契约”, 企业不仅与股东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还与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和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企业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维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才能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建立更好的经营环境, 因此企业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并非只关注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理论的提出获得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回顾

早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普遍侧重于单纯地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包括社会责任整体或各维度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以及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的研究, 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结论。

(一) 正相关关系

Ruf (2001) 、Peters&Mullen (2009) 均采用KLD指数法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 通过实证验证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Beurden&Gossling (2008) 以1990年及其以后发表的34项研究为样本进行的元分析也支持了此结论。王晓巍 (2011) 的研究发现, 企业所承担的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且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最大。齐殿伟等 (2013) 发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总体上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升, 但个别指标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张兆国 (2013) 发现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当期财务绩效, 当期财务绩效又正向影响当期社会责任。尹开国 (2014) 发现在外生假设下, 社会责任正向影响财务绩效;在内生假设下, 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互为因果。欧绍华等 (2017) 的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能有效提升财务绩效。

(二) 负相关关系

Brammer&Pavelin (2006) 将股票回报率这一市场指标作为财务绩效的替代变量,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除企业社会责任的员工维度与财务绩效弱正相关外, 环境、社区等维度与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温素彬等 (2008) 从多元资本共生的角度出发, 依据资本形态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货币、人力、生态、社会四类资本利益相关者, 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变量负向影响当期财务绩效, 但正向影响长期财务绩效。

(三) 非线性相关关系

Flammer (2016) 运用断点回归的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发现,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有效改善财务绩效, 但二者间并不是线性相关, 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边际报酬递减的资源, 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是一种凹型关系, 且在“清洁”等具有高社会责任规范等行业中, 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带来更高的价值增值。李茜等 (2018) 的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呈倒U型影响, 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则相反, 对财务绩效呈U型影响, 即先有显著负向影响, 到一定临界值后, 变成正向影响。

(四) 不确定性或无相关关系

Margolis&Walsh (2003)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因而二者关系无法确定。夏揪 (2014) 认为企业作为多元资本的共生体, 社会责任是多元资本供给者向企业寻求资本回报的表现, 多元资本共同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 不同的多元资本对财务绩效的作用不同。Soana (2011) 用道德评级衡量企业社会责任, 市场和会计比率衡量财务绩效, 结果显示在银行部门二者呈无相关关系。窦鑫丰 (2015) 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不明显, 但存在显著倒U型滞后效应。

虽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 但大多数学者持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观点。

三、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直接相关关系, 内外部环境 (如制度环境、公司内部环境) 、商品市场 (如企业声誉、顾客满意度) 、资本市场 (如资本成本、融资约束) 等诸多潜在中介或调节变量作用于二者关系。Surroca et al (2010) 认为, 财务绩效会对企业四类无形资产 (研发、人力、企业声誉以及公司文化) 产生影响, 而这些无形资产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责任的践行。Reverte et al (2016) 验证了企业声誉、员工激励增加和顾客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以及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学者已提出一些理论框架, 并通过实证检验了部分潜在影响变量的具体作用, 具体如下:

(一) 公司特征

王克稳等 (2014) 的研究验证了中国房地产行业中, 相同战略群组身份对企业慈善捐赠及财务绩效的一致性作用。杨皖苏 (2016) 发现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对短期财务绩效均无影响, 但对长期财务绩效关系的表现不完全相同, 在大型企业中多呈正相关关系, 中小型企业则负相关关系较多。董千里 (2017) 认为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是交互影响, 互为因果的关系, 企业规模起负向调节作用, 不同规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产生的效应不同, 因而企业要依据实际制定社会责任实施战略。

(二)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王海兵等 (2015) 认为内部控制通过发挥其在财务绩效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 一方面通过与财务绩效产生协同效应, 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夯实的资金保障和有序的实践环境,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另一方面还能发挥监督的作用, 及时督促企业将承担的各项社会责任落到实处。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企业在履行对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义务过程中加以巩固, 才能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田利军, 2015) 。

(三) 公司治理

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统筹考虑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伯坚, 2012) 。董事会组成特征如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及CEO二元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是不同的 (Sahin et al, 2011) 。肖海林等 (2014) 的研究表明, 在与公司治理的交互作用下, 企业社会责任总体上正向影响财务绩效, 其中, 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均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与企业社会责任在交互作用下负向影响财务绩效。

(四) 制度环境

企业的各项活动不是独立的, 它受制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张婧 (2012) 基于制度理论, 提出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契约性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影响到企业绩效, 公司战略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具有调节作用。徐二明 (2014) 立足中国企业环境和实践发现, 企业社会责任与滞后期财务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行业竞争度起正向调节作用。张川等 (2014) 发现, 不同类别的政治关联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路径不同。王军 (2016) 的研究发现, 慈善捐赠与财务绩效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的成立与否取决于企业的政治关联性及所属地区的市场化程度。

(五) 媒体关注

在信息时代, 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 起宣传或监督作用, 发挥外部治理功能。陶文杰等 (2012) 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媒体关注度在二者的交互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黄辉 (2013) 认为媒体报道能够影响企业的经济后果, 继而发挥其公司治理等作用, 不同特征的媒体报道对企业经济后果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不同, 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和严重侵害的报道负向影响财务绩效, 而深度分析的报道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六) 社会资本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形成社会关系网络、产生社会信任、生成社会资本 (李红玉等, 2009) , 积累声誉、保险或道德等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绩效。Chen&Delmas (2010) 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降低资本成本, 缓解融资约束, 继而提高企业财务绩效。社会责任通过信誉资本作用于企业价值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循环和协同作用过程 (刘建秋, 2010) 。卫武 (2012)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 发现声誉具有高度中介作用。公司声誉的提高会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从而改善企业绩效 (Saeidi et al, 2015) 。

(七) 研发投入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创新产出是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动力。付强 (2013) 认为,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会正向影响社会绩效, 社会绩效又会正向影响财务绩效。朱乃平 (2013) 基于两阶段投资决策模型, 验证了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社会责任对长期财务绩效的协同作用。李文茜 (2017) 的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来提升其技术创新产出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效率, 广告投入起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纵观近四十多年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及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并未得到一致认可的结论, 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指标选取不一。目前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有内容分析法、KLD指数法、声誉评价法、第三方机构评级等方式;衡量财务绩效, 存在会计指标 (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与市场指标 (托宾Q值、股票回报率等) 之分。 (2) 研究方法不一。规范与实证研究并存, 虽然实证较多, 但由于理论依据有分歧, 研究结论易受研究条件或学者研究水平的影响。 (3) 样本选取不一。针对某一具体行业或地区, 跨行业、地区的研究并存。进一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们关于潜在影响变量对二者关系影响的研究相对比较分散, 因而今后可以企业社会责任在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表现为视角, 来深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作用于财务绩效的整体框架。

摘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梳理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成果, 发现未形成统一结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二者间并非只是简单直接影响关系, 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 选取一些潜在影响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 但研究相对分散, 影响机制框架仍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利益相关者

参考文献

[1] Freeman R E, Evan W M.Corporate governance:A stakeholder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1990, 19 (4) :337-359.

[2] Flammer C.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ad to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6, 61 (11) :2549-2568.

[3] Surroca J, Josep A T, Waddock S.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role of intangible resour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1 (5) :463-490.

[4] 李国平, 韦晓茜.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 2014 (8) .

[5] 张兆国, 靳小翠, 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13 (8) .

[6] 董千里, 王东方, 于立新.企业规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 (2) .

[7] 肖海林, 薛琼.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 2014 (12) .

[8] 陶文杰, 金占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媒体关注度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 2012 (8) .

[9] 卫武.基于“Meta分析”视角的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 2012 (4) .

[10] 朱乃平, 朱丽, 孔玉生, 沈阳.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 2014 (2) .

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范文第5篇

题目:系(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年月日

09/10第2学期 市场营销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调研论文

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前言、正文、结论,选择某一企业或行业客户关系管理为研究对象,依据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议和对策,题目自定。

1在前言部分,介绍一下研究对象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现状、发展趋势,提出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

2在正文部分,针对研究问题展开分析;

3在结论部分,根据对问题的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和措施;

4 字号小四,宋体,行间距:1.5倍;

5 论文字数不少于2500字,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果发现有大篇幅抄袭行为,视抄袭多少扣分;

利益关系者管理报告范文第6篇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3年页数:258

阅读时间:2012年4月

初次接触《榆树下的欲望》这部著作,是在我们的美国文学课堂上。榆树下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欲望呢?难道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抱着这种好奇与兴奋,认真地听龚老师给我们娓娓道来。了解过其剧情之后,却又感觉是那么的纠结......

《榆树下的欲望》主要写农场主卡伯特为了农场所有权同儿子埃本和妻子爱碧之间发生的三角纠纷。前妻所生的埃本对继承农场抱有希望,76岁高龄的父亲又娶了年轻美貌的爱碧做第三任妻子。爱碧嫁给行将就木的老头,就是为了这份遗产,但是她跟年迈的卡伯特生不出孩子,继承权眼看要落空,于是引诱埃本同她发生关系,并生下了儿子。在利用、引诱埃本的过程中,她对埃本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而埃本一直认为爱碧对他并无感情,只是为了生个继承人夺取农场。爱碧百般表白也不能证明自己的真心,于是忍痛杀死了亲生婴儿。她与埃本的隔阂消除了,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法律的制裁。

读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总是让我产生一种恐怖地震撼。在他的剧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被人性的欲望、占有、贪婪、冷漠所替代,深深地投射着一种彻骨的冰冷。他那裹挟着古希腊悲剧幽魂的名作《悲悼》,把复仇主题置换成现代的弗洛伊德情结,塑造了“恋父情结”的莱维尼亚和“恋母情结”的奥林,在他们各自情欲的趋势下,终使孟南家族几乎全部死于相互之间的残杀,只留下莱维尼亚终老在如地狱一般的宅子中。欲望,就像一张大网,交织着人世间所有的爱恨情愁,悲剧和死亡也随之接踵而至。

《榆树下的欲望》是围绕着一个农庄继承权的争夺展开的。老凯伯特是一个坚如硬石且生命力旺盛的强势者,他在如石头一般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自己的农庄,但是这个农庄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两任妻子的相继离世和三个儿子对他的仇恨。他暴戾而强悍、极具原始的生命力而占有欲超强,但是爱似乎在他的身体里少之又少。他拼命地奴役着他自己的儿子给他干活,他一而再地纠正着自己的新婚妻子爱碧对拥有农庄的感叹,他的生命似乎都是被欲念趋使,冰冷,如石头一般无情,纵使美丽的新婚妻子在侧,他也依旧警惕地把农庄所有权紧紧攥在手中。在他的笼罩下,欲望沉沉地压着这个家庭中所有人的,金钱撕碎了一个正常家庭中所有的温情脉脉,他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因为钱而扭曲、变异、甚至形同陌生人。西蒙和彼得,还有伊本各个都冥思苦想着怎么才能把农庄据为己有,而伊本就是在这个农庄中最雄心勃勃的占有者。

但是,当另一个欲望的代表爱碧——老凯伯特的新婚妻子,步入农庄的那一刻起,伊本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闯入者,爱碧的出现深深地威胁着伊本占有农场的计划,但是爱碧那充满诱惑的性感和魅力,又诱发了同样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伊本的利比多,爱碧也同样被伊本那健硕的身体所吸引,于是在这个阴翳的榆树下,欲望在悄悄地发酵„„。伊本的心理进行着激烈的冲突,一方面厌恶这个可能夺去自己农庄继承权的女人,强烈排斥她的存在;另一方面占有父亲的女人,对父亲进行报复,也是伊本对老凯伯特精神胜利的一部分。于是,在爱碧的挑逗和勾引下,在无法抗拒的爱碧的肉体之下,最终使伊本在爱碧性爱和母

爱的双重包围下,投入了爱碧的怀抱。可以说,对母亲的眷恋和心理依赖,一直是伊本的行为动机。当他占有了或者是被爱碧占有了之后,首先是对母亲的祈祷,“妈妈,你终于可以在坟墓中安息了。”当他满足地在老凯伯特面前,再次强调农庄归他所有时,此时的心理实际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种强烈的占有感促使他底气更加充沛。

但是,欲望和爱情可能就一步之遥,在一定长的时间后欲望也会向神圣的爱情慢慢地转变。当爱碧生下了伊本的孩子后,他们已经彼此深深地爱着对方。而老凯伯特也以为得到了自己的儿子而同样得意地向伊本暴露了爱碧许久以前对伊本的诬蔑。爱情是个奇怪的东西,它能使人变得异常温柔,它也使人变得异常暴怒,伊本认为爱碧一直在为得到农庄的继承权而欺骗着,他狂暴地撕扯着爱碧,要离爱碧而去,那个曾经暴怒的伊本又回来了;而处于强烈爱中的爱碧,为了证明自己的真爱,做出了古希腊悍妇美狄亚般的举动——杀死自己的孩子,所不同的是美狄亚是为了惩罚自己的丈夫,而爱碧则是为了了向自己的爱人证明自己的真心。

欲望能使人毁灭,而爱也能使人抛弃一切,对于女人,爱情的力量有时候强悍地令人窒息„„榆树下,那种压抑和沉闷的气息因为这炽烈的爱,渐渐融化,伊本决定陪着爱碧一同去承担杀死孩子的罪名。

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是一种承继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戏剧,他的令人悲悯的恐怖无处不在地弥漫在他的剧作中。(1900字左右)

上一篇:林业局如何考核林场范文下一篇: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