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范文

2023-11-12

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    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具体提升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前教育的普及在这种环境下继续升温。然而,在我国,教育已经转向大众化和低龄化趋势,学前教育的出现和传播倡导对学前教育的优质教师提出严格要求。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具体分析专业教育阶段的不足,制定具体的策略来改善这些不足,开发复杂的人力资源来执行学前教育和教育任务,使该专业的建立更加有意义。

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是人生开始启蒙的重要时期,儿童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孩子的心智、情感、习惯、品德等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教师的基本技能对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多地开设专业艺术课程,但在教育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初中幼教系美术教育的现状,衡量美术教育,并为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幼儿园艺术课作为必修课,旨在培养幼儿成为艺术教师,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整体能力。素质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高校和高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需要综合的艺术技能。除了学习会话技巧,学生还必须继续理解儿童文学的手册和知识。但是,从教育实践到学生兴趣低、生源基础不均衡、教育质量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更限制了这一进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课题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部门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2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之一缺乏专业专职师资力量

目前,一些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招聘美术教师,这导致美术教师的缺乏,美术教育工作难以进行。此外,从一些高校招聘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师也在吸引着毕业生,美术的突出成绩并不能弥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缺陷。缺乏对学前教育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难以定制适合学生的艺术课程,这可能使学生难以更好的学习,降低学习热情,不利于积极的职业发展。

2.2  美术素养培养的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可以在未来的幼教中根据儿童的审美心理设计环境艺术和服装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成就和技能,提高审美水平。一些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大量的绘画和艺术理论课程,但在学习完课程之后,他们仍然感到缺乏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有限的美术课,很难完成系统结合。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儿童美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开发适合儿童的艺术课程。

2.3  学校提升美术素养的途径缺乏多样性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将“基本艺术素养的形成”描述为艺术课程创设的关键诉求之一,艺术支持的定义基本上是理解艺术的内容和现象、艺术创设的方式和过程、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很多课程和沉重的困难,但艺术类专业课程使课程变得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产生不利影响。

3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培养对策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规划、以教师为中心、高素质的建设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质幼儿园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结合高校以及来自社会、国家甚至个人的支持和帮助。本研究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发展建设的意识。

3.1  培养、招聘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

教育部应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化,培养具有专业追求和学术信念的艺术幼儿园教师群体。学校应提高学前教育中艺术教师的就业门槛,并雇用对学前教育有极大研究兴趣的艺术专业人员。已经就业的美术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幼儿园知识培训,定期评估学前教育质量,惩罚未能评估的教师,甚至将其进行调任岗位。

3.2  围绕美术素养要求制定课程方案和评价体系

艺术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艺术态度、艺术知识、审美能力、艺术观念、美术教育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提高学生们的能力,通过设计创意艺术表达等方式以提高美术素养。根据这些要求,高校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课后评估系统,宏观控制课程大纲,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培训效率。同时,艺术系的课程设置,结合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整合了那个时代的儿童美术教育和艺术心理学课程,以拓宽学前教育的视野,幫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的绘画。

3.3  美术素养提升非一日之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前教育艺术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以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为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由于课时有限,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除了消化课堂上学到的艺术专业知识外,不要放弃每一个多读书、多思考、多参观艺术展、与艺术家交流的机会,通过接触艺术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4  总结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规划、以教师为中心、高素质的建设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部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单方面的高校举措以及来自社会、国家甚至个人的支持和支持。本文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建设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志英.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6(5):100.

[2]高闰青.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24-125.

[3]臧燕平,周鑫.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作者简介;侯路,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巧设情境之美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营造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习兴趣,激励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院、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环境会强烈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很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因此,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首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老师创设的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情境,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二、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强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事实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1.追求语言的“精”。

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能引人注意。”在教学中,我力求用较少的话说明更多的问题。

2.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老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或鼓励的语言,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表情达意。一方面,注意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等,让学生感觉亲切。另一方面,用体态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语言增强生动感。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比划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这也可以算做是一种无声的美。

三、展现创造之美

创造是人类独有的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和主观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意愿和需要,改变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尤其明显,而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一堂课,并通过三个步骤来实行。

1.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音乐、故事来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

2.启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的创造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气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创造。我在课堂中,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尽情发挥创造力。我则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学生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很好。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的过程是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时,那么创造之美就得以实现。

五、运用演示之美创设情境

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进一步凸显了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体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体的御用带来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地表现。因此,媒体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挂图、实物等,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围绕重、难点,多层面地精心选择使用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显示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演示之美。

在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增加学生参与使用媒体机会,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媒体在教学使用时,教师除了使用熟练外,关键在于运用适当,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媒体的作用纯粹是为用而用,将难以体现演示之美。所以,我们在教学媒体的使用方面,应慎重考虑、精心安排,用在刀刃上。

当前,各个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美术课的教学改革,我觉得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不妨再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做些思考,下些工夫,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民间美术

[中图分類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当前我们国家对幼儿教育这一方面不够重视,专业对口的老师少之又少,一些幼儿园有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老师,更不要说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老师。这对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有很重大的影响。所以要提高进行学前教育老师的整体素质。

一、民间美术应用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在教育改革新观念中,德、智、体、美、劳都非常重要,而美的教育与艺术教育息息相关。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也包括了民间美术,民间美术被大众所欢迎,流传至今,如一些雕塑、书法、绘画等。

(一)能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中华各地的民间美术艺术,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民间艺术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引以傲的艺术,如果在学前教育中引入一些民间艺术,把这些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就能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意识。

(二)发展地方文化特色

我们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都是当地优秀的文化成果。民族文化职中包含着地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才组成了民族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现在崇洋媚外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些人知道其他国家的民族特色,却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如果把民间美术融合到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当中,就能让幼儿了解个地方不同的文化,让儿童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对美的教育

把民间美术引进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中,就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美的教育,因为当代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为教育培养的方面并不一样,例如心理教育、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所以把民间美术引进美术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还能够提高审美能力。

二、应用实践

(一)民间的绘画、书法

在学前教育到美术教学当中如果要引用民间的美术,那么民间的绘画和书法,对儿童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画。而民间的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了文化的发展,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学前教育中引进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把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承发扬,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书法和绘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民间的剪纸和折纸

民间的折纸和剪纸是传统文化传统形式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民间美术文化。剪纸产生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十分普遍。作为工艺品,在汉朝唐朝的时期,就开始应用。当时,民间百姓中出现了非常流行的“方胜”,这个就是剪成的饰品,这也是剪纸的雏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剪纸逐渐出现,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妇女、儿童都会用剪刀把红色的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花鸟、动物、人像,并贴在窗户上,又称窗花。每个地方的剪法不同,南北方不同。南方含蓄自然,北方粗犷大气,形成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可以将剪纸利用在学前教育中,如老师会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小红花,以此鼓励,而这小红花就是剪出来的。剪纸能够让儿童了解不同的地方特色,锻炼动手能力。而折纸,从古代开始就受儿童欢迎。在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中,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叠千纸鹤、兔子等。

(三)民间的沙画、雕塑、刺绣

近些年来,掀起了一个沙画的民间浪潮,被很多表演艺人所使用。还有一些雕塑文化也正在兴起。而民间的刺绣,作为传统的文化之一,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还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分成了不同的流派。还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当中,例如现在的衣服、被子上有很多刺绣的样式,把这些文化引入学前教育当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够把这些传统文化、传统的民间美术传承下去。

总之,民间美术是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表现,把民间美术引入学前教育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审美能力。而这些民间美术,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各个地方的特色,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发展中华民族的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90.

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美术专业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美术专业平面设计作为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能应用到美术领域所有基础知识。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平面设计课程可以在更大层面上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然而,如今高职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为此,本文就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美术;平面设计教学;实践分析

前言:平面设计是艺术相关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显得尤为关键。平面设计专业是一门对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技术类专业,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则需要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时代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1实践式教学的优势

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在美术平面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强逻辑的必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时间的集中有利于教师提前做好课程内容的充分准备,集中精力做好课堂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从学习到具体技能训练都能夠进行,使基础理论与实践融合更加紧密,学生专注于学习某一课程内容时,逻辑思维更加连贯,专业技能更熟练。如平面设计课第一周以基础理论为主,第二周以考查为主,第三、四周以案例制作为主。第一周,教师讲解了平面设计课程概念的关键部分。第二周,带领学生考察当地标志性的大型商场、商业服务店、热闹的商业服务场所,并要求学生撰写考察报告。然后老师选好地点,拟定设计项目研究,给学生布置设计方案。第三周逐渐收集与研究相关的材料,并开发出一份手稿。第四周进行平面图设计,反复推敲,最终定稿。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设计的全过程,提高设计能力。

2高职美术专业平面设计教学的问题

2.1学生实践设计能力不高

当前,每个学校都有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所以老师们只注重教学内容,而不注重实践教学,忽略了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因此老师要指导他们的教学方式,就像平时对生活的关注,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用心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他们的实践设计能力。

2.2教师教学意识落后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跟不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策略,并没有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在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课上,老师一味的给学生讲基础理论,没有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课堂。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忙着做笔记,无法及时进行思考,因此学生只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却无法进行操作。同时,平面设计专业是学生全新升级的课程内容,导致他们之前没有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只了解老师所描述的平面设计概念。如果没有改变课堂教学理念,就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现实意义。

3高职美术专业平面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3.1建立优秀平面设计理念

平面设计是一门非常独特的专业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自学能力,还要具备现代主义设计感。借助现代主义设计意识,他们可以更快地提高专业设计教学水平。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平面的基本步骤。在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在脑海中制定方案,并设计出大概的图像和总体规划大纲。因此,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选择这些技术专业时,应该塑造当代设计理念,合理确立自己的技术专业个人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强化技术类专业的总体目标,让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环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解决困难,合理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

3.2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平面设计必须“摆脱”课堂教学。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进入需要优秀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平面设计具体的工作和制作过程中的完善步骤。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平面设计的具体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摆脱”课堂教学,掌握要求为平面设计的社会发展,为企业提供具备优秀的平面设计人才。

3.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位教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重视本课程的内容,重视本技术专业,积极学习本课程当中的技术专业内容。虽然培养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但教师首先要介绍这个技术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每个人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从学习开始就逐渐重视这门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喜欢这门课程,教师要在培训中积极探索新的、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轻松愉悦、引人入胜、启发灵感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使专业知识简单而具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摆脱年轻人的懒惰,保持学习的热情。

3.4 增加学生自主创新和设计创意的实践

绘图软件使设计更简单、更快捷。设计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但是互联网技术中可以使用的项目太多,整个设计方案过程越来越简单,导致设计产品抄袭成为严重问题。学生应具备独立设计产品的能力,在培训中,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构思设计方案,制作出优秀的作品。要想有这样的工作能力,就必须每天进行大量的训练。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训练的机会,减少绘图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应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让学生摆脱专用工具对设计方案的束缚, 这样就可以打造出高素质的设计师,而不是只能使用手机软件的绘图员。

结论:综上所述,美术设计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教材,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史地.高职美术专业平面设计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201.

[2]李艳惠.美术专业平面设计教学实践分析[J].金田,2013(01):172.

[3]邱慧灵.高职美术专业平面设计教学实践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0):38+47.

作者简介:王欣,女(1986 .8—),汉族,湖南攸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门极具个性化的学科。高中素描教学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基础,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课,其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高中;专业美术;素描教学

一、高中专业美术素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形不准。形不准是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其实,形不准牵扯了许多绘画的基本常识——构图、比例、透视。提到构图,比如在我们实际观察睁物时,首先要注意到这一组件物从整体上给我们感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这种形状由几个物体共向组成了一个大致什么样的图形。

2.深入刻画问题。还有部分学生不会深入刻画,不知如何深入刻画,总觉得自己画好了,比如在画人物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考生费了很大的力气,画面仍然没有深入进去。

3.时间安排。有的学生会出现来不及画完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浪费在起形阶段,总是形画不准,起形花费很长时间就导致后面草草了事,造成画面不完整。还有的学生会在深入刻画阶段抓住一个细节老不放,始终在画一个地方,力求局部完美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没有调整时间而导致画面效果不理想。

二、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树立“观察分析”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照片或者范画起笔就画,虽然按照教师教的绘画步骤作画,但往往会画到后面,人物形体上就越来越不准,学生便失去了往下画的信心。那么为什么形体会越来越不准呢?实际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拿到照片或者范画的时候,没有耐心观察分析而是立刻动笔画,缺少仔细观察分析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画不下去的情况。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动笔前,先要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从整体观察。比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大概轮廓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问题,垂直线或斜线连贯起来考虑画面形体轮廓整体的准确性,画面正形与负形的整体空间关系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

2.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在观察分析后,动笔画时很多学生喜欢从局部入手,局部总是很吸引他们,而这是素描学习中的致命问题。这样画面会太花、太乱,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全面观察到整张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学生铺调子的阶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调”明确分为背光部、受光部两大块,并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处或零星的两处。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线,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比较,通过线条强弱、虚实、疏密或取舍处理,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不会把画面画空,没法深入,也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琐碎画面,有利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画面的能力。在整体铺完大体明暗后,开始局部深入,从五官开始深入刻画,在此阶段,很多学生有深入能力,但问题依旧是只是一个劲地抠局部,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变现效果,虽然深入阶段还是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画越乱,这些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教会他们深入刻画的方法。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观念,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绘画中。

3.坚持因材施教。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绘画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找到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责任编辑 王凌燕

美术专业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活动;项目课程;目标定位

工艺美术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特点明显,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艺美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工艺美术类技能型人才缺乏,需要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持。工艺美术不是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组活动,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工艺美术通过特定技术,进行审美加工,改变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传统课程模式,是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学科本位课程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通过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成为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新世纪以来,美、英、德、澳等西方国家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整合,相继建立了以多种能力和品质综合体现的,模块课程的灵活吐对实行弹性学制的新型职业能力体系,由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转换,并且把工作情境融入课程注重人文课程充实、整合,已是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通用原则。

如今,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实践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要强调能力本位,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当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存在学科化倾向,没有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整合,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完备性、系统性,教师角色应向向促进者、引导者转换,根据专业类型、毕业生就业企业的性质,由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转换,强调专业实践的应用性,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换。把项目课程限定于问题解决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个体的自愿活动为前提,项目课程应当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紧扣学科的项目实践,并作为课程体系的主体模式而存在,有效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打破知识内在存在结构,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关注个体获得哪些工作知识,让个体完整地学习工作过程。

首先要定位专业所面向的岗位,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是确定一门课程到底应当让学生学什么,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编制项目教学实施方案,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项目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在项目设计的中的创造性。

二、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职业活动特点及项目理论

1、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美国的克伯屈对项目课程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他认为项目课程可作为课程体系局部课程而存在,即限定于问题解决领域。也可以作为课程体系的主体模式而存在,有目的的行动作为项目课程的关键特征。项目课程是基于主体有目的行动的模式,有明确目标,涉及整个身心的活动。项目课程已超越了课程领域,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学科的项目,成为一种教育思想。

要有效地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有效地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明确地把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即有能给零碎的工作任务提供联结的载体,作为重要课程内容。这个载体就是项目。工艺与系统工作任务关联的专业知识首先要定位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它是新手发展到专家的手段,深入思考该专业的特色与发展方向,最终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系统专业知识,任务分析对项目课程开发起决定作用,并以此才可能达到专家的技术水平。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其核心目标是完成项目设计。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让学生来学习这些内容。

2、相关项目课程的概念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任何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按照行业要求确定专业内涵,工艺美术有实用、陈设艺术和工业设计,要掌握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特殊性,个体能够把“任务”做到的某种状态,分析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目标定位,为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并为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构建奠定依据。

特征,是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工艺美术职业的活动行为实施者是人,基本构成要素是“人一物…顾客”,是以外在于人的工艺品为载体来实现作用,基本構成要素很简单,更侧重于其在精神层面的审美情趣,工作任务是职业活动的基本单元,被实施对象是有形物体,具体的工作内容因品种的变化而变化,要实现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合一,从职业能力来看,进行专门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的一协调,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以项目课程为核心的体系结构进行实践,以专业化为专业课程的核心目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首先应该着眼于学习者人格的完善,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准则的目标引导,服务于个体就业与经济发展,当然,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文化基础课程的支撑。

在强调理论知识系统性的架构中基于工作本身和从业者两个出发点,实现人体层面的需求。以外在于人的工艺品为载体来实现作用,且“人”是直接作用于“物”,在关注有形物品使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分析工艺美术等职业活动构成要素活动方式,更侧重于其在精神层面的审美情趣,把握“顾客”在任务内容中的参与度,体现较强的个人性或个案性。

在任务内容的比较中,根据顾客的需求展开,对应职业的活动行为实施,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将因人而异。在工艺美术的职业活动中,要对工作任务的产品品质的衡量,满足顾客使用需求同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观察其材质的选择、工艺的到位,来检验产品是否达标。根据工艺美术的独特性,改革中职业活动分析的成果形式,建立工艺美术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要具备一定言语信息交流能力,在空间感觉的生成中凸显创新精神,要求熟练的动作技能,将工作态度态度蕴含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之中。

三、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实践

根椐前面的理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为基点,实现知识和技能、知识和任务的有效联系,确保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化,要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项目情境下实现理论和技能的融合,实现课程目标的岗位、任务和能力定位。以课程目标分析为基本依据,实现项目课程结构的基本构架,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通过专业课程实现非专业的普通化目标。不能缺少服务于生涯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要涵盖人文素质目标,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为专业课程建构一个基本框架,建立具有通用性、基础性的平台,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的接轨”,实现多元化与个性化,,将核心方向的内容设置成必修课程,整个课程编排的隐喻是房屋建筑,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组织与再组织。

项目课程的课程知识首先是一种实践经验,项目实践需要大量创造性的设计,围绕任务设置课程,随着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的深入开发,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得课程内容形成了经验递进的层次,由课程开发层面在向课程实施层面跨越,通过以一个具体的产品、服务学习的技术实践知识、技术理论知识,这也是工艺美术专业的独特需要。课程方案俗称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的课程结构是展开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基本结构中必须存在“合一”的载体,鉴于人适应多变社会和人性本身完善需要,通过“知识勃合”和“态度附着”的形式,具有较广的职业活动的覆盖面,要实现专业的专业化目标,建立具有通用性、基础性的平台,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的接轨”,让学校教育已经变成“工厂一学校”,从工艺美术专业本身来看,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中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最初的感性认识,在专门的情境和状态下延伸出与之相联系的学科课程。把每一个项目课程作为生长点,生成具有迁移效应的知识,教师需要进行示例、示范,在学习结束后直接完成教学评价,在编排中进一步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项目课程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在具体项目设计中分析造型的生产材料、工艺的可行性,能针对产品大小、形态、种类选择对应的泥料。根据所制品种的容量来确定详细尺寸的缩放,能结合产品特点进行装饰。能分析造型的生产材料、工艺的可行性,能根据比例制作小样。

由课程开发层面在向课程实施层面跨越,通过抽象和概括,分析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基础,体现人的精神、自由、主观性、想象力,围绕工作过程的工作知识,将抽象知识符号与具体职业情景联系,从核心知识到背景知识的辐射。使专业性目标与非專业性目标的同生共长,使得项目课程从单一走向丰富,实现从行为实践到职业素养的融合,这也是从行为实践到职业素养的融合,要剖析项目课程样式结构的基本框架,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通过项目的学习,以一个具体的产品、服务或决策将工作任务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和情景化,使得知识表征语义表征、情节、动作表征在项目情景中实现自主建构的意义;要为“概括”和“应用”提供可能,使课程知识是围绕工作过程的工作知识,有助于产生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学习者个体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艺美术要求课程内容既要具有以制作“物质功能属性”的“技术、工具、工序、工艺”等理性,关注实施阶段的生成,要认识到学习目标是课程内容开发时的起点,规定学生的学习之后的变化符合某种要求,学习目标具体、清晰,可操作,要为学生未来的变化进行预设,鉴于非理性的个人超验的整体学习需要,学习目标要有助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信心,要选择适合的项目设计逻辑主线,倾向于学生实际制作能力的提高。具体实践时,要项目设计当能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可以学习到完整的工作任务,按照按照项目类型可分为为模拟项目和真实项目,获得具体的、确定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创意独特的工艺美术作业能掌握工艺美术的设计与制作,也能够成为商品,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把握项目的序化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真正实现中职工艺美术实践层面向理论层面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2.

[2]ChristopherH.Lovel。ek.serviceMarketing,3'`,ed.载自森吉兹·哈克塞弗著,顾宝炎等译.服务经营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及培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动组织的建议书「R].2002.

[4]Rauner,F.:BeruflieheKomPetenzentwieklung一vomNovizenzumExperten.In:Dehn bostel,P./Elsholz,J./Meister,J./Meyer一Menk,J:VernetzteKompetenzentwiehkl ung:AlternativePositionenzurWeiterbildung.Berlin:editionsigma,2002,P.117.

[5]杨黎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J」.职教论坛,2006(9)

[6]瞿葆奎,丁证霖.“设计教学法”在中国.载瞿葆奎主编.教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35.

[7]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8]孙文学,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变革「职教通讯,2006,11

[9]刘炜杰,中等职业学校道德共同体建设中身份建构的意义一与策略,职教通讯,2009,1

[10]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

[11]克伯屈著,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袁志明,男,1962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83年毕业于福建省厦门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科美术专业,2014年毕业于重庆市西南大学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现为福建省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文化艺术教学部美术专业教师,讲师职称。

上一篇:语文课程教育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报纸新闻语言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