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中学范文

2023-09-16

海子中学范文第1篇

《女孩子》

海子

她走来

断断续续的走来

洁净的脚

沾满清凉的露水

她有些忧郁

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

望望父亲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枝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

另一枝送给了谁

却从没人问起

春风是风

秋天是月亮

在我感觉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篱笆像一条蓝色的

小溪

赏析:

不同于海子的绝大多数诗作中所展现的罕有的力度,浑厚而奔放的气质,对宗教真理的悲痛关怀以及对生命赤子般的讴歌,他的《女孩子》在风格上则显得清丽绝尘。

也许看多了都市中伪饰的清纯,苍白的矫情,当读到海子的《女孩子》时,一股清新、充满田园芳菲的气息扑面而来。全诗开篇女孩子的意象像许多中国

三、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中的意象一样无不流露出视觉上的透明性,“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勾勒出一位晶莹清纯的女孩子形象,她的到来与其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轻盈,不如说给人一种心理上的纯净、朦胧的感受。美国学者韦勒克在阐述视觉意象这一概念时,强调了意象“是一种感觉或说知觉,但它也代表了暗示了某种不可见的东西,某种内在的东西”,揭开女孩子的视觉表象,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类似于初恋的若即若离,纯洁羞怯的情怀。在诗的第二部分,海子尽量不动声色又调动所有蕴含隐喻色彩的视觉意象来抒写“初恋”的情愫。“房屋”“父亲”都是家园的象征,她以忧郁的神情告别家园,恰恰流露出对往昔的留恋对将来的迷茫,初恋时那份青涩的忧伤淡淡地泻出,斜插在发间的那枝默默不语的野桃花正象征着女孩子无邪纯真、脉脉无语的爱慕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以含蓄地点了另一枝野桃花“送给了谁”,在“却从没人问起”的背后留给读者犹有余香的寻思和品味。

如果说此诗前两部分表现了诗人对初恋的感性体验,倾注了他朴素的真挚,那么最后诗人则把这种真挚之情凝聚成对所有年轻生命的讴歌。风和月亮两个物象既是秀节的标志,又是诗人对像月亮一样皎洁、风一样飘忽不定的纤尘不染的感情最深刻的体验,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当你感觉到她在你心中留下的痕迹欲去捕捉她那倩影时,她已杳无踪影。“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方埋葬初恋的圣地”,在海子的心中,那是一隅清澈晶莹透明美好的圣地。

海子的《女孩子》也许更适合欣赏,独自品味。对每一位读者,他们依据各自的经验,对其中的象征进行不同的诠释,海子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洗尽铅华、纯蓝色的感情空间,我们不难想象进入这种“思无邪”的境界,任何一种明确的解析都是对这种境界的亵渎。

海子中学范文第2篇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时期,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以其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穷毕生精力和天才创作诗歌,存世一千三百多首。其诗把个体人格融入广阔人生,襟怀博大,至情至性,内蕴深广,众体兼善,素有“诗史”之称,其人享有“诗圣”之誉。为何杜诗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诗歌意象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诗歌中的意象及其重要审美作用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思融合的产物。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客观景物感情化了,主观情感融合在景物刻画之中。既然呈现在诗中的景物都经过诗人主观情思的熔铸,并且被诗人情感的链条连接起来,意象中的“意”(主体情感、感受)和“象”(客体形象、性质)之间的结合状态就会呈现种种差别。 古今中外的诗人、学者对意象的创造及其审美作用都很看重。大体说来,六朝盛唐诗歌意象中的“意”和“象”大体是均衡的,景物的形貌、色泽和时空状态是真实的、客观的,没有被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改变。魏晋六朝诗在描写客观景物时强调形似,强调准确地表现客观景物的形态和特点。这一点既体现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也反映在当时的文论和诗论所提倡的“形似论”中。刘勰论述“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司空图提出“离形得似”的主张,鼓励诗人“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艺术的神似。盛唐诗歌不再像六朝诗歌那样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但仍然是真实地摹写物象,意象中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还是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因此诗人往往善于塑造特定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创造出带有自己民族文化情感的特定意象,比如“鸿雁”“杨柳”“菊花”“月亮”“杜鹃”“梅花”等。

二、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固然与其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题广泛等因素密不可分,还与杜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变革创新紧密相联。在杜诗中,描写景物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即强调和凸现审美主体对客观景物的独特的感觉,包括瞬间的错觉、幻觉,从而营造了一种超越客观真实的、别具意趣的审美意象。可以说杜诗独开生面,“一变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创造性地营造 1 丰富的意象,精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意绪,蕴涵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美的震撼。

(一)、意象个性化与杜诗的艺术风格

杜甫在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推陈出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都浸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爱民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杜甫素怀大志,自许甚高。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立志 “窃比稷与契”,要“再使风俗淳”,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地赋予自己以时代的使命感,流露出自致隆高、凌跨世俗的强烈愿望。正是这种雄豪的性格、伟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阔大的胸怀,使杜甫在创作倾向上推崇笔力雄强、气象阔大之作,在创作实践上追求阳刚之美。体现在对意象的独特选择上,就决定了杜诗的物象选择必然会倾向于具有阳刚之美的阔大物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追求。

于是体现在杜甫笔下的自然景象,则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极为雄壮阔远的高山巨泽、长空大川等意象选择,表现了诗人广博的襟怀、强大的精神力量及人格魅力。而体现在杜甫的咏物诗中,则以对凤凰、马、鹰、雕一类雄强刚猛的动物的歌咏为主。“凤凰” 是杜诗中独具个性的意象。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现则天下太平。自从七岁咏凤凰以来,杜甫就越来越有意识地以凤凰自况。这能带来太平祥瑞的凤凰,不就是他伟大抱负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图腾吗?《朱凤行》里那只处境艰险,穷愁潦倒,孤无俦侣,却心系百鸟,犹“愿分竹实及蝼蚁”的仁爱善良的朱凤形象,正是诗人自身仁民爱物的象征。诗人在诗中热切地呼唤它的降临,“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又观打鱼》);甚至愿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凤凰台》)再看诗人笔下的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这首诗借马之神清骨峻、昂藏不凡意象,言己之壮志雄心,充分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气概。在《画鹰》里,诗人以鹰自比,不仅“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更期待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诗人这种抱负和情怀,精神和气魄,至老而弥盛,更增一种不妥协之心。如《瘦马行》《病马》等诗无不表现出杜甫虽至暮年而壮心不减,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形象。这些诗都将主体感情注入客体之中,诗人之情志与客观之事物有机契合,使其意象更加鲜明,内蕴更加深广。诗人的致远雄心和疾

2 恶刚肠所体现出的忠君爱国,必然升华为对人民命运深切关注的仁民爱物。前者所体现的英雄情结与后者所体现的人道情怀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由此杜诗还表现出对微小柔弱的或被摧残遗忘的物象的歌咏与关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里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亦纷纷。”战乱频仍,人民漂泊流离,诗人同情悲切之心流露无遗。全篇皆以审美主体对客体的观照立言,客观物象鲜明地打上诗人主观感情之烙印,构成特色独具的意象,诗歌意蕴内藏,思想容量极大。在对小生命的观照中,形象地展现着作者的精神世界。爱憎分明,至情至性,真是“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此外,病树、病桔、枯棕、古塞、秋云、残炬„„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落日、寒月等等;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等,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总之,杜甫一生不管穷与达、安与危,都始终充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以自己的生命去殉所热爱所从事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其气至大至刚,其情至悲至痛;而其独具个性的诗歌意象,融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寄慨遥深,使真实壮阔的时代生活画面罩上了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感情豪壮悲怆,笔触苍老遒劲,鲜明地形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其意象生成的或“喷薄而出”“壮丽高朗”的阳刚之美,或“透彻温醇”“情韵缠绵”的阴柔之美,只不过是其诗歌风格的两个不同侧面而已。杜诗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把家愁国恨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这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二)、意象的密集组合及其对近体诗自身格律限制的克服

诗歌意象的组合或跳跃,是一种最凝练精粹的意象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这就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这种高度浓缩的诗句,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句的力度;不仅使诗中的意象群鲜明突出,而且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同李白诗歌意象的“疏宕”不同,杜诗善于把若干意象压缩在一句诗中,密度大,容量也

3 大,显得凝重老成深厚。比如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首诗的意象组织得十分紧密,特别是首联和颈联,意象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用字遣词极为精当,无一虚设。“万里”一联关合多层意思,且不觉堆砌,历来为人所激赏。另有人则云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况当秋风萧瑟四可悲,登台易生悲秋五可悲,亲朋凋零独去登台六可悲,扶病而登七可悲,此病常来八可悲,人生不过百年却在病愁中过却九可悲。这里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诸多意象交错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序而无时序,交织共时,一目尽收眼底。诗中秋景已非夔州实录,而是“离形得似”的艺术幻境;诗中悲秋之情也不仅是杜甫个人独有的情绪,而是从个人生活经验中提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经验,真正做到了“写现实而超越现实”。再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象之密集,组合之紧凑,非如此不足以道出此诗的丰富、复杂、曲折、隐微、沉痛之处。首联“国破”的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明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司马光赞赏道:“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此言‘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杜诗在以天然景物构成意象时,还开创了意象叠加的方法,即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诗化语言,扩大了近体诗的容量,达到了言约义丰、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增添了审美价值。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苹”(《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赵广州》)等都是意象密度极大的句子,其意象间形成一个个断裂的空白,造成意象间的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欣赏者留下的空白,它延长了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过程,增加了审美趣味。此种意象叠加法,杜甫以后仿效者渐多,且不乏佳构,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柳永、马致远等人也有精妙的借鉴与创新。杜甫对意象组合方式的开拓与创新,克服了近体诗自身的局限,扩大了这一体裁的容量,丰富了近体诗的表现技巧,使诗人情感的表现更为自由灵活多变,从而使近体诗具有一种异于古诗的新的审美特征。

(三)、意象的新奇构造及其所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效果

4 当诗人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不能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时,诗人就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对客观事物加以变形重铸,让心灵孕育的意象,以新奇的构造方式妥帖地传达诗人的情意。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总是自觉地造语作新,尤在诗歌语言上“独开生面”。为此,后人曾指责杜甫:“在于好奇,作意好奇则天然之致远矣„„细观之,觉几回不自在。”其实,“作意好奇”正是杜甫自觉的追求,“不自在”正是杜甫诗歌陌生化的效果。诗人往往用紧缩省略、颠倒错综、反接实描、动词变义等种种变形方式,使语序多“以意为之”,铸成新奇别致的意象形态,显示出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特征。这种变形看似“反常”“无理”,然而它却更深刻更有力地显示着所描写事物的本性、神髓、风采,因而具有着“反常合道”“无理而妙”的特点,形成了审美意象的灵趣与奇趣。它看似破坏了先前意象的自然亲切感,却具有一种新奇性与陌生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如“碧瓦初寒外”(《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初寒”之气充塞宇宙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碧瓦何能独居于外?但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审美经验和想象力,领悟到诗人因瓦之碧色联想到草木之青翠,再由“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一生活经验,则眼中之碧瓦的的确确独居于寒气之外;而且仰视巍巍玄元寺,感觉碧瓦之高已超然乎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寒气,则非“外”字不可了。诗句借碧瓦之实体,将诗人对高耸壮丽的玄元寺的独特感受和拜谒时的崇敬心理传达给读者。再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月或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今曰‘多’,不知月本来多乎?抑傍九霄而始多乎?不知月多乎?月所照之镜多乎?”叶燮指出这一“多”字有“不可名言”之妙:“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宫殿当前之景象。他人共见之,而不能知、不能言;惟甫见而知之,而能言之。”其实“多”只是感受,是诗人任拾遗值班时因忧国事不成寐而看月的独特感受,其中不乏诗人夜宿左省的甜蜜幸福感。故只有“多”字才足以表达他复杂的心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想象力的竞赛,创构新意象,让意味与诗的形式得到最完美的化合,乃是诗人神圣的使命。杜甫创构的新奇意象乍看悖于常情常理,实则是利用所谓“阻拒性原理”与“陌生化”原则,使那些已变得惯常的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而那些从个人生活经验中蒸馏出来的细节,经由诗人主观感情的点化,并用自己独特的用词遣句、意象结构,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意象,创造出全新的感觉世界。如《放船》中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由第一眼的印象到引起感受的情绪,再到理性判断,秩序井然,不正是“意识流”所追求的效果吗?试看“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春日江村五首》)这样的语序,不是惟妙惟肖地绘制出了诗人因感受的强烈才引起对事物的关注的思维轨迹吗?杜甫还善于利用汉字的

5 视觉性,将一些客观上无序的共时画面组合成有序的诗的语法,看似不经心实则精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在自然界,桃花、扬花本是错杂纷下,而黄鸟、白鸟也无所谓谁伴谁飞;一经杜甫组织入诗,“逐”“兼”二字顿然化无序为有序,而人情便宛然在其中。这种新奇的意象构造,开创了由具有现实特征的意象向超现实的意象迈进的物化抒情方式,突破了旧的审美心理规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形态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个里程碑。

主要参考文献:

①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② 邓魁英、聂石樵选注《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 江裕斌《试论杜甫对诗歌意象结构与音律的开拓与创新》(见《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2期)

④ 郎保东《审美意象的趣味》(见《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5期)

海子中学范文第3篇

重 建 家 园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籍心灵

讯 问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

诗人 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你无力偿还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我想我已经够小心翼翼的

我的脚趾正好十个

我的手指正好十个

我生下来时哭几声

我死去时别人又哭

我不声不响的

带来自己这个包袱

尽管我不喜爱自己

但我还是悄悄打开

我在黄昏时坐在地球上

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晚上

我就不在地球上 早上同样

地球在你屁股下

结结实实

老不死的地球你好

或者我干脆就是树枝

我以前睡在黑暗的壳里

我的脑袋就是我的边疆

就是一颗梨

在我成型之前

我是知冷知热的白花

或者我的脑袋是一只猫

安放在肩膀上

造我的女主人荷月远去

成群的阳光照着大猫小猫

我的呼吸

一直在证明

树叶飘飘

我不能放弃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为生

埋葬半截

来到村口或山上

我盯住人们死看

呀 生硬的黄土 人丁兴旺

麦子熟了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

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灯前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半尺厚的黄土

麦子熟了

死亡之诗(之一)

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

正当水面上渡过一只火红的老虎

你的笑声使河流漂浮

的老虎

断了两根骨头

正当这条河流开始在存有笑声的黑夜里结冰

断腿的老虎顺流而下 来到我的

窗前。

一块埋葬老虎的木板

被一种笑声笑断两截

死亡之诗(之二)

我所能看见的少女

水中的少女

请在麦地之中

清理好我的骨头

如一束芦花的骨头

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

我所能看见的

洁净的少女 河流上的少女

请把手伸到麦地之中

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

麦子上回家

请整理好我那凌乱的骨头

放入一个小木柜。带回它

象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但是 不要告诉我

扶着木头 正在干草上晾衣的

母亲。

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

雨夜偷牛的人

爬进了我的窗户

在我做梦的身子上

采摘葵花

我仍在沉睡

在我睡梦的身子上

开放了彩色的葵花

那双采摘的手

仍象葵花田中

美丽笨拙的鸭子

雨夜偷牛的人

把我从人类

身体中偷走。

我仍在沉睡。

我被带到身体之外

葵花之外。我是世界上

第一头母牛(死的皇后)

我觉的自己很美

我仍在沉睡。

雨夜偷牛的人

于是非常高兴

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

在我的身体中

兴高彩烈地奔跑

两座村庄

和平与情欲的村庄

诗的村庄

村庄母亲昙花一现

村庄母亲美丽绝伦

五月的麦地上天鹅的村庄

沉默孤独的村庄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就是普希金和我 诞生的地方

风吹在村庄

风吹在海子的村庄

风吹在村庄的风上

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

北方星光照耀南国星座

村庄母亲怀抱中的普希金和我

闺女和鱼群的诗人安睡在雨滴中

是雨滴就会死亡!

夜里风大 听风吹在村庄

村庄静座 象黑漆漆的财宝

两座村庄隔河而睡

海子的村庄睡的更沉

扩展

海子与四姐妹的故事

1964年《桃花时节》,男孩《在家乡》《亚洲铜》《北斗七星 七座村庄》诞生,他的啼声如同《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穿过《一滴水中的夜晚》,回荡在《拂晓》的《村庄》,响彻《五月的麦地》,《从六月到十月》经久不息,母亲干脆把他取名海子,把他的歌唱称作《海子小夜曲》。

或许与《春天的夜晚和早晨》出生的时辰有关,海子既爱《夜色》又爱《黎明》,并且天生具有诗人气质。大学毕业后《在昌平的孤独》日子里,他写出了系列夜诗,如《黑夜的献诗》、《印度之夜》、《夜晚 亲爱的朋友》、《八月 黑夜的火把》、《草原之夜》。《晨雨时光》他借手中之笔,尽情歌颂《美丽白杨树》、《山楂树》、《太阳和野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为了美丽》的《女孩子》甘愿做《农耕民族》、当《民间艺人》,在《两座村庄》之间的《麦地》种植《粮食》、建造《房屋》,日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姐妹》名叫《云朵》、《日光》、《月光》、《汉俳》,分别出生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自《祖国》的《喜马拉雅》、《敦煌》、《青海湖》、《西藏》。《云朵》是《太平洋上的贾宝玉》《公爵的私生女》,一天,她在《野鸽子》《黑翅膀》上发现《情诗一束》,原来是《耶稣》少年写《给卡夫卡》少女的,这一首首《四行诗》激起她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熟了麦子》时,《云朵》《给母亲》留下一张纸条,《抱着白虎走过海洋》来到阿拉拍沙漠《弥赛亚》镇,立志做《九首诗的村庄》《新娘》;《日光》生在《黄金草原》,长在《草原上》,特别喜欢《阿尔的太阳》,经常登上《跳伞塔》看《日出》,并在《大草原大雪封山》时骑《马》过瘾,她的绝招是能《在大草原上预感到海的降临》,她的性格像《夏天的太阳》火辣辣;《月光》天生多愁伤感,柔媚如同《九月的云》,每每《秋日黄昏》击打《中国器乐》,演奏《浑曲》、《谣曲》,口里反复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或哭》、《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尼采,你使我想起悲伤的热带》;《汉俳》是《长发飞舞的姑娘》,《冬天的雨》《雪》铸就了她迷人气质,许多青年为之神魂颠倒,连《诗人叶赛宁》也不例外,曾专门为她创作了十几首《灯诗》,例如:《我的窗户里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不要问我那绿色是什么》、《酒杯:情诗一束》、《我请求:雨》等等。

海子热爱旅行,1986年《八月尾》,他《给安徒生》、《给托尔斯泰》、《给萨福》各写了一封信,相约到《大自然》采风,《九月》初《在一个阿拉伯沙漠的村镇上》,他巧遇美若天仙的《四姐妹》,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由此展开。

中《秋》那天,弥镇在《北方的树林》举行《献诗》会,要求作者以《献给韩波:诗歌的烈士》为主题作一首十四行诗并登台朗诵,美女送谁梅花最多谁就是冠军。海子与朋友一时兴起,创作了《十四行,夜晚的月亮》、《十四行:王冠》、《十四行:玫瑰花》、《十四行:无题》参赛。

海子最后上台,他用略带沙哑的男声朗诵《十四行:无题》:《七百年前》《海水没顶》/《水抱屈原》《肉体》发酵/注入《酒杯》《生殖》器/《光棍》《怅望祁连》/《重建家园》《日记》/被《八月之杯》煮沸/化成《马、火、灰,鼎》/《我,以及其他的证人》/赞《梭罗这人有脑子》/默《土地 忧郁 死亡》/《吊半坡并给擅入都市的农民》/将《秋天的祖国》《历史》/《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蕴酿《马雅可夫斯基自传》。这是一首隐喻诗,表达了国破家亡者的复杂心情,先抑后扬。海子一朗诵完,会场上立刻爆发出雷鸣般掌声,美女们不但把手中所《折梅》花全抛向他,云朵姑娘还送给他一个吻,海子成为赛诗会当然的冠军。

秋去春来,海子与《四姐妹》感情日深,此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例如:《给1986》、《黎明一首小诗》、《歌:阳光打在地上》、《十四行:玫瑰花园》、《为什么你不生活在沙漠上》、《哑脊背》、《幸福的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给B的生日》、《让我把脚丫搁在黄昏中一位木匠的工具箱上》、《太平洋的献诗》、《幸福的一日》、《雨鞋》、《七月不远》等等。尤其对《汉俳》情有独钟,为她而作《两行诗》:《你的手》让《我感到魅惑》,可因汉俳已心有他属,自叹《不幸》。

1989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海子在苦恋《汉俳》两年后卧轨自杀。一直暗恋他的《云朵》在整理海子遗物时,发现了他近期创作的不曾公开的诗歌:《秋日想起春天的痛苦也想起雷锋》、《石头的病 或八七年》、《病少女》与《天鹅》、《主人》《生日》《自画像》、《盲目》《感动》、《眺望远方——给安庆》、《答复》《雨》《枫》《灯》、《春天,十个海子》、《思念前生》、《遥远的路程》、《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打钟》:《自杀者之歌》、《死亡之诗》,这些诗歌无不表露出伤感、消极的情绪。

海子中学范文第4篇

八月尾

海子

即使 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

我也看见了红豹子、绿豹子

当流水淙淙 八月的泉水 穿越了山冈 月亮是红豹子 树林是绿豹子 少女是你们俩 生下的花豹子

即使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 少女,树林中 你也藏不住了

八月尾,树林绿,月亮红 不久我将看到树叶落了 栗树底下

脊背上挂着鹌鹑的人 看见你啦

解读:

八月尾,山冈上的景色尤其清澈宁静。诗人将红月亮、绿树林分别比喻为红豹子、绿豹子。而八月尾 山冈上的少女,是他们俩的女儿。这个钟灵毓秀的大自然所孕育、哺养的少女,健壮,丰满,野性,——美丽得像一只豹子。红豹子与绿豹子生下的是花豹子,一个“花”字 ,更是赋予了她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

八月尾山冈上的少女,当然不会在人前表现她的美;当然,她的美也用不着去表现。她不但不表现,而且还掩藏。愈是如此,她那难以掩藏的气质和不可抗拒的魅力,愈是往外流露,“遍被”树林和山冈,直逼人的眼——在树叶落了的八月尾山冈的栗树底下,即使粗枝大叶的人,也发现了她。

初稿于2011年冬

上一篇:跟单员岗位职责及范文下一篇:高官反腐录范文

热门文章

海子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