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与审美特征

2022-12-15

一、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它的特点主要是简单、清楚、表达力强。语音音系比较简单, 语音系统相对比较完整, 有21个声母, 39个韵母。如:平翘舌区分明确, 有前后鼻韵母之分等, 使表达更加准确。声调系统比较分明, 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变化鲜明, 如:“中国伟大”一词, 阴平为55高平调, 阳平为35高升调, 上声为214降升调, 去声为51全降调, 该四字词的表达显得抑扬顿挫, 有节奏感。词汇的表达中有轻声, 儿化, 变调的区分, 使语言表达更丰富。如:儿化音, 儿化在普通话中有着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以及词性、词义的区分等作用。

以上这些特点是普通话富有抑扬、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能够反映纷繁的社会现象和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 使现代汉语的表达容易做到生动丰富、简明准确。

二、普通话语音在新闻播音中的重要性

新闻播音扬弃了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利因素, 兼容两者之长, 从而形成了听众最容易理解、最易接受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 体现了“用事实说话, 以新动人”这一特点的新闻播音语言。 (1) 新闻播音具有权威性、主导性等特点, 正是因为如此, 在新闻播音中更应该用规范的语言, 传递准确的信息。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的过程中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 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职业基本要求

新闻播音语言所负载的信息密度大, 受众文化背景不同, 所在区域不同, 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对普通话语音有更高更规范的要求, 新闻播音中的语音与日常口语的语音相比, 新闻播音语音更具技巧性, 是日常口语的提炼, 要求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准确规范, 清晰流畅等。广播电视本身就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 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中也承担着推广普通话的任务, 由于这个特殊的身份, 受众的期待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发声有更高的要求, 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语音纯正是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定势之一, 普通话语音在新闻播音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 有利于传播

不同方言区在语音、词汇上的表达是完全不同的, 正所谓“十里不同音”, 比如四川方言中的“鞋子”的发音会读作“孩子”, 鞋子、孩子不分就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带造成一些误会, 又如前后鼻韵母不分也会影响表达, 如“清真食物”和“清蒸食物”的区别。另外, 从新闻传播的整体性来讲, 语言的规范统一是必要的, 如果在广播电视新闻中不以普通话为主要的语言, 在宣传中会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 如在一条新闻采访中, 新闻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中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势必会影响采访的效果, 也会让大多数受众没办法有效的接受信息, 为了让不同地区的受众有更好的收看收听效果, 在新闻播音中有必要使用统一规范语言。

(三) 维护民族团结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而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普及普通话, 有利于突破地方方言对交流的束缚, 有利于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首先, 通过广播电视的宣传是推广普通话的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 让不同地区的受众通过媒体能更好的了解, 学习使用普通话。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语言是文化载体, 统一规范的的语言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 维护国家的统一。

三、新闻播音字正腔圆的审美特征

从美学角度来讲, 在播音创作过程中, 播音员主持人本身是审美主体, 新闻稿件的内容是审美对象,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到, “声中无字, 字中有声”, 笔者认为, 字是思想的表达, 在有声语言中, “字”要转化为“声”, 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新闻播音中体现出了字与声的融合, 把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这三个部分,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中, 我们把“头、腹、尾”看做是一个枣核形, 发音时, 两头尖, 中间饱满。对于字头的处理是叼住弹出, 字腹的部分是饱满、圆润的应该拉开立起, 字尾的部分到位弱收。在新闻播音中, 发音和吐字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 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对字的处理充分形象的传递出来,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发音的要求是气息下沉, 声音贯通, 对于吐字的要求是字音轻弹, 如珠如流, 结合吐字发音的特点, 播稿时听上去字与声是一气呵成, 连贯流畅的。吐字发音要求准确清晰, 圆润饱满, 从而形成优美动听的有声语言, 在播音发声中, 对于吐字归音的要求是“字正腔圆”。

四、新闻播音中易出现的语音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在新闻播音时要做到发音清晰准确, 首先要明确字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在新闻播音中容易出现的语音问题如下:

(一) 双唇音:p、m

p这个声母的本音不是很响亮, 为了方便我们的学习, 认读, 在声母p后加上了元音o, 构成了po, 称之为“呼读音”。发音的部位在上下唇, 上唇与下唇接触, 气流在口腔中构成阻碍, 在发音时应注意, 集中唇中部的力量, 不要咧嘴角, 不要抿唇, 否则会影响音准, p音与b的区别在与不送气与送气, 发p音时应注意呼出的气流不要太强, 注意与气息相配合, 如果唇全面用力, 呼出气流太强会造成喷话筒的现象。

m是和p的发音部位相同, 但是发音方法完全不同, m在发音时声带会颤动, 气流通过鼻腔, 所以在发这个音的时候应该注意打开鼻腔通路, 在成阻与除阻时有明显的气流通过鼻腔。如果这个音没有鼻音成分, 发音时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庄重的感觉。

(二) 舌面音:j、q、x

这三个声母在发音时, 是舌面抵住或接近硬腭的位置, 气流在口腔中构成阻碍, 阻碍得到消除后形成的音, 这三个声母在发音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音位置不正确, 用舌尖的位置与齿背构成阻碍, 从而发出尖音,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 在发音时存在尖音会让听者感到不严谨, 不朴实, 甚至在听觉上很难接受这个发音, 为了更好的避免尖音出现, 首先要明确这三组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注意在发音时构成阻碍的着力点是在舌面, 并非舌尖, 舌位相对靠后。

(三) 平翘舌:z、c、s、zh、ch、sh、r

发这组音时首先要注意平翘舌的区分, 另外, 在发平舌音时应注意“齿尖音”, z、c、s是舌尖前阻, 发音时舌尖与齿背构成阻碍, 发音部位一定要准确, 如果舌尖放在上下齿背中间就容易出现“齿尖音”的发音。发翘舌音zh、ch、sh、r时应注意与发“二”的发音位置有所区别, 翘舌音并不是卷舌音, zh、ch、sh、r是舌尖后阻, 在发音时舌尖后移与齿龈构成阻碍发出的音。

(四) 前后鼻韵母:n、ng

“n”和“ng”组成的前后鼻韵母在发音时应注意区分, 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在发音位置上有所区别, 发前鼻音“n”口形与后鼻韵母“ng”的口形相比, 前鼻韵母口形较闭, 后鼻韵母口形开合更大。后鼻韵母不宜发得太过, 如ing在发音时是由i向ng滑动的一个过程, 如果没有这个动程, 整个发音会过于靠后, 发音会显得不自然。

五、结语

随着广播电视不断的发展, 以及新媒体的兴起, 融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语言风格在不断的革新与变化, 在新闻的传播中播音员、主持人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 对于新闻播音的语言来说, 应该是个性中有其共性的, 个性与共性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规范和具有美感之上的, 不论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如何丰富, 新媒体节目的形式如何个性, 还是应该趋于规范化, 特别是在新闻稿件的播读中, 在语音, 词汇, 语流上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 遵从普通话的语音规律, 在发音上做到“准”与“美”共存, “准”是“美”的基础, “美”是“准”升华。所谓的规范并不代表刻板, 规范性应该和艺术性相结合起来, 在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无论如何革新与变化, 不变的是规范化的规律, 以及对美的追求。

摘要:新闻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有着传播速度快, 受众面广, 播放频率高等特点。广播电视本身就肩负推广普通话的责任, 为了不影响不同方言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普通话作为新闻播音的主要语言,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 声音动听, 口齿清晰, 有利于新闻的传播, 并且直接影响到新闻内容准确传递和受众的接受程度。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新闻仍然是受众接收身边大小事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索新闻播音的规律, 发现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与审美特征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规范化,审美,新闻播音

参考文献

[1] 张颂.中国播音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

[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3] 王璐, 吴洁茹.语音发声[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创新研究下一篇:石油化工中泵的节能运行和维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