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4-28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水稻直播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大面积水稻直播可节省大量劳力,缓解劳动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简化、专业化、规模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下面就从水稻直播栽培的特征及技术要点、水稻直播栽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进水稻直播发展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介绍。

1 水稻直播栽培的特征及技术要点

1.1 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

(1)直播稻由于播种期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生长期相对稳定。

(2)总发根节位减少,有效发根节位多,根系发达而浅生。

(3)总叶片数减少,中后期单株绿叶数多,功能期长,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提高千粒重。

(4)直播稻日生长量高于移栽稻,干物质积累多。

(5)直播稻易形成足够的有效穗数,且直播稻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环节,无植伤、缓苗和返青期,前期生长条件优越,分蘖发生早且快,分蘖势强,低位分蘖成穗多,易形成足够的有效穗数。

(6)直播稻播种期迟,全生育期缩短,尤其是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主茎总叶片数减少,对形成健壮个体和高产穗群带来不利的影响。

(7)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存在着难全苗、草害重、易倒伏三大难题。

1.2 水稻直播栽培的技术要点

1.2.1 品种选择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结合生产实际[2,3,4,5,6] ,直播稻除要求一般水稻良种应有的优质、高产、多抗等性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一些重要的生理生态特征特性:具有耐低温低氧发芽性,一般要求在11~13℃低温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0%,并且种子在短期淹水环境下能保持较强的发芽出苗能力;根系分布深,活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以抗根倒;植株秆壁厚而坚韧,伸长节间长度比例适当,基部一、二节间相对较短。另外还要求品种在发芽出苗阶段及幼苗期对除草剂反应不敏感,并且苗期生长快,对杂草有竞争性抑制作用。2014年由重庆市审定,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热粳优35’符合水稻直播要求。

1.2.2 田块整理

大田平整后播种,播种前每667 m2施复混肥35 kg,然后以3 m开厢,厢开好沟后,施用除草剂防除杂草。

1.2.3 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4月上旬初到4月中旬,每667 m2用种量以1.2~1.5 kg为宜,人工撒播或者机械分厢定量按规格播种。

1.2.4 田间管理

秧苗达2叶期时查苗间苗,进行匀密补稀。秧苗至2叶期防鼠。直播稻田间复水宜安排在2叶期进行,最晚不超过3叶期。3叶时用金稻龙除草施肥。够苗晒田,复水。施肥坚持氮、磷、钾配合和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施氮方式以底肥、蘖肥Ⅰ、蘖肥Ⅱ、穗肥之比为3-4-2-1为佳。

1.2.5 杂草防治

直播稻田草害发生一般有杂草发生时间长、发生量大、种类多和种群组合复杂等特点。永川区杂草种类有鸭舌草、野慈姑、马唐(白油草)、虾子草、野慈姑、水禾、鸭舌草、稗草(散脚稗)等。直播稻田杂草防除分非化学防除和化学防除2种方式。

非化学防除是指通过合理的耕作、整地、播种、灌溉、施肥和轮作及品种选用等农艺、生态措施来防除杂草,另外包括人工拔草和机械除草。化学防除是当前南方直播稻田的主导性除草技术“一封、二杀、三补”,具有较好的除草效果。“一封”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用除草剂处理土壤,进行封闭灭草,机播田只能采取播后封草;“二杀”指水稻出苗后2~3叶期,结合稻田灌薄水层,及时施用除草剂,灭杀水稻出苗后滋生的杂草;“三补”指在前期除草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在水稻5~7叶期排干田水后喷施除草剂,灭杀稗草、莎草等残留杂草。

2 水稻直播栽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水稻直播栽培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水稻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相比较,主要是技术操作非常简便,减少了育秧和移栽环节,节约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全面推行机械作业,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又能增加产量,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唐建平在四川省华蓥市进行水稻直播与水育秧宽窄行栽培模式栽插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直播比对照增产55.36kg/667 m2,种子用量多0.25 kg/667 m2,节约农膜1kg/667 m2,节约人力投入150元/667 m2,直播田比对照总计增加收入300元/667 m2[7] 。

2.2 永川区的气候、生态环境适宜水稻直播

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年均温度17.9℃,雨量1013.6 mm,日照1334 h,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种植。从气象角度衡量适宜水稻直播栽培的面积可达2万hm2,过去全区曾自发推广水稻直播栽培0.23万hm2。

2.3 水稻直播同样能够保证高产

早在1983年土地刚刚到户的时期,农民非常重视土地,部分农户即开始了旱地种植“陆稻”,采取直播与育苗移栽的方式,获得了每667 m2产量3 5 0~4 0 0 k g的较好收成。1985年“农民之友”以《巾帼英雄有奇才》为题报道了永川高滩公社5村3社社员李国芳0.12 hm2水稻“直播”每667 m2产量突破500 kg大关的奇迹。后来,金龙镇的陆稻种植试验、示范成功,相关媒体给予了报道,重庆及永川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007年,由于干旱极为严重,永川区三教、板桥、青峰、陈食、金龙等镇街无水或严重缺水栽秧,政府推行“抗灾、减灾技术”,部分田块或集中成片实施了“直播”、“打窝栽秧”、“割苗栽老秧”等方式,每667 m2产量也达到了400~500 kg。

近年来,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紧缺,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日趋突出的情况下,农业逐渐向轻松、简便、傻瓜化方向发展,各地自发实施水稻直播栽培。特别是今年,许多新型农业主体如合作社继展开了水稻直播栽培,包括人工点播、机械点播等多种方式,目前秧苗普遍长势喜人。数十年的探索证明,水稻直播栽培很有推广价值,完全可行。

2.4 水稻直播的推广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水稻直播栽培,省去了育秧和插秧两个最难机械化的环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就更容易实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水稻直播栽培,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是农业向轻松、简便、傻瓜化方向发展的需要,更是杜绝耕地撂荒、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永川区的农业机械推广、农田整治改造、交通网络建设、水系改造等水平较之过去都已大幅度提高,有利于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又将反过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加速农机推广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5 适于直播的水稻新品种给水稻直播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

永川过去水稻直播栽培产量不高、面积不大的主要根源就是没有合适的品种。近年来,一些符合直播要求的水稻新品种如‘热粳优35’等系列品种及杂交水稻的出现,为水稻直播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永川区水稻直播栽培推广面积将逐年扩大。2016年永川区新型农业主体主动进行水稻直播试验,可望突破万亩大关。目前,田间秧苗长势极为令人欣喜,每667m2单产有望突破800 kg大关。随着水稻直播技术的成熟,直播面积有望逐年实现跨越1.33万hm2的纪录。

3 促进水稻直播发展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

水稻直播栽培是一项轻简栽培技术,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作业,是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完善农村耕制改革的较好措施之一。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民对直播水稻的认识,各级领导也应该高度重视,把水稻直播栽培探索推广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从区、镇街到村社各级建立推广班子,牵头组织实施好水稻直播栽培探索推广工作。

3.2 加大投入

水稻直播栽培探索推广,需要资金作后盾支撑,没有资金支撑,水稻直播栽培探索推广将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在技术推广阶段,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等对水稻直播栽培的认识不足,技术掌握不熟练,政府更应当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能够提高新技术使用推广的积极性,有利于粮食生产面积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新型技术的快速推广。

3.3 加大宣传

水稻直播栽培是一项新型的农业技术,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等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要进行这项技术的推广,从思想认识到技术培训等方面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政府应该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力度,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好处,且人人信服。对于其技术要点,政府更应该加强培训,随时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确保直播成功,才能保证技术推广的积极性,确保推广成功。

3.4 层层示范

在对水稻直播技术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种植示范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宣传带头作用。水稻直播栽培探索推广,需要多点示范,以此带动大面积推广。建议每个镇街建百亩以上的水稻直播栽培高产示范片,给予种子、化肥、机耕、机播、管理补贴,每个点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确保水稻直播栽培示范全面成功。

3.5 调动积极性

对水稻直播栽培推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区镇街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等群体给予精神嘉奖和一定的经济鼓励,在晋级、晋薪、评先争优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以调农动工作积极性,促进水稻直播栽培推广工作的快速普及。

摘要:从水稻直播栽培的特征及技术要点、水稻直播栽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进水稻直播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稻直播,技术要点,推广,建议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2015[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金千瑜,欧阳由男,陆永良,等.我国南方直播稻若干问题及其技术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5):44-48.

[3] 刘伟明.日本等国的水稻直播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1995,(4):34-36.

[4] 金千瑜.韩国的直拨水稻生产与技术[J].世界农业,1997,(9):16-18.

[5] 屈振国.浅谈水稻水稻轻简高产栽培中的品种应用问题[J].中国稻米,1998(1):7-8.

[6] Motoyuki Hagiwara,Mitsuo Imura.Varietal Difference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Local Soil-Reduction around Germinating Rice Seed[J].Japanese Journal of Crop Science,1993,62(1):105-110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 材料

品种 (C两优华占) , 肥料 (碳酸氢氨、过磷酸钙、硫酸钾) 。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因素:播期、播量、施肥量。

小区设计:三因素1次重复, 小区14个, 面积100 m2/小区。

试验水平。播期:04.05、04.19, O水平值04.12。播量:每小区190 g、150 kg, O水平值170 g。施肥总量:每小区氮磷钾 (2∶1∶2.4配置) 4.8 kg、4.0 kg, O水平值4.4 kg。

因子编码。1:播期04月05, 播量190 g/小区, 施肥量4.8 kg/小区。0:播期04月12, 播量170 g/小区, 施肥量4.4 kg/小区。-1:播期04月19, 播量150 g/小区, 施肥量4.0 kg/小区。Δj:播期7 d, 播量20 g/小区, 施肥量0.4kg/小区。

1.2.2 技术规程

施足底肥:农家肥3 750 kg/hm2, 施入总用肥量中75%的氮肥、100%的磷肥、60%的钾肥。适期播种:4月5-15日, 按15~22.5 kg/ hm2用种量。大田管理:早施分蘖肥, 施好穗肥;全程湿润管理, 适时适度晒田;病虫害绿色防控。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分处理实收产量填入表1。

2.2 统计分析

2.2.1 相关计算

2.2.2回归关系差异显著性测验

2.2.2.1差异显著性测验

计算自由度:df总=13;df回=6;df离=7。、

表1中除X1X2、X1X3、X2X3因平方和 (SS) 极低外, 将其余变数的平方和与自由度 (df) 填入表2。

X1、回归达显著水平, X3达极显著水平。

2.2.2.2回归方程

y=74.2+0.8 X1+2.2X3

2.2.3 吻合度测验。由6个0水平的Y值计算。

统计推断。│t实│=0.19

3 结论

直播水稻的播期、施肥量对产量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数字模型为:y=74.2+0.8 X1+2.2X3。播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摘要:通过回归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 定量得出“直播水稻的播期、施肥量对产量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 播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的结论。并建立数学模型:y=74.2+0.8 X1+2.2X3。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为了提高有机水稻田土壤质量,更好地发展有机水稻,在有机水稻生产区实行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有机水稻—小麦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长分别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高57%、75%,有效穗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提高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 3 20688 kg/hm2,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加524 g/kg,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但可能是因为有机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年增幅均低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持续稳定增长,是有机生产培肥地力的重要模式之一。

关键词: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土壤肥力;产量;经济效益;小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势头空前高涨。江苏省有机农业面积达几十万亩,有机水稻面积达十多万亩;但是,[2]由于受土壤肥力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有机水稻产量始终徘徊在3 000~4 25 kg/hm2,产量较低。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水稻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保证有机水稻的正常生产成了难题,因此绿肥生产重新被重视起来。20世纪60—70年代,绿肥生产对我国粮食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红花草(Astragalus sinicus L)曾经是稻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例如980年安徽省红花草种植面积达7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红花草属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瘤菌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每年可固定空气中的氮75~50 kg/hm2。据研究,鲜红花草中的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48%、0%、024%[2]。种植红花草不但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平衡和调节农作物吸收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提高农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施用红花草绿肥具有一定的长效性,还可提高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富集土壤磷、钾,增加生物覆盖率,提高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效应,提升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红花草是一种成本低、无公害,有利于保护环境、生产绿色农产品、维持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作物。种植红花草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和质量,保持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明确有机水稻生产培肥地力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BT23]试验区土壤概况

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9°3′49″E,3°39′″N),位于风景秀美的九龙山区,几乎没有工业,生态环境很好。该生态区属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干湿冷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气温52 ℃,日平均气温高于0 ℃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6 d,总积温48596 ℃,高温年可达 5 270 ℃,无霜期229 d。雨水丰沛,年降水量 0588 mm,常年各季雨量分配:春季2560 mm,占24%;夏季4976 mm,占47%;秋季940 mm,占8%;冬季20 mm,占%。光照充足,常年平均光照时数2 570 h,日照百分率49%,光照的四季分配:春季光照时数5066 h,占全年光照的23%;夏季是光照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季节,光照时数为6833 h,占全年光照的32%;秋季光照时数554 h,占全年光照的24%;冬季光照最少,光照时数46 h,占全年光照的2%。土壤为第四纪下蜀黄土发育的马肝土(黄棕壤)。

2试验设计

共设2个处理:处理,有机水稻—红花草;处理2,有机水稻—小麦。采取大田试验,选取相邻田块,整块田分别采用不同的种植轮作模式,设3次重复。试验时间:202年9月至203年9月;水稻品种:越光;红花草品种:皖江大叶青;小麦品种:扬麦58。水稻季用肥:耕翻前施菜籽饼 500 kg/hm2,栽秧后5 d施米糠750 kg/hm2。红花草或小麦季用肥:红花草不施肥,小麦播种时施45%复合肥(N、2O5、K2O含量均为5%)600 kg/hm2,分蘖期、拔节期各施尿素 75 kg/hm2。有机水稻全生育期不用农药,正常灌溉;小麦防赤霉病次;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

3样品采集

土样采集:水稻收割结束时取耕作层0~20 cm土壤样品。根据田块形状采用对角线法或“S”形取样法取土,确保土样代表该田块土壤性状。

植株样采集:在80%稻谷呈黄色时取植株样,全株采集。根据田块形状采用对角线法或“S”形取样法选定5点,每点连续采集5穴水稻植株,确保样株代表该田块水稻性状。

4测试方法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双酸浸提法(005 mol/L HCl、25 mmol/L H2SO4) 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采用 mol/L乙酸铵浸提-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水稻性状的影响

有机水稻的生长性状指标直接影响有机水稻生产。由表可见,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长、穗颈长分别为8270、800、3430 cm,均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的水稻株高、穗长分别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高57%、75%[3]。[FL)]

[FK(W7][HT6H][Z]表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HTSS][STBZ]

[H5][BG(!][BHDFG3,WK4,WK6,WK0。4W]处理样本数(个)株高(cm)穗长(cm)穗颈长(cm)穗/颈(%)

[BHDG2]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027825±827a675±064a390±70a052±00a

[BHDW]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338270±226a800±028a3430±4a053±00a[H][BG)F]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FK)]

[FL(2K2]22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有机水稻产量主要由有效穗、饱满率及稻谷千粒质量等因素决定。由表2可以看出,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能促进有机水稻形成有效穗,增加结实率,增加稻谷饱满率。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效穗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处理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增加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3 20688 kg/hm2。这主要是因为红花草还田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缓慢腐解,不断地为水稻提供养分,在水稻形成有效穗、开花、灌浆等关键时期,水稻不会因缺乏养分而受限制,有机水稻—小麦模式却因养分受限而影响水稻形成有效穗、开花、灌浆,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3-]。[FL)]

[FK(W30mm][HT6H][Z]表2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HTSS][STBZ]

[H5][BG(!][BHDFG3,WK6,WK。4W]处理饱满率(%)千粒质量(g)有效穗(万穗/hm2)产量(kg/hm2)

[BHDG2]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6365±3585a2377±05a2 793±3028a3 04432± 9797b

[BHDW]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8345±460a2409±006a35547±5999a6 2520±8335a[H][BG)F]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FK)]

[FL(2K2]23有机稻-红花草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表3可见,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552 g/kg,年增幅为524 g/kg;而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337 g/kg,年增幅为487 g/kg。由此可见,红花草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2-4]。有[2]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增幅分别为 06 g/kg、289 mg/kg、382 mg/kg,而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增幅分别为056 g/kg、 2974 mg/kg、7522 mg/kg,均高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这可能是由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处理下水稻产量高,水稻籽粒、秸秆带走了较多氮、磷、钾[5-6]。[FL)]

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和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不同。2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育秧、耕翻田地、插秧、管理、收割等生产程序一样,生产成本也一样,虽然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有小麦收入,但是由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培肥地力的原因,水稻产量明显提高,再加上小麦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种子、肥料、耕翻、收割、人工等费用,所以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远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表4)。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越光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有机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由于红花草还田,肥力足,在分蘖、拔节、孕穗等时期不会出现脱肥现象,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形成有效穗,因此株高、穗长、有效穗等指标均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4]。在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杜绝施用化肥,将红花草还田可以长效性供肥,在水稻开花、灌浆等关键时期为水稻提供充足养分,所以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饱满率、千粒质量等产量指标显著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从经济效益上看,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虽然有小麦收益,但是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能培肥地力,有机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同时没有冬季生产成本,所以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将红花草还田,红花草腐烂分解,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稻田土壤结构,培肥稻田土壤地力,由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生长势强,水稻收割带走较多养分,所以须要适当补充磷、钾,以平衡土壤肥力[3-0]。所以提倡通过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发展有机水稻,使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走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ZK(#]王允青,张祥明,刘英,等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99-700

[2]赖涛,李茶苟,黄庆海,等 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机氮素形成特征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2002,4(2):4-8

[3]张丽霞,潘兹亮,鲁鑫,等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38(25):3767-3769

[4]高菊生,徐明岗,秦道珠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2008(6):25-27

[5]高菊生,曹卫东,董春华,等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24(6):672-676

[6]陈惠清 红花草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广西农学报,2006,2(4):-2,55

[7]林丽华,廖平和,梁东方,等 绿肥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增产效果 杂交水稻,2006,2(增刊):39-40

[8]卢萍,单玉华,杨林章,等 绿肥轮作还田对稻田土壤溶液氮素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土壤,2006,38(3):270-275

[9]刘英,王允青,张祥明,等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07,3():98-99,89[ZK)]

[0][ZK(#]曾庆利,龚春华,徐永士,等 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2009(6):76-77,88

王伯诚,赖小芳,陈银龙,等 肥稻模式下紫云英带籽翻耕的生态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203,4(3):300-303

[2]番绍玲 发展绿肥生产提高德宏土壤肥力水平的思考 云南农业,2009(6):35-36

[3]官会林,刘士清,张无敌,等 紫云英轮作与退化山地红壤肥力恢复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4):494-497

[4]黄卫峰绿 肥蚕豆压青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2004(4):9-92

[5]王建红,曹凯,张贤,等 绿肥还田对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200(3):64-66

[6]吴萍,胡南河,叶爱青,等 种植紫云英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2468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 品种的选择

在对水稻品种进行选择期间, 为了保障水稻的质量, 促进水稻后期的积极生长, 需要选择优质品种。因为水稻品种与环境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水稻自身条件才能决定后期的生长状况, 特别是水稻抗病虫害能力以及生产的总体数量等。所以, 在对水稻品种进行选择过程中, 要对水稻的特点、生长环境及栽培的适用性进行选择。不仅如此, 在选择完品种后, 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 以保证水稻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得到提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首先, 根据该地区的生长条件, 选择适合的高产品种。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开展种植试验, 并对其指标以及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根据水稻的成熟期和收获期选择早熟、晚熟品种[1]。

1.2 播种、育秧水平的提升

为了综合提升播种、育秧水平, 在水稻的播种过程中, 需要在移栽后对秧苗进行培育, 以使秧苗在稻田中合理生长。在该执行过程中, 无论是利用人工, 还是机械对其插秧, 都需要注意到插秧的距离。在插秧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到植株的均匀分布, 还需要合理控制播种深度, 以促进种植生长环境的优化性。因为在播种与育苗期间, 两者的综合水平影响着水稻的生长产量和质量, 所以, 在播种以及育秧过程中, 要对其合理规划、科学实施, 但要注意, 禁止在夏季高温天气进行。此外, 在对其育苗前期, 还需要对水稻的品种特点、水稻品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并根据种植条件及种植天气选择合适的播种、育秧时间。目前, 我国都在利用旱育秧工作, 由于各个操作工作都需要具有较高要求, 导致播种水平及育秧水平都无法提升[2]。

1.3 施肥的合理化

高产水稻一般都是由杂交得来的, 不仅水稻的根部较为发达, 也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 所以, 在合适的时间增加氮磷钾肥料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施肥的合理性, 还需要利用有机肥。同时, 在水稻种植中, 要将所有的杂草清除掉, 并将钾肥控制在合理数量, 使其能够搅拌均匀后将其撒到田地中去。还需要利用浅水进行灌溉, 以使插秧工作能够有效完成。在施肥前期, 需要将肥料进行分类, 保证水稻土壤中的养分更均衡[3]。追肥的次数还应控制在4次, 如插秧1周后施用分蘖肥, 1个月后施穗粒肥, 保证施肥时间与除草工作的合理实施下, 促进施肥更为合理。在具体施肥过程中, 因为杂交水稻具有发达根系和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 需要施加氮肥、氮肥及钾肥等。如在耕草清理完成后, 需要选择多样的底肥, 将农家肥控制在22 kg/m2。因为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磷肥、钙肥, 所以, 需要将其搅拌均匀后, 将其喷洒到表面上去, 以促进插栽工作的合理进行。

1.4 秧苗的质量分析

在对秧苗质量进行分析过程中, 要保证秧苗移植工作的合理实施, 需要选择好生长时期。如在五叶期, 水稻是适合移栽的。如果是晚水稻, 可以在25 d或26 d后对其移栽, 因为该期间的秧苗具有发达的根系, 在移栽过程中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也能促进其生长的优化进行。还秧苗生长过程中, 还需要掌握好秧苗的生长规律, 并注意到, 水稻在高温天气下才能更快生长。在对秧苗移栽期间, 如果根部带土, 可以控制好移栽的深度, 如, 将深度控制在2 cm左右, 这样不仅能保证秧苗后期能够生长出较大稻穗, 还能提高秧苗的生长质量[4]。

2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根据以上对水稻在栽培技术的分析, 在近几年不断发展过程中, 我国的水稻栽培工作已经取得成效, 并促进了高产水稻的积极生产。但还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的内容。例如, 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期间, 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 考虑环境及气候条件, 选择优质的品种, 这样不仅能促进水稻栽培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进行, 还能保证水稻种植的高产性。同时, 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期间, 还需要注意到,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药物, 以降低水稻的不良生长。

2.1 常见的病虫害

与其他作物相比, 在种植水稻期间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危害, 并影响水稻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一般情况下, 常见的病虫害主要为叶稻瘟病、穗稻瘟病、白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 稻飞虱、稻螟虫等[5]。对于叶稻瘟病, 如果在水稻种植产地出现该病, 既可以利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加水喷雾防治, 也可以利用硫磺唑药剂防治。对穗稻瘟病, 要对该病进行防治, 需要注意到最佳的防治时间, 对该病进行防治一般选择利用三环唑可湿粉试剂来实现, 并使其加水喷雾。为了能够获得最好效果, 需要每隔5~7 d喷雾1次。对于白枯病以及细菌性条斑病, 如果水稻中发现有病斑, 需要利用川化018可湿粉剂加水进行喷雾处理, 也可以使用链霉素加水对其防治。对于稻飞虱, 该病的产生是通过吸取植株的汁液, 使植株变黄, 并降低水稻的生产产量。要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治, 需要利用优乐可湿粉试剂、速灭威可湿粉试剂加水对其防治。对于稻螟虫, 该病容易使水稻产生枯心、白穗现象, 要对其有效防治, 需要利用巴丹原粉与细土撒肥加以螟怕可湿粉剂对水来防治[6]。

基于以上对病虫害的产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当前, 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也具有更要要求。实现绿色化的防治、控制手段能够被人们所认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 产生的病虫害种类多, 不仅影响范围大, 还会产生较强的爆发性。水稻病虫害的产生会获得更大灾害, 也会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所以, 针对以上对病虫害现象的分析, 在种植过程中, 除了利用一些药剂对其防治外, 还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改善:其一, 在种植过程中, 需要选择抗病、抗虫性较强的品种, 保证能够从根本上对其防治;其二,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 需要对被传染的种植进行有效清理, 这种不仅能减少危害, 还能为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其三, 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其防治, 如在田间释放青蛙、瓢虫等, 这样不仅能为其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 还能促进防治过程的综合化治理;其四, 开发环境友好型药剂, 使其能够利用无毒、清洁的药物防治病虫害[7]。

2.2 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水稻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相关措施防治病虫, 不仅能对其有效控制, 降低产生的危害, 还能使水稻产量、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水稻在不同生长时期, 产生的病虫都是不同的, 当然, 使用的治理措施也是不同的。如果利用物理治疗方法, 不仅能节约成本, 还能减少对水稻产生的危害。如在对水稻螟虫进行防治期间, 可以利用杀虫灯来对其治理。如果利用农药对其防治, 在水稻中就会增加一些药物残留, 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 在利用药物喷洒期间, 需要控制好农药药量, 保证有效防治病虫害基础上, 减少残留药物的存在。

因为在对水稻生产过程中, 存在的病虫害种类比较多, 具有大范围的影响特征。如果发生灾害, 不仅会产生大面积的灾害现象, 还会影响水稻的总体生产产量, 从而使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较大挑战。所以, 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期间, 一定要重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确立出合理的预防指标[8],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 还需要将一些有害植株清理掉, 以防止传染给其他植株。在施肥管理工作中, 还需要为水稻的种植与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以促进环保与防治效果的共同实现。

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中, 除了以上注意的相关问题, 还需要提高人们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意识与利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其中, 农业部门可以在内部建立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指导网站, 也可以为农户提供相关书籍, 使他们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丰富自身的种植经验。此外, 农户还需要积极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 保证在种植期间利用优质种子, 以抵抗病虫害的发生, 促进水稻产量的积极提高。

3 结语

水稻生长与种植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该实施过程比较复杂, 需要在各个环节完成,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会影响到水稻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所以, 研究水稻的栽培技术, 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防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种植过程中, 种植人员对各个环节严格管理, 以保证水稻的生产质量有效提高;还要积极引进一些先进技术, 保证实现产量与质量的共同发展, 这样不仅能维护种植户的自身利益, 还会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

摘要:水稻是我国粮食产量最高的作物, 与人们生产、生活有较大联系。水稻在我国不仅具有种植面积广、范围大的特点, 还能实现较稳定的生产产量, 提高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因此, 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 并利用相关措施有效防治病虫害, 以促进水稻的良好生产。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彭明秀.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8) :78.

[2] 陈章俊, 钟齐刚.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 2014 (12) :128.

[3] 殷明贵.水稻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资, 2013 (32) :23.

[4] 任胜清.浅谈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科技, 2015 (7) :66.

[5] 李庆体.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 2015 (18) :123-124.

[6] 李连奇.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 2016, 33 (3) :83.

[7] 李文松.上帕镇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问题[J].北京农业, 2015 (6) :25.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水稻机械化插秧标准模架育秧技术研究

摘要 通过制作模架改变机械插秧育秧方式,既解决了软、硬盘育秧投入成本高,又解決了双膜育秧切块费工,切块成型标准难掌握、边角碎料多,种、肥、土浪费大的弱点。使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成本低,投资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秧板利用率高。

作者:蒋家昆 顾纪云 郭永生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起因、发展与推广现状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水田海拔高相差悬殊。海拔600~1000米的中高山水田,由于山高气寒,泥温低、水温低,以低温冷害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种植水稻“早期迟发、中期荒草、后期秋风”等问题十分突出,使喜温喜光的水稻生长遭遇重重障碍。在推广地膜水稻以前,农户一直采用古老的水稻极早熟品种与栽培技术,平均产量极低,每公顷产量多数年份在3000千克左右,灾年甚至绝收。

受玉米覆盖地膜增温增产启示,1993年竹山县海拔800米左右的大庙乡万兴村农户,试探性地将用于覆盖玉米的地膜覆盖于水田,然后打孔插秧,秋收时覆膜水稻比未覆膜水稻增产50%以上。1994年许多农户纷纷效仿,再次取得明显增产效果。1995年竹山县农业技术人员在十堰市农业局统一部署下开始协作攻关,当年分不同海拔、不同类型田块做正规布点试验,并逐步完善技术,组织规模示范。1996年,全县示范面积达600多公顷,1997年达1800多公顷,以后每年推广面积都稳定在2000公顷左右。

1997年,湖北省科委、农业厅在十堰市召开全省水稻覆膜栽培现场示范会,随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又在十堰市召开南方12省水稻专家参加的地膜水稻现场观摩会。1999年,国家农业部又在十堰市召开地膜水稻现场会,来自四川、江苏、云南、河南等15个省市区的代表参观了水田地膜覆盖这一全新的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该项技术的推广。目前,该技术经过多次改进、完善、提高,不仅在我国南部山区和北方稻作区得到广泛运用,还推广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土耳其等11个亚非国家。

二、地膜水稻六大技术突破

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至少有六个方面重大突破:一是突破了地膜只能覆盖于旱地的传统观念与做法,首开了水田水生作物覆盖地膜的先河,大大拓宽了地膜覆盖的范围;二是实现了水稻由以“淹作管理”为主向“湿润管理”为主的转变,不仅增强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同时开辟了水稻节水栽培新途径;三是水田严实覆膜后能够彻底闭杀杂草,为消灭水田恶性杂草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四是突破了杂交水稻的种植区域,通过覆膜增温,使生育期较长的杂交水稻能够在过去的禁区——年积温不足的高山种植,通过覆膜保湿,使水稻能够在水源不足的田块(或旱塝田)种植;五是实现了高山水稻由中低产向中高产的突破,使高山水稻单产得以稳定、大幅度地提高;六是可以大幅度减少水稻生长季节稻田甲烷(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三、增产效果与原因

(一)增产效果

鄂西北山区多年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海拔800米左右)水田覆盖地膜,若技术得当,与常规栽培相比,平均增产稻谷50%;中山(海拔600米左右)平均增产30%;低山(海拔400米左右)增产20%左右;冷、烂、酸、毒田,增产更加显著。

(二)增产原因

1. 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

稻田覆膜后,采取湿润半旱式管理,使稻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许多利于水稻生长的变化:

①前期泥温明显升高(图1)。水稻覆盖地膜后,由于地膜的增温、保温作用,在水稻生育前期泥温增加非常显著。从水稻插入大田至6月30日,覆膜稻田泥面总积温为1654.5℃,比露地稻田增加175.4℃,日均温增2.5℃,这为高山水稻克服早期低温僵苗,争取早生快发、蘖多穗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水稻生长后期,由于覆膜水稻生长繁茂,基部透光相对减少,泥温反而低于露地水稻。

②提墒保墒能力增强。稻田覆盖地膜后,为提高泥温,必须改传统的淹作栽培为湿润栽培。稻田在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受热力梯度影响,深层水分向泥表移动加剧,至膜面后凝结滞留于泥表,因而表层土壤墒情与不覆膜相比有明显提高,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水稻对水分需求(水稻需水敏感期除外)。这也是地膜覆盖水稻能够采用湿润管理的原因所在。

③田间湿度相对降低(图2)。稻田覆盖地膜后,虽底层水分向上活动加剧,但由于地膜阻挡了土表水分的蒸发,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湿度均低于未覆膜稻田。尤其是前期,湿度降低更为显著,从而使水稻的部分病害相对减轻。

④田间杂草明显减少。稻田覆盖地膜后,杂草数量极显著减少,从而免除了稻田的除草用工、用药,减少了土壤养分消耗。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膜紧贴泥面,杂草种子因缺氧难以萌发;即使有少量种子萌发,幼芽遇地膜后因高温生长受阻,甚至灼伤死亡,而水稻是打孔插入,故可正常生长。这也是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能够采取湿润管理而避免草荒危害的重要原因。

⑤稻田需水明显下降。稻田覆膜栽培,除在灌水插秧、返青分蘖、孕穗拔节、扬花灌浆等水稻关键需水期外,均宜采取湿润管理,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湿润即可。由于覆膜后土壤蒸发减少,保水性能提高,因而覆膜水稻需水量与未覆膜相比大为下降。据测定,覆膜水稻每公顷需水量为1974米3,与未覆膜水稻相比节水率达78.3% ,所以覆膜水稻还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栽培技术,在塝田干旱年份以及水源不足地区,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这在该县几次大旱中已获得印证。

⑥肥料损耗明显减少。稻田覆盖地膜,有效地隔断了膜内外之间的联系,肥料集中施于厢中膜内,受地膜保护很难直接挥发、下渗或随降水流失,而且采用湿润管理,减少了稻田的灌水与排水,也使土壤养分流失相对减少。另外,覆盖地膜后杂草减少,也减少了养分的无效消耗,因而覆膜水稻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

⑦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稻田覆盖地膜后,采取湿润管理,由于土壤水分向上垂直活动加剧,在水分涨缩运动中,土壤毛细孔逐渐发达,土壤通透性逐步得以改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从而利于土壤养分的氧化、分解与释放,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与积累,进而利于水稻的根系发育与地上部分的生长。

⑧前期光照相对增强。稻田覆盖地膜后,膜内水分蒸发,很快在膜底面凝结形成水珠,对阳光具有一定的反射作用,因而覆膜水稻除接受太阳光直射外,还接受来自地膜的反射光。对水稻多方位受光、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效率、改善基部透光、加速前期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作用,对减少部分病虫危害也有一定效果。

2. 增强了水稻生理机能

稻田覆盖地膜后,由于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好转,使水稻的许多生理机能得到了明显增强。

①根系发育快,吸收水肥能力强。稻田覆盖地膜,由于泥温增加,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供肥能力增强,对水稻根系的发育极为有利,水稻插秧后发根快、扩展迅速。据试验,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覆膜水稻分蘖期根鲜重比未覆膜水稻增79%;根干重比未覆膜水稻增75%,且盖膜稻田采取湿润管理,水稻根系中吸收能力较强的毛细根特别发达,黑根少、白根多、活力旺盛,因而对水肥吸收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为地上部分的旺盛生长提供了条件。

②前期群体增长快,光合能力强。水稻插于覆膜水田,由于根系发育快,地上光照足,因而返青分蘖较快,且前期群体增长快。据试验测定,至分蘖期,覆膜水稻在株高、单株茎蘖数、单株叶面积等方面均明显超过未覆膜水稻,其中株高增8.9%、单株茎蘖数增34.8%、单株叶片数增14.3%、单株叶面积增54.0%,且覆膜水稻前期叶色普遍较浓。由于覆膜水稻前期叶面积大,光合效率高,因而光合能力明显增强,积累同化产物较多,从而为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③抽穗扬花早、库大源丰流畅。地膜覆盖水稻由于泥温较高,可以早播早插,且由于前期积温增加显著,因而生育进程相对加速,抽穗扬花相对提早。由于分蘖发生早,低位分蘖多,因而单蘖叶片数多、叶面积大,穗分化时间充足,穗型较大,单穗营养面积足,在适宜温度下养分输送流畅,灌浆速度快,空瘪率低、千粒重高。这对解决高山长期以来由于积温低、扬花迟,后期遇低温则灌浆迟缓、空瘪率高、穗小粒少有重要意义。据多年试验观察,覆膜水稻与未覆膜相比,一般扬花提早10~15天、穗总粒数提高10%~20%、空瘪率下降5%~10%。低温年份,空瘪率下降更为显著。

3. 各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提高

试验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水稻覆盖地膜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①有效穗数明显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覆膜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比常规水稻增33%,部分极为冷浸、覆膜得当的田块,有效穗增幅达50%以上。覆膜水稻有效穗显著增加,其原因是覆膜水稻分蘖优势明显,早期低位分蘖较多;其次是分蘖成穗率较高。

②穗实粒数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水稻穗实粒数比常规水稻增22.9%。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覆膜水稻穗实粒数比常规水稻增12.6%。覆膜水稻穗实粒数较高,一方面是因为覆膜水稻低位大蘖多,穗总粒数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覆膜水稻灌浆时温度适宜,空瘪率相对较低。

③千粒重有所提高。覆膜水稻与常规栽培水稻相比,明显籽粒饱满、色泽亮黄。经测试,覆膜水稻千粒重比常规栽培增4.6%~20.9%,原因是覆膜水稻地下根系活力较强,地上叶片光合能力较强,茎秆叶鞘储藏养分充足,加之灌浆温度适宜、灌浆时间长,灌浆更为充足。

四、技术要点

水稻覆膜增温湿润栽培技术,是在原有水稻栽培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吸收了水稻半旱式栽培湿润管理、寒地水稻稀植等技术的优点,经不断修改完善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水稻栽培技术,被专家誉为“水稻栽培史上的又一次突破”。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择适宜覆膜田块

水田覆膜,每公顷需增加地膜投入750元左右(需地膜52.5千克),宜选增产幅度较大田块覆盖。实践证明:高山水田、二高山槽田及低山冷烂酸毒田以及杂草严重田块,覆盖地膜后均增产显著,是实施水稻覆膜栽培的首选田块。

(二)采用高产杂交稻种

水稻覆膜栽培,熟期明显提早。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覆盖地膜的增产潜力,应淘汰原有虽生育期较短、但产量较低的常规稻种,改用分蘖力强、生育期相对较长、长势旺盛、产量较高的杂交稻种。具体品种可根据当地情况,经试验后因地制宜确定。

(三)旱整水平、规范沟厢质量

冬闲田在冬前深耕晒垡基础上,春季施足腐熟农家肥,然后翻耕,再灌水、撒化肥、耙田、搅田边,整个大田表面应尽量整平。冬作田前茬收获后及时施农家肥,然后同样翻耕、灌水、撒化肥、耙田、搅田边。田耙平后沉实1~2天,然后按2米宽开沟起厢,也可在田耙平后先起出毛厢,次日再继续修整,要求厢沟宽25厘米左右,深25~35厘米,净厢面宽175厘米,四周开好围沟。

(四)施足底肥,多施长效、增温肥料

水稻覆盖地膜后,肥料挥发、流失少,加之追肥不便,一般不追返青分蘖肥,因此尽量施足底肥。最好选用颗粒性状好、肥效长的缓释性多元复合肥与速效肥搭配使用,多施优质农家肥,尤其是具有增温效果的牛栏粪等,以延长肥效、提高泥温。一般每公顷施40~60吨农家肥,750千克水稻专用肥(或优质三元复合肥),100~150千克大颗粒(或缓释性)尿素。其中农家肥需在翻耕前施入,化肥既可在耙田前撒入又可结合起厢均匀撒入厢面,混入表层泥中。

(五)严防早期病虫

高山水田水稻二化螟、负泥虫等历来为害较重。对常年虫害较重田块,最好在厢面撒施内吸性杀虫剂(如克百威)并混入泥中后,再覆盖地膜。农药在膜内缓慢释放并发挥作用,可较好地控制水稻前期多种虫害,并可节省用工,降低环境污染。

(六)把握栽插时机,适时覆盖地膜

水田覆盖地膜,一般选宽1.7米的水田专用强力超微膜。覆膜宜在水稻插秧前2~3天,趁晴天厢面无水、泥尚松软时进行。覆膜时膜尽量与厢面紧贴,绷紧、铺平,避免地膜在厢面鼓起气泡,膜边要用手压入泥中,确保厢面密封,增强保温、除草、保肥、保墒等效果。

(七)宽行稀植,降低插秧蔸数与本数

多年实践证明,水稻覆膜栽培以插旱育中、小苗为好。由于水稻覆盖地膜后,早期泥温增加显著,分蘖明显较早较快,稀植情况下,单株分蘖可增加一倍以上,且秧苗生长明显较旺,为防止后期苗数过多、生长过旺,力争穗大粒多、稳产高产,需大幅度降低基本苗数。高山可按照株距12厘米左右、行距25厘米左右插秧,每蔸插双本(单本就是一粒谷种长成的水稻秧苗;双本就是将两粒谷种长成的水稻秧苗合并在一起)。二高山田、低山田可按照株距15厘米、行距35厘米左右插秧,每蔸视苗情插单本或双本。插秧时,需先用板上钉有木钉的简易“定苗器”或滚轮式“定苗器”打孔。插秧时间冬闲田可比常规插秧早7~10天,以插旱育小苗(最好是塑料穴盘育苗)为好。冬作田前作收获后及时整田、覆膜、插秧,以插旱育中苗为好。

(八)干湿交替,强调湿润管理

水田覆盖地膜,淹作条件下不仅无增温效果,据测定温度比未覆膜还低1.9℃。地膜虽露出水面,但田间水位过高,增温效果也不太理想。而只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湿润,增温效果十分明显,且有显著改土功效。因此水稻覆膜栽培,除在整田插秧、返青分蘖、圆秆拔节(是指水稻从茎基部由扁平变圆、开始拔节这个时期,即水稻开始起身拔节这个阶段)、抽穗扬花等水稻关键需水期外,只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湿润即可。尤其是冷浸田,平时要尽量排干田水。另外,覆膜水稻由于分蘖旺盛,晒田宜早,早晒、轻晒、勤晒,苗到不等时,以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对地势低洼、排水困难田块,若分蘖过于旺盛,无法晒田控蘖,可采用灌深水办法控制无效分蘖。

(九)后期看苗追肥,搞好叶面喷肥

覆膜水稻生长旺盛,生物学产量明显提高,因而需肥量亦相应加大,在施足底肥基础上,为争取穗大粒多,宜在圆秆拔节期,结合灌水抢晴天在厢面看苗每公顷撒施尿素45~60千克,然后灌水淹没膜面,使肥料随水渗入地膜孔内。另外,结合病虫防治,在水稻破口期前后叶面喷肥2~3次,肥料可用复硝酚钠、惠满丰、水稻专用微肥,加适量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十)小心收获,留膜二次利用

地膜水稻管理收获中,应尽量保持地膜完整,水稻收获后,还可直接在旧膜上打孔,移栽油菜或其他作物,提高后茬作物产量。

五、近年来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广大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不仅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本身已日趋完善,而且还衍生出许多新的技术。

(一)水稻覆膜寄插育秧技术

寄插是山区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水稻育秧方式,先挖一个池,将谷种撒在池中旱育,秧苗长到2~3片叶时,再寄插到秧田里,待秧苗长大后再插到大田中,中间一段时间相当于把秧“寄”在秧田,所以叫“寄插”。

在水稻两段育秧中,将旱育的小苗(第一段秧)插于覆膜打孔后的秧田中(第二段秧),利用地膜的增温、保温效应,解决秧苗寄插后遇低温易僵苗、死苗等问题,促进秧苗健壮生长、快速分蘖,提高秧苗整体素质,效果十分显著。

(二)水稻穴盘(或肥床)旱育覆膜插秧技术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最初采取水育秧苗,由于秧苗嫩、秧根长,不仅栽插不便,而且插后还殪较重(即返青较慢),遇高温干旱死苗较多。经试验改为插塑料穴盘(或肥床)旱育的水稻秧苗,这种秧苗根粗短、苗矮健,插秧方便,而且插后基本不死苗、不还殪、生长快、长势旺、产量高,因而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目前已成为地膜水稻的主要插秧方式。

(三)水稻种膜复合技术

该技术是将种子精选、处理后,按照预定株行距粘着、固定于打有微孔的膜上,形成一种特殊的“种膜复合体”。使用时直接将“种膜复合体”铺于整好的水稻秧田或大田,种子接触稻田湿润泥土后即可扎根、出苗,从而免去插秧等操作,同时实现播种标准化。该技术简洁、规范,是地膜水稻的发展方向,目前在竹山县已小面积试验成功,增产、节支效果十分显著,但“种膜复合体”制作技术尚有待研究、完善,只有实现机械化、低成本制作,才能大面积推广。

(四)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在整田(旱整或水整)覆盖地膜后,直接打孔播种已催芽的谷种。经竹山县多年试验、示范,其突出优点是免除了育秧与插秧工序,较为省工,且水稻低位分蘖多、穗大粒多,但因出苗阶段容易被雀鸟为害,导致缺苗,加之播谷种还不如插秧方便快捷,因而推广面积不大。

作者简介:熊飞,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

上一篇: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乡镇乡绅自治社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