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27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

0.前言

信息时代,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迎来了新一轮高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势必向着产业化的方向逐步推进,这成为该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具体的结果以及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的经验,对我国该領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展望。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浪潮之中,电子信息技术渐渐变成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快速受到了现代社会之中各领域的充分重视。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的地位,在较大层面上受到国家内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与发展程度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恰恰为众多科学技术之中的一类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其渐渐变成了反应国家与各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一类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中,我国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包括大量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资源,进而促进该领域实现了空前的腾飞。然而,在其实践发展阶段中,仍旧会包含一定的不足与缺陷问题,面对该现状只有由根本上扭转变更,从源头入手,方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实现真正的升华。

1.电子信息技术内涵

由广义层面上来看,电子技术主要为涵盖计算机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丰富性、系统性内容的总称。该类技术的应用与实现需要借助成熟的电子信息手段提供完善的前提保障。在此之上则要借助有关的载体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利用有效的处理加工,完成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伴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持续进步,其逐步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推进,该领域的进一步扩充发展将逐步同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整体化接轨,并成为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动力。

研究开发较为成熟的电子信息手段,会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全面变更。因此,不论展望未来或是立足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进程势必吸引国内社会更多阶层的高度重视。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上升到全新的层面,然而却始终包含一些不足问题,具体体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首要问题在于欠缺专业性技术人才。近几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更新发展速度较大层面上受到有关技术人才欠缺的影响限制。虽然,我国较多高校渐渐设置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培养的专业人才总量渐渐变得充足起来,然而,在该类专业人才队伍之中,较多人员均为单一型发展的人才,其能够胜任完成的工作任务则往往限定在自己学习或负责的层面之中,针对其他丰富的相关领域却甚少涉足。面对单一型人才总量相对充分、复合型人才较为欠缺的现实状况,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发展在较大层面受到了制约影响。再者,国内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业人员之中,能够精通高端技术的精英人才始终较为欠缺,因此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全面更新发展的步伐。

再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环境资源匮乏的问题。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各行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由于没能注重环境建设,因此导致了环境资源匮乏的问题。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也不例外,受到利益的影响,市场之中充斥着较多质量不佳、假冒产品,更有甚者随意剽窃他人研究的知识成果,导致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陷入了企业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这样一来,将大量的削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水平。影响的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在我国市场内部之中的竞争力,还波及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竞争力。因此,只有严格整治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中不断滋生的非法行为、消除不正当现象,方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强化该领域在国际社会之中的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结构上来讲,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仍旧欠缺一定的合理性。由于该领域在我国建设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使得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较多层面均包含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市场结构欠缺合理性。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系统结构的安排设置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因此在一定层面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有效的扭转不合理现象,使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方能够促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实现长效发展。审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其渐渐具备了在国际领域跻身前列的实力与规模,然而在发展能力上仍旧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3.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方向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注重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方能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找准定位,实现全面提升。

3.1继续向着层次化与全球化方向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建设发展阶段中,国内各大企业以及国际之间应积极合理的进行沟通联系,具体涉及到技术更新、设备换代、产品研发设计以及销售管理等有关问题。在各国经济建设较为发达的区域,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较强的企业借助自身具备的一定实力与丰富的发展经历,对于自身建设的产业结构做出进一步的合理优化,最终将变成更加科学的研究开发与设计规划产业。特别是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通常分布在欧洲地区,技术含量水平有限的工作则会渐渐转移发展至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从事。在国内之中,经济建设状况良好的区域通常会促进产业建设朝向西部区域渐渐转移。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电子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与层次化建设趋势将更加明朗。

3.2逐步实现集群化与产业化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体现一定内在联系的各类产业一般会渐渐演化发展变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链。但是,针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来讲,仅有在有关领域组合发展形成为统一整体后,方能令该行业领域实现更加稳定持久的发展。对比来讲,电子信息技术由于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当前,仍旧处在发展阶段之中。而在该过程内,构建成为产业化的结构模式,走集群化的行业发展路线,势必令该领域建设发展的生存力实现更大的提高。在迎接严峻的考验以及挑战的阶段中,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势必会体现出强大的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

3.3面向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将面向智能化以及多媒体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其中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系统技术朝着多媒体化的方向推进,再加上众多智能设备的引入,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开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可进一步提升实践生产效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取代以往繁杂的手工作业劳动,大大节省人力资源投入,并可提升产品生产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技术早已发展变成反应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该领域发展建设将全面提速,我们只有明确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积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方能激发电子信息技术核心价值潜能,推动整体行业的全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郎鹏,李国红,高志芳.我国电子信息重大装备技术进步思考[J].电子工艺技术,2009(1):104-105.

[2]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11-112.

[3]陈辉.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分析[J].商情,2013(13):131-132.

[4]姚红艳.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对城市交通客流量替代作用的定量研究[J].消费电子,2013(14).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运用了各类电子产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功能也在不断地提升。本文将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分析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也有了明显地进步,电子技术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是由于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从而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解决,并掌握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才能使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竞争,就必然要付出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荣誉。当今的社会形态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注定了其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EDI是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无需人工介入的电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直接让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这种新型高水平电子信息应用方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不断的面向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保障,所以,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未来社会,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都将给予最高的重视,国家的态度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性。

2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2.1 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2 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2.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虽然在国际上能够排在前几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要看清它的发展趋势,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

3.1 集成化及移动化

随着半导体向SoC(片上系统,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系统)方向的发展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有向着集成化和移动化发展的趋势。在所有关键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就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这种集成电路经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阶段。电子信息技术有很多都需要集成电路,从CPU到IC卡,无一不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

移动化体现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便携化,特别是三网的融合带动了大量丰富的应用,也激发了多种功能的移动产品的快速发展,如超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智能手机、MP3、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等等。

3.2 多媒体化及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并行计算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标志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也会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神经元技术、模糊技术、混沌技术等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凭借视、听觉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望实用化。

3.3 屏显技术及平板化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两年,这个趋势尤为明显,各种超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量出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彩的体验,这也预示了我国电子信息显示技术存在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大屏幕电子产品和平板产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3.4 规模化及个性化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存在一定的规模性,换句话说,如果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具备这样特定的规模的话,会很难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又何谈与其他国家竞争呢?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产量上来说,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都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引领了时代潮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电子信息技术会呈现出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5 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在逐步呈现出梯次化和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这样,电子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会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梯次化,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里,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将生产工作集中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这样一些逐渐被淘汰的技术就会逐步流入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水平较差的国家,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因此逐渐向梯次化的趋势发展。

四、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决定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这严峻的考验,也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其发展趋势,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

[2]张成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2011,5

[3]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中心,1994,2

[4]赵鸿胜.浅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2001,6

[5]陈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报),2011,4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根据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对学生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具备牢固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这其中,电子信息教育也不例外,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点。该文首先阐述了教学中的问题;其次指出教学的改革方向;最后提出优化电子信息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 电子信息 改革 优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信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所以社会对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也就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电子信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融合了计算机、存储、通信等内容,方便了学生对科技专业课程的学习[1]。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对于电子信息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采取措施优化和解决。以下对此提出个人观点。

1 中职电子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

一方面,中职学校在教学决策上出现失误,会影响课程教育方案的实施,从而导致教学成效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在电子信息课程的教学上,支持条件不充足,一是体现在观念上,对课程的重视性不够,教学过程没有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因此认识存在偏差。二是体现在设备上,资金投入少,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教育。

1.2 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水平决定了最终的教学质量[2]。而目前中职教师存在的问题如下:其一,教师的专业技能落后,跟不上当今的科技发展水平,所以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引导效率不高。其二,电子信息课程属于科技专业,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具有多样性,这在中职学校一般是实现不了的。

1.3 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程教育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要发掘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电子信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导致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举例来说,学生因自身的学历水平失去努力学习和就业的信心,或者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对电子信息课程存在偏见等。

2 电子信息教学的改革方向

2.1 流程改革

选定电子信息课程的教学方案以后,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优化,从而实现教育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执行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保证教学方案落到实处。通过改进教学流程,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举例来说,在学习电子信息技术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电路知识、通信原理等,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电子信息的时候就会减少阻力,提高效率。

2.2 方法改革

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上,未来的发展改革趋势是能够让学生自己设计连接电路,并且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独立进行实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在创新教育手法的基础上学好专业知识。举例来说,带领学生参观大型的电子和信息处理公司,引导学生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还可以以学生的就业趋势为依据,为其开发设计电子和通信器件。

2.3 方案改革

电子信息的应用,体现出来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因此专业课程的教育要严格进行。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在这其中,教学方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优化教学方案,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效[3]。因此,教师在拟定教学方案时,要事先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的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特色化的方案。举例来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传统教学方法或新型的网络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使教学方案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预期。

3 优化电子信息教学的措施

3.1 选择合适的学习教材

学习教材选择得当,能够起到促进学习效果的作用,反之则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电子器件和电路在科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发展和研究,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科技的发展情况。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习兴趣。

3.2 课堂教学要精简实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坚持精简、实用的原则,在不影响总体教学成效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大胆的创新,融入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4]。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将复杂的、无用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甚至直接剔除,使学生把精力放在真正有用的知识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 增加实验和实训力度

优化电子信息课程体系的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5]。为此,应该做到:第一,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突出实践操作的地位。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它和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具有特色的实践操作性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增加电子专业培训,加大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建立规模化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专业实践教学,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来说,模拟实验室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如此一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

3.4 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参与到更多的教学活动中,且具有自主选择性。教师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校内网站、网页,来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子信息课程的教学上,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创新,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伴随着新的问题和情况的出现,教学改革应该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行不断创新。总结来说,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敢为人先、大胆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晨光.探究中职电子信息教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2):314-315.

[2] 刘俊先.浅析如何提高中职电子实训教学的实效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2(9):188-189.

[3] 陆凤娇.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职教通讯,2013,18(13):71-72.

[4] 石楠.提高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职教通讯,2013,21(15):34-35.

[5] 刘立基.谈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S5):132.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學与技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彭光含(1973-),男,湖南洞口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常德415000)

质量工程建设是教育部为实现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而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是“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1,2]这就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尝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的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缺乏灵性与活力。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课堂教学显得犹为沉闷。因此,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各个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在开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时主要参照国内重点大学来制订自己的方案。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疑惑。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该专业的办学思想与理念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和特色。湖南文理学院为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打造特色专业,把2011年定为“课程建设年”。2011年,湖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理念等方面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全面打造和升级,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模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综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3-9]从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上,构建了“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课程体系”及“创新实验课程体系”一系列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1.建立新的学科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扩展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

湖南文理学院是教学科研型大学,倾向于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校及大类专业课程平台模块、学科基础互通课程平台模块、专业共性课程平台模块及专业个性课程平台模块等四个课程体系平台模块。学校及大类专业课程平台模块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文化素质创新能力课程。学科基础互通课程平台模块主要是学科基础课程,如电路、模拟与数字电路等。专业共性课程平台模块主要是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集中实践。专业个性课程平台模块主要是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新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思想,针对社会职业需求,更新设置相应课程,基础课程课时分配强调“基础与新颖”。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和企业需求对接进行甄选,重在技能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的衔接。

2.调整课程结构,增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学校实际,学校调整了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实现与企业合作培养的对接。近年来,物电学院光学学科获得了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集成与光学制造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室;并计划申请筹建光电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为打通相关专业培养模式,与物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一起构建了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学校建立多门校级精品课程,设立完善的课程建设标准和完整的课程建设文档,要求优质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教学手册、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从主讲教师、队伍结构、教学活动等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大纲,并纳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分为校内进行的综合课程实践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训练,以及校外进行的企业和社会实践课程。校内基本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校外实践教学提升和强化专业综合应用技能,并与广东、江苏等地多家电子企业达成实习、就业以及人才培养等意向。

3.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综合能力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校按照实践教学功能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和技能与创新思想相融的实践课程,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设计实践课程的人才培养融合。为强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质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三分之二以上的实验是创新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学校设立项目导师制,让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教师的一些项目研发,或者申请学校的质量工程立项和产学研项目,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扩展视野。学校还通过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年办学实践,物电学院逐步形成了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要求学生具备本专业较扎实基础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近几年来,学生获得各种省级以上电子竞赛(包括电子设计竞赛、科技制作竞赛)奖励数十项;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学校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成绩评定与考核包括理论、操作实验、实践报告等多方式的能力考核。

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模式

课程体系建设是以知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需求为导向,走专业知识适应企业科技实践的专业发展道路。按照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了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突出的、有特色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对教学内容修订与改革作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学内容要添加前沿性、实用性等新的专业知识;更新旧教材内容,把最新的电子信息类教学科研成果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理论课程的实验课时增加,实验课以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减少验证性实验,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动力,也强化了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责任和思想活力,从而促进了学与教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采取分阶段实践的办法。课程实践主要是系统建模、电子装配、计算机程序应用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综合设计以及到企业实践训练实习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实践。从基础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再到综合课程实践,实践教学分阶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课程设计实践按照项目要求模式安排课题,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导,教师只做服务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实践能力循序渐进、逐层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展了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模式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突出了电子信息专业特色,优化了基礎理论与实验技能、强化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拓宽融合了专业口径;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实践能力与创新思想好、理工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构架更加科学合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想明显提高;扩宽了学生在光、电、计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也为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教学方法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时紧张,学生接受能力不一,致使课堂教学大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是一种被动获取,严重阻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重要课题。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启发式、情景教学法、动态显示法、引导讨论等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程的教学采取项目课题教学法与企业顶岗实训法为主要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电子信息课程知识具体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倡导课堂讨论与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触发学生的思想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主题,除此之外,改革和完善课堂外的教学工作也很重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教案,课程多人参与备课的讨论;精心布置与批阅作业;改革考试考核的方法;采取基础知识与实践考核并重的系统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也进行系统的评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通过对电子信息专业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加强;学生获得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各种立项明显增多;学生发表的科研论文、国家专利、以及学校和省级以上电子竞赛获奖数明显增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考上研究生的比例稳步上升。电子信息本科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对课程体系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使本学科充满活力与生机。笔者也将继续努力,通过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特点与教育规律探索,凝练学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学科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孟然,刘淮霞,杨岸,等.以电路理论精品课程建设推动电气信息类教学改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8-80.

[2]董兴法,仲嘉霖,付保川,等.电子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20-22.

[3]周萍,刘锦高.构建新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1):81-85.

[4]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1999,(2):71-74.

[5]刘蓉,李欣,侯宏录.电子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21):556.

[6]熊幸明,邓居祁,张文希.浅谈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长沙大学学报,2005,(2):67-80.

[7]李国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6,(3):30-33.

[8]裴留庆,姚力,孟丽艳.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一种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1-114.

[9]吴伶锡,詹杰,周仁龙.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05-107.

(责任编辑:宋秀丽)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对于航空电子领域的入门者而言,拥有一本有助于他们理解现有的和还在不断发展之中的航空电子系统的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地,对于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而言,在进行设计时拥有一本阐述该领域成熟方法的概论性手册也是十分必要的。航空电子系统导论至今已是第3次修订出版,在全球各地受到工程师的广泛喜爱,被许多大学定为航空电子学领域的教材。吴文海等本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努力服务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为航空装备研制和技术保障尽一份微薄之力的目标,曾将本书的第2版译为中文,在中国读者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从第2版发行的2003年至今,元件级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因此作者在第3版中进行了详细的修订,介绍了自第2版出版以来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革新。

本书阐述了现代民用和军用飞机的核心—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涉及到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数据输入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惯性传感器、大气数据系统、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和飞行管理系统等方面。为了满足高度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这些系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集成。本书运用诸多专业领域知识,使航空机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电子(控制)系统成为一门引人入胜、充满挑战的学科领域。本书第3版对诸如直升机飞行控制、电传飞行控制等方面做了修订和更新,并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改进,增加了系统的覆盖面,直升机飞行控制中增加了新的一节。

本书共分10章:1.绪论,包括航空电子学的重要性和任务、航空电子环境和单位的选择等;2.座舱显示和人机交互,包括平视显示器、头盔显示器和显示技术等;3.空气动力学和飞机控制,包括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稳定性和飞机动力学等;4.电传飞行控制,包括电传飞行控制的特点和优点、控制律和数字实现等;5.惯性传感器与姿态控制,包括陀螺仪与加速度计和姿态测量等;6.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7.大气数据和大气数据系统;8.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管理系统;9.航空电子系统集成;10.无人机。

本书工程实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辅以严谨的解释,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本书既可用作航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与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作者R.P.G.Collinson致力于航空电子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个人努力完成了这本紧跟技术前沿的权威性著作。

孙培培,博士生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次研究对现代电视播控系统发展趋势实行刍议,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运用情况作以探讨,主要阐述了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系统自动恢复、音频信号判断中,可充分发挥出电视调频发射机的最大功能,保证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电视播控系统;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空间。电视作为传统媒介,为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则应该使用新媒体技术确保电视信号播出的质量。在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的过程,需对电视播控系统整个播出的过程加以严格控制,以便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效果。
一、现代电视播控系统发展趋势刍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电视技术使用数字化技术可实现电视数字化的效果,涉及技术为数字化传输、数值编码两个部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电视播出控制流程中,比方说:电视节目录制、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以及电视节目播出、低按时信号发射、客户端电视信号接收等中,能够提高播控系统的运行效率、电视播出的质量[1]。数字化电视播出的质量较佳,能够合理运用频谱资源且抵抗信号干扰能力方面的优势突出,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促进了数字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网络信息终端数字电视自动应急播出系统,推动了数字电视的整体发展。尽管传播媒体的类型越来越多,但电视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仍旧不可或缺。电视数字化条件下结构简单,不需投入较多的成本,同时相关性能比较稳定,这就要求电视台相关技术人员正确看待电视节目发展趋势,不断累积音视频节目资源、发展新的业务,在电视播控系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而达到电视流程数字化、系统运行自动化的效果。站在数字化电视播控系统发展的角度观察发现,数字技术的运用以数字化广播电视为重点,在电视播控系统安全运行中可发挥关键的作用。电视播控系统属于硬盘播控系统,能够施行网络技术维护、智能技术运用,而无需应用磁带播出的模式。
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运用情况探讨

(一)在系统自动恢复中的运用

较多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此时电视行业的压力加大,电视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需调整电视频道的数量、现场直播,加强和观众间的互动。电视节目播出时不能准确掌握技术,容易引发播出质量问题。因此,为防止发生故障所致停播问题,建议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处理突发事件,比如: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利用电子测试设备、构建跟踪监测报警系统等。电视播控系统运行时,采用电视播控系统分布监测方法处理,目的为提高电视播出的整体效率。除此之外,可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收集播出系统监控相关信息,对客户端作以监控。为保证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稳定,建议在系统运行期间于第一时间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发挥出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2]。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系统设备在构造方面比较有一定差异性,这个过程设计时需考虑到应用的价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加以合理设计。为避免发生广播电视播控系统运行故障问题,则需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如果系统运行时出现故障问题,应在最短时间恢复系统功能,并获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

(二)在音频信号判断中的运用

电视播控系统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广播电视传输信号故障情况,改善系统坚实界面并经运行系统界面的方式,对系统运行故障加以评判,使界面直观、形象,技术人员主要经观察界面提高电视播控系统的质量,如: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在播控系统科学设置播出的时间表,然后经监测时间段内图形文件的形式,确定不同系统信号传输质量,开启自动化恢复系统达到自我恢复的效果,这个过程中不需改变设备接线,即可达到调整电视播控系统信号的目的。节目图像调整的时候,涉及画面位置和大小相关情况,结合具体需要作以重新组合处理,对特定电视节目进行监听[3]。电视多路音频信号传输时,使用压缩编码于局域网传输音频服务器,如此一来,有利于深入分析音频信号相关数据信息,量化处理利于及时转化为动态柱形图,使用视觉浏览形式评判音频信号运行状况。

(三)在发挥电视调频发射机功能中的运用

调频发射机运行稳定、可靠,利于实行技术维护、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运行,调频发射机开启前要求进行配电电压检查工作,旨在使得天线倒换开关安装在适合的位置且激励器运行有效[4]。除此之外,需严格检查影音频信号和面板,开启调频发射机时运行电视播控系统,以此对调频发射机运行的状态加以客观评判,观察显示器获取电流、电压,以及反射、入射功率相关数据信息,最后作以运行方面的调整,提高调频发射机运行的效率。
三、结语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广播电视进入到数字化时期,电视台使用了数字化电视中心。为确保电视节目播出的效果,需提高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电视信号稳定性加以监控,并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云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02):24.

[2]楊楠.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探索科学,2019(09):234-235.

[3]田建军.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9,25(26):159.

[4]郭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03(22):293-293.

上一篇:关注信贷稳定汇率论文范文下一篇:流通阅览管理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