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4

我国高职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這个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环境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使社会对会计专业需求不断扩大,同时对人才职业技能日益提高。针对这一现象,全国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进行了相关浅析。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71

1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纵观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明显缺乏实用性,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在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布置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这就使得其很难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而且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时长设计也不够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革新,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前瞻性,过多的理论教学掩盖了相关教学的补给,缺乏实践性,其严重地忽略了高职院校本身的职业教育特点。但与此同时,作为新生代的学生,他们具有一些新时代特有的特征,比如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熟悉计算机操作,善于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发布信息等。[1]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12教学内容不够健全和完整

在实际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则和制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调整。如果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想有效地保证质量,那么就需要对其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的模式给予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枯燥乏味,课程设置不合理,并且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能力培训。而且相应的教材创新性也不够强,各种会计材料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出现了同质性问题,而且还有一些教材的内容存在明显的错误知识点。

13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其仅仅是采用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进行课后练习题的方式来强化教学内容的掌握。这样也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对于相关的会计知识掌握的唯一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严重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任务和授课压力,为此,其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授课效率,而很少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给予创新,并且从业教师多与实际会计工作脱节多年,自身知识系统更新也相对滞后,可提供的案例范围有限,能够采用的案例也相对比较简单。

2完善和提升我国会计教育教学的研究策略

21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要想充分地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那么首先应该对其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应该充分地对会计的教学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众所周知,高职会计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其能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能够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针对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而不能够将会计教育的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仅仅在理论和概念上,对其进行培养。最后,我们还应该意识到,高职会计教学的教学应该能够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加强对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建设,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创新。[2]

22加强对高职会计课程的合理设置

我们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够首先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能够充分地掌握社会的需求,将其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课程进行科学和合理化的设置。高职院校在针对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参考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的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除此之外,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能够添加一些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3对传统的教育方法给予创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突破,避免“满堂灌”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我们可以结合教育的发展情况,将一些新的教学法引入和应用,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更为有效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而且,在这样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能够便于提出一些有技术性的问题,更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技能。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模拟操作中,更好地完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整个工作的操作流程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掌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4加强实训教学

首先,应该合理地安排实训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都会有一定的限制,为了有效地强化实训教学的作用,需要对实训教学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在每学期的期末安排一些基础会计的实训课,循序渐进,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提供便利的条件。其次,还要针对这种实训教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实训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偏低,这样不仅影响教学进度,还浪费了教学资源。再次,还要加强对相应的实训设备和教材的完善和优化,保证实训教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来对相关的工作环境进行方针,完善软硬件设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赢得有效的实习机会。

25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我们要想保证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加强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相关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充分地做到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地对相关的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加大对教师内外实务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视力度。

26加强对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灵活地应用一些多媒体设备,通过这些丰富的图片、视频以及音乐形式,将相关的教学内容给予有效的展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完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职会计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相关的人员在实际的研究和践行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优化和完善,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促进我国会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玲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25.

[2]赵菁,党永龙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210-211

我国高职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文精神”是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以人为本”理念。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个体发展、艺术思维观念及文化素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与高职声乐教育的关系,探讨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期促进高职声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声乐教育 人文精神 重要意义 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对人才的需求上,社会各阶层更加注重人才本身实用能力的掌握程度。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声乐教育方面,依然坚持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了众多教育症结和弊端,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质量乏善可陈,造成“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的状况。声乐是一门融合技能和艺术的特殊课程,声乐教育离不开对学生本身“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何发掘学生的艺术思维观念,如何提升学生个体能力,如何提高学生个体文化素质程度,是高职院校声乐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文精神”与高职声乐教育的关系

声乐艺术最终价值和意义的指向就是人文,传承和教育者要具有明确技术与人文的关系。艺术缺乏了人文精神这一孕育它的土壤,就失去了人文精神艺术,只剩下干瘪的形式,就是没有意义的声像和没有生命的情感技术技法,就不能打动任何人。柏拉图曾说“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判断一切价值的思想,关注人的自我实现价值”。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文文化、内心关怀及自我实现,主张的是民族自尊、自决、自持。而对于高职声乐教育来说,“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观点、价值观等意识层面上。同时还具有实在性,体现在文化基础素质等实在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和补充等层面上,并且对于声乐教育过程来说,“人文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文精神”的教育概念具有变革意义。但是近些年来,在声乐教育领域中,这种人文精神形成了声乐教育中集体无意识之积习,声乐教育就像一个复制品工厂,一千个人进去,出来时都是一个声音。在声乐教育中,一个人本身的声乐特征不见了,每个人都被打上了相同的评判标准和技术量化标准。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质量更是乏善可陈,不仅影响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还影响声乐人才的个体发展和就业。在我们的声乐教育中,学生个性和对音乐灵性的个人感悟,被以“不科学”为由轻易打压,纯粹声音层面的感官听觉效果,被无意识地当做衡量学生歌唱能力和水平的核心标准,最终造成人文精神与技术本末倒置,教育中技术压倒人文精神,使声乐艺术教育长期暗淡萎靡[1]。

二、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从古代开始,我国已经认识到人声的特殊性,具有“歌者在上,鲍竹在下,贵人声也”、“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音乐观点,人声是表现人情、人性最自然、有利的声音。在声乐教育中,什么样的声音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声音具有生命力?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声乐教师只是一味认定并强调“科学方法”,在技术的标杆下,声乐艺术就失去了艺术的内涵。那么,在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首先,在高职声乐教育中,情商教育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培养情商的重要保证。在高职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更多地侧重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情商能力。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演绎,不同学生会展现出不用的处理方式和状态,但是情感的表现却是唯一的。在人类情感上,音乐艺术的魅力是一种独特的理解和欣赏的情感共鸣。声乐艺术通过歌者对声乐作品的个人情感感悟、旋律、节奏等不同因素的综合表现,以声音为媒介,传递给听众。而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情商能力表现出了声乐本身的“艺术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声乐艺术具有生命力,支撑声乐艺术的价值核心就是歌者的个人情商基础。目前,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歌唱”为主。长期下去,这样的教学方式由于缺少“情感”的生命力,降低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能力。因此,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会学生深入领会作品本身的情商定义和艺术价值,通过情感的表达,娴熟掌握作品的情感,才能提升自身的艺术观。

其次,龚琳娜曾说:“我希望我的歌曲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而能给人带来生命力。”高职声乐教育中,声乐演唱技能是最基本的任务。声乐是技能和艺术的综合体,声乐人才的就业根本是声乐演唱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不管是民族、通俗还是美声唱法,结合我国民歌、戏曲等弹唱方式特点,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气息、发声和训练方式,虽然技能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具有科学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课堂内容单调、古板,普遍忽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音色、音质等生理条件的不同,使学生对于声乐技能学习“误入歧途”,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人文精神”声乐教学理念侧重于体现“个体”价值的所在,具有“针对性”。因此,高职院校通过行之有效的声乐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价值,要以“学生体质”为基础,加强对“个性”的认识,针对技能训练和教学,强化“人文精神”观念,认可教师,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另外,声乐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发展。目前,传统声乐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缺乏灵活及发散性的方式,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缺乏实用性,学生视野狭隘。单纯从高职声乐教育层面来看,传统声乐教学过程只是单纯的“学唱”和“教唱”过程,创新能力没有体现在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的“能动性”上,学生对原有声乐作品没有实用能力的训练和验证,创新能力的教学没有扩展到创作、改编的层面上,个人综合音乐能力需要提升。而“人文精神”的主要目标是使声乐人才具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实质性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在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合“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对声乐作品本身的指导性解读,增强教师对音乐文化的指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三、高职声乐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1.使高职声乐课堂衍生出一种“指导性”学习。

在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价值的重要依托是教师。新时期对声乐人才的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创新创作能力,还要拥有高超的演唱技术。因此,高职声乐教育要对学生的艺术观进行熏陶,通过对作品解读、文化介绍等综合教授和指导。而“人文精神”融合音乐、文学、表演等复杂知识,能够把声乐课堂衍生出一种“指导性”学习。如在作品处理的方式上,“探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身能力,而“示范”只是一种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在对音乐文化、文学文本等内容的解读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增强声乐课程的学习效果。

2.使声乐课堂重视“个性塑造”,改变声乐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职声乐教育中,某些声乐教师的授课态度不够端正。由于学生多教师少的缘故,声乐教学缺乏针对性,忽略学生差异化现状的事实,声乐课堂主要由“练声和唱歌”组成,忽视声乐演唱技巧、情感处理等重要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培养学生独立的艺术特色和个性,是高校“人文精神”的一种直观性体现。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演和个人探讨,在保证科学发声、气息等技术训练的同时,针对学生的音区归属、音色等风格,制订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给予学生职业规划上的修正和指导,结合未来中小学音乐课堂分教学的实际,制定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个性”“量体裁衣”,增强教学效果。

3.开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大胆创新、表现。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而“人文精神”在高职院校声乐教育中,能够开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大胆创新、表现。受高职院校教师主导制的影响,学生没有足够的独立发展空间,在唱法、选曲、风格演绎等内容上,不能足够独立。而“人文精神”以学生为主导,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动性,通过教师把关的声乐课堂,教师在发声、气息、处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且以比赛和演唱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提供学生大胆表现的机会,鼓励和提升学生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改编、原创等方面进行尝试,增强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声乐教育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2]钞艺伟.音乐人文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熊莉.人文精神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J].艺海,2008(4).

我国高职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英语翻译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助力高质量英语翻译人才的良好培养。而实习式实践教学理念的提出,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供了契机,促进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方式革新,构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良好模式,提升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现状,论述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并提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实习式;英语翻译;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郝玲玲(1980.11-),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我国的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英语翻译人才不仅应具有英语翻译理论知识与技能要素,更应具有翻译素养、翻译品质,做到以专业化翻译技能为基础,职业化翻译素养为保障,为企业发展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凸显自身不足问题,使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因此,在新时代视域下,高职院校应立足于英语翻译教学,推进自身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点,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助力于英语翻译国际型、创新型人才的良好培养,彰显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价值。

一、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现状

1. 实习式实践教学认知不足。高职院校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革新的有力支撑,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人才培养方式指明方向,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在当前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践行实习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其对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实施力度缺乏,不仅影响到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使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实施力度不强。究其原因,是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认知不足,从而使影响到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有效地开展。同时,部分教师未具备“双师型”教学能力,也影响到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英语翻译素材单一。在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英语素材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助力英语翻译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但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来看,英语翻译素材单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也不利于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良好构建。例如: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所选取的素材,大都偏向文学类,这些素材信息过于老套,与市场衔接度不足,不利于高职英语翻译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素材的选取、讲解与知识的传递,大都立足于书本教材,缺乏社会性、市场性、国际性信息的融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不利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趋势。

二、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构建与实践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时,明确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也是重点。在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目标的明确对整个英语翻译教学体系的良好实施起到助推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实习式实践教学为基础,立足于英语翻译教学实施实际,设定相关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目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英语翻译教学目标明确过程中,首先,根据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明确知识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英语翻译知识信息的全面性获取,并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其次以实习式实践教学为导向,构建专业技能目标,包含英语翻译技巧、技能、自主学习等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以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为导向,促进学生英语翻译素养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以此提升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育教学的实施质量。

2. 遵循实习式实践教学原则。高职院校在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的实践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此推进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更好地实施。首先,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在践行实习式实践教学中,需要遵从本土化原则,使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所理解、认知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输出英语语言信息,以此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例如: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英美文化、英美语言的讲解,也融入本土信息,促进文化比较,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掌握,以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在践行实习式实践教学中,需遵从多元化原则,即要求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多元、英语翻译教学方法运用多元、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实施多元、英語教学内容选取多元,以此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提升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并推进英语翻译实习式实施教学体系实践到高职院校教育层面,提升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最后,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在践行实习式实践教学中,需遵从发展性原则。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根据学生英语语言、英语翻译技能实际情况,为学生打造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理论与实践、实习有机融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进行。因此,在高职院校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推进理论与实践、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融合,构建一体化的英语翻译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全面提升,推进英语翻译实习式实施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实践。以往的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重视理论教学的实施,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综合性发展。而从人才培养层面来看,需要重视学生综合性发展,使学生不仅具有丰厚的翻译理论知识,也具有翻译实践能力、翻译素养,以此更好地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构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推进英语翻译理论、实践、实习融合,以系统性的英语翻译教学为基点,为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在系统性的英语翻译教学中学习,能够获取针对性的翻译信息,并更好地融入实习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4. 开展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应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实习式实践教学的良好实施,进而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与社会企业合作,为学生安排实习、外出的机会,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化、职业化信息,包含专业化口语交际、翻译技能以及社交能力,使学生获取经验,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提倡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新颖性,多立足于社会发展形式,将市场发展信息融入翻译教学中,引领学生翻译针对性强的文本,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翻译服务能力。最后,在社会平台中,多开展英语翻译活动,需要翻译精英融入其中,使学生从中获取良好的翻译技能,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及翻译素养。

5. 创新实习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在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创新实习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以针对性、精准性的实习式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给予学生评价,使学生借助评价信息,更好地学习英语翻译知识信息。首先,实习式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翻译的成果,也关注学生英语翻译过程中如何推进英语翻译过程与成果的融合,从中获取学生翻译信息,通过学生具体翻译信息的分析、思考,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考核结果,使学生知晓自身翻译技能、翻译素养的高低,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翻译学习,不断提升学生核心能力。其次,实习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实施,不仅考核学生在校翻译学习成效,也立足于企业、社会平台, 获取学生实训、实践的翻译信息,综合考量学生,给予学生全面性考核,进而凸显高职院校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

三、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策

1. 重视实习式实践教学实施。在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重视实习式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实习式实践教学为基础,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提升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水平。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实施中,应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度,使师生认识到实习式实践教学的实施价值,积极主动融入其中,以此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翻译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高职院校翻译教学中,根据实习式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教师设计良好的翻译教学活动,为学生融入实习式实践教学奠定基础。此外,学生在实习式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 加强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社会平台的良好合作,在此基础上,推进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高职院校在以往校企合作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根据双方教育、发展的诉求,重新制订校企合作方案,明确学校、企业在其中的责任,发挥学校与企业共同教育、育人成效,助力对学生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其次,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学校教师应立足于英语翻译教学,根据英语翻译教学不足的问题,推进翻译教学与实习式实践教学融合,提升翻译教学质量。例如:针对英语翻译教学单一问题,教师应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方式;针对英语翻译内容固化问题,融入国际化、市场化的翻译信息,推进书本翻译信息与企业翻译信息融合,使英语翻译信息更加新颖性、时效性,满足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诉求。

3.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高职院校构建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教师自身具有超高的教育能力是关键。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双师型”能力,以此开展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应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四、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人才培养不足问题,以新的英语翻译教育理念,优化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模式、方式,发挥英语翻译教育成效,并立足于校企合作平台,促进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质量。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实施中,以英语翻译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促进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实施,促进国际型、创新型、应用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彰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性,促进学生未来良好的就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彩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21,38(1):141-144.

[2]陈曦.“地方文化走出去”视阈下的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1(4):103-106.

[3]罗莉,李杨,胡秋梅.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实习式”英语翻译实践人才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408,410.

[4]吳广平,夏梅花,罗递敏.“桥头堡”战略下农业院校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7):29,90.

[5]马燕.中原崛起背景下高职院校翻译专业教学模式转型的新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8(2):98-100.

我国高职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首先说明情感定义,然后阐释积极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之后分析依据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高职生英语学习情感现状,最后依据心理学的情感理论构建高职生英语学习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英语学习;积极情感

英語学习是学习者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作用的内化过程,情感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高职的积极情感因素,尊重学生的人格,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对授课教师的信任感,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为其英语学习提供持久动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情感定义及意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惊喜等;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1]情感对学习者有积极的动力作用或消极的阻力影响。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强化学习动机,缓解焦虑感,建立学习者的自信心,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习得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必修课。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情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发挥着极大作用。良好的情感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与智力因素共同推动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情感可以促进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融洽的教学氛围。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这对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和促进高职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职生英语学习情感现状

笔者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2015级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总共120份,收回116份,旨在通过这次调查了解高职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和情感策略。调查结果如下:

1. 英语学习动力和兴趣不足。52.3%的高职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有49.3%的高职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动力; 90.1%的高职生学习英语是出于“考试”,“拿学分”、“拿奖学金”等。2. 自信心不足和英语学习焦虑程度不当。有67%的学生明显缺乏自信心,76.3%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焦虑感和压抑感。3. 学习态度不良。54.3%的学生面对英语学习问题选择回避,78%的学生缺乏坚持学习英语的毅力。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坚持始终,上课自控力差,习惯玩手机或者睡觉,意志力薄弱,对于英语学习缺乏探索进取精神。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呈现出消极状态,缺乏积极情感的滋润。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教师要渗透积极情感的教育,帮助高职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英语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三、高职生英语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高职生学习英语动机

学习动机是高职生学习的动力,能推动学习并对学习者起导向作用。正确的学习动机会增强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目前高职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通过B级等级考试、拿奖学金等。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比较浅表化。高职教师要向高职生传递更深层次的学习动机和信息:学习英语不仅仅通过大学英语考试,拿到学分等,教师要让许多高职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与未来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如艺术设计专业,如果有更广泛的发展,与英文资料和国外人交流必不可免。更重要的是,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是人类文化知识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英语不仅为高职生未来工作和发展做好准备,而且英语能为高职生的人生打开新的窗户,使高职开拓眼界,更多了解不同的世界。

(二)培养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高职教师要培养高职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高职生只有带着自信学习英语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然而通过调查,许多高职生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有的从小学或者初中学习英语时已经放弃对英语的持久学习。英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痛苦的折磨。所以高职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不甘言败的精神,要善于利用名人典故、成功范例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帮助高职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宽容和耐心来指导高职生所犯的错误,鼓励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逐渐增加成功的学习英语的体验,从而在每一次的进步和体验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对高职生的每次成功学习任务记入学生的档案,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在学习过程与他们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学习过程有利于高职生积极主动投入英语学习。

(三)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对所学材料产生兴趣是对学习最好的激励。当一个人对某事产生了某种兴趣,就会对其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2]因此高职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一种亲切熟悉的课堂环境,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如在讲解The Precious Legacy时,引导学生谈论对legacy的想法,将课文题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着再根据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分析, 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英语课文的分析学习。高职教师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演讲、辩论、小组竞赛、录音等多种形式,根据高职生的个异性和特点,利用多元智能来发展高职生的个性,激发高职生的各种智能,鼓励高职生之间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以调动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英语课堂中。

(四)引导高职生正确的归因,降低学习英语的焦虑

心理学中的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或状态所做出的解释, 即解释导致这些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原因。[3]对于英语学习的正确归因有利于高职生积极正确地看待英语学习,积极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困难,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以利于高职英语后续学习的发展。因此高职教师要引导高职生对英语学习正确归因,特别要关心英语后进的高职生, 帮助他们分析在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和原因,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归因,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身学习的优缺点,走出过于自我否定的泥潭,使他们认识到:以前英语学习失败是由于自身欠缺努力或者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使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和改变学习方法都能逐步学好英语。另一方面,高职教师要降低高职生在英语学习过程的焦虑感。学习过程中的焦虑会使高职生产生退缩害怕心理。教师要积极对他们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肯定评价,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降低学习焦虑,减少焦虑造成的心理压抑和克制。

(五)寓情感于课堂, 营造民主氛围

情感是人对世界各物的态度和反应。情感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较大影响。情感也是影响高职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高职教师还应该重视情感教育,以自身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高职教师和蔼积极的态度以及开朗上进的性格都会对高职生积极学习产生一种无形的号召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与高职生的情感交流,如面对面谈心、微信、QQ等,塑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注重教与学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情感、想法、态度和需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理解高职生的想法,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释放与表达,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感因素,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心理情绪,以提高他们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束语

情感因素是影响高职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高职生的情感输入与输出,激发他们的積极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的困难进行正确归因,并利用情感降低他们内心学习的焦虑感,与他们平等的交流沟通,从而真正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廉.利用情感因素培养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7-48.

[2]徐艳辉.浅析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04-105.

[3]赵玉娟.高职生英语学习的消极情感因素分析及其转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9-51.

我国高职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基本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热潮。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众多高等职业院校都纷纷设立旅游业、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 为旅游事业培养人才。而辽宁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也于2005年开始招生, 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职教育与产业服务相结合的政策引导下, 学院又设立了客运站务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等。在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为了提供更多的服务旅游业的人才, 新兴的旅游管理专业也开始开设了课程, 形成了以此为核心, 以涉外旅游专业、客运站务管理专业为支撑点的培养人才体系, 积极承担起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几个专业的性质不同, 培养人才方案不同, 因此开设的课程也不同。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酒店方面的管理人才, 因此就把重点放到酒店、饮食相关的课程上;涉外旅游专业主要是培养精通和服务于旅行社、景区的人才, 也保留了酒店相关的课程;而客运站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很广泛, 既有地理、风俗、人文等课程, 又有与车、站交通类的课程。学院致力于把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在建设的过程中又促进了涉外旅游业和客运站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建设、校企联合机制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等。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 在学院“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 密切结合当前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 贯彻我院的金三角发展战略, 实施人才培养规划。在我院“厚德、崇学、精业”的精神指导下, 我院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培养人才的新路径, 使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

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经验总结

(一) 增强市场适应性是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出发点

高等职业院校旨在培养具备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肩负着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的重任。而人才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 关键在于专业设置是否合理, 专业的设置是否遵循着专业和产业结构相符合的规律。例如, 当下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适应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准提高的大背景, 它在人们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之后, 又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为了使旅游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旅游业不断面向大众化、生活化和休闲化, 因此新式旅游业应时而起, 它以趣味性浓厚、休闲型显著、内涵丰富等特征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喜爱。旅游业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以自然风光、人文风光的旅游业基础之上, 又新兴了购物旅游、蜜月旅游等等。此外, 旅游的空间也日益向外延伸, 城市、乡村、郊区的等都是重要的旅游空间。旅游业也日益渗透到第一、二、三产业之中, 与现代信息化、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农业化密切结合, 使得旅游业向更广阔的区域发展, 延长了其产业链。旅游业衍生的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 渗透的行业越来越广。因此, 对于旨在培养旅游业相关人才的旅游管理专业, 应该洞察市场的需求, 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对自己学院中的专业作出适当的调整, 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专业群。传统的专业和特色的专业群建设是不一样的, 前者旨在对一个专业的建设, 而后者则是对某一个产业、行业线管的专业的建设, 形成自己的特色, 增强专业性和技术含量, 并且随着这一产业或行业的发展随时作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二) 建设好龙头专业是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关键

龙头产业是指师资力量比较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条件好、具有鲜明特色且办学质量高、有前景的专业。龙头产业不管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科研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龙头专业在一个学校内就是学校的名牌, 关系着学校的特色定位和招生等, 它对于与此相关的专业来说, 又有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龙头专业在特色专业群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就像专业群建设的地基, 只有地基打得好才能在此基础之上, 推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在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下, 延长产业链, 扩大原有的专业基础,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专业群结构。例如, 在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建设上, 它首先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为本校的特色龙头专业, 并在此基础上, 对其他专业进行扩建。因此,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具备了办学基础良好、特色鲜明、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的高职院校, 在其他院校之中更具有竞争力。此外, 旅游管理专业无论是在服务社会, 还是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带动和榜样的作用。例如, 涉外旅游业、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就可以借助龙头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教学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吸收经验, 来完善自己, 形成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特色专业群。

(三) 规划教育实践性是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途径

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是建设好龙头产业, 而龙头产业的建设关键则是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人才, 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 增强旅游类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中的实践性科目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关键途径, 近些年来辽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一直是学校的特色专业, 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 在社会实践以及科学研究方面都到了榜样作用, 归根结底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和培养体系铸造了一批高水平、深层次的专业建设人才, 在教育教学的体系的不断完善中, 除了加强龙头产业的发展和师资团队的建设方面,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教学体系中不断与社会发展相衔接,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能力, 将基础理论建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走一条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从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科学思维性的高水平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 结合当地的旅游特色企业和景点建设, 将教学实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 方便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深度理解和实践应用, 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学生对于工作实践的认知和理解, 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鲜明理念。作为最新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 旅游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后劲, 与国家在旅游业方面的大力支持相结合, 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专业群建设的发展方面应当以国家发展政策为支撑, 以当地特色旅游业为发展平台, 以自身教育教学特色体系和办学理念为出发点, 强化校企合作, 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实践来提高自身对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育价值, 从而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综合发展能力。

三、结语

高职旅游专业群因为其专业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途径, 以国家级旅游专业为中心, 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之后, 建立起特点鲜明、实用性强的旅游专业群。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建立一只完善的科研队伍, 为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虚拟学院”的机制建立, 实现旅游专业群的共同发展,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同时, 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鲜明办学理念, 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和旅游专业的建设体系, 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加强实践基础的应用, 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高水平人才。

摘要:一个优秀的专业群教学团队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升人才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让教学跟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 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在高职院校中, 专业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 为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 季舒鸿, 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4) :50-51.

[2]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Z].苏教高〔2012〕16号.

我国高职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传统会计教学的弊端和不足

1.1 传统会计教学忽视了会计基础理论教育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 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设置学科课程时, 模仿一些以会计研究为主的一流大学, 设置了基础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审计, 财务管理, 电算化会计等专业课程。在这种课程体系下, 高等专业课程比重偏大, 对于职院学生, 容易出现基础不扎实, 知识结构不合理, 知识面不宽等弊端。因而有必要调整会计学科课程体系, 平衡会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比重。

1.2 传统会计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科书为依据

在这种教育方法下, 基本上可以说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 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老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 往往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这种教学费时又费力, 而且还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这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 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 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

2 如何改革传统会计教学

2.1 调整会计教学的学科体系, 培养综合性人才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要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 往往需要将其他领域知识结合起来, 多层次, 多方位, 多视觉地分析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人最佳方法和途径。会计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 它不可避免地会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 在理财学和现代管理会计方面, 已大量渗透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经济学、数学等多方面知识。还有, 职业院校必须拓宽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 包括市场营销、税收、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商法、统计、金融等;应加强经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习, 内容应该覆盖与专业工作及日常生活有关的高新技术内容;应重视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教学内容要紧密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 使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比较广泛的考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真正构建出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以适应将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2.2 改革会计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2.2.1 对会计课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可采用文章研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由于会计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单靠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不参与进来是效果较差, 学生认为枯燥无味。那么为了使学生对会计感兴趣,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改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在上一堂课结束时, 老师布置下一节课的问题, 要求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专业杂志等进行初步学习, 写书面小论文, 然后在正式课堂里组成小组充分讨论, 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甚至可能引发争辩) , 最后由老师做总结评点。当然, 在评点时老师不能吝啬褒奖与鼓励。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成为主角, 教师则由原来的“主演”变成现在的“导演”, 只负责具体设计、策划教学内容和方法, 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过程, 在学生有疑惑时帮助他们解释、解决相关问题。

2.2.2 广泛开展会计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既要注重理论教学环节, 更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现行的教材少有案例,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上课之前查找相关资料, 筛选案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只有这样, 才能造出优秀的案例进行教学, 促使学生思考, 并将所学的各门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 巩固已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财务会计学》中的财务会计报告这一节, 可以大量采用案例教学。选用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 鼓励学生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分析报告。

2.2.3 可以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会计是一门很重视实践经验的学科。学生空有理论知识, 而没有实践经验, 是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的, 开展校企合作是解决学生实践不足的最好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可分为两部份, 即讲进来和送出去。讲进来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将合作企业的财务主管等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 请到学校来, 举行一系列的会计知识讲座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送出去是指学校每年将学生送到企业基层去锻炼, 去真正感受会计工作。由于学生长期待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 他们总感觉到其理论知识枯燥无味, 学到的知识不知如何在实践中运用, 而把他们送出去, 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又可以检验他们所学的知识。通过基层锻炼之后, 他们可以找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哪些应该重点掌握。这样一来, 教学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重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国家审计署2008年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 虽然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但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 有的虚盈实亏, 有的虚亏实盈, 有的企业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 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 会计诚信让人担忧。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 固然有监管不力和体制不完善之处, 但世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无论有多么完善的体制, 总有被钻的空隙。因而在完善体制的同时, 加强对即将走上会计岗位的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会计人员诚实守信, 不做假账的观念, 推广企业的会计诚信文化。同时对学生要开展法律教育, 尤其是《会计法》和《刑法》, 要学生清楚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的行为是违法的, 会计人员不诚信, 轻者会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罚款, 重者会触犯《刑法》, 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只有从源头抓起, 从学校课堂上抓起, 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才能更好地防范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 我国企事业单位, 乃至整个社会才能构建起有效的诚信体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会计教学的弊端和不足, 探讨改革传统会计教学。特别是为社会培养会计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放弃一些以研究为主的大学教育模式, 探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会计教育模式, 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霞.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3 (6) :22~23.

[2] 吴戈.会计职业教育模式[J].经济师, 2003 (3) :35~36.

上一篇:账款管理企业内部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