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

2024-03-04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第1篇

1、识别稻瘟病

1、苗瘟:幼苗期发生,出现灰黑色病斑,幼苗卷缩枯死。 ○

2、叶瘟: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病斑四种类型,即褐点型,白斑型,慢性型和急性病斑。 ○

3、节瘟: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绕节扩展变黑,易折断。 ○

4、穗颈瘟:穗颈部为褐成白穗。 ○

5、谷粒瘟,稻谷变黑,使种子带菌。 ○

防治办法:

1、保育保健,及时除掉病秧,用药防治。 ○

2、选用药剂,A、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 ○

B、土壤清毒、用保母剂或的克松兑水喷洒入土,盖膜封闭三天后,晴天撤种。

C、保苗、移栽三天前苗床施药“三环唑”20%粉湿剂。移栽20天后,用富士一号或稻瘟灵加三环唑兑水喷射。

D、保穗、抽穗期和穗出齐后分别施药富士一号加三环唑。

2、识别纹枯病(花脚杆病)

1、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发生,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的小斑,○

逐渐扩大,叶鞘干枯致死。

2、发病条件,偏施氮素肥料和长期灌深水田易发病。 ○

3、选用药剂,井冈霉素,多菌灵,丙环唑等兑足水量施药,发病蔸率达20-30%及时施药,一○

季水稻施药2-3次。

3、稻飞虱防治办法

1、早稻、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等。 ○

2、中晚稻、前期用药同早稻,穗期另加毒死蜱、异丙威或敌敌畏等混用,适当加洗衣粉或煤○

油喷施。

4、二化螟(钻心虫)防治办法。

1、选用药剂:三唑磷、杀虫双、氯虫苯甲酰胺,Bt乳剂等。 ○

2、用药后田间灌水3-5cm,并保持3-5天。 ○

5、稻曲病(柏香籽)防治办法:

选用粉秀灵,井冈霉素或多菌灵。

6、卷叶螟防治办法:

选用毒死啤,阿维菌素,甲维盐丙溴磷等。

二、五米病虫害防治办法:

(一)、地老虎(土蚕)每亩用75%辛硫磷1公斤拌土25公斤撒施或用用90%敌百虫、2.5%敌百虫粉兑水喷施玉米窝。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第2篇

1 近年来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土传积年流行病害逐年加重

因棚室自身的空间比较狭小, 且相应的耕作面积也相对较小, 所要种植的品种单一化, 在多样性上存在欠缺, 且具有较高的单作率, 一些多年种植的作物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轮作换茬, 加之当地菜农种植经验单一、对各种作物设施种植技术相对薄弱, 专业理论知识又很欠缺, 即使轮作也没有合理性等原因导致设施内蔬菜种植轮作倒茬困难, 长年连作, 使土壤中病虫的生存寄主源源不断, 土传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容易造成流行。因此, 造成土传积年流行病害逐年加重。瓜类常见的枯萎病、青枯病以及蔓枯病等病害在河南省、山东省及四川省等部分地区严重发生。此外, 黄瓜、番茄及芹菜中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 具体来说, 在植物种植的第2年开始就会发生, 在第5年左右的时候得到迅速蔓延。疫病、根腐病已成为辣 (甜) 椒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据资料报道, 在对寿光市的170栋大棚蔬菜进行随机调查之后结果显示, 土传病害发病率占73.2%, 根结线虫发病相对严重的占42.5%。

1.2 生理病害普遍发生

近年来, 设施蔬菜的生理性病害逐年增加,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低温、寡照, 特别是地温低所引发的。由于地温相对较低, 使农作物的发根量相对较少, 造成扎根浅及根系老化, 在根系活性上也相对较低, 生理功能失调致使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严重时还会烂根、死根, 导致作物死亡而诱发病害, 如蔬菜苗期的沤根病。二是绝大多数的温室管理者用错误的管理方法, 恶化了设施栽培的生态环境[2]。在温室栽培中, 大部分管理人员采用传统的大田管理手段, 实施速效化学肥料与灌溉追肥, 很少进行土壤的中耕松土, 使土壤板结及土壤溶液浓度高。在以上恶劣土壤环境当中成长, 会严重抑制作物根系生理活性与正常的呼吸作用, 导致养分吸收能力差, 必然诱发多种缺素症等病害, 直接影响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如黄瓜化瓜、畸形瓜和苦味瓜, 低温冷害等, 常造成一定损失。据资料报道, 在济源市的棚室调查中发现, 每年都发生生理性病害的占到调查数的40%以上, 曾经发生过的占到70%以上。其中由于营养失衡原因造成最多, 占发病棚数的63.2%。

1.3 多种病害、虫害混合发生态势呈上升趋势

设施蔬菜栽培中, 由于长期浇水、施肥和喷药, 致使空气湿度增大, 病害发生频繁, 病害种类增多。一是低温高湿病害及高温高湿病害相结合的病害, 包括灰霉病及菌核病等, 且这两种病害也是冬春茬蔬菜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在冬季早春季时, 该病害非常容易与黄瓜霜霉病及番茄早疫病等病害同时发生。此外, 秋冬茬番茄叶霉病以及早疫病等性质的病害又往往会与灰霉病混合发生, 且每年的病害发生率逐渐上升。二是病毒病常与刺吸式口器的蚜虫、叶蝉和白粉虱等混合发生, 因为温室中的病毒病大多由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携带传播, 所以这类昆虫在温室防虫不严的情况下, 进入温室就带入病毒病, 致使病毒病和虫害同时危害蔬菜。

1.4 偶发性病害逐渐上升为重要病害

辣 (甜) 椒疫病及根腐病现在已经逐渐成为辣椒栽培中的最严重病害, 且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芹菜枯萎病在近几年的发生面积也不断扩大。因粉红单端孢导致的黄瓜红粉病, 因鞑靼内丝白粉菌造成的番茄白粉病及茄子绒菌斑病, 因丁香假单胞杆菌造成的细菌性斑点病等都属于蔬菜栽培严重病害。

1.5 气传流行性病害尚未得以根治并有加重的趋势

霜霉病一直是瓜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 至今尚未有适合棚室栽培的高抗品种。白粉病发生面积也较广, 该病发生的阶段性较强, 有效的防治药剂较少[3]。晚疫病一直是露地番茄毁灭性的病害, 近几年在棚室中有加重的趋势。西瓜叶枯病、芹菜斑枯病、叶斑病等都是常发性重要病害。

2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做好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属于控制预防检疫性病虫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强化蔬菜种子与产品等的调运检疫工作, 应该杜绝或者是防范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 (主要有检验检疫部门来完成) 。例如, 不盲目引入具有病虫的植物种子, 避免瓜类植物发生黑星病以及番茄溃疡病等。

2.2 农业防治

2.2.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 具有较强抗病虫、抗逆性的蔬菜品种。

2.2.2 培育无病虫的壮苗

苗圃内应避免混栽, 防止病虫相互传染, 可采用营养方、营养钵、营养液等育苗。育苗床土消毒应选用无病虫、发芽率高的种子, 并进行种子处理, 加强苗期管理, 及时防治病虫。

2.2.3 利用栽培管理措施防治病虫

从植物播种开始到蔬菜收获整个过程, 需要结合季节及蔬菜生育期上存在的差异性, 采取合理化的顶部放风方式及降温排湿方式等对湿度与温度实施严格化控制管理[4]。在蔬菜生长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温室棚膜灰尘进行及时清扫, 确保棚膜清洁, 最大限度地做到准时早揭晚盖草帘,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自身的健壮性, 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其次, 应强化植物的肥水管理, 可以在植物水分管理工作中采取专业化的干湿管理, 保证土壤以及设施内空气在湿度上的均匀化, 不能够相差太大,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采用膜下暗灌技术或者是节能化滴灌技术。在地面浇水环节, 需采用沟灌的形式, 不可以大水漫灌。对植物进行施肥管理时, 要做到有机肥及无机肥的有机结合, 当有机肥充分腐熟之后再施用, 而无机肥必须要将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三种微量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之后配比施用, 不能够过度偏施氮肥, 且在重视补施微肥, 在施肥中后期时, 还可以通过施加药物的方式实施根外追肥, 需喷施植物生长剂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再次, 针对植物中常见的病虫害要进行及时消除, 尤其是遗留在残株、落叶或者是杂草中的病残体病虫。在植物播种及定植之前, 必须要结合相关的整地情况来收拾病株残体, 彻底铲除田间或者是附近杂草, 最大限度地铲除病虫寄主。针对处于生长期的已经发病植株残体以及多种形式的废弃物做到及时清理干净, 可以将其带到棚外烧毁处理或者是深埋处理, 在植物收获之后要适当清理田园, 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最后, 要及时整枝控制徒长等。

2.2.4 合理轮作

同一种蔬菜于同一大棚内种植则非常容易出现连作障碍, 使植物生长不良, 加重植物病虫害, 因此, 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轮作换茬, 要注意在换茬时, 不可以种植同科类蔬菜。此外, 在套种过程中, 应最大限度地防止植物在阳光以及营养物质方面的竞争, 消除害虫, 避免蔬菜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危害, 最终影响其正常生长。例如, 对瓜类以及葱蒜类植物进行轮作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还能降低土壤当中的有毒物质, 减轻其毒害作用。专业化轮作套种方式不仅能改变土壤所具有的理化性质, 促进土壤肥力提升, 还能减少植物中菌源虫源的大量积累, 最终减轻对植物的危害。

2.2.5 推广高垄地膜覆盖栽培

大力推广科学化的高垄地膜覆盖栽培, 最大限度地实现膜下暗灌以及微灌, 减少或禁止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避免植物湿度过高。此外, 在温室中种植蔬菜时, 借助高垄地膜覆盖方式进行植物栽培, 不仅能降低灌溉期间作物茎基位置与水分的直接化接触概率, 而且能有效改善作物根际土壤的通透性。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预防茄子黄萎病及辣椒疫病等病害预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全田覆盖栽培可以促进地表水分的快速蒸发, 有效降低灌水次数,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部的空气湿度;同时, 还必须适度深挖棚外排水沟, 在大雨过后应做到及时排水。

2.2.6 嫁接技术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 嫁接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的实际生产效率及抗逆性, 而且在一些病害防治工作中还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特别是能有效防治瓜类作物经常出现的枯萎病及茄子黄枯病等。从作物嫁接方法角度出发, 可以采用靠接的方式或者是插接的方式。此外, 嫁接过程中, 一定要关注砧木抗病性及对于接穗所具有的亲和力, 进行黄瓜嫁接时, 应尽量选择黑籽或者是白籽南瓜作为砧木, 更好地控制枯萎病的发生, 降低疫病发生率。

2.3 物理防治

2.3.1 夏季高温闷棚

一般情况下, 在连续种植很多年的大棚中种植作物, 其病虫害是非常多的。因此, 作物管理人员必须要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可以采用夏季高温闲茬的时候, 尽量关闭大棚, 做到闷棚7~15 d, 保证棚温可以不断提高, 尽量达到60℃以上, 最大限度地杀死土表病菌或者是墙体虫卵线虫, 起到土壤消毒杀菌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危害。

2.3.2 温汤浸种

温汤浸种可有效杀灭种子上的病菌, 以种子量2~3倍的冷水预浸1h, 再放入50~55℃以上的恒温水中浸种20~30min, 并注意不断搅拌, 然后用室温水冷却催芽或播种[5]。不同的蔬菜种子对高温耐受力不同, 浸种的温度要求也有所不同。

2.3.3 推广应用防虫网、遮阳网

一般选用20~25目的防虫网实行全封闭覆盖, 基本上能免除如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黄曲跳甲、蚜虫、美洲斑潜蝇和夜蛾科等多种害虫。夏季高温可根据蔬菜特性选择遮阳网降温, 提高蔬菜抗逆性。

2.3.4 果实类蔬菜套袋

科学套袋后, 由于袋体的机械阻隔作用, 避免或减少了病原菌对瓜 (果) 的侵染, 有效控制了黄瓜、番茄和西葫芦的灰霉病、黄瓜菌核病、茄子褐腐病和绵疫病的发生。黄瓜开花前, 西葫芦授粉的1~2d, 番茄蘸花后7~10 d, 茄子瞪眼期为套袋的最佳期。

2.3.5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

利用害虫对颜色、气味、光等方面的趋性杀虫。最简单可行的是利用蚜虫、温室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具有趋黄习性, 可在棚内挂插30 cm×40 cm涂上机油的黄板, 50块/667 m2左右, 可有效降低田间的虫口密度, 机油每隔1周涂1次;田间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可驱避蚜虫;蓝色捕虫板可防治棕榈蓟马。

2.3.6 棚内淹水杀菌洗盐

大棚、温室连续多年种植蔬菜, 会造成土壤盐渍化, 夏菜换茬期间, 在棚内作畦淹水20 d左右, 可杀灭病原菌和减轻土壤盐渍化, 有条件的地方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2.4 生物防治措施

2.4.1 保护或者是利用害虫天敌

现阶段, 比较常见的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应用在蔬菜害虫防治工作中的有丽蚜小蜂, 其作用在于预防温室白粉虱, 还有赤眼蜂, 其作用在于治理菜青虫与棉铃虫等。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及猎蝽等, 可以在蚜虫防治及叶蝉防治等害虫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控制作用。蔬菜生长在封闭环境当中, 为以虫治虫的防治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可最大限度释放天敌昆虫能够起到害虫控制的作用, 降低农药使用率。

2.4.2 大力推广生物农药

借助细菌及病毒等生物制剂与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高效技术。例如, 运用苏云杆菌进行蔬菜的害虫防治, 运用阿维菌素进行小菜蛾与斑潜蝇等的防治等。

2.5 化学防治措施

2.5.1 科学选择农药

禁止使用含有剧毒或者高残留的农药, 大力推广应用低毒及没有残留的农药, 生产大量无公害蔬菜。此外, 在出口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保证蔬菜在质量上的安全化。具体来说, 生物农药中的武夷菌素可以对瓜类白粉病以及番茄叶霉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而农抗120可以对番茄早疫及晚疫病等起到防治作用。现阶段, 虫螨克乳油、阿维菌素及多杀霉素等的低残留农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蔬菜栽培与生产当中, 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2.5.2 遵循科学化的农药使用原则

对症下药, 做到农药应用过程中的适时化及适量化用药, 注重交替用药。在熟练掌握对症下药方法的前提下, 要做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 尽量选择合适的药剂, 当多种病虫同时出现的时候, 可以进行混合用药, 例如, Bt制剂及有机磷等农药的混合使用, 不仅能够降低化学性农药的实际用量,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杀虫谱, 特别是与一些击倒力相对较强的农药进行混用, 有助于提升Bt制剂的前期防效, 延长其持效期。

另外, 要注意药物的混配禁忌, 混用时不应让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影响其有效成分分解。多数杀菌剂和杀虫剂是不能添加叶面肥的, 因为叶面肥中的金属元素往往与农药发生反应, 只要混加后出现浑浊、沉淀、变清、不溶解, 轻则农药失效, 重则作物受害。

2.5.3 改正施药方式

设施生产当中的防治病虫害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喷雾方法, 然而, 该方法的应用会对温室内部的湿度产生严重影响, 提升室内湿度, 特别是阴雨天时, 使病虫害不断蔓延。所以,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 可以应用新型的喷雾及时, 积极倡导静电喷雾器的有效应用, 采用低容量或者是超低容量的专业化喷雾技术来进行药物使用, 在封闭设施内部代替喷雾法, 能够减少用药量及最终的施药次数, 使农药残留得到进一步降低, 进而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 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 扩大灭杀害虫病菌的范围。

摘要:近年来,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推广, 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 栽培品种和方式也越来越多。但先进的设施不仅可以人为地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的温、光、水、气、肥等各种条件, 同时它创造地特殊的环境条件以及菜农的周年生产、连作、过量施肥、不科学用药等原因也造成设施内环境日趋恶化, 病虫害发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 为满足对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的要求, 因地制宜的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措施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目前的重要工作任务。

关键词: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马静静, 杨兴国, 袁建玉, 等.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2) :103-104.

[2] 王国君.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示范[J].上海蔬菜, 2014 (4) :66-67.

[3] 查国贤, 孙振军.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4 (5) :144-145.

[4] 夏代提帕它尔.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8) :124.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第3篇

1 农业病虫害防治所面临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是服务“三农”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农业病虫害防治仍是农业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强调防治技术的科学化、防治手段现代。目前, 我国基层农业病虫害防治形势依旧严峻, 面临病虫害防治指导难、科技服务“缺位”、技术服务手段单一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1.1 防治指导工作难度大, 防治指导“捉襟见肘”

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工作, 强调技术到位、人员到位, 能够对虫害疫情有充分了解、研判, 更好地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但目前, 农业病虫害防治面临防治指导工作难以全面铺展的窘境。一方面,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反季节蔬菜、新品种等的种植, 对病虫害防治有了更高要求, 但由于基层防治工作不到位, 防治宣传、技术未能充分落实到农户, 以至于农户在病虫害防治中处于被动局面;另一方面, 农业生产规模化,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农业种植在种植方式、种植时间上的日益复杂, 导致地区病虫害疫情的复杂性, 防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1.2 科技服务“缺位”严重, 存在经费不足等问题

科技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更是服务“三农”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 我国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偏低, 缺乏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首先,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落实不到位, 技术服务无法满足农户农业种植的需求;其次, 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到位[2]。特别是在防治技术的宣传等方面, 宣传力度不足、技术保障不到位;最后, 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问题, 导致防治工作缺乏基本的保障。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推广方面, 防治经费的不足, 往往会造成新技术难以落到实处, 影响地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1.3 农药“滥、乱”突出, 存在严重的病虫抗性问题

农药“滥、乱”问题, 在农村农业之中日益突出, 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当前, 农户在追求产量时, 盲目地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进而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 形成恶性循环。据调查, 我国有近56%的农户对农业的安全使用缺乏应有的认识, 使用农业的种类、次数增加, 一季蔬菜平均用药次数超过20次。因此,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 病虫害防治技术往往与实际之间存在不匹配性, 难以满足实际病虫害的防治需求。此外, 农业技术推广缺乏科学宣传, 以至于农户在种植中存在盲区, 凭经验式的种植方式非但无法获得好的收成, 反而会因滥用、乱用农药, 形成恶性循环。

2 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化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难以满足基层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如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农业病虫防治信息系统, 对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扩大宣传力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笔者看来, 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得到较好的优化, 依托病虫害防治网络信息系统, 适应并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3]。也就是说, 要构建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 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适应并满足于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2.1 构建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属性, 体现在依托网络性技术, 构建网络信息系统, 为农业技术推广创设新的路径。传统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短板, 防治指导盲区大、落实不到位。因此, 构建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 在信息服务上有了新的途径。首先, 通过网络系统平台, 扩大农业技术的宣传与推广。通过通俗易懂的动画、漫画, 强化基层农户对新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有效性;其次, 依托网络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汇总、共享, 为农户提供实时的信息资讯, 以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提高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性、全面性;最后, 建立专家服务板块, 通过专家的技术指导、在线解答, 提高农业技术服务质量, 搭建新的服务机制, 解决当前农业技术服务的不足, 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4]。

2.2 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的作用

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的实现, 能够优化传统的技术指导工作, 通过新的、便捷的平台, 提高农业技术服务质量, 满足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第一, 网络系统平台的开放性, 为农业技术推广搭建了平台, 使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 通过相关技术的宣传、法律知识的讲解, 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 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之中。第二, 依托网络全面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 通过专题培训的开展, 提高农户的综合防治技术, 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需求。第三, 依托网络扩大对农户的生态环境的认识, 提高农业无公害生产的意思。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指导, 逐步转变农户滥用、乱用农药的问题。因此, 网络系统的实现, 对于实现农业病虫害防治科学化, 具有重要意义。

2.3 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的实现措施

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的实现, 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农业病虫害防治信息的数字网络化是一个过程, 强调有效落实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实现病虫害防治资料的媒体化。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资料信息进行重新演绎, 更全面、更直观地反映农业病虫害信息。二是建立标准化、统一的数据库, 便于信息传输与共享, 实现自上而下的信息网络。三是开发病虫害防治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 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确保防治工作有效落实。在管理系统中, 其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录入系统、预测预报系统、远程培训系统和远程诊断系统等。通过功能的细化, 确保管理系统满足现实需求[5]。

3 结语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在于依托现代科学技术, 构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拓展农业发展路径。当前, 农业病虫害防治面临诸多新的问题、新的困境, 要求在工作的开展中, 一是要认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从实际出发, 创设良好的内外基础;二是构建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体系, 构建便捷、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机制, 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

摘要:服务“三农”, 推进农业现代化, 是农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农业信息化的推进, 对优化农业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立足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从农业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入手, 阐述构建网络系统的必要性、网络系统的作用, 以实现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病虫害防治,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孙杰.农业信息化在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上的应用与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2) :69.

[2] 白云娣.锦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结合现状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24) :15.

[3] 徐平兰.农业病虫害防治模型及应用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5) :26-27, 34.

[4] 汪宗盛.基于农业技术推广研究——浅析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J].现代职业教育, 2016 (15) :165.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第4篇

1.1 农业病虫害的特征

农作物病虫害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作物害虫和作物病害。

作物害虫为害的特征是咀嚼式口器害虫可以蛀食作物的叶子和植株茎干, 使其出现缺刻和空洞等痕迹;刺吸式口器害虫通过刺吸作物叶子的汁液, 使其出现叶片发黄、发白的症状, 从而, 致使作物萎缩或停止生长。

作物病害分为非浸染性病害和浸染性病害。非浸染性病害是由养分、水分和光照不足及有毒物质等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 不具有传染性。浸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等。

1.2 农业病虫害的危害性

农业作物病虫害具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一旦一个地区发生病虫害之后, 就可能传播到不同作物或其他地区, 有时一个农作物可能会被多种害虫和多种病原体共同侵害, 症状十分复杂, 准确诊断和防治十分困难。

2 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2.1 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技术应用率较低

目前, 虽然, 我国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 并不断加大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完善的防治体系并未建立起来, 相关技术应用的普及工作也不是很到位。因而, 许多地区农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不平衡。

2.2 化学农药使用泛滥,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直以来, 我国农业都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相关意识比较薄弱, 所以,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都过于依赖农药, 常常重复喷洒农药和盲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3 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政策法制体系

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法律主要集中在植物检疫防治方面。在国外, 动植物检疫立法比较早, 且有配套的法规和检疫规程, 但在我国立法相对较晚且并不完善。

3.2 加强对基层技术培训和推广

其实, 一直以来我国提倡的都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及“绿色植保, 公共植保”等较为先进的植保工作理念, 也研发了很多先进的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方法。但对基层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不大。因而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基层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扩展知识面, 有效提升其病虫害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把好病虫害防治的第一道关卡。二是加强对乡村技术人员和农民的防治技术的普及力度。

3.3 强化对农药市场和农药使用的监管

农药使用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因而, 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要对农药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高毒性和高残留的农药禁止出售, 对于普通农药也要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

3.4 运用综合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4.1 采取生态种植方法, 高效预防病虫害发生。

为了节省种植空间和增加实际收入, 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多采用接茬复种和套作复种的形式, 那么, 在种植时应该充分考虑病虫害防治的因素, 建立生态微系统, 合理布局多种农作物。

3.4.2 运用综合防治技术, 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一是利用农业生物工程技术, 研发具有抗病虫基因且无公害的新型农作物, 从根源上杜绝或减少病虫害的出现。二是进行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如通过人为设置的手段, 诱杀、捕杀害虫;利用不同温度的水或太阳光, 杀死种子表面病菌;运用除草膜、避蚜膜、防虫网等避免杂草生长, 减轻蚜虫危害。三是进行生物防治。以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 粮食安全问题和农业生态保护问题关乎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确保农产品高产、安全、农民增收、增效和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摘要:近年来, 我国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各地区的普及和应用工作仍不平衡, 众多地区仍存在化学农药泛滥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农民的收入和公共食品的安全。因此, 本文建议从建立完善的政策法制体系、加强对基层技术培训和推广、强化对农药市场和农药使用的监管、运用综合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四个方面入手, 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从而, 确保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农药,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 卢建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与未来[J].乡村科技, 2016 (6) .

[2] 何颀.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理念下的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 (3) .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第5篇

1 番茄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1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对番茄的花、果实、叶片等产生危害, 其发病条件一般为光照差, 湿度97%、温度20℃左右高湿低温等, 尤其是阴雨天气发病尤为严重;花期为侵染高峰期, 果实膨大期浇水后为烂果高峰期。灰霉病的防治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及浇水时机, 采用地膜覆盖, 及时清扫棚膜, 提高棚内透光性, 及时发现病果、病叶并及时清除干净, 减少传染源;加强通风排湿等。灰霉病的药物防治可在蘸花时加用0.3%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2 根腐病

该病主要为害番茄的茎基部及根部, 定植后发病, 会导致茎基部变成黑褐色, 严重者会发生腐烂。根腐病的防治可采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浇灌苗床, 或在移栽前浸泡苗根等。

1.3 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会对叶、茎、花和果等产生侵害, 发病初期叶片呈针尖大的小黑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扩展为轮纹斑, 边缘会出现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中部可见同心轮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要注意加强棚内的保暖与通风, 浇水后要及时通风, 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及时摘除病叶、病株;药剂方面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治疗, 发病前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1.4 番茄晚疫病

晚疫病是对番茄危害最严重的病害, 会直接危害番茄茎、叶、果实, 轻者可导致番茄减产1/3, 重者会产生毁灭性损失。晚疫病多由下部叶片、叶尖、叶缘等部位开始发病, 果实受害会出现暗绿色病斑, 病果质地硬而不软腐。番茄晚疫病的防治可采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或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蒸等。

2 番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2.1 美洲斑潜蝇

成虫、幼虫均会对番茄造成危害, 成虫雌虫在叶片上刺孔、产卵, 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幼虫则在叶片内蛀成虫道导致叶片脱落。发现美洲斑潜蝇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带至棚外彻底销毁;可在棚内通风口设置防虫网, 控制外来虫源;由于美洲斑潜蝇幼虫在叶片内部, 故一般药剂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可采用卡夫卡1000~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2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成虫、若虫主要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 严重者会导致全株枯死, 还会引起煤污病大面积发生。温室白粉虱具有趋嫩性及趋黄性, 因此可采用黄板诱杀成虫, 每100 m2悬挂5~6块, 粘满粉虱时要及时清除, 再次涂抹粘油诱杀成虫。粉虱具有世代重叠的特点, 采用药剂防治必须连续多次用药, 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或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2.3 地下害虫

设施番茄棚内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线虫、金针虫和蛴螬等, 地下害虫主要危害植株根系, 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针对地下害虫可采用撒毒铒或浇药水的方法进行防治。

3 设施番茄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除上述针对不同病虫害采用对应的防治措施外,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绿色综合防治。

3.1 消毒预防

首先, 高温曝晒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在夏季气温、土温最高、太阳辐射最强烈时深翻土地, 并整细土壤, 利用高温及阳光对土壤进行消毒。其次, 药剂消毒。可使用42%威百亩水剂进行消毒, 采用沟施法, 施药后覆平沟渠并轻压, 再用薄膜封闭土壤表面, 消毒15~20 d后揭膜进行深翻, 晾晒2周左右再进地整地。最后, 生物熏蒸消毒。定植前3~5 d用20%辣根素水乳剂进行熏蒸, 辣根素具有强烈的熏蒸活性, 弥雾施药并保持棚密闭12 h以上, 可有效消除棚室表面传带的病菌及小型害虫。

3.2 物理防治措施

3.2.1 防虫网

防虫网主要是通过人工构建隔离屏障防治害虫为害植株, 防虫网可降低害虫传播病毒的机率, 是重要的绿色病虫害防治措施。

3.2.2 色板、色膜驱避或诱杀害虫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一些生物特性进行防治, 如上文提到斑潜蝇具有趋黄性, 可在番茄苗期及定植期采用黄板诱杀, 或用银灰色薄膜驱避蚜虫等, 防止害虫进一步扩散、蔓延。

3.2.3 灯光诱杀

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具有趋光性, 因此可在设施大棚周边悬挂频振式杀虫灯, 可有效减少田间落卵量, 降低虫口基数。

3.3 合理把握病虫害预防时机

设施番茄栽培过程中, 把握好几个防病时机, 可大大提高防病效果。首先, 做好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该阶段番茄幼苗小, 抗逆性不强, 大大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概率, 此时可施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 减少幼苗受侵染的机会。其次, 定植缓苗后, 此时植株生长进入旺盛期, 易发生早疫病, 可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 在植株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 降低病菌侵染。再次, 幼果期疾病防治。此时番茄开花结果后即进行生殖生长、营养生长, 叶片营养差, 易感染病菌, 因此要进行喷药防治。最后, 做好采收盛期的病虫害防治, 此时果实会带走植株的大部分营养, 植株的抗病性下降, 且浇水频繁增加了棚内的相对湿度, 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因此, 浇水前要先喷药预防, 发现病株要立即用药。

总之, 设施番茄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要对其足够重视, 尽量采取生物措施、物理措施等进行防治, 如果采用药剂防治措施, 要注意在病虫害爆发面积大、生物措施、物理措施无法达到防治效果时才选择农药防治;农药的选择以低毒、低残留农药为首选, 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尽量使用生物农药;注意农药的安全期限, 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使用;施用农药后必须达到安全期限产品方可上市。

摘要:番茄是我国常见的果蔬, 但是设施番茄病虫害防治还存在诸多问题, 气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 提高了番茄病虫害的发生率。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的提高, 需要加强食品质量的管理, 并且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农业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内容, 因此设施番茄的病虫害防治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针对设施番茄的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 提出几点绿色预防及控制技术。

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绿色防控;规模化种植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证食品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1 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内容与效果

1.1 主要内容 我县近年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采用选用丰产抗病品种防病技术;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科学田管、测土配方施肥、健身栽培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技术;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和总体用药防治技术等。

目前已在全县7个乡镇的17个行政村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作物病虫防控示范区8个,其中水稻病虫综防示范区6个,茶叶病虫综防示范区1个,蔬菜病虫综防示范区1个;成立各种类型病虫专业防治队26个,安装频振灭虫灯1 200多盏,太阳能灭虫灯100盏;全县拥有机动喷雾器750台套,服务面积5 300hm2。其中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已经达到4 000hm2,约占水田面积的5%,辐射面积6 500hm2。

1.2 防控效果 通过综合措施的运用,示范区水稻生长稳健,叶色清秀,病虫害轻,稻田益害比高。2011年,示范区除秧田期预防用药和个别低洼地区的一季稻因受洪水淹没时间过长,发生茎基腐病以外,绝大部分水稻本田期均未用药。经农技中心进行测产,示范区一季稻667m2产量614kg,较全县平均单产502kg增加112kg,增产率22.3%;双晚示范区667m2单产为523kg,较全县平均产量416kg增加107kg,增产率25.7%。示范区单季稻和双晚病虫防治用药次数较非示范区分别减少1.55次和1次,667m2用药量分别减少81.7g和42.0g。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减少了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的直接或间接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关专家对我县实施水稻绿色生产和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给予一致肯定。2011年6月,青阳县申报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创建,县政府将水稻绿色生产纳入规范化正常化工作。2012年9月25日,青阳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创建的验收进一步证明了我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

2 存在问题

2.1 对防控工作认识不足 农户分散经营,承包面积小,对栽培管理中病虫绿色防控重视不够。有的农户认为自己种自己吃,能填饱肚子就行,用不着费那么大的气力。

2.2 田间管理不规范 品种多乱杂,抗病性差;播种期参差不齐,3月中旬到6月下旬都有农户播种,“桥梁田”多;栽培管理水平不一致。有的靠天收,有的长期灌深水;有的大量施肥,有的只施氮肥。稻田叶色深浅不一,高矮不一,生育期不一致,病虫发生种类和严重度也不一致,大面积统防统治难以避免盲目用药的问题。

2.3 农田基础设施差 涝不能排,旱不能灌。

2.4 投入不足 点灯灭虫和机防设备存在着重投入,轻维护的情况。灭虫灯存在着安装成本高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频振灯一般使用3a后故障率显著增高,需进行全面维修,大量更换灯管;太阳能灯蓄电池维护要求严格,使用成本高;每盏频振灯的年平均使用、维护费在130元左右,1 000盏灯即需13万元的支出!在高压电网损坏或电网清理不及时的情况下,害虫杀灭率大大降低,使灯区周围作物上害虫数量增加,为害率增高,致使农户认为灭虫效果不好,有的甚至故意损坏灯具灭虫灯一般对内源性和趋光性强的害虫诱杀控制效果较好,而对其他害虫的控制效果较差。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装了灯害虫就不发生了,水稻生长期对病虫发生情况不管不问,致使稻飞虱、卷叶螟等害虫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

2.5 劳动力不足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经商,“统防统治”中存在着合格机手少,机动喷雾器没人用的情况。

3 防控对策

3.1 提高推行规模化种植对开展病虫绿色防控的必要性认识

3.1.1 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规模化种植的大户注重生产效益。尤其是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用,关心什么品种好、怎样种才能高产优质价格高;什么设备效率高,节约工本,怎样管理才能使庄稼长得好少生病虫,因而他们对农技人员提出的生产管理意见会认真采用。(1)有利于推广应用抗病、高产、优质良种。(2)有利于先进适用轻型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点播等轻型栽培技术,不仅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因而很受规模化种植户的欢迎。(3)有利于科学施肥。能充分利用各种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面源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3.1.2 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规模化种植的大户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土地平整,完善道路和灌溉体系,实行沟渠配套,从而促进科学水管,适时排灌,避免一家一户种植管理时出现的你排我要灌,长期灌深水,从不烤田的情况;实现道路畅通,保证机耕、机插、机收、机喷等大型农机设备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规模化经营更易得到财政资金和项目资金的扶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3.1.3 使农技服务效率提高 目前我县有近5万个农户,平均1户承包的土地面积仅3hm2,而一个承包大户所承包的土地面积在10~150hm2,平均在30hm2左右。就技术服务而言,过去一个农技员跑100户的承包面积,现在只要跑1户就行了。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情况调查和服务指导了。

3.1.4 有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 规模化种植有利于采用大型喷药机械进行防治,如担架式喷雾器、烟雾机、甚至是轻型飞机的使用。规模化种植,在管理上有专门班子和固定的植保人员,他们熟悉施药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技巧,不仅机械使用效率高,重要的是能进行科学使用和维护,适时保养,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如本县有一个行政村,在农发项目中我们给每个村民组按面积配备了1~2台喷雾器,并进行了机手培训。后来有的机手外出打工了,到病虫防治季节,农户轮流使用机器,有的机油型号使用不对,有的操作不规范,常突然加速或熄火,损坏较多;有的组没有强劳力背机器,只得继续使用手动喷雾器打药,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3.1.5 有利于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 大面积种植,品种、播种期和肥水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病虫害发生也大致相同,有利于采用相同处方,同期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了农户分散种植中常发生的品种杂、播期乱,生育期参差不齐,病虫发生不一样,而导致的盲目用药、乱放炮的现象。另外,生产上应用较普遍的灯光诱杀和性诱剂诱集技术,也要求面积相对大,使用时间长,管理规范,且要有一定的持续性,在分散承包经营中,常难以做到持续进行,而且日常管理上也难以规范,不能发挥应有的控制效果。

3.2 推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促进水稻病虫绿色防控 通过近年的示范区建设,我们体会到,要真正实施病虫绿色防控,必须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户分散经营的田地集中到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懂管理的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中,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如我县的新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经营承包了近200hm2土地,其中水田167hm2,鱼塘33hm2。近两年公司投入近千万元,对原来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稻田进行标准化整治;抓路网、水网建设,修建了近5cm的机耕道路,架设高、低压线路12km,安装变压器3台,总容量达950kW,扩建了2座大型排灌站,3座小电灌站,安装频振灭虫灯30盏,太阳能灭虫灯30盏;购置中大型耕整机4台,联合收割机2台,高密度插秧机3台,机动喷雾器10台。另外,还谷物自动烘干机2套,日烘干能力达60t,全自动稻米加工设备一套。公司还引进了黑山羊,建设了标准化养猪场,养殖四大家鱼近5百万尾,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通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实现环境内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公司通过规模化种植,绿色防控措施综合运用,促进和保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水稻产量,关键是提高了品质和安全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稻谷收购价格达5元/kg,稻米售价达12元/kg,均比常规稻米价格翻一番。

陵阳镇南阳村是我县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全村有2个稻米生产合作社,一个市级优质稻米生产龙头企业。也是我县开展病虫综合防治较早的村之一。在县财政和农技部门的支持下,2006年即开始利用农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道路和水利兴修、点灯灭虫,实施病虫专业化防治,全村安装频振灭虫灯近60盏,配置背负式机动喷雾器25台。通过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广大村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水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稻草还田和冬季种植绿肥等沃土措施,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采用优质、抗病良种、健身栽培和点灯灭虫等绿色防控措施,使稻瘟病、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发生程度明显降低,病虫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均比过去减少50%以上。由于该村生产的稻米品质好,无污染,经检测达到绿色稻米要求,受到市场的欢迎;通过订单生产收购,为广大农户带来实惠,也给稻米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下一篇:是谁在浪费你的青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