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城镇化汇报范文

2024-05-10

新城城镇化汇报范文第1篇

新城镇体系下, 传统村落也走上城镇化道路。传统资源被不同程度地开发, 村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本次对徽州地区部分传统村落实地调研, 以宏村及其周边村落为例, 深入分析。宏村凭借其自然文化风光和徽州古建筑发展旅游业, 宏村村民也从旅游业延伸出来的商品零售业和餐饮住宿业中获利。其周边的卢村和塔川则比较原始, 虽有旅游致富的想法, 但村落几乎未被开发, 仍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传统的建筑、木雕没有得到保护和修缮, 呈现出任其发展的趋势。

1.1 青年劳动力的流失

宏村的旅游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并逐渐带动村内餐饮住宿和商品零售等产业的发展, 相应工作岗位的增加使得宏村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卢村和塔川起步晚且竞争力远小于与之相隔两三公里的宏村。2000年左右, 两个村落中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 并带走了亲眷, 造成现在的空巢化。导致其后续发展因缺少青年劳动力而显得无力。

1.2 旅游资源没有优势

宏村旅游资源丰富, 且在开发初期将资源进行过修缮。南湖、月沼、徽州民居、牛肠小道、古桥、风水塘等资源能够支撑起宏村的旅游发展。卢村亦有旅游资源, 但卢村木雕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损坏严重, 自然田园风光未得到重视, 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雉山凤舞并未被人熟知。塔川的旅游资源有明显的季节性, 旅游业不适宜全年发展。这些村落与宏村相比, 古建数量缺乏一定的规模, 在村落空间上传统建筑布局也较为零散。

1.3 传统村落可达性差

宏村镇村落群中, 一些村落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 这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以宏村为中心的宏村镇传统村落群离黄山市火车站、高铁站距离较远, 乘大巴均需要大约1个半小时。宏村镇中十余个村落因规模较小, 游客只能从宏村乘坐其他的辅助交通工具到达。

同时这些传统村落的发展较为独立, 相互之间没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游客和村民不易在各村落、景点之间往返。各村落景点之间虽然有了公路, 但缺少便捷的公共交通, 发展依然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另外, 当地交通的管理无秩序。私人租车成为当前公共交通的替代品。但因其不是正规合法的交通运输企业, 缺乏必要的管理, 没有必要的安全保障和质量保证, 部分游客和居民也并不接受这样的出行方式。

2. 现状原因分析

2.1 社会空间结构分化严重

现今村落呈现出各自发展的局面, 宏村因宣传得比较到位,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且能吸引大批人流, 对周边邻近古村落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但实际上, 卢村和塔川等周边村落并没有受益。而周边旅游发展不理想的村落, 没能积极去思考和借鉴宏村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而是简单套用商业模式、开民宿、办农家乐的发展方式, 显得没有竞争力。

在同一空间领域, 以同一发展途径, 村落与村落之间缺乏必要交流沟通。虽然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旅游公司, 但也说明了这些村落的村民的合作意识弱, 村落之间存在一定的排他性。

2.2 农村企业发展存在缺陷

2000年左右, 卢村等村中学成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 而目前留在村镇中的商家缺少一种系统、全面的商业管理和资源利用模式。商业发展规模小, 企业通常是个体经营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 致使当地企业规模难以做大, 经济效益低下, 且不能充分的利用村镇其附近的资源。同时, 这种以亲情为纽带的小型企业缺少必要的、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和守则, 不利于旅游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这类小型企业因为缺少发展必须的劳动力, 发展规模有限, 经济收益较低, 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这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3 村民守株待兔, 不主动寻求发展

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传统村落, 都倾向于跳过二产, 借助村内传统资源, 发展旅游业。想法本身没有问题, 但自身资源是否可以支撑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否能够带来良性且显著的社会效益?如何吸引资金和游客?如何跳出宏村的光环, 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些问题都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只是单纯想利用旅游业来迅速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宏村的开发来自一次偶然, 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偶然在宏村发现了完整精美的古民居, 宏村才引起了政府关注, 之后旅游开发开始起步, 经过一段发展低潮, 中坤的经营让宏村走进大众视野。然而其周边的传统村落例如卢村、塔川等, 由于缺乏契机, 当地村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只是单纯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获取直接快速的经济价值。这种发展模式一味希望通过旅游业带动村落经济发展, 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就如狂热淘金者面对枯竭的金矿, 盲目而徒劳。在这种对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不良心理带动下, 村落中一代代村民成为牺牲品, 与幸福生活渐行渐远。

3. 村落群联合发展

宏村从旅游开始发展, 餐饮住宿、商品零售、地产等产业在此集聚, 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收入所得又投入其他村落, 带动兄弟村落的发展。

3.1 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吸引经济活动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

3.2 集聚效应在宏村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 西递旅游已经发展较好, 宏村开始走上旅游发展的道路。政府组织修缮损坏严重的古建筑, 同步开始发展旅游, 开始了旅游业的曲折发展。宏村经历了“政府主导”、“自主经营”的模式, 并最终以“政府和企业合作经营”的形式延续至今。虽然这种模式下, 模糊的产权关系的租赁经营不能完全界定为现在企业运营模式, 但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 这种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遗产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下表3-1, 3-2为宏村开发模式探索历程)

3.3 宏村对奇墅湖、南屏、关麓的带动

阶段f:地产开发——奇墅湖度假村

2002年为加强宏村景区的旅游竞争力,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与黟县人民政府以宏村景区的收入为主要资金, 修建黄山宏村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投资2亿元人民币, 规划建为集休闲、接待设施、五星级宾馆、垂钓中心、运动中心以及产权式经营的徽派别墅为一体的具有当今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中心。

阶段f:旅游扩张——南屏、关麓

宏村景区具备一定规模后, 中坤集团开始对南屏、关麓进行开发。宏村项目丰沛的现金流以及成熟的运营经验, 加之南屏、关麓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使得当地旅游开发得以顺利进行。2005年, 南屏、关麓景区正式开放, 携手宏村成为中坤黄山古镇旅游的三大品牌。

阶段g:文化开发——《宏村·阿菊》

2004年, 中坤集团规划投资打造黄山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 包括建设了五星级标准的奇墅仙境中坤国际大酒店、出资重建了唐代名刹——梓路寺, 打造了一百多栋徽派度假会所等。2009年, 中坤集团又投资2.3个亿在度假村内打造了一个大型的室外实景文化剧——《宏村·阿菊》, 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 以徽州女人为元素, 将徽州文化系统展现出来。演出中融合了高台跳水、超大水幕、高空威亚、跑酷、裸眼3D灯光秀、水上摩托艇等高科技表演元素, 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

3.4 卢村、塔川与宏村的发展关系

宏村是宏村镇乃至整个黄山市的重点发展的村落, 也成功带动了南屏、关麓的发展。但离宏村仅有2-3公里的卢村和塔川却发展无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卢村和塔川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旅游致富的发展战略缺乏对自身情况的准确定位, 盲目发展, 急于创收

2.都发展旅游业, 无法形成相互弥补、互为支撑的产业集团, 反而成为相互赶超、各行其是的单点。

3.卢村和塔川的开发经营权属于县政府成立的徽黄旅游集团, 属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政府资金有限, 对村落的传统资源的开发和修缮受到限制, 旅游创新和客源组织能力弱。

4.从旅游本身来说, 门票控制难, 大量的政治接待和村民出于人情关系私自带游客进入景区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经营非专业化, 村民一方面不满于总收入的低迷, 尤其相对于宏村的快速发展。

因此, 对于当地各村落来说, 应首先明确村落发展之路的选择必须是科学的、整体的、利民的、可持续的。不能再执拗于一村的发展, 而是要以宏村为核心, 协调各村落职能, 相互配合, 发展区域经济、整体经济, 从“各行其是”到“各得其所”。

宏村近两年的门票收入可以达到500亿, 因旅游业带动起来的餐饮住宿和商品零售业也带来绝对可观的收入。以宏村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 可以起到对周边村落的带动作用。但现状来看, 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 卢村和塔川的旅游发展之路走得更加艰难。宏村旅游开发已带来的较好的游客集聚度带动周边发展刚起步的村落;对于周边村落,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形成自身文化特色和产业, 以增强以宏村为中心的古村落群集聚度和多样性。

宏村全心发展旅游业, 农业环节较为薄弱, 而卢村和塔川都有各自的特色农产品, 与宏村的餐饮可以形成合作关系。卢村和塔川有各自的特色旅游资源, 如卢村的木雕楼、非物质文化遗产雉山凤舞, 塔川独有的秋日景观。政府应尽更大的努力促进不同公司经营下的传统村落的产业合作, 实现村落群的联合发展, 共同促进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 并有能力完成古建筑的定期修缮。

4. 发展建议

1.镇政府应发挥其领导带动作用, 鼓励各传统村落之间协调发展。政府可与当地公交公司合作, 发展镇际公交, 或设置专门的旅游区公共交通, 将镇内的9个村落串联起来, 改变没有合适交通的窘境。成立共有制村办运输公司, 统筹管理私营小型交通运输企业, 成为各村落间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2.发展非机动交通产业链条。由旅游公司发动或政府带动, 成立专门的自行车租赁机构, 并在各个村落设置固定的修理摊点。一方面带动镇内的经济发展, 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切实为游客提供一种好的短途的出行方式。

3.引入共享汽车、共享单车, 将传统村落旅游与共享经济结合起来。除此之外, 自然把其他的共享经济引入传统村落, 例如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 为当地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

4.开展安徽“三雕”传统文化教学班, 对接国际孔子学院,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质实践基地。周边村落利用自然环境优美和人文环境浓郁的优势, 分担宏村游客过饱和, 美术实践生过多的压力, 还原村落安静祥和的原貌。

5. 展望

新城镇体系下, 区域联合发展成为大趋势, 传统村落群也应注重产业上的错位与联合。弱势村落可借力宏村, 深度挖掘传统资源的优势与特色, 适度开发传统资源, 找到自己的发展点, 打造自己的村落品牌, 实现传统村落群的共同发展, 进一步实现产值对传统资源的反哺。

摘要:新城镇体系下, 村落的城镇化加快了传统村落的破坏, 传统资源得不到保护和修缮。落后的经济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传统村落往往以村群的形式出现, 安徽省宏村镇形成了以宏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群。宏村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 而周边村落发展的情况并不可观。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 弱势村落如何借力宏村, 找到自己的发展点, 打造自己的村落品牌,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期望通过集聚效应, 为村落群整体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探索出一条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以及通过经济的发展反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城镇体系,传统村落,集聚效益,联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琰.浅析中坤集团宏村开发模式探析[J/OL].

[2] 刘昌雪.农民对农村发展旅游业的认知与态度研究——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J].商业研究, 2008 (09) .

[3] 姜若愚.安徽宏村古镇开发运营案例[EB/OL].

新城城镇化汇报范文第2篇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实现“两个率先”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是****县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年初的目标任务,以打造*****,建设****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为实现****的战略目标做好规划服务、当好参谋助手,积极描绘*****城市规划发展的新蓝图。

一、规划编制及经费投入情况

1、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由*****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年*****月编制完成,同年7月由*****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总体规划对*****的定位为*****城市。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规定,我局于*****年3月委托*****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实绩评估,2011年5月,*****城

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对评估报告初稿进行了评审,近期内将完成评估定稿。

2、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情况

《*****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于2010年4月,由我局委托*****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编制,将*****县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全部作为编制内容,明确了我县城市近期的发展方向。目前,该规划已编制完成,拟于近期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地区建设局审查。

3、控制性能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为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建设品味,我局组织编制了建成区内大部分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是截止目前,共计完成编制项目*****项,编制面积*****公顷,分别是《*****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西、*****路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东、*****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东、*****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农产品市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

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区控制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二是正在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有《*****商贸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年内将编制完成。目前,全县已编制完成控规总面积*****平方公里,按照《*****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中确定的近期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的目标要求,实际已完成控规编制覆盖率为*****%。

4、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为有效应对*****发展环境的变化、发展机遇的显现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未来的城市发展,今年以来,我县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县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规划》、《*****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城消防专项规划(2008-2020)》、《*****县抗震防灾规划》、《*****县城供水管网专项规划》、《*****县城排水管网专项规划》、《*****县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新疆*****城市燃气规划(2008-2020)》、《*****县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08-2020)》等*****项专项规划。目前,正在编制的专项规划有《*****县住房建设规划》和《*****县环卫设施规划》。

5、示范镇、村规划完成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示范村*****个,为充分利用各自地理优势,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我局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政府推进、群众自愿、坚持标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和“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以“五清五改五通”为突破口,于*****年全部完成了*****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及实施情况

为努力实现*****的目标,我局先后组织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景观规划》、《*****城市雕塑设计》、《*****商业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区规划》等具有本地特色风貌专项规划,对我县城市色彩,特色建筑、街道、绿化、水体等方面均作出了具体的控制要求。在编制完成的《*****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片区城市设计》,和正在编制中的《*****县公园景观规划》、《*****县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景观设计》中,形成了*****商业街、*****商业街、*****广场、*****广场等一批反映*****文化、经济的特色建筑及广场。

三、增强产业支撑方面

近年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园区建设的实际,先后编制完成了《*****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化工园

区产业发展规划》、《*****化工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园区消防、安全、地灾、水资源、压覆矿产、土地集约利用等专项评价工作。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亿元,全部用于开发区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开发区已建成*****公里“三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公里供水管线和***公里排水管线,已建成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的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的*****水厂建设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两座110KV的变电站已建成运营,一座220KV变电站于*****年底建成。完成了园区内库容*****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储存库和日处理*****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修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入区企业排污难的难题,为建设“绿色生态型开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产业规划及布局上,我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本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稠油加工及其化工综合利用、凝析油制芳烃三大产业链,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换;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物流集散储运产业;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惠农富农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和岩盐资源发展电力建材产业。截至目前,进驻开发区企业**家,2010年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勤劳的蜜蜂

有糖吃

新城城镇化汇报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某市地处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历来是出入**境的重要门户,是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8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共356个行政村、3431个自然村。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万人,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

今年上半年,完成市内生产总值9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增长23.37%,财政总收入13.96亿元、增长13.69%,财政总支出17.53亿元、增长33.41%,工业总产值104.95亿元、增长37.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亿元、增长20.2%,存款余额169.66亿元、增长15.86%,贷款余额94.94亿元、增长18.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77.4元、增长2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0.3元、增长18.76%。

二、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某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云南省建设山地城镇的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健康、快乐"的总体要求,以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城市精品工程为引领,以建设"十个一"特色小城镇为目标,抓点示范、典型带动,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并取得显着效果。截至2011年底,全市小城镇规划区面积达89.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44.13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9.45万人,综合城镇化率达38%。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分**建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城镇建设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先后4次深入开展了小城镇建设专题调研活动,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市上下兴起了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热潮。

(二)确定目标,政策引路。结合全市22个乡镇小城镇发展实际,明确了小城镇发展思路,坚持"谁主动、鼓励谁,谁启动、支持谁,谁建成、补助谁"的原则,每年选择5个资源优势明显、产业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中心集镇实施"十个一"特色小城镇建设("十个一"指的是:一个高标准的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一个具有乡镇特色的出入口、一条功能齐备的园林式街道、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广场、一个便民的农贸市场、一个处理到位的垃圾处理场、一个水质达标的自来水厂、一个流转畅通有序的客运站、一个配置完备的中心幼儿园、一个服务功能齐全的行政中心),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定位科学、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特色小城镇。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完成小城镇总规、控规、修规并通过评审的乡镇补助50万元,对小城镇"十个一"建设通过市本级检查验收的再补助300万元。政策出台后,我市22个乡镇小城镇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城镇面貌日新月异。22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并启动集镇控制性详规或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其中,镇、镇、镇、乡完成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并通过评审。

(三)突出特色,合理定位。根据城镇资源、区位差异和产业布局等实际,对部分乡镇小城镇进行准确定位、重点打造。一是围绕工业园区布局,重点打造3个工业型特色小城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依托旅游资源,重点打造2个旅游特色小城镇,以旅游开发带动城镇发展;三是结合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规划建设2个现代农业型小城镇。通过重点小城镇建设带动其他小城镇找准特色、抓住优势、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力争利用5年时间,努力把全市22个乡镇小城镇打造成为工业型、旅游型、现代农业型等特色城镇,逐步形成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镇及卫星镇、三级一般镇的城镇体系。

(四)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坚持"富规划、穷建设"理念,以"重特色、优环境、聚人气、兴产业"为目标,要求全市各乡镇必须聘请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产业园区布局规划。规划结合各小城镇发展实际,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规划编制完成后,首先报市本级规委会评审通过,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牢固树立"规划即法"的思想,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统一组织"。对工程项目实行集体审定、集体决策,确保公开、公正、透明。对实施方案的制订,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的决策模式,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6.84亿元,2012年上半年投入3.71亿元。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采取平台融资、积极向上争取、拍卖基础设施经营权、盘活土地存量资产、土地一级市场"专卖"、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公共服务公开招标、延伸性资源有偿使用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地生财、以财建镇,强势推进小城镇建设。目前,镇、镇、镇、镇、乡等一批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五)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制定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城镇建设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奖惩办法,建立督事、评绩、考核、奖惩"四位一体"的监督问效机制,重激励、硬约束、强管理、严考核,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职责清楚,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几年来的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小城镇建设工作只有得到领导重视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才能顺利推进。资金落实是保证。资金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只有多渠道、大范围筹措建设资金,才能为小城镇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群众参与是基础。城镇建设和管理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群众参与是基础和根本。只有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全社会支持理解、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责任明确是保障。小城镇建设,既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全局,又关系到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任务繁重、备受关注。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明确责任人,做到职责清楚、考核严格、奖惩分明,才能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规划定位是前提。能否广泛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准确定位小城镇,凸显地方特色,制定好总体规划的各类详细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关键一环。

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较为薄弱。因历史原因,小城镇发展不完善,规模偏小,道路、绿化、供排水、农贸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不配套,集镇功能难以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弱,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二是投入严重不足。乡(镇)财力薄弱,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建设资金缺口普遍较大、欠账较多,建设品位和档次短时期难以大幅提升。三是制约因素较多。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且征用成本过高,审批手续较为繁杂,导致建设与用地矛盾突出。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产业、土地、投融资、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保障措施相对滞后。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模适度化、布局合理化、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居住小区化、保障社会化、功能齐全化"的要求,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管理为保证,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扶持、分批推进"的思路,着力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建设水平。每年扶持5个小城镇,用5年时间建设一批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推动全市小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新城城镇化汇报范文第4篇

2014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在街道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下圆满完成。我社区共办理居民医保2374人。其中18岁以下低保户38人,18周岁以上低保户325人,18周岁以下居民356人,18周岁以上居民1650人,三无人员5人,共收钱款196250元。医保录入工作也已全面结束,共录入医保信息2374条,无漏输,错输。

九龙社区:朱敏 2014年10月23日

新城城镇化汇报范文第5篇

多年来,迪沟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皖北生态湿地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和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城镇人口达2.53万人,占镇域总人口比重超过60%;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城区街道16条,总长18公里;不仅建有农贸、服装、鞋类三大专业市场,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大、高、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特别是安徽旅游职业学院落户于我镇,填补了迪沟镇、颍上县、阜阳市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业已成为全县

二、三产业发展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以及务工经商农民集聚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全省优秀基层党委”、“全省中心建制镇”等一系列称号。辖区内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以煤矿塌陷区为主的湿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迪沟国家湿地公园”。

一、迪沟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特点。

总体来说,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规划编制较早。早在1999年,我镇就已经编制完成了《迪沟镇城镇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建设奠定了规划基础。二是基础设施较好。我镇不仅水泥路、供电、供水、排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公交车等应有尽有,还实现了广播、电视、柏油路、电话、供电、移动通信的村村通。三是聚集功能较强。随着谢桥煤矿采煤塌陷搬迁安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迪沟小城镇的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对周边50公里范围内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带动辐射作用。四是发展潜力较大。我镇处于淮河流域,传统农业和水产养殖较为发达。同时,镇区内还拥有4A级旅游景区和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业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标准有待提高。以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目前小城镇的辐射能力来分析,城镇的各区域功能规划不够科学,各市场的布局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辐射能力,不能适应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配套措施有待完善。配套政策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我镇的发展建设。近年来,国家虽然把小城镇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一直落实不到位。我镇是“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但相应的配套政策一直没有到位,来自财政体制、户口制度、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小城镇建设发展常陷于尴尬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项目资金有待支持。由于受地方财政和区域经济影响,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现行的财政体制不但决定了镇本级财政没有资金直接投入,且因经济不独立,借贷投资也不可能,国家项目资金争取也相当困难,客商不可能直接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牢固树立前瞻性、特色化的长效发展理念。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实施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城镇建设之“法”。一是在编制规划上,要突出建筑品位、生态品位、文化品位、地域品位,做到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我们将根据迪沟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重新修编和调整镇域规划体系,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二是在规划发展上,要充分考虑我镇的自身特色,按照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和质量。三是在具体实施上,应遵循重点建设、长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带示范作用。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调配、集中使用、重点建设,形成由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发展建设态势。四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并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确定下来,以保证它的法律效力。

第二,高标准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发展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排水等方面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载体功能。生态环境保护上,要以建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愉悦的人民环境为目标,既重视大环境绿化、又重视街道、村庄的小环境美化建设,把小城镇生态绿化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绿化建设紧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小城镇绿化积极迅速扩展,全面改善镇容镇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软硬件管理上,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以美化、绿化、亮化为目标逐步改善每条街道,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现行规划方案,加大力度查处违章建筑,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第三,多措并举地提升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气集聚指数。一是实行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优化招商环境,实行以资源招商、以特色招商、以环境招商。二是实行产业带动。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创建具有迪沟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资源与文化的融合,以旅游业聚旺城镇人口、拉动城镇经济、推进城镇拓展。三是实行人口增容。通过招商、镇村联建,为农民免费办理进镇户口等办法,吸引农民进镇兴业,从而调动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繁荣商贸经济,打造镇域经济发展超强平台。

新城城镇化汇报范文第6篇

XX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关注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强化供水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保障城市供水和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为使安全供水责任落到实处,明确局城建科是供水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拟订城市供水中长期发展规划、改革措施、相关规章,及时指导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职能科室责、权、利清晰。局每年与职能部门和供水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工作任务落实,供水企业责任落实,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落实。

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保障。为此我们一方面根据国家、省下发的城镇供水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及标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XX市城区供水管理办法》、《XX市第二水厂水源保护管理办法》、《XX市城市供水运行规范》、《XX市城市供水服务规范》、《XX市城市水质督察管理规定》、《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XX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XX市二次供水技术规程》等制度标准,另一方面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根据我区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编制了XX市城市供水发展专业规划,并根据规划和供水管网实际制定城市供水设施改造计划。

三是强化督查,促进落实。制度落实是供水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督查是促进落实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省供水方面的法规制度要求对供水企业的运行服务及时进行指导督查。

在水质管理上一方面要求供水企业按要求建立水质检测制度,明确检测项目、频率,并按检测制度要求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另一方面要求供水企业按照省住建厅要求进行化验室相应等级认证,2011年通过了省三级化验室考核验收;另外每月将水质信息上报局城建科,在住建局网站上进行出厂水、管网水水质公示,每半年一次在区主流媒体公布,同时供水企业在自身网站上每日进行出厂水4个常规指标的公示。

在水厂运行管理上,要求供水企业制定了工艺质量文件,明确各质量控制点的指标;制定原材料索证验收制度,明确净水材料和药剂必须每批抽检,抽检不合格坚决退回;制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明确三级维护检修的具体内容,确保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制定安全生产相关制度,设立专职安全监管人员,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各种安全技防设施和抢修防护设备的性能要求,如安防监控重点部位不少于30天等,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管网运行管理上,供水企业首先建立健全管网档案,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标明管网设施属性,设立爆管关阀分析功能;其次建立调度系统,按规范要求结合管网实际情况设立测压点、水质监控点、大用户流量监控点,实时采集管网水质水压水量、阀门状态信息等,及时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终端用户压足量够质优;第三建立管网巡查、维护制度,充分考虑气候等环境对供水水质、供水设施的影响,明确专人分区段进行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明确专人进行管网维护,按计划对管网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对管网末梢定期进行排污。

在供水规范服务上,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供水企业首先要加大硬件建设,设立专门的服务大厅,所有对外服务工作都在大厅内完成,大厅内公布各项办事流程,收费项目依据以及对外服务承诺细则,使用户放心消费;设立对外服务热线电话,客服中心人员对每一个来电来访跟踪回访,每月汇总上报,做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确保投诉处理及时率99%以上;建立门户网站,提供网上咨询投诉、网上水费查询、网上报修、网上申请接水、网上抄表、网上水质水压水价查询等服务;其次强化软件建设,先后制订了对外服务承诺细则、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并在网上公示,接收社会监督,同时通过召开用户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供水企业,以提高对外服务水平。

在应急管理上,供水企业必须制定完善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各项预案演练。这些预案包括水质应急、停电应急、爆管应急、防汛应急以及氯气泄漏应急、冬季保供应急等分项预案。每次演练结束后,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上一篇:网上开店流程图范文下一篇:无人机电机选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