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范文

2023-09-29

新城镇化范文第1篇

一、发展优势

(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正式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涵盖广安在内的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位于“五带”中的渝广达发展带,具备打造临渝经济区的先决条件。

(二)“川渝合作示范区”确立。2007年以来,川渝两地先后签署《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框架协议》、《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广

- 12

规划建设中的园区主路网结构图

能源信息配套。率先在建立了水、电、气“三大要素保障小组”。现有的水厂日供能力达1万吨。建成110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为47500KVA;35KV变电站6座,变压器10台,容量为50150KVA;启动220KV变电站建设。天然气储量1800亿立方,年供气能力7300万立方,日出气量20万立方;园区规划建设配气站1个,配置DN159x6mm中压燃气干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三网”融合、3G、数字电视等新技术,推进园区宽带信息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

市政设施完善。新建15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垃圾渗滤液处理站1座,建成后年处理垃圾5.48万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占地面积1.3公顷,日处理污水不少于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2015年将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已建成道路2.15千米,敷设排水管网3.3千米,铺设供水管网1.6千米。

生活配套齐全。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场镇开发、风貌塑造”三大工程,场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场镇面积达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余人,是省级试点小城镇和广安市重点发展小城镇。商业金融、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建设公租房230套,场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三)资源集聚。土地资源。现征用土地1500亩,完成土石方180万方,整理土地1200亩,新报征土地950亩,为打造川渝合作基地优先配置了土地资源。金融资源。作为川渝合作打造的产业新城,正积极通过高起点规划和优质土地资源,撬动域外金融资本向配置。目前,正通过1000亩的优质江景资源吸引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投入巨资打造产业新城。人力资源。全县拥有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各类学校、培训机构224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5万人,每年可提供大量的技工人才。针对两大主导产业的需要,规划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城,开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营销、会计等专业,为园区产业发展培育一般员工、

- 56亩,以配套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及富士康为主,建设为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手机配套的各类新型电子元器件、PCB板、汽车电子、LED封装及应用、通信装备制造业、太阳能电池等配套型生产企业。到2015年,引进入园企业20—30家,建成研发中心3—5个,培育进入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2—3家,进入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百强的企业达1—2家,培育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公司1家以上。规划发展区用地3000亩,引进集成电路制造、平板显示器件、LED芯片制造、片式元器件等生产企业入驻。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

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起步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三)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打造村镇合作的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搭建制度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

(四)生产服务配套基地。整合资本、科研、设计创意、商务、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六大类生产性服务,搭建生产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配套的高端房地产、生态休闲、商贸物流板块。

园区5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布局图

四、模式创新

(一)产城互动。以工业化催生城市化,以城市化支撑工业化。实现以城兴业、以业活城。通过在镇区发展各类生产型服务业,形成片区的生产型服务业基地;在物流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配套相应的高端房地产,实现城市建设和产

新城镇化范文第2篇

新城镇体系下, 传统村落也走上城镇化道路。传统资源被不同程度地开发, 村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本次对徽州地区部分传统村落实地调研, 以宏村及其周边村落为例, 深入分析。宏村凭借其自然文化风光和徽州古建筑发展旅游业, 宏村村民也从旅游业延伸出来的商品零售业和餐饮住宿业中获利。其周边的卢村和塔川则比较原始, 虽有旅游致富的想法, 但村落几乎未被开发, 仍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传统的建筑、木雕没有得到保护和修缮, 呈现出任其发展的趋势。

1.1 青年劳动力的流失

宏村的旅游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并逐渐带动村内餐饮住宿和商品零售等产业的发展, 相应工作岗位的增加使得宏村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卢村和塔川起步晚且竞争力远小于与之相隔两三公里的宏村。2000年左右, 两个村落中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 并带走了亲眷, 造成现在的空巢化。导致其后续发展因缺少青年劳动力而显得无力。

1.2 旅游资源没有优势

宏村旅游资源丰富, 且在开发初期将资源进行过修缮。南湖、月沼、徽州民居、牛肠小道、古桥、风水塘等资源能够支撑起宏村的旅游发展。卢村亦有旅游资源, 但卢村木雕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损坏严重, 自然田园风光未得到重视, 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雉山凤舞并未被人熟知。塔川的旅游资源有明显的季节性, 旅游业不适宜全年发展。这些村落与宏村相比, 古建数量缺乏一定的规模, 在村落空间上传统建筑布局也较为零散。

1.3 传统村落可达性差

宏村镇村落群中, 一些村落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 这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以宏村为中心的宏村镇传统村落群离黄山市火车站、高铁站距离较远, 乘大巴均需要大约1个半小时。宏村镇中十余个村落因规模较小, 游客只能从宏村乘坐其他的辅助交通工具到达。

同时这些传统村落的发展较为独立, 相互之间没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游客和村民不易在各村落、景点之间往返。各村落景点之间虽然有了公路, 但缺少便捷的公共交通, 发展依然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另外, 当地交通的管理无秩序。私人租车成为当前公共交通的替代品。但因其不是正规合法的交通运输企业, 缺乏必要的管理, 没有必要的安全保障和质量保证, 部分游客和居民也并不接受这样的出行方式。

2. 现状原因分析

2.1 社会空间结构分化严重

现今村落呈现出各自发展的局面, 宏村因宣传得比较到位,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且能吸引大批人流, 对周边邻近古村落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但实际上, 卢村和塔川等周边村落并没有受益。而周边旅游发展不理想的村落, 没能积极去思考和借鉴宏村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而是简单套用商业模式、开民宿、办农家乐的发展方式, 显得没有竞争力。

在同一空间领域, 以同一发展途径, 村落与村落之间缺乏必要交流沟通。虽然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旅游公司, 但也说明了这些村落的村民的合作意识弱, 村落之间存在一定的排他性。

2.2 农村企业发展存在缺陷

2000年左右, 卢村等村中学成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 而目前留在村镇中的商家缺少一种系统、全面的商业管理和资源利用模式。商业发展规模小, 企业通常是个体经营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 致使当地企业规模难以做大, 经济效益低下, 且不能充分的利用村镇其附近的资源。同时, 这种以亲情为纽带的小型企业缺少必要的、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和守则, 不利于旅游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这类小型企业因为缺少发展必须的劳动力, 发展规模有限, 经济收益较低, 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这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3 村民守株待兔, 不主动寻求发展

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传统村落, 都倾向于跳过二产, 借助村内传统资源, 发展旅游业。想法本身没有问题, 但自身资源是否可以支撑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否能够带来良性且显著的社会效益?如何吸引资金和游客?如何跳出宏村的光环, 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些问题都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只是单纯想利用旅游业来迅速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宏村的开发来自一次偶然, 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偶然在宏村发现了完整精美的古民居, 宏村才引起了政府关注, 之后旅游开发开始起步, 经过一段发展低潮, 中坤的经营让宏村走进大众视野。然而其周边的传统村落例如卢村、塔川等, 由于缺乏契机, 当地村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只是单纯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获取直接快速的经济价值。这种发展模式一味希望通过旅游业带动村落经济发展, 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就如狂热淘金者面对枯竭的金矿, 盲目而徒劳。在这种对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不良心理带动下, 村落中一代代村民成为牺牲品, 与幸福生活渐行渐远。

3. 村落群联合发展

宏村从旅游开始发展, 餐饮住宿、商品零售、地产等产业在此集聚, 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收入所得又投入其他村落, 带动兄弟村落的发展。

3.1 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吸引经济活动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

3.2 集聚效应在宏村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 西递旅游已经发展较好, 宏村开始走上旅游发展的道路。政府组织修缮损坏严重的古建筑, 同步开始发展旅游, 开始了旅游业的曲折发展。宏村经历了“政府主导”、“自主经营”的模式, 并最终以“政府和企业合作经营”的形式延续至今。虽然这种模式下, 模糊的产权关系的租赁经营不能完全界定为现在企业运营模式, 但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 这种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遗产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下表3-1, 3-2为宏村开发模式探索历程)

3.3 宏村对奇墅湖、南屏、关麓的带动

阶段f:地产开发——奇墅湖度假村

2002年为加强宏村景区的旅游竞争力,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与黟县人民政府以宏村景区的收入为主要资金, 修建黄山宏村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投资2亿元人民币, 规划建为集休闲、接待设施、五星级宾馆、垂钓中心、运动中心以及产权式经营的徽派别墅为一体的具有当今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中心。

阶段f:旅游扩张——南屏、关麓

宏村景区具备一定规模后, 中坤集团开始对南屏、关麓进行开发。宏村项目丰沛的现金流以及成熟的运营经验, 加之南屏、关麓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使得当地旅游开发得以顺利进行。2005年, 南屏、关麓景区正式开放, 携手宏村成为中坤黄山古镇旅游的三大品牌。

阶段g:文化开发——《宏村·阿菊》

2004年, 中坤集团规划投资打造黄山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 包括建设了五星级标准的奇墅仙境中坤国际大酒店、出资重建了唐代名刹——梓路寺, 打造了一百多栋徽派度假会所等。2009年, 中坤集团又投资2.3个亿在度假村内打造了一个大型的室外实景文化剧——《宏村·阿菊》, 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 以徽州女人为元素, 将徽州文化系统展现出来。演出中融合了高台跳水、超大水幕、高空威亚、跑酷、裸眼3D灯光秀、水上摩托艇等高科技表演元素, 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

3.4 卢村、塔川与宏村的发展关系

宏村是宏村镇乃至整个黄山市的重点发展的村落, 也成功带动了南屏、关麓的发展。但离宏村仅有2-3公里的卢村和塔川却发展无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卢村和塔川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旅游致富的发展战略缺乏对自身情况的准确定位, 盲目发展, 急于创收

2.都发展旅游业, 无法形成相互弥补、互为支撑的产业集团, 反而成为相互赶超、各行其是的单点。

3.卢村和塔川的开发经营权属于县政府成立的徽黄旅游集团, 属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政府资金有限, 对村落的传统资源的开发和修缮受到限制, 旅游创新和客源组织能力弱。

4.从旅游本身来说, 门票控制难, 大量的政治接待和村民出于人情关系私自带游客进入景区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经营非专业化, 村民一方面不满于总收入的低迷, 尤其相对于宏村的快速发展。

因此, 对于当地各村落来说, 应首先明确村落发展之路的选择必须是科学的、整体的、利民的、可持续的。不能再执拗于一村的发展, 而是要以宏村为核心, 协调各村落职能, 相互配合, 发展区域经济、整体经济, 从“各行其是”到“各得其所”。

宏村近两年的门票收入可以达到500亿, 因旅游业带动起来的餐饮住宿和商品零售业也带来绝对可观的收入。以宏村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 可以起到对周边村落的带动作用。但现状来看, 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 卢村和塔川的旅游发展之路走得更加艰难。宏村旅游开发已带来的较好的游客集聚度带动周边发展刚起步的村落;对于周边村落,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形成自身文化特色和产业, 以增强以宏村为中心的古村落群集聚度和多样性。

宏村全心发展旅游业, 农业环节较为薄弱, 而卢村和塔川都有各自的特色农产品, 与宏村的餐饮可以形成合作关系。卢村和塔川有各自的特色旅游资源, 如卢村的木雕楼、非物质文化遗产雉山凤舞, 塔川独有的秋日景观。政府应尽更大的努力促进不同公司经营下的传统村落的产业合作, 实现村落群的联合发展, 共同促进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 并有能力完成古建筑的定期修缮。

4. 发展建议

1.镇政府应发挥其领导带动作用, 鼓励各传统村落之间协调发展。政府可与当地公交公司合作, 发展镇际公交, 或设置专门的旅游区公共交通, 将镇内的9个村落串联起来, 改变没有合适交通的窘境。成立共有制村办运输公司, 统筹管理私营小型交通运输企业, 成为各村落间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2.发展非机动交通产业链条。由旅游公司发动或政府带动, 成立专门的自行车租赁机构, 并在各个村落设置固定的修理摊点。一方面带动镇内的经济发展, 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切实为游客提供一种好的短途的出行方式。

3.引入共享汽车、共享单车, 将传统村落旅游与共享经济结合起来。除此之外, 自然把其他的共享经济引入传统村落, 例如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 为当地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

4.开展安徽“三雕”传统文化教学班, 对接国际孔子学院,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质实践基地。周边村落利用自然环境优美和人文环境浓郁的优势, 分担宏村游客过饱和, 美术实践生过多的压力, 还原村落安静祥和的原貌。

5. 展望

新城镇体系下, 区域联合发展成为大趋势, 传统村落群也应注重产业上的错位与联合。弱势村落可借力宏村, 深度挖掘传统资源的优势与特色, 适度开发传统资源, 找到自己的发展点, 打造自己的村落品牌, 实现传统村落群的共同发展, 进一步实现产值对传统资源的反哺。

摘要:新城镇体系下, 村落的城镇化加快了传统村落的破坏, 传统资源得不到保护和修缮。落后的经济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传统村落往往以村群的形式出现, 安徽省宏村镇形成了以宏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群。宏村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 而周边村落发展的情况并不可观。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 弱势村落如何借力宏村, 找到自己的发展点, 打造自己的村落品牌,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期望通过集聚效应, 为村落群整体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探索出一条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以及通过经济的发展反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城镇体系,传统村落,集聚效益,联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琰.浅析中坤集团宏村开发模式探析[J/OL].

[2] 刘昌雪.农民对农村发展旅游业的认知与态度研究——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J].商业研究, 2008 (09) .

[3] 姜若愚.安徽宏村古镇开发运营案例[EB/OL].

新城镇化范文第3篇

江都市滨江新城位于江都市主城区南面,处在扬州、泰州两个省辖市的中间,也是沿江工业走廊的核心地段。规划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东至与沿江开发区接壤,南至夹江,西至芒稻河,北至宁通高速。

滨江新城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居住、会展、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凸显“亲水、生态、现代”三大特色,着力将滨江新城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功能完善的现代之城、适宜人居的和谐之城。辖区以沪陕高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部片区依托老城区现有人口与设施,与舜天路城市商务主中心有机结合,重点布置商业服务、金融办公、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同时,充分利用芒稻河和返坎河水系,打造城市水景,规划布置居住片区。南部片区结合内部水网改造、人工湖建设打造沿江东西向景观走廊,围绕人工湖规划建设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规划展览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休闲娱乐、商业配套等设施,打造江都的RBD。

滨江新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南京、徐州三大都市圈在这里重叠,江苏省沿江与沿河两大经济带在这里交汇,京沪高速、沪陕高速、宁启铁路、长江江都港、苏中机场五大交通枢纽在这里连接,伴随着扬州文昌路的东进和江都舜天路的西上,扬州与江都两城组团发展的都市框架基本形成。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开发建设,未来的新城将成为江都乃至扬州地区最有魅力的商贸、文化、旅游、休闲片区。

新城镇化范文第4篇

摘要:投资、消费、出口常被喻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比重难提高、居民消费率逐年走低、平均消费倾向有所下降等现状表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刺激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学界和决策层的共识。为此,将城镇居民消费动力概括为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口城镇化率等7个可能成为城镇居民消费动力的指标,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分位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消费动力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促进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城镇居民;增长动力;福建省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09

1 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代表消费(记作LNZC),利用eviews6.0软件逐一从静态相关和长期均衡等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能够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建立综合模型。

1.1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来源综述

综合国内外研究消费增长动力的成果,可以成为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有居民收入、市场价格、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程度、金融因素、消费者偏好、经济预期、社会保障等,大致可分为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因素。为了能够准确反映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状况,应该在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可信度的前提下,将这些因素按照既定的技术路线进行实证分析,逐个筛选,使用筛选后的指标建立综合模型,才能比较完整、客观地得出福建省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由于实证分析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社会因素往往取决于人的心理等主观因素,本文拟采用指标主要以经济因素为主。

1.2 动力因素实证分析

本部分将可能成为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因素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逐一开展实证分析,以确定综合模型的指标。分别用LNSR表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LNEGE表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LNJG表示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LNXJ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LNLL表示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LNCZH表示人口城镇化率、LNBZ表示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以上数据均采用1981-2014年的时间序列,其中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以每次调整时间日为准加权平均为年度利率;人口城镇化率在年鉴已有的时间序列数据基础上,结合第4、5次人口普查数据平滑为完整时间序列数据。

1.2.1 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相关系数r和散点图表示,0|r|1,r值越大,相关性越强。图1分别是7个动力因素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相关散点图,并得出相关系数。

相关性分析结论:一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口城镇化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等5个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5、-0.8764、0.9928、0.9942、0.9786。由于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逆向指标,其时间序列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消费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二是价格与居民消费不存在线性相关。虽然理论上是影响消费变动的重要因素,但是福建省的城镇居民消费与价格变动没有必然相关。三是利率与居民消费不存在线性相关。主要原因: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几次比较重大的利率调整主要是针对投资和基建领域的“过热”现象进行的,与居民消费间存在较长而复杂的传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小。

1.2.2 协整性分析

经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后,对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的5个指标进行协整分析,以检验这些因素与居民消费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1)单位根检验。

使用最常用的ADF检验法检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其他5个动力因素指标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在5%临界值水平下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一步建立协整回归方程。

(2)E-G 两步法协整关系检验。

第一步:按照yt=β0+β1xt+εt分别建立5个动力因素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协整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方程1:LNZC=0.3174+0.9334LNSR(Adjusted R-squared=0.9991)。

方程2:LNZC=28.2061-5.126LNEGE(Adjusted R-squared=0.7609)。

方程3:LNZC=-34.057+9.682LNJG(Adjusted R-squared=0.9852)。

方程4:LNZC=-4.7518+3.5644LNCZH(Adjusted R-squared=0.9876)。

方程5:LNZC=-1.2259+0.7093LNBZ(Adjusted R-squared=0.9563)。

第二步:对回归模型残差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以上5个回归方程的残差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回归模型具有可信度,协整关系成立。

(3)协整性分析结论。

5个动力因素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两变量协整回归方程成立,除恩格尔系数Adjusted R-squared=0.7609外,其他指标Adjusted R-squared均大于0.95,拟合效果十分显著;且5个回归方程残差都是1%临界值下的一阶单整序列。据此,可以认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口城镇化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可以成为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

1.2.3 ECM模型分析

ECM(误差修正)模型是对变量长期均衡关系的线性调整机制。根据格兰杰定理,ECM模型可以将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特征结合到一个模型中,使偏离长期均衡状态的变量修正到均衡状态。将两变量的ECM模型简记作:Δyt=β1Δxt-λecmt-1+εt,建立ECM模型如下:

ECM模型分析结论:只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支出之间能够建立ECM模型,表明收入与消费间存在着十分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即使短期偏离后,也会以每一标准点0.4325的力度自发修正回均衡状态。而其他4个变量虽然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内经常偏离这一状态,且无法自发修正。

1.3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综合模型指标筛选结果

通过对拟采用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筛选结果显示,7个指标中,价格、利率与城镇居民消费不相关,不适宜作为城镇居民消费动力综合模型的分析指标;而其他5个因素与城镇居民消费都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因此,将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等作为建立城镇居民消费动力模型的指标。

1.4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综合模型—分位数(QR)回归模型

由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因素较多,为了详细地反映各种动力的影响力度,使用分位法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LNZC)为因变量,分别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LNSR)、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LNEGE)、产业结构(LNJG)、人口城镇化率(LNCZH)、财政社会保障支出(LNBZ)为自变量分别在20%-80%区间以每10个百分点为刻度,建立多元线性分位法回归模型(表2)。

2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实证分析结论及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化进程、社会保障等是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这些动力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和特征有所不同。

2.1 收入是城镇居民消费最重要、最直接的动力

在分位法回归模型中,收入对消费的正向影响参数总体上呈现逐步提高趋势,表明随着消费规模的增长,收入对消费促进作用越发明显。从ECM模型来看,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0.9699个百分点,在短期中偏离均衡趋势后,以0.4325个百分点的力度自发修正,说明收入对消费作用不仅长期影响很大,也能够明显影响当期消费。

2.2 消费结构改善较强地刺激居民消费增长

分位法回归模型显示,代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呈现“V”型反转,在消费水平由低位向中位发展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突破中位后,迅速加强,其加强力度超过前期减弱力度。如福建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62.6%(贫困)发展到514%(温饱)时,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幅高达15.1%,从51.4%(温饱)发展到40.9%(小康)时仅为7.4%。

2.3 产业结构升级刺激居民消费增长

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出由低分位向高分位逐步增强的趋势,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会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为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效的供给,使居民消费欲望增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Iphone系列智能手机的出现引领了整个智能手机的行业发展,从而改变了手机行业格局。2015年以来,国家决策层也注意到供给对消费和经济的影响,多次表态要注重“供给侧”改革。

2.4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增长起“托底”作用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增长的正向作用随低分位向高分位发展过程迅速减弱,意味着低消费水平下,社会保障的动力很强,高消费水平下,社会保障的动力迅速衰减。在社会保障完善的情况下,居民可以不必专门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会刺激近期和远期消费需求;同时,社会保障通过直接给予低收入者补贴、补助的方式提高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来拉动消费,这就是社会保障的“收入替代因素”。

2.5 城镇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在分位法回归模型中,城镇化对消费除了中分位水平上略有拉动外,其他分位水平呈现负影响关系,并且在高分位水平上负影响关系还有扩大化趋势。究其原因,福建省当前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彻底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反而出现了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新迁入居民与原居住居民的新城乡二元现象,并且在居住、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限制了新转移人口的消费增长。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出现的住房价格上涨对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反而限制了居民其他领域的消费。

3 促进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收入水平仍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促进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首先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同时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1 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

一是要使居民收入水平整体提高,首先要关注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者间的关系,扩大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进一步降低政府、企业的份额,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二是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正常的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根据企业利润变化及市场物价波动情况调整劳动者工资水平,调配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和下线,为企业薪资增长提供制度支撑。三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同时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四是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3.2 加快“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发挥创新精神,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公共消费品供给,带动和刺激个人消费需求等。二是运用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需求,拓展新兴消费领域,让新产品、新技术逐渐被市场认可,被消费者接纳,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3.3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现阶段的城镇化建设对消费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降低居民消费。这就要求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考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即城镇化规模和速度的确定应与所在区域人口的消费需求能力相适应,与所在区域人口消费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相适应,与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此来综合确定城镇化规模,把握好推进城镇化的速度。

3.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社会公平

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增加居民消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增加城镇居民转移收入。要统筹完善现行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对城镇贫困群体的保障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建立覆盖面更广、保障程度更高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俊英.促进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1923,8185,120122.

[2]付荣,伍湘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消费增长动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3,(12):5660.

[3]李绍玲,栗建松.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4):69.

[4]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53,77,191,211,246.

新城镇化范文第5篇

(2008年1月7日)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明潍坊”、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总体部署要求,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具体部署下,新城街道党委、办事处结合辖区创建工作实际,实施以变应战战略,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团结带领组织广大村居民全面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努力提升高新区城市环境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握一个“细”字

新城街道党委、办事处一致认为,优化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单位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街道抓好村居工作,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人居、发展环境的有利时机,是统领当前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乘势而上,紧紧扭住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创建文明单位关键在领导,街道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成员的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将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一是 1

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将市、区制定的创建文明单位评选标准印制成明白纸,发放到辖区各村居,户均一份。同时,将上级有关创建精神录制成磁带,每天早6:00、中午12:00、晚6:00三次在各村循环播放。在辖区主要街道、村居路巷悬挂统一制作的宣传横幅、标语,营造浓厚的争创气氛。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从街道到村居单位到住户,做到了人人明白创建文明单位的重大意义,户户熟悉创建文明单位的具体标准,自觉参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工作合力。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人人身上有压力。实行了街道干部包村居制度,将创建任务具体到街道每一个包村居干部,协同各村居根据任务分工,全力以赴靠上抓落实。由于分工细、责任明,进一步增强了街道、村居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各村居都想尽千方百计抓为卫生、抓整治,掀起了争创文明单位综合整治工作的新高潮。李家朱茂村将任务分解到各户,并把整治任务与村民福利挂钩,对综合整治达不到创建标准要求的户,扣发当月的面粉。西河北村长期以来,由于村里未设排污管道,各户的污水直接排到大街上,致使街道污水横流。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村里于各户签定责任书,要求各户自行按要求修建排水管道,统一安装水冲式蹲便器,自行整理门前屋后卫生,完成任务的,每户奖励300元。仅5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二、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督促,落实一个“效”字

街道根据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在村居设立专门的公民道德、科普知识、卫生保健等宣传教育阵地,设立专兼职工作人员,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街道根据各村居综合情况制定规范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村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树立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使村居民在参与城乡共建、拥军优属、帮困助弱、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实惠、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于家涝洼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民主评选出39名好媳妇,倡导文明新风尚。街道积极开展送科普、文化、医疗、教育下乡活动,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各村居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南胡住南村43名党员干部看到村里一千多口子人连一个象样的图书室都没有,便自发组织起来捐款2160元,捐书1000余册,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了一份贡献。安全稳定压倒一切,街道、村居之间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范网络,严防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确保计划生育率100%。

三、广泛发动,全面行动,立足一个“实”字

街道紧紧抓住创建文明城市的“六大环境”、“一个创建活动”中涉及村居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发动组织村居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对村居内外、沿街沿路积存的建筑

垃圾、生活垃圾、各种塑料袋、小广告、杂草等进行全面清理清运,粗略统计,出动人员近万人,动用机械车辆百余辆,清运垃圾3000余方。

在全面行动的基础上,城市建成区域内的居民小区和城中村全面发起争创文明城市攻坚战。烟草居民小区是高新区内建成最早的居民区,按创建文明小区的标准,需要整改的问题很多。烟草专卖局党委高度重视,安排分管局长刘永恩挂帅,组成了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创城工作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创城工作。创城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了全体居民会议,动员全体居民迅速行动,积极投身创城工作。先后新装了声控防盗门,粉刷了院内走廊、停车棚、楼道走廊,制作了2个宣传栏和8个制度板面,共投资111500元。怡景喜园小区是新建小区,有关设施设备不很齐全。市财政局分管局长胡敬义和办公室主任徐静波靠在小区指挥部署,缺啥补啥,先后制作宣传栏2个,购买灭火器80个,粉刷消防栓头23个,制作制度板面11个,新设室内文化活动场所2个,总投资24800元。富华新村小区对照文明小区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对小区软硬件进行了全方位整改提升。集团分管领导、物业公司、俱乐部、游乐园、大酒店、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等部门协同作战,共谱创城曲。更换了2个宣传栏,粉刷油漆有关设施1000平米,清理乱放自行车近千人次,整理各种材料27项5万余字,共投入资金5万元。圣荣广场小区先后召开了业主委员会和楼长会议,对创城进行紧急动员部署,实行分工负责制,把楼区任务分解到每个管理人员,清理装饰垃圾12方,整顿乱停乱放车辆500余辆,悬挂宣传横幅60条,

更换宣传栏7处,整理各项制度20余种。金福园小区新制作宣传栏2个,新安消防栓2个,新制作制度板面4个,新换职工服装36套。福海花园小区配合市城调队完成了20户居民创建文明城市调查问卷工作,重新制作2个宣传栏。国税新村小区新制作宣传栏2个,制作制度板面13个。赋海广场小区先后制作了2个宣传栏、4个制度板面,制挂横幅2条。

胡南村作为全区唯一的必查村,创卫责任十分重大。党支部书记潘东礼全力以赴抓创城,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进行动员部署,在全村发动了创建文明城市人民战争。村集体购买了砂纸、刷子、油漆、银粉发至每户,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粉刷自家的防盗网和棚厦门,清理清扫自家楼道。协调供电所派人整顿了私拉乱扯电线,改造电线万余米。请求交警支队帮助在楼区内划上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线。新制作了2个宣传栏,制作宣传面5个,整理装订各种制度16本,全面清理了小区内的小广告,新设2个广告信息栏,对墙面、楼道进行了全面粉刷。这次创城共投资10万余元,动用劳动力1800人次。

四、严格标准,狠抓落实,突出一个“严”字

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的政治任务。为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组的测评验收,街道党委、办事处把文明创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制。街道党委书记抓全面,街办主任抓环卫,党务书记抓社区,分管主任抓村居,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委会负责人天天靠在小区,按照文明小区的标准要求,

一丝不苟抓落实。二是实行现场调度制。党委、办事处的领导靠在现场,发现问题,立即调度,马上整改。三是实行问责制。街道对创建工作行动迟缓、措施不力、规定时限没完成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是下属部门,还是区属部门和上属部门,丝毫不留情面。该要求的要求,该批评的批评,直至达到创建文明单位的标准要求才罢休。各小区已全部健全创建文明单位的各种机构,修订完善了各项制度,使文明创建开始步入制度化的轨道。

上一篇:城镇住户调查下一篇:生育险

热门文章

新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