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投资模式范文

2024-04-19

新城投资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投资;模式;分析

文献标识码:A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转变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农业投资在农业发展的因果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农业投资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基础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完善农业投资模式,保证农业发展资金需要,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值得认真深思和研究。一般而言,按农业投资资金的来源,农业投资模式是指政府财政资金、金融信贷资金和社会民间资金。政府财政资金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金融信贷资金是指在1989年以前为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农业贷款,1989年以后(含1989年)为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社会民间资金主要是农户对农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笔者研究的时间范围选定在1981~2003年间,即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六五”计划)起始年到“十五”计划中期。目的是提出政策建议,完善现有的投资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一、政府投资模式

(一)政府对农业投资

从1983年至今,政府对农业的投资长期在10%左右徘徊,其中,1993年降低至5.8%。在扣除物价因素后,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多年都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1981~1996年,财政对农业的实际投资额一直未突破200亿元。“六五”期间,财政实际投资额的绝对量增加仅20亿;“七五”期间增加更少,还不到13亿;“八五”期间则基本停止增长;直到“九五”后期,农业财政支出才有了显著的增长。1998年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财政农业投资增长率异常(高达54.7%),实际投资额在长期低水平徘徊后有显著的量的突破(由1997年的200亿元猛增到300亿元)。其直接原因是:1997年罕见的全国范围的特大洪水,充分暴露出了农业投资的多年欠账问题。国家随后在1998年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其中仅基建投资一项就由1997年的159.8亿元增加到460.7亿元(名义值)。另外,在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中,地方财政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表1表明:在占国家财政支农支出60%以上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事业费中,中央政府所占比重长期停留在10%左右的水平上,地方政府则承担了超过自己财力水平之上的支农任务。中央和地方财政这种大比例的资金负担比重,不仅超过了两者财政收入比重(中央:地方大体是5:5),也超过了财政支出比重(中央:地方大体是3:7),如表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亿元,%)。

(二)农业资金的分配状况

从我国农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即农业投资的流向主要包括农业事业费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和科技投资。在此我们将我国1996-1999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流向情况列成图表1。由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农业资金使用情况上的基本态势,即在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割过程中,农业事业费总额和比重均持续增长,从1996年的510.07亿元增至1999年的677.4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9.3%,占财政支农的比重均超过50%,尤其是1996年比重接近80%;基础建设费虽总量有所增长,但增幅较小,除1998年由于抗洪需要而临时增加投资外,其他年份基础设施费投入所占比重均不高,平均占25%;科技支出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极低,与同期农业事业费投入的比例约为1:80,1997年该比例竟达到1:110,科技支出费的总额在总支出中可谓微乎其微。

二、金融信贷投资模式

金融系统未进行商业化改革前,国有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受国家计划调控,扮演了“第二财政”的作用。因此,几乎整个20世纪80年代农业贷款基本呈现一种缓慢增长的势头。1989年出于形势变化的需要,金融统计口径把更多的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纳入其中。随着机构统计数目的增加,该年统计的农业贷款相应猛增,表明随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的不断发育完善,农业贷款的来源渠道也日益多样化。除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正成为农业贷款的重要来源。从1989年到“八五”前3年,农业贷款都呈稳步递增趋势,到1994年才出现大幅度的缩减。1994年是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达到顶峰的一年。为此,中央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两年压缩银根,各项贷款收紧,农业贷款也不例外。1996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农业贷款也呈恢复性增长。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使得当年农业贷款大幅度减少。随着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农业在近年又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一)信贷资金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

农业信贷投入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其他来源的重要补充,发挥了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信贷资金对农业投入已超过农民投人而成为最大投资主体。但投向农业的信贷资金主要是短期贷款,也即主要用于农业流动资金投入,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微乎其微,其对农业固定资产形成的贡献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农村信贷总量减少,农业生产资金较少

农村信贷总量减少,投放于农业生产环节较少。2001年,全国贷款余额11.2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5700亿元,占5.1%;乡镇企业贷款6400亿元,占5.8%。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用于二、三产业的贷款,远远超过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就农业银行来看,1985年以前,贷款的98%以上全部集中投向了农村。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0%。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也在迅速弱化,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从1990年的46.2%下降到2000年的34.2%。在贫困山区,就政策性的国家贴息扶贫贷款来看,真正用于农业企业和农民生产中的极少。

三、农户投资模式

1989年以前,社会民间投资一直是最大的资金来源渠道,占了投资总量一半以上的份额。与国家和金融机构相比,社会民间资金无论是在绝对量上,还是年度增长率上,波动幅度都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相对周期较长,农户投资变动反应较慢,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农户投资受政策影响较深,1983年农户投资的大幅上升就是政策作用的结果。同样,1984年后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再次恶化以及土地产权问题的凸显,农民对农业投资的热情明显降低,农业投资呈现极不稳定的态势。1985年农户实际投资减少近150亿元,实际增长率为负的19.02%,是这20余年的最低值。1998年和1999年是开始新一轮土地承包的起始年,农业投资分别下降

了4.32%和3.93%。2000年国家决定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农户对农业的投资又显著增加。2001年比2000年绝对数增加112.4亿元,增幅达8.1%。可见,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是农户农业投资的晴雨表,对农户农业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户对农业投资的要素分析

为便于分析各要素对农户向农业投资的影响程度,采用c-D函数,并对这一函数进行了修正。模型中引入农户上年纯收入、消费支出比重、当年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农民上年农产品销售现金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由于研究的是农民个人对农业生产的投资行为,因此模型中消除了劳动力变量。同时,将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如下:

由表2可以看出,影响农户投资农业的最大要素是农民人均的生活消费支出,弹性系数为负的3.16,表明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产消费支出是反向的,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农民每年所获得的一定的可支配收入,主要就是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一方若是多支出,那么另一方就必然要减少支出。其次,是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负的1.12的弹性系数,显示出长期以来工业品与农产品价格上差距的不断拉大,制约了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水平。在农民对农业生产投资所购买的农业生产资料中,绝大多数是农用工业品,如农机具、化肥、农药、农机用油等,这些生产资料价格相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对农业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和热情。处于第三位的是上年的纯收入,弹性系数为0.63。之所以选择上一年的收入序列,原因在于一方面上一年的收入状况往往决定着农民下一年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对农业生产投资的数量和投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生产特性,其资本的投入多数情况下是在统计年度之初,而这部分资本又多来自于上一年的收入。显然,农民的收入每增加1%,都会带来农业投入的0.63%的变动,上一年的收入状况很大程度地决定着下一年的投资水平。而从绝对量上,收入和投资又是相互促进的。最后,农民上年销售农产品现金收入水平,也与其下一年向农业的投资状况有密切联系。上一年销售农产品所获收入的多少,将使农民对下一年的销售收入做出预测,根据这个预测,农民在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理性地决定下一年投资水平的高低。根据所计算出的弹性系数,上一年农产品销售收入每增加1%,下一年农民对农业投资将增加0.39%。另外,农业技术进步同农户投资之间也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中,常数项系数为17.41,说明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农户对农业投资降低的主要原因

1.农业比较利益低

投资回报率下降从国民经济的非均衡发展角度考察,农业作为初始产业和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一般低于其他产业。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必然影响农户农业投资决策行为。例如,1999年农户经营第一、二、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分别是1:2.09,1:6.04,1:5.46。这表明,第一产业的单位投资收益只相当于第二产业的35%、第三产业的38%左右。农户经营第二、三产业所得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经营农业所得收入的相对减少,驱动了农户降低对农业的投资。

2.农户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重要因素。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农民收入水平的状况与农户对农业投资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农户对农业投入的减少,除第二和第三产业高效益吸力的拉动之外,还在于绝大多数农户收入水平低,手中没钱,无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纯收入一度增长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且增长速度呈递减态势,1999年和2000年甚至连续两年出现了负增长。

归纳起来,由于农户从农业中获益较少,对农业的预期不高,抑制了农户对农业的投资行为。因此,如何提高农户对农业增加投入的预期、建立农户对农业进行投资的良好环境,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要求在政策上必须对农业实行支持和保护,调整产业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增加农户从农业中获得收入的数额,提高农户自身的经济实力。

四、我国农业投资模式的特点

(一)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农业投资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1981~2000年农业投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9.55%,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大体处于这一水平。而国民经济的波动同样也伴随着农业投资的波动。1993年、1994年经济过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都成为农业投资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投资一时的低潮必孕育着下一次的投资高潮。引发高潮的可能是政策因素,也可能是市场或自然因素。而高潮的过去,便又是一个低潮的出现。

(二)财政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

仍以前述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事业费支出为例,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大致在1:9。即便考虑到地方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剔除事业费一项,余下的农业支出中,地方所占比重更高达95%。另外,在中央财政10%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事业费中,又有超过70%的资金用于人员工资,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涨。

(三)金融信贷资金逐渐成为资金来源主渠道

农业投资的低收益、高风险和长周期,与信贷资金所追求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恰恰相反。这使得投向农业领域的金融资金非常有限。但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农业资金来源日益丰富、多元化,有限的信用资金正逐渐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特别重要的是,除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之外的其他各类金融机构,正成为信贷生力军,丰富了农业贷款的来源渠道。

(四)农户投资受政策影响显著

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我国农户由于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综合实力不强,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反应还不够充分,其投资行为更多是受政府政策影响。政府对粮价的调控、“一号文件”、土地承包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每一次政策的变动,都明显地引发农户投资的变动。

五、农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但是农业的高投入和高风险使农业的比较利益明显低于其他产业,因而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投资保护。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基本步入国际社会公认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定,因此加强对农业投资更是势在必行。

(二)明确政府投资农业的责任与义务,加大农业的投资力度

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这是不因实现工业化而改变、不因科学技术发展而过时的规律。利用财政的投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

展,是世界各国财政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本身GDP的25%以上,日本、以色列等国甚至更高(45%~95%)。我国农业要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当代科技、先进装备与高素质农民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力为主力,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支农工业体系、农业宏观调控体系为支撑,能够适应小康生活需求,能够应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局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而农业又是利益比较低的弱质产业,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和公共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政府应成为农业项目尤其是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投资主体。政府应明确投资农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通过界定在农业投入上的事权和财权关系,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支农新的财政体制和农业投资体制,落实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政策。

(二)完善投资模式

要以政府投资模式为主,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计划体制下国家和集体作为农业投资主体变为国家、集体、金融组织、农户和境外企业的投资模式。农户的农业投资主要是家庭经营费用和固定资产支出,其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主要是农户当年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用电、用水等日常生产支出;固定资产支出主要是农户用于建房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支出。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比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上升的,1998年后趋向下降,并一直处于25%左右的水平,表明农户依然进行的是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加上农户收入增长减弱的趋势,对农业的投入停滞甚至下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的主体结构和融资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户投资与境外资金逐步成为投资的重要主体。

(三)创新农业投资体制

建国后政府以经济建设组织者的身份,受急于求成思想的驱动,经济发展是以粗放式外延增长方式为特征,往往注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目标,认为加速工业化建设更能取得快速发展实效,因此产生了“工业偏好”思想认识。在这种认识指引下,地方财政的农业投入预算安排表现出相当的随意性,当农业遭受自然灾害时就增加一点对农业的投资,反之就尽量压缩投资,投入量缺乏客观目标,由此带来了今天农业自身积累能力的减弱。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表现有:第一、“拨改贷”体制的改革,在取得融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缺乏对农业这种长线、低效益产业的投资研究,产生农业投资商业化的倾向,以至出现将农业资金外溢转移的现象;第二、农产品收购政策改革,在粮棉收购价格由统购统销改为合同定购、保护价收购的改革中,由于粮棉购销价格是由国家制定,农产品收购保护价在多数情况下低于市场价,因此通常情况下农民利益不是被保护而是受损,也影响到农户对农业生产的长期投资;第三、财政分税制度的改革,本意是希望适应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散性特征,增强地方财政支持农业的职能,但结果造成各级政府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都认为对方应承担更多责任而相互推诿,造成政府层面投资主体权责模糊,不能有效地对农业投资施加影响。因此、政府应制定更多保护农业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如粮食管理法、农田土地法、农产品价格法等,把投资农业变成国家意志,强化能沟通政府和农户的农业协会类似组织,全面贯彻国家农业投资政策。

(四)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支持农业科技进步

“八五”以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丰收计划”、“种子工程”等一系列农业科技项目,使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目前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5%左右。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许多农业技术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产品特性,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依赖国家的公共投资,政府应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及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投资主体。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农业科研投资中政府财政拨款占51%,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高达80-95%,而我国农业科技投资中财政投资力度偏小。根据联合国粮油组织测算,农业科研投入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应达到2%,才能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协调发展。“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到0.4。同期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均在4%以上,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也一般都超过了我国。为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后劲,21世纪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都应该提高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力度。重点完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并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责任编辑:孙桂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新城投资模式范文第2篇

[摘 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当前水利建设的重点。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特点;问题;管理措施

1前言

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水利工程不但能够缓解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产造成的不便,更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

2.1工程面广量大、规模小、施工条件差

当前,重点农水项目主要有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型灌区改造、农村河道轮浚、小流域治理、农村泵站改造等,项目覆盖范围都比较大,每个项目由体量和规模都较小的诸多单体组成,施工中普遍存在着交通和用水用电条件差、材料与机械设备进出场难、施工场地狭小、涉及面广矛盾多等实际困难。

2.2建设管理难规范

现有的水利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工程,对农田水利项目而言,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加之农水工程建设中,参建人员对农水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规范性等认识不到位,建设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2.3建设管理要求高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建设管理要求也很高。一是农水工程建设工期紧,国家、省、市对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完成时间要求高,而客观上,农水工程建设期必须和农业生产用水期错开,季节性特点更加明显。二是农水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愈来愈高,水利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都需要高质量的农水基础设施做保障。另外,农水投资规模的显著增加,使得农水工程建设管理发生质的改变,对农水工程建设管理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3.1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第一,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工程技术、合理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相互兼顾。如乡镇自主建设的某大沟节制闸,在未经专家论证前,乡镇政府就拿出资金进行建设,造成过水断面较小,满足不了排水流量要求,在遇到连续降水时,造成农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严重后果。

第二,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工程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混乱、效益低下,产生很多遗留问题。如在某机电灌区灌溉范围内,吸引了许多农业部门投资,兴建了大量的管灌、喷灌区,造成许多管道深埋地下,毫无用处。更严重的是该机电灌区现已无地可灌,濒临破产,而许多旱地却无任何水利设施。

第三,工程建设标准低。农水工程是差补工程,其建设资金有50%以上由县、乡、村及群众自筹,但这部分资金很难到位或足额到位。致使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放,导致过早失去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四,工程建设缓慢。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从项目立项到资金到位时间间隔较长。由于农水工程大都规模较小,有资质的较大施工企业不愿参与,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差、建设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工期,对农业生产和部门形象都造成不良影响。

第五,忽视末级排水系统建设。目前,农水工程项目主要针对大沟以上排水系统及其配套工程,对大沟以下排水系统的中、小沟建设投资较少。由于土地承包责任制,大田块分块承包到户,农民对水利工程保护意识不强,许多排水小沟被人为破坏,甚至填平耕种农作物,造成“大沟无水田受淹”的现象。

3.2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第一,项目法人职责不清,权属不明。项目法人是实施项目的主体,它要向投资各方负责。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则经招投标选定后,按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服务,并各自对其负责。在基建项目中,“三制”的推行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农水工程项目建设中,多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建设单位,承担项目法人职责,但组建项目法人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使项目法人职责无法落实。在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也无法把不同来源的资金集中起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统一使用。而且项目竣工验收的对象一般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这就容易造成责任和权利错位,使其无法对投资各方负责,无力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

第二,项目招标与竣工决算难度大。由于农水工程项目采用国家投资、地方配套以及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投资模式,除国补部分可足额到位外,地方配套资金很难到位,而群众自筹部分多以工抵资。项目审批时,各项费用已全部计入总投资,且按规定不能取费。这就造成在招标与竣工决算过程中,如只招国补部分,则自筹部分形成体外循环,决算审计无法通过;如全额招出,则决算时增加大量税金,出现资金缺口,从而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成。

第三,弱化了政府部门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理。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介入项目的实施,必然削弱其管理力度,从而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不利于工程监理制的实施。

第四,不利于专款专用。作为政府机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介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而且为建设资金的挪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不利于专款专用。

第五,水利工程建后难以管理。一方面,基层乡镇水利站的基本职责是本辖区内的水利工程管理,由于水利站工作人员(三权隶属于乡镇政府)无行政执法权,在管理中无法行驶执法权力。另一方面,农水工程建后由实施建设的项目法人(主要是县水务局)移交给乡镇进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或乡镇水利站不能有效的参与建设,也不能有效地进行质量监督,加之工程监理不到位,造成质量隐患。有些工程(如灌溉机井)在移交到乡镇后,由于移交时存在质量问题,在移交后的运行过程中,甚至造成群众信访案件。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4.1做好总体规划,狠抓建设重点

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对建设方向的确定,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对一些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规划重点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区域环境,以确定目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推动水利建设,才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有力地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为生产和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奠定扎实基础。在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要主要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早部署、早安排、早规划,在每年的冬季,就开始筹划下一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门下发通知,组织工作专题,作好调查研究。对要开展的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先设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示范性演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这些基地建设有利于基层单位参观和考察,对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4.2注重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素质的培养

我们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性开发,就必须要重视对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开发。针对施工建设人员必须要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有较强的人员技术保证。同时,对于一些新的施工技术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与相关院校、有关单位搞好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也可以送去国外学习先进的建设技术,做到有的放矢。具体的培训可以通过举办水利项目建设人员培训班来实现,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尤其是要保证建设人员安全意识的树立和责任意识的确定。其次,要通过建设培训来更新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人员的知识,拓宽其视野,使具体的建设工作更有预见性、前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工程质量问题。

4.3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程序的监管

第一,建立项目储备制度。在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要进行项目储备,所有审批项目均要在项目申报一至两年后予以批准实施,对申报的项目当年一律不予审批,以保证项目的规划质量。

第二,建立项目审批公示制度。通过审批立项上马的项目,要建立公示制度。保证工程审批的透明公正,杜绝人情工程,防止重复建设,要使所有实施的项目均能发挥最大效益,真正管好用好国有资金。

第三,建立项目决算及项目审计公示制度。所有竣工验收的项目,要将项目的决算、审计及验收资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工程中腐败行为。

第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所有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验收及审计各个环节,全面建立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第五,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实行“三制”,推行过程中要重实质、轻形式,充分发挥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的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多角度地扩大资金使用额度,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贾生海,程建萍.试论水利现代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4):51-52.

[2]蒋邦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困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44(02):121-123.

新城投资模式范文第3篇

【摘 要】互联网企业,具体是指那些直接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或与互联网相关联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其作为其主要或部分收入的一类企业,实际中我们可将它总结为四种类型:制造和提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相关企业、提供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的相关企业、以网络媒介及其内容信息的在线商务企业。本文中所涉及的互联网企业,大体是指上述中的第四种类型,也就是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和部分在线商务企业。简要介绍了当前互联网企业的运营现状,并对其运营模式展开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运营模式;研究

现阶段,我们已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吸引了各方产业链接踵而至。我国互联网企业运营商赶上并抓住了企业战略转型期,不断涉足各种移动互联网等创新业务领域,创新业务发展情况,对我国互联网企业转型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一、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现状

1997年起,持续亏损的中国网络运营商不断寻求突围,都如今,中国已基本建设了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八横八纵光缆网络,国内一二线城市,如北京、深圳、武汉等还掀起了互联网上网服务热潮,网络网站广告接踵而至,声势夺人,用户队伍也在不断增加。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已建立近3000家网站,以在线、热线为名的各种地方性网站层出不穷。在我国范围内名气较高,切受网友欢迎的网络信息服务商ISP网站与ICP网站,大体包含瀛海威IHW、深圳热线SZONLINE、搜狐SOHOO,北京中网NETCHINA,新浪网SINA、网易NEASE、上海之窗SHANGHAI WINDOW以及成都热线等。现阶段,国内涉足互联网电子邮件免费服务的网站以多于20家,广州视窗163电子邮局,作为国内最早提供免费邮件服务,其注册用户超过了33万;首都在线263邮局,其用户数达26万;而国内免费邮件用户总人次超过了80万,与美国中等规模服务商水平基本持平;近年来被AQL兼并的Mirabilis 公司,单纯凭借“网上寻呼”ICQ产品服务,就拥有了全世界2100万用户,YA HOO的日流量超过了1.15亿人次。针对国内互联网运营商而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其重要的萌芽期,同时也是投入和广告较大的高速拓展期,之后,国内互联网运营商还多次就商业服务模式重新定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形势依然明朗。

二、互联网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在资本来源及运作方面,互联网公司最初的经营资本,通常都是由创业者个人募集或创业者向地方政府或银行申请的资金贷款,等到公司到了发展中期,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则是以风险投资为主。风险投资,往往能够帮助创业者解决前期困难,使互联网公司得到初步形成和建构,它主要是为了等到公司上市后来赚取更

1.企业文化方面

互联网企业往往表现出下列几个特征:开放性高、顺应变化以及正向激励。开放性高:互联网企业创始人通常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且大部分员工都应遵循该价值观,互联网公司的办公布局属于开放式,要求员工衣着和行为得体,避免使用私人办公室,专用停车位等形象特征显著的东西;拥抱变化:互联网公司在对某个项目进行分析和决策时,通常会对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正向激励:催促员工去深造学习等。在组织结构上,互联网公司往往具有扁平化、网络化及柔性化三大显著特征。扁平化: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分级较为灵活,且3级以下的职员也可与公司最高管理接触,决策方式较为灵活;柔性化:互联网企业大都采用横向沟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合作较好;网络化:互联网企业中设置的各个职能部门,其符合对象是各大产品线、HR等。此外,互联网企业通常还会实施项目小组制,积极引进和利用技术创新,以使项目获得成功。

2.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是互联网企业中地位非常突出的一大职能部门。因互联网产业具有较大的变动性,一旦企业的经营目标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职能部门等发生相应的变化。互联网产业在同其他产业交融发展的形势下,企业领导者的战略地位也会获得相应的升级与改变,具体是指由技术专家升级为战略专家。此外,互联网企业对职员的个人发展较为重视,且往往会采用市场化人员聘用与晋升机制,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苹果、亚马逊、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UC优视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实践,大都证实了这点。

三、结论

目前,互联网企关系业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这与领导人运营理念的及时转变息息相关,同时,百度、奇虎360等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也有很大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着运营模式的转型期,只有根据市场及自身变化情况做出调整,互联网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类型、产业效应与策略体系[J].中国软科学,2006(11):141-145

[2]张希.商务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发展研究,2009(1): 67-70

[3]胡世良.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市场环境的柔性化组织模式[J].中国电信业,2012(8):72-73

新城投资模式范文第4篇

摘要:未来十年(2010-2020年)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我国PE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此关键点上,我国PE行业的组织形式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从国际上来看,主要包括公司制、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基金设立模式的选择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来减少信息不对称,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对三种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都优于信托制,最后结合我国的制度基础,目前优先发展公司制应是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一个有效路径。

关 键 词:私募股权基金;PE;组织形式治理结构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简称PE)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果,是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的重要现象或耀眼的金融亮点,是继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之后的第三大融资市场,对全球经济产业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一般认为,PE是以1946年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ARD)的成立为其起始标志,起源于美国并在该国得到了充分发展,此后在欧洲、日本和以色列等国蓬勃展开,并促进了其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PE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其间一波多折,致使本土PE发展缓慢,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外资PE。我国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重要阶段,急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战略转型,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在此积极探索我国PE行业的组织形式确立与规范显得尤为迫切。

一、PE组织形式的文献综述

从国际上来看,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制三种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的存在以及发展的状况取决于它们解决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效率。国内外学者对PE组织形式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契约理论和信号选择理论,以下从国外文献和国内文献分别进行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Jesen & Meckling(1976)指出经理人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那么经理人与投资者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利益的冲突。私募股权投资家为了避免代理冲突的产生,通常广泛采用股票赠与和股票期权。为了降低潜在的创业者博弈行为,私募股权投资家往往还要求股票和期权持有需达一定年限。也指出了外部人融资中的激励问题, 即经理人可能会采取那些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是却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决策,建议将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和管理者的利益尽量一体化。[1]

Sahlman(1990)首先对美国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的运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是一篇关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经典文献,它引用了PE方面的80多篇文献,重点研究了有限合伙制的法律结构及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还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家和私募投资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家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可以通过有限合伙制而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契约理论和信号选择理论,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PE主要采用有限合伙制。[2]

Gompers(1995)认为三种机制可以降低融资过程中的委托人-代理人风险:一是融资契约(financing contract);二是辛迪加投资(syndication of inve-

stment);三是分阶段融资(stage finacing)。[3]

Gompers(1997)指出,由于信息条件的约束,在投资初期私募股权投资家出于建立声誉的目的,通常愿意接受较低的报酬。Gompers 和Lerner (1999) 指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是决定PE筹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这一方面主要研究了有限合伙制。检验了学习模型和信号模型,证明声誉是年轻的投资家的重要动机,没有发现激励性报酬和基金业绩之间有任何关系。[4]

Gompers & Lerner (1999c)通过施乐公司的例子指出,有明确战略目标的公司制PE也能获得成功,但是这种少数案例并不能代表所有公司制PE的共性。这个迎合了少数的观点,指出组织形式不是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发展的唯一因素。[5]

Lerner & Schoar (2004) 建立了模型和假设,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普通合伙人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限制投资者的流动性可以缓解逆向选择问题。[6]

(二)国内文献综述

凌秀丽、陈浩、陈铀(2002)研究和探讨了PE的设立模式及制度安排,建议在《信托法》基础上,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证券法》等法律法规, 还提出了在《投资基金法》中从五个方面对私募股权的设立、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做出框架性的制度安排。

鲍志效(2003)认为, 相较于公司制和普通合伙制, 有限合伙制在出资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责任制度、存续制度等方面都是一种创新,这些创新适应私募股权投资的运行特点和实际需要,我国应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渐过渡到以有限合伙制为主要组织形式。

郭建鸾(2004)指出,早期阶段的PE投资和高科技类型的创业企业更适合采用有限合伙制,而晚期阶段及传统行业则可以采用公司制,并且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信息特征影响着PE的组织形式选择。[7]

谈毅(2004)认为有限合伙制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治理结构上的法律设计与制度创新,而不是由于其法律和税收方面的因素。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认为固定存续期是有限合伙制的核心,税收和报酬机制都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他认为这种制度创新能够对私募股权投资家形成有效的硬预算约束,从而达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最合理的均衡和最佳治理结构,而这在其他法律环境中也是完全可以通过组织安排来实现的。他认为公司制委托管理模式,即管理公司模式的本质是将有限合伙制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指出这种模式为政府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有限合伙制的税收方式、报酬机制并不起决定作用。[8]

吴晓灵(2006)指出应该给私募股权基金以合法地位,建立创投资金的筹集机制。并认为设立公司型PE有利于我国市场的管理,用股本方式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张增刚(2007)研究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设立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形式,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苏东海、曹元芳和秦亚丽(2007)通过分析我国PE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组织模式和立法模式的选择,并对怎样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出了几点建议。

刘健钧(2008)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应该选择公司制,原因主要有五点:第一,公司制是独立的纳税主体,能够建立明确的自律结构;第二,税收方面,出于种种考虑,我国以鼓励按创投公司形式成立,对于信托制和合伙制来说,优惠政策很难操作;第三,公司制可以建立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按照现行的税收管理办法,那是合伙制不可能有的;第四,相对公司制来讲,合伙制在合伙人退股或转让时,需要重新签订合伙协议,重新申报、重新登记,程序上比较麻烦; 第五,公司制设立能够享有充分的法律保护。[9]

赵臣、彭澎斌、毕雯(2008)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立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相应的最优激励合同,并依此对公司制、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目前最适合我国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是信托制,并进一步对信托制的合同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10]

宋晓燕(2008)从治理结构的角度对不同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都优于公司制,最后结合我国的制度基础提出,目前优先发展信托制应是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一个有效路径。[11]

赖建平(2009)分析美国PE组织形式变迁的基础上比较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三种组织模式的优劣势,指出无论是单层级还是多层级的结构,其主要功能还是在于解决投资人和管理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从我国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的态势来看,未来的组织模式会更倾向于集合多种组织模式的综合体。

欧阳良宜(2009)针对投资者权利、税收地位、激励机制、资金筹集、资本退出、承诺出资制度及滥督机制等方面对三种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规范和税收优势,应成为未来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12]

徐东(2010)从发展历史和运作特点两方面入手, 分析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典型的组织形式, 着重比较不同组织形式的约束激励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 得出有限合伙制是最佳的约束激励和成本控制机制这一结论。针对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认为中国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可采用公司制。

二、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

从国际惯例来看,PE主要采取三种组织形式: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制,但以有限合伙制为主。就共性而言,三种组织模式包括三方当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基金的组成与运作基本都建立在经营和保管分开的基础上,都是通过专家运作管理和组合投资。对投资者来说,这三种形态的基金没有本质区别。不过,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不同的组织模式下所享有的控制权和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国情不同、法律框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采用的主要组织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公司制PE:规范但缺乏效率

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对于PE而言主要是有限责任制。基金投资者作为公司的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等方式参与PE的重大决策,由董事会行使基金公司的法人所有权,按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可以是公司股东,也可以是聘用人员。公司制PE可分为自我管理型和委托管理型。自我管理型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管理模式相同。委托管理型一般采取的是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董事会-经理分权管理制度,体现的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管理型PE以基金的名义独立行使民事权力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董事会制定投资方针和对重大投资进行决策,在现实生活中此型占绝对主导地位。[13]

(二)有限合伙制PE:高效但缺乏制约

有限合伙制PE是依照合伙企业法设立。有限合伙制由两类合伙人构成:一类是具有一定投资技巧的专业机构或人士担任普通合伙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并享有全面管理权;另一类是是不能享受管理权,但对于合伙的债务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的有限合伙人。两类合伙人之间权利义务明晰,激励约束明确,实现专业投资管理和有效资金供给的对接与整合。

法律赋予普通合伙人在合伙企业的业务范围内广泛的权利,包括三点:享有代表全体合伙人从事各项业务的权利;享有订约的权利;享有合伙财产的经营管理权等。同时为防止普通合伙人损害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对普通合伙人适当施加限制,亦包括三点:表决权,即有限合伙人可同意或反对合伙协议的修改,可不同意新普通合伙人加入和可变更普通合伙人,可吸收和排除任何有限合伙人;对普通合伙人有经营建议权;有权查询合伙账簿的权利等。

(三)信托制PE:灵活但并非实体

信托制PE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公司型信托PE与以上公司制PE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契约型信托PE指的是根据信托模式建立投资者、投资家和托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认购基金后由托管人(银行等金融机构)保管,委托投资家(基金经理人、私募股权投资家)负责基金的经营管理。信托制PE的本质特征是基于信托原理,必须将基金资产的经营权、所有权、占有权和处置权都要转移到受托管理机构名下,由受托管理机构依据信托契约,以其自身名义,对基金行使各种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相应义务和责任,其不是独立的商事主体,更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投资者把基金委托给拥有基金财产经营管理权的基金经理人之后,投资者就失去了对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所有权,投资者无权直接干预基金经理人的经营活动。管理基金所获得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基金经理人和托管人向投资者收取管理费和保管费,体现了的是“信托—受托”关系。(四)三种PE组织形式选择的理论探析

对于具体采取哪种PE组织形式,应该以能否给投资者收益最大化为唯一判断标准,以下我们从成本的角度来对三种组织形式进行比较。

从三种组织形式对比可以得出,从激励、约束成本方面,有限合伙制具有最佳约束和激励机制,能有效约束投资专家,降低其损害投资者利益风险。从税收、代理成本方面,信托制基金代理成本最高,但它不存在双重征税问题;公司制基金可能存在双重征税问题,代理成本次之;有限合伙制可避免双重征税问题,在降低运作成本和代理成本方面卓有成效,且代理成本最低。在不考虑国情情况下,有限合伙制是PE最佳制度设计。[15]

如果考虑国情差别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则可能会因之发生变化。美国的有限合伙制是最适合该国PE发展的组织形式,因为美国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市场化程度高,资本市场发达,诚信体系好,中介服务体系发达,私有化程度高,崇尚个人创业和创新精神,同时有限合伙制中对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会对基金管理者起到良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日本和德国的金融机构采取的是银行主导制,银行和证券公司成为PE的主要出资者,其要求PE的投资必须符合母公司的业务经营方向和整体市场策略,基于此背景下的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就不适合在这两个国家发展,公司制则更加有利。英国是全世界信托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金融领域崇向以自律为主的契约协议精神,行业和个人自律很强,诚信体系很发达,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有限合伙制与信托制在英国代理成本和税收成本方面相差不大,则更倾向于选择相对熟悉的信托制为主。[16]

三、PE组织形式的中国选择

(一)中国PE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

三种组织形式各有其优劣,在不同的国家都有以其为主的生存空间。以下基于中国国情,从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投资主体和信用程度来展开现状分析。

1.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在目前已施行的法律中,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为外商股权基金的设立、管理和监管提出了基本的要求;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则为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股权基金的设立与备案、投资运作、政策扶持、管理部门监管提出了基本的要求;2007年6月1日施行的新《合伙企业法》正式确立了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为有限合伙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合伙企业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提供了法律依据;2008年6月25日施行的《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股权投资提供了操作指引等。目前三种组织形式都有各自有法可依的立法保障,但法律的施行尚需要具体规定与之相配套措施出台。公司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比较齐全,对于公司制PE的保护更有利,而合伙制PE和信托制PE的法律基础相对薄弱,大量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尚未建立和健全,还存在很多空白和漏洞,因此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预知的因素。[17]

2.从税收政策方面来看,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制企业都不是纳税主体,合伙企业法明确规定了只对合伙人征税,不对合伙企业征税;我国对信托理财产品产生的投资收益暂不纳税,因此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制PE在税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不过2007年2月7日起施行《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对备案的创业投资公司明确了税收优惠,同时还有提议将我国新《所得税》对居民企业股权收益做了免税的税收优惠处理,这样就解决了双重纳税问题。

3.从投资主体方面来看,在发达的资本市场,比如美、欧、日等地区, 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大型机构。在我国《公司法》第十五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现在国家对养老基金进入有限合伙制PE有一定程度的松绑;《信托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制PE的投资主体没有规定, 但是在《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七条中规定:“设立信托公司,应当经银监会批准,并领取金融许可证。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任何经营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信托公司”字样,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依据《信托法》的规定,资金信托的份额不得超过200 份。从投资主体来看,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比公司制要受到更多的法律限制。[18]

4.从信用程度来看,我国现在企业诚信系统在建设之中,个人诚信系统在规划之中,还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中介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减少投资人与投资家以及投资家与被投资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

(二)中国PE组织形式的现实选择

综上所述,我国PE组织形式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和组织结构特点外,还需结合投资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同时,私募股权基金活动是集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信用资本三者相结合的复合资本运动,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唯一的固定模式直接套用。

目前公司制PE还将成为一段时间的主流组织形式,但其并非静止不变,已向复合方面进化。如公司制的天津创投公司加入了中外合作制的投资基金和合伙制的激励机制;还有公司制的安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投入合伙制的子基金,另一部分直接投入公司制的地区引导基金,再投入合伙制的子基金。

有限合伙制在责任制度、出资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存续制度五个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所以无论从西方经验、制度设计和税收效应等相关方面都说明有限合伙制是我国PE将来的最佳组织形式。但是考虑到新《合伙企业法》出台时间很短,对有限合伙制熟悉程度不高,还很难用国内实践的数据来证明其组织形式的绩效,同时考虑到投资主体的主要群体是国有资本出资人,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压力下,不会轻易让一般合伙人进行日常经营管理而不干预。但可以预见,有限合伙制是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方向,将慢慢取代公司制成为我国的主要组织形式,同时多种组织形式并存。主要表现形式为复合的有限合伙制,如公司制的有限合伙制,信托制的有限合伙制或者衍生的有限合伙制。

参考文献

[1]王磊,邓戎,郭立宏.私募股权投资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2009(7)

[2]Sahlman, W. A., Th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 27: 473-521.

[3]Gompers,P., Optimal investment, monitoring ,and the staging of venture capital[J]. Journal of Finance ,1995,50:1461-1489.

[4]Gompers, P. A.,Lerner, J., Risk and reward in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s: the challenge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J ].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 1997, 1: 5-12.

[5]Gompers, P. A.,Lerner, J.,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M],, The MIT Press(1999c).

[6]Lerner, J.,Schoar,A., The illiquidity pullze: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private equity[ J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 72: 3-40.

[7]郭建鸾.基于公司治理的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1)

[8]谈毅.创业投资家的代理风险表现与控制机制[J].科研管理, 2000(11)

[9]李彬,冉学东.公司制还是合伙制?创投企业形式引热议[N].第一财经日报, 2008,5,21

[10]赵臣,彭澎斌,毕雯. 我国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探讨[J].西南金融,2008(2)

[11]宋晓燕.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模式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10)

[12]欧阳良宜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探讨[J].南方金融,2009(2)

[13]王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D].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14]刘健钧.《投资基金法》修订若干问题的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9(12)

[15]徐东.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国际比较及我国选择[J].亚太经济,2010(1)

[16]朱奇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理论、实践与前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7]庞跃华,曾令华.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中国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

[18]赖建平.股权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9(8)

新城投资模式范文第5篇

【摘要】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实现扩大经营规模,做大做强业绩,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开始走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相结合的道路,以资产经营带动生产经营,形成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两条腿走路的经营形式。BT投资模式便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BT投资模式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如何合理安排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降低融资费用,开展融资创新等对提升BT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对施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BT项目投资模式;施工企业资金成本;融资创新

1、BT投资及其盈利模式

1.1 BT模式简介

BT是英文单词建设和移交“build and transfer”的缩写,目前国内常用的模式是“政府招标回购、企业投资建设、资金分期支付”。BT模式实际上是BOT(Build-Operate- 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的一种衍生方式,其本质是资金和项目的运营。

BT模式的操作流程:项目前期的征地拆迁、设计委托、监理人选定工作一般由回购方(即政府)落实,回购方再通过公开招标或议标的方式选择项目投资主体,签订投资建设—移交合同,投资主体根据合同组建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项目建设期内行使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管理职能,也就是建设期的项目业主。项目公司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建设管理公司代项目公司对项目的建设进行管理。项目公司根据国家招投标法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或监理单位,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公司将合格工程移交给回购方。回购方根据与项目公司约定的回购期,分年度将回购款支付给项目公司。

1.2 BT的盈利模式

BT模式要求投资人(或施工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及政府背景,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而且公司享受传统的建筑施工与投资的双重收益,综合利润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建筑承包项目。根据BT项目运作过程,BT项目公司的主要盈利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程成本节余,即是差额利润。主要是与回购方签订的回购协议中约定的回购基数的投资额与项目建设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部分收益主要来自公司通过科学组织招投标、优化设计等手段而产生的建设成本节余。

(2)融资成本节余。主要是回购方支付的建设期资金占用成本和项目公司实际融资成本的节余。

(3)BT项目带动主营收入。由公司自己作为总承包方投标BT建设项目,由于公司可以对项目进行筛选,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好的、利润高的项目可以投,条件苛刻、风险大的项目可以放弃,使得这部分的主营利润要高于其他的工程项目。

2、BT投资模式下的融资风险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项目自有资金应占项目总投资的1/3~1/4。施工企业如果自行投资承建BT项目,大额的投资量一般施工企业是不可能完全靠自有资金来解决的,必须要通过融资。目前的主要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还有部分信托、私募、发行债券等),除去需自行投入的项目资本金外,需要从银行获得的贷款至少要占项目总投资的65%以上,这样,随之就产生了融资风险。BT投资模式下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否如期足额取得贷款,能否在资金额度和使用期限上对BT项目建设给予保障,这是决定BT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2)贷款利率是否稳定,一般来说,BT项目的建设期都在一年以上,在央行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下,贷款利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企业在投标时是否考虑足利率的变化因素,BT合同总价中的融资费用能否包住,这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BT投资的盈利水平。

(3)贷款到期能否按时足额归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签订贷款合同时综合考虑BT 项目建设期及回购期因素,贷款期限一般应大于建设期加上第一次回购期,同时应在签订BT投资建设—移交合同时要求政府或业主出具项目回购承诺函,以及第三方(一般为银行)提供项目回购担保函等。但是在各种不确性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存在建设期限延长或者回购期内项目业主不能及时足额支付回购款的情况。这样,企业就会产生不能按时足额归还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

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与投资建设方的融资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和前期工作准备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有关。投资建设方应在投标前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对融资风险的分析应集中在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和融资成本两点。融资方案的可行性主要看投资建设方的实力和项目情况能否满足金融机构贷款的要求。同时,投资建设方应尽量在项目正式签约前确定金融机构的贷款意向并准备备选融资方案及投资超支应对措施,以尽量降低投资资金不到位的风险。融资成本变化的风险主要看投资建设方对影响融资成本的利率等经济政策的预测,同时投资建设方还可以通过在融资协议中锁定融资成本或通过融资创新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变化的风险。

3、BT投资模式下的融资费用

目前,适合于BT投资模式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信托、发行债券等,而使用最普遍的就是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BT投资模式下,融资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融资费用一般指企业向外部融资产生的筹资费用,包括贷款利息、贷款合同印花税、抵押物评估登记费(抵押贷款)、担保费(担保贷款)、银行手续费等,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财务费用。而广义的融资费用除了狭义的融资费用外,还应包含投资方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这才是BT建设模式下真正意义上的融资费用,是对项目投资决策及测定投资回报时使用的投融资资金成本。

按照目前的BT投资模式,BT投资项目的融资费用一般实行固定总价包干,这就要求企业在投标时,对贷款利率的测定及利息的测算一定要充分估计国家未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在贷款时,如遇国家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则应尽力争取与银行签订固定利率合同;如遇国家实行货币宽松的政策,则应尽力争取与银行签订浮动利率合同或浮动利率下浮一定比率的合同。另外,要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安排、工程进度等对资金使用量的要求,合理安排使用贷款资金,控制融资费用,灵活运用贷款资金以充分降低融资成本。

4、BT 投资模式下的融资创新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BT投资的特点,投资建设方除了拥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外,还需要通过对外融资来满足BT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而能否在资金额度和使用期限上对BT项目建设给予保障,这是决定BT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另外,BT投资模式中融资成本的节余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降低融资费用,对于提升BT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目前对外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鉴于单一的贷款融资方式的弊端,施工企业应采取多元融资方式来克服单一融资方式的缺陷以达到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费用的目的。

4.1 多元化融资的含义

多元融资方式应该理解为包含有多种融资形式和多个融资渠道,有多个金融机构及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一个获取资金的体系或系统。这一体系的核心是融资工具,所有融资工具都与银行信贷具有同等竞争力,可以是企业债券、信托、股票、资产证券化、保理、租赁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具体到施工企业,多元化融资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开发项目的性质以及所依赖的环境等因素选取适合自身特征的融资方式。所采用的融资可以有多种融资方式,也可以一种为主,只要符合其自身发展就可以。对于采用BT投资模式下的施工企业而言,多元融资方式相对于单纯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方式的进步在于,将能给企业带来稳定现金流入的资产及时出售变现,减少了资产占用资金的成本,使企业可以持续不断地承接新的项目,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2 融资工具的创新

建立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基本条件就是融资工具的创新,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来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吸纳国内外的闲散资金,是解决资金需求的出路所在。只有不断根据BT投资的特征和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征设计出合适的融资工具,才能更好地发挥融资工具融通资金的功能,也才能使得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5、结论

在目前施工企业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扩大经营规模,采用BT投资模式,走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道路,是施工企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选择。在BT投资模式下,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及时筹集BT投资所需资金,控制资金成本,降低融资费用不仅是决定BT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确保其提升BT投资项目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BT投资项目可以在未来提供稳定现金流的特点,施工企业应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积极采用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创新方式,将BT资产及时出售变现。这不仅可减少资产占用资金的成本,而且出售资产所得资金能使企业可以持续不断地承接新的项目,从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锦章,《承包商与融资建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2]杨青,《工程项目融资》,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3]李春好,曲久龙,《项目融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新城投资模式范文第6篇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大高校依托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利用线上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课程观看,直播教学等方式,采用定时答疑,论坛交流等手段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武汉科技大学提出了“一学院一方案”“一专业一方案”的教学战略,依此对恒大管理学院“证券投资学”教学班2831的完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对高校在线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实践证明,在疫情背景下此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疫情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在线教育;“停课不停学”;一学院一方案

1 背景

岁末年初,具有长潜伏期和高传染性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国。2020年1月23日武汉迫不得已采取封城策略,各省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学校作为高密度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在保障全国大中小学师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疫情防控期开展春季入学教育,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育者必须思考与回答的问题。早在17年前非典期间,为保证学生放假不停学,国家教育部采取紧急措施,开展远程教育,利用电视、网络和广播等方式来满足百万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需要。受新冠肺炎影响的今天,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通知。紧接着在2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疫情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SARS爆发之时,互联网还十分稚嫩,学生所依托的几乎只是电视和广播教育。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凭借其方便、灵活的学习方式备受人们青睐。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0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线教育在2019年,市场交易总额达4041亿元,平台注册人数达2.61亿。在疫情导致2.7亿学生不得不在家学习的大背景下,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成为唯一方案。而在线教育主要分为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电视空中课堂等几种典型方案。面对此次疫情的突击检验,如何选取合适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在线教学资源,如何保证在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各大高校首先面临的难题。

2 武汉各大高校纷纷出招

身处疫情中心拥有82所高校的武汉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充分利用线上已有的优质课程资源,在各大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上积极进行线上授课与学习。

武汉大学现拥有100余门本校课程和教学资料的在线教育平台—珞珈在线,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平台上已有的教学资源。对已在珞珈在线上建有慕课的课程,采用MOOC+SPOC方式进行授课,通过直播答疑,在线讨论等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为避免武大学子同时在线学习所导致的系统崩溃,武汉大学对其它各类在线课程平台进行对比评测调研,并主动与相关平台建立联系,取得资源支持,并编制相关平台操作说明,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针对延期开学期间普通本科生报到注册问题,提出了先加入课程QQ群、微信群,在虚拟教室查看核对课表,开始线上教学活动,再根据学校通知返校时间报到注册的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鼓励“共享一门课,共上一门课”。1月27日开展线上教育,2300余门本科课程启动,3000余名教师、300余位教学管理人员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生群体在疫情防控期,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研究生院组织授课教师利用学堂在线、雨课堂等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学校还积极扩宽在线教学资源,与超星网、智慧树等各大网络平台开展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优质公共资源,此外,在清华大学的帮助之下,华中科技大学克隆班顺利开课,与清华学子共上一门课。

华中农业大学采用ZOOM、腾讯乐享、超星直播客户端、超星学习通同步课程等多个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优质资源,对接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公共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相关出版社,取得优质的课程和电子版教材资源等的支持。此外,为方便不在校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学校信息化部门提供单点登录的远程云桌面。对接教育网CARSI平台,让师生在疫情期间能够利用国内外学术资源进行学习。

3 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案例分析

武汉科技大学作为省属高校,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应教育部号召,积极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线上的授课和学习。面对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网络教学,武汉科技大学从平台、资源、老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出发,提出了“一学院一方案”“一专业一方案”的教学战略。根据武汉科技大学的课程清单,武科大共有理论课程3238门次,实验(含上机)课程775门次,实习实训课程19门次,且在之后的一周内完成了各课程教学班的计划制定。根据此教学战略,從2月24日正常开课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疫情之下的恒大管理学院《证券投资学》2831教学班完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同时对该教学模式的筹备、授课、讨论、学习效果检验等环节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

3.1 课前准备

作为全国高校精品课堂之一的《证券投资学》在此次疫情期间承担了全校范围内5个教学班的授课任务,学校也按照以往经验直接选定中国大学MOOC作为此次课程的教学平台。主讲教师余学斌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地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做法,采用多个案例教学方式,并展开实验教学、师生论坛互动、小组连线展示等新的教学方法以弥补师生由于空间距离带来的互动不足。从案例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在参考吴晓求编写的《中国证券市场典型案例》后,又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增加了必要的实例,并在教学课件中引入了多段精彩的影视内容和纪录片节选,使得学生在理解证券投资实战风险的同时,感受到更多趣味性。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计了利用证券投资分析软件(同花顺APP)进行实战模拟的环节,从而让学生熟悉相关实务操作方法。

余学斌教授在创建QQ交流群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决定将以往课堂上“投资还是投机”的现场辩论活动调整为分小组制作PPT并连线展示的方式。就选择哪种网络平台进行小组展示的问题,余学斌教授发起了群内投票,学生可根据已有的使用经验,在学校建议的雨课堂直播平台、腾讯会议、QQ直播、钉钉等几种工具中,选择最优的,尽量防止由于平台不堪重负而频频“崩溃”、视频“卡顿”、网络延迟等情况发生。最终腾讯会议以19票的优势被同学们选为最后进行小组展示的网络平台。

作为有一定教学资源积累的高校,武汉科技大学的课程中心也在不断完善。浏览量已达363376次的资源中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若干学科,当前已有27996份资料,供全校师生疫情期间免费使用,学生可在资源中心自主下载所需上课文件,此次证券投资学配套教材电子档已由余学斌教授上传。且课件每周公布一次,方便学生按时、科学地完成规定任务,每章节课后留有作业,教师会在下一周的答疑区进行讲解,尽力仿照“课后作业”模式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知识。

3.2 课上学习

有以下两种方式:

(1)觀看视频资料,记录疑点。

学生应根据学习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并在观看过程中记录下疑点。以该课件第四章第二节为例,有较多学生在以下习题中犯了错“华谊兄弟每日开盘价665元,前一日收盘价658元,今日涨跌+018元,今日收盘价多少?”部分学生没有发现“应以前一日收盘价为基础”,而是想当然的以当日开盘价为基础,由于线上课堂缺乏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知识点及易错点的强调,因此更需要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的同时,做好记录。

(2)小组制作PPT,连线展示。

以教学班2831为例,30名学生分为5组进行展示。学生提前将PPT发到QQ交流群里,再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连线展示,每组6分钟,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相比于学生独自在家观看视频,显然连线的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不仅如此,30人的视频会议多了些“热闹”和“热情”,少了些抗疫背景下的“孤单”。

3.3 “课间”互动

师生交互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鉴于此次远程教学的种种局限,如课程调整引起的部分学时变动、空间距离导致的师生交流不畅、疑难问题的解决不够及时等,余学斌教授采取了多种方式。上传了同学们较为关注的有关学时问题的文件,且提供了《投资最重要的事》等专业相关书籍的分享。其次,每周定时解答学生在QQ上的留言、回复在讨论区的发言。建立了证券投资论坛,其中不乏炒股多年的行家,适合初入股市的学生观摩和学习。引导学生在同花顺APP上进行模拟实战,并提供专业指导。余学斌教授通过QQ、论坛等媒介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次数,提高了交互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在线弹幕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布置适量有挑战性的作业来创造师生交互的机会。

3.4 “课后”作业

《证券投资学》作为管理学院的一门投资理财类课程,在开课时就已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即学会买卖金融产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培育财商并提升情商。以下是该课程的考核标准:

(1)完成单元测验题,每一章节测试题有三次提交次数、每次有效测试成绩有记录,错题提示明显,方便学生修改,占总分20%。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交流区”中回复3条有效数量的帖子,占总分10%。

(3)完成PPT展示的小组作业,占总分20%。

(4)完成期末测试题,占总分50%。

网络教学的考核标准应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该考核评价的公平合理正成为《证券投资学》在疫情背景下继良好的师生互动、有趣的影视片段、因时制宜的课程调整之后广受学生好评的原因。

4 高校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17年前的教育模式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且各大网络平台可供选择的教学资源种类匮乏、用户数量较少。而17年后的今天,网络课程、直播教学等借助互联网方式的新兴教学途径已逐渐成为主流,更在此次新冠肺炎导致的全国范围内学生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在某种程度上,疫情激发了在线教育的活力,诸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网等在线网络教育已达到发展的黄金阶段。此外,5G技术的突破将使在线教育踏上发展的快车道。在线教育凭借着学习时间可随意调配、学习地点灵活方便、学习速度快,具有即时性、视频可反复观看、个性化学习、丰富的交互性和协作性越来越受众多高校学子的青睐。未来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1)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多样化使得单纯的线上或者线下已无法满足高校学子未来的学习要求。未来的教育模式将会是老师录播线上课程,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老师通过线下开展见面会、交流会、实践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迅速提升。除此次疫情期间的临时培训外,政府部门、各大高校和教育企业平时也会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例如把信息素养纳入考核标准中,鼓励教师录制线上配套课程等,从而避免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技术恐慌和本领恐慌。学生也会渐渐适应在线学习模式,平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客户端APP操作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3)各大高校建立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随着在线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和用户量不断扩大,各个在线网络平台良莠不齐,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客户端频频“崩溃”,视频“卡顿”。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大高校将会自己建立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统一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05_418138.html,2020G02G05.

[2]王渊,贾悦,屈美辰,等.基于“见屏如面”在线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OL].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5[2020-03-18].http://kns.cnki.net.wust.dr2am.cn/kcms/detail/61.1317.G4.20200310.1613.002.html.

[3]马骁飞,马亚鲁,田昀,等.疫情背景下“完全线上”远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OL].大学化学:1-4[2020-03-18].http://kns.cnki.net.wust.dr2am.cn/kcms/detail/11.1815.06.20200311.0933.002.html.

[4]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06-113[2020-03-18].http://kns.cnki.net.wust.dr2am.cn/kcms/detail/11.3792.G4.20200310.1628.030.html.

上一篇:校长校刊寄语范文下一篇:小城镇建设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