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论文范文

2023-12-16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审计对权力进行有效地控制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时期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职责。然而, 在审计实际中, 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却缺乏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在本文, 笔者以讨论权力的概念入手, 对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的内在动因——受托责任和外在动力——现实需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飨读者,并试图为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受托责任; 审计; 权力控制; 动因

收稿日期: 2006- 11- 17

作者简介: 董延安, 贵州财经学院讲师,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4 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理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指出: “加强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审计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的要求, 赋予了审计新的职责。2004 年年初, 国务院领导在审计署视察时, 再次重申了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提出“审计是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民经济的卫士, 是领导和民众的眼睛。” 可以看出, 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体现了中央对审计用于权力控制的迫切需要。在本文, 笔者就对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的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对“权力”概念的解读

关于权力的概念, 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和定义, 其中主要的就有政治权力学说、经济( 管理) 权力学说、社会( 关系) 权力学说等流派。上述几个流派关于权力的定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权力现象的真实面目,也成为了我们正确认识权力现象的理论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 这些流派关于权力的论述却又各执一词, 无法客观、全面、真实地描述权力的本质和内涵。如, 政治权力学说显然只是针对公共权力所下的定义, 虽然它阐释了公共权力的基本特性,但并没有揭示权力的一般含义。同理, 经济( 管理)权力学说也主要是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来讨论权力内涵的。虽然社会( 关系) 权力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力定义的片面性, 但也犯了一定的定义不清的错误, 如丹尼斯•朗对“控制权”和“行动权”的定义就很模糊。

那么, 到底什么是权力呢? 笔者认为, 本文所指的权力是指人类社会中组织或者个人凭借某些特定的优势对于他人或者其它组织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控制力。在理解权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权力是个人或者组织凭借某种优势所拥有的、对于他人或者其它组织的控制力, 要实现对权力的控制, 应该“以权制权”。

权力控制的方式可以采用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等。其中, 以权力制约权力应该是权力控制的核心手段。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 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 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1]

( 2) 本文所指的权力是指经济权力。权力按其内容不同又可分为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

政治权力是指“国家权力以及党派的权力和团体的权力。”[2]政治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首要表现形式, 它是政权的具体体现, 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国家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机关的威慑力和强制力保证实现。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和领域, 在此, 笔者不作详细的论述。

经济权力是指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管理权等。根据经济权力的授权主体范围的不同, 经济权力包括公共经济权力和私有经济权力两大内容。公共经济权力是指人类社会中某一种社会组织凭借某些特定的优势对于其他组织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力, 这种经济控制力是基于该社会组织成员的同意或认可, 并为管理其中的公共经济事务,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实施的。公共经济权力应该包括以下三个要素:公共经济权力主体——全体社会成员, 而非某个人或小团体; 公共经济权力客体——社会公共经济事务; 公共经济权力运行目标——服务于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从公共经济权力的这一概念及性质可以看出, 公共经济权力的运行过程就是处理社会公共经济事务、服务于社会公共经济利益的过程, 而这也正是公共经济管理的过程。在现实中, 公共经济权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对社会经济的管理, 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行为的控制与管理、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行为的控制与管理、财政部门对公共资金的使用与支配等。同公共经济权力相比,私有经济权力的授权主体仅限于个人或小团体, 权力客体限于私人事务, 权力运行目标是服务于个人或小团体的个人利益。私有经济权力在现实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个人对经济资源的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管理权等, 如股东对企业收益的分配权、股东对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监督权。

( 3) 权力的运用在现实中表现为职权。各种权力,作为一种有序化的物质力量, 总是与一定的组织机构相联系的, 离开了一定的组织机构, 其存在就失去了凭借, 其运行就失去了载体。由于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展, 社会分工的程度日益细密, 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扩大, 人们之间的权力关系也逐渐复杂起来。为了使各种权力关系得以明确, 并获得相对的稳定性。机构和职位的设置就成为必不可少。人们处于一定机构的某个职位上, 就意味着掌握有一定的权力, 这就可以使人们之间的权力关系明确起来, 并获得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由组织机构赋予的, 与特定的职位相联系的权力,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权, [2]如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经济决策权、金融资金运作权、证券经营权、基建招投标权、政府采购权、[3]经济政策选择权等。因此, 从本质上来讲, 权力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具体的职权, 对权力的控制其实就是对职权的控制。

二、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的内在动因——受托责任

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就是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和报告其经营状况的义务。[4]从而,保证受托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也就成为了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要达到这个目的, 则对受托该经济资源的权力行使者的控制也就成为了必然。具体表现在:

1. 公共受托责任、国家审计与权力控制

本文所讨论的公共受托责任即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受托责任, 是指政府和国有企业从事各项公共经济管理活动或经营活动的义务, 或者说是对公共经济资

源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或企业管理当局而应负责任的一种转换。在理解公共受托责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一般意义的公共受托责任是广泛存在的, 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而且表现在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但是, 在本文, 笔者把公共受托责任仅限于经济领域, 也就是说只包括经济公共受托责任, 而不包括政治公共受托责任等。

( 2) 在公共受托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委托人是全体人民, 受托人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全体人民将公共经济资源委托于政府或国有企业, 后者对该经济资源的完整性、增值性、安全性等负责。

( 3) 根据Stewart ( 1984) 的观点, 笔者认为, 公共受托责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梯形受托责任”。[5]它由高到低可分为五个层次: 一是经济政策受托责任: 涉及经济政策的选择、执行和废止; 二是经济项目受托责任: 指经济目标的设立与实现程度( 如结果和效率) ; 三是经济业绩受托责任: 指各项经济活动运营的既定标准得以实现的程度( 如效率和经济性) ; 四是经济过程受托责任: 指应用适当的方法、程序来衡量各项经济活动计划、分配和管理的业绩; 五是经济忠实受托责任: 指基金的使用与批准的预算、法律、法令等相一致。

( 4) 政府( 国有企业) 特征是没有明确的所有者,其权力属于人民。由于人民高度分散, 表达个人意志( 如参加投票或监督政府) 需要成本, 因而人民一般没有充分的动力表达自己的意志, 其对政府( 国有企业)的决策结果的影响往往较少。因此, 人民必须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规则( 预算、拨款等的原则及其对执行结果报告的规定) 来约束政府官员( 国有企业领导)的行为, 并通过国家审计活动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以保证公共受托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

从上世纪的60- 70 年代起, 西方学者从公共行政、政府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绩效评估和绩效审计、治理和战略管理等角度, 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形成了以Weber (1999)、Romzek 和Dubnick(1987)为代表的控制观、[6- 7]以Patton 为代表的报告观[8]、以Gray 和Jenkins(1986, 1993)为代表的理性观、[9- 10]以及以Kevin 为代表的战略观[11]等四大理论流派。[3]在这四大理论中, 笔者认为, 控制观能非常准确地解释国家审计的本质, 这从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Mackenize(1998)的精辟论述中可见一斑: “没有审计,就没有受托经济责任; 没有受托经济责任, 就没有控制; 而如果没有控制, 国家权力又如何实施呢?”[4]这是对审计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及控制这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深刻又生动的描述, 即审计从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活动, 是一种控制国家权力、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将公共受托责任、国家审计与权力控制之间的关系图示为:

2. 社会受托责任、独立审计与权力控制

本文所指的社会受托责任是指社会经济组织( 如企业) 按照特定的要求或原则经管其他社会经济组织或个人受托经济资源并报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在理解社会受托责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相对于公共受托责任而言, 要求社会经济组织报告其对受托经济资源经管状况的需求更强烈。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独立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

( 2) 独立审计对社会受托责任的履行效果的证明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受托人( 社会组织) 在履行该受托责任过程中掌控该经济资源权力使用的控制。正如国内外许多会计、审计学家所言:

Flint(1988)认为, 审计的社会概念是一种由独立于有关方面的人员所实施的旨在将绩效水平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报告其结果的特殊检查, 它是监督保证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履行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12]这是对受托责任、审计和( 权力) 控制三者关系的新的解释。

王光远也认为, 从本质上讲, 控制是受托责任的需要, 控制是对受托责任的控制, 没有受托责任也就无所谓控制。他明确地指出了权力控制活动( 审计)的对象是受托责任。[13]

蔡春教授认为, 由于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使审计的存在成为必要, 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这种控制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受托人权力使用的控制。[4]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将社会受托责任、独立审计与权力控制之间的关系图示为:

3. 内部受托责任、内部审计与权力控制

内部受托责任是指在社会经济组织( 如企业) 内部, 下级管理部门按照特定的要求或原则经管上级管理部门委托的经济资源并报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

( 1) 内部受托责任是社会经济组织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多极化的结果。任何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受托经济责任来进行的,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化和经营范围的多元化, 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保护企业结构的稳定性, 就必须赋予各层次管理人员一定的责任和权力, 从而使受托经济责任出现了多极化, 也导致了内部受托责任的出现。

( 2) 内部受托责任的履行效果需要内部审计进行控制和证明, 这个控制过程实质就是对下级管理部门经管该经济权力的约束和控制。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见图3) 。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 由于受托责任的存在, 使审计成为必然; 审计是对受托责任履行过程的一种控制活动, 以保证受托责任的全面有效地履行; 审计对受托责任的控制实质上是对掌握受托经济资源的受托人经管该资源的权力所进行的控制。所以, 我们可以这样地说, 由于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 审计应该对权力行使者进行相应的控制。因此, 受托责任是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的内在动因, 它构成了权力审计控制的理论基础。

三、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的外在动力——现实需要

1. 相关法律的贯彻实施需要权力审计控制

2004 年7 月1 日, 我国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律从1996 年开始着手研究起草到2003年8 月27 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历时7 年。关于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 行政许可法第1 条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

理, 规矩宪法, 制定本法。”可以看出,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的目的旨在防止权力的滥用。2006 年2 月28 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对《审计法》的修订, 并于2006 年6 月1 日起施行。《审计法》( 修订) 在审计机关的组织建设、审计对象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规定, 目的就在于为审计发挥对权力的控制作用进行法律保障。[14]

从这些相关的法律可以看出, 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下,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了法律制定的主要领域。也就是说, 这些法律实际上是为进行权力控制而制定的。因此, 这些法律就也相应地对权力控制提出了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法律的需求, 则审计应该发挥自己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的本质功能而对权力进行相应的控制。

2. 社会公众对遏制腐败的需求催生和加强了审计对权力的控制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和深入, 社会公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日益加强。他们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权力腐败问题, 对权力腐败问题的信息披露的需求增大。也正是在这种大的形势下,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遏制腐败的需求, 加强社会公众对权力使用的监督作用, 我国审计越来越重视审计结果公告( 报告) 制度的建设。

这在国家审计领域体现得非常明显, 从近年来掀起的“审计风暴”可见一斑。第一次是1999 年, 李金华审计长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年度审计报告,对水利部挪用水利建设资金等问题点名道姓直接披露,舆论反响很大。第二次是2003 年, 当年审计报告出来后, 虽然舆论反响很大, 但“非典”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所以持续的时间不长。第三次是2004 年6 月23日, 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呈送了一份沉甸甸的审计“清单”, 7 个中央部委被曝光, 几十亿元资金黑洞让人触目惊心。报告中的18 项内容, 每一项都足够震撼, 内容一经报道即引起举国关注。至2006 年9 月止, 国家审计署通过有关媒体先后发布了17 号审计结果公告, 分别对预算执行情况、税收征管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重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等方面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 [15]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审计风暴”越演越烈。在受公告的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中, 针对人民的质询, 它们都做出了相应的整改回应, 从而对其领导所行使的权力起到了制约和监督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遏制腐败的需求而建立和完善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使被审计单位做出了这么大的整改措施, 才使审计对权力使用的控制效果这么好。因此, 笔者坚信,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腐败问题关注程度日益加深的需求, 审计对权力的控制程度也会越来越强。

3. 进行权力审计控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需要

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奋斗目标, 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制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毫无疑问,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没有完备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和健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就无法保证人民的民主。所以,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是需要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但是, 谁来监督, 监督什么, 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前, 权力滥用多是以经济上的贪污腐败为主, 部分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从经济领域进行违法犯罪是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因此, 对权力的控制实质上表现为对权力行使者经济问题的制约和监督。这种制约和监督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来自内部的自我监督, 又有来自社会的舆论监督; 既有来自专门的权力监督部门, 又有来自基层的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权力监督体系中, 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由审计的本质特征和法定职责所决定的。因此, 在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 审计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

因此,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 监督的重点是权力行使者的经济问题, 而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 是对经济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 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审计, 需要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著, 张雁深译. 1959. 论法的精神( 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84- 185

[2]王寿林. 1993.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论[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 9

[3]浙江省审计厅课题组. 2003. 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审计, 24: 39- 41

[4]蔡春. 2001.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6、80- 81

[5]Stewart. J. 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in PubicAccountability, in issues in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M], Oxford:Philip Allan Publishers Ltd. 1984: 13- 34.

[6]Weber, E P. 1999. The question of accountability inhistorical perspective: from Jackson to Contemporary Grass rootsecosystem management[J].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4: 451- 494

[7]Barbara S Romzek & Ingraham, J Dubnick. 1987.Accountabi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Lessons from the ChallengerTragedy[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 227- 238

[8]James M Patton. 1992. Accountability and GovernmentalFinancial Reporting[J].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 Management, 3:165- 180

[9]Andrew Gray & Bill Jenkins. 1986. AccountableManagement in British Central Government: Some Reflections of theFinancial Management Initiative [J].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Management, 3: 171- 186

[10]Kevin P Kearns. 1994.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Accountability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 Analytical Framework[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3/4: 185- 192

[11]Andrew Gray & Bill Jenkins. 1993. Codes ofAccountability in the New Public Sector [J]. Accounting, 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 3: 52- 67

[12]David Flint. 1998.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An Introduction[M], Macmillan Ltd. , 15

[13]王光远. 1996. 管理审计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8

[14]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9483/9487/index.html

[15] http://www.audit.gov.cn/cysite/chpage/c516/doclist.htm

责任编校: 朱星文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介绍高校会计监督内涵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高校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思考,提出高校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会计监督;内容及问题;发挥与创新

一、高校会计监督的内涵

高校会计监督指高校的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以国家法律、政策为准绳,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预算计划为依据,通过对经济收支活动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财务监督,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发展做贡献。会计监督是高校会计监督的基础,为了保护学校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管好钱,用好钱,必须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高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活动规模也不断扩大。尽管高校陆续建立了有关的会计监督制度,并且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高校会计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会计法》赋予财务人员监督的神圣使命。会计人员是在财务负责人、学校一把手领导下从事会计工作的,碍于面子,领导同意的事,自己有问题有想法有时也不好说,只好顺从。有些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工作就是记记账、算算账,而资金的管理及支配应该是领导说了算,与自己无关,认为领导只要签字,自己照办就行了,不用负任何责任,使会计监督不起作用,名存实亡,会计监督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缺乏有关会计监督的相关法规,监督无力

高校会计监督制度由过去不被人重视,到今天的问题不断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制度政策不健全、不完善、监督力度缺乏。例如,有些高校科研经费报销范围控制不严,政策相对宽松,课题费用报销审核不严格,课题经费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购买材料、固定资产缺乏购货明细等。收费不按国家和物价批文有关规定,屡禁不止,不断出现乱收费现象;创收未及时上缴,未纳入学校财政,未做到收支两条线,有些单位甚至用创收的钱搞福利、发奖金等,都是单位监管不力,未能很好地执行制度所造成的。一些高校尽管建立了会计监督体系,却监管不力,实施得也不到位,财务管理、财务核算、财务监督均处于监督不力的状态。

(三)高校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行政干预较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变化、飞速发展的同时,政府行为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存在,政府还没有做到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快速转变职能,而在高校中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越权超权现象,行政干预较大。在高校,个别负责人对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观念淡薄,高校会计监督外在因素受较严重的经济利益思想干扰,影响较大。个别高校领导在位时,会计监督不到位、监督不透明、待到退休时问题层出不穷,平时应提高法制观念,不要我行我素。

(四)高校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制度是强调以事前预防为主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而目前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未能分离不相容岗位,界限分得不够清楚,管理出现问题,仍有死角。借权套取转移资金,用于教学的资金支持校办产业或另做他用,部分高校没有三重一大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某些支出项目差旅费、三公经费、招待费等内控制度不合理,支出的费用项目未能严格控制,导致这些费用年年增加,占用了教学经费。

(五)高校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监督的要求

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宽,集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等为一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且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意识,但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低,不能满足会计监督的要求,不能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甚至损害学校和国家的利益。

三、加强高校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创新研究

(一)全面改善会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校会计人员工作的地位

高校内部会计监督有一定难度,会计监督环境不太宽松,监督领导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高校负责人应提供财会人员良好的监督环境和地位,要提高和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地位,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要求会计人员做不合法不合规的事,为会计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充分保证。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1.强化岗位约束力和会计信息监督。会计人员必须有会计上岗证,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一人一岗,各岗位要明确分工,授权制度、实务操作等会计工作严格落实,加强岗位之间的牵制力,按期轮岗,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制度、岗位考核制度都应严格执行;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提高信息质量,建立各种备查档案,层层审核、层层监督,不越职,不越权,利用快捷、方便现代信息工具,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审核、监督等力度,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高校规范治理,实现高校价值。

2.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就难以发挥。高校有规章制度,不落实、不考核,会导致内部控制、稽核甚至授权审批、相互牵制等出现弱化现象,为加强对内部会计人员的控制,要定期考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必须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定期绩效考核,与本人评先评优和工资绩效等相结合,把内部控制的工作落到实处。

3.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是对内部经济活动的再监督,但内部审计自身独立性差,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弱,必须与外部审计相结合,而委托注册会计师、财政、审计部门审计是完善和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手段。所以,应定期不定期聘请外部审计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及评估,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控制,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高校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强化对领导经济行为的约束

明确高校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谁说了算,有问题找谁,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作为高校负责人,应对本高校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就加强了高校负责人为高校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高校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知识全面,熟知法规,懂管理,领略财务知识,科学理财,对自己负责,对财务人员负责,对高校负责。在自我约束经济行为时,做好以下工作:

1.规范大额度资金审批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三重一大投资项目论证制度,学校大额资金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大额经费支出集体讨论决定,避免一人说了算,集体决策,保障学校利益,减少犯罪。

2.建立问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发现问题,找主管人员及主管领导,减少无人负责现象发生,对不依法办事、滥用权力、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要追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减少不作为及乱作为问题的发生。

(四)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监督职能

1.强化高校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人员要做好会计监督,好的职业道德必不可少,积极组织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坚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原则,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三服务”思想,秉承热心、精心、耐心、诚心的服务准则,大力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财务全方位管理核算监督良好的职业道德。

2.提高会计人员对新问题的判断力,对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提高会计核算的能力,每年都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在思想上,行为上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对每年变化的财务制度、内控制度、会计科目及内容变化要及时学习,对涉及自己工作内容的相关法规要高度重视,学懂学透,依法理财,用法律武器武装和保护自己,用不断更新的知识为领导献力献策,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3.提高会计人员对新事物新形势的适应能力。会计监督要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计算机电子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高校招生、教务、人事、财务等许多个部门,会计人员从原来的手工记账、算账、手工报表,到今天的会计人员把基本数据输入电脑,电脑输出凭证,报表相比原来手工记账方便快捷,需要会计人员逐步适应,逐渐摆脱手工记账。但同时,如果计算机使用操作不当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必须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加强培训,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速度,搞好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总之,高校会计监督职能问题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因此完善高校会计监督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亟须改革。强化高校会计监督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高等院校会计监督职能行使的保障机制,形成一个由外而内、先外后内、内外并重的监管体系,双管齐下,促进和监控高等院校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马淑珍.关子强化高校会计监督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1,(6).

[2] 张静文.内部会计监督与高校廉政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5).

[3] 李学花.浅谈如何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J].时代金融,2013,(18).

[4] 张晶.论如何完善及强化会计监督职能[J].商场现化,2011,(2).

[5] 全承相.会计监督乏力的法制原因及其强化与创新[J].现代财经,2010,(7).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无锡广电集团(台)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体系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媒体实际,加强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认真组织开展部门职责、权力事项的梳理,对每个权力事项的流程进行优化,对排查出的风险点落实相应防控措施,绘制了权力事项流程图,使每项权力的行使有根有据,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果。先后梳理各类权力事项162个、排查风险点176个、制订防控措施215条、制订完善制度7个。新闻中心、服务中心、财务中心、都市资讯频道、无锡大饭店等部门和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对每个权力事项的依据、描述及流程进行反复推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权力监控体系。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认识不到位、浅尝辄止、应付了事、缺乏深度的现象。下面从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必要性、权力事项的编制、权力运行与媒体管理关系等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快构建惩防体系,进一步促进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现代传媒企业的需要。

首先,要解决“无权力可使”的认识。作为媒体工作者来说,许多人认为自己只是听从于领导,完成生产任务,无任何权力可使。同时,也有个别干部怕管事、得罪人,而淡化所在部门职能,导致权力事项不清、工作要求不明,流程控制形同虚设,给管理工作造带来很大的被动。俗话说:“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力是管理公共事物的手段,也是对人、财、物的优化配置的行为过程。作为国有传媒企业来讲,党和政府赋予我们广电节目的采、编、播权和相关产业经营权,需要我们对现有的人、才、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我们行使权力的基本要求。集团各部门、单位接受集团行政的委托负责相关资源的管理和配置,也是一种权力。在实施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才能确保所有行为过程朝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其次,要解决“与己无关”的思想。少数干部认为权力行使是政府部门的事,同基层单位“不搭界”,也用不着我们动心思。这种想法也是十分片面的。事实上,权力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应该讲,不同类型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能拥有不同的权力,政府机关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它更多的拥有是行政权力,而事业单位则更多的拥有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权力,企业则侧重于内部管理事权。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千家万户。作为承担宣传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传媒集团来讲,公益服务事权与内部管理事权相辅相成,更多的是通过内部事权管理来保证行使好公益服务事权。通过各类事权的正确行使,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党和政府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权力事项的科学编制和分析研究,提升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

推进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目的是强化权力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内部各项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协调、高效,提升预防廉政风险的能力。从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情况来看,离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权力运行有头无尾、有过程无开始,或有程序无控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有些流程描述不清,要求不明,无法操作;有些权力事项虽然经过相关会议、审批流程,但流程到底怎么控制无明确要求,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权力事项分类。结合自身业务工作,按照科学、规范、标准化要求,对权力事项进行梳理分类,将权力事项分为重大决策事权、公益服务事权、内部管理事权三类,对权力事项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分解,充分体现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完整性。同时,根据权限合理设定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职责,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权力使用的制度规范。权力行使依据源于制度,相反,通过权力事项的梳理许多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只有这样权力运行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要积极推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工作,尤其是一些新设的权力部门、单位,要通过职责和权力事项的梳理,尽快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依靠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通过科学设计流程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真正成为促进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发挥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各项管理水平

现代传媒企业必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并形成行之有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正是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加强流程控制,提升组织能力,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积极发挥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引领作用,通过完善权力事项流程,消除管理风险,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首先,要把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传媒机制体制改革的需要,按照部门、单位职责,不断调整充实强化权力事项的内容。尤其要通过职责梳理,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有制度无监管,有监管图形式等问题,切实履行集团赋予的管理职责。同时,切实关注人、财、物交接流程,避免权力失控。

其次,要把权力内控机制建设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来抓。把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落实到每个节目生产单位和生产环节,成为促进节目生产管理首要任务。新闻中心在实体化运作过程中,以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契机,对节目策划、采访、编辑、播出、考核各工作流程要求进行细化,依靠制度、流程规范节目生产,激发团队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好的制度和流程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发展。

第三,要把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作为作风效能建设的有效手段。实现制度化管理,由依靠“人治”变为“法治”是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重要特征。推进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有利于我们加快从企业文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走向了制度化管理的步伐。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管理人的行为;用制度检验工作成果,追究责任,这既是企业管理的一大进步,也是作风效能建设的一大成果,必将有力促进节目精品化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价值”这个词最早只是在经济意义上使用的术语, 人们通常把能满足我们需要的客观事物称作“价值”或“有价值的”。在我国, 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价值是在于保障民事执行行为的有效进行, 让执行程序实现法治化。

(一) 实现民事执行维护“私权安定”的目标

诉讼权利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一道利器, 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实现。众所周知, 我国民事“执行难”具有多重原因, 但“执行乱”却是因为法院单方面过错所致, 是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必然结果。

(二) 维护民事执行程序的公正与效率

程序本身有着独立于实体目标的价值内涵, 正如学者肖扬著所说, 科学合理的公权力的设置和分配, 都是要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1) 而在所有的法律程序中, 民事执行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诉求的实现和民事实体法律的科学合法运用, 而且执行法官权力大, 权力行使随意性强, 检察机关通过法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 利用这种公权力去监督法院执行机构的行为, 对其中不合理和不正当的执行行为进行纠错, 并按照监督法律的规定, 追求相应的责任, 这样才能实现权力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最终保证了公正的实现。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主要原则

只有在准确的原则的指引下, 才能设计出完善的制度,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也是如此, 结合执行的目的以及检察院监督权的特点, 我们认为,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 监督法定原则

监督权是我国根本大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公共权力, 它的行使也必然受到法律的规制, 自由在法定的程序中进行, 权力才有效力。监督法定即监督权力法定、对象、事由法定、手段法定、程序法定及责任法定。

(二) 主动与必要的监督原则

民事执行的监督程序对检察院是一个考验, 既要坚持有主动性, 同时又要兼顾必要性。该原则一方面要求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行使检察监督权力, 另一方面对民事执行活动是否介入、介入程度, 又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和标准。 (2) , 绝对不能使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直接越俎代庖的介入执行的过程成为执行的工作主体, 而是以涉案当事人或第三人的申请为必要条件。

(三) 不干预民事执行活动原则

检察监督的属性一方面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监督权, 一方面, 对该权力的行使范围也有限制, 那就是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的行使不能干扰法院执行程序的正常进行。之所以设定监督权, 是为了保障执行程序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所以它只是对超出法律规定的行为才发生监督效用。检察机关不能借口执行机关行为违法而肆意介入正常的执行阶段, 而是相反要与法院合力共同保证合法的执行的顺利进行。

三、民事执行监督监督的制度设计

一个国家的立法数量与执法质量是衡量这个国家法治建设成就的重要尺度, 我们必须结合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民事执行程序的司法实践, 来构建适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监督机制。

(一) 建立起执行前备案制度

检察机关监督法院的执行行为, 目的是为了保障执行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从而避免对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有所损害。在监督的实践中, 如果仅仅依赖事中和事后监督, 可能会出现事已成定局, 追责和改变困难的情况, 尤其是那些涉及较大的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执行文书。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 检察机关根据案件内容和性质, 可以制定预防执行行为违法的方案, 从而掌握了监督工作的主动性, 而且让监督工作也更有针对性。对其立法和实践都需要更加详细的规定, 比如适用范围、适用流程等。

(二) 建立执行监督协作机制

虽然监督工作的实施主体是检察机关, 但是监督工作的效果却不完全能由检察机关控制。这其中涉及到法院执行机构的配合和协作。要保障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和落实, 需要建立起两院协作机制, 尤其是建立起信息交流的平台。保持信息畅通, 检察机关才能及时发现执行行为违法的地方, 并及时纠错, 同时, 法院执行机构也才能及时反馈调整的进展。协作机制将提高执行监督的效率。

(三) 完善对执行违法的处理

监督工作的落实最终还是要依靠对违法执行的追究上。如果缺少追责, 监督的约束效果就没有保障。一方面, 从立法角度, 要完善违法执行的处理规范。赋予检察机关追责的权力, 并规范处理程序的细节, 从而保障落实。另一方面, 从监督实践来看, 检察院可以下达两种处理结果。一种是检察建议书, 一种是纠正违法通知书。前一种用于轻微的违法执行案件中, 对其中存在的程序瑕疵进行纠正和调整即可。后一种则是针对违法执行有侵害实体权利的情况下采用, 具备更高的强制效果。 (3)

摘要:执行乃法律的最终结果, 法律的程序最终都指向执行, 因而, 也被认为是法律的生命所在。法治社会是一个权力互相约束和制约的社会, 法律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因而, 非常有必要建立执行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制, 并与内部制约机制形成监督“两翼”, 互相配合共同制衡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检察机关,民事执行,法律监督

注释

11肖扬.我们的理想: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J].人民司法, 2002 (1) :1.

22 常延彬.试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建构[J].法治论坛, 2008.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破除官本位等封建残余思想、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权力失去制约必然导致腐败。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轨时期,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执政方式、领导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防止权力滥用,把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近年来,我们党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六大以后,通过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等措施,更有效地发挥党代会和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通过制定并颁布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制定并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质询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权。政府机关把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并以此来部署和开展行政工作。这些,为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运行结果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对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切实改变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强化组织手段,使干部不敢松懈。及时调整工作懈怠、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干部,使干部对职务、权力和责任心存敬畏,不敢懈怠。严厉查处腐败分子,使干部不敢腐败。坚持有案必查、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发挥查处工作的警示威慑作用。加强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使干部不敢专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使干部不敢失责。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责权明确,责权一致,失责必纠。

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积极稳妥发展党内民主。从长远看,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根本途径。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保障党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切实提高党内监督工作质量。加强党内监督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首要任务。要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派驻机构直接向派出纪检监察机关报告重要情况的规定,健全对驻在部门领导干部及其成员监督的制度,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作用。

努力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坚持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制定和完善约束公共权力、规范政府行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加强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支持和保证政府专门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积极开展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有效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进行监督,无论哪一级干部,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使民主党派人士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使群众对权力运行有更广泛的知情权,更好地加强监督。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论文范文第6篇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目标】

1、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明确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例如: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重点、难点】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教法、学法】

教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设计过程】

一、合作探究:

事例分析

2012年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出炉(节选)

(2013年1月28日 网络)

1.排名第五:“表叔”“房叔”事件 引发网络反腐

“表叔”事件:2012年8月26日16时35分,陕西省延安发生了导致36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亲临事故现场,“面带微笑,情绪稳定”,激怒网友,随后网友将现场“微笑”图片发上微博。迅速引发网民热议。继而其又被网友曝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并附图片),其中最贵的表价值3.8万欧元;再次引发社会热议。2012年9月21陕西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作出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的局长职务;而杨达才被双规后的调查显示,其家中还有现金1600万,目前调查仍在继续,随后将依据《刑法》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房叔”还原事件:2012年10月9日,有网友在网络论坛爆料称,原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家庭成员名下,在番禺区和南沙区共拥有21处房产,网帖内还列明地址、面积、产权人等详细资料。这些房产的来源引起公众猜测。9日下午,蔡彬在电话中对《南方都市报》记者矢口否认有这么多房产,并称“如果真有那么多,我肯定很高兴”。 11日,番禺区纪委通报称,蔡彬家庭房产数量与网帖所列数量基本一致。但蔡彬于20

11、2012年均只申报了其本人及儿子分别有一套(共两套)房产,存在严重的瞒报行为,违反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番禺区委决定对其停职。经过查证确认后,广州市番禺区纪委对蔡斌实施双规,并免去了蔡彬的职务。目前此案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表叔”“房叔”从被质疑到落马不到一个月,这是网民“公开审计”和政府纪检部门迅速回应的共同结果,再一次激发网民的反腐热情。

问题:

结合书本知识,结合材料,探讨怎样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2.排名第一:什邡、启东、镇海大规模环保群体事件,媒体助群众赢得诉求

四川什邡,一个计划投资超百亿的钼铜项目由于当地人的激烈反对终于搁浅了。 事件经过:2012年6月30日上午就有部分市民因担心“钼铜”项目的环保问题,来到市政府门口要求停止建设钼铜项目;7月1日晚,又有近千名市民和学生聚集在什邡市委门口和宏达广场两地上访,要求停建项目;到7月2日中午,聚集市民越来越多,情绪激动,警民之间发生了冲突,多名群众受伤。催泪弹、震爆弹、警棍、鲜血,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的这些令人惊悚的词汇和图片,提示着当地政府和群众之间冲突的尖锐程度。

结果:7月5日,四川省什邡市委领导调整宣布四川德阳副市长左正兼任什邡市委第一书记。仅仅亮相5天的宏达钼铜项目,被宣布停建。

事件疑点

疑点1“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不仅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亦是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和四川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据悉,年销售收入预计达500亿元,利税收入超过40亿(什邡市年财政总收入仅为61.9亿元)。公众怀疑政府是否贪恋项目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忽视项目本身的环境危害?

疑点2什邡市信访局人士透露说该项目相关信息已经公示了两次。但是颇为吊诡的是,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众多什邡当地民众对一个如此重大的项目几乎一无所知。

疑点3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当地居民反对之外,一些在当地投资建厂的企业,比如蓝剑集团以及长城雪茄卷烟厂对此也很有意见,甚至政府内部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为什么该项目还能被政府部门通过?

疑点4环评的疑惑,相关专业人士透露,宏达钼铜项目潜在的环境污染巨大;而当地官方对控制宏达钼铜项目的污染问题则显得“胸有成竹”,什邡市政府一位官员语气肯定地向记者表示:“对宏达钼铜项目的环境评测执行的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标准”,环境测评谁来主持才真正公平?

问题:

结合书本知识,结合材料,探讨怎样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拓展思维:为什么公众要采取极端方式向政府提出抗议?)

知识梳理与归纳

(一)

1.权力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机制,一靠_________,要切实保障广大公民的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二靠_________,二者缺一不可。

3.阳光工程:建立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四点

知识梳理与归纳

(二)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的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发散

中国梦,我们的梦!

青年们,让我们来谈一谈“我国的民主政治梦”

三、自主检测体验成功

(一)辨一辨(判断正误)

1.对政府权力能否实施监督,只能由上级政府进行。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有权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3.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利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4.权力是把双刃剑,缺乏监督的权力会贻害百姓。

(二)练一练

1.中国有句古语:“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纣为帝王,足以乱天下“。意思是说,即使像尧这样贤明的人,假如他是个普通老百姓,手里没有权力,也管不了几个人,干不了太大的好事;但是像商纣这样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当了帝王,手中有了无限的权力,就可以把天下搞的大乱。这表明()

A权力是把“双刃剑”B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

C要发挥民主对权力的制约D要发挥法律对权力的制约

2.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积极推行政务公开②采取民主评议、咨询、民主听证的形式

③健全举报制度④ 进一步加强法制监督、群众监督

⑤发挥政协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

①知情权 ② 参与权 ③表达权④监督权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4. 某市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①政府做到对人民负责②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5.(2012.北京文综)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人民来访接待室”、“政法民声热线”等民意渠道,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做到“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这些做法强调()

①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②重视代表提案,维护群众权益

③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权力④加强公民参与,主动接受监督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知识补充:

质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问责开始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问责是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意即权责对等,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要建立责任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

问责的主要形式:第一是引咎辞职 比如,这个领导因官僚主义导致未深入调研,或者重大隐患没有防范,就要承担领导责任,要引咎辞职。第二种是停职,事情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先停掉工作等待调查。第三是免职,事情已经比较清楚了,是一定要承担责任的。被停职和免职不是终点,如果在调查中发现有权钱交易现象,将会进一步追究司法责任。第四种就是撤职,撤职已经属于行政处分的一种了,是指在事态已经非常清楚的情况下,直接给的行政处分,表明要追究官员责任了。

经济责任审计(Vaccountability audit) ,从理论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

引咎辞职一般指领导人因自身过失而给工作造成了一定损失或产生了某种不图利影响从而主动辞去领导职务的行为,是领导人自我追究过失责任的一种形式。

罢免是指免除官阶或官职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这部将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要法律,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里程碑意义不言而喻。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第三章 职务与级别第四章 录 用

第五章 考 核第六章 职务任免

第七章 职务升降第八章 奖 励

第九章 惩 戒第十章 培 训

第十一章 交流与回避第十二章 工资福利保险

第十三章 辞职辞退第十四章 退 休

第十五章 申诉控告

第十六章 职位聘任

上一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知识产权侵权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