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三上教学计划

2023-04-22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湘版美术三上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湘版美术三上教学计划

湘版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 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生美术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动手操作的一些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具体为: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和特产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习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三、 教学重点: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一些水调的颜料不太适合他们的实际,因此绘画的重点是彩笔画。不过比起一年级来在绘画的构思、造型、着色和复杂程度都要大得多,它关系到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本学期教学当中要把彩笔画放到重要的地位。

四、 教学难点:

将绘画与手工项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既要顾及学生手工的质量,两者都是重要的部分,同时制作过程的指导和时间的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五、 教材的特殊处理:

1、由于教材画面较小,教师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大幅的范画挂图或用粉笔在黑板上作演示,使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方面的不足,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准备一些必要的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六、 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白小心容易误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学生持刀玩耍,甚至斗殴。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师的卫生和整洁。

2、 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七、课时安排:

第一周:祖国在我心中 第二周:时间告诉我 第三周:周末日记 第四周:纸品乐陶陶 第五周:草丛中 第六周:花儿朵朵 第七周:窗口

第八周:色彩对“印” 第九周:可爱的班集体 第十周:乘风破浪 第十一周:城市美容师 第十二周:一模不一样 第十三周:跟奶奶学手艺 第十四周:蝴蝶落我家 第十五周:这个地方有点怪第十六--二十周:复习考试

谷里镇五龙联小

李延超

2018.9.3

第二篇: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教学随笔

理想的教学轨道,恰是教材思路

——关于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教学随笔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刘清峨

新课程理念对教材的影响很大。从原来的“一纲一本”发展到现今的“一标多本”,教材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一个民主而开放的学术氛围中,教材版本百花齐放,当几个不同版本教材生机勃勃地同时摆在眼前,作为教师,选择和判断已经无法避免。

最初,那几次教研活动,主题是关于教材使用策略的话题。说的人多了,听的人也在意,关于教材的话题自然成了“主旋律”。也难怪,对走进新课程的老师们来说,教材是新事物,各版本的《美术鉴赏》教材都很好,大家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呈现各种声音。

部分老师明确表态,认为比较难教的是湘版,比较好教的是人教、人美版。教研员老师针对意见,一次次组织大家学习湘版教材思路,针对教材编写的主题进行研讨,我们达成共识——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课题,不实践就不了解,必须自我修炼。要教好这门课,与教师的专业修养有很大关系。

一、人的因素是关键——你在做什么?

人的因素是关键。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尤其如此。

1、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现在的学生难教,再好的教材拿在手里翻阅一遍,再也不愿意多看,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是常态。冷静想来这背后一定有原由,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不讨好”的背后一定有原因。教育的意义在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对课程内容,制定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改变“不好教”的现状。

“崇洋”的孩子——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犹如海啸,孩子的教育环境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接受西方文化比本土文化更多……他们的价值观所在,我们难以把握,是非美丑有流行意义上的标准,不是“教材标准”。

薄薄的一本教科书,所选择的可视的图片文字资料,怎么能迎合到所有孩子的视觉?但是教科书所涵盖的教材理念和教学智慧,不经过课堂的交锋怎么能吸引学生?要想做好鉴赏教学,似乎需要把握好学生的价值观。如中国的绘画应该怎么讲?学生认为中国绘画黑白两色,画的不像,还“乱”的很,也没有那么值钱,远没有西方绘画的色彩华丽和丰富,有一种潜在的秩序和规则,在拍卖市场上独领风骚……

学生学习的目的——学生参与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考大学,上好大学。美术作品鉴赏强调分析理解、表达呈现,于学生来说是“虚无”的教学表现,决定了部分学生的兴趣难以调整到一个理想的兴奋点,学习状态难以保证。

有点小“功利”的孩子——不要盲目地乐观,以为学生对我们的东西很感兴趣,以为美术课程的作用是无法替代,其实学生正“坏坏”地盯着这些“没用” 的老师“唱大戏”。

摘录案例:阮玉芳笔下的美术老师

D

会写一手漂亮的字,充满艺术气息的老师,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整篇整章的台词,老师无奈地念完一段又一段。总要磨完40分钟,最后的时间会放映他搜索到的图片,古今中外。

讲台下的同学,各个埋头。大部分在忙着赶作业,每天忙到半夜总是不好的事。小部分在补眠,昨晚没睡好,等下又是数学课。

我偶尔抬头看看老师,毕竟自己是喜欢艺术的。但妈妈说,白天要抽时间做作业,别的同学会利用没用的课,你不会阿。

很多时候,老师不能预测的课程的作用和效果。教学行为与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有“共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教师的素养

教材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悟性是保证鉴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知识“内存”影响教师看问题的态度:

对教材思路是否理解?理解和认识能力到了哪个层面?

个人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与教材思路碰撞时是否找到一个点来切入?

对教材编写者的思维导向持什么态度,怎样与实际结合……每一次自我审视,都有助于教师对课程有一个客观的把握,提升自己,加强自我修炼。

跟进教材思路,问题即课题——刚开始接触教材,肯定有一个跟进的过程。

若不了解教材思路,把教材当问题,这里会出现值得我们关注的分水岭——少部分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停止了思考,用老观念教新教材;而另部分专业成长意识强的老师把遇到的困难当课题,促使自己不断的思考,贴近教材专家和资源,反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教材沟通的智慧,促使教师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特色,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得带了大幅度的提升。

近几年,湘版教材发行所在地,各省市要求出版方对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我有机会参与,在这个特殊的培训现场,很容易找到一个契合点,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你在思考什么?

你在思考什么?用问题的方式呈现。借以判断各地老师的教学思路现状。

刚开始,很多老师的提问停留在伪问题层面:教学条件没有办法改善,怎么办?领导不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党群关系难以处理,怎么办?课件没有怎么办?学生不来上课怎么办……

逐渐的,老师的提问在培训中有了变化,这个台阶上得很有价值,体现出老师可贵的思考:“鉴赏为什么不用美术史或者美术主题的方式?湘版教材不好用备课要花大量时间,该如何教”?教材编排“不秩序”而是太“混乱”,如何把“没有秩序”变成“秩序”?

再后来,有老师问起关于湘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编写思路问题:“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在各省高中骨干教师会上,也是一个很普遍的提问。我以问做答:“老师们的学历教育接受的美术史知识方式,如果是这样的,试想:我们模块教学仅有的18课时,怎么可以完成中西美术史教学呢?”

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进了教材,贴近了编写者智慧。

在笔记本上,我记录下这句话:“你的每一次提问,在考问别人的思考层面时,也在呈现你自己。”提问涉及人思维品质。对于有人呈现的“浅色”,你可以宽容对待,大家呈现了,是因为真诚,是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学品质,亮出自己的问题,因为大家在思考,所以有这么大的勇气“出卖”自己。

摘录案例:一位美术老师的学习笔记

“……在使用湘版《美术鉴赏》教材中,我们已经从最初的不理解,逐步感觉到教材的指导意义。尤其在教了几轮后,感受到教材思路带来的灵活、自由,带给学生主动寻找文化语境的快乐,同时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提供了可贵的思考路径。这是其他教材不足以指导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无数,自主性强,对美术老师自身素养要求更好的一本教材。从茫然抱怨,到得心应手,到教学成果丰硕我们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

前几天,第二次到了贵州黔南州做高中教学培训,在互动环节中,接触到老师们写下的回条。看到老师们一次次的观念更新,学习跟进,谁说不是教材引领这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术教师的眼光和境界——教师的素养决定教学成败。

于所有讲授高中鉴赏教学的老师而言,你是否分析到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眼高手低”不是什么坏事,倒也许是好事,因为这是个勤奋的问题,眼睛会看的人起点高。怕就怕“眼低手高”,这样的人错以为自己没有问题,所以用声音“轰炸”别人,这类人很危险,把没有主见的人都“炸”晕了,还怎么教书呢。

人做事的方式有很多。做美术教育,是需要教学理想和境界的。教师尤其需要把握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思考和加强交流,自我修炼,心胸坦荡。鉴赏教学是一项凭良心做的工作,用心教,谁都可以做好,得到学生的认同。

二、 美术是视觉的——你看到了什么

早先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有几处记录让我沉思。文中写到作者请朋友们告诉她,在来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她的朋友们真诚地说:“什么也没有啊!”

什么也没有?怎么会没有呢?

为什么看不见?

有视觉的人们,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忘记了视觉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往往没有注意到生活细节,也无心顾及。海伦凯勒写下这篇感动世界的文章,每每读来,都觉得有如无形的鞭策,有一种责任,美术鉴赏课程的功能在哪里?教会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

1、 “目之所及,无非美术”。

美术是视觉的。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会看”的课程,在视觉意义中提升生活品位和观察品质。课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高考,追求目标也不是高考分数,课程的服务周期也不仅仅“服务”学生的高中三年学习,而是服务于人的一生,在生活的每个瞬间。

案例一 《泼墨黄山》。

黄山是很多人都去过的,黄山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的人说是迎客松,有的人也许就是黄山门口的那张纪念照片。在一个名叫《泼墨黄山》的光碟中,我们可以看见黄山云海在山间流淌……只要一分钟就够了!他说:“在教中国画的时候,给学生看看,学生会被震撼,有了感觉,也有画的愿望。”舍弃了那简单的色,可以看到一幅幅流动的泼墨山水。站在黄山山顶,谁能把握着云雾缭绕的美景?在这里,懂透视法是不管用的,因为西方人发现的透视法只能画到所见。在这里,你看不到云雾的尽头,山顶在云雾中躲闪,这里视觉无限!——这里是一个思想力无限开阔,想象力无限丰富的画面,这也就是中国画的境界,黑白亮色足以,山的轻重、皲裂,也就成就了笔触的肆意纵横。

案例二 《中国南方园林》。

很多人从苏州园林回来,那种“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美景,谁能说点什么?也许你还去过欧洲的园林,比较而言,西方园林的秩序美,在修剪齐整和统一造型中展示理性的美,也许你能说出什么。

但是我们中国南方园林艺术的美,是交给时间的,在你走进去时,美才会慢慢呈现!南方园林,把对自然的理解,已经玩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这里的设计强调取景,没有统一,却自然而统一,让你慢慢的品!这样诗情画意,无形中有形的美感,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无限向往,只有对热爱自然的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她营造了理想中的自然,有诗的情怀,有山水画的语境。

前几天,笔者有幸听马永建老师的讲座。马老师是教材编委,讲课中说到一些教学案例。讲这两个例子的时候,他有点激动。是很好的教学案例,我听着,觉得对老师们了解教材很有益处,很快记录下来。

2、读图时代已经来临

读图时代已经来临。把握经典作品的选择,是自我约束的开始。

现代生活告诉我们,视觉影响力将无处不在——广告和包装引导着我们的消费,媒体运用图像做尽文章……在科技力量的推波助澜下,视觉文化可以瞬间输出到全球。

在这惊涛骇浪的读图时代,态度取舍很关键。在教学中,教材为我们做了第一步甄选工作,选择经典作品,是编写者的态度。同时也给大家自由,提供了艺术话题,供大家自我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艺术主题和表现形式的作品充实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接受经典艺术作品,同时感受现当代艺术的多样性。所谓经典艺术是经过历史的洗礼而沉积下来的艺术,一般具有较高的精神品位和艺术价值经典作品让学生接近美的距离更近。在教学中,高明的老师会用问题设计或者活动引领,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用读图的方式,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认识。

案例片段:《蒙娜丽莎》

记得和山西的赵紫峰老师交流时,他说起他的一次课:老师走进教室,看见学生愁眉苦脸地坐在书本堆积的座位上,双目无神地看着老师。赵老师说:“大家会笑吗?”

学生看着老师,不明白老师说什么,就笑了。

老师说:“你们笑得很浅,和蒙娜丽莎比,你们笑得不一样。她已经笑了快500年了,而且她还要这样笑下去!”

学生哄堂大笑。

老师说:“看书,看她是怎样笑的?”

这就是一节课的开始,很简单,很有趣。

还有一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老师问学生:“女性的手,一般在什么时候放在腹部,在这个位置?你试试看?”

这个问题叫大家很兴奋,大家很快能做出反应,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展开活动。

英国BBC拍摄的纪录片《当达芬奇遇到蒙娜丽莎》,篇中这样说道:“达芬奇观察事物的高度超越了一般人……用整整十年画成这件作品,为什么?”有条件的老师可以编辑视频给学生看,同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学生讨论,或者把记录片介绍给学生学习了解。

再比如《托物寄情》教学中,老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走进艺术主题:

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什么是四君子?”

“画家为什么要画自然?”

“古代把人分类为君子和小人,而现代把人分类为好人与坏人,你怎么看?”

在一步步讨论中,让学生体会画家借助自然的力量,表达主题,想象的空间可以使人上天入地,出神入化。在接触作品中我们才能发现,托物只是话题,表达的是文化品质,美术真正意义上,把思想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美术作品与文字不同,读图时代给我们带来便利,当我们面对作品,很多东西就很直观,也变得简单。

运用自己的眼睛,图像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作品的直观性让人不用思考,瞬间的视觉反应,打动你,能感受到作品的无限美。

3、通过视觉的教学

美是不带标签的,没有古今、中外的界线。读图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是,普通的人也能接触,无论文化结构发生什么改变,视觉影响力无处不在,只要把握读图的意义,对生活的问题有所觉悟,有自己的观念,鉴赏终将从形式走向观念。

美术鉴赏的意义就在与此,这是通过视觉的方式。它不会因为你记得多少东西而有用,你记住什么名字?记得书本上哪段文字?那都是“浮云”。美术鉴赏的视觉特性,就是通过视觉感触一些东西,只有通过视觉的教学,这才符合美术的特点。

是的,读图是美术鉴赏的特征。在灌述式教学和引导式样教学中,灌述的知识多了,往往学生的思考就少了。作品的无限美是在教师和学生在交互探讨情境中,在思考碰撞中,把问题理清,而鉴赏力得以提高。

三 、沿着《美术鉴赏》教材的“轨道”

1、 你探寻怎样的教材“轨道”

每个老师的心中都会有一个理想的教学“轨道”,也积极地在教材优化和处理课题上,探寻理想的教材思路。我曾经和同行交流这个话题:“美术鉴赏课程,你追求最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得到大家的回应,值得关注:

“该讲的东西太多,怎样梳理?”

“课程给与的时间太少,怎样完成教学任务?”

“学校条件不好,没有办法保证该有的教学设备。”

老师们深陷教学细节和知识点的繁琐中,忘记了自己。在一次次沟通中,我们终于跳升到了教学策略层面。理想的教学状态,归纳为——有一本好教材,便于教师的教学,也便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好的艺术主题,在教学组织上便于操作,在学生参与上学生有兴趣。教与学这两个动作能达到和谐。

一本好教材是可以解决老师们面临的琐碎问题,当我们脱离了应试环境后,终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悟:“美术不因为你记得多少而有用,符合美术特点的,或者说判断一个人美学品位的是这个人的视觉特性和视觉感悟。”

正源于此,教材编写避免美术史的方式,不与历史挂钩,避免被历史约束;避免按照美术门类编写,因为美术家的创作没有受门类约束。用艺术主题的方式编写教材,方便教师的教学,方便学生把握艺术脉络。教师探寻的理想教学轨道,恰是教材思路。

2、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的编写思路:

了解几个关键词——

教材特点:以文化背景为线,举一反三,将文化情境、学科知识、鉴赏方法自然融合;

编写体例:改变从历史发展顺序角度或者美术门类的方式,从文化情境或者艺术主题入手组织教材,分析艺术作品创作的内在动因;

教材结构:三个单元可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关系,三个台阶,也可以看做是围绕学生经验而组合的三条线,辐射的24条线,自由的,可以与生活产生联系,也与生活经验关联。

所谓文化语境就是指湘版教材的第二单元的七课书,每一课都涉及艺术的一个发展阶段,从原始美术、到艺术成为政治工具(礼仪与教化)、宗教工具(心灵的蔚籍)、到艺术世俗化(人间生活)、到艺术家运用艺术表达自我(审美自律)、从传统到现代、后现代美术,这几个阶段是按照这些现象最早在美术史上出现的时间顺序组织起来的。这和以往的针对艺术家的生平以及单纯的艺术作品介绍不同,它从艺术语境,从艺术产生的社会空间和土壤的角度来分析艺术作品,而艺术家的作品只是这种土壤的一种显现,这就将艺术作品整体的串联起来,便于学生从大的文化背景入手去理解艺术作品。

比如宗教美术,不管是佛教美术还是基督教美术、伊斯兰教美术都有其共通性,就是在宗教大规模流行的阶段,宗教强烈的影响着美术,成为了这个时期美术发展的主流。这个阶段为了信徒有集会、参拜、修行的场所而修建庙宇,为强化信仰、传播教义而绘制或雕刻神灵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期能够看到大量的宗教建筑以及宗教雕塑绘画的原因。你在其他时期能看到这么集中的宗教美术现象吗?肯定不能,这是在宗教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情况下才能看到的。如果不能从总体上理解这一点,学生得到的将永远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相反,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哪怕他只记住了部分作品,再遇到类似的作品的时候他也能够大致的了解这类作品的总体特征。

而第

一、三单元的内容则更容易理解,每一个都涉及一个经典的艺术主题。

比如战争与和平,曾经看过一本美术史的书,名字就叫战争与和平,而且还是很厚的一本书,实际上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错的过程中走过来的,它构成了一种历史发展的方式。所以有很多美术作品都是围绕着这一个主题而展开的。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都针对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创作了作品,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期望。

实际上,艺术主题才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家可能用绘画、可能用雕塑、可能用摄影去表达这一主题,虽然表面形式不同,但是其内涵是一致的。而我们看艺术作品,除了形式因素,最终也要落实到艺术主题上,正是这个因素在打动我们,也就是所谓的“得意忘言”。过去我们的鉴赏只关注造型、构图、色彩等形式问题,但是打动艺术家的除了这些,更多的是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所以才会有这些作品的出现,如果缺乏对主题的理解,就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

3、鉴赏从形式走向观念

湘版教材改变了以往单纯运用记忆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强调美术鉴赏方法的获得;

教材从文化语境和艺术主题入手来组织材料,这和以前从线性历史发展角度和艺术门类角度组织材料不同。

我们在认真领会每一课的主题,对这个主题有深入感悟的同时,然后从这个角度组织材料,这就容易多了,教学要力图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性。这些主题实际上每一个都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散出的24条线。

比如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课中,教师对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深刻,在教学中做一下处理:

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教材把不同画风,不同时代的自画像放在一个主题,以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为语境,丢勒、普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画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伦勃朗自画像——浓缩人生的“传记”; 委拉斯贵支和维米尔的自画像作品——画家不同的艺术追求。通过系列的不同的自画像的赏析,我们了解“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鉴赏的意义在于通过作品,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通过作品看到的与生活相关联的自己。

结语: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薄薄的一本,借用一位美术老师的话说:“这本教材是有温度的。”

这本书需要老师们慢慢去体会,用熟悉了,就感觉到了很好用,很自由,也很条理。其实艺术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没有那么复杂,什么史论,什么门类,在这里都不过分强调。教材中选用的艺术家的作品,当时在创作初始,他们是为了艺术的感触和体悟,并且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的,不是为了能收入教材。呵呵。

所以我们讲课的时候,不要老想这去讲教材,而是要用教材。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方法,给我们一个比较有趣的角度看问题。

除了教材上的资料,它所“辐射的”相关资料,大家都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比如网络,那里的资料很多。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方向和指引,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自己去找。

最终我们通过《美术鉴赏》发现——美术不是记忆,美术需要理解和分析,感谢教材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和方法,而这正是老师们探寻的最佳教学路径——恰是教材思路。

第三篇:湘版小学美术《花花绿绿的糖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第二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专为入学儿童进行涂色训练而设计的一堂综合课,是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任意涂画成色彩斑斓的糖衣后,用各种简单的方法包扎的一堂课。涂色和包扎是本课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应注重以涂色为主,包扎为辅。在前课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大胆随意地运用色彩进行涂色表现,进一步熟悉各种绘画材料的运用。掌握好正确的涂色方法,有助于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涂好色的画纸包扎“糖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创造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农村的一年级小学生没有接受过美术方面的训练,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任你涂抹。他们个个天真烂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对一节活生生的美术课更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年龄小完成作业速度不一,有的甚至需要家长的

指导。

教学目标:

1、 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 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参与教学活动。

3、 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 教学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

教具学具:糖果实物、包装纸、白纸、各类彩笔、彩纸、范品、各色彩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学具

二、 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类糖果,上台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糖果。

(1)说说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 (2)糖纸的颜色是怎样的?漂亮吗? (3)它的包装有什么特点?

学生介绍后,教师小结:花花绿绿的糖纸漂亮极了,夹在书里还可以当书签呢。

问:同学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糖纸,你想说什么? 师出示作品范例:想学做吗?

2、揭示课题,板书。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异常喜欢的物品——“糖果”引入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人爱美,小孩子对鲜艳的色彩更是喜爱,五彩缤纷的糖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三、 欣赏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P3

2、学生交流感受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学生尝试涂色

1、师简单介绍涂色方法,提醒学生:大胆的涂,看谁涂的最漂亮!

2、学生尝试

3、学生交流、展示作品

4、师小结(小结:颜色涂的认真,鲜艳,均匀) 问:涂色后的纸 可以用来做什么?

五、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1、小组合作进行糖果包扎。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交流包扎方法

3、师:除了这几种包法外,还有不同的包法吗? 师介绍多中形式的包扎方法。

4、师:还有什么办法能使“糖果”更漂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添加彩带。。。。。。

5、师:同学们真聪明,个个都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评析:

四、五两个环节设计衔接紧凑,过度自然,在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两个教学重点:涂色和包扎糖果]

五、情景活动

分组活动: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8人一组经营糖果铺,其余6 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

活动要求:介绍自己的“产品”时要大胆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美术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通过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并让学生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六、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出了那么多漂亮的“糖果”,你打算送给谁呢?

生甲:送爸爸妈妈,是他们养育了我。

生乙:教师节就要到了,我把我的糖果送给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谢谢他们!

生丙:送给山区的贫困小朋友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幸福成长。

送。。。。。。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懂得了感恩于对我们有恩的人。老师希望你们回去之后再创作出更多更漂亮的作品送给你们喜爱的人,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评析:以包扎好的“糖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和创作的满足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在这一环节里也渗透了感恩和爱的教育。]

[教学反思]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就这堂课的教学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 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在

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这节美术课上,让孩子们用彩笔大胆地涂色,在涂色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2、 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这节课里,我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着笔,涂出自己最想涂的颜色。

3、 素质教育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特意将本课安排在教师节前及学校正在开展感恩前教育活动期间上,好让学生能够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具有指向性、强度性、清晰度、力距

等特点。动机与需要不同,需要的动力作用是潜在的,动机的动力作用是直接的,现实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主要采用了综合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现代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篇: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文明之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时一: 彩陶

课堂导入 :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 思考练习 :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媒体运用: 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总结:作业安排。

第1课 文明之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后母戊方鼎。 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

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 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 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 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 第1课 文明之光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 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 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 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 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第2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2、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 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貌。针对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的表现和水墨技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画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在人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对人物画的立意、造型和笔墨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提示,为尝试表现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尝试表现从临摹开始,教材为学习提出了技法和情感两个方面的要求。临摹学习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论学习。围绕人物画的主题表现展开,通过作品提示,从提取素材、表现典型、环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阐述了创作表现方法。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以成语故事、神话 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尝试表现,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途径。

资料库:介绍传统绘画理论和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人物画的历史渊源。

学习大空间:介绍工笔画知识,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整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叶浅予的作品《藏族舞蹈》运用纯熟的线条,勾画出灵动的舞蹈动作。中国画表现人物要求一气呵成,所以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深刻理解便成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使学生理解造型基础的重要性,懂得胸有成竹在中国画表现中的意义。韩羽的作品《戏剧人物》运用泼墨技法,表现了舞台上的张飞刚毅、憨直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气势非凡。墨色浓厚苍润,用笔洒脱飞扬。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仔细观察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感受和体会墨色的不同层次。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微睁双目、喃喃吟颂的面部表情,以及简约造型中空白的处理,体会诗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的心境。 活动一设置了读画、临画的学习任务,并为此选择了其他人物画作品。这一部分的学习材料以有趣的人物造型、简洁的笔墨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让学生通过读画细心品味人物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人物造型方法和笔墨运用特点,通过临摹学习体会人物造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活动二围绕一定主题的人物画创作而设置。教材选用了《学步》和《相马图》两幅作品作为范式,从人物刻画、环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为临摹范本使用。 2.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以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应考虑提供放大的作品局部画面;演示和作业用的工具应保持一致,以便学生模仿。作业用纸的尺寸 应适合在课桌上使用,可以考虑选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纸。课堂组织形式仍旧以单独作业为主。教学过程中注意习惯的培养,对工具的摆放、使用以及卫生事项做出具体要求,如注意笔洗的摆放;用手指捏挤去除毛笔多余的水分,不要随便乱甩等等。 3.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活动设置,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活动和临摹尝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学习用水墨表现简单的人物。第二课时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欣赏导入,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较,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他们的角度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穿插笔墨的练习,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临摹,切身体验用水墨画人物的过程,并让学生交谈感受。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对比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动态塑造、身份举止的表现以及关联绘画主题表现的其他问题,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归纳要点,对教学做出评价,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进行人物画创作,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参考课本列举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画作品,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首先复习上节课归纳的要点,让个别学生简短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启发更多的同学。通过对课本中的若干范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启迪他们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围绕主题刻画人物。注意利用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现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道具,省去多余的罗列。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展示学生作品并予评价和辅导。 4.教学评价

评价的范围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的,这样做能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获得。采用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理解中国画人物的神态和意境、运用水墨工具进行人物画表现等方面对学习做出评价。 熟练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单元的直接目标,作业不需强求形似,重在通过尝试体会感受,评价指标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侧重。

四、教学选择 尝试和体验是了解传统技法的最好方法。传统人物画的学习同样讲究程式技法,人物造型、线描技法以及笔墨运用缺一不可,如果一一道来,既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也不可能为广大学生接受。临摹乃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历代继承发扬国画传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要适度把握评价标准,重在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了解。 临摹的方法有多种,如局部临摹;摹写铅笔稿,再用水墨勾画;模仿笔墨画法等等,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中国画人物的神态是通过各个方面表现的,包括人物动态、构图、笔墨以及细节的处理、环境、道具的烘托与陪衬。教材选择的图片都各有侧重,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加以使用。 欣赏内容贯穿于始终,教材关于作品的描述可以视为提示,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技法的学习以临摹为主,即使是表现主题的习作,也可以借助临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藏族舞蹈》通过动态造型表现热烈的情绪,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资料可以烘托气氛;《戏剧人物》用阔笔泼墨的手法,表现张飞的憨直鲁莽,用戏剧影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这一感受;可以结合诗词帮助学生感受李白吟诗的神态等等。画面效果的感受结合表现方法分析,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理解作品传达的情感。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欣赏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讲解抽象的笔墨形式时,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如: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张飞、李逵、钟馗等个性张扬的人物;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仕女、杨柳等等。通过不同的例证,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笔墨运用和情感表现的关系。笔墨练习重在体验和感受,如: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所产生的效果;流畅的线条和疾涩的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面上产生的层次等等,通过经验的积累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人物画创作首先要理解所画的人物,在选择创作题材的同时,自然考虑到表现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避免公式化的表现。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在技法学习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演示内容。如不同的运笔产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的演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分工画成语故事组画的活动形式。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对学生产生永久的影响,诸如执笔运笔的方法、毛笔中不同浓淡水墨的分配、宣纸特性的把握等等,都是演示和辅导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某一细节有所感悟,也是很好的收获。 细心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会发现,中国画为了表现主题,往往对人物神态进行夸张,如果能在一幅作品中抓住被夸张的关键所在,即能够较容易地领悟画家的表现意图和观察方法,同时,我们会发现其他人物画中也有类似手段。

六、教学资料

梁楷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原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为人豪宕不羁,嗜酒自乐,曾把皇帝赐给的金带挂于院内,不受而去。由于他豪放的个性和作风,故有梁风(疯)子的别号。梁楷善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鸟,绘画风格多样而有变化。他的绘画对后来元明清的文人画,甚至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画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写意人物画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关良(1900~1986)中国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他以中国水墨画表现中国戏剧人物,创水墨戏剧人物画,以新颖别致的笔墨,独步画坛。

叶浅予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叶浅予的中国画熏主要靠自学熏曾一度从师张大千。画风工细,有装饰味,作品富有时代精神。

韩羽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主要作者。 卢沉(1935)中国现代画家,主张融合中西之长,在现代艺术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走水墨画现代化之路。作品或取自历史题材,或将日常生活所见、所思,赋之于画,画风多变,时有新意。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现代画家。中国女性画家中德艺双馨的出色代表,作品在平凡的人物中开掘更深沉的精神内涵。

第3课 画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 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 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 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作业布置: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

2、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

3、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20世纪初以来,很多现代派艺术家开始强调写实绘画中的局部因素,或侧重色彩,或侧重形体,拓宽了美术的表现形式,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力量。

二、出示图片: 从写实风格到多种风格

第一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忠实于对象,逼真细腻。 第二组:《红屋》形体简略,色彩饱和

第三组:《街》用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体现韵律和节奏感,房屋有如童话。

第四组:《塔楼》用线条构成画面,用平面处理物象,几何化形体重叠,层次感、空间感增强,物体和谐共存。

第五组:《生动的风景》用线、面的几何化来概括物体,色彩使用单纯,作品有一种装饰美感,充满装饰趣味和强烈的力量感。

第六组:《秋天的山村》轻松的线条构成,绝对的平面,稚气天真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在认识。

三、小组比一比(分析评价现代派作品的绘画语言) 思考·练习

《秋天的山村》中既有形状的归纳,又有色彩的归纳,仔细观察,哪些色块分别表现了房屋、菜畦、土地、水塘,谈谈你的看法。尝试用这几种色彩改画《街》,看看给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 创作的基本方法

运用现代派绘画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然后重新组合,能获得新的表象形式,创作出有意味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夸张客观物象的主要特征,组织画面时要从美的方面充分研究整体比例,空间分割,点、线、面的表现性等诸多因素。 欣赏《鸟飞了》版画 徐冰

方法一:省略次要的东西后进行归纳,形体一般趋于平面化 欣赏《大明风度》油画 王怀庆怎样通过简化→变形→新的表现形式 方法二:夸张主要部分,形体往往表现出几何化和装饰化的效果 欣赏《马系列之一》(油画)现代 曹力 欣赏《老牛和小牛》(农民画)常振芳 思考·练习

尝试用上面两幅图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勾勒你喜欢的小动物。 方法三:对客观对象进行分解和组合

欣赏:从青铜器(人面鼎)→(兽面纹斝jia)→(爵)到爵、斝(油画)庞涛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第二课时

一、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欣赏:吉他(拼贴画)毕加索

二、思考 训练

这幅剪贴画保留了吉他的哪些特征?

尝试分析画面构图,说说画家是怎样把握画面的平衡和变化以及怎样营造深度空间的。 学习活动一

以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尝试制作一幅题为“小提琴”的拼贴或绘画作品。 思考·练习

欣赏《画画中的克劳德》(油画)毕加索 《塞纳西欧》(油画)克力

以上两幅图在处理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什么样的变形手法,给你怎么样的艺术感受?

欣赏:《鱼系列之一》(油画)王玉平

《鱼系列之一》中的鱼形状简化变形,色彩强调大面积对比,富有表现性 欣赏:照片《室内一角》与《寻找室内形状》 (选自《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对比

《寻找室内形状》画家运用丙烯、粉笔进行色彩表现方法的实验。 《天水桥》(摄影)现代 韦鸣

通过概括、简化、变形、分解、重新组合等手法改变实际物象,构成新的画面。 学习活动二

参照《寻找室内的形状》和《天水桥》创作一幅个性化的作品。 课堂练习:

1.人们为什么不满足于模仿自然的表现形式? 2.变形手法表现的自然景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看世界呢? 作业布置: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用心体会,在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第5课《方寸之间》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篆刻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2.认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了解朱文和白文。

3.了解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对篆刻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书法与篆刻的练习 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新课教授

1.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1) 战国古印。安昌里玺

(2) 秦朝古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 (3) 汉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 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 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①.出示一组阳刻作品(朱文)

②.出示一组阴刻作品(白文)

(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5.基本步骤介绍:

①.直接反写②.水印翻稿 ③刀刻④印

6.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7.印面的分布与组织欣赏(艺术性的体现) 8.学生作品赏析

三、作业布置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一个作业:

1、 从课本中找两方印章临摹,要求一朱一白。

2、 从老师提供的篆体字中集字,来设计一方印章。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欣赏

第六课 变废为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去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

3、能够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完成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尺子、蜡笔、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二)、导入新课

1.新学期对这学期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对要用的材料做下安排。 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三)、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 :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 ( 封面的作用 ) 总结: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的前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是一本书的很重要的部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引导我们进入书的内容。 2.书籍的分类

a.名著类、杂志类、科教类等 b.具体的组成(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3.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运用文字、绘画、摄影和图案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 4.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 均衡布局 C. 不均衡布局 5.教书总结 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课本

3、

4、5页)教书 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四)、封面设计步骤: a.构思立意

b.确定封面的规格和文字的位置。(利用文字进行封面设计时,要根据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结合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整体布局。 注意:用双线,单线会减弱视觉冲击力。 c.上颜色(颜色鲜明) 五.学生实践

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作为元素,对自己喜爱的书进行封面设计。 要求: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六.作品讲评,小结

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感受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

2、学习了解书籍装订的方法与形式,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封面设计构思。

2 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教学课件。

2 .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 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书到底有哪几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2.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 均衡布局 C. 不均衡布局

3.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时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实际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设计。 4.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

A. 书籍装订就是把印好的书加工成书本。

B. 书籍装订的形式:a.中式装订(以线装为主要形式,线装书较费工时,现在很少应用。 b.西式装订(平装、精装)

5.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欣赏5页中的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

6.封面设计步骤:A. 构思立意 B.运用不同的材料的技法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

三、学生实践

1.学生分组练习, 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师辅导. 2.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第七课我喜爱的书

教 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封面。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24页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内容的书籍?请同学回答书籍的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

[2] 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多媒体展示欣赏《日记本封面设计》作品)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4、封面设计步骤: (1) 构思立意

(2)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

(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要求:(1) 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 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小结

1、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五篇:湘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家乡美

教学目标:

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

1、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

2、掌握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



1、课前信息收集:到家乡各个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

2、知识问答:

a、“穿靴套袜洋上行,世间唯见此奇景。”(是描写白水洋的词句)请同学们回答相关景点。

b、家乡有多座木拱廊桥矗立水面,引以为毫!你能说出哪些桥的名称?

c、你还能说出哪些家乡的名胜古迹? 

3、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风光图片。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4.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

二、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

2、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 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

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

三、创作



1、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

2、教师巡回指导。 

四、评价



1、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

2、视频展示,学生互评。 

五、拓展



1、欣赏录制好的学生快板表演《家乡好》。



2、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1、模拟情境: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做客,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

2、带领外国朋友观赏四季杜鹃。



3、景点介绍:引导学生丰富景点的知识介绍,突出对杜鹃花的祥细描述。



4、出示杜鹃花图片,引导认识其形象特征。 

5、老师小结:对图简要概括特征。 

二、欣赏认识



1、出示两张杜鹃花图形(其中一张为图案化造型),让学生欣赏比较。 

2、引导学生找出其造型风格差异。 

3、教师概括,明确图案画的特征。 

三、学习制作



1、图案化方法:概括提炼、变形美化。



2、尝试制作:为杜鹃花设计一个图案化形象。(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

四、展示评价         

2 逛大街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

2、能较好的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的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画线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 (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 (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 (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

(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 (1)课件或挂图 (2)师生交流

(3)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

二、欣赏、发现与交流

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

三、学生作业 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

四、评议作业 

五、小结全课



1、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



2、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听声音(人的喧哗声) 

2、提问:

(1)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人的喧哗声) (2)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大街上) (3)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人多,非常热闹) (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街头小设施、建筑物、人物) 

二、图片欣赏 

1、街头小设施 

2、建筑物 

3、人物 

4、街市图片 

三、介绍相关知识



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 

2、透视知识 (1)近大远小 (2)近清楚远模糊 

3、遮挡关系 

四、画法指导



1、确定内容,突出重点。 

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



3、大胆描绘: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近处的画大一些,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 

五、学生作业 

1、提出作业要求

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

六、欣赏评价 

1、欣赏学生作品 

2、谈感受 

3、讲评作业 

4、总结、拓展        3 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

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

4、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

三、创意设计

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

2、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

四、展示创意,评价小结



1、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

2、互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感受



1、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



2、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 

二、分析讨论



1、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

2、学生讨论,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

3、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 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

4、分析教材范作。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

三、尝试制作



1、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

2、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工。 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

四、作品发表

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

五、学习拓展

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      

4 欢乐陶吧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

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

3、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难点: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说陶

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 

二、赏陶

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

三、玩陶



1、欣赏认识。出示教材范作,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

2、尝试练习。学生动手试做一个造型。 

3、反馈小结

(1)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2)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3)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泥条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4)泥板的拼接有什么困难,怎样才能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5)都有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

4、学生修整展示作品 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对比导入

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

二、探究方法

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

3、小组间交流,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

三、验证方法

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

2、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

四、作业展评

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

2、教师小结全课。      5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

二、探索思考

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

三、尝试体验

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

四、分工合作

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

五、组合展示

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  

6 团扇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教学过程:

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

1 .教师演示课件。。

2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 .教师板书课题。 

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多媒体: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

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 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 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 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

1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 .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

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

1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 .自评、互评。

3 .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     7星光灿烂

教材分析: 本课是简易的立体构成练习,将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构思设计和工艺制作手段,实现近似浮雕艺术的效果!

学生有一定的折叠基础,不过对凸折线、凹折线的认识不够,对示意图的理解能力还很欠缺!因此本课在教学中加强了识图的力度!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降低难度!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意在让他们领悟制作纸浮雕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

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 教学难点: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1件、示意图6幅、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黑板一块!红蓝黑色笔各一只(粉笔记号笔均可)

学生: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尺子一把、红蓝黑色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学生对比欣赏思考:你们知道这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明确: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象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星光灿烂》,制作纸浮雕星星。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发现

学生欣赏浮雕四角星星思考交流:这颗星星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平整的纸张,产生立体感的呢?

明确:折叠是制作纸浮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2、看简单的折叠示意图 思考:红蓝虚线黑实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明确: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代表裁切线。

3、根据示意图(两种)动手尝试折叠并交流凸凹折线折叠方法,明确:凸凹折线的折法。折叠完后展平作品直接在上面用相对应的折叠线绘制出示意图!

4、展示绘制快又好的示意图!

5、试一试:出示示意图完成四角星基本型的制作并交流! 目的: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独立完成星星基本形的制作!为后面的创新奠定基础!

6、能让你手中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吗?学生交流!

7、对号入座:出示书中四个示意图和四个变式星星浮雕作品 学生在书中对号入座填空!然后说一说四件作品的异同点!明确:图一是基本形!1——4号星星都是根据基本形变话7而来!4号星的特别之处:光芒的表现!四个角中间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光芒!

三、制作创新:

看了这几种不同造型的星星后,是不是又想试一试呢? 赶快动手吧,看看哪一组动起手来,把这夜空点缀的更加美丽。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及延伸

1、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

2、欣赏其它浮雕作品!

六、课堂小结. 刚才同学们精心制作让我们的天空有了繁星的点缀,希望大家在今后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星空!让那星光更加灿烂!

    

 8 大地彩虹 教学目标



1、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2、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3、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立交桥欣赏

1 .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 2 .揭示课题:立交桥。 



二、立交桥分析 1 .提问:

(1) 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 (2) 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

二、地道桥。 3 .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



三、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 .我市某地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 .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1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2 .教师巡视指导。 



四、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



一、确立、完善方案

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成员、设计方案。  

二、方法指导

教师模拟桥梁设计师的身份,示范、讲解制作立交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 根据方案,各自分工完成桥面、桥墩、附属设施等的制作。 (2) 根据方案。齐心将各部分粘贴合成。

(3) 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对立交桥模型进行修整。 



三、实物和视频展示台 

四、制作立交桥

 学生们动手制作立交桥,教师巡视指导。 

五、作品评析

1 .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由小组推荐 1 — 2 位组员对自己的作品作简单的陈述。

2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座立交桥 ? 说说你的理由。 3 .同学们设计和制作的每一座立交桥都有各自的特点,课后让“小车”在上面跑跑,检查检查你的设计合理吗 ? 如果存在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        

9 编花篮 教学目标

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教学难点

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

2、如何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到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实物竹篮和书上的各种竹篮。 2.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美进行延续和扩展,做一个可爱的圆底的小花篮。 4.板书课题 :编花篮 

二、对比激趣

1.同时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 ( 按书中步骤图 ) 的录像。

2.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 ? 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 学生讨论交流。

3.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还需要一些小技巧。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呢 ? 课件演示编织过程。 



三、晋级游戏

我们一起进入编织竞技。游戏规则:每学到一定程度顺利过关就可以获得升级机会。

1.开始的级别为杂工。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 ?( 底面 ) 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 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 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

2.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你们先用 2 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有什么问题吗 ? 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 ? 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教师小结: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 教师小结: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

3.升级为设计助手。回主菜单——花篮。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 ? 教师小结: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 怎样更好利用 ? 师生交流、讨论。师:非常棒。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 4.进入主菜单——花篮。这一关会有什么展现给我们呢 ? 

四、作业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个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 学生组内制作。  课件: 展示游戏规则。 展示花篮编织过程。 展示各种材料制作的花篮。  第二课时



一、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

 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



二、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 1.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 (1) 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 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 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2.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  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

三、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 1.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1) 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 (2) 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 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

教师小结: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

2.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1) 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 (2) 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 (3) 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 ”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3.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 结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 步骤图。

课件展示更多的插花方法。 



四、小组合作,自主表现  1.提出作业要求:

(1) 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 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 2.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



五、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1.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 2.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    

10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

2、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

3、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水的绘画表现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用线描、色彩的方法来表现雨景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 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 课件:雨景的照片和电视、电影中有关雨景的片断 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画雨方法的课件,多媒体演示 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

六、教学总结        

 11 飞天畅想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的景象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 然后出示课题。 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         

12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

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



二、观赏背包

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 成、材质、样式 

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 (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

 CAI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



四、作品欣赏 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 展示学生作品 



五、学生作业

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 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



六、评析交流 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本培训第一学期总结下一篇:巡查反馈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