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023-11-26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以圈画、批注为形式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提倡根植文本,因“文”制宜,微观分析,关注到了文本的独特性;强调语文学习中涵泳浸润的作用,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积累语文经验,有助于学生克服语文经验的落差,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新课标 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

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影响深远,它以“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框架为模式进行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教师的课堂操作和学生的程式化学习,避免课文教学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课改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传统的教學方法受到挑战,以圈画、评点为特征的批注式阅读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受到语文教育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批注式阅读教学与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的优劣,得出新课标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越性。

一.咀英嚼华,突出文本的独特性

(一)根植原作,因“文”制宜

文本具有独特性。钱钟书先生对此有形象的论述:

“作者人殊,一人之作,复随时地而殊;一时一地之篇章,复因体制而殊;一体之制,复以称题当务而殊。”①

钱钟书先生认为文本创作受到创作者、创作境遇、创作体裁、创作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上绝不会有两篇一模一样的文本。阅读是对呈现的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必然要根植于原作,忠实于原文。由于文本的独特性,阅读也应当因“文”制宜,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切不可以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行阅读模式“一刀切”。

传统的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以“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为框架,这种解读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文本的解读,然而由于文本的复杂性,一篇课文的解读绝不可能仅限于这几个方面,作者的匠心所运之处很可能在这几个方面之外显露。如果仅仅就这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则文本的亮点会被忽略。批注式阅读教学没有将分析的方向固定,学生可以发挥创造性,个性化解读文本,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文本独特性的发现。

提到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该词是豪放词。不错,“豪放”是这首词的整体特征,但是“豪放”却并不是这首词的独特之处。论豪放,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是豪放,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是豪放,可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呢?学生很少能立刻答出来。这是由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的通行阅读模式导致的。如果采取批注式阅读,学生就可以明晓《渔家傲》的独特之处。对《渔家傲》采取批注式阅读:在“衡阳雁”、“四面”、“千嶂”、“闭”,“一杯”和“万里”下面圈画。写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不再南飞,“四面”、“千嶂”、“闭”皆在描述一个闭合的空间,“一杯”和“万里”的对比,以上都是在描写一种距离感,词人一重又一重地堆砌这种与家乡的距离感最后通过悠悠羌管声将这种距离感变得愈加渺远,一切铺垫过后,克制的泪将思乡之情凝固词中。这是一种悲壮的豪放,是《渔家傲》“豪放”的独特之处。

(二)指向细部,微观分析

以2020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为例,其中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果采用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法,则教师首先会对杜甫以及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进行介绍,然后通读全诗、疏通字词,再分析意象,最后提炼出意蕴、情感。教师对《登高》的解读不外乎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和杜甫的经历来解“悲”或者是归纳杜诗沉郁悲怆的风格特点。学生的阅读收获只是文学史上一个笼统的概念罢了。文本分析式阅读法遵循的是系统分析理论,注重教学程式的环环相扣,它凭借系统分析,以最终得出结论为目的,所以最终归纳出一个概念是必然。

批注式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细部,通过圈画、评点、批注实现文本的微观分析。要想解读出文本的独特之处,必须进行文本细读。孙绍振就说:“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彻底的分析是无所畏惧的,不可穷尽的。这正是智慧的尖端,生命的高峰体验。”②

我们只能借助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经历来感受杜甫的“悲”吗?

利用批注式阅读:“风急天高猿啸哀”在“哀”下圈点;“万里悲秋常作客”在“悲”下圈点,写下:前面用“哀”后面用“悲”,前后是否发生了情感的变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评点:落叶代表着生命的凋零,滚滚而来的长江又令人想到整个宇宙间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灭中同时进行着生,这是多么矛盾的人生悖论啊。宇宙的无穷与人生的凄凉短暂构成了无法解答的谜题。此外,还可以在这句诗旁写下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苏轼的《赤壁赋》进行对比。这是运用联想。

批注式阅读强调学生的发现,思考,慢下来,通过品读咀嚼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到每一篇文本的独特魅力之处。

二.涵泳浸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一)阅读实践,生成新义

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重在教师的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一种接受关系。而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往往会变成主导,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作为接受者的一方只是被动地听讲,缺少课堂的主动参与。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由于程式的固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失去兴趣,使学生从主动参与者的地位掉转为被动的接受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③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阅读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当学习者思考、能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时,理解力就在向人们展示它的存在。相反,如果一个学习者无法超越死记硬背,固执于某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这就是缺乏理解的一种表现。”④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圈定分析的方向,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语文理解进行圈点、批注,个性化解读文本。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理解都是不同的,对文本的解读也各不相同。文本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生成义。当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这些文本的新生成义又可以作为另一种课堂资源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阅读教学。

(二)默读涵泳,提高兴趣

温儒敏教授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中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出现“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的错误偏向。即使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刻意安排、加大了课堂的讨论,可“一味追求热闹,学生根本没有机会静下心来读”、“很多问答是脱离课文的无‘语文性’的‘问答’”、“并没有把握地住的‘干货’”。温儒敏教授认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只顾师生或生生的对话而忽视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

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就存在“教师讲得多”的弊端,而教师的讲授无法代替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语文能力的综合培育,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习得,这就是涵泳。⑤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深入文本内部,通过批注记下阅读感受,阅读启发,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感受力,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经验,提高语文兴趣。

以2020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十课《劝学》为例,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学生可以对《劝学》中富有节奏感的几个排比句进行集中的阅读和批注,感受荀子在论述时那种流水般的顺畅,在旁边写下阅读感受。学生在此基础上再主动地去圈画出自身应当认识、掌握的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将字义等内容批注在这些字词的旁边。教师在学生完成这些工作后再集中地对重点进行梳理并对学生的成果做展示与评价。这相当于完成了一次探究性阅读。这种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文本阅读的主动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文言文模式化、灌输式阅读带来的枯燥感,同时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究加深了语文知识的积累。

三.柳暗花明,克服语文经验的落差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中指出,阅读教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克服语文经验的落差⑥。所谓语文经验的落差指的是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语文积累所无法理解的文本部分。由于时代、历史的变化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一篇文本中必然有学生所够不到的地方,这就是语文经验的落差。比如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写“穿长衫的”只用了寥寥数语,这里面有什么隐含的意义呢?如果学生缺少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要想一下子理解其中的复杂隐喻就比较困难。

(一)借助批注,提高感受鉴赏力

针对语文经验的落差,其实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已经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的介绍,教师可以填补学生对于历史时代背景知识的不足,克服学生生活经验的落差。“阅读教学中的‘背景介绍’、‘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多媒体课件’以及一些‘拓展性资源’的运用,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⑦但是,学生语文经验的落差还表现在对课文缺少理解力、感受力、欣赏力。这一部分语文经验的不足无法通过补充背景知识来解决,而是需要掌握阅读的方法。

批注式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克服上述语文经验落差的阅读方法。比如学生在阅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背景知识不影响该诗的理解,但是蕴含其中的情韵却很难把握。运用批注式阅读,学生在“怜”下圈点,在“小扣”下圈点,仔细玩味,可以读出其中隐藏着诗人对眼前宁静氛围的热爱,不愿意打破宁静故而“小扣”。一个“怜”字更表现出了诗人对融融春景的热爱。在“关”和“出”下圈点,仔细揣摩,两个动词的使用,一下子打破了宁静的氛围,春天“动”了起来。前后联系着看,可以看到《游园不值》诗中的韵律,再进一步可以感受到的是诗人的惊喜。《游园不值》就是在表达一种一刹那的惊喜。如果不细细圈点评赏,学生就会失去一次感受鉴赏的语文经验。而这种语文经验的填补不是靠教师讲授可以获得的,还是需要学生的默读涵泳,对应的阅读方法则是批注式阅读方法。

(二)通过批注,积累语文经验

阅读教学有两大方向,一是文本的解讀,二是阅读方法的传授。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侧重文本的解读,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思路进行文本解读,一旦脱离课堂,学生常常无法独立进行文本鉴赏。而批注式阅读教学旨在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阅读方法的前提下,自主地进行阅读积累。学生借助批注式阅读扩大了阅读量,无形中积累了大量阅读经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大量语文经验,有利于克服语文经验的落差。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第一个学习任务群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为例。针对整本书的阅读,批注式阅读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阅读《红楼梦》,学生可以利用批注式阅读法对自己感兴趣的《红楼梦》章节进行精读。“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曹雪芹对各类出场人物的安排别具匠心,学生可以边阅读边对这些内容进行批注,鉴赏。学生可以对用得好的字词、细节描写等内容进行圈画,实现对这些语料的积累,这还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对于批注式阅读,文本分析式阅读教学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显得相形见绌。因为整本书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每一章要表达的内容往往都不同,有些书采用双线甚至是多线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文本分析式阅读法的一套固定程式不够用。此外,文本分析式阅读法使得学生的思维固化,他们会认为每一个文本都逃不出文本分析式阅读法给出的固定范式,常常不加思考就生搬硬套,“复制粘贴”,写下的鉴赏文字大同小异,没有亮点。这是语文学习的大忌。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J].《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第1期.

[2]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3]孙绍振2009《名作解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

[5]Marylou Dantonio, Paul C. Beisenhez.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0.

[6]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

[7]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

注 释

①钱钟书:《管锥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0页.

②孙绍振2009《名作解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Marylou Dantonio, Paul C. Beisenherz.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0.

⑤温儒敏.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J]. 课程·教材·教法,2011.

⑥王荣生.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 [J]. 课程·教材·教法,2012.

⑦王荣生.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 [J]. 课程·教材·教法,2012.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重点 (国家级) 项目“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2011117058Y)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科目,它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影响重大。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其应用能力上,怎样做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就成为快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制胜法宝,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阅读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当前高中教学紧张,很少有学生愿意花课后时间去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因而导致当前高中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一下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与诸位同仁分享。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是高考阅读,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以考试阅读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大都是先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其次是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是分段概括层意,最后再是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刻板,还保留着应试教育式的阅读教学痕迹,与填鸭式的教学没有很大区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没有自主权利的参与者,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并对阅读失去兴趣。

2、教学内容单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局限在统一的教材与考试试卷之间,显得极为单调。这种教学局限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通过对当前的高考阅读得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这一块失分较多。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材料也只是围绕考试而选定的,学生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自主选取阅读材料,因而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阅读积极性不高,甚至对阅读产生排斥心理。

3、教学方法陈旧

语文阅读是具有灵活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进行多角度解读。但是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只是讲和练、问和答。只有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标准答案一致时,才会进入新一轮的问题讨论。标准式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没有自主想象、进行再创造的空间。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够实效灵活,不能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会使阅读的价值得不到开发,甚而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教学目的的实现。

4、学生阅读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被动接受,提不起兴趣,导致思维迟钝,自学能力差。又由于高中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学生的学习渐渐变得机械化。如果阅读教学课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学生的动力,学生是不可能花时间去主动阅读的。课堂阅读也不过是应付老师的形式而已,学生对文章内容没有多大感悟,往往是过目就忘,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1、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是灵活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而不应该只拘泥于一个套路。比如在教授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孙梨的《荷花淀》时,我运用多媒体先为学生呈现有关“白洋淀”的视频片段,学生津津有味地赏析视频,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阅读内容的导入;然后,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配合轻柔、舒缓的音乐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2、丰富教学内容

长久以来,由于语文阅读教学是为高考服务的,所以教学内容较为单调,满足不了学生提升自己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注重延伸性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课外书籍,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书籍,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

如在进行《论语》的阅读教学中,我利用当今的国学热适当引入于丹的《论语·心得》中独到的解读来帮助学生对经典深入理解。“有朋自远方来”是《论语》中的名句,这句话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解释。其中“朋”字古语的解释是“朋友”,今义中还有“同类、类似”的意思。我将古语的解释与当前的新解进行比较,通过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语句解释,让学生对其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活用教材,探究言外之意

高中语文教材是課堂教学的基础,因而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遵循了一定规律的,因此要加强对教材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内在潜力,利用其价值服务于课堂教学。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因而对经典文本细细品读,理解文中深刻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作为高中阅读教学的经典文本,《过秦论》就应当去细细品读。我的细致讲解和富有感情的朗诵,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品味深刻的人生哲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作者对当时局势的总结,且体现出的道理是古今通用的。我认为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书中阐发的道理,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将这种道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言外之意。

4、发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所谓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比如运用课前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当家做主,在自主讨论中进行交流合作,发散思维。

综上所述,新的发展形势下,要求高中教师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所以,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117-118.

[2]吴智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今日科苑,2009(16):226-226.

[3]黄淑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1(10):94-94.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中生语文小说阅读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其次从探索阅读技巧,领悟小说内容、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性、创新评价模式,促进新课改的发展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进一步强化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效率,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 有效教学

在新课标的发展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重点便是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给予高中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一定作用。高中学生需要掌握文本的主旨,才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了解文本的创作手法与词汇的使用技巧,可以逐步加强自身的写作能力。小说中包括生动的情节与繁琐的人物形象,可以充当阅读课程的代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说阅读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满足新课标的发展需求。

一、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

1.   学生阅读习惯尚未形成

高中学生阅读小说的热情与兴趣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中,尤其是武侠与探索等类型的文本。针对学生来讲,好小说的判断依据便是故事情节的惊险离奇。而爱好故事自身不是坏事,然而若可以真正的欣赏文学,便需要超越稚嫩的好奇心[1]。因此大多数的高中学生缺少小说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无法领悟到小说创作的精髓,在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上存在一定制约。

2.   学生缺少自主感悟的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尚未关注到学生自身体验的重要性,总是把自己设计的问题引进在学生思维中,给学生指引小说阅读的方向。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阅读,久而久之便会处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对教师产生依赖。一些教师可能将小说的阅读进行单纯内容分析,甚至组织学生对小说进行不切实际的评论,以致于学生无法真切的感受小说人物处境与生活特点,降低学生小说阅读的效果。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

1.探索阅读技巧,领悟小说内容

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小说的三要素带领学生探索阅读的技巧,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情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上,教师组织学生找到描写人物外貌、语言以及动作的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化的直观了解,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基础印象;在环境描写上,教师组织学生找到和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相关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可以侧面烘托人物的生活经历,发挥学生想象力[2],预测小说人物的成长走向。比如《祝福》的内容,在文本“鲁镇”的描写句子中,侧面呈现“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彰显其在社会中占据的地位,便于小说情节的巧妙展开;在情节描写上,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情节的过程,寻找潜藏的含义,全方位领会人物性格,由此通过掌握小说文本的三要素,探索阅读的技巧,为深入研究小说内容夯实基础。

2.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性

对于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小说的故事情节存在较强的故事性,能够更加全面的吸引学生兴趣,然而一些小说内容相对繁杂,语言相对晦涩一些,促使学生不能清晰的掌握小说主旨,不利于学生小说阅读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之下,把抽象的小说情节进行具体化呈现,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或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说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表达自己的思想,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观念。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相关影视内容,促使学生清晰的感受到林黛玉的相貌以及动作,融入在小说情节中,渲染良好的学习气氛。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哪些特征,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等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转变,增强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影响力与实效性。

3.创新评价模式,促进新课改的发展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以及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巩固小说阅读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关注学生情操的升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延伸学生学习视野,彰显阅读教学的价值。在多元化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与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体系,带领学生深层次领悟小说的中心内容,进而强化阅读教学质量[3]。此外,对于综合性评级来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读后感或者成长日记的方式,综合评价学习情况,动态化的呈现学生阅读心得体会。可以在班级中创设“阅读园地”,体现学生小说阅读的成果,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的纠正与指导,促使高中学生不断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小说阅读的教学活动高度重视和思考,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小说阅读教学大纲,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科学的方式构建完整的小说阅读教学体系,如探索阅读技巧,领悟小说内容、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性、创新评价模式,促进新课改的发展等,彰显小说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艳妍.论“先行设疑”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31.

[2]柯福全.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73).

[3]許家豪.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8(78).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目前的情况下,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深水区,新课程标准也已经全面的实施。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主动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勇气,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硬指标,这也为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开放性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深入的把握课文中的核心思想,切实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阅读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熏陶;文学鉴赏;人文批判

构建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开放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是相对于“封闭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来说的,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学生进行阅读,往往是“浅读课文”“读的少,背的少”“阅读范围受限”等,难以充分并且有效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针对这种客观现状,教师首先应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观念上提起对阅读的重视,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工作,其次就是教师应当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

一、营造情感熏陶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情感熏陶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对情感熏陶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牢牢的抓住,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因此,教师应当运用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立足点放在教材的实际内容中,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延展,衍生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气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中课文的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是《水浒传》中的经典节选,描述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山神庙被逼无奈奋起抗争的故事,具有很高的研读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为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了课前导入,即“林冲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为人正直、武艺高强都是在他身上耀眼的标签,但就是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是如何在被逼无奈之下奋起反抗的呢?其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在问题式课前导入的影响下,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听的十分入神。于是我要求学生带着感情与思考去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林冲身上的优良品质,进一步提升对整篇课文的理解。

二、促进文学鉴赏领域的开拓

欲建设开放型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则要超越“封闭型”阅读环境的局限,打破这个阅读教学中的“次元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广阔的阅读素材,从阅读量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阅读的“质”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教师应当运用文学鉴赏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对文章发表见解,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就会有一篇文章的独特见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边城》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对提升学生阅读小说、分析小说、感悟小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秉承了促进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且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中主要任务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主要事迹,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了解、从细节上对人物进行分析。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开展了自主阅读活动,并且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式,对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实现了阅读质量的有效提升。在科学的阅读指导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批判精神

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批判精神,这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脉相承。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核心观点就是“以人为本”,即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致力于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培养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人文思想,促进学生批判能力、鉴赏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与所读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尊重其中的科学部分,也要批判其中的不合理成分,对于蕴含深意的文章,應当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对此予以批判,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诸如此类文章的分析与理解。我首先为学生讲解了何为批判精神,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其中具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文字,如何在分析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罗列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开始了对课文的学习,在顺利阅读并且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教师首先就应该做到具备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并且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则需要以积极的态度与乐观的心态进行阅读训练,让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大显神威”,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倪静.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4):101.

[2]司晓峰.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06):36.

甘肃省临洮中学  730500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福建省龙海市港尾中学)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实行,我国高中语文新课程也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发展,虽然现在广大教学工作者都在实践过程中严格执行着教育改革的理念,但是通过对高中阅读教学的研究,发现其中仍旧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将现阶段的情况进行改进,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进而对教学质量起到更大的帮助和提升作用,广大教学工作者就要强化教学标准,对语文学习的相关规律进行充分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应策略。基于此,将对高中语文展开相应的研究,全面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对高中语文阅读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因不仅是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行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强化,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接下来,本文就将对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探索更为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教育改革实行多年,但是就现阶段的阅读现状来说,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1)高中生阅读量逐渐减少。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高考,因此,其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在这个背景下,学生想要得到全面的发展,通常会选择放弃一些阅读时间,造成学生的阅读量逐渐降低。(2)阅读兴趣和品味下降,阅读兴趣开始向着感性化的方向发展。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品味也将发生极大的转变,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在现阶段实行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想要全面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笔者建议在今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以下策略:

1.强化学生兴趣意识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中,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原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其具有一定的枯燥感,所以想要提升阅读质量,就应该对其阅读兴趣进行培养,加强其对语文閱读的兴趣意识,从而帮助其对语文阅读教学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这种方式,勾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2.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提升阅读效率

在对高中生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知识掌握,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进一步开展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在阅读能力提升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整体思维方向进行把握,从而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这也要求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多给学生一些阅读时间,通过对其指导工作的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并且在开展阅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其主体地位的思想和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其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在阅读开展以后,充分表达自身观念和想法,对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和环节也要及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将得到有效强化,从而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稳定的基础。

为了改进现阶段的情况,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进而对教学质量起到更大的帮助和提升作用,广大教学工作者就要强化教学的标准,充分研究语文学习的相关规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虽然教育改革实行多年,但是就现阶段的阅读现状来说,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在今后的阅读教育中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实现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李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381(6):110.

[2]杨阅同.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学刊,2013,25(21):138-140.

[3]孙缅.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57(14):166.

编辑 李琴芳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阅读也是学习语文的开始。伴随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高中语文教师在总结以往阅读教学经验的同时,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总结出了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模式。探究性阅读要求教师与学生根据教学文本的内容进行探讨,由浅及深地理解文本内容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已有九年的光阴,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也比较丰富,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高中学生渐渐步入成年,身心发展慢慢走向成熟,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得到锻炼,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出现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新潮流,在不改变语文教學本质的同时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很强适应性和推广性。

1 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认识

阅读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语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蓝本,根据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场景,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与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的对话交谈,从理解教材表面的文本意思逐渐深入,从而感受阅读中蕴含的文化底蕴,理解教材作品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自己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探究性阅读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片面的认为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着教材的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问题的答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改变教师认识方面的误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

2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2.1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体性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清教学主体,找准学生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只是被当作课本知识的装载体,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需要全部接受不能带有任何自己的感情色彩。探究性阅读教学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阅读教材中的问题,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2.2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探究是人类认识新事物、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探究人类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认识世界,发现最真实的自己。以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霸主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则更像是承载知识的容器,没有任何的异样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阅读的自由权和思想观点的交流权。在高中教师的眼中高中生依旧是一个思想不成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的孩子,为防止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学习困难,力求为学生清除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因素,从而令学生体会不到阅读教学中探究的乐趣与成就感,阅读教学活动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

3.1设立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情景氛围

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念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无法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兴趣,探究性阅读教学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开展阅读教学。探究性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参与阅读教学的强烈欲望,树立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从而使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性情景教学需要在和谐的课堂中进行,学生与教师之间呈现出一种融洽的教学气氛,给予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引导学生采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多选自于经典名著的片段,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开始前可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例如,对于一些特别著名的文章会有多个版本的解读,就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教师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可以将不同的解读观点罗列出来与学生进行分享,拓展学生探究的思路,选择自己赞同的思想观点。

3.2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改变了教师课堂主宰者的身份,教师与学生同处于一条水平线,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彼此的观点,并进行各自观点的分享和交流,尊重彼此的思想观点。互动是探究性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聆听他人建议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环节,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才能收集到有价值的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3探究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学习目标和文章体裁,设计学生探究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参与探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水平,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研究性阅读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4 结语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史上里程碑性的一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可以实现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双赢。高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通过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行激发了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在今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146.

[2]孙元清.高中研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R].2003.

上一篇:新形势下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效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