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范文

2023-11-26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范文第1篇

1 城市二次供水范围的划定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 “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 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所以, 无论高层、多层商住楼, 还是低层住宅小区, 只要是将自来水通过储存加压供水到户, 就属于二次供水的范围。二次供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末梢水。因多了个环节, 易出现供水安全隐患, 更需加强管理。

2 二次供水安全问题

2.1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原因

(1) 管网腐蚀结垢和沉积物对水质的污染。由水厂输出的自来水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但不是纯净的水, 它含有某些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微生物。水在管网中流动时, 有些物质会分解, 水和水中的分解物与管内壁材质会发生化学作用, 水中残存的细菌还可以再繁殖, 加上管网受到外来的二次污染, 管网水质会发生变化, 往往形成管内腐蚀、沉淀及结垢的现象。这种结垢层是细菌滋生的场所, 形成生物膜, 美国在管道生物膜中检出28种细菌[1]。

(2) 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由于管网末梢水中余氯含量较低甚至为零, 微生物会再度繁殖, 这会造成水质细菌学质量的下降, 同时也是金属结垢产生腐蚀的诱导原因, 并且会造成浊度、色度、有机污染物、亚硝酸盐指标的上升。造成微生物繁殖的主要原因有: (1) 水中残存的还原性物质或还原性二次污染物对余氯的消耗; (2) 水的停留时间过长。

(3) 外界造成的二次污染。有时供水系统会受到外来的污染, 从而造成水质周期性或间断性的恶化。例如: (1) 管网系统的质供水系统中不同供水系统和不同用途供水系统的相互连通; (4) 蓄水池 (水箱) 受到外界的污染等 (包括人孔盖管理不善导致的蚊虫进入水箱甚至不法分子蓄意破坏、投毒事件) 。

(4) 防腐衬里渗出物对水质的污染。管道、蓄水池 (水箱) 及其它配件的防腐衬里渗出物对水质也会造成污染, 如采用了沥青衬里, 则可能导致水中苯类、挥发性酚类指标增大。防锈漆附着能力极差, 其主要成分二氧化铅易造成水中铅含量增加。水泥砂浆衬里如果处理不当其渗出物也会恶化水质, 使用水泥砂浆衬里会造成溶解性物质有一定的提高, 同时也产生了致浊物, 硬度有一定的变化, NH3渗出等[1]。

2.2 二次供水水箱浮球阀存在安全隐患

二次供水水箱进水水位的控制一般采用浮球阀, 使用浮球阀存在两种安全隐患, 一方面:如果浮球阀失灵, 则会出现水箱持续进水的情形, 如果泵房内排水不畅可能会淹没地下泵房, 严重时会损坏一些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如果水位下降, 水箱立即进水会导致大部分的水在水箱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水质恶化。

2.3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人员 (物业) 对二次供水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为降低成本, 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的人员多数为临时工, 不经过体捡和培训, 违规上岗作业。对二次供水设施不按规定清洗消毒, 有的单位—年仅一次清洗消毒, 有些单位甚至多年不清洗消毒。如果蓄水池 (水箱) 人孔盖管理不到位, 会有烟头、污物、小动物 (老鼠) 等落入蓄水池或水箱;更有甚者会出现不法分子投毒、破坏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3 对策

3.1 优先选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当用户所在区域的供水管网符合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使用条件、允许水泵直接从供水管网吸水时, 宜优先选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2]。叠压供水设备具有节省投资、节能、节水、水质安全、管理便利等优点。

3.2 若不满足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的使用条件, 则采取以下措施

(1) 选用食品级不锈钢水箱, 合理设计并规范施工。目前常用的水箱主要有:焊接式不锈钢水箱、装配式不锈钢水箱、不锈钢波纹板水箱等。水箱进出水管的设置要避免水流短路, 宜对向布置, 若不具备对向布置的条件, 需在水箱内设置导流板;溢流管应设存水弯, 用水封防止外界污物的进入, 水箱底部要保证表面光洁、平整、无滞水区和死水区。 (2) 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性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制度, 由专人负责管理。如水箱加盖加锁、加防护罩、请专业人员清洗消毒, 每年至少需清洗消毒2次。 (3) 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水质处理。经过市政管网输配过程及二次供水系统, 水中部分指标容易改变, 影响终端饮水水质。因此有必要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处理, 最有效的措施是安装消毒装置, 如安装水箱自洁消毒器或安装紫外线消毒器。 (4) 安装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是在水箱进水管上安装电动阀门, 在水箱上安装液位传感器, 预先设置水箱的高、低水位限值, 当水箱内水位达到高水位时关闭电动阀门;降至低水位时打开电动阀门, 安装控制装置能够使用户循环使用水箱内的水, 缩短水在水箱中的停留时间, 同时能消除浮球阀失灵时出现水淹泵房的安全隐患。 (5) 安装智能电子锁。如果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会导致水质恶化, 还可能发生不法分子投毒的恶性事件。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不法分子恶意破坏, 需要在水箱的人孔盖上安装智能电子锁。开锁方式有密码输入、刷卡 (IC卡或磁带) 、红外遥控等。当用户的开锁方式通过认证时, 锁体打开, 管理人员可打开人孔盖进行清洗、消毒等维护工作。

3.3 加强日常管理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一定要将责任落实到人, 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要定期巡视泵房内各种设施, 保证二次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确保二次供水水质的绝对安全。

4 结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二次供水设施存在着水质污染、浮球阀失灵、不法分子蓄意破坏等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 因此, 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确保饮用水在到达用户水龙头前不受污染。

摘要:本文从二次供水安全的角度介绍了城市二次供水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二次供水,安全,水箱,管理

参考文献

[1] 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范文第2篇

至2008年底, 沈阳铁路局有车站737个其中有调车作业的车站461个, 占车站总数的62.6%, 如何提高车站调车作业标准化水平, 控制安全关键点, 保证调车作业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1 调车的定义及意义

1.1 调车的定义

除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出发、通过及在区间内运行外, 凡机车车辆进行一切有目的的移动, 统称为调车。它包括列车的编组、解体、摘挂、转线、车辆的取送、转场、调移, 以及机车的转线、出入段等。

1.2 调车的意义

(1) 调车工作是技术站的主要生产活动。

编组站和区段站 (统称为技术站) 都是铁路线上编、解列车的主要场所, 依靠调车工作完成任务, 参加调车工作的人员众多业务量越大, 调车作业越多。

(2) 调车工作是完成运输工作各项指标的重要保证。

从整个运输过程来看, 车辆在车站的停留时间, 约占车辆周转时间的70%, 而货车在一次周转过程中, 一般要进行5~6次调车作业。因而, 调车工作的好坏, 对完成运输任务各项指标都有很大影响。

(3) 调车工作是完成铁路客、货运输任务的重要保证。

目前, 全路每年完成货物发送量在数亿吨以上, 日均装车在7万辆以上。这些车辆都要经过调车作业才能编成列车。同时在全路49处主要编组站上, 每天出入车总数达36万辆左右, 其中有调中转车数占了23万辆以上, 由此可见, 调车工作在完成运输计划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提高调车效率, 保证调车安全是加速机车车辆周转, 挖潜提效和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保证。

2 调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调车工作是一项多工种联合行动的复杂工作, 作业场地大, 调动的车辆多种多样, 作业方法灵活多变, 影响调车效率的因素较多。为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完成调车任务, 通过对历年事故案例归纳分析, 下列事故诱因应引起注意。

2.1 调车人员领车瞭望不认真

事故经过:

2005年3月27日, 某站运转3班一调计划由下10道推4辆重车横越长哈上下行正线去南货场送车, 领车制动员不瞭望, 在D216信号机显示蓝色灯光的情况下, 没有及时显示停车信号, 导致调车机推进车列冒进D216信号机后, 闯进上13道10030次货物列车的接车进路。9点19分, 与10030次货物列车发生正面冲突, 造成调车机推进车列前部第二辆棚车前台车脱轨, 10030次货物列车本务机车中破, 调车机车小破, 调车车列和10030次货物列车中的车列中破1辆, 小破6辆, 中断长哈线上行正线行车1小时56分, 构成列车冲突险性事故。

事故原因:

(1) 领车制动员不瞭望。在D216信号机关闭的情况下, 盲目领车推进, 根本不瞭望, 错过了停车的最佳时机。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

(2) 车站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用语呼叫调车人员, 客观上误导了领车人员忽视瞭望, 为这起事故埋下了隐患。

(3) 调车指挥人失职失责。调车指挥人明知是侵正作业, 仍只在调车机上, 没有对关键作业进行必要的现场监控。在不清楚进路的情况下, 没有向助理值班员询问有关情况。

(4) 车站值班员监督不到位。

预防措施:

(1) 认真执行调车相关作业标准, 联系作业用标准用语。本次事故相关人员不按标准作业, 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2) 加强安全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自控互控制度。本次事故中, 无论是车站值班人员, 还是调车人员, 都没有尽到相互提醒的责任和义务。

(3) 平时加强专项整治, 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本次事故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深层次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在事故发生以前, 车站经常有侵入正线的调车作业却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

2.2 变更计划传达不彻底

事故经过:

×年×月×日, 夜班5点20分, ×站解体10086次, 调车区长口头通知调车长, 原调车计划14道溜17变更为11道顶17, 调车长没有向有关人员传达清楚, 连结员未与调车长对信号联系, 就盲目提钩, 致使“空钩“溜出, 制动不及与11道原存车相撞, 造成货车大破1辆, 小破2辆的调车大事故。

事故原因:

调车长违反《技规》第226条关于变更计划的规定, 调车长没有向连结员传达清楚, 连结员也没有复诵, 还在执行原来的计划, 盲目提钩, 造成这起事故。

预防措施:

(1) 调车领导人在制定调车作业计划前全面考虑, 必要时可与相关人员联系, 尽量不变调车作业计划。

(2) 调车有关人员要严格遵守《技规》中关于变更计划的相关规定, 调车领导人必须向有关人员传达清楚, 有关人员必须复诵。

(3) 车站平时应加强对职工业务的训练。

2.3 错误准备调车进路

预防措施:

(1) 在电气化铁路的车站, 由信号员或车站值班员按下相应的按钮, 进路排好后, 调车信号自动开放。

(2) 在电锁器联锁的车站或非集中区, 道岔由扳道员在现场进行操纵, 进路准备妥当后, 由扳道员显示有关信号。

(3) 在操纵信号、道岔时, 要手指、眼看、口呼。相关作业人员应执行“一看、二扳 (按) 、三确认、四显示 (呼唤) ”的制度及要到还道制度。

2.4 作业前准备不充分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技规》规定的调车作业前应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关干部应现场监控, 相关作业人员要建立起“自控、互控”的制度。

3 结语

调车工作是铁路行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长治久安。因此, 相关调车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要以对自己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 认真执行《技规》、《行规》、《站细》规定的各项标准, 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调车任务。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调车工作的基本内容, 然后通过对沈阳铁路局历年发生的调车事故分析, 列举了引起调车事故比较多的诱因, 并且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铁路调车,安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彭乾炼, 石瑛.铁路行车组织[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4] 赵吉山, 肖贵平.铁路运输安全管理[M].人民铁道出版社, 1999.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关系着一国的政治经济稳定。该研究从粮食自给率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及中国粮食自给率的现状,阐述了确定粮食自给率需要考虑的方面,并就如何提高粮食自给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自给率;粮食供给;进口

“民以食为天”,粮食产业的安全问题、安全策略,关系着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局面。实现粮食安全,有两种保障模式,一种是依靠国内粮食供给能力,一种是依赖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粮食安全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的粮食需求自己能满足多少,依赖进口的程度有多大的问题[1]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在100%以上,就是完全自给;在95%~100%之间,属于基本自给,中国正是这样的情况;在90%~95%之间,是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一旦小于90%,粮食供求的风险就会增大[2]。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粮食高自给率,毫不动摇。

1 粮食自给率概念及影响因素

1.1 概念

粮食自给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年内粮食总产量占总需求量的百分比。反之,则是粮食贸易依存度,即在一年内一国或地区粮食缺口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百分比。

通常认为,粮食自给率达到95%时,即拥有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粮食自给率为90%,即拥有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进度愈来愈快、各国间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的形势下,一国可以通过进口的形式获得自己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粮食,但是,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加上国际市场又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环境、经济形势等,粮食价格和可贸易量不稳定,国际依存度越高,也就意味着粮食的不安全程度越高。

1.2 影响因素 一国粮食自给率的高低既取决于自身的禀赋条件,诸如土地、水资源等,同时,国家工业化程度,交通运输水平、贸易环境等也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4]。

1.2.1 国内因素。

国内因素包括耕地数量、可转化为耕地的土地数量以及粮食增产的科技储备。当前,科技进步毫无疑问地已成为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是实现粮食自给的关键,是粮食潜在生产能力的保障。允许耕地在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之间转换,但不允许永久性退出种植业,一旦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可以迅速进行作物转换,把耕地用于粮食生产。

1.2.2 国外因素。国外因素包括国际粮食市场的可购入量和程度,一国在外国投资的耕地数量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以引导国内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建立国外粮食基地,间接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这样做既不挤占国内粮食市场份额,又可以弥补国内土地资源的不足,同时也避开了所在国的贸易壁垒,可谓一举多得。

2 中国粮食自给率状况分析

中国是农业国家,又是世界人口大国,如果吃饭出了问题,那是天大的问题。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政策部门对粮食生产和粮食自给率看得很重。

1977~1984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始终在96%~98%的范围内,1985~1994年从未低于98%,1995年下降到96%,1996年增长为98%,1997~2003年保持在100%,2004年又有所下降,降至95%,2005年为96%[5]。近年来,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由于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人口激增,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加较快,中国粮食自给率逐年下滑,2010年已低于90%。在国家强有力政策的支持下,2011年粮食自给率略有提高,但是,2012年自给率再度下降到90%以下[6]。2013年1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热议。

尽管针对社会上关于中国粮食自给水平堪忧、粮食安全存在隐忧的说法,有专家指出,单纯地从中国粮食自给率降低就说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下降,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从国家层面来讲,一国的粮食安全取决于两个能力,一个是生产能力,决定着粮食自给率;一个是进口能力,决定着粮食进口量。一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要从这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提高粮食自给率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水平就会有所不同;同样,不同的历史时期,同样的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水平也可能不同。既使如此,不得不说,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即使保持现有的人均需求不变,粮食产量需要递年增长才能养活这些人口。与此同时,中国粮食播种面积正在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65%,耕地面积年均下降0.7%[7],未来粮食自给率可能会更低,粮食供给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缺口。

3 中国粮食自给率的确定

3.1 粮食供给分析

3.1.1 农业资源环境分析。

第一,农业耕地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耕地资源逐年递减,目前已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呈逐年下降减少的趋势[8]。耕地的有机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的要求也将进一步压缩中国的可用耕地面积。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引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用地以及非农业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等将进一步压缩中国的实际耕地面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人均耕地面积这一指标也将受到明显的冲击和压缩,

第二,农业用水资源。粮食生产是耗水量巨大的产业。从水资源的总体情况上看,中国的农业用水资源世界排名落后。虽然中国的河川径流量达到了27 115亿m3,占全世界径流量的5.8%,位于世界第5位,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且河流地区分布不均匀,造成中国人均水资源匮乏[9]。

第三,自然环境。一是自然灾害的逐年加重,二是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降低了当年的粮食产量,并对粮食基础设施产生了破坏摧毁作用。随着温室效应以及全球变暖现象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外,各种农作物病虫害不再受制于寒冷天气,加速滋生繁殖,对农业粮食生产形成了新的威胁。

3.1.2 粮食种植结构分析。

粮食结构性问题同样可以造成粮食供求失衡,而且通常的粮食结构性失衡会具有一定的惯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的结构性问题相对于总量问题日益突出,粮食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替代了粮食总量问题成为突出矛盾[10]。

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粮食品种结构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区域结构与粮食品种结构的平衡问题;二是品种结构与品质结构的平衡问题。区域结构与粮食品种结构的平衡问题是互相联系、互相推动作用的。改革开放以来多次粮食食品供求平衡破坏都是由谷物主销售区的供求失衡引起的,东南沿海地区作为粮食供求平衡的敏感区域地位突出。在所有粮食品种中,稻谷是粮食供求平衡的风向标,相对于玉米、小麦和大豆等更为敏感。从使用途径来看,口粮相比其他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等更具敏感性和先导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粮食谷物的品质结构平衡对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也不断加深,粮食供求失衡问题已经发展为某一种谷物的某一种品质粮食的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

3.1.3 农业基础设施分析。

农业基础设施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拥有一套高效发达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农业平稳健康发展、农业产能稳步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完善统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物质基础。高品质的农业基础设施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发达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粮食生命周期中的各环节成本,提高粮食产能,保护粮食生产力,从而有效地保障和提高农民收入。中国目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区域性明显,总体不平衡,边远山区等欠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个别地方仍处于原始状态。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4 科技与劳动者素质分析。

能否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农业产能兴衰成败的关键。中国面对人多地少,工业化、城镇化逐步压缩农业用地的国情,提高单位耕地粮食产量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科学技术推动农业产能发展的过程中,作物品种研发技术,耕种栽培技术、种植环境改良技术和减灾防灾技术成为了关键技术。此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遥感技术在农业基础设施中的广泛应用,将对农业生产力起到综合提升的作用。以转基因技术、病虫防治技术、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新兴农业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将对农业产能起到越来越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业活动的直接主观执行者,也是农业科学新技术的使用者,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一环。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直接关系着农业决策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

3.2 粮食需求分析

3.2.1 人口口粮需求分析。

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通常会对粮食需求总量产生新的影响,是影响粮食结构需求和总量需求的最根本因素,也同样是制约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进入2000年后,由于人口变动带动需求变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次遭遇了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缺口只能通过粮食贸易以及粮食库存来弥补。根据人口基数进行推算,2020年中国人口数将接近15亿,而2030年人口数将有可能达到16亿,以这种人口增长趋势,再加上由于受限于粮食生产资源紧张、耕地面积缩小、农业用水资源不稳定等条件,要使中国粮食产量同步跟上人口增长难度较大,粮食供求双方在长期看还将存在比较明显的缺口。

3.2.2 工业用粮需求分析。

随着“绿色能源”、“粮食能源”概念的兴起,加之传统的酿酒等粮食占用产业,工业用粮逐渐成为粮食消费大户。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2010年用于酿酒产业的粮食消耗量高达530亿kg,这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提高了约2倍。而饲料加工业也加入了粮食消费的大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农产品已经淡出人民餐桌上的主流角色,家禽畜牧的消费量逐年放大,致使饲料消费逐年扩大。2010年饲料用粮比2005年增长20%以上,约占国内粮食消费增加量的2/3以上。到2030年我国饲料粮需求量将达到4.41亿t,占粮食总需求量的56.5%[11]。而制药、溶剂等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达到5%,也成为粮食食品的消费大户。绿色能源等概念的兴起,也将在世界范围内极大的带动粮食食品需求,这对于我国将来的粮食需求是一个空前的挑战。

3.2.3 人民收入水平增长引致的额外需求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购买力逐年增强,促进了粮食需求总量的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直接增长和间接增长两部分。直接增长指的是人均口粮消费,这部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而间接消费增长主要指人均非口粮的消费增长,如饲料增长,酿酒业用粮的增长等等,这部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带动的主要粮食消费。

另外,中国粮食自给率的确定还要考虑粮食市场、粮食储备两个重要方面。

4 政策与建议

4.1 加强国内生产能力

4.1.1 保护耕地和农业水资源。

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农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当前中国耕地有机含量逐年下降,耕地的复种率居高不下,造成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应从观念、政策制度、耕地法律和保护耕地的社会教育4个方面把握。对于水资源保护,一要保护水的源头;二要利用工程进行有效的水源调动;三要水资源环境综合治理。要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坚持发展节水型农业,科学改造灌溉技术并加强用水成本管理。要积极慎重地发展污水处理、净化水灌溉,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

4.1.2 强化科技兴农。

从农业科技体制、农业科技投资、政策引导、提高农业人口科技素质4方面展开。农业科技体制的建立应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和成果验收必须以市场为基点。农业科技投资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强调投资的多层次、多渠道,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功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并从政策上鼓励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打造优秀的农业科研队伍。

4.1.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在短时间内重点及时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预防这部分基础设施限制农业产能,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大合理投入,提升投资效率,统筹管理。要避免因农业基础设施超前建设引发的设施闲置、浪费现象,应强调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产能配套协调发展。

4.2 提高粮食转化效率

提高粮食转化效率包括提高畜牧业和用粮工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对粮食的需求。有研究表明,中国饲料转化率每提高 10%,相当于多生产2 000万t粮食[12]。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科学发展,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设,推进禽畜养殖规模化,加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禽业发展,提高禽蛋在农畜产品中的比例。加强对非常规饲料的开发研究,加速秸秆养畜产业化发展,发展节粮型养殖业,不断加大非粮食产品对粮食的替代作用。

4.3 引导消费结构调整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谷物仍在国民粮食消费结构中占主要位置。肉类的粮食转换率低,若国民将粮食消费结构转向肉类,必使粮食消耗增加,造成粮食自给率下降。另外,由于中国水土资源紧张,水稻增产和进口的潜力都比较小,要适当引导居民减少对水稻的消费,增加对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产品的消费。引导国民多消费果鲜、蔬菜等,减少对直接粮食的消费,这对于维持中国的粮食自给率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晓梅.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与粮食进口规模[J].宏观经济研究,2009(9):16-18.

[2] 中国网.发改委:未来中国人仍能养活自己 粮食安全基础牢固[EB/OL].(2013-02)http://news.china.com.cn/txt/2013-02/03/content_27871892.htm.

[3] 张丽娅.中国粮食自给率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4] 朱泽.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5):26-33.

[5] 柯炳生.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问题[J].AO农业展望,2007(4):3-6.

[6] 证券时报网. 中国要对粮食自给率下降做好准备[EB/OL].(2012-12)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mspl/20121206/025913911916.shtml.

[7] 刘文元.无粮食危机中国也要提高自己率[N].中国证券报,2008-04-10(5).

[8] 许经勇,黄焕文.有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4,30(5):122-129.

[9] 百度百科.地表水[EB/OL].(2014-10)http://baike.baidu.com/view/334769.htm.

[10] 赵子军.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08(12):28-30.

[11]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节约饲料用粮,确保粮食安全[EB/OL].(2012-02)http://www.feedtrade.com.cn/livestock/forecast/2012-02-29/2006096.html.

[12] 陈叶军. 中国农大校长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路[EB/OL].(2009-02)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8751722.html.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习近平同志在丰富的工作实践和长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山”理论,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新时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有:一是在定位上,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民心的政治问题;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农业绿色发展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三是在政绩观上,农业绿色发展要有历史耐心,久久为功;四是在落脚点上,农业绿色发展还必须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五是在坚守底线上,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三农”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山”理论;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农产品供给压力,产量成为农业追求的核心目标,在获得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水土资源低效利用、化肥农药过度投入、畜禽粪污大量排放等问题,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环境造成破坏,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拼资源、拼投入、拼消耗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农业亟待回归其绿之本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这种重大转变过程中,需要有纲领性的理论指引。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而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关键词也频繁出现在他关于“三农”和其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当前,我们正在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习近平同志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长期深入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我们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

一、绿色发展理念是“两山”理论的升华

2005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进行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随后,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1]他用三个阶段系统论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第一阶段就是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2]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环境保护问题时,习近平态度鲜明地阐释了自己对于“两山”的取舍,“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谈及长江经济带时,习近平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3]P7。可以看出,“两山”理论廓清了“绿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绿色既是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要用绿色的目标优化发展的方式。当然,在认识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执行主体和利益主体,但生态环境保护要算大账、算长远账。

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也是理论的升华。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将“两山”理论提升至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基本遵循。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就是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为“八观”,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业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农业领域的体现,“两山”理论动态地勾勒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演进路线,更凸显出二者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思想转变。对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解也可以包括三个维度递次推进:首先是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减少化学投入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避免农业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是农业产地环境得到保护,实现水质改善、土壤有机质提升、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系统修复,农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能力的持续性得到保护。第三是实现绿色驱动发展,维护更好的环境质量、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两山”理论在农业领域具有一以贯之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思想的源泉,了解理论提出的实践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并进而指导下一步实践。习近平同志重视和关心“三农”工作,一方面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从其个人经历而言,无论是在基层工作时的身体力行,还是成为党的高级干部乃至全党核心后的感情所系,习近平同志都始终保持着与“三农”的血肉联系。从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和地方工作的几个重要阶段可以看出,“两山”理论在农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绿色发展观是其长期思考和总结的成果。

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村,直至1975年10月离开,七年梁家河,束发变成年。这7年的时光,平日的农村劳动、与农民打成一片应是日常,而习近平能够由一个外来知青,成长为大队书记,足见其在农村表现的出色程度,当地乡亲们至今的印象仍是“架子车拉得好”“干活儿不撒尖儿”的好后生。在梁家河,为了解决村上缺煤少柴的问题,习近平建起了村里第一口沼气池,也是陕西省第一口。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第十四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门就畜禽糞污资源化利用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要“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解决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应该说,梁家河办沼气的亲身实践为习近平同志思考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方向奠定了基础,在离开数十年后谈起梁家河,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讲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4]P1。

1982—1985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这三年间他跑遍了全县所有村。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也将正定作为自己从政之路的起点,足见其对县域治理的重视。初任县委副书记时,他就分管农村经济。为了解决该县的吃饭问题,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并直接推动了该县的包干到户,当年就实现了农业产值翻一番,农民人均收入从不足150元增加到400多元。相比在梁家河村的具体农事劳动,在县委书记任上,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更广的范围全面考虑“三农”问题。[5]可以说,从梁家河办沼气、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开始,直到成为全党核心,习近平同志始终心系“三农”,而绿色发展的理念则贯穿他从基层干部到全党领袖的始终。

三、农业绿色发展是“两山”理论在农业领域的鲜活应用

“两山”理论在“三农”领域的应用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均得到了体现。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一号文件设置了“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专章;2015年一号文件用“三农”强、富、美统领三章内容,其中之一就是“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2016年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017年一号文件继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2019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系统的绿色发展观,强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20年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可以说,“两山”理论在“三农”领域的表述逐步丰富、要求愈发明确、目标已然清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两山”理论的内涵,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为“两山”理论提供了更多现实基础。因此,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有利于为下一步推进工作把握方向、抓住重点、找准节奏。[6]

(一)农业绿色发展定位:关乎民心的政治问题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大问题,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事关14亿人吃饱吃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眼里,最大的政治是民心,关乎人心向背。他也不无担忧地警示大家,“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3]P5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环境就是民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P4;2015年5月,他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P8-9在针对畜禽养殖污染这样的具体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7]P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多次关注农村厕所改造的问题。他在多次讲话中经常强调“民生无小事”,厕所改造便是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调研时就指出:“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3]P89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要在农村来一场“厕所革命”。[8]2018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9]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2019年1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持续推进,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

(二)农业绿色发展方法论:全要素系统推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方法上,必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全要素系统推进。

首先是生态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单个要素的保护不是绿色发展的本意,农业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尤其要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过去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保护”或“发展”措施,例如围湖造田、毁林造田一度大行其道,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0]P5072016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3]P68

其次是“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全方位发展。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人类是主体,环境部分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农业的本色是绿色,是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绿色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一部分,也为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提供基本支撑。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11]再次是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其中城乡统筹不均衡,产业转移带来环境压力仍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挑战之一。[12]在我國区域发展差异巨大的背景下,尤其要重视产业在区域间转移可能导致的污染转移。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南猪北养”现象可能保护了南方的绿水青山,却破坏了东北的冰天雪地,且污染的对象从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13]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14]

(三)农业绿色发展政绩观:要有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慢”产业,今天显现出来的很多由于农业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要避免急功近利,更要杜绝形式主义、一蹴而就的思想和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和领域强调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11]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在2017年7月审议《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因此,我们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农业绿色发展,将长期性科学规划与阶段性目标计划有机结合,标本兼治,稳扎稳打,逐步深入推进。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15]

(四)农业绿色发展的落脚点: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落脚点。经过建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实现了从“8亿人吃饱,到14亿人吃不完”的跨越。然而,我国农产品供给中品质一般的占多数,品质较高的品牌产品还较少,难以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2017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增加优质、特色、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以“量”取胜向不断注重“质”的提升转变,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之路。[16]

(五)农业绿色发展的底线:保障粮食安全和“三农”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确保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将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首要目标。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是基本底线,“三农”发展是基本前提。[17]P1

不能以“绿色”为名忽视农业。要避免有些地方借“绿色”之名,将农业排除在外,行“非农化”之实际。即使是一些明确的绿色发展举措,也要防止走偏走样,例如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有利于耕地资源恢复、粮食产能提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必须首先保障粮食安全。“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

不能以“美丽”之名淡漠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搞新农村建设,……,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18]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乡村振兴不要搞大拆大建,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19]乡村建设要以修复为主,改建为辅,避免“千村一面”,要把美丽乡村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乡土味道”,如此才能“记得住乡愁”。

不能以“保护”之名损害农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需要考虑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产业发展、乡村风气、基层治理、农民生计的影响。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例如一些地方盲目扩大禁养区,简单采取禁养、关闭和拆除的办法,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损伤农业本体,损害农民利益,损耗农村正气。必须要有正确的手段、科学的原则和合理的边界,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农业,富裕了乡村。在工作方式上,要重视农民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能够从环境保护中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把农民利益排除在生态环境保护之外。[20]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丰富的实现形式

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古代先贤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哲学基础。而现代生态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等学科发展则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环境价值论认为,随着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稀缺凸显,资源环境越来越被视为有价,农业是与自然资源最为紧密相关的产业,资源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因此农业绿色发展,必然是体现资源环境价值的发展方式。农业多功能理论认为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过去主要强调农业的生产功能,绿色发展则更多地强调综合发挥农业的生产、环境、文化等多种功能。农业的本色是绿色,农业绿色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一部分,也为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提供基本支撑。[21]在实践层面,农业绿色发展是缓解资源约束、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和形式也呈多样化,如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低碳农业等。从宏观层面看,这些概念都属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范畴,不同概念又各有侧重。例如循环农业主要侧重种养结合,有机农业主要侧重投入品的有机化,低碳农业则主要强调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总体都属于环境友好型农业。国际上,农业绿色发展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例如欧盟的“多功能农业”强调包括生产功能和保护环境功能的农业多功能性。美国的“可持续农业”主张尽可能减少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化工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主张充分发挥农业自身特有的物质循环特征,通过持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中投入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导致的環境负面影响,积极推行“减量化、再生化、有机化”等措施。韩国实行的“亲环境农业”基于“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两大基本目标:一是确立亲环境的农业体系,充分考虑区域条件、生产经营规模和农作物特点,不仅提高农民收入,也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二是确立自然循环农业体系,使农产、畜产和林产相关联,提高农业的多元性公益职能。

综上,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遵循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现代农业科技,注重农业资源集约使用、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和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良性循环型农业生产体系。从内涵上讲,农业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态保育、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从外延上讲,农业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包括投入品、农产品加工、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丰富和增强农业绿色景观所产生的休闲和环境等多种功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需要满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农产品需求持续上升、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农业绿色发展,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将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贡献中国智慧,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五、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既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也是我们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一步,要在观念和行动上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中推进绿色发展,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第一,要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针对农业生产,从要保产量到保产能转变;针对农业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要逐步还旧账、杜绝欠新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环境账,更要算政治账;要杜绝经济搞上去、环境降下来,更要避免环境好起来、农民穷下去。要细化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将其纳入政绩考核。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可以予以倾斜。对落实农业绿色发展不力,导致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落地的,建议由国务院组成跨部门的综合督导组,找出政策措施未能落地的原因,对相关部门启动问责机制,确实属于执行不力的,要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

第二,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的全要素、系统性保护。当前,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项目和措施并不绿色。有些地方在治理耕地污染时,忽视了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有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考虑了耕地纳污资源,却没有考虑水资源不足等环境约束;有些污染治理工程,减少了水污染,却增加了大气污染;有些地方关停了污染产业,却未充分考虑农民生计。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有全局思维和统筹安排,避免顾此失彼。要建立产业转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制度。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急于求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作为一项运动急于求成。要科学规划长期目标,扎实做好当下工作,在打好各项攻坚战,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化解突出矛盾的同时,更要有历史耐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持续发力,常抓不懈。目前来看,各项工作要取得实质性成就,至少要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中期着眼于2035年,远期着眼于2050年。各地各部门无论是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各项工作中,还是对有关工作进行考核评价,都要坚持“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的行动原则。

第四,要突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要持续推进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的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农产品是否安全、优质,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金石,对于农业绿色发展而言,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如果产品不过关,那么这种发展就称不上成功。

第五,要坚持底线思维,不折不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三农”健康发展。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上,要着眼于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准,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统一起来。建议建立农业绿色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将危害国家粮食安全、不利于“三农”发展、阻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行为纳入清单,避免一些地方对中央政策的曲解、歪解和选择性落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N].浙江日报,2005-08-24.

[2]于法稳.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与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16(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梁家河》编写组.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5]程宝怀.习近平同志在正定[N].河北日报,2014-01-02.

[6][JP3]韩长赋.新形势下推动“三农”发展的理论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J].农村工作通讯,2017(5).[JP][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8]新华社.民生小事大情怀——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进“厕所革命”[N].人民日报,2017-11-29.

[9]新华社.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3-0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新华社.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1-22.

[12]李干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J].行政管理改革,2018(11).

[13]韩冬梅,金书秦,胡钰,等.生猪养殖格局变化中的环境风险与防范[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6).

[14]鄂云龙.“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辩证思想[N].光明日报,2016-10-10.

[15]南埂.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N].人民日报,2017-10-01.

[16]韩长赋.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17-05-09.

[17]韩长赋.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N].学习时报,2018-03-28.

[18]新华社.国办:改善农村环境 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N].人民日报,2014-05-30.

[1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7-12-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29/c_1122187923.htm.

[20]魏琦,金書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关注四个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18(3).

[21]林星,吴春梅.习近平“三农”思想分析——基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解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责任编辑:朱文鸿)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范文第5篇

1石油工程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钻井作业的过程中, 会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搬运和装卸设备的过程中会发生安全事故, 尤其是高空作业, 一旦物体脱落或者绳索下坠, 后果不堪设想, 轻者经济损失, 重者人身伤亡。有一些施工单位监督管理不严, 安装井架的时候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缺乏完善的配套设备, 设施安全间距不足, 上述为问题的存在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让国家经济遭受影响。要想保障类似事故不发生, 首先我们必须有强化落实监督管理制度, 工人不穿保护装置坚决不允许上岗工作, 工程安全完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不仅如此, 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强化工人管理力度, 让员工的操作更加规范, 合理安全作业时间, 杜绝疲劳上岗。施工过程中要时刻重视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 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 组建现代化的医疗救助救援队伍, 一旦发生突发情况, 能够及时处理。

2石油工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

作为一种极度缺乏的自然资源,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石油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 我国向来重视石油工作的开展。石油工程比较繁琐, 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其中技术以及科技含量较高。不仅如此, 一般情况下石油作业的环境相对艰苦, 存在一些独特的风险。施工条件、天气因素等让工程进度饱受影响。就石油工程而言, 一些岗位要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品, 职业危害突出。所以, 石油工人要求身体健康, 体魄强健, 唯有如此才能为石油工作的开闸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 石油工程各工序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相互帮助, 需要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在交叉岗位开展互帮互助, 工人需要秉承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石油工程中管理对策

3.1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怎样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我们深思。其一, 安全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摸索管理技能和技巧, 很多安全知识如果不深入一线, 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无法获得, 这需要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 让工作人员在有效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就石油钻井而言, 每一位工作人员不仅要高质量的完成自身承担的工作, 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训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定期的给员工开展安全知识技能培训, 夯实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 鼓励员工各种形式的学习, 为石油企业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

3.2对石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分析

对石油工程的安全状况定期加以分析, 这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 稳定运行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全方位检查石油工程, 汇总检查结果, 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重点巡视, 并制定合理的措施阻止事故的发展。在检查石油企业的同时, 要对石油安全生产工作深入了解, 以分析结果为基础, 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法, 然后切实落实实际生产工作之中, 通过上述措施, 保障石油企业安全、平稳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 如果某一区间经过长时间的分析之后, 总存在问题, 我们要对其重点巡查和监管, 有针对性的加以论证, 提前出台相关措施, 抑制潜在事故的发展。

4结语

在石油工程中, 安全管理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时对石油工程来讲, 安全管理工作也是永恒的主题之一。就施工而言, 我们要明确施工程序, 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程序加大巡查、监管力度, 以保障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水平, 对石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所了解, 认清楚影响石油企业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 有效规避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发情况, 不断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为国家石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

摘要:一般而言, 石油工程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发生, 其生产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让石油开发的安全性进一步强化,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石油钻井的特性加以了解。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石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最后探讨了影响石油工程的各种因素和石油工程中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石油安全,问题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黄祖良.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的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 (下半月) .2012 (03) .

[2] 李希文, 傅诚德, 孙宴增, 高正原.石油科技规划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我国11个五年计划中石油科技规划回顾[J].石油科技论坛.2014 (06) .

[3] 谭咏哲, 吴润青.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 (07) .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范文第6篇

地铁运营安全处理包含人、车辆、轨道等系统原因之外, 社会环境与列车运行设备 (例如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等) 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地铁事故的统计、汇总、分析、对比表明, 危害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人、车辆、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灾害等。综合看来, 国内地铁安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1 人员方面

(1) 拥挤。地铁因为正点率高、无交通堵塞现象、运行速度快等优点颇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所以, 地铁的乘坐率非常高, 拥挤现象很难避免。 (2) 轨道安全。主要表现为部分人员故意跳入轨道或者不慎落入轨道, 严重影响了地铁的正点率。一辆列车晚点势必影响全局, 需要相关部门整体协调, 保证其他列车和事故列车的行车安全。轨道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列车的乘客, 还会让整条线路瘫痪, 影响不可谓不重大。

1.2 列车方面

(1) 列车出轨。综合有关经验来看, 列车出轨是致使地铁列车的事故的主重要诱因。 (2) 其他因素。综合看来, 多半均为地铁的机械故障或者其他故障导致地铁安全运行出现问题。

1.3 地铁供电方面

电力是地铁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的能源, 如果地铁供电出现故障, 则会地铁出现严重的运行故障。举例来说, 在2003年7月15日, 上海地铁1号线莲花路至莘庄的地铁出现停电现象, 导致地铁停止运行长达62分钟。事后调查显示, 停电的原因是因为地铁牵引变电站的直流开关跳闸, 导致列车蓄电池的亏电过量, 最后影响了地铁的正常运行。

1.4 地铁信号方面

信号系统在地铁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信号系统出现故障, 势必导致地铁无法正常运行。举例来说, 在2003年2月14日, 上海2号线的中央控制室自动信号系统出现故障, 导致地铁被迫停运20分钟;又如同年3月17日, 上海地铁1号线信号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导致地铁被迫停运8分钟。

2 加强地铁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将地铁正常运营中的潜在危险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下来。为了对运营阶段的地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应该采用持续改善的风险管理流程。根据流程内的每项任务来编制相关的指引与程序, 相关主管部门委派危害管控人员负责落实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最新情况和应对措施在内的每个危害资料, 均要记录在运营危害登记系统中。该流程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

(1) 危害识别与定级。根据以往的经验及知识, 进行先期评级, 辨识危害及其成因, 根据风险矩阵图的严重性分类, 估计对乘客、员工以及服务造成的影响。危害管控员会任命危害协调员, 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协调和记录。 (2) 危害记录与补救建议。危害管控员按照危害风险级别, 提出控制或补救措施。危害协调员会将数据输入危害登记系统内, 依照合理而可行的最低风险程度 (ALARP) 原则, 提出补救措施。 (3) 危害与补救措施验证。系统安全小组审核和验证危害的所有权、危害频率、危害严重程度等各方面。 (4) 危害与补救措施审批。由系统安全小组提交风险管理及分析, 委员会独立对补救措施进行审批, 需要时要求危害管控员补充数据, 以协助危害风险评级。审批范围包括成本效益和风险缓减成效。 (5) 补救措施实施与监控。危害管控员负责落实执行措施, 当完成危害减轻措施后, 向风险管理及分析委员会报告。 (6) 危害更新与风险审核。地铁公司把所有的风险分成4个等级R1~R4。被评价为R1/R2的危害, 每6个月审核一次;而被评价为R3/R4的危害则需每12/24个月审核一次, 并根据审核结果更新危害记录。

2.2 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

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地铁安全运行, 因此, 建议在每个地铁站里均要按照该系统, 让该系统成为保护地铁安全与正常运行的重要工具。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有效保护保全线车站、通信信号楼、车辆段以及主变电所, 同时由于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高度可靠、组网灵活、接线简单、方便扩展、容易维修, 所以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势在必行。

目前, 地铁车站内部的电脑急速机可以监控和管理本区段内部的全部消防设施, 利用提前编制的程序, 实现对地铁车站全部消防安全设施快速扫描和搜检, 并对这些设备实施连续的基础分类, 明确这些设备特征、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应具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有线通讯紧急电话, 车站工作人员和地铁司机可通过无线系统或有线电话向控制中心传递事态信息;还有站台内的CCTV视频传输系统。车站内应装设全方位的监视器, 实时收集站内各方位视频信息, 不能出现有地铁发生火灾、爆炸、毒气而控制中心不知情的情况。列车上还配备有紧急报警按钮, 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时, 乘客可迅速按压此按钮通知司机。

3 结语

鉴于当前我国地铁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分析其原因之后, 提出了相关对策。笔者认为采用科学严谨的管理系统、借助高科技的管理技术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我国地铁的安全运行。

摘要:地铁是我国城市 (尤其是特大城市) 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其安全性颇受社会关注。最近一段时间, 地铁交通安全状况频发, 特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中, 地铁均发生过安全事故。鉴于此, 为了提高地铁的安全水平, 改善地铁的运营环境, 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安全管理,地铁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郑有业, 何霖, 叶庆辉, 等.广州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 2007 (1) :102~105.

[2] 黄宏伟, 叶永峰, 胡群芳.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7) :222~223.

[3] 李泽彪, 王正成, 王正肖, 等.基于事例推理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系统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6 (4) :123~125.

[4] 邵伟中, 朱效洁, 徐瑞华, 等.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应急处置相关问题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 (1) :223~225.

[5] 佟志军, 张继权, 廖晓玉, 等.基于GIS的草原火灾风险管理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8 (2) :322~323.

上一篇:质量控制下电气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自动化系统电气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