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毕业总结范文

2023-09-21

平面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一、明确选题原则及要求

根据本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求,其毕业设计形式一般以设计方案为主,严格按照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在选题上尽可能结合现实设计项目,结合培养目标,准备一定数量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实习情况和实际参与项目的情况,灵活调整题目类型,再由教师进行综合指导,明确做到一人一题,结合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设计工作。

二、坚持客观、科学、公开的工作方法,按计划完成论文

按照系和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由指导教师集中学生,统一介绍开题的相关事项,以及日后的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此外对学生作了几点要求:要掌握设计题目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对象要明晰,对设计基本知识和概念要有清晰理解。对毕业设计图纸要了解透彻,设计布局要合理,实事求是,以及设计可操作性。毕业设计要求二稿后成型,每一稿以及每一时间段都要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达到一定的要求。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切实可行,而且必不可少。

三、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2015届毕业生本次毕业设计工作是在研究学院往届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及一定协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内容以及图纸,打印排版质量较好,基本符合毕业设计具体要求,部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效果较佳,较好体现了专业水平与专业知识。

平面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工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报告

一、前言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其大学四年全部教育过程中需完成的最后一门系统性专业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掌握程度,更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个人才、智、艺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示[1]。

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具体要求是:拟订一项课题 (或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设计语言(如计算机技能、图形、符号、绘画、制图、造型、色彩、材质、文字等),结合一定数量的信息、情报、资料、文献等,通过导师的指导和个人的系统性再创造,提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完成能反映自己构思的模型或首板。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料能够全面的融会贯通,并且熟练应用和掌握再创造的基本方法和模式;熟悉工业设计专业在进入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应该如何应对和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启动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完整、准确、高效率地产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1]。因此,毕业设计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综合课程。

毕业设计的作品不同于科学技术展的作品和商业展会的商品。它具有特殊的评判标准和作用。科学技术展览的展品主要目的是展示一项新技术或新发明以及应用前景,以供科学技术交流和向厂家转让,可以不涉及具体产品。商业展会的展品是性能、技术、工艺、应用材料和成本控制等都较为成熟的产品,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伴随着广告宣传和其他促销手段,是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科技产品还是商业产品,其评判标准都是以“物”为主要对象。

毕业设计的作品的主要功能是以“物”为媒介,展示毕业生四年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它承担着“以物论人”的作用。通过毕业设计的作品来评判作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是否达到取得学士学位的标准。所以,它只要应用已有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对已有(或将来会产生)的产品或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重新整合,并通过创新设计赋予新的价值,这样即可认为合格。作品的技术完善度、功能的成熟度和商业指标等并不作为主要的考核因素。

三、毕业论文

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又称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运用其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的学术论文。这里有几个要素:1、应届毕业生;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3、与所学专业和所申请的学位密切相关;4、总结性的。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根据毕业论文来检查应届毕业生在学制所规定的学时内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处在什么水平。据此,确定是否达到该毕业生所申请学历和学位的等级水平。

毕业论文与一般的学术论文有所不同。

1、写作目的不同。学术论文的目的主要是提出和解决学术上的某些论点。就此而言,毕业论文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它同时还担负着表明作者本人在专业领域内是否已具备符合学位标准的学术水平的作用。

2、评审的角度不同。学术论文是评文。而毕业论文主要是评人,是通过以评文来评人。因此,毕业论文比一般学术论文多了一项内容:要求作者将其所从事的学科,特别是其所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发展状况如数家珍一般地写出来(即在毕业论文中要有论文综述的章节)。以此表明自己是这一领域内的一个“行家里手”,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工作是承先启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两者的差别很明显。

3、论文的形式和构成不同。学术论文可以与人合作撰写。主要发表在杂志或学术会议上。一般是根据会议或学术期刊的要求确定题目,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然后对所提论点进行论证,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毕业论文有比较严格的字数和格式要求,内容相对丰富,尤其是其中的观点、论据逻辑层次也比一般学术论文复杂。这种论文需要导师审核,还需要专家答辩。代表的是作者个人的学位水平和学术素养。所以只能个人撰写,不能与他人合作。

4、阅读对象不同。学术论文的阅读对象是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士。撰写过程中只需将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阐述清楚即可,一般经过会务组专家或期刊责任编辑审核后即可发表。它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而毕业论文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导师和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教授,是写自己对所学专业或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在该研究方向的创新贡献。

四、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现状

自我国开始设立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以来,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一直未变。随着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学时缩短、选修课比重加大,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时间越来越少。各高校为了准时上报就业率的数据,毕业班的课程结束时间一再提前,有些高校已经提前至当年的5月中旬。为此,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已经移到大四上学期的后半段,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进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阶段。但即便如此,由于毕业生在大四下学期面临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时仍倍感时间上的压力,对设计的课题和论文研究的方向无法深入研究,故完成的质量也大受影响。

1、毕业设计的现状

近年来,各校艺术设计学科本科学生的毕业作品展的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一方面,展出的设计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展览效果犹如“嘉年华”,一年比一年“热闹”,制作费用逐年提高,用于毕业设计展作品制作费用超过五位数的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制作的毕业设计模型(或首板)和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却逐年减少。

制作模型“首板”的过程是二次设计的过程,此阶段要仔细揣摩推敲,是做一个好设计不可或缺的过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等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在确定毕业设计的草绘方案后,直接在计算机上用Rhino (犀牛)等三维设计软件建三维虚拟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用处:其一,加入材质和灯光后渲染成效果图,应用于毕业设计展板、设计说明等;其二,交给模型厂利用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模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基本上对毕业设计不做深入研究。此外,受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和本人掌握熟练程度的制约,无法对产品的形态进行仔细推敲,造成用精湛的模型制作工艺制造出粗糙的、没有内涵的设计作品[2]。

毕业设计的展览,只反映毕业设计的结果而未反映毕业设计的学习过程,仅展示了“怎样”,而忽略了为什么是“这样”。假如毕业设计的作品仅仅是做一个漂亮的模型(可能就连模型都是模型公司制作的),这种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与本科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相距较远。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十分丰富:包括前期研究分析确定设计方向的过程;设计推进过程中,在每个节点做决策时的取舍依据;后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等。这些内容不是区区两平方米大小的一块毕业设计展板所能展示的。

2、毕业论文的现状

扩招带来的现状是学生的平均素质降低。尤其是艺术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功底普遍不够扎实,以致于“先天”缺乏做研究写论文的能力,再加上“后天”缺乏足够的研究手段和时间,无法做深入研究。导致毕业论文的格式不规范、没有严谨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没有创新点、抄袭现象严重等。

从国内某艺术设计学科比较知名的高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可以看出,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对其毕业论文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

五、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在具体实施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将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同时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1、根据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应主要注重于两方面:其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结合;其二是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技能[3]。因此,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权重,应要高于对毕业论文的权重。

2、对毕业设计不要一味追求其观赏性,而应将考核重点转移到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应允许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不太完善和简陋。要求学生加强设计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作品深层次的创新性而不是简单而花哨的创意。同时在要求作品的创新性基础之上,再考核其完善度和观赏性。并且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环节,应提倡学生立足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或首板,以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3、在毕业论文的考核环节,可用毕业设计的设计报告或设计总结代替毕业设计论文。在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下列内容:毕业设计课题的甄选依据和过程;分析其现实意义;通过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的数据分析;确定毕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即设计点),弄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能够掌控,哪些不能掌控,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阐述构思设计结构功能方案时,所选用的功能原理和实现原理的结构方式及其依据;做造型方案时,对形式选择根据;在推进设计流程的每个节点,做出取舍时的依据;选用的材料的依据;制作模型或首板时应用的工艺等。

在设计报告的最后,一定要有总结,其内容应包括:本科四年所学的知识的应用状况;反思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针对设计目标,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发展前景等。总结环节十分必要,能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更快地提高。最后,在毕业设计的展场进行论文答辩,在答辩导师组的构成中,可邀请设计公司或生产厂家的资深设计人员参加。

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实质内容合二为一,不仅反映出毕业设计是“怎样”,而且还反映出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展示了结果,还展示了整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毕业设计更加丰满、更有内涵。同时,毕业论文的内容也不会显得空泛,提高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总之,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这种考核方式更能满足对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洪汉池,易际明.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 ]. 科技信息,2010(29)

[2] 陈江. 实体模型制作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J ].美术学报, 2011, 毕业创作专刊: 66-71.

[3] 刘英,许延飞,黄冉.QFD在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24-128.

平面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1.毕业实习时间:第1周~第9周(实际为6周)

2.毕业实习单位:自主寻找

3.毕业实习内容:与软件、网络相关

4.在实习单位完成的实习任务:

(1)了解实习单位的业务

(2)在了解实习单位业务过程中,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单

位相关

(3)在实习单位收集与毕业设计相关资料,如: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图、软件

和网络的应用情况、相关的数据等

(4)每天记好实习笔记,每天至少300字

5.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报告(至少1万字)

时间安排:

(1)3月14日,提交“毕业设计题目”

(2)3月28日,返校,进行毕业实习答辩,同时提交:

①“毕业实习报告”

②“实习笔记”(每天300字,手写)

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④ 相关表格:

毕业实习出发表(必填)

毕业实习反馈单(必填,盖章)

如果赴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还需填以下表格:

校外毕业设计申请表(选填)

校外毕业设计协作指导教师登记表(选填,盖章)

二、毕业设计

1.毕业设计时间:第10周~第18周(一般会提前)

2.毕业设计完成内容:

(1)开发的软件或设计的网络

(2)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如果是软件开发,还需完成软件(必须能够正确运

行)

时间安排:

(1)5月16日,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学院抽查)

(2)5月23日,提交“毕业设计(论文)”二稿(教师自查)

(3)5月30日,必须返校,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终稿,准备毕业答辩

(4)6月5日,毕业设计(论文)打印装订

(5)6月8日,毕业设计(论文)分发给各评阅教师

平面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驱动;广告学;毕业设计系统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为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可以使其在学校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毕业后进入到相关行业中快速适应.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实务性课程的比例提高,以专业水平为衡量标准,以本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最终建构以实践驱动为核心的毕业设计系统,提高专业竞争力.

1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1.1 应用技能型本科发展需要

社会科学领域大多采用毕业论文方式作为考核学生毕业水平的依据,但是这种方式强调理论研究能力,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接近空白.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主流院校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说明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广告学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究专业教学改革,在学院十三五规划推行过程中,提出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并计划于2016级作为改革试点,亟需建立一套相对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2 学生职业化培养教学需要

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更需要今早完成前职业化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不止于表象上考核形式的变化,通过实践作为驱动力,以毕业设计最终的实践要求为中心,促使学生通过四年围绕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立的专业课程学习,将广告学专业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并体现在最终毕业设计环节,从形式到选题再到方法及答辩过程的衔接,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未来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2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内容

2.1 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

毕业设计需要实训课程和大量真实企业命题作为前期基础,主要包括实训课程如何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搜罗实战命题,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如何推进与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加强学生与广告公司的接触、交流和合作,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鼓励学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而推进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如何调研各种研究资料,具体化在相关专业课程之间建立层级推进的教学关系;在大二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思维,大三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大四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统筹意识和应用能力,形成连贯而递进的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专题》课程,将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申报选题、搜集资料、撰写开题、设计方案撰写、学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等专题讲解,通过往届毕业设计作品讨论专题,形成规范性训练.

2.2 实践性操作流程体系构建

2.2.1 创作团队自发形成机制.从广告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职业要求出发,通过完成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创作团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一定的团队统筹能力和进度安排能力.对于参与不积极、贡献率较低的学生,形成一定的群体压力,促使学生积极获得团队成员信任和合作意愿.

2.2.2 指导教师实践锻炼强化.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提出的要求.前职业化意味着教师需要参与到企业、媒体、广告公司等业界活动中,教学相长,不局限于校内教学,更能够把行业最新实践理念引入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2.2.3 合理化流程安排

第一阶段: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程安排至少12个月.广告学毕业设计主要包括策划提案部分(含市场调研报告)、设计作品部分、小组工作日志部分、答辩表现部分,上述内容纯文字工作量应该达到平均10000左右,文字工作量基本相当于甚至高于论文写作要求,需要有调研时间和作品制作修改时间,加上大四还需进行毕业实习,按照半年安排会导致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完成难度.

第二阶段:组织召开毕业设计说明会,指定指导教师.

正式开题之前向学生就毕业设计的选题、作品构成、作品汇展、答辩及作品存档具体要求进行讲解.就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如何结合社会需求,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难度标准和创新标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平衡教师指定选题和学生自主选题比例等具体细化.强调所有毕业选题必须真实,体现实践对毕业设计的驱动作用,学生可自行联系企业或者广告公司,选择“大广赛”和“學院奖”的参赛实题,也可由老师或者学院提供一定命题.教研室承担毕业设计题目合格审查工作,结合教师研究方向和申报情况分配教师指导小组.

第三阶段:学生进入开题、调研、设计、制作环节

撰写开题报告的作用在于陈述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提出策划的思路和方法、说明设计创意和时间进度安排,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作品构成要尽可能接近业界实际操作,体现毕业设计是真正的实践驱动效果的检验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市场调研完成策划提案,完成系列作品6-10件,制作出电子版和实物版参与答辩前一周的毕业汇展,提案PPT文件一份,用于答辩中展示策划思路和作品,最后形成优秀作品制作毕业作品集,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指导教师及同行专家评阅工作

指导教师和同行专家在学生完成全部毕业设计作品之后,开展标准化审阅工作,根据细化评分标准,重点在创意和商业效果上对毕业作品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团队作品达到教学要求.

第五阶段:毕业设计作品汇展.

毕业设计作品汇展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组成部分,在答辩前给答辩评审教师留下充分了解学生作品和设计思路时间,在答辩过程中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为低年级同学学习提供最接近的平台,用丰富而多元的作品,向老师和家长展示学习成果.

第六阶段:答辩评审工作开展

整个答辩过程强调接轨与广告公司的市场提案环节,运用实战思维,体现实践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充分展示学生团队分工合作、调研过程、策划创意、设计能力,并结合指导教师、评阅人员、社会专家、现场表现等评分体系给出最后的综合成绩.

2.3 实践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中心,决定了学生的创作方向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效果,全面分析实践驱动教学的诸种因素,对全过程监控,制订规范和标准,重点为以下几方面:

2.3.1 选题质量

“选题质量”评价引导学生避免空泛选题,把握选题实际方向,体现学生对选题的确定和理解、研究方向是否明确、难度是否适中、与学生实践能力是否匹配、能否达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要求.把握“工作量”要求能否以较为饱满的内容完成各种环节,并符合要求.“应用价值”着重考察学生对市场熟悉度和专业敏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受训练解决现实问题.

2.3.2 能力水平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作为教学质量的体现环节,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策划协调能力、设计创作落地能力、说服能力等具体能力,倡导更丰富和立体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前三年的自觉学习中获取并最终得以体现.

2.3.3 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整体作品创意审美、规范严谨、语句流畅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策划提案、作品、工作日志、答辩内容等整体思维体现,通过评审教师的综合考量,引入业界专家意见,全面考察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未来就业的适应性.

2.4 跟踪反馈体系构建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的最后需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数据搜集工作,采用问卷调研和人员访谈的方式,在毕业生就业后三、六、十二月分别对一定数量的学生抽样调查,将其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态度量化分析,使之成为前期所有工作通过实践检验的可衡量结果,通过对可行性和具体效果进行判定,对细节进行修正,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优化方向

3.1 整合课程体系对能力的培养的系统性

通过教研室研讨等方式,让任课教师首先明确课程体系对毕业设计系统等作用,将“实践”作为课程等重要核心驱动力,把传授商业知识,时代传播背景等基础内容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向,将操作能力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强调学生全面学习,避免孤立看待广告活动.在教学中在各种实训项目和课程中,学生对未来将要开展的毕业设计的整体目标的缺乏明确反映.结合每学期的实训重点和专业竞赛,考察学生的同时,也提醒学生把握最终的选题可能性,不是大四才做毕业设计,而是将毕业设计的提前构思融入到前期的相关课程教学中.

3.2 紧密挖掘业界资源合作可能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要求教师和学生充分与业界融合,要求广告教育必须是开放式、面向社会式的,需要更个性化、体验化的真实交流和指导活动.每学年的企业实战命题与各级比赛实题实做,与企业合作、与广告公司和媒体合作,将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可能性题目积极转化为毕业设计题目.以“实践驱动”为指导思想,加大聘请业界导师的工作力度,将年级实训、课程实训、竞赛实训发展为毕业论文设计联合命题,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寻找毕业设计选题,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从而使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系统充分体现“实践驱动”特征,争取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完成社会转化.

——————————

参考文献:

〔1〕宋巍.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驱动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20-221.

〔2〕钟蔚.新形势下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考,2017(03):14.

〔3〕祁媛.关于广告学毕业设计流程的反思及优化——基于广告专业学生的问卷及座谈[J].高教学刊,2016(01):44-45.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为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可以使其在学校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毕业后进入到相关行业中快速适应.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实务性课程的比例提高,以专业水平为衡量标准,以本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最终建构以实践驱动为核心的毕業设计系统,提高专业竞争力.

1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1.1 应用技能型本科发展需要

社会科学领域大多采用毕业论文方式作为考核学生毕业水平的依据,但是这种方式强调理论研究能力,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接近空白.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主流院校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说明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广告学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究专业教学改革,在学院十三五规划推行过程中,提出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并计划于2016级作为改革试点,亟需建立一套相对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2 学生职业化培养教学需要

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更需要今早完成前职业化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不止于表象上考核形式的变化,通过实践作为驱动力,以毕业设计最终的实践要求为中心,促使学生通过四年围绕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立的专业课程学习,将广告学专业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并体现在最终毕业设计环节,从形式到选题再到方法及答辩过程的衔接,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未来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2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内容

2.1 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

毕业设计需要实训课程和大量真实企业命题作为前期基础,主要包括实训课程如何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搜罗实战命题,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如何推进与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加强学生与广告公司的接触、交流和合作,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鼓励学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而推进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如何调研各种研究资料,具体化在相关专业课程之间建立层级推进的教学关系;在大二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思维,大三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大四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统筹意识和应用能力,形成连贯而递进的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专题》课程,将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申报选题、搜集资料、撰写开题、设计方案撰写、学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等专题讲解,通过往届毕业设计作品讨论专题,形成规范性训练.

2.2 实践性操作流程体系构建

2.2.1 创作团队自发形成机制.从广告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职业要求出发,通过完成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创作团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一定的团队统筹能力和进度安排能力.对于参与不积极、贡献率较低的学生,形成一定的群体压力,促使学生积极获得团队成员信任和合作意愿.

2.2.2 指导教师实践锻炼强化.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提出的要求.前职业化意味着教师需要参与到企业、媒体、广告公司等业界活动中,教学相长,不局限于校内教学,更能够把行业最新实践理念引入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2.2.3 合理化流程安排

第一阶段: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程安排至少12个月.广告学毕业设计主要包括策划提案部分(含市场调研报告)、设计作品部分、小组工作日志部分、答辩表现部分,上述内容纯文字工作量应该达到平均10000左右,文字工作量基本相当于甚至高于论文写作要求,需要有调研时间和作品制作修改时间,加上大四还需进行毕业实习,按照半年安排会导致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完成难度.

第二阶段:组织召开毕业设计说明会,指定指导教师.

正式开题之前向学生就毕业设计的选题、作品构成、作品汇展、答辩及作品存档具体要求进行讲解.就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如何结合社会需求,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难度标准和创新标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平衡教师指定选题和学生自主选题比例等具体细化.强调所有毕业选题必须真实,体现实践对毕业设计的驱动作用,学生可自行联系企业或者广告公司,选择“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实题,也可由老师或者学院提供一定命题.教研室承担毕业设计题目合格审查工作,结合教师研究方向和申报情况分配教师指导小组.

第三阶段:学生进入开题、调研、设计、制作环节

撰写开题报告的作用在于陈述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提出策划的思路和方法、说明设计创意和时间进度安排,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作品构成要尽可能接近业界实际操作,体现毕业设计是真正的实践驱动效果的检验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市场调研完成策划提案,完成系列作品6-10件,制作出电子版和实物版参与答辩前一周的毕业汇展,提案PPT文件一份,用于答辩中展示策划思路和作品,最后形成优秀作品制作毕业作品集,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指导教师及同行专家评阅工作

指導教师和同行专家在学生完成全部毕业设计作品之后,开展标准化审阅工作,根据细化评分标准,重点在创意和商业效果上对毕业作品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团队作品达到教学要求.

第五阶段:毕业设计作品汇展.

毕业设计作品汇展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组成部分,在答辩前给答辩评审教师留下充分了解学生作品和设计思路时间,在答辩过程中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为低年级同学学习提供最接近的平台,用丰富而多元的作品,向老师和家长展示学习成果.

第六阶段:答辩评审工作开展

整个答辩过程强调接轨与广告公司的市场提案环节,运用实战思维,体现实践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充分展示学生团队分工合作、调研过程、策划创意、设计能力,并结合指导教师、评阅人员、社会专家、现场表现等评分体系给出最后的综合成绩.

2.3 实践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中心,决定了学生的创作方向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效果,全面分析实践驱动教学的诸种因素,对全过程监控,制订规范和标准,重点为以下几方面:

2.3.1 选题质量

“选题质量”评价引导学生避免空泛选题,把握选题实际方向,体现学生对选题的确定和理解、研究方向是否明确、难度是否适中、与学生实践能力是否匹配、能否达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要求.把握“工作量”要求能否以较为饱满的内容完成各种环节,并符合要求.“应用价值”着重考察学生对市场熟悉度和专业敏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受训练解决现实问题.

2.3.2 能力水平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作为教学质量的体现环节,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策划协调能力、设计创作落地能力、说服能力等具体能力,倡导更丰富和立体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前三年的自觉学习中获取并最终得以体现.

2.3.3 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整体作品创意审美、规范严谨、语句流畅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策划提案、作品、工作日志、答辩内容等整体思维体现,通过评审教师的综合考量,引入业界专家意见,全面考察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未来就业的适应性.

2.4 跟踪反馈体系构建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的最后需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数据搜集工作,采用问卷调研和人员访谈的方式,在毕业生就业后三、六、十二月分别对一定数量的学生抽样调查,将其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态度量化分析,使之成为前期所有工作通过实践检验的可衡量结果,通过对可行性和具体效果进行判定,对细节进行修正,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优化方向

3.1 整合课程体系对能力的培养的系统性

通过教研室研讨等方式,让任课教师首先明确课程体系对毕业设计系统等作用,将“实践”作为课程等重要核心驱动力,把传授商业知识,时代传播背景等基础内容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向,将操作能力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强调学生全面学习,避免孤立看待广告活动.在教学中在各种实训项目和课程中,学生对未来将要开展的毕业设计的整体目标的缺乏明确反映.结合每学期的实训重点和专业竞赛,考察学生的同时,也提醒学生把握最终的选题可能性,不是大四才做毕业设计,而是将毕业设计的提前构思融入到前期的相关课程教学中.

3.2 紧密挖掘业界资源合作可能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要求教师和学生充分与业界融合,要求广告教育必须是开放式、面向社会式的,需要更个性化、体验化的真实交流和指导活动.每学年的企业实战命题与各级比赛实题实做,与企业合作、与广告公司和媒体合作,将学生實习过程中遇到的可能性题目积极转化为毕业设计题目.以“实践驱动”为指导思想,加大聘请业界导师的工作力度,将年级实训、课程实训、竞赛实训发展为毕业论文设计联合命题,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寻找毕业设计选题,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从而使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系统充分体现“实践驱动”特征,争取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完成社会转化.

参考文献:

〔1〕宋巍.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驱动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20-221.

〔2〕钟蔚.新形势下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考,2017(03):14.

〔3〕祁媛.关于广告学毕业设计流程的反思及优化——基于广告专业学生的问卷及座谈[J].高教学刊,2016(01):44-45.

平面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为了增强独立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本文将从学生第八学期的实践教学谈起,打破传统思维,让毕业生提前介入就业环境,一边实习一边工作,实践教学管理和就业互相促进,共同助力学生的就业工作。

1 独立学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机制

独立学院的机构设置时,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权划到了教务处,就业管理工作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在组织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是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甚至有些政策和就业工作有冲突;学生工作处的就业管理工作,是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方面的管理工作,如果学生在校外实习,就要错过许多企业的校园招聘,错失就业良机。相反,如果学生一直在利用时间在社会上找工作,就不能保证毕业实习的时间,毕业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1.2分散型毕业实习下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现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效益不如以前,对接受学生毕业实习的积极性下降,有些是靠其它的关系维持着。即使有些企业同意学生去实习,但具体负责指导的基层班组缺乏积极性,工人师傅不愿意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由此导致实习质量的降低,因此一部分独立学院在安排学生毕业实习时,采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校选派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的方法进行。

分散型的毕业实习适合一些专业性不太强的专业,这种实习方式为学校节省了资金,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充分的双向选择机会,一部分同学的实习单位就是将来的就业单位。但是,分散型毕业实习不利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而且学生在实习时,工作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没有精力再撰写毕业设计或论文,在学校催交毕业论文时,好多学生都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了,质量也不高,抄袭现象严重。

1.3.集中型毕业实习下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现状

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还需要进行一次综合实践,这样学校采取的集中毕业实习就比较重要,即学院(系、部)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中时间进行管理比较严格的毕业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比较好,遇到问题教师也能及时解决。但是这段的时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多数学生来说,为了找到一个地理位置好、福利待遇高、有发展前途符合自己愿望的工作單位,就不得不放弃实习。

1.4.缺乏“双师型”教师

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不可或缺,独立学院的现有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来自于母体学校的在职教师或退休教师,一部分来自于聘用的专职教师,少部分来自于从其他院校选聘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一直从事理论教学研究,与生产实际接触较少,没有实践生产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环节的学习,所讲授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2 独立学院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2.1 创新机制,资源共享

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从教务处独立出来,与就业工作一起成立新的部门,统筹学校资源,全力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管理工作。在安排毕业实习工作时,可以利用学院已经毕业学生的资源,建立校友会,动态跟踪校友的就业单位,为在校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提供参考;同时可以有效预防毕业实习和就业的冲突,增加实习安排的机动性。通过与招聘单位接触,可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而可以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时,侧重培养相应的能力,提高学生应聘的成功率,建立起和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就业,提高独立学院的就业率,实现独立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1 提纲挈领,做好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

做好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认识,从思想上提高重视,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为毕业实习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保证毕业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根据毕业实习的需要,适时调整学院的毕业实习规定和相关操作章程,加强学生安全管理,严格实习考核办法,制定详细的、尽可能量化的、易于操作的考核标准,避免考核评定上的随意性,考核内容要涵盖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方式和技巧、实习结果等各个方面,防止以偏概全。最后,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1.2 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

通过高质量的毕业实习,学生可以查漏补缺,在就业前进一步完善自己,学生还接触了社会,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能更清醒的认识自我,端正就业观念,就业目标更加明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整合和有序管理,将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为手段,以提高就业率为落脚点,实现独立学院的预定培养目标。

2.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教师要保持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保持教师队伍的弹性,独立学院需要从生产第一线的现职技术人员中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进行体验学习,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此外还应该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机制和制度,以能力为核心,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完善技能型师资的聘任机制和师资共享机制,来解决实践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

(石家庄经济学院校教改项目,编号为:2010J20)

参考文献:

[1]叶茜茜,郭思村,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2]汪卫琴,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9.

作者简介:

[1]刘义臣,男,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实验实习中心主任,1980年10月12日,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社会科学

[2]张晶,女,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3]陈虹,女,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平面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院部: 所学专业: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0年03月

摘 要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根据零件的结构及其功能,运用定位夹紧的知识完成了夹具设计。

关键词:轴类零件、轴颈、夹具

Abstract

The machine shaft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one of the typical components. It is mainly used for support in mechanical gears, pulleys, cams and connecting rods and other transmission parts, to transfer torque. Different form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the axis can be divided into stepped shaft, taper spindle, axis, hollow shaft, crankshaft, camshaft, eccentric shafts, all kinds of screw shaft such as short axis aspect ratio of less than 5 large known as the slender shaft 20, most shaft in between; shaft bearings bearing, and bearing with the shaft segment called the journal. Journal is the axis of the assembly base, and their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precision and high surface quality. According to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sing the knowledge of locating and clamping fixture design completed.

Key words:Shaft, journ 2

目录

1. 轴类零件技术要求 ................................. 3

1.1、尺寸精度 ........................................ 3 1.

2、几何形状精度 .................................... 3 1.3、 相互位臵精度 ................................... 3 1.

4、表面粗糙度 ...................................... 3 2. 轴类零件的毛胚和材料 .............................. 4 2.1 轴类零件的毛胚 ................................... 4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 ................................... 4 3. 轴类零件一般加工要求及方法 ........................ 5 3.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 5 3.2 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 5 3.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 6 4. 轴类零件工艺路线 .................................................................................................... 6 4.1、传承轴图样分析 .................................. 7 4.

2、确定毛坯 ........................................ 8 4.3、 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 8 4.

4、确定定位基准 .................................... 8 4.5、划分阶段 ........................................ 9 4.

6、热处理工序安排 .................................. 9 4.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 9 4.

8、 拟定工艺过程 ................................... 9 5.细长轴加工工艺特点 ............................................................................................... 10

5.1、 改进工件的装夹方法 ... ………………………………..10 5.

2、采用跟刀架 .................................... .10 5.3、采用反向进给 ................................... 11 5.

4、采用车削细长轴的车刀 ........................... 11 6. 夹具的设计 ................................................................................................................... 12 6.1 铣床夹具设计 ..................................................................................................... 12 6.1.1、六点定位原理 ........................................ 13 6.1.

2、应用定位原理几种情况 ................................ 11 (1)完全定位 ............................................. 11 (2)部分定位 ............................................. 11 (3)过定位(重复定位) ................................... 11 6.1.3、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 14 6.1.

4、定位方案选择 ........................................ 14 6.1.5、计算定位误差 ........................................ 15 (1)夹紧方案 .............................................. 16 (2)对刀方案 .............................................. 16 (3)夹具体与定位键 ........................................ 16 (4)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 16 (5)夹具精度分析 .......................................... 17 6.2 各类铣床夹具 ..................................................................................................... 18

6.2.1、铣床夹具 ............................................ 18 (1)铣床夹具的分类 ........................................ 18 (2)铣床常用通用夹具的结构 ................................ 18 (3)铣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 18 6.2.

2、典型数控机床夹具 .................................... 19

1、数控铣床夹具 ............................................ 19

2、数控铣削加工常用的夹具大致有以下几种: ................... 7

结束语 ............................................. 21 谢 词 ............................................ 22 参考文献 ........................................... 23

2

1. 轴类零件技术要求 2. 1.1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臵,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1.2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1.3 相互位臵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臵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臵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 0.03mm ,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 0.005mm。

1.4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3

2.轴类零件的毛胚和材料

2.1 轴类零件的毛胚

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

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与渗碳淬火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3.轴类零件一般加工要求及方法

3.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在学校机械加工实习课中,轴类零件的加工是学生练习车削技能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项目,但学生最后完工工件的质量总是很不理想,经过分析主要是学生对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工艺规程制订不够合理。

轴类零件中工艺规程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工件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零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只有某一种较合理,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零件图工艺分析中,需理解零件结构特点、精度、材质、热处理等技术要求,且要

4

研究产品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及验收标准。

(2)渗碳件加工工艺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渗碳→去碳加工(对不需提高硬度部分)→淬火→车螺纹、钻孔或铣槽→粗磨→低温时效→半精磨→低温时效→精磨。

(3)粗基准选择:有非加工表面,应选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对所有表面都需加工的铸件轴,根据加工余量最小表面找正。且选择平整光滑表面,让开浇口处。选牢固可靠表面为粗基准,同时,粗基准不可重复使用。

(4)精基准选择: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选择精度高、安装稳定可靠表面为精基准。

3.2 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常为两类,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定轴的位臵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常为IT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通常为IT6~IT9。

(2)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3)相互位臵精度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 5

度等。

(4)表面粗糙度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般根据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定。

3.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1)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3)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

(4)精度要求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之后,还需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4.轴类零件工艺路线

(1)轴类零件是常见的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2)对于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0.8~0.4μm的一般传动轴,其工艺路线是:正火-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表面-精车各表面-铣花键、键槽-热处理-修研中心孔-粗磨外圆-精磨外圆-检验。

(3)轴类零件一般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以实现基准统一的方案。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钻中心孔工序常在普通车床上进行。在大批量生产中常在铣端面钻中心孔专用机床上进行。

(4)中心孔是轴类零件加工全过程中使用的定位基准,其质量对加工精度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必须安排修研中心孔工序。修研中心孔一般在车床上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进行。

(5)对于空心轴(如机床主轴),为了能使用顶尖孔定位,一般均采用带顶尖孔的锥套心轴或锥堵。若外圆和锥孔需反复多次、互为基准进行加工,则在重装锥堵或心轴时,必须按外圆找正或重新修磨中心孔。

(6)轴上的花键、键槽等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安排在外圆精车之后,磨削之前进行。因为如果在精车之前就铣出键槽,在精车时由于断续切削而易产生振动,影响加工质量,又容易损坏刀具,也难以控制键槽的尺寸。但也不应安排在外圆精磨之后进行,以免破坏外圆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7)在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应当安排必要的热处理工序,以保证其机械性能和加工精度,并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一般毛坯锻造后安排正火工序,而调质则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以便消除粗加工后产生的应力及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工序则安排在磨削工序之前。

(8)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4.1、传承轴图样分析

图4.1

(1)图4.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臵,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臵,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2)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4.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臵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4.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4.3、 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可为:粗车→半精车→磨削。

4.4、确定定位基准

(1)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臵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

(2)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证两中心孔同轴。

4.5、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证零件的质量。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4.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确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综合上述分析,传动轴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4.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1)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

(2)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确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4.8、 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52mm、¢44mm及M24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证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在拟定工艺过程时,应考虑检验工序的安排、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的确定。综上所述,所确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4.1。

5.细长轴加工工艺特点

5.1、 改进工件的装夹方法

粗加工时,由于切削余量大,工件受的切削力也大,一般采用卡顶法,尾座顶尖采用弹性顶尖,可以使工件在轴向自由伸长。但是,由于顶尖弹性的限制,轴向伸长量也受到限制,因而顶紧力不是很大。在高速、大用量切削时,有使工件脱离顶尖的危险。采用卡拉法可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精车时,采用双顶尖法(此时尾座应采用弹性顶尖)有利于提高精度,其关键是提高中心孔精度。

5.2、采用跟刀架

跟刀架是车削细长轴极其重要的附件。采用跟刀架能抵消加工时径向切削分力的影响,从而减少切削振动和工件变形,但必须注意仔细调整,使跟刀架的中心与机床顶尖中心保持一致。

5.3、采用反向进给

车削细长轴时,常使车刀向尾座方向作进给运动(此时应安装卡拉工具),这样刀具施加于工件上的进给力方向朝向尾座,因而有使工件产生轴向伸长的趋势,而卡拉工具大大减少了由于工件伸长造成的弯曲变形。

5.4、采用车削细长轴的车刀

车削细长轴的车刀一般前角和主偏角较大,以使切削轻快,减小径向振动和弯曲变形。粗加工用车刀在前刀面上开有断屑槽,使断屑容易。精车用刀常有一定的负刃倾角,使切屑流向待加。

6. 夹具的设计

6.1 铣床夹具设计

图6-1所示拔叉零件,要求设计铣槽工序用的铣床夹具。根据工艺规程,在铣槽之前其它各表面均已加工好,本工序的加工要求是:槽宽14H11mm,槽深7mm,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8mm,槽侧面与E面的距离12 ±0.2mm,槽底面与B面平行。

拨插零件图6—1 6.1.1、六点定位原理

当工件在不受任何条件约束时,其位臵是任意的不确定的。设工件为一理想的钢体,并以一个空间直角坐标作为参照来观察钢体的位臵变动。由理论力学可知,在空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钢体,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着X、Y、Z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着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如图所示。用X、Y、Z和X、Y、Z分别表示沿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着这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

六个自由度是工件在空间位臵不确定的最高程度。定位的任务,就是要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在夹具中,用分别适当的与工件接触的六个支撑点,来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原理,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6.1.2、应用定位原理几种情况 (1)完全定位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它在夹具中只有唯一的位臵,称为完全定位。 (2)部分定位

工件定位时,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必须使工件完全定位。在满足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少于六个支撑点的定位称为部分定位。

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部分定位可简化定位装臵,在生产中应用很多。如工件装夹在电磁吸盘上磨削平面只需限制三个自由度。 (3)过定位(重复定位)

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一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A、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使用过定位。

通常,过定位的结果将使工件的定位精度受到影响,定位不确定可使工件(或定位件)产生变形,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过定位是应该避免的。 B、过定位亦可合理应用

虽然工件在夹具中定位,通常要避免产生“过定位”,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合理地采用“过定位”,反而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对刚性弱而精度高的航空、仪表类工件更为显著。

工件本身刚性和支承刚性的加强,是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的有效措施,生产中常有应用。大家都熟知车削长轴时的安装情况,长轴工件的一端装入三爪卡盘中,另一端用尾架尖支撑。这就是个“过定位”的定位方式。只要事先能对工件上诸定位基准和机床(夹具)有关的形位误差从严控制,过定位的弊端就可以免除。由于工件的支撑刚性得以加强,尾架的扶持有助于实现稳定,可靠的定位,所以工件安装方便,加工质量和效率也大为提高。 6.1.3、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按照加工要求,铣通槽时应限制五个自由度,即沿x轴移动的自由度不需要限制,但若在此方向设臵一止推支撑,则可起到承受部分铣削力的作用,故可采用完全定位。 6.1.4、定位方案选择

如图6-1.1所示,有三中定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I:工件已E面作为主要定位面,用支承板1和短销2(与工件Ф26H7孔配合)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另设臵一防转挡销实现六点定位。为了提高工件的装夹刚度,在C处加一辅助支承。

方案II:工件以Ф26H7孔作为主要定位基面,用长销3和支承钉4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另设臵一防转挡销实现六点定位。在C处也加一支承。 方案III:工件以Ф26H7孔为主要定位基面,用长销3和长条支承板5限制两个自由度,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其中绕z轴转动的自由度被重复限制了,另设臵一防挡销。在C处也加一辅助支承。

图6.1.1铣床定位方案

1-支撑板2-短销3-长销4-支撑钉5-长条支撑板

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方案I中工件绕x轴转动的自由度由E面限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不利于保证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方案II中虽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的垂直度要求保证,但这种定位方式不利于工件的夹紧。由于辅助支承是在工件夹紧后才起作用,而是施加夹紧力P时,支承钉4的面积太小,工件极易歪斜变形,夹紧也不可靠。方案III中虽是过定位,但若在工件加工工艺方案中,安排Ф26H7孔与E面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使Ф26H7孔与E面有较高的垂直度,则过定位的影响甚小。在对工件施加夹紧力P时,工件的变形也很小,且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综上所述,方案III较好。

对于防转挡销位臵的设臵,也是三种不同的方案。当挡销放在位臵1时,由于B面与Ф26H7孔的距离较进(230 -0.3mm),尺寸公差又大,定位精度低。挡销放在位臵2时,虽然距Ф26H7孔轴线较远,但由于工件定位是毛面,因而定位精度也较低。而当挡销放在位臵3时,距Ф26H7孔轴线较远,工件定位面的精度较高(Ф55H12),定位精度较高,且能承受切削力所引起的转矩。因此,防转挡销应放在位臵3较好。 6.1.5、计算定位误差

除槽宽14H11由铣刀保证外,本夹具要保证槽侧面与E面的距离及槽的中心平面与Ф25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其它要求未注公差,因此只需计算上述两项加工要求的定位误:

(1)加工尺寸12±0.2mm的定位误差 采用3-1.1(c)所示定位方案时,E面既是工序基准,又是定位基准,故基准不重合误差为零。有由于E面与长条支承板始终保持接触,故基准位移误差为零。因此,加工尺寸12±0.2mm没有定位误差。

(2)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的定位误差 长销与工件的配合去Ф26H7 g6,则

Ф26g6=Ф26-0.009 -0.025(mm)

Ф26H7=Ф25+0.025 0(mm)

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故基准不重合误差为零。 基准位移误差

△ y=2*8tan△a=2*8*0.000625=0.01(mm)

由于定位误差△D=△y=0.01‹0.08/3(mm),故此定位方案可行。

(1)夹紧方案

根据工件夹紧的原则,除施加夹紧力外,还应在靠近加工面处增加一夹紧力,用螺母与开口垫圈夹压在工件圆柱的左端面,而对着支撑板的夹紧机构可采用钩形压板,使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2)对刀方案

加工槽的铣刀需两个方向对刀,故应采用直角对刀块。 (3)夹具体与定位键

为保证工件在工作台上安装稳定,应按照夹具体的高宽比不大于1.25的原则确定其宽度,并在两端设臵耳座,以便固定。

为了使夹具在机床工作台的位臵准确及保证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要求,夹具体底面应设臵定位键,定位键的侧面应与长销的轴心线垂直。 (4)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下面以拨叉铣槽夹具为例给予说明。

A、夹具最大轮廓尺寸为234mm,210mm,250mm。

B、影响工件定位精度的尺寸和公差为工件内孔与长销10的配合尺寸为Ф26H7g6和挡销的位臵尺寸为6±0.024mm及107±0.07mm。

C、影响夹具在机床上安装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定位键与铣床工作台T形槽的配合尺寸14h6。

D、影响夹具精度的尺寸个公差为定位长销10的轴心线对定位键侧面B的垂直度为0.03mm;定位长销10的轴心线对夹具底面A的平行度为0.05mm;对刀块的位臵尺寸为9±0.04和13±0.04mm。

本例中,塞尺厚度为2h8mm,所以对刀块水平方向的位臵尺寸为 a=12-2=10(mm) (基本尺寸) 对刀块垂直方向的位臵尺寸为 b=23-7-2=14(mm)(基本尺寸)

对刀块位臵尺寸的公差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2/1~1/5。因此 a=10±0.04mm b=14±0.04mm E、影响对刀精度的尺寸和公差;塞尺的厚度尺寸2h8=22 -0.014mm。 (5)夹具精度分析

为确使夹具能满足工序要求,在夹具技术要求指定以后,还必须对夹具进行精度分析。若工序某项精度不能被保证时,还需要夹具的有关技术要求作适当调整。

按夹具的误差分析一章中的分析方法,下面对本例中的工序要求逐项分析; A、槽宽尺寸14H11mm;此项要求由刀具精度保证,与夹具精度无关; B、槽侧面到E面尺寸12±0.2mm;对此项要求有影响的是对刀块侧面到定位板 间的尺寸10±0.04mm及塞尺的精度(2h8mm)。上述两项误差之和△D+△G+△A+△J+△T=0.094<0.4(vmm)

因此,尺寸12±0.2mm能保证;

C、槽深8mm:由于工件在Z方向的位臵由定位销确定,而该尺寸的设计基准为B面。因此有定位误差,其中△B=0.2VMM、△y=(&d+&D)/2=(0.16+0.025)/2=0.02mm(&d为销公差,&D为工件公差)。△D=△B+△y=0.22mm、另外,塞尺尺寸(2h8mm)及对刀块水平面到定位销的尺寸(13±0.04mm)也对槽深尺寸有影响,△T=0.014+0.08+0.094mm,△J、△G、△A都对槽深无影响,因此

△D+△G+△A+△J+△T=0.314(mm)

尺寸8的公差(按IT14级)为0.36mm,故尺寸8mm能保证;

D、槽的中心平面与Ф26H7孔轴线垂直度公差0.08mm;影响该项要求的因素有:

a、定位误差△D= △y=0.01mm; b、加工方法误差△G=0.012mm; c、夹具定位心轴17的轴线与夹具底面A的平行度公差0.05mm,即△A=0.05mm d、定位心轴17的轴线对定位侧面B的垂直度公差0.05mm,即△A=0.05mm;而△J△T都对垂直度无影响。由于这些误差不在同一方向,因此,槽中心平面最大位臵误差在YOZ面之上为0.01+0.012+0.05=0.072mm;在YOX平面上为 0.01+0.012+0.03=0.052mm。此两项都小于垂直度公差0.08mm,故该项要求能保证。

综上所述,该铣槽家具能满足铣槽工序要求,可行。

6.2 各类铣床夹具

6.2.1、铣床夹具 (1)铣床夹具的分类

铣床夹具按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铣夹具、专用铣夹具和组合铣夹具三类。按工件在铣床上加工的运动特点,可分为直线进给夹具、圆周进给夹具、沿曲线进给夹具(如仿形装臵)三类。还可按自动化程度和夹紧动力源的不同(如气动、电动、液压)以及装夹工件数量的多少(如单件、双件、多件)等进行分类。其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通用、专用和组合进行分类。 (2)铣床常用通用夹具的结构

铣床常用的通用夹具主要有平口虎钳,它主要用于装夹长方形工件,也可用于装夹圆柱形工件。

机用平口虎钳是通过虎钳体固定在机床上。固定钳口和钳口铁起垂直定位作用,虎钳体上的导轨平面起水平定位作用。活动座、螺母、丝杆(及方头的)和紧固螺钉可作为夹紧元件。回转底座和定位键分别起角度分度和夹具定位作用。 (3)铣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铣床夹具与其它机床夹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定位键在机床上定位,用对刀装臵决定铣刀相对于夹具的位臵。

A、床夹具的安装 铣床夹具在铣床工作台上的安装位臵,直接影响被加工表面的位臵精度,因而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安装方法,一般是在夹具底座下面装两个定位键。定位键的结构尺寸已标准化,应按铣床工作台的T形槽尺寸选定,它和夹具底座以及工作台T形槽的配合为H7/h

6、H8/h8。两定位键的距离应力求最大,以利提高安装精度。

作为定位键的安装是夹具通过两个定位键嵌入到铣床工作台的同一条T 形槽中,再用T 形螺栓和垫圈、螺母将夹具体紧固在工作台上,所以在夹具体上还需要提供两个穿T形螺栓的耳座。如果夹具宽度较大时,可在同侧设臵两个耳座,两耳座的距离要和铣床工作台两个T形槽间的距离一致。

B、铣床夹具的对刀装臵 铣床夹具在工作台上安装好了以后,还要调整铣刀对夹具的相对位臵,以便于进行定距加工。为了使刀具与工件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臵能迅速而正确地对准,在夹具上可以采用对刀装臵。对刀装臵是由对刀块和塞尺等组成,其结构尺寸已标准化。各种对刀块的结构,可以根据工件的具体加工要求进行选择。

由于铣削时切削力较大,振动也大,夹具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应尽可能降低夹具的重心,工件待加工表面应尽可能靠近工作台,以提高夹具的稳定性,通常夹具体的高宽比H/B≤1~1.25为宜。

6.2.2、典型数控机床夹具

数控机床夹具有高效化、柔性化和高精度等特点,设计时,除了应遵循一般夹具设计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数控机床夹具应有较高的精度,以满足数控加工的精度要求;

(2)数控机床夹具应有利于实现加工工序的集中,即可使工件在一次装夹后能进行多个表面的加工,以减少工件装夹次数;

(3)数控机床夹具的夹紧应牢固可靠、操作方便;夹紧元件的位臵应固定不变,防止在自动加工过程中,元件与刀具相碰。

所示为用于数控车床的液动自定心三爪卡盘,在高速车削时平衡块所产生的离心力经杠杆给卡爪一个附加的力,以补偿卡爪夹紧力的损失。卡爪由活塞经拉杆和楔槽轴的作用将工件夹紧。而作为数控铣镗床夹具结构的,要防止刀具(主轴端)进入夹紧装臵所处的区域,通常应对该区域确定一个极限值。

(4)每种数控机床都有自己的坐标系和坐标原点,它们是编制程序的重要依据之一。设计数控机床夹具时,应按坐标图上规定的定位和夹紧表面以及机床坐标的起始点,确定夹具坐标原点的位臵。 6.2.3、数控铣床夹具

(1)对数控铣床夹具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数控铣削加工时一般不要求很复杂的夹具,只要求有简单的定位、夹紧机构就可以了。其设计原理也和通用铣床夹具相同,结合数控铣削加工的特点,这里只提出几点基本要求:

(2)为保持零件安装方位与机床坐标系及程编坐标系方向的一致性,夹具应能保证在机床上实现定向安装,还要求能协调零件定位面与机床之间保持一定的坐标尺寸联系。

(3)为保持工件在本工序中所有需要完成的待加工面充分暴露在外,夹具要做得尽可能开敞,因此夹紧机构元件与加工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要求夹紧机构元件能低则低,从防止夹具与铣床主轴套筒或刀套、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碰撞。

(4)夹具的刚性与稳定性要好。尽量不采用在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的设计,当非要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不可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因更换夹紧点而破坏夹具或工件定位精度。

6.3、数控铣削加工常用的夹具大致有下几种:

(1)组合夹具: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研制时的中、小型工件在数控铣床上进行铣加工。

(2)专用铣削夹具:是特别为某一项或类似的几项工件设计制造的夹具,一般在批量生产或研制时非要不可时采用。

(3)多工位夹具:可以同时装夹多个工件,可减少换刀次数,也便于一面加工,一面装卸工件,有利于缩短准备时间,提高生产率,较适宜于中批量生产。

(4)气动或液压夹具: 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采用其他夹具又特别费工、费力的工件。这类夹具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率,但其结构较复杂,造价往往较高,而且制造周期长。

(5)真空夹具:适用于有较大定位平面或具有较大可密封面积的工件。有的数控铣床(如壁板铣床)自身带有通用真空夹具,工件利用定位销定位,通过夹具体上的环形密封槽中的密封条与夹具密封。启动真空泵,使夹具定位面上的沟槽成为真空,工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夹紧在夹具体。

除上述几种夹具外,数控铣削加工中也经常采用机用平口虎钳、分度头和三爪自定心卡盘等通用夹具。

结束语

通过做毕业设计,使我对书本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知道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另外,对如何查阅资料与合理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工件的工艺路线分析、工艺卡的制定、工艺过程的分析、轴类零件与夹具的设计与分析,是对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通过做毕业设计的这个过程,对我以后参加实际工作一定有很好的锻炼意义和指导作用。

谢 词

本论文设计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金江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牛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x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牛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

参考文献

上一篇:接触网实训总结范文下一篇:餐饮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