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范文

2024-01-25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轻声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种常见语言现象,也是衡量普通话标准与否的重要标准。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该语言现象,能够熟练地掌握轻声规则,准确表达语义,对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主持人容易出错的轻声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普通话语音教学方法。

关键词:播音主持;轻声现象;语音教学

引言

主持人良好的普通话水平是其是否具备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主持人除了要熟练应用相应的专业文化知识外,还要拥有标准的发音,从而准确地表达相关文字信息。因此,学生普通话语音的培养问题必须受到相关院校的重视。轻音作为一种音变现象,能够增强语言的韵律与美感,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对主持人的语音面貌有着重大影响。普通话教学工作要本着发展学生技能的出发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1 轻声现象现存的问题

1.1 缺乏轻声意识

轻音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音现象,能够帮助人们区分词语的性质与意义。轻音的存在使得汉语表达呈现规范化的趋势,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些特定的汉语表达中,常常需要将末尾的汉字加以轻声化处理,这样就会使词语的发音变得短促而轻快,从而形成了轻音现象。对于一些学习者来说,其知识体系中的轻音意识观念相对薄弱,在遇到需要进行轻声处理的词语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反映,对其发音方式也比较生疏,容易造成语言表达的生硬和失误,给交流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1.2 读音存在不规范现象

口语表达具有音量轻重的差异是普通话的主要特点,为语言的表达注入了活力,使汉语语言更加丰富且充满趣味性。在日常生活中,一个讲话动听的人往往不是因为其语言质量的丰富,而是由于其表达具有轻重缓急,能够给倾听者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目前,许多人存在着轻音发音不规范的问题,很容易将音调的高低调换,重音位置放错,从而造成表达上的失误,给听众的理解带来困难。

1.3 学生文化素养较低

学习者文化素质较低也是造成其发音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文化现象是轻音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在涉及相应的语音现象时则难以产生相应的变音意识,造成表达的失误。一名合格的主持人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平时要多积累历史及文化知识,陶冶自身情操。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必须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身文化知识底蕴,为播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轻声语音教学优化方案

2.1 培养学生的輕声语音意识

中职学校相关专业要不断渗透对学生轻声语音意识的培养,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语音面貌的规范。许多学生不会读轻声除了缺乏相关系统知识的学习外,还由于其语音意识的缺乏。轻音语音意识的具备能使主持人在看到生疏的词语时能迅速做出轻音发音的反应,改变普通的发音方式,进一步做出具有文化气息的播报。语音意识的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播音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阶段,有了语音意识的存在,主持人在进行播报时能够对文字进行合理分析和解读,能更加准确地反应出播报内容的感情色彩。

2.2 规范轻声的读音方式

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讲授轻音的发音规则,对学的错误发音予以纠正。在轻音现象发生时往往会产生声母和韵母的音变,弱化其前后的声调与发音。轻音在发声过程中,音高具有不确定性,其高度要取决于上一个音节的音高轻重,如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是较高的,轻音的发音是要相应降低的,其规律就是前低后高,前高后低。总之,普通话的教学应将轻声的读音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发音进行长期的引导和规范,促进学生普通话基本功的养成。

2.3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轻声的错读情况时常发生于学生对表达事物不够了解的情况。播音主持轻音的正确表达,有利于提高内容表达的真实性,传达更准确的信息。反之,轻音的错误使用容易对信息传递产生干扰,使信息本身模糊不清,造成理解的歧义。因此,在主持人普通话训练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加深其对世界文化的理解,避免产生由于文化知识缺失而造成的表达失误情况。

结语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行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语言作为主持行业的重要依托,其内容与形式必须得到规范化地处理。普通话教学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缺乏重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现象。播音员想要拥有扎实的主持功底,就必须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对轻音、多音字等现象进行认真学习,做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鑫.试论播音主持艺术在传媒领域中的价值体现[J].环球首映,2019,(7):129.

[2]于佳卉,马学谦.浅谈表演元素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研究与运用[J].赤子,2018,(28):69.

[3]张然.试论播音主持过程中情感表达的四个原则[J].媒体时代,2015,(5):103-104.

[4]张梦佳.论播音主持艺术中的表演技巧优化--以《今晚80后脱口秀》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130-130.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多,因此,加强我国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促进播音本科人才的培养,就要打破传统高校播音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不断加强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播音主持;培养模式;对策

随着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我国高校也纷纷开设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但是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如很多高校仅仅凭借高考的成绩就录取了学生,因为单方面知识不能够适应播音主持的需要,而且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教学手段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参考价值。

1 我国高校培养播音人才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

播音主持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而且是一个交叉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播音专业教师力量显然是不足的。而且,播音主持专业与一般专业的教育不同,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实践。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播音专业的教师来源于电视台的播音主持,虽然他们具有非常优秀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方面就显得不足。而且,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消耗的费用比一般的专业要高出很多,不仅在成本上投入较高,还要具备听、演、录等全套的设备。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而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但是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2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靠专业的教学,而且要在职场或者播音实践中不断的磨练。西方的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是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在人生经验还是在文化素养方面都具有非常深厚的积累,而且在实际的播音主持过程中也能够产生良好的效应。我国播音主持人虽然外表比较靓丽,但是在播音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与国外的播音主持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最早开设的播音主持专业是北京广播学院,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专注于外表与声音的考察,忽视了综合素养的考察,这样,在一些突发的情况下,就不能把播音主持做好。所以,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播音知识体系,提高播音专业人才的计划。

1.3理论研究与实践不平衡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理论建设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基础,但是实践能够促进播音主持理论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先进的理论能够指导播音专业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具体的实践也可以指导理论在新的环境中不断获得发展,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对播音主持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且时代的发展,对播音主持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使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理论研究,从而,使学校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处于这样的现实当中。

2 加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2.1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虽然我国播音主持院校比较多,但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播音主持教师的培养,从教育源头上进行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师资力量、专业配置等方面。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播音主持日益发展的年代,不能把声音和外表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标准,因为,当今主持人的培养已经由外表转变到对各个领域的关注,专业素质、文化内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提高对思维逻辑的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考察。

2.2加强教学模式的探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大一、大二阶段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程和基础课程,但是,大三、大四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创新出合理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能力,锻炼个性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与主持能力。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设计,结合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方法,不断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现场控制能力及节目创新能力。

2.3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播音人才教学模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尊重教学规律,而且要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效率。而且,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积极利用课堂人少的优势,进行一对一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要积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动态,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而且,要积极加强课堂模拟教学,不断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4改革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以及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让课堂教学与实际教学有机的结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拥有大量的信息,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而且多媒体教学与播音主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所以,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

同时,要实行模块化教学,一是要进行基础知识模块化训练,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将课程进行层层分解,加强训练,结合每个课程的学习阶段进行有效的训练,明确训练要求,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二是主持技能模块化训练,主要是加强课堂之外的实践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因此,不断加强我国专业播音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播音事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高校要不断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要结合我国播音主持的现状进行合理的研究,不仅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合理的设置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要加强培养模式的创新,更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都、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赛.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15).

[3]毕一鸣.关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定位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0(6).

[4]栾洪金.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J].当代传播,2011(4).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传承;创新

播音主持人大多具有俊美的形象、纯正的音调,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时代主题、传递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播音主持人响应时代召唤,在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舆论桥梁中,担当桥头堡的重责。

一、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现状

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如今的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视这个时代出现的新状况,反映社会大众的需求,作为“万花筒”的播音主持不能缺席。播音主持艺术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素养的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播音主持艺术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翩然起舞,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观众的审美趣味,与社会大众实现情感“共振”。但同其他事物一样,播音主持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从业者与研究者以及相关部门重视。

很多主持人在年轻时意气风发、壮怀激烈,怀着饱满的激情和使命感,在强烈责任感的引领下,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地练习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广泛学习播音主持前辈的经验,经过锤炼与积累,练就了优秀的播音主持功力,在业界取得一些成绩。然而“路遥知马力”,部分播音主持人工作久了之后,開始出现懈怠的状况,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在发音和吐字方面不够重视,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在日常的语言规范上沉淀不够,不注意广泛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与社会资讯,内在气质和文化底蕴的提升跟不上日益变化的节目需求[1],主持人应该像央视主持人康辉那样,经常翻看《新华字典》,追求播音零失误。部分主持人在播音中出现了读错字的现象,读错的字五花八门,不但音调不准,而且读音也不准,有些主持人甚至不明白播音内容中一些字的意思,还一度闹出笑话,这都是忽视学习的后果。宣传无小事,主持人是公众人物,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主持人的形象,而且会给观众带来消极的影响,给人一种社会标杆不稳重的印象。

部分主持人和播音员,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产生了惰性,进入了职业疲劳期[2]。他们虽然常年拿着话筒,但动作和表情不够灵活,被动地应付差事,表面上主持语言丰富灵动,实际上与节目内容契合度不够高,与节目形式不搭界,缺乏激情,陷入瓶颈期,不能与受众之间产生深度共鸣,伴随着节目的式微,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播音主持作为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堡垒,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播音主持人需要直面时代的叩问,积极回应社会期待,拿出巨大的勇气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解决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代共舞,在传承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多元化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播音主持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价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如今传媒技术与平台持续革新的大趋势之下,有效传承与创新,成为播音主持艺术领域全面匹配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更是播音主持艺术长效发展的核心所在。

(一)全面适应全新媒体发展格局的必经之路

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传承与创新是立足于全新的场景关系背景提出的,更是促进全新媒体传播方式转变的必然措施。从整体层面解析,播音主持艺术的有效传承及创新有利于全面增强播音主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让相应的技术在良性的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以全面适应如今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媒体形态。

与此同时,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也深入推动着传统媒体格局的迅速转变,并持续引领着播音主持艺术朝着更高的高度发展。例如,在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全面发展和应用的全新环境之下,媒体传播的模式、平台等也在逐步进行革新,传播方与受众群体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此种背景之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有利于提升播音主持人与受众群体的互动性,主持人与受众可借助网络留言等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深入、动态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满足受众群体对体验性、互动性的需求,推动播音主持朝着定制化、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与进步。

在这样的媒体生态与传播格局之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及创新需要借助市场化、集成化的技术,以较高的声音辨识度、独特的人格魅力等作为全面创新的重点方向。同时,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播音主持专业人员以自身的声音特质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播音主持艺术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提升受众群体信息接收的便捷性,改善受众群体的收听体验,从而让播音主持艺术的生命力更强劲。

(二)探求全新的发展之路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事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一般会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持续变化。传承及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在信息时代下转型的关键举措。从某种层面来看,互联网与自媒体所带来的强烈发展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多样化视频类产品的全面传播,也推动着传统媒介格局的深入转变,这对播音主持行业而言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还潜藏着巨大的发展与破局机遇。

从整体来看,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的播音主持人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无疑有着巨大的专业优势。但是传统的播音主持职业的理念、模式、风格等都正在遭遇着巨大的挑战。举例来说,在如今各平台短视频、音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跟随潮流,有效转变播音主持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开展传承与创新,如此才能打造出更为优质的新闻产品,与更多新的媒体形式实现共生发展,才能有效打破传统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困局。

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也需要积极结合全新的技术与理念来全面推进播音主持艺术内容与运作模式的创新,开展精准化与定制化的播音工作,不断开拓播音主持艺术的多样化发展空间。因此,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打破传统格局、走长远发展道路的重要规划。

三、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重视传统播音艺术精髓的传承

中国艺术的精髓是真、善、美,作为经典艺术思想,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的一部分。艺术是相通的,播音主持艺术是有声的语言艺术,作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重点人群,播音主持人更应该传承真、善、美,践行真、善、美,将真、善、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行动标准。

1.以真为根本出发点

“真”境界就是要追寻真理,对真理孜孜以求,知行合一,言为心声,思想与行为高度一致[3],如履如临,慎独慎微,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播音主持从业人员要深入播音主持的本质之中,在思想深处感受理性与真情之光,切切实实地、真诚地投入工作,从内心真正认同真理,信仰般地追求真理,并将这种精神融入血液,落实在细节中。

当前,部分青年播音主持人缺少职业道德,以一种不太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热衷于赶时髦,只在乎流量,在乎漂亮不漂亮、帅不帅,而对播音主持艺术不上心,对于基本的发声训练漠不关心,不注重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沉浸在表面形式中,缺乏内在动力,没有思想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人需要学习传统艺术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精神,视播音主持为生命,拿出进取不息的精神,否则就只能沦为拿着话筒的传声筒。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夏青就非常值得播音主持人学习,他身患重度关节炎,即使在这种状况下,也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练习基本功,目的是时时保持旺盛的活力,他真正地坚守了艺术的真谛。

2.以善为生命线

播音主持人不但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宣扬善念,而且要在具体生活中践行善的精神。播音主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所以要服务社会和人民,在生活中汲取灵感,播音主持人要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走进群众,注重調查研究,加强总结与反思,在民生中升华思想。大量生活经验的积累能给播音主持人带来很大的推动力量,使播音主持的创作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具有思想深度。

3.以美为归宿

美不仅包括绚丽的外表和独特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在真和善基础上的和谐。美的内涵很丰富,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生相伴才会产生真和美[4]。年轻的播音主持人要想取得成就,就需要向老一辈的播音艺术家学习,在舞台上进行高水准的二次创作,在声情并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美,将节目形式与内容、节目内涵与主持特质融为一体,推动播音主持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传承中推进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是艺术发展的灵魂。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不是无原则的继承,更不是机械复制,而是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实现创新的目标,然而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播音主持界有位权威人士王泰兴,他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解说经典,以其独有的风格赢得了业界与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取得成就而停止不前,50岁之后,他仍然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拓宽解说领域,原来只是解说足球,在其不断求知和求新的驱动下,他学习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击剑、游泳和摔跤等项目,受众范围广,很多年轻人成了他的粉丝[5]。

历史和经验反复证明,播音主持艺术与演艺行业相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时尚性特征,这种特质对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还要有先人一步的眼光,才能引领社会潮流,与受众群体产生广泛的共鸣[6]。但是,创新并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另起炉灶,而是要结合传统的播音主持的规律,在创新中依然保留传统优良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将这些优势继续发扬光大。

当前的时代,流量为王,艺术形式花样翻新快,社会大众因为接触的艺术形式多,很容易眼花缭乱,要想使节目保持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传播度,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学习跨界的智慧,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来展示自我风采,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央视《星光大道》节目的主持人朱迅和尼格买提为例,他们在保持该节目风格的前提下,不断拓展主持的边界,与大众进行互动,将高雅、幽默风趣与接地气进行有效结合,既能吸引年轻观众,又能感动中老年观众,在给大家带来笑声的同时,让一个又一个普通老百姓走上央视大舞台,走向千家万户。

播音主持人还需要深化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情感交互,在精准判定用户情感需求的基础之上,运用独特的播音主持方式,来进行短、快、精的播报,以增进播报内容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有效共鸣。而在具体播音的过程之中,播音主持人也可以有效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用户进行积极交流,第一时间获取用户的动态信息,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科学地调整播音内容及形式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播音主持的效果,从而推动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播音主持艺术有自身独特的规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从业人员,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明知这条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也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长见识,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知大众所思所想,深入挖掘社会大众的痛点,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才能保持鲜活的创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将传播正能量、传播最新资讯和引领舆论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发挥舆论先行者的引领作用,敢于担当,将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展现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的风采。

参考文献:

[1]于华.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传媒论坛,2019(7):83,85.

[2]刘杰.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25):161.

[3]宿旻.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J].记者摇篮,2019(11):108-109.

[4]董欣.试论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5):80,117.

[5]刘依萌.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式解析[J].传媒论坛,2019(23):64.

[6]张浩.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式研究:评《当代播音主持艺术新探》[J].新闻爱好者,2020(7):111-112.

作者单位:

武昌理工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2020年是著名新闻播音员罗京逝世11周年。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已经成为几代中国电视观众的集体记忆,而对于中国电视新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而言,罗京是一个符号、一个标杆。

从1979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学习,至2009年48岁因病离世,罗京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新闻播音事业。30年里,他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无论何种类型的稿件,罗京都可以将政策分寸、艺术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准确无误、清晰流畅地完成播报。罗京的成长伴随着《新闻联播》的成长,同时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他的播音艺术创作理念与实践,是值得后辈们继承和发扬的一笔财富。

一、立身之本——文艺为谁而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1]显然,艺术创作的“为什么人”应该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从广义上讲,新闻播音也是文艺创作的一种形式,即便是一字不差的有稿播读,也包含了播音员个性化的艺术处理,同样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创作。这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除了要服从于一般艺术创作的规律外,同样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艺术究竟为谁而作?在罗京看来,播音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胸怀大局、立场坚定,并具备突出的业务能力。所谓胸怀大局、立场坚定,就是强调在播音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明确播音不仅仅是念稿,而是有着明确创作目的和传播诉求的艺术创作活动,有声语言层面的呈现只是这场艺术创作的收尾,而厘清稿件内容、层次,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表达目的,真正从根本上理解稿件才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站在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镜头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展现时代风貌,充满人文关怀,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2]张颂先生的这段关于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正确创作道路的经典论述,无疑是对播音艺术创作理想状态的一种诠释。罗京即以自己的实践努力践行着这种理想的艺术创作状态。

广播电视的新闻属性是第一性,播音员必须明确自己新闻工作者的身份。罗京的播音创作对新闻属性把握得十分准确。据康辉回忆,罗京在他刚进入新闻联播组时曾对他说:“从现在开始,你不要再仅仅执着于一条新闻,或某几句话怎么处理。在《新闻联播》的平台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一种浩然之气。你坐在这个地方,要让人感觉这是中国的一种气派。”可见,在罗京心里,新闻播音早已脱离技巧层面的斤斤计较,转而开始思考播音工作背后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底蕴。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应当以一种怎样的形象面对来自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又该以一种怎样的形象迎接全国人民的关切?尽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引发了广播电视领域的巨大变革,但是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呈现平台,新闻媒体仍旧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罗京所强調的浩然之气,正是将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形象建构与新闻播音工作进行融合,为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培养这种浩然之气,一言一词、一举一动都要体现中国气派,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不仅要领会、认可中国精神,还要在工作中践行,通过艺术深入人心的感染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罗京的播音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在创作中尤其具备大局观念和明确角色定位,这也是他在播音创作的道路上行走得如此畅达致远的重要原因。

二、能力结构——兼容并蓄、融会贯通

罗京与齐越、夏青、方明等老一辈播音主持艺术家有很多相似之处。齐越的播音雄浑豪放,夏青的播音严谨端庄,方明的播音潇洒遒劲,罗京的播音则持重稳健。与前辈播音员相比,罗京的播音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又在长期的播音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个性。例如罗京自己总结的“播音三决”:存在决定意识,内容决定形式,实力决定效果,就是从身份定位、播音创作规律和业务能力方面对老一辈播音工作者优良传统的继承。只是罗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媒介形态,不断打磨自己的播音业务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艺术创作的创新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思考勃发出的一种新的特质,将这种特质准确捕捉并稳定下来,就会逐渐形成自身的艺术个性。罗京在自身的播音实践中不断追求创新。罗京对京剧很感兴趣,不仅学唱京剧,还巧妙地将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中的端庄、严谨、规整、稳重提炼出来运用到自己的播音创作上,使得这些特质和自己沉稳的台风恰切地融合到一起,最终形成持重稳健的风格。播音主持在中国仍旧是一个年轻的领域,因此从戏曲、表演、声乐中汲取养分是快速发展的可行之路。事实上,罗京不仅仅注意从播音主持领域之外获得提高,还在播音主持领域之内不断尝试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20世纪90年代初,罗京作为主创核心成员参与创办了《现在开始播音》文艺晚会,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1997年7月香港回归之际,他参与编排和主持的《百年梦归》节目曾引起轰动。此外,罗京还多次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戏曲晚会》的演出,《国庆50周年阅兵》《十七大闭幕式》《抗震救灾大型募捐》《圆梦奥运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现场和《欢乐中国行》《新年新诗会》《子午书简》《小崔说事》《国庆七天乐》等节目上,都能看到罗京的身影。罗京曾说:“我觉得作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和经历要尽量广泛。一专多能,不管什么类型的都是好事,所以我把生活中一些喜好都作为一种储存,业余爱好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不断尝试新的节目、新的主持角色,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是一种挑战,因为长期形成的播音习惯既是一种经验后的可操作策略,又是一种限制与规约,当进入新的节目、承担不同的主持任务时,就是对播音员主持人自身能力边界的一种拓展。每一次的成功尝试都推动着主持人去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愈加复杂多变的播音主持任务。罗京这种从播音主持领域出发、在其他领域吸收养分而后复归播音主持领域的能力养成结构,成为他多年来出色完成播出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后来者的提示。一专多能,是对主持人能力结构最为简单的总结,只是想要真正做到专与能并非一件易事。许多从业者对于一专多能中的“专”有所误解,总以为作为主持人要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但事实上,这里的“专”更强调的是在播音主持自己的领域做到专业级、专家级的水准,在此基础上,完成多元能力结构的建立,才能体现出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三、专业技能——勤学苦练、与时俱进

张颂曾在罗京播音主持艺术论析座谈会上指出:罗京的艺术、语言造诣之所以高,根本原因在于他勤学苦练,具备了很深的文化功底和语言功力,所以他才能够在主播台上游刃有余,从容面对。所谓勤学苦练,既与一个人所处的知识技能环境有关,又与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息息相关。罗京正是在这两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姚喜双曾经评价罗京:“罗京由于受到其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的影响,使得他对稿件内容的把握和体现十分到位。这种独特的感受,在播音风格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决定着独特的外部表达的可靠性和真实性。”[3]播音员主持人何以形成对稿件的独特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准确、清晰地传达出来,显然这与播音员主持人大量专业的练习分不开。

罗京在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后,进入央视承担播音工作,那时台里播音员紧缺,因此他有机会承担各种类型的播音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属性远比理论属性突出,通过实践获取的提高也更易用于实践中,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接触的播音任务虽然各有不同,但在一些核心要点上依旧存在相同、相近之处,大量实践练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图谱,以此为基准依据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当然,实践数量并非一定与播音创作的质量成正比。当下,许多学习播音主持艺术的学生过于重视实践,甚至在“实践”与“学习”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显然这是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误解。如前所说,广义上讲,播音主持的实践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既然从属于艺术创作,那么必然要遵守基本的艺术创作的规律。实践绝不应该是盲目的,而是在艺术创作规律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练习,如果违背了创作规律,只是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在质量上却是止步不前,甚至是退步的话,那么这种练习只是恶劣地重复,已然脱离了艺术创作的范畴,也不可能获得专业上的提高。罗京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播音工作中,并没有墨守成规、自我设限,而是结合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在艺术理论指导下,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在完成基本的播音任务的前提下,拓展自身的边界,告别熟练工种,走向自由洒脱的创造境界,真正实现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

勤学苦练要重勤、重苦,只有勤奋且坚持才能有所收获。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天赋不错但却没能获得出色的成就,而是如流星一般只有短暂的灿烂,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坚持学习。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忽略媒介环境的快速变化与来自受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无法在艺术创作领域有所突破,自然就会被艺术接受端所抛弃。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对自身专业有透彻的把握,同时还要对事物具有很强的预见性、评价力和判断力。有的节目还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运用个性化、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表达,这就需要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其文化追求应该体现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也是罗京的播音创作精神所呈现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四、职业精神——精益求精、敢于承当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摄像机前的工作并不像观众看到的那样简单。新闻直播节目向来有着最为严格的播出标准,从稿件到配音,最终到口播的播音员主持人,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把控。作为传播环节最后一棒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获取更多观众关注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怎样让自己随时处在理想的工作状态,对于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而言都是重大的挑战,也是职业精神的最佳体现。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评价罗京的工作时说:“罗京非常地认真、严谨、有责任心。我很信任他,把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他播我很放心,他总能出色地完成。”业界和受众对于某位播音员主持人的认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罗京以严于律己、从不懈怠的职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他真正把播音创作视作自己奋斗终生的事业,而非谋生的职业。

职业精神并非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能够在繁琐、重复甚至无趣的日常工作中窥见一些痕迹。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如何处理日复一日的工作,采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各种播音任务,是职业精神最好的体现。从工作流程来看,新闻播音员必须坚持同大家不一样的作息时间。值早班时,需要播音员早晨三四点起床开始准备前往单位,在节目录制前做好相应的备稿、沟通、换服装、化妆、演播室系统调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值晚班时,在观众最自在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则要保持最紧张的精神状态,为大家盘点一天的新闻。《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压力无时无处不在,要保持形象、精力、声音,而且稿件越是送得晚送得急,越需要播音员把好最后一道关。罗京每次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让电视观众感到踏实、严谨、可信。罗京说:“从事这个职业首先应该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因为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程序,保持一种对工作的热情,严谨的工作状态,是对我们的一种严格要求……在工作的时候始终要保持注意力和良好的工作状态,随时应付任务或者突发的节目内容,每天上班的时候都是如履薄冰的感觉,尤其是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在这种压力下,主播们还必须坚持每天情绪平和地走进直播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观众,冷静地处理在直播中插播各类突发事件。长年累月,天天如此,罗京一干就是26年。“在我的经历中,没有哪一种职业像电视一样担负着如此众多的责任,要对党、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公众负责……正因如此,对你的任何一种要求都不能说是过分,对你的任何一种期待都不能说是苛刻。”这种在工作中凸显出的责任意识,正是罗京职业精神的体现。

罗京在工作中一直秉承严肃认真的态度,播音风格也呈现庄重严肃的艺术特色。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新闻内容的个人解构很可能歪解、歪曲新闻事实,剥夺大众客观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权力。所以,必须始终设法让受众关心新闻信息本身,而不是关注自己。罗京每次在获奖感言中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责任”。那是他对职业的理解,对信念的理解,更是他对人生的理解。

罗京对工作的认真精神、对同事负责的精神、对观众的尊重精神、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业务一丝不苟的精神,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既是播音创作的实践者,又是播音业务理论的研究者和教育者,他的播音学习与创作历经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期间,他曾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直播,30多次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3000多次的主持,圆满完成多次重大新闻事件的播音工作,他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全国观众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固定窗口。他的播音作品多次荣获政府大奖,是研究学习的典范。罗京符合时代精神的播音创作观和从容不迫的忘我实践精神,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播音的特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播音队伍和播音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把有限的寶贵生命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和播音主持事业。

新兴技术不断推进着广播电视领域的变革,这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是摆在播音员主持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以罗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以自身极强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职业精神给后来者树立了标杆。在媒介变革的浪潮中,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从前辈身上学习经验,在危与机的同生共存中完成播音主持的艺术创作,以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罗京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1年了,但他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为播音主持专业所作的贡献,我们永远不应忘记,后人将会沿着他的足迹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8.

[3]姚喜双,杨成.谈罗京的播音风格[ J ].现代传播,2010(001):69-72.

【作者简介】  刘 卓,女,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媒体语言传播的教学与科研、中国播音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分析电台与电视台播音主持资源共享的利与弊。提出电台与电视台合作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电台;电视台;播音主持;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甄海如,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台,广西防城港,53800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电台和电视台之间的合作,包括新闻记者、工程技术、节目主持人等各个方面的合作越来越普遍。这种合作常常以名牌节目的主持人为主导,带动其背后的记者群、制作群和工程技术的资源共享。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合作无论是对节目主持人自身素质和业务发展,还是拓展两种媒体的受众群,开发媒体市场都是有利的;然而这种合作也存在弊端。广电之间的合作及资源共享如何兴利除弊,是值得重视和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电台和电视台主持人特点的比较分析

(一)电台主持人的特点

首先,广播节目区别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明显区别就是广播节目受众唯一能接受到的只是主持人的声音,节目的内容、形式,节目中的信息、感情和观点都必须通过主持人的声音来向听众传达,而不像电视节目,常常可以进行录播,如果主持人的发音稍有欠缺,还有字幕提示可以给听众参考,而电台节目中这些都无法做到,这就给电台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语言表达基本功层面的普通话水平,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和有声语言表达形式层面的明晰性、交流性和艺术性。

其次,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广播的直播特点,这在听众参与型的电台节目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就给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广播由于仅靠声音传播,比起报纸、电视来,当地受众的参与更加方便快捷,上下班的路上、车上、街上,只要有电话、有手机、能写信,听众就可以实现沟通,甚至是和主持人一对一地沟通,这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就需要电台节目的主持人一方面要有极快的反应能力,特别是针对一些参与听众的突然表现,如对他人的攻击、对社会主旋律的不利言论、对主持人的不尊重,等等,主持人必须要体现应有的职业素养,快速反应,冷静处理。

再次,广播节目主持人还必须要有高度的互动意识。广播媒体的互动和其他媒体的互动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广播节目的互动不像报纸和其他媒体那样,可以通过事先的剪裁和润色,它是同时进行和发生的。广播互动过程是在“听”和“说”之间进行的,一个好的主持人,要在互动过程中实现良好的播出效果。互动中节目主持人要有高度的自控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为广大听众所喜爱,真正达到最佳主持状态。

(二)电视台主持人的特点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同于电台主持人。他们虽然很少有电台直播和互动的压力,但是在播出的节目中,观众要全方位地接收一个主持人的信息,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确立一定的形象基调和独特的个性化主持风格,这样才能使节目获得良好的收视效应。一个主持人如果没有突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个节目是很难有市场的,也很难有生存的空间。综观中外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所主持的节目中,能充分展示出其个性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阁。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包括其个人气质、内在涵养、语言风格三个方面。

首先是主持人的气质。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贯穿和融注于节目中,使节目带有主持人气质的特点,从而使节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当前很多优秀的电视节目都有个性化的主持人,他们尽管外形一般,但或幽默、或冷静深刻,或严谨、或尖利,给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改变。其次是主持人的内涵。富有魅力个性的主持人反映着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思维方式、人生经历、审美品位乃至脾气禀赋。最后是要形成主持人独特的语言风格。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发音虽然不要求像电台节目主持人那么高,但是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主持人的语言要远比广播节目主持人更有风格和魅力。主持人要在节目中积极适应语境的特殊性和变动性,充分发挥个人语言的潜力,在语言上表现出新颖独到、富于情趣的个性,使传播更加生动、活泼、亲切动人。

二、电台和电视台资源共享的趋势

(一)电台和电视台之间主持人等资源共享的现状

为了适应各种新型媒体的不断产生以及听众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加强。更好地抓住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更有效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很多电台和电视台都展开了大量的合作,这种合作包括新闻记者、工程技术、节目主持人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是首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及主持人,同时客串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这种两栖主持和制作经验使得他在1996年主持开播《实话实说》的主持时兼具了电台和电视台主持人的优点,凭着平民化的机智幽默让嘉宾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敞开心扉,使电视节目第一次有了可“听”性。此外,海燕、杨蕾、译男等一批电视节目主持人也纷纷牵手广播,加入电台主持人行列。不仅电视主持人牵手电台,电台节目也有登陆荧屏的成功案例。2001年,中央广播电台推出的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周五“明星版”的主持人就是来自中央电视台的多位名嘴,如敬一丹、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赵忠祥、倪萍、王雪纯、张郑、张越等,这些主持人原先多出自广播战线,如今重新回到广播中,为广播节目获得了很好的收听率。电台节目走俏电视的同时,也带动了观众对电台的关注。电视电台之间的亲密牵手一时间蔚然成风。随着电台与电视的这种“新牵手时代”的到来,一些电视人开始尝试构建电台节目的新价值。业内人士认为,电台在初生阶段经历过辉煌,后来在电视的冲击下逐渐下滑;但如今随着有车族的日益增多,有着先天移动优势的电台“触底反弹”,赢得了新的受众群。

(二)电台和电视台主持人等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电台和电视台之间的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并且也带来了诸多效益。这就表明,在电台和电视台之间的这种资源共享是必要的,而这种必要性是由于两者本身的局限性促成的。

1,电台的发展局限和要求

电台的发展历史要远远早于电视台,而且具有电视台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比如强大的互动性和频率覆盖范围,特别是广播的制作和收听的低成本性,这些都是电视台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电视普及后,广播的价值大大降低,这突出表现在广播的市场占有率上,收听广播的人群不断减少,尽管一部低价的收音机就可以收听到广播,但是大多数人还会选择较为昂贵的电视机∞。其次,虽然电台的覆盖密度要大于电视节目,但是就全国或者更大范围的覆盖程度来说,电台的覆盖程度还是很小。而电视节目中有央视和各个地方卫视,尽管很多频道及其节目只是地方制作,但是却可

以被全国范围的观众看到并喜欢,成为当红栏目,产生全国有名的节目主持人。然而综观电台节目,虽然也有一些全国范围可以收听到的节目,但是很少有节目能够成为全国大部分人家喻户晓的或者耳熟能详的节目,更没有哪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能够成为全国有名的名主持。--TY面,是因为电台覆盖面的区域化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电台节目相对于听众来说只能收听是十分单调的事情。当前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经常面对着生活中的焦虑和紧张,这时候,电视节目中声、像等各个方面的感官刺激,更能够让人们放松;与此同时,电台节目中很多主持人对于听众来说过于千篇一律,没有鲜明的个性,因此也很难培养牢固的听众:群阿。

2,电视节目的局限和要求

虽然电视和电台相比具有天然的巨大优势,但仍有需要完善的一面。首先,电视节目的覆盖程度不够深入。虽然地方的电视节目可以经过信号网全国传播,但仍然存在很多死角。比如,在贫困地区,很多贫困家庭仍然买不起电视机,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通电,这时候只需要几十块的甚至十几块的收音机加上几毛钱的电池就成为了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除此之外,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也不一定有很多时间接触电视,他们很多时间在路上、在食堂、工作场所等,不便或不能观看电视节目,这时候电台节目就显得很有优势。专门针对出租车的各交通广播电台的竞争优势就十分明显。其次,电视-节目的即时性也远不如电台。当新闻发生,特别是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在广播中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在电视节目中却要经过摄像、组稿、找主持人和简单编排等众多程序,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最后一点就是电视节目的信息来源较为单一。电视节目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电视台记者,而电台具有能够积极和听众互动的优势,信息来源十分及时和广泛。另外,电台记者的数量通常也多于电视台记者。

随着人们对信息渴求程度和对娱乐的追求不断增加,电视和广播都面临巨大的发展市场,但是它们相互都有着无法代替的优势和劣势。这些劣势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是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有助于带来持续长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对于电台和电视台两者来说,它们的节目最终都是通过主持人表现出来的,所以这种合作最终表现为主持人资源的共享,这种主持人的资源共享背后,带来的是栏目品牌资源、相关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共享和整合。这种合作必然给电台和电视台事业以及资源共享的参与者,包括主持人自身带来良好的影响。

三、电台及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资源共享的双重影响

(一)资源共享对主持人个人业务培养和发展的影响

1,资源共享对电台主持人业务发展的影响

让电台节目的主持人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主持。这种人力资源的共享的体验,必然会给电台节目主持人的个人业务的发展带来更多有利的影响。

首先,对于电台节目主持人来说,他们擅长在话筒前,在一个人的演播室里,没有观众,或读稿子或者展开心扉自言自语,其主持套路十分明显,很难体现出个人的主持特色。这种职业状态不利于—个主持人的长期发展。没有观众的互动,缺少临场反应的锻炼,很多播音员甚至很少能够脱稿播音,在工作时也很难保持应有的精神状态和职业气质。而在电视节目的主持中,主持人必须要面对现场观众和摄像机的监督,在现场直播的节目中,主持人要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下,主持人必须要有扎实的主持功底,包括脱稿主持,面对现场的突发状况能够有效的化解尴尬或应对,还要时刻保持着紧张严谨的精神面貌和职业化的外表和气质。除此之外,主持^还必须要综合利用语言、表情、肢体行为、临场反应来增加自己的主持特色,这种锻炼是广播电台主持人平时难以接触的。

另一方面,在电台和电视台的主持人的合作中,—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品牌节目的相互渗透。这种渗透对于品牌节目的电台主持人来说,显得更为有利。很多在地方十分出名的,主持中个性鲜明广受听众喜爱的主持人,其形象却常常不为人所知,使得他们在专业之余获得的商业价值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显得少得可怜。在资源共享中,如果能够使这些电台的品牌栏目主持人走上荧屏,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受众群,并且能够给受众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不论是对于自身的职业前景还是商业价值都是极为有利的。这种知名度的提高反馈到电台节目主持的职业中来,也更加有利于自身业务的发展。

2,资源共享对电视台主持人业务发展的贡献

对于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来说,让他们参与到电台节目中来,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电台节目的主持相对于电视台节目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话筒前,全部用声音来表现自己的特色,这就对主持人的语言的标准化程度以及语言的表现力提出了巨大的要求。然而这正是很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包括很多电视名嘴的弱点,其中有很多人普通话不标准,如果通过电台来收听他们的节目,收听效果往往不佳。这就需要主持人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其次,相比于电视,电台能让主持人与受众进行更多的交谈与交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拉近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既有利于主持人在受众群中影响力的增加,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也有利于主持人在互动性的主持中,提高自己和听众之间的交流能力。

(二)资源共享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优势

1,资源共享有利于电台的发展

电台和电视台这种以主持人为首,带动各种资源共享的行为对于电台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加电台栏目的受众人群,可以使得平时不听广播的人在电视栏目中了解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电台栏目或者电台节目主持人以后,可能转向成为这个栏目的忠实听众;二是随着电视台主持人以及知名电视栏目走进电台广播以后,自然会带动很多原先的电视观众成为电台广播的听众;三是有利于电台栏目的进化。在与电视台进行资源整合以后,电台可以更多地利用电视台的资源进行栏目的改造,比如利用电视台的制作能力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效果,使电台节目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比如利用电视台访谈或者新闻栏目主持人常年进行新闻分析的经验。以及与专家探讨和质疑的职业习惯,制作一些深度分析探讨类的节目,改变原先仅仅播报新闻的形式;四是随着受众群的增加和节目的革新,电台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更加有利于电台商业层面的发展,比如广告业务的增加等等,从而使电台的运营和发展更有保障。

2,有利于电视业务的发展

电台和电视台资源共享同样有利于电视事业的发展。首先,资源共享有利于电视扩大自己的受众群。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地加快,现在能够有时间坐下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电视的受众群必然会有所下降。然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在交通方面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出租车、私家车的比例不断增加,车载收音

机使得广播面临着触底反弹的前景,而此时电视如果能和电台资源共享,利用电台获得这一批受众,对于未来市场的发展十分有利。其次,这种资源整合还有利于电视台主持人、记者群体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阐述。最后,还有利于电视台信息资源的获取以及和受众互动的增大。电视台和电台进行了资源共享后,可以利用电台的热线网络及时更快地通过听众来获得新闻线索,增加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主持人通过在电台节目中和原有观众的交流,可以更真实和更迅速地获得电视节目的反馈,有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完善。

(三)电台和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资源共享的弊端

凡事都有双重性,电台和电视台的资源共享,特别是主持人的相互渗透现象,除了具有上述的积极影响或促进作用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可能的负面影响或弊端,是值得注意的。

1,对于电台来说,这种资源的整合,特别是主持人的资源共享,很可能造成电台优秀人力资源的流失。电视台主持人特别是名主持,要远比电台主持人风光和体面,频繁的出镜可以使主持人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从而满足其自身的成就感;随之而来的商业价值也会大大增加。这种名和利的诱惑很可能造成电台人才的流失,使原本处于劣势的电台事业更加艰难。

2,这种资源的整合将使电台和电视台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资源共享之前,电台和电视台本来分别享有自身的市场空间,比如在晚上的黄金时间和周末家庭时间是电视主导的市场;而在繁忙的交通时间或者出游中是电台占优势的市场。如果电台和电视台进行资源的共享,那么就会出现市场的重叠,有可能会出现一方利用另外一方的媒介,占有另一方的内容,占据另一方的市场的现象。即使两者能够在市场中和平共处,在这种资源共享的背后,利益的分配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3,很多电台和电视台的合作都难以持续。电视与电台毕竟是不同的媒体平台,在积极“牵手”的同时,很多节目的内容制作不够协调,在电台中播出的符合电视台类型的节目,使得观众感觉十分突兀,这就使得这种合作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无论是电视节目电台化,还是电台节目电视化,如果只看短期效益,不根据实际需求,一窝蜂而上,将稍有名气的栏目和主持人随意相互渗透,就难以使两种媒体资源实现优势共享和最佳组合,两者的牵手只会是昙花一现。

综上所述,广播和电视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介,它们各自的运营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着独有的优势,同时各自也存在局限性。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不断产生以及听众需求多样化趋势不断地增强,电台和电视台之间的合作已然成为媒体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广电之间的合作包括新闻记者、工程技术、节目主持人等各个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常常以名牌节目的主持人为主导,带动记者群、制作群和工程技术的资源共享。这种共享对于双方都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电台节目主持人自身素质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展两种媒体的受众群,有利于市场的开发和持续发展。然而同时这种合作也存在着负面影响,比如可能会造成人才的单向流动以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从而造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轧。同时。这种合作出现了合作内容和方式的不协调,生命力不强的现象。这些合作中的弊端,大多是由于电台和电视台两个独立的利益和经营体系引起的。

因此,在电台和电视台的资源共享合作中,如果能够采取收购、整合,特别是在地方的电视台的基础上,利用原先的资源成立电台,实现两者经营和利益的一体化,这种电台和电视台合一体制的利益协调比两个独立的电台和电视台的合作,显然更为容易。这种合作将会大大减少弊端,增强两者的优势,实现互补发展。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专业建设是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学地进行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性质、特点和现有条件以及今后五年河南省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门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质量与数量需求的高度,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针对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建设,以真正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面向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形式,结合河南省和豫东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面稳步发展。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新的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原则,着力提升专业的总体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力争把传媒与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成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具备一定声望和影响,豫东地区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质量、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三、专业发展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高下,知识面的深度、广度、眼界、治学的作风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只有一批事业心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

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根据本校现状,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实际情况,可以分三块来建设:本专业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在专职教师中分两类,一类是学院派教师,一类是实业派教师(个人有电视台主持人或业内兼职),两类互补;校内兼职教师主要是与播音与主持艺术相关专业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主要 1

是将业内专家聘为客座教授或一般兼职教师。大幅地提升教师学历、学位,办法是:吸收高学历毕业生、鼓励在职读学位,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以攻读学位的方式为主。

(二)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若干课程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课程的类型有: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职业理论课程、职业实训课程。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申报教育研究课题进行课程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要选用和出版一批既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适用性强、质量高的教材。选用国内重点教材,如 “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选用行业最新教材。认真做好各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验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训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完备,其中包含适合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摄影摄像实训室及非编实训室、演播厅、形体训练室,能保证学生有场所进行实践、实训学习,达到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和业界密切合作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五)实践教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属于应用科学,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案中应设计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的一般规律,设计了稳定的实践项目,如播音与主持艺术见习、播音与主持艺术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根据形势变化、人才市场需求,在不同的年级设计了不同的实践项目,如播音与主持艺术单项业务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综合业务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客户调研等。陆续建立一批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六)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

鼓励支持教师围绕教学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为支持教师进行学术活动,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各种级别的教科研课题。每年选派1-2名优秀教师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扩大学术视野,掌握学术动态。每学期有计划、有专业侧重地聘请外校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同时,也尽量利用内部现有学术资源,动员系内教师多开讲座。

四、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豫东平原这块土壤上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完全是缘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其集政治属性(党的宣传员)、艺术属性(语言艺术工作者)、媒介属性(新闻工作者)于一体的多元属性,决定了播音主持艺术教育也同时具有独特性——培养学生品学兼优、德艺双馨,具备新闻媒体人的职业素质和道义良知。由此形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集政治教育、艺术教育、传媒教育于一体的学科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具体体现在教学改革模式上。为紧密结合前沿需要及21世纪传媒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按照教学规律,我们改变多年形成的制约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齐步走”式的专业教学模式,在播音小课专业教学中施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的教学改革,形成系列性教学模式如下:

1、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小课教学实验

2、强化一度创作的主持人思维开发训练教学模式

3、专业评价与考试考核体系改革新模式

4、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5、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的实训课教学模式

6、强化延伸第二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一)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优势

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优势:从强化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入手,完善教师的科研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良好。本专业师生发挥教学培训、播音主持、演艺讲解、社交礼仪、推普测试等专业优势,投身文化大省建设,服务社会。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为了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的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专业教学方式、方法

播音与主持艺术属于艺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1)大课讲授。精讲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

(2)课外练习。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练习作业,结合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根据作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3)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分类指导,培养尖子生,使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4)变“单向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要学。

(5)重视实习,加强实践。语言功力的培养,播音与主持能力的提高要在大量的实践中才能实现,教学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在话筒前、镜头前实践创造条件,同时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配音,辩论等活动。鼓励、安排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电台、电视台去实习、实践。

2、改进完善教学手段

(1)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教学设施和设备,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2)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立仿真的广播电视工作环境。

上一篇:网络艺术审美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平面构成现代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