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2023-12-31

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在现代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教学措施的辅助下,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势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强化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针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开展途径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内涵;渗透途径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的作用和价值真正落实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多元化历史教学的开展依据,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历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情感价值观念和情感价值态度的不断积累,是学生在掌握多元化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具有较高综合性特点的历史学科特性。由于相关内容会涉及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几个领域,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具体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融合历史核心素养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对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通过好的引导和渗透手段,实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标。长此以往,通过高中历史教师的积极引导,能够使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适应自身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方法,使历史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在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历史课程相关标准要求,还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并采取多種措施使二者统一结合。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历史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核心素养,在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结束后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进行比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家国情怀”作为教学目标;也可以将“通过系统性剖析福利制度,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和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得到进一步强化,还能实现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的目标。

(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探究高中历史合作学习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思考、分工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提高其知识掌握能力、技能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在带领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探究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并明确分工。第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信息资料。第三,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充分整合、判断、分析,并在小组内部对相关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以及专业课件的指导下,最终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第四,在班级内部要求小组对交流报告最终的结果进行汇报,每组指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且充分解答其他同学以及历史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五,在汇报结束后,结合其他小组的汇报结果对本组的研究报告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将其作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具有的史料实证思想得到积极建立,而且能使学生具备理解与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1]。

(三)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创设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激发,而且能使学生变传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传统的“学会”理念转变为“会学”理念,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保创设的问题情境多元化。

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问题悬念的激发下,对这个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寻求问题最终的答案。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强化[2]。

(四)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升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情感体验

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需要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点产生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之后才能形成,并且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内化为优良的品格。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历史课堂潜移默化地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从而使高中生的历史情操得到陶冶。

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将绘声绘色的讲解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对丰富图像资料和影视资料的整理,将多媒体技术具有的文字功能、图片功能、音频功能、视频功能具有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的同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角色扮演历史剧,使学生通过历史角色的扮演穿越到当时的环境中,与相关历史人物展开隔空对话,从而与历史人物在心灵与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得到进一步强化,而且还能有效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3]。

(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想要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确保对应的评价体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为了有效实现这个目标,在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运用多元化方式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对话构建的意识与能力。

比如,在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与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对历史技能进行灵活掌握,还要对学生价值观念、态度观念、情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性评价。与此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评价,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开展自我评价。只有确保建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历史学科教学需求,才能使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全面实现[4]。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发展目前正处于探索和构建时期,将历史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也就是说,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历史教师对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将多元化的教学措施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使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沉淀历史文化,才能有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从而使高中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光亮,刘莉,刘悦.关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教学思考──以近两年贵州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6):167-169.

[2]戴建华,李霞,陈庚.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意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4):221-223.

[3]陶裕,何睦,张华中.基于我国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试题考查成效分析与建议——以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09):103-105.

[4]周维美,周銮君,黄晓坚.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备考复习——以全国新课程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例谈选修课复习教学[J].福建教学研究,2020(17):143-145.

编辑:陈静

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教育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各个阶段的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具备的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掌握水平,以及数学学科基本能力方面的相互差异基础之上,选择适当路径做好分层教学策略在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于支持和确保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切实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探讨分析

从基本的概念内涵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所谓分层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在针对特定学生群体实现整体性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掌握水平,以及基本技能建构发展水平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将目标学生群体具体划分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继而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针对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选择呈现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督导工作,继而支持和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获取到适当程度的学习成长发展。在具体组织开展基于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背景之下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过程中,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划分目标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层次特征,选择呈现难度适宜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督导,助力初中阶段在校学生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持续改善提升。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

第一,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工作组织开展模式。受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思想理念和中考升学考试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现阶段我国依然有一定数量比例的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在自身日常参与开展的数学学科知識内容教学过程中,长期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且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在日常开展的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长期占据着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和课堂教学时间进程方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在未能调动和发挥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参与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背景之下,给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在具体课堂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综合教学效能获取水平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第二,尚未实现对分层教学策略的充分引入运用。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现阶段我国依然有一定数量比例的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尚未实现对分层教学策略基本内涵的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尚未充分认识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尚未在日常开展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课堂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主动对分层教学策略展开引入运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 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第一,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分层教学模式的高效充分引入运用,应当借由对适当种类的业务培训督导手段的运用,支持和促进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分层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以及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继而能够在日常参与开展的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过程中,主动引入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支持和确保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切实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

第二,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分层教学模式的高效充分引入运用,应当督导和促进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能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具备的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掌握水平,以及数学学科基本技能的建设发展水平,将本班学生具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继而为分层教学策略的高效合理运用创造准备条件。

第三,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分层教学模式的高效充分引入运用,应当在做好针对初中阶段在校学生的分层处理工作基础上,针对处在不同层次之上的初中阶段在校学生,设置和分配具备差异化难度特征的教学任务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支持和确保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均能够实现对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中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的全面且充分的学习理解。例如:在针对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文本中编写呈现的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内容展开教学督导过程中,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具备的层次特征,为其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展开课后复习训练,确保各层次学生均能获取到对相关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充分学习理解。

第四,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分层教学模式的高效充分引入运用,应当做好针对初中阶段在校学生的分层评价,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教学中优化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我将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贯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优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能量,使课堂教学成为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阵地,从而真正落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能够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得以有效落实,这样既能满足优生的需求,也能让差生“吃得饱”,让不同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并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三、 结束语

围绕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题,本文择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以及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切实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分层教学策略的合理化引入运用,对于支持和确保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发挥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基本路径[J].教育研究,2007(8).

[2]张新.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2010.

[3]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

作者简介:吕国旺,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罗山中学。

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隐性目标,同时也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由此可见,教师应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使每个学生从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抽象思维;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以本体知识、教材为中心,并将唯一的教学职责定义为教什么,这样虽然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但学科素养却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而核心素养作为隐性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充分对其把握,并组织学生开展有目标的求知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高。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由六大模块组成,若将每个模块渗透到数学教学内容中,便能够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结合具体实例,发展数学抽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主要是指一种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找到数学知识所蕴含的规律,以此抽象出数学概念、定义与定理,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

以“单项式”为例,为了使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单项式的概念,并使他们掌握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笔者首先构建教学情境并提出具体的实例,如:边长为a的正方形表面积为多少?体积为多少?一辆汽车的速度为v千米每小时,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多少千米?铅笔的单价为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钱?让学生以实例为研究对象,由此列出具体的式子,并通过观察所列式子的特点,进而对单项式产生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所列具体的式子为出发点,从而归纳、总结出单项式的特点及概念。

二、展开类比活动,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主要包括合情推理以及演绎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类比活动,使学生通过揭示一般情况的规律,进而实现逻辑推理,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以“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例,为了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分析、比较、类推等方法不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笔者首先出示类比问题,即:小车先向东运动3米,再向东运动2米;如果先向西运动3米,再向西运动2米;如果先向东运动3米,再向西运动2米;如果先向西运动3米,再向东运动2米,这些情况下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再以第一种与第二种同方向的情况为研究对象,进而概括出两个负数相加的运算法则。而对于第三种与第四种这样异向的情况,学生能够类比以上情况来发现规律,并以此概括推理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三、联系实际生活,塑造数学建模意识

要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就需要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并能够使他们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因此,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找到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将实际问题作用到课堂中,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还能够使学生主动通过建模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塑造其数学建模意识。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笔者首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即:文具盒中有红、黄两种颜色彩笔共10支,猜一猜,红色、黄色彩笔各多少支?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他们后续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做好准备。此外,由以上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笔者引导学生开始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进行探索,进而使他们通过建立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以此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四、重视算理过程,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最基础的能力。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比较薄弱,追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运算方法,而对算理过程认知模糊。因此,教师需要重视算理过程的渗透,并帮助学生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具体的算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笔者首先揭示问题,如:水库每天上升的水位为3cm,求3天后水库总变化量;而水库如果每天上升的水位为-3cm,求3天后水库总变化量。笔者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使他们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紧接着通过对所列式子进行解释,能够使学生找到有理数相乘所蕴含的规律,从而总结出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五、创设实践环境,树立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分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且数学分析是统计的核心,也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条件,既能使学生建立起主动分析数据的观念,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统计调查”为例,为了使学生切实经历统计调查的全过程,笔者先让学生明确调查主题,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断进行实地调查,进而撰写报告。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经历调查问卷的自主设计过程,还能使学生自主收集数据并整理,以此通过统计表以及统计图来揭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學生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还需要使学生从数学活动中提高其自身的数学素养,进而为后续学习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上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不尽相同,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来提取核心素养,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提升,从而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春杰.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2):75-76.

[2]孔颂军.以\"知\"育\"智\"——浅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2017(10):189-189.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分路镇中学

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以情景教学法进行单元化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个单元的总体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进程。同时,还能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积极活跃,让学生们充满学习的动力,让教师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本文探讨了在单元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单元主题  情境教学  实践探究

一、引言

教育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其中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情境教学的合理运用中。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教学时,要注意节奏性的把握,确保整体的教学流程具有目的性,这样才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理解得更为透彻。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情境教学的色彩性和丰富性,能够直接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增加他们的感官体验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历史的课堂之中。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课本知识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地域跨越较大,时间较长,学生很难通过现有的认知对历史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单元式的历史教学方法,能够将琐碎的历史知识点更好地贯穿,构建出一个整体的框架,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整个过程,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知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直观、系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见证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在多媒体应用下的历史情境教学,能够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准备好的图片、视频、动漫以及相关的音乐,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盛唐的魅力,以及隋朝衰败的原由,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整个单元的历史进程。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太彻底,教师可以先从地理位置出发,为学生们展示隋唐的国土面积,让学生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具体的标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然后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教师再通过适当的引导,将历史进程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从“隋朝的衰败”直到“安史之乱唐朝灭亡”,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了解到这段历史的进程,从而更好地增加感官体验,以及从中学习知识。单元式的历史情景教学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将一个单元的历史进行有效的串联,在扩大知识层面与见解的同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角色扮演,创设课堂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背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增加体验,从而了解历史人物的鲜明性格,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加强的是学习的体验感,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内容,以及发生事件的原由。

例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把辽、西夏、北宋并立的局面作为这堂课的主题,然后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复杂的历史状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三个国家,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要先让学生进行阅读课本,然后再根据课本的中的内容,进行表演,让学生能深刻地了解到這三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应的思想,从而让学生学习得更为透彻,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由于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只能让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去进行讨论。在课堂后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这段时期的内容进行分组总结,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说出自己的体会或者相应的感想,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都能获得相应的体验。

四、通过问题巧设,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人们思考与前进的动力,有了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进行下一步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讲解《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陈胜吴广你们会怎么做”“如何去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学生要想回答出相应的问题,就必须充分地了解课本中的内容,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况。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用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回答,还可以展开联想,扩展思路,以不同的角度去讨论。教师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进来。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下, 新型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地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对此,教师也要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将学生更好地引导到课堂之中。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力,增加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历史内容,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任典海.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12):58-59.

[2] 杨洪蕾.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J].中华辞赋, 2019(6):102.

[3] 杨洪蕾.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J].中华辞赋, 2019(6):102.

[4] 许月珊.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 2019, 16(16):208.

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近几年,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作者主要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现阶段,在新课改实施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发展趋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但是历史学习过程是枯燥的,教师只有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才能不断推进历史教学。

1.新课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1.1在开放性的体系下进行历史教学。

在开放性的体系下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播知识,学生能够自由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历史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历史、认知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在对历史教材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段历史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更高效地理解历史、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使历史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

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在讲台上以固定思维向学生讲述课本上的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内容。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

一方面,师生可以采用对话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是教师对所讲的历史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思考,然后表达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对这部分历史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师生讨论。课堂教学以讨论方式进行,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间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授课,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1.3新课改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改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展现团队合作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讲述一部分历史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认真搜集与其相关的历史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必须相互合作,在获得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由此可见,新课改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发挥重要作用。

2.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2.1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潜力的一项巨大动力,是学习的源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提问,选择一些与现阶段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感受不到现实和历史的差距,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灵活记忆历史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创设历史情境,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改下,利用情景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单纯的文字信息只会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和无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历史题材的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间互相讨论,积极踊跃发言,发表对这段历史的想法和意见,真正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增强学习实效性。

2.3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初中历史教学的自主学习并非没有教师的参与,与之相反,教师的科学指导尤为关键。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2.3.1阅读指导。初中历史课程具有较大的知识涵盖量,涉及古今中外多方面知识,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为了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历史史料,并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2.3.2思维指导。初中历史的各部分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其学科体系的构成是复杂的。如何将零散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整体知识框架之中并融入学生个人的历史知识储备之中是记忆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在各个大专题下应有小专题,如“文化”下有文学、绘画、建筑等。其次,要指导学生历史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关系。

2.3.3探究指导。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多层面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逐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对历史教材文本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质疑。

3.结语

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新课改的实施有效改变了这种现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历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哲学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下的创新策略,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可以直接改变学生间的关系与状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和结构,在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过程中,可以使历史课堂重获生机和活力。所以说,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以新课程改革为目标和指引,结合现实学情,去推进历史课堂合作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从而直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推进,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从过去以成绩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的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实现这一根本转变。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科学划分小组、提高认识兴趣、提高竞争力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小组合作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具体路径。

一、科学划分小组,奠定合作基础

合作教学的运用应以科学、合理的小组分工为基础,能真正促进学生互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端正分组的态度和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了解班内学生在学习成绩、能力、思维状态、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分组,保证每组4-6人。与此同时,教师要明确每个学生的职责,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为互动交流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三国鼎立”时,这一课涉及的知识点过多,有概念、基本意义等等,此时合作教学便会派上用场。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平均分配,使每组学习水平一致;接着,笔者会确立每个小组的组长,并让组长来确定每个小组内部成员的具体职责,包括记录员、发言员等等。在完成分组后,笔者会让每个人在课前再自学不同的知识点,统一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師再次给每组讲授,进行疑难点讲解,让每组达到相同的水平。因此,笔者倾向于采用合作式教学,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认识兴趣,加强合作交流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根本动力,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在合作式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巧妙的探究任务设置。具体而言,历史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提炼重点、要点,掌握知识上的重难点与新旧知识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巧妙地实现问题设置,作为一项合作探究任务,直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合作兴趣,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

例如,在讲授“大变革时代”课程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知识点不理解而心烦意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爱好,再根据他们的爱好对这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让课堂生动有趣起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知识点进行形象比喻,增强学生的认知,将学生的兴趣点牢牢抓住,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竞争力,深化合作理念

小组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这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不断深化学生竞争、合作的观念。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领导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转变角色与职能,走下讲台到教室巡视,监督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防止出现“假合作无合作”现象。教师应深入到学生的具体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避免学生陷入合作学习的思维误区或脱离合作学习的轨道,切实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加深学生合作的观念和思维,达到理想的合作教学效果。

例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讲授时,由于初中课堂教学气氛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迷失方向,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的分析,在组内外的竞争与合作中确立自己的目标,进一步规划学习的目的,将知识点深入落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无穷魅力。同时,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在各小组中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问题。在小组讨论完成后,笔者会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讨论成果的展示,笔者借此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并做好归纳和总结。

总之,合作教学法的运用是教学创新策略的直接体现,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所以,可以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将小组合作教学作为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主动结合教学实际,实现科学划分小组、提高认识兴趣、提高竞争力等策略的运用,以完善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氛围,唤醒历史教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肖艳,韩玉兵.以生为本,素质教育——浅析初中历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9(36):163+165.

[2]王彩霞.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9(29):105.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