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

2024-03-04

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第1篇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课文 6

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3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课文 7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投影)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认识李四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4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

5 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课文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

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7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

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8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第2篇

相同的工作---------把生命就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

1、《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情。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2、大荒的秋天》本文主要写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在写自然风景时, 红领巾:少先队员 谁:指中国共产党 主要写了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阳光:是指党和祖国人民对少先队员的关怀。 文章第四自然段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具体从大豆、“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高梁和榛树叶子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的,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人们喜悦这句话出现了三次,表现了少先队员轻松愉快的心情。 的心情。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话把鱼当作人来写,是3祖国山河如此壮美,读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拟人句。 看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我们仿佛来到风

2、《学会查“无字词典”》“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景秀丽的西湖边,欣赏了白天的西湖和月光下的西湖。

“有字词典”指新华词典等工具书。

4、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蓝晶晶,明洁、纯净的天空更是让我们神往。拉萨学会查“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被称为“日光城”,是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 《山行》《枫桥夜泊》《夜书所见》三首诗都写的是秋天。

5、“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山行》写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诗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 表示秋天的词语寒山、枫林、霜叶。 第三单元

1、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2.径:小路。 3.石径:石头小路。

1、 在《三袋麦子》中,我们认识了憨厚可爱的小猪、勤劳节俭的小牛、聪明4.坐:因为。 5.于:比。 6.红于:比„„还红。

7、斜:曲折。 能干的小猴; 8.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9.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枫桥夜泊》写的看到的景物:月落、霜天、江枫、渔火、古寺、渔船,听到憨厚可爱的小猪把麦子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的是:乌啼、钟声。描写了一幅秋江独钓图。表现了诗人的孤单、寂寞的愁思。 勤劳节俭的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吃; 泊:停船靠岸。 对:相伴。 到:传到。 聪明能干的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 《夜书所见》写的景物:梧叶、篱笆、灯光。表达诗人思乡之情。 我最赞成小猴的做法,因为他非常有远见。

4、《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

2、在《哪吒闹海》中,我们还认识机灵勇敢的小哪吒,作恶多端、胡作非为的子的外形之美、内在之。在由物及人,由“大树” “叶子”想到了人,人的生龙王父子、势欺人的夜叉。 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无私奉献、立足本职的精神。 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还有:八仙过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中,“叶子”指生活在这个社会海、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开天辟地 上的每个人。“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号召我们做一个无私

3、《蒲公英》: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脚踏实地。 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4、《三袋麦子》:遇事要动脑,要像小猪一样做长远打算。 “ 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让我想到成语:叶落归根。

5、《哪吒闹海》: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1 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文知识要点

姓名:

第四单元

1、《第八次》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写了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败屡战,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失败后只要不失去信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我们认识了坚持不懈布鲁斯王子。

布鲁斯成功的原因是具有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

2、《卧薪尝胆》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写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失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我们认识了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的勾践。骄兵必败的夫差

● “卧薪”的意思是睡在柴草上,“尝胆”的意思是品尝苦胆,“卧薪尝胆”现在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因为他在战败后受尽屈辱,他要报仇雪恨,打败吴国。

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主要写了雷奈克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经过反复地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科学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我们认识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雷奈克。

●法国医生雷奈克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做出了听诊器。他先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用来听诊,以后,他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布鲁斯、勾践、雷奈克最后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的道路却不一样:布鲁斯:永不放弃 勾践:忍辱负重 雷奈克: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实践探究。

5、本单元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些题目都从一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概括时要把文题带到内容中去。 第五单元

1、《“东方之珠”》一课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香港这个繁华美丽的城市,读着课文,我们仿佛来到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描写香港的成语: 举世闻名 车水马龙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2

2、题目《“东方之珠”》把香港比作一颗明珠,不但写出了香港的位置在世界的东方,更写出了香港的繁华美丽,像明珠一样耀眼。

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一自然段采用比喻的手法重点描写了港湾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其中“奔流不息”的息是停的意思。

3、《小露珠》中之所以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是因为小露珠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

本文中的“珠宝”指小露珠。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4、《石榴》一课按时间的顺序(石榴生长的顺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石榴树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石榴园的喜爱之情。

.

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很盛。

比喻句(打比方的方法)把石榴花比作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不但写出了石榴花的形状,而且写出石榴花写得旺,开得热闹,可以体会到作者多喜爱石榴花啊。

6、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剥开外皮的石榴颜色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味道是酸溜溜、甜津津、清爽无比。拟人: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石榴惹人喜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7、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按照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来写石榴果实的生长过程。这一段主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的石榴写得形态各异。

第六单元

1、课文题目《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东方之珠”》《石头书》在取题上都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2、《石头书》一文文题中把“石头”比作“书”。

雨痕、波痕、矿物等就相当于书上的字;

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等就相当于石头书上的画。

作用:我们读懂石头书能了解地壳变化的过程,了解各个时期地质特点,知道地底下哪里有煤炭等。

3、《石头书》告诉我们要学习 川川、磊磊刨根问底、好学的精神。

4、石头书里的学问这么大啊,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打开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的知识,比如,看到大树的年轮,我们就知道树的年龄,看到蜻蜓低飞,就知道要下雨了等。

5、人物的提示语较好地写出了川川、磊磊热爱科学的特点。

6、《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群杂草去抢小稻秧的营养,喷雾器大夫喷洒除草剂帮小稻秧除掉了杂草。

7、《航天飞机》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体形大、 飞得高、 飞得快、本领大的特点。

列数字: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作比较:他比你飞的更高更快。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

8、学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应知道:生活处处皆科学,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第七单元

1沃克医生把年轻人比喻成“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赞美了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我们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坚忍不拔、顽强不屈、镇定自若、意志如钢、从容镇定)的刘伯承。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刘伯承手术前从容镇定:手术中坚决不用麻醉药、一声不吭;手术后谈笑自若,充分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超出常人的非凡气概, 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4、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侧面写出了刘伯承具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这样一个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5、《掌声》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掌声献给别人。

6、 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包含鼓励、信任、支持、关心„„) 同学们两次为小英鼓掌含义不一样,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勇敢地走上讲台的赞扬;第二次是同学们对小英演战胜自我的鼓励。

一个自卑、忧郁的小英后来变成了一个自信、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7.《金子》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动脑并、付出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这里的“真金”并不是指真的金子,而是致富的方法。 “我的金子”是指通过种花获得的财富。

3

彼得的梦想是致富,他最初想能过挖金子而致富,但最终他是通过辛勤种花而致富的。 第八单元

1、《每逢佳节倍思亲》写了唐朝诗人王维15岁离开家乡,两年后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忆:思念 异:另外的 佳:美好的 逢:到 倍:更加。

遥:远远地。遍:到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指每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就更加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

天各一方:相隔很远,无法相见

远眺:向着很远的地方眺望

3、思乡诗歌还有: 举着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

5、《孙中山破陋习》写出了孙中山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的品质,和敢于同封建陋习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陋习:不合理的习惯和风俗 文中的陋习:缠足

废除的原因:它已经残害了中国妇妇上千年

6、“含着眼泪”写出了妈妈心里很痛苦,但也无可奈何。 “ 深深地、幼小的”写出了这件事对孙中山伤害很深。

又生气又心疼:生气:妈妈给姐姐裹脚 心疼:姐姐的痛苦

比较:妈妈正在用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条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第3篇

活动目标:培养家庭情感对于让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与家人在共忆家庭快乐时光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家庭情感,感受家庭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教学重点:培养家庭情感对于让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与家人在共忆家庭快乐时光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家庭情感,感受家庭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活动过程:

一、寻找开心

1.学生回家搜索各种记录了自己快乐时光的物品,如:照片、玩具、某一纪念品。

2.发动家长搜索各种记录了他们快乐时光的物品,如:照片、玩具、某一纪念品。

3.填写家庭开心辞典并展示于班级。

二、探究开心

1.参观同学填写的家庭开心辞典,适当记录下自己新的发现及最深的感受。 2.与家长共同探讨自己家的开心辞典说明的问题,结合参观感受完成分析报告。

三、大话开心 1.展示分析报告。

2.展示搜集到的记录全家共度快乐时光的照片,并配以简短文字介绍。 3.主题谈话:我读开心辞典。 围绕以下话题:

读了各家开心辞典后我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四、收藏开心

让我们来做一本《开心一刻》小相册。

1.准备若干张15×18cm的卡纸(稍结实的白纸也可以)。 2.按图示用美工刀刻开。

3.选出记录家庭开心一刻的照片,卡在底版纸上。

4.在照片下面配上文字说明,还可以用你的水彩笔美化一下。

5.为自己的《开心一刻》小相册设计一个封面,并请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写上祝福语。

6.将封面和卡有照片的版纸装订起来,小相册就做好了。喜欢吗?

五、共享开心

开一个家庭联欢会

六、记录开心

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写成一则开心日记。

2.慧眼识“珍珠”

活动目标:

通过让学生发现班级同学的优点,学习他们,取长补短。 通过评选独具慧眼奖,懂得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向他学习这一闪光点。 活动准备:

水彩笔,采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

谈话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它可以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在你身边的同学身上,有许多优点,它们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你发现了吗?

相机板书课题:慧眼识“珍珠”

二、观察在线

1.看图,你发现哪些同学具有以下的优点,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最好学的同学: 最懂礼貌的同学: 最热心的同学: 最讲卫生的同学:

2.除了书上所画的,你还发现了哪些同学的哪些优点?

三、点击问号

在老师和其它同学眼里,那些有优点的同学是怎样一个人呢?做一小采访,最后请那些有优点的同学谈谈是怎样养成这些优点的。

四、巧手作坊 一起来种“赞美树”。把你想赞美的同学的名字和他的优点写在树上的苹果里,再涂上红色,让“赞美树”上挂满红红的苹果。

五、携手共享

1.全班评选出独具慧眼奖

2.除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什么?

六、总结

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既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要学习别人的优点。

3.我们去远足

活动目标:

1.懂得远足的意义;

2.学会在远足中自我保护,认识地图、图例; 3.知道要安全、文明地远足; 4.注意搜集远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懂得远足的意义,学会在远足中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认识地图、图例;制作指南针。 活动时间: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

谁会唱《去郊游》 ——齐唱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白云

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唱着歌,让我们一起远足去!迷人的大自然里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让我 们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放飞心情。

二、观察在线 远足的意义

1.你有没有去远足?到过哪里?觉得怎样? 2.你认为远足卡仪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开阔眼界,积累广博的知识; 增强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磨炼意志,获得勇于登攀的力量;

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水平。

三、学会看懂地图

1.我们出门远足,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足够的盘缠,还要一个最重要的——这就是看懂地图。

地图是远足中最重要的工具,是随身携带的“导游”,你认识地图吗? 2.一般地图的图幅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①(出示投影)你能在下面的图上把宁宁、康康、平平、雷雷和枫枫的家找出来吗?请说出各家的方位。

宁宁:西、康康:北、平平:东南、雷雷:南、枫枫:东北 ②再说说我们学校附近熟悉的地理位置。 ③认识图例。

(出示投影)地图图例 3.有了地图在手,可就不怕了。去远足吧!远足参观的景点,主要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解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找一张家乡的旅游图,结合自身实际,看看家乡有哪些能够游览的名胜和值得考察的地方,把它写出来。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四、点击问号

1.在这些地方游览时,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如迷失方向、扭伤腿脚、被蛇咬伤、失足落水„„这时你该怎么办?

2.能应付得了这么多意外,你的远足自然十分开心,于是有了这些行为,对吗?

(出示投影)

3.你认为还应该注意什么?(不乱扔废纸、瓜皮果壳)

五、携手共享

远足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你将用怎样的方式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采集标本、照片、摄像、搜集门票)

4.迷人的冬天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发现冬天的知识,感受冬天的美丽; 通过制作沙包,毽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冬季锻炼意识。 教学重难点:

冬天的相关知识和动手制作沙包,毽子。 活动准备:

观察冬天的各种自然现象,制作沙包,毽子的各种材料。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

谈话导入:冬天来了,下雪了,好美呀!你喜欢雪吗?雪是冬天的使者,冬天还有许多秘密,正等着我们去探究呢!

学生活动:查找资料

二、观察在线

1.谈话:冬天来了,它就在你身边,你找到了吗?快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吧!

学生活动:查找资料为冬天的使者办理一张身份证或资料卡 所包含内容; (1)、雪花是怎么来的? (2)、雪花是什么颜色的? (3)、雪花是什么形状的? (4)、雪花落下后住在什么地方? (5)、雪花对植物、动物、人有什么利用价值? 身份证 姓名;雪

2.根据观察,填表,集体汇报。 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冬天的植物落叶的植物 不落叶的植物 青蛙到哪里去了

蚂蚁、蜻蜓到哪里去了 记录一个星期的气温

记录一个星期的风向、风力

三、点击问号

冬天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你发现了吗?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为什么我们一张嘴就会看到哈气? 为什么有些人会生冻疮? 有些植物却不这样?

为什么下雪暖和、融雪冷? 为什么有的树要落光了叶子过冬?

2.集体汇报,你知道哪些?你还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四、巧手作坊

根据书中的提示制作方法,自选制作

制作沙包;

2、制作毽子。老师相机指导,讲解制作要领。

五、携手共享

举办一个交流会:我的新发现——冬天里的秘密。

六、儿歌赏读

朗读描写的冬天的儿歌《冬》、《雪花》 冬

冬天到,喜鹊叫, 朵朵雪花像鹅毛。 松树、柏树绿油油, 腊梅、水仙开得好。

雪下麦苗眯眯笑,冬眠动物睡大缴

雪花

千朵花万朵花, 开在蓝天下。 飘飘飘洒洒洒, 飞向大地妈妈。 温暖着地下的, 许多嫩嫩春芽。 为孩子带来了, 无数冬的童话

5.校园安全警示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校园已有的警示牌的内容、位置,能够通过讨论得出警示牌的确切含义。

2.通过对警示牌含义的理解,探究出警示牌的作用,让孩子认识到校园的美,校园的安全人人有责,从自身做起,从而培养孩子的环保、安全意识。

3.自由设计警示语,制作警示牌。 教学重点

1.明确警示牌的含义及它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了解警示牌的含义以及作用,并能自己设计警示语,制作警示牌,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警示牌的含义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警示牌的设计及制作,从而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以及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我们当然要了解自己的学校,那么我们该怎样去了解呢?

1.小朋友四人小组讨论:(用哪些方法)

2.老师小结:眼睛看、嘴巴问、用手摸、用脚走、脑子记、用心想„„ 3.师:其实,我们要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那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学校的更多情况。同学们今天真精神,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读读上面的文字,看看是不是很熟悉?你在哪儿都看到过?谁知道他们的作用是什么?(生自由讨论)

(由于是校园已有的警示牌,学生随处可见,能够结合它们所在的位置,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及作用。)

小结:大家说的都对,这些文字的作用非常大: (1)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2)宣传环境保护; (3)提倡行为、语言文明; 总结:像这些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警示作用的牌子就叫做警示牌,它们一般挂在显眼的位置,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挂在校园里的警示牌就叫做校园警示牌―——板书课题

二、授课

1.警示牌除过在校园里出现,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 (同桌交流,学生举例)

(学生会谈到在小区里、公园里、马路边等地方都能看见)

2.除过这些文字性的警示牌,还有一些特有的标志也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一起看看都是什么标志呢?(课件出示标识---见附二)你还知道有哪些类似的标志?(生自由说说)

总结:看来生活当中确实少不了警示牌,今天万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照片,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准备好了吗?

(生自由说一说)

总结:生活当中的确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以及一些不良的行为,在我们的校园里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你发现了吗?(生自由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那我们怎么来解决呢?

师小结:对,我们在学校里树立一些警示牌,来提醒大家,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美丽、干净、文明。

同学们发现的问题,校长也很重视,她委托郑老师向我们安小的小主人们征集一些富有童趣的警示语,来解决学校的难题。

(课件出示征集信) 征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为共创校园文明,警示同学们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注意校园安全及卫生,我们学校想在学校里设立一些富有童趣的警示牌,特此征集警示语,将选出优秀的警示语进行奖励。

警示语要求:

要简洁通顺、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结合实际情况,给孩子创设情景,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指名读信,并解释警示语要求,参照已有的警示语,强调警示语要简短 、明了 、语气不要太生硬 、活泼富有童趣。

(同桌或者四人小组合作设计警示语) 生评

互评

小结:同学们设计的警示语各有特色,要做成警示牌还需要一个步骤——设计警示牌(板书出示)

要求:先选好材料,制作成型,然后打底色,写警示语,配插图。

注意:警示牌的材料大小都随意,警示语的字体随意,颜色要鲜艳,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警示作用,图案以突出文字为前提。

(小组合作完成警示牌---板书出示)

三、总结

同学们设计的警示牌各有特色,下来以后继续完成,下节课我们进行成果展示,选出符合要求的警示牌送到学校参加竞选,看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在这里郑老师祝你们成功!

板书设计:

校园警示牌,确定警示语,设计警示牌(形状、大小、字体颜色„„),制作警示牌。

6.轻松呼吸每一天

活动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症状,知道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方法,能积极主动地预防呼吸道疾病。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呼吸道传染病方面的知识。 2.回想自己或家人的患病经历。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

1.秋去冬来,气温变化无常,人体一时不能适应,使呼吸道的抵抗能力降低,这时非常容易得呼吸道疾病。想要轻松呼吸每一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预防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好吗?

2.出示图片,认识呼吸器官

呼吸道是人从鼻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通道,它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组织等。

人们常将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组织等叫下呼吸道。

二、观察在线

1.得了呼吸道疾病会有哪些症状呢?

2.你得过哪种呼吸道疾病?把你的患病经历描述一下,并想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把它们写下来。

三、点击问号

1.呼吸道疾病是会传染的,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呢?他们做得对吗?(出示图片)

(1)天冷加衣。 (2)常开窗换气。

(3)房间定期进行消毒。

(4)不对人打喷嚏,不随地吐痰。

(5)疾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出门带口罩。 (6)不去有传染病人的地方玩。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四、携手共享

1.分小组出一张“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小报,并把它贴在学校的橱窗里,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2.教师提醒:内容包括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种症状,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等

7.快乐的中秋节

活动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让学生能针对主题学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等能力。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

1.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个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这样的一句诗词,描写的也是团圆时刻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会背诵吗?

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它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情形 ?(重阳节) 4.重阳节有什么习俗?(吃糕、登高等)

二、观察在线

1.那你知道每年的中秋节又有什么习俗吗?吃月饼、祭月亮等

2.不同的地方习俗也不同?阅读江阴日报中秋特别报道《中秋习俗》,了解江阴本地不同乡镇的习俗。

3.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到附近的商场、超市作一个调查,看一看那里都供应了哪些种类的月饼。

品牌类型产地生产厂家价格规格口感评价

三、点击问号

1.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中秋节的传说很多,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了,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2.生通过书本、父母或网络查找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 3.课堂或课后向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4.完成书本上的问题。

A、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B、月饼为什么一般是圆的?

C、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和爸爸妈妈制定一个方案!

四、巧手作坊

1.诗歌诵读:八月十五月儿明, 我俩驾“船”登天庭。 小小飞船两头翘, 一艘追着一艘船。 飞啊飞,追啊追, 怎么飞都追不到。 要问这是咋回事, 做了玩玩便知道。 2.做一做

A、器材准备:吹塑纸、针、橡皮泥、剪刀、直尺、摁扣 B、制作过程:

(1)按照图,在吹塑纸上画出小船轮廓并剪下 (2)在小船中间,用针戳一小孔,把摁扣摁上

(3)把小船折叠好,把针的一端顶在摁扣上,一端插入橡皮泥。 (4)动手调整小船,使之平衡。

(5)用塑料直尺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过后,迅速靠近小船,观察出现的现象。

3.议一议

(1)为什么摩擦后的塑料直尺靠近小船,小船会被吸着跑? (2)如果用没有摩擦过的塑料直尺去接近小船,小船会动吗?学生动手尝试

(3)你认为小船被吸引着动或没有动,跟什么有关?

五、携手共享

1.摘抄有关中秋诗歌(可以通过询问语文教师等手段) 2.酷站漫游:

/geography/mfms

8.流动的公益广告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培养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公益广告的产生、含义、作用、特点、分类、设计等,并会收集、欣赏、试着创作公益广告,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 感受流动的公益广告的魅力。

5.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

1.出示文字、图,这是什么呀?对,是广告,

如今,我们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坐在电视机前,抑或是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扑入你视野的可能除了广告还是广告。有好多广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来让我们一起说说这些广告。

2. 打广告:

师: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亮亮的,滑滑的,就是亮壮 人靠亮装,美靠衣装。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毛毛香。

3. 小结:你看,你这些广告可真是精彩纷呈,琅琅上口,他们都是以推销商品为目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还有一种广告不是以推销商品为目的,而是用来教育公民树立公德意识提高精神素养,那是什么广告呢?(公益广告)

二、观察在线:

1. 师:只要大家留心一下,你也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公益广告也非常多,你能说一条吗? 生: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师:声情并茂,让我感受到,多么精美的广告语,难道我们还忍心吗?这则广告提醒我们?)

2.关于公益广告,你们有什么要提问的吗?

归纳以下课题:

1、广告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公益广告?

3、公益广告的作用是什么?

4、公益广告的特点是什么?

5、公益广告是怎样分类的?

师:我知道大家在课前围绕自己的课题收集了很多公益广告的资料,愿意与你的小组分享吗?

3.自愿成组,讨论交流。(填课题表)

4.小组各显其能,把资料归纳整理制作小板报。(要求:内容详细,制作精美)

三、巧手作坊

板报比赛,欣赏公益广告语,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1.各组展示,评出“最佳收集组”

2.师:老师也收集了几条公益广告语,你喜欢吗?为什么? (1)小草正在睡觉,请你不要打扰。 (2)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 赏析

(1)是啊!这句话利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小草也是有生命的,一颗颗稚嫩的小草就是一个个充满鲜活生命的小孩,我们怎么人忍心打扰他们香甜的美梦呢?还是让我们绕道而行,不要踩伤它们!

(2)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洋溢在拟你的心中?你再读一读,把这种情感读出来。为什么有这种情感?是啊!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所以我能够义务献血,我献的血能拯救病人的生命,所以我无比自豪,让我们无比自豪的说: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现在,要是让你义务献血,你愿意吗?(愿意)

这就是公益广告的魅力,你看,他已经让你有了奉献爱心的思想了。 3.出示一张广告图:(1)说说这广告的设计意图

(2)说说收集到的广告图片意思,要求:正确到位。评出“最佳解说员”。

4.点击问号:书上39页

四、小组创作一幅公益广告,并评改。(要求:设计新颖,可用性强) 在评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评价的标准。评出“最佳设计组”。

五、活动总结:

1.师述:从这次活动开始,到这次活动结束,同学们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感受也很多,谁来向大家倾诉一下。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很多事物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用聪明的大脑去创造更多的东西吧!

9.会斜眼的小猫咪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动手、动脑能力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活动时间:1课时或课后自主完成 活动过程:

1.儿歌欣赏:小猫咪,真淘气,挑着担子“上山”去。 一头高来一头低,猫咪斜眼在叹气。 小猫小猫别着急,我来帮你理一理。 两头重量一样多,现在你该笑嘻嘻。 2.制作过程: (1)、材料准备:木条2根,卡纸、棉线、剪刀、针、水彩笔、废弃圆珠笔芯等

(2)制作步骤:A、将卡纸上的海星、底座、猫咪、担子剪下 B、按要求折叠 C、按要求组装 (3)学生自主制作 3.作品评比

10.小丑走钢丝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 活动时间:1课时或者课后 活动过程

一、器材准备:钢丝一段、棉线1米、橡皮泥2块、胶带、剪刀

二、制作步骤:

1.将硬纸上的两个小丑剪下

2.将铁丝按要求弯成弓形,两端弯成钩形

3.将两块相同大小的橡皮泥搓成圆球,并插在铁丝两端 4.用胶带将铁丝粘在两个小丑中间

三、游戏:两位同学手持棉线绷直,将小丑放置于线上,双方交错,使棉线一高一低,让小丑在棉线上“走钢丝”

四、思考:

1.你认为小丑不倒的原因与什么有关?

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第4篇

1、今天我们继续课文《卧薪尝胆》(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文章中有两个国家的皇帝,一个是吴王夫差,一个是越王勾践。

3、读准这两个词。

二、初读第四小节,理解“卧薪尝胆”

1、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 ——(勾践) 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 ,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

2、你们说得真不错,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解释了“卧薪尝胆”这个词,请你赶紧去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勾践“卧薪”的意思,用波浪线画出“尝胆”的意思。

3、引读:原来越王勾践就是这么来卧薪尝胆的呀!白天——

4、同学们,贵为一国之君的勾践回到越国之后,本可以每天都睡在柔软的绫罗绸缎之上,本可以每天都享用山珍海味,可是,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夜晚睡在柴草之上,饭前还要尝尝苦胆的味道呢?请你再去读读第4小节,找出原因。

5、生交流,师随机评价。(你真会读书!你真会思考问题!)重点理解 “兵败会稽” “报仇雪恨”(雪:除去)

三、学习1-2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让我们穿越历史,来到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战争中寻找故事的起因。 1.这场战争的双方分别是——吴国和越国。

作为交战国,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当然都想(引读)——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然而,战争总有胜负。会稽一战,结果如何?

2.战争结果——越国打了败仗。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此时,他是怎么做的呢?

【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3.学习第二节第二句话——感悟越王勾践“万般无奈”。

(1)抓住“万般无奈”、“只好”,体会越王勾践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内心的痛苦挣扎。

A、越王勾践,他是一国之王啊,他真的愿意去给吴王当奴仆吗?从哪看出来?

“万般无奈”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吗?(实在没有办法) 带着你的理解读好“万般无奈”

(万般无奈”“只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勾践昔日为王,今日被迫为奴的无奈,可见作者的用词多准确啊。)

(2)借助象形文字,理解“奴仆”。

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他的主人可以对他想打就打,想骂就骂。随时可以把他买了或杀了。堂堂一国之君受到这样的羞辱,实在是屈辱啊!

B. 你们知道勾践为什么非向吴王求和不可吗?(学生自由说) 师引导: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如果与吴王决一死战,就会牺牲更多的越国士兵,百姓的生活会更惨,国家也就会灭亡。越王勾践除了向吴王求和当奴仆是别无他法了。

(师:从养尊处优的一国之君到生活悲惨的奴仆,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可想而知,而勾践宁可自己受辱,也要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4)指导朗读这句话。(用你的朗读来再现勾践内心万般无奈的痛苦抉择)(板书:兵败求和)

过渡:面对夫差的求和,吴国的谋臣们是什么意见?(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4.学习第二节

三、四两句——感悟吴王夫差“非常骄傲” (1)设想:吴国的谋臣们会如何劝说夫差?

(2)理解“建议”并练习造句(放在句子不同部位练习)。 出示:吴国的谋臣们纷纷建议(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过渡:谋臣们的建议,吴王采纳了吗? (3)“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读出骄傲

三、学习3-4自然段,了解故事经过

1.勾践夫妇来到吴国,他们究竟受到了怎样的耻辱?请你仔细读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勾践夫妇受到屈辱的语句。

在吴国,勾践夫妇穿的是(

),住的是(

),做的事情是(

)。这样的生活一共持续了(

)年。 2.看图理解“舂米推磨”的意思。

“磨”,由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一个人负责舀米,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推磨盘。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3.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这些就叫——受尽屈辱,(板书:受尽屈辱)——读词

4、谁愿意把勾践受尽屈辱的场面读出来。(指读) 评价:

不好——从你的朗读中,我还不能感受到勾践所受的屈辱之多,屈辱之深。 好——你仿佛把勾践受尽屈辱,吃尽苦头和折磨的样子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越王勾践的“辱” !——齐读

5、指板书:一个“尽”字,足以说明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肯定远远不止书上所提到的这些,你还能想象到他会受到哪些屈辱呢?(吃剩下的饭菜;被吴国的大臣取笑讽刺挖苦,说他无能等。)

补充:夫差为了显示自己的功业,每次坐车去玩,总叫勾践拿着马鞭,在车子前头奔跑。吴国的老百姓就指指点点地说:“大家快来看,这个人就是越王,真丢脸啊!”勾践惭愧得恨不得有个洞可以钻进去。

还有比这更屈辱的事呢!

一次,夫差却得了重病。勾践主动用嘴巴尝了夫差的大便,并说自己懂得中医,从又苦又酸的大便中知道这跟春夏的气味相调和,是很好的征候。夫差非常感动,觉得勾践对自己十分忠心,病好之后就释放勾践回了越国。

为了自己国家的百姓能够得以生存,为了将来自己的国家能够东山再起,越王将这些屈辱全都忍下来了,这叫做忍辱负重。

过渡:就这样,他们在吴国整整(引读——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

比较句子: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他们在吴国干了三年,回到自己的国家。 你能体会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多了“整整”、“才”,反映出勾践夫妇饱受屈辱,备尝艰辛,历尽磨难,也有着他对国家无尽的思念。“三年”,对于平常人来说,不应该算是很长的时间,但对于一个在敌国干着粗活,受尽了屈辱,度日如年的国王来说,那是一日三秋、度日如年!) 7.越王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没有忙于享受君主的荣华富贵,而是“时

刻不忘报仇雪恨”。引读第四自然段。 白天,越王勾践不去欣赏宫女的欢歌笑语,而是(亲自下田耕种),因为他没有忘记报仇雪恨;

晚上,越王勾践不去铺盖绫罗绸缎的锦被,而是(睡在柴草上),因为他没有忘记报仇雪恨;

每顿饭前,越王勾践不去品尝山珍海味的鲜美,而是(尝尝苦胆的苦味),因为他没有忘记报仇雪恨……

8、那么,是不是就这样晚上躺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味道就叫做“卧薪尝胆”了呢?那我也可以做到啊!人人都可以做到卧薪尝胆了!

当然不是,除了这些,他还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1)勾践还会干什么?自读第4节

(2)拓展:只是耕田就能使越国强大吗?他还会做什么?

引导:不断钻研兵法使兵队强大;钻研经济农业,使越国富强;还善用谋臣,批阅奏章……

为了使越国强大,他做了这么多事情,这就叫“发愤图强”(板书)——读词

9、卧薪尝胆除了要忍辱负重,还要发愤图强。可是,如果只干了一天两天,国家会不会变得强盛? 越王勾践坚持了多久?——二十多年,这就是一种精神,我们叫做坚持不懈——(板书)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故事结果

1.最终,他的愿望达到了吗?读第五自然段。(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2.指导朗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越王勾践的努力没有白费啊!一起读。

“终于”——好不容易啊!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来今天的胜利啊!现在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扬眉吐气、苦尽甘来了!——再读

五、体会“卧薪尝胆”的内涵

1.三年的忍辱负重,二十年的坚持不懈,皇天不负有心人,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此时,你们认为“卧薪尝胆”仅仅是指越王勾践睡柴草尝苦胆吗?(不是,这只是字面上的含义)谁读懂了更深的含义?

(指名说)卧薪尝胆,指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发奋图强。卧薪尝胆,它体现了一种精神。

同学们,勾践通过卧薪尝胆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们在生活中要不要具有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呢?举例说。如我国坚持不懈地申请举办奥运会,终于成功的例子;我国的航天事业的突破。

六、回顾 故事内容,讲述故事

1.好故事要学会分享。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如果抓住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再加以一定的发挥,你就能把故事内容生动地讲述出来了。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纲,谁能看着黑板把卧薪尝胆的故事给讲述出来? 板书:

卧薪尝胆

起因:兵败求和 勾践

经过:忍辱负重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结果:转弱为强

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第5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

三、

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蜜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

!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过生本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的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总结了近期在生本教学探讨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优等生只有一两人,如何在他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

4、小组合作,展示的时间过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接着,我确定了教学思路:小组分工细化,讨论的问题开放化。 有了思路,教学过程的落实就有了风向标。在第一课时第一回合的小组学习中,让小组长组织组员互相检查本组同学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并对小组进行了细化分工。如一号学生指给二号认,其他听;接着二号指给三号认,其他听 ……认读时,把不会认的字做好标记,并负责教会不会认的同学,做到人人过关,再进行展示。虽然字词预习效果好,也用了8分钟的时间。第二回合的小组学习,我让组长组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读书。然后进行展示,评价,再读。由于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广,很易达成目标。但较费时间,读—评—读来回几个回合,二十多分钟就过去了。第三回合,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兴致勃勃。接着小组展示。四个小组都发了言:“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篇课文写蜜蜂离家二里多路都能飞回家。”“这篇课文写作者带着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飞蜜蜂。蜜蜂也能飞回家。” “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从四个小组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动了脑筋。接着小组主持人进一步问:“请问下面还有补充的或有不同意见吗?”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来一组展示,情况也会大同小异。怎么办?我只好运用师本的优势,问了一句:“谁能把他们的发言连起来说一说?”一语道破天机,有几个孩子举手,其中一位把课文的内容能大概总结出来。第一课时,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此时已拖堂几分钟。

三上科技计划与教案范文第6篇

执教:徐文婷

一、课前活动

师:老师听说同学们都是背诗高手,谁愿意来背诵一首有关秋天的诗?背得真不错,给她掌声。谁还敢来PK?(选择一个背诗不过关的孩子) 师:别紧张,给她点鼓励好不好?(掌声)

3、最近几天老师有点感冒,(或紧张)我心里很没底,你们能用更加热烈的掌声为老师鼓鼓劲吗?感谢同学们。

过渡:多么热烈,多么友爱的掌声啊!我现在自信多了,充满了力量。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是呀,掌声是神奇的,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二、掌声引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以《掌声》为题的课文。 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掌声 )

1、师:提笔时就是练字时。“掌”,从上至下依次是小字头、秃宝盖、口和鼓掌要用到的“手”;“声”是我们熟悉的字,提醒大家注意,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上横长下横短。

2、齐读课题。像刚才同学们送给老师的掌声一样热情一些、热烈一些,再读一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指名)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神奇的

掌声。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里的词语都会读吗?老师来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

师:在这篇课文中,老师发现了多音字。其实,多音字是根据词的意思来确定读音的。你能根据下面词的意思来选择读音吗?(课件) 第一组:丢三落四 树叶飘落 落下残疾(放进句子里在读读) 出示句子: 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学生再巩固读音)

师:对!这就是学习多音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第二组:骤然间 热烈 持久 经久不息

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在文中找哪个自然段中含有这些词? 出示句子: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骤然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送到句子里读一读。能换一个词吗?(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更准确。查字典、无字词典) 第四组: 忧郁 犹豫

师:哪个字的读音需注意?“犹豫”和“忧郁”怎样区分?(学会看着偏旁来区别汉字,是我们避免写错别字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反复读 你能来帮他们注音吗?(生上前注音,师生评价)

4、把字词带进课文,和你的同桌一起配合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完成学习卡:(理清文章脉络,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本文主要写:小英是个( )的女孩。是同学们给了她( ),最后她( )。(交流反馈)

四、初读感悟

(一)默读课文,发现变化

过渡:腿脚残疾的小英最开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下来。后来,小英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女孩?用波浪线画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留下读书思考的痕迹)

(二)走近变化前的小英

反馈交流:

1、最开始,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句子: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1)体会“默默地”“一角”。 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②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透过“默默地”和“一角”这两个词语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那个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小英,当时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表情、心情„„)

③课文中有个词用来形容此时的小英最合适。(悲伤,孤独„„) (板书:忧郁:忧伤愁闷)这就是对忧郁这个词最好的解释。 ④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这一句,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在脑海里浮现出那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小英,那个忧郁的小英。(指导把“默

默地”和“一角”读得轻一点。)

⑤让我们想像着画面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师小结:读书就要把书读透,读出情感,借助字词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读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实写作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动作来写,让文章有画面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让读者体会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 (2)体会“总是”。

过渡:有些词语看起来简单,但是仔细品味却可以引发我们很多思考。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师:a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是一次两次吗?是一天两天吗?你认为有多久?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总是)

想像一下,都什么情况下,而小英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出示:同学们 ,而小英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口头说话训练)师先引读,注意情感的调动。(对比)

b那么多快乐美好的事情,小英都不能与大家分享,这是为什么啊?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解释一下。

c每天早上,小英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每天放学,小英都要等同学们都走了,她才离开。这又是为什么啊?

(她为自己一条腿落下了残疾,为她自己走路难看的样子感到自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卑) (3)体会小英的忧郁、自卑。

师:多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啊!你愿意做她的知心朋友,把她的苦衷

通过你有感情地朗读告诉给文中的那个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老师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引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强调“总是”,“默默地”“一角”读得轻一点)

(三)走近变化后的小英

过渡:忧郁的小英,自卑的小英!她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勇气,你愿意看到小英这样吗?让我们高兴的是有一件事却彻底地改变了她,让我们先来看看改变后的小英。你勾画的是哪一句?

1、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她不再忧郁(yù),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2、现在你看到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开朗、快乐、自信、不再忧郁„„(板书:开朗、自信)

3、你们看到小英的变化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都为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

4、这句话改一下顺序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句子:她不再忧郁,她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更进一层)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

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如果体会不出来,就再读。(说说理由:走进舞蹈房对小英来说更难一些,所以放到后面比较合适,并用“甚至”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甚至”一词红色显示。)

5、多么活泼、开朗、自信的小女孩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引导质疑,引出“掌声”

师:小英的变化大吗?改变前的小英女生来读(1),改变后的小英男生来读(5)。边读边在脑海中想想她的样子。

是什么让小英有如此大的变化?(掌声)

为什么掌声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课文中几次写到了掌声?下节课继续讨论。

孩子们,这节课上得怎么样?给自己掌声。也请在座老师们给我的孩子们掌声。(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 本着“利用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研讨主题,我对《掌声》这节课设计如下:

1、把掌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虽然学生们都明白掌声的字面意思,但是本节课的掌声却是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动力,重点把两次掌声后小英的改变作为切入点来指导学生理解掌声的作用。

2、采用分组出示关键词语的形式,代词入句 第一组出示多音字,学会根据词义确定读音。

第二组出示难理解词语,通过找近义词的方式降低理解难度。 第三组出示形近字,通过造字规律来区分记忆。

3、抓“默默地”“一角”“总是”“甚至”来体会小英的变化。

4、总结,回归掌声

上一篇:水上趣味运动会方案范文下一篇: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