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稻调研报告

2022-09-14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龙江水稻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黑龙江水稻调研报告

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水稻研究室)

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黑河地区横跨

四、

五、六共三个积温带。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

(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

(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6.5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叶品种在水稻8.1-8.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

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 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

31、龙粳

36、龙粳

37、龙粳

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

24、龙庆稻2号、龙粳

27、龙粳

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

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

24、龙庆稻2号等。

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

1、根白而旺。

2、扁蒲粗壮。

3、苗挺叶绿。

4、秧龄适当。

5、均匀整齐。

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

(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 。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3、床土配制。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5、浇水。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生产全程机械化

1、秧田机械化。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

2、移栽机械化。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

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

5、植保机械化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二)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

(三)移栽技术标准

1、移栽秧苗类型。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26.4×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

(四)施肥技术标准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3-4公斤。

4、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

5、施肥时期

①基肥:氮肥总量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

④粒肥: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五)浅湿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B、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晒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C、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D、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六)化除技术标准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千金与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罗津乳油或瑞飞特或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马歇特与草克星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3、池埂化除技术。74.7%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七)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真菌病害。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叶期,30%瑞苗青水剂1-1.5ml/㎡,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②水稻恶苗病:真菌病害防治,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详见水稻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部分)。

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防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颈瘟药剂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亩+20%好米多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咪酰胺)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3)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

(八)防潜叶蝇技术标准

(1)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2)药剂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

(九)收获技术标准。

(1)直收时期: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2)割茬高度:15-30 cm。(3)技术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4)收获水分:籽粒含水量16%以下。(5)收获损失:直收综合损失3%以下。(6)糙米率:小于2%。

第二篇:水稻产业化调研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

发挥龙头作用 加速推进水稻产业化步伐

庆安县拥有绿色食品水稻基地110万亩,年生产绿色食品水稻55万吨,绿色产业开发闻名全国,是“中国绿色食品之乡”。为深入开发水稻产业,庆安县从狠抓龙头企业入手,全力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过几年的大胆实践,探索出一些颇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其中,青清米业和丰龙泉米业两户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发展模式,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主要做法

丰龙泉米业和青清米业是庆安县两户较大的水稻加工龙头企业。丰龙泉米业在水稻原粮收购、仓储和初加工能力上突出,仓储能力达3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青清米业在精加工和市场销售上见长,拥有知名品牌“七河源”。2002年,米业市场形势紧俏,青清米业“七河源”牌大米在市场深受青睐,但货源供应明显紧张。丰龙泉米业原粮储存量大,但在销售上由于没有品牌优势,加工的大米相对利润率低,用行内话讲“装一火车不如装一汽车”。在这种情形下,两户企业老总牛景升和黄亚清凭借个人之

间的良好关系和优秀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开始尝试合作,实施强强联合,加速企业战略扩张。在合作模式上,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实行分工协作,专业化运作。具体合作上,丰龙泉米业负责原粮收购、仓储及为青清米业加工糙米,青清米业负责精加工、产品包装、开发市场。企业间分工明确,各个环节全部专业化,做到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通过几年来合作,已经形成集团化趋势,现在两家企业使用一套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资金共享。

二、合作效果

丰龙泉米业与青清米业的集团化模式运作,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了水稻产业化发展。

1、经济效益。青清米业因合作有了稳固的粮源,保证了市场供应,集中精力开发高端产品和开拓市场。丰龙泉米业因合作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集中精力搞企业扩大再生产,彼此扬长优势,降低风险,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蒸蒸日上,已成为县内规模较大的水稻加工龙头企业。到目前,青清米业销售的“七河源”和“青清源”品牌大米已由原来的上海超市,扩展到以北京超市为中心,辐射华北地区,已经占领了北京80%的超市,年销售大米也由原来的2万吨扩大到5万吨以上,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成为“庆安大米”标志性品牌之一。丰龙泉米业由

原来的“小米碾”,发展到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的水稻加工龙头企业,并由糙米加工向仓储、运输、稻壳加工和有机稻米基地开发延伸,年加工稻壳棒近万吨,建立一处百亩稻鸭米基地,并拥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企业做大做强,需要的原料更多了,带动了基地发展,农民直接受益。去年,全县第一家开秤收购水稻的就是丰龙泉米业,收购价格为每市斤0.87元,比当时市场价平均高出2分钱,卖水稻的农民们都说:“现在种再多的水稻也不愁销路,而且价格还比别的地方高”。

2、社会效益。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吸引了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务工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两户企业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200人。两户企业效益的增加,又进一步加速了周边人流、物流、商流,特别是在丰龙泉米业周围集聚了小饭店、超市和运输车队等,个体工商商户生意兴隆,繁荣和带动了当地发展。

3、生态效益。以前两户企业一大难题就是加工产生的大量稻壳堆积如山,每年都要花钱雇车拉走,风一刮满天飞,燃烧处理又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这也是水稻产业的一个通病。由于稻壳棒的成功开发,实现了变废为宝,在获得经济效益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成为发展环保经济、循环经济的典范。

三、几点启示

青清米业与丰龙泉米业经过合作,两户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实现了分工协作,彼此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强强联合,强中更强,带动了基地农户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也加速了水稻产业化步伐。两户企业的成功带给我们几点启示。

1、实现产业化,需要企业各展所长密切合作,形成强大引擎。龙头企业上连基地,下接市场,是产业化的纽带、核心。两户企业联合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在自身做不大、做不强的情况下,可以实行企业间强强联合,专业化、配套化发展,彼此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结,形成完整的加工链条,各展所长,实现共赢,发挥最大的牵动力。丰龙泉米业2007年加工水稻5万吨,仓储3万吨。青清米业拥有“七河源”品牌,稳固占领市场。双方强强联合后,既满足了市场,又保证了效益,同时丰龙泉米业还年加工稻壳棒近万吨。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的规模与成效。据初步统计,庆安县米业加工企业已经由原来的204户整合到80户左右,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还将会被淘汰。

2、实现产业化,需要着力建设企业家队伍,培育优秀舵手。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走向,英明的决策可将困境中的企业带向辉煌,错误的选择也可把高峰中的企业推向深渊,拥有一批优秀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

的重要环节。青清米业董事长黄亚清与丰龙泉米业总经理牛景升能够合作,大前提是两个人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都是诚信的企业家,都是能够驾驭市场,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正是这种情形下,在米业高峰时期实现集团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短期内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企业不断扩张、壮大,得到高速发展。具备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使企业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企业由小变大,由少到多的根本所在,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和战略投资者,来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

3、实现产业化,需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知名品牌。品牌是核心竞争力。青清米业销售公司在北京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覆盖北京80%的超市,并辐射整个华北地区。历经数次大米行业市场波动的洗礼,“七河源”大米始终屹立,而且在市场同类档次产品上销售价格明显要高,根源就在于“七河源”这个知名品牌。是品牌效应在市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知名品牌、好品牌不多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提速发展,影响产业化的推进速度。在今后产业化的推进上应更加注重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要靠质量创品牌,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国家监督检查力度逐渐加大,把好质量关是创品牌的首要任务。要靠创

新创品牌,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不断推陈出新。要靠宣传造势创品牌。庆安的绿色经济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就在于能够抓住办“绿色食品节”,参加哈洽会等各种机遇对绿色产业进行炒作。

4、实现产业化,需要推进精深加工配套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和最高阶段,是通过多环节加工,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目前,庆安县水稻产业化发展形势较好,从杆到壳,从普米到精米,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在加工环节和产品开发上都已经破题,现在主要问题是产业链短而细。所说的“短”,就是由水稻到大米加工阶段仍是主流,精深加工项目仅处于破题或开始阶段,除了精米以外,其它产品仍然星星点点。所说的“细”,就是围绕水稻精深加工的项目非常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更少,应该有更多的配套加工、专业加工企业参与到链中来,增加“粗”度。在产业化推进上,要在引进、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同时,注重产业链延伸,从链条的长度和粗度都要增加。在长度上,由普米向精米、高档米发展;由大米到大米酒、米糠油、大米蛋白发展;由稻草编织向稻壳棒、稻壳发电、造纸等发展。在粗度上,不能每个项目只是单一企业在做,应该进行精细分工,实现专业化生产,有众多的企业来做,发展产业集群,努力做到吃干榨尽。

5、实现产业化,需要强化原料基地支撑作用,发展现

代农业。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是产业链条的起点。水稻产业化要提速发展,基地也必须提档升级。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必须着力建设现代农业。要加快推进基地规模化,发展集中连片种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化,大力推广水稻钵体育苗摆栽、机械插秧等农业新技术,以及发展“稻鸭”米、“富硒”米等有机水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鼓励引导农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组建农机合作社;加快推进基地标准化,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的绿色基地。

调研组负责人:中共庆安县委书记 刘凤岐

调研组成员:李义东 王明信 吕洪伟 李印

第三篇: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

××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市。当前粮食生产情况到底怎样?粮食安全会不会出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关心。最近,我结合“五同”活动下乡就此进行了调研。

农田没有抛荒

两种人在种田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第四篇: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

××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市。当前粮食生产情况到底怎样?粮食安全会不会出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关心。最近,我结合“五同”活动下乡就此进行了调研。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

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 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2007年种粮效益账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2007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2007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1、2007年自耕自种散户每亩(双季)的效益情况:又分两种,即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和农忙时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平均每亩效益为95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等项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25个计算,这种散户种田没有利润,但每日赚到了约38元工资。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效益为67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机耕、机割、机插等6项成本720元,尚余67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8个计算,除赚取300来元工资外,每亩利润350元左右。

2、2007年种田大户平均每亩可获利润404元。即每亩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以下成本:①农资、水费、种子等440元;②机耕、机播、机收等280元;③租田费120元;④雇工工资150元,尚有利润404元。

山区种田大户由于田块机耕程度低而增大雇工开支、自灌条件差而增加水费开支等原因,利润要低一些,有的甚至低至200来元;平原田块耕作条件好,每

亩利润高的可达600来元。

如此算来,在目前粮价稳定且略有上涨的前提下,规模经营的种田大户是能够实现预期效益的。一对夫妇只要租种30亩水田,一年就可获得1.2万元的收入,加上其他农业收入及农闲时的零工收入,共计可赚到1.6万元以上,与外出务工者的收入差不多;一对夫妇如果租种50亩水田,总收入可达2-3万元,比外出务工者的

收入则要强一些;百亩以上规模的种田大户,种田利润就更为可观。2007年,××市荣塘镇种500亩田的种田大户获得利润达30.2万元。

目前农资和工价上涨对种田效益的影响

今年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凶猛,目前反映在化肥上,每百斤尿素由去年的95元涨到120元,上涨26.3%;磷肥由20元涨到30元,上涨50%;复合肥(含量45%)由100元涨到160元,上涨60%;氯化钾由128元涨到230元,上涨79.7%。按每亩单季施用复合肥50斤、尿素32斤、氯化钾20斤计算,单季化肥成本增加43.6元;种子、薄膜价格也已上涨;农药目前尚未上市,但价格肯定将上涨。这些项目每亩将增加成本20元左右。预计今年单季将增加各项成本63.6元,双季将增加130元左右。

今年的人工工资也在继续上涨。人工工资上涨将主要反映在农机收费上,预计今年的农机收费每亩将增加成本60元。

这样算来,由于农资和工价上涨,今年的种粮成本双季每亩将增加180元左右。

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要消化农资、人工工资涨价的180元,保证种粮农民不减收并且有所增收,主要取决于今年的粮食价格。从目前国家公布的情况看,百斤早稻最低收购价提高了7元,若晚稻提价与早稻相同,则每亩产量1640斤的提价增收部分只有114.8元。照此算来,今年每亩将比去年减收65.2元。即使把今年国家粮食补贴标准提高部分的52元与之对冲,每亩仍然减收13.2元。

据有关人员分析,去年市场实际粮价在国家最低收购价上位运行,今年的实际粮价还将可能上位运行。从当前粮食行情看,今年市场实际粮价将达到百斤早谷90元、百斤晚谷100元的水平。故今年的种粮效益不但不会减少,预计每亩比去年还将增加150元左右。然而由于物价、工价上涨等原因,即使种粮的比较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受对比心理影响,还是会觉得种田效益不升反降。

种粮农民的“怕”与“盼”

种粮农民最怕农资价格上涨。目前粮价不高,种粮效益较低,特别是散户种田,只赚少量工资赚不到利润,如果农资再涨,效益就会更低。绝大部分种粮散户都是留守老人,他们大多属于习惯性种田,对种田成本一般能省则省,农资涨价后他们舍不得投入,能少施肥就少施肥,这样势必影响粮食产量。

农民最盼粮价上涨。如果油价涨、肉价涨、食品涨,惟独粮价不涨,农民心里肯定有意见。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安全,农民售出的粮食价格也应该有个合理的价格。

从××市调研情况看,目前水稻生产的态势比较平稳,即使面临当前农资价格猛涨的情况,水稻生产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年底以来粮价一直在涨,农民对粮价继续走高心理预期的一种市场反应。一旦农资上涨粮价不涨或农资大涨粮价小涨,则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能会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当前水稻生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稳定水稻生产仍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篇:我县水稻机械化生产调研思考

一、 **县现状

(一)**县地处苏、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微山湖西岸,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有耕地60万亩,人口45万,其中农村人口41万,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是鲁西南最大水稻产区。2008年,全县水稻产量约30万吨。

(二)2007年年末农村总人口41万人,从事第

二、三产业的有6万人,转移出

省劳动力约8万人,两项约占劳动年龄内总人数的70%,因而农业从业人员中,大多为老人和妇女。每到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分外突出。

(三)据试验测算,机插秧每亩可节省成本45元,平均亩增产水稻50公斤,每年可增产粮食2000万公斤。机插秧每亩可为农民增收近150元,由此每年可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另外机插秧工作效率是人工栽插的10-15倍,能够促进劳动力转移。同时能够改善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有力地促进水稻机械化生产。

二、**县水稻机械插秧的主要环节及发展现状

(一)机械灌溉。现有农村提灌设施(含固定机电提灌站、流动柴油提水机具和微电泵),固定提灌站181处,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保灌面积45万。

(二)机械耕作。 全县目前大型拖拉机保有量650余台,配套机具1200余台,手扶拖拉机1万余台,全县水田区机耕面积达到98% 。

(三)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其目的是培育出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能适合机械插秧,并且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的标准化秧苗。需做好育秧准备、软盘育秧、苗期管理、栽前准备等多项工作。

(四)机械种植。机械插秧是**县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最薄弱的环节。上世纪七十年代,土地由集体种植,**县曾经开展过机插秧推广工作,当时由于机械性能落后,秧苗都采用秧田培育,机械插秧伤根伤苗,返青慢,产量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还开展过机抛秧推广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水稻栽植机械化一直是困扰**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大难题。 2004年—2008年,**县积极探索水稻栽植机械化的新路子,多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外省市对水稻机栽技术进行考察,试验示范了水稻软盘旱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技术,并就该项技术推广向县政府作了专门汇报,主动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使部分农民逐步认识接受了这一技术。近几年,分别在王鲁镇的张庙村、王庙镇的李集村、老砦乡的李集农场进行了机械插秧推广,机插秧面积面积达到了3400亩,取得圆满成功。但是2008年,全县机插秧面积仅占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的0.76‰。

(四)机械植保。**县的植保机械以喷雾器为主,少喷粉器,多为半机械化,用药量大,效果差,残留多。这类机械在**基本普及,几乎有稻田的人家都有1-2台。2007年,旺苍利用购机补贴政策,推广二冲程汽油机喷雾器160台,每台每小时可喷洒农药5亩,是手动喷雾器的5倍,而且省药,少残留。

三、 **县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插秧要求浅水载插、浅水灌溉,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厘米之内。秧苗普遍分孽时,还需放水晒田,控制过多分孽,将每窝秧苗控制在12株之内。目前,全县稻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水深约5--10厘米。而且多数村渠系不配套,大多数稻田进水、放水渠道不畅,不能适应机械化插秧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二)机械产品价位高,使用季节性强,成本收回周期长。插秧机一年只能作业一季,一季只能作业15天左右,而且必须是采用软盘育秧等方式提供的秧苗才能作业。一台东洋--pf455s插秧机享受国家究补贴之后,农民还需支付10000元左右,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两年。季节一过,这些农业机械尤其是插秧机械便长期处于“失业”或“待业”状态。

(三)育秧程序多,机插技术要求高。种植环节的关键是育秧环节。软盘育秧必须把握好五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机械化插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稻田整平耕细,牛耕牛耙是难以满足农艺要求的,只有使用耕、旋机械。机插秧苗的秧龄控制在25—35天,而人工育秧秧苗的秧龄多达60天。机插秧还要求有合理的栽植窝数和足够的基本苗,如油菜田和小麦田,每亩栽植窝数控制在18 000左右,基本苗控制在60 000株左右。

(四)土地分散,地块小。**县人均水田仅1亩,农户不同,种植的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这家愿意机耕、机插,那家愿意人栽 ,矛盾难以协调。加之田块狭小,机器调头、转弯费力,而且油价昂贵(柴油每升4.85元

),导致单位作业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高。

(五)农机和农艺缺乏有效配合。

(六)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七)农机技术人员缺乏。全县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从业人员约30000人,仅占全县农业人口0.6%。目前,能熟练操作插秧机械的技术人员仅只10人,其中农民5人;能从事软盘育秧的技术人员仅有7人,

其中农民4人。

四、推进**县水稻机插秧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力度。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推进水稻机械插秧的主体,但仅靠农民是不能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这就迫切需要县乡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县级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 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合,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推广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建立水稻机插秧技术指导体系,解决推广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我们建议县政府向各乡镇下达机插秧推广目标任务,机插秧实施乡镇应以村或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单位,统一供给水稻种子,统一水稻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田间管理,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从而全面推动机插秧蓬勃开展。

(二)突破重点,循序推进。 建议县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建立农机化科技推广示范园,引进、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现水稻主要生产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同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实施,逐步向全县推广。

(三)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水稻机械插秧,就要探索、试验、示范、推广与农机作业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如软盘育秧与机械插秧,便是农艺与农机结合的范例。而现代农业条件下的农民必须是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明法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唯一的途径就是培训。只有培训出一大批新型农民,他们才会自觉、主动选择买得起、用得起的农业机械。

(四)充分发挥农机服务协会作用,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服务协会要优化、整合本县农机资源,发挥能人效应,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致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创出农机服务品牌。除了服务本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外,还应利用协会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制定农机作业服务指导价格,完善作业质量标准,引导本县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大胆“走出去”,开展跨区作业,尽快缩短购置农业机械的成本收回周期。

(五)完善售后服务,解决机手后顾之忧。 在农机具拥有量比较集中的乡镇设立售后服务点,成立农机维修服务专业队,在农忙时节提供24小时维修服务,随叫随到,深入田间、场院,开展维修作业,及时消除机手的后顾之忧。

(六)加大插秧机补贴力度,使农民买的起,用的起。县政府可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阳光培训”工程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县农机校职能,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保障每个村有5---10个熟练掌握育秧技术或插秧机操作技术的技能型和智力型农民,并扶持、培育育秧专业户和机插秧专业服务队,提供商品化秧苗和有偿机插秧服务。同时,建议县财政给予 推广机插秧一定数额的补贴,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在中央财政补贴和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10%--20%的补贴,以此激活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鸿门宴创新教学实录下一篇:狐狸列那的故事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