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与实践 论文题目范文

2024-02-05

创业创新与实践 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

3、浅谈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问题

4、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创业探索与实践①

5、企业管理就是参禅悟道

6、努力谱写永不休止的创新史

7、海南省双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对策

8、谈中国大学生“第一堂课”的深远意义

9、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和实践

10、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11、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与建议

12、工科院校商科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13、课堂创新氛围、创新角色认同与大学生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14、企业家精神的美国式解读

15、地方高校培育大学理想的途径

16、新桂商研究之“尝不忘”的标准化管理和发展

17、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研究

18、在烹饪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认识

19、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定位及优化路径探析

20、普通综合性大学中文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对策探究

21、用生态建构思维推进新时代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2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23、新时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4、“互联网+创业”下五邑大学学子创业障碍的探索

25、创业网络构建与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纵向一体化

26、地方高校“UGE”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7、综合性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8、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9、略论我国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方法与路径

30、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模式研究

31、企业文化创新——铸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剑

32、高职学生创业的利与弊

3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4、就业信息化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35、基于28个关键场景思维助推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36、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

37、一种具备可操作性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模式

38、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

39、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40、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校计算机实践社团搭建研究

41、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2、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43、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究

44、双案例之真功夫离婚案

45、创业过程:对能力极限的考验

46、幸福文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支点

47、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的研究

48、挑战传统:妇女自主创业面面观

49、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创业创新与实践 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规避研究

3、当代大学生创业者的核心价值观调查研究

4、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探析

5、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研究

6、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7、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析

8、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与途径探究

9、辅导员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研究

10、关于当前大学生创业的调查研究及建议

11、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12、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13、湖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探析

14、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分析研究

15、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16、大学生就业特点和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7、基于省级创新创业就业学院的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体系设计

18、基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9、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20、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

22、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4、大学生创业路径及实践分析

25、基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6、用制度创新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27、人才需求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

28、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29、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及策略研究

30、浅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难和发展对策

31、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32、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33、广东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研究

34、困境与展望: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构研究

35、浅析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36、“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与对策

37、基于系统论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38、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39、对创建新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联盟的探究

40、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

4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42、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与对策

4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

44、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45、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6、从大学生创业方式谈创业教育

47、“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究

48、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的调查与对策

49、基于产业对接的校地协同推进大学生创业研究

创业创新与实践 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一)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创新与院校特色

与那些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在办学基础设施及办学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会模仿甚至照搬一些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创新和院校特色, 这也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不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二)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实践课程

部分高职院校创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都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引起重视。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 也只是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对于学生创业能力却没有进行实际性的指导。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没有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 尽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是因为学校没有为学生安排实践课程, 所以同学们根本就没有实践创业的机会, 这也导致同学们逐渐对创新创业失去了兴趣。

(三)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涵盖范围小

目前, 中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时候, 仅仅是针对学校内小部分的学生, 并不是学校内全部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 很多的高职院校也没有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创业教育的开端就是创业大赛, 然而也只能是小部分人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 因为高职院校没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所以很多的学生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

(四) 高职院校还不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

与那些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并不长, 可以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 因此我们并不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经验。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教科书内容的设计亦比较科学, 然而, 中国的高职院校与之相比相差甚远,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都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备。

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策

(一)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水平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 仔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调整课程设置, 从“理念认知、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加强”四个层面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和相关课程资源, 特别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务”等课程, 系统、专业、科学地为学生开展与创新创业方面有关的教学和指导, 并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的机会,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

(二)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的创新

创业人才培养“二元”课程体系在“高职语文”“高职英语”等公共必修课中全面融入创新元素, 构建融合创新创业元素的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并设置一些“专业+创新创业”式综合性工程创新项目, 教学过程融入相关案例, 始终贯穿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并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和见习考察;以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 不断整合和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方法, 夯实创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常态化。此外, 还可以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发专业课程,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手段,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 模拟企业经营运作, 实践从方案创新到实物创造的全过程。

(三) 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迎合“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 将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核心, 打造具备专业创新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创业的教师队伍。

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教研活动的开展, 积极构建教研创新平台。可以开展企业专家讲座、经典教学案例分析等创新型教研活动, 或者是安排那些具备一定潜力和能力的老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践学习, 充分掌握生产工艺和技术等专业化知识, 提升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另外, 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创业基地及科研小组, 加强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而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次, 高职院校也可以邀请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实践工作经验的社会各界优秀人士来到学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著名企业家以及技术领域的专家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 由他们为高职学生进行授课,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能够领会到更多先进的创业经验, 同学们通过向这些导师进行咨询, 其创新创业能力自然会获得提升。此外学生也可以深入企业一线实习, 从而更加直观立体的学习创新创业知识, 体会创新创业过程。

(四) 充分利用互联网,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充分迎合“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也应该与时俱进, 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有所创新。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网络平台,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系统, 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 让互联网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可以应用新媒体技术, 将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手段相联合, 从而构建网络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于学生的生活当中去,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总而言之,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 积极的构建具备高职院校特色、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水平, 并且还要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的创新, 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 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此外, 高职院校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互联网,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体系。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行, 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的关键内容, 高职院校必须迎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构建完备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此篇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主要有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创新与院校特色、缺乏实践课程、涵盖范围小以及不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四个方面, 其次分析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宝善.高职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基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融合、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写实[J].教育现代化, 2016 (4) .

[2] 袁晶, 田贤鹏.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基于“长三角地区”八所高校的调研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18 (7) .

[3] 陆燕元, 王芳, 潘立.高校跨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训平台设计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 2018 (7) .

[4] 李晓华, 张丽萍, 王晓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8) .

创业创新与实践 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 旅游专业 培养体系 能力培养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7SJB1127)、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旅游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ZW201706)、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农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D /2018 / 03 /16)的研究成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引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调查的数据显示,2019届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约为3.94%,在特殊原因影响下,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更多地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旅游专业是与经济发展转型联系密切的新兴学科,从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发展形势来看,乡村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缺乏旅游专业知识,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缺乏创新的创业思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课题组以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现状,通过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及结构的深入研究,尝试构建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当今高校纷纷探索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的探索和构建,将很大程度上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体系建立提供支撑,有效豐富其理论体系。

二是对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有理论指导作用。我国创业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存在创业教育理念方法相对落后、师资队伍本身创新创业素质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的过程也是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的过程,其结果必然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反馈和理论指导。

(二)实践价值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大学生创业属于科技型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孵化生成更多的服务型中小企业,从而促进新兴产业的生长与发育。

二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高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更快发展成为真正的人力资源强国。

三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需要。人们已经对“创业能实现就业倍增效应”等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无疑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有着现实意义。

二、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在大众创业的浪潮下,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受到一定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尽管意识到旅游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但是在对学生具体进行创新创业培养时,仅仅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初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觉到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就业开设的指导课程,很难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深入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让其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更无从谈起,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张皮现象特别严重。

(二)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缺乏,实践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指导课,但是担任课程教学的人员都没有相关背景知识,随意性很大。

如果本校的教师不足,有的高职院校还会聘请旅游企业人员担任创业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虽然旅游企业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缺乏教学技巧和耐心。

此外,具有专业背景的旅游专业教师也没能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点。

(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相对缺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资源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包括专业教师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以及教材资源等。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旅游专业大多数都是不受重视的小专业,经费投入不足。同时,由于农业类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以及行业的联系不是很密切,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学校层面无法为学生搭建创业孵化实践平台。

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起步较早,自2008年开始,学校创立了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各个专业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也就此起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立“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学院围绕一、二、三产业专业群,推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乡村旅游、应时鲜果、宠物保健、食品加工等创业教育项目,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建了“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开发双创项目,依托校内校外雙创实践平台,运用课题立项的管理方式开展项目管理,建立了双创项目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2009年学院“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建立“围绕专业技能,开发双创项目 嵌入课程教学”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了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标准和要求,构建了创业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创业核心能力模块、创新素质拓展模块、模拟创业孵化实践模块课程体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专业课程中筛选出核心技能,围绕核心技能,开发建设了创新创业项目库,并将项目实施嵌入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而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建立校内校外联动的旅游专业大学生双轮驱动实践平台

1.校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两园一街”

“两园”,即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占地5000余亩,分别是国家3A级和4A级景区,为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一街”指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一万余平方米,为旅游专业创业社团提供了孵化平台。“漫游天下”旅游创业社团以“一二三产融合”理念为指导,凭借两大国家级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实现了突出农业特色的旅游体验,从生产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锻炼学生旅游职业素质。

2.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加强与校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以就业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校外创新创实践平台,先后与国旅江苏分社、茅山和宝华山景区等省内多家旅行社和风景名胜区签订创新创业实践合作协议,按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践路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校内校外实践孵化联动。

(四)形成“三依托三融合”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1.依托课堂教学,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除大学生创业基础(理论/实务)等基础课程外,学院按照以创业项目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课程教学并组织实施,实现了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以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储备为重点,创业项目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工、训、学、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实训全过程,实现了“在校学生—岗位实习生—景区定岗—景区实习生—景区员工”的角色循序轮换,以此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

2.依托创业社团,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孵化实践

陆凯等人在探讨高校社团文化育人机制时提出,社团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三重递进循环结构”。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始组织成立了“漫游天下”创业社团,由专业老师担任导师,学生带资入股,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按照旅行社的组织架构组建主营团队和外围营销队伍,实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孵化锻炼全覆盖。

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模拟经营的公司颁发营业证书,并提供免房租经营场所和公司经营的专题培训。

通过将创新创业项目与孵化组织融合,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直接面对市场、自主模拟创业能力。

3.依托校内外基地,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实践平台

通过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院旅游专业学生深入一线实践锻炼,促进了创新创业素质提升。

例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校内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两大景区和校外国旅江苏分社、盐湖城景区、茅山景区等校内外实践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进驻导游服务站、景区营销部和景区策划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直接参与景区的服务与管理,锻炼了学生的创业素质。

(五)建立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体系

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依托三融合”制度保障体系是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企业顶岗实践、模拟社团创业孵化、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学分制度并纳入学业考核要求。对于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四、小结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使命所在。从人才培养角度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时代要求,但是建构一个全新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创业教育犹如一个生态系统的创建,需要教育管理者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生态文化理念,同时也更加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学生等创新创业体系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协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敬翠华.浅析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6).

[2]王庆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推进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

[3]陆凯,杨连生.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

(作者单位:毕德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吉根宝、钱兴霞,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创业创新与实践 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型人才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是“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过开设系列“创新创业类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创新和创业是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以自我谋职能力为核心的拓展事业功能和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作执行功能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基本功能。对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来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等五个方面;创业能力除了包括创新能力外,还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关能力。实践证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支持下,西南交通大学按照课程的内在逻辑设计了9门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包括“知识经济与创新”、“发明创造与技巧”、“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和“创业学”等,已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提倡一至二年级选修“知识经济与创新”和“发明创造与技巧”,三至四年级选修“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和“创业学”。自2000年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以来,已有万名本科生选修,其中“知识经济与创新”是学校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识教育模块中的限选课之一,为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大量本科生选修。“知识经济与创新”课程从科技创新史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入手,揭示社会历史形态更迭的动因,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知识经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创新的基本理论。“发明创造与技巧”课程集中讲授创新思维的特点与方式、创新方法的种类与应用技巧,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方法训练。“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程在系统讲授TRIZ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创新(cAI)工具,将世界专利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对有关教学软件的使用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技能,帮助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业学”课程则从树立学生创业思想、培养学生创业技能、解决当前学生就业问题的实际出发,着重讲解创业学基本原理,并对整个企业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案例式和模拟式讲解。总的来看,四门课程具有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教学设计特点,已形成了“创新理论和观念——创造技能和方法——创造平台和工具—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四部曲的课程体系,着力于学生创智、创新、创造、创业等“四创”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课程必须首先“创新”:应用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将体验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1,体验教学法

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是扎根于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使之更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比如,在“知识经济与创新”课讲解“知识经济的发展观”部分时,我们请同学们联系自己身边的事例,借助自己的切身感受对工业经济的发展予以反思,激发学生领悟知识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在“发明创造与技巧”课讲解“系统科学方法”部分时,我们让去过都江堰的同学(学校所在地成都市辖都江堰)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三个子系统的作用及其整体功能,认识这一伟大的系统工程中蕴含的系统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创新方法与应用(TPdZ)”课讲解“物场模型分析”部分后,让同学们分析身边的一种行为(如坐在椅子上的人、钢笔写字、踢足球等)的物场模型结构。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地对教育情镜进行体验,来认识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或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授课效果。

2.影视教学法

围绕教学活动,我们除了使用公共邮箱、网站留言、飞信、QQ群辅助教学外,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影视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过于平面化甚至枯燥无味的现象。为此,我们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优秀影视作品,逐渐建立起课程教学的影视资料库。比如,在“知识经济与创新”课讲解“知识经济的科学技术”部分时,我们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讲的“在人类攀登五座科学高峰所派生出来的八大类高新技术体系”内容,选择了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中“数学对其他学科和高科技的影响”(中科院院士杨乐主讲)、“火星探测和生命起源”(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会长李杰信主讲)、“超导的魅力”(中科院院士赵忠贤主讲)等影视资料;在“发明创造与技巧”课讲解“科学创新思维”内容时,我们选择了Discovery Channel的科学发明之科学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现系列、发明与生活等影视资料;在“创业学”课中播放有关科技英才依靠创新完成创业的短片。我们安排每门课程播放3次影视资料,每次时间约为65分钟,课程余下时间,请学生根据影视教学内容谈观后感。同时,我们还注意在PPT制作时根据需要适当插入一些影像剪辑资料。

影视教学法的实施,极大地延伸了学生眼、耳、脑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学习摆脱了枯燥的死记硬背,朝着多样性、综合性、趣味性方向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案例教学法

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成功的案例教学也不可能实现。在教研活动和教学准备工作中,我们非常注意从网络、报纸、电视、杂志、书籍以及各类专业的案例库中选择教学案例,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再开发再设计。比如,在“知识经济与创新”课中,我们根据“铱星为什么成为流星”的网上案例材料,对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计划”的设计、市场前景、技术成熟度、经营决策等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翔实讲解案例材料。同时还与有关单位(如高新区、科技管理部门、高新企业)联系,尽量保证案例的时效性。在“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讲解“40个发明原理”时,我们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来说明嵌套原理、

预置防范原理、中介物原理、复合材料原理在其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使学生可以深入这些真实案例之中,如同进入现实情景,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链接到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成积极的追问者与主动的思索者。

4.研讨教学法

研讨教学法重在师生平等对话,针对某个问题,开展研讨,以不同的思维方式、问题视角来展示各自的思维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规律,掌握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将研讨教学法具体分为明确选题、探索思考、交流讲评、总结提高四个步骤。在明确选题阶段,教师主要讲清“如何从问题到选题”,明确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清楚表述及问题的解决构想等内容;第二个阶段,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方法去查阅资料,梳理观点,产生想法,进行创造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尝试;第三个阶段,通过小组交流、班级讲评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想讲出来,并对他人的观点予以评论,进行“研”与“讨”;最后是总结提高阶段,教师点评,完善问题解决思路。例如,在“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讲解“物理矛盾”内容时,第一步先从理论上弄清物理矛盾的含义(对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或一个部件,同时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解答域及解决思路,给出问题“如何通过斑马线而使司机全程低速通过一条穿过校园的马路”。第二步,同学们经过思考探求,得到了三个备选方案:全部路段都画上斑马线,改造成波浪形(z字形)曲折道路,在普通道路上画上扭曲的斑马线。第三步,同学们进行交流讲评:第一种方案虽然花费较少,但成效差;第::种方案代价昂贵,但相对牢靠;第三种方案将前两种方案相结合,花费不多,也相对安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完善,在普通道路上画上扭曲的斑马线看起来就像波浪路面上的斑马线一样,司机大脑中的条件反射精确地产生作用,达到价格上和效果上的最优结合,从而实现了物理矛盾的现实解决。

研讨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有利于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学会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模拟教学法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理论教学之外,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需要通过实践而真正被掌握,理论教学过程有待延伸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落足点在于“实践”。由于条件环境的局限,一方面,我们有意安排学生到高新区、企业参观,获取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更加注意运用模拟教学法来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提供了模拟教学活动的理论指导,而模拟教学则是对理论教学的应用。一般而言,我们将理论知识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比如,我们要求完成“创业学”课程学习的同学利用电子商务模拟创办企业(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首先是对创业企业具体所在地的创业宏微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寻找与识别商业机会。其次要求调查市场、竞争者,进行财务分析,完成计划摘要、产品(或服务)介绍、市场预测、市场营销计划、生产和运营计划、人员及组织结构、财务计划等等。如果创办高科技企业,还需进行创业融资和风险管理分析。最后是对选定的创业计划的执行。其中,教师作为模拟公司的顾问发挥指导作用,最终的考核重在过程的评定。

模拟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讨论或者假设案例的实施,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通过模拟与专题研讨达到应用理论、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管理技能的目的。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从课堂效果看,“创新创业类教育系列课程”选课学生众多,每学期可达700人;到课率较高,平均达80%;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可达50%。在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工作中,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的明确要求。在教学计划中专设了‘创造学’、‘发明创造与技巧’、‘知识经济与创新’等选修课程,规定了创新教学和实践学分,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创造技能和方法

在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中,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与创新”和“发明创造与技巧”课中,基于创新思维发展规律,我们重点讲述创造发明的技巧和方法,重点讲解类比与模型、机遇与灵感、想象与知觉、发散与收敛、系统科学方法以及技术创造过程的理论,详细探讨仿生创新法、移植创新法、组合创新法、缺点列举法和希望点列举法、变异创新法和智力激励法等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其他创造过程中予以学习和借鉴,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创新的技能方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成果的实现率。

3.使学生熟悉了创造平台和工具

在“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建成了拥有170台电脑的实验室平台系统。教师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在系统讲授TRIZ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靠实验室平台建设,应用计算机辅助创新(CAD工具,将世界各国专利与设计发明创新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学生使用创新工具的能力。

4.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在“创业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创业者素质特征、创业环境分析、创业计划的编制、创业融资、创业企业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创建企业、创业企业的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创业企业风险管理、创业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的讲解,结合学生的模拟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居全国高校前列。

参考文献:

[1]杨学军,张磊,吕卫东.创新型教学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实践.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1).

[2]戴育滨,张日新,张光辉.大学生创业者的内涵、分类与能力特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41-42.

[3]蒋笃运,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2):39-41.

[4I何丽君,唐玉光.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5]郭汉民,李永春,田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试析研讨式五步教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40-143.

[本文系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P09071)及西南交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09)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周杨]

创业创新与实践 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优化策略探究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4、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5、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6、基于当前高校“双创”需求下的调研与教育模式探索

7、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探索

8、大学生创新创业档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9、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10、试论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特色与路径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性研究

12、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13、三重螺旋理论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议

14、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三层次、八模块”构建研究

15、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16、铁军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17、内涵发展视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向

18、高校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1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20、探究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内涵化建设

21、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

22、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逻辑、问题与路径

23、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与一流高职院校建设

24、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25、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6、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思考

27、地方高等学校本科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思考与定位

28、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29、创新创业:青年大学生铸就中国梦的时代探索

30、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31、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机制研究

32、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 路径探析

3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推进策略

34、浅议我国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优化策略

35、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36、应用型大学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7、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8、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39、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40、聚焦 “三教”改革,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4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探索

42、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研究

43、创新创业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策略探究

44、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谈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45、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46、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审视与经验启示

47、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发展

48、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对策探究

49、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运营的法律解析

上一篇:直接投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宝玉石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