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党性学习心得范文

2024-04-16

党史党性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我在工作之余,细细的读了我们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风风雨雨的九十年历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7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人民有了灯塔。

但是,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xx政变,为了挽救党和人民,中国共产党打响了八一南昌起义第一枪,我们有了自己的军队,我们用正义的武装去对付蒋介石的非正义的反动的武装,而毛泽东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主张。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

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前四次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但是第五次由于博古的左倾主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为了保存军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并召开了影响深远的遵义会议,这时,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寻求出路,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大爱无形,为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主动与蒋介石国民党握手,国共共同抗日,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为了中国能真正的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解放战争,赶跑了蒋介石,中国人民翻身得了解放做了自己的主人。

但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也是面临很多考验的,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妄想东山再起,美帝国主义更是虎视眈眈,为了保家卫国,我们组织志愿军赴朝,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我们开展了土地革命,三反五反运动,一切都在向着预定的轨迹发展,但是,后来由于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式做了错误的估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让刚刚好转的形式发生了逆转,很多知识分子和革命老前辈遭到了迫害,经济也一落千丈,但是叶剑英、华国锋等在形式很危险的关头结束了这长达十年的浩劫,邓小平力挽狂澜,在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并召开了影响深远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大会是中国人民的福音,而随后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昂首在世界人民面前。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变化,中国更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的中国人民,在xx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阔步前进。一部烈的殷殷嘱托,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

一部不平凡的党史,就是我们先辈们辉煌的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要居安思危,谦虚谨慎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

一部艰苦的党史,那些位高权重,却时时刻刻把人民记在心上从不以权谋私的公仆更是我们今天为政者学习的楷模,在位一天,不是为了为自己私利,而是为了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多思考自己究竟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党史党性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一、 党史的学习,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了党的宗旨和行动指南,教育我们要认真吸取党的经验教训

纵观党的历史,无论是建党初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我们的党都是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便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白色恐怖和反革命“围剿”时期,我们的党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土地革命战争,并通过对当时中国的各阶级利益诉求和力量对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努力进行着一系列消灭剥削,争取平等的革命实践。接下来的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更是为了民生、民主和自由而战。而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至今正在奉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也都是着眼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由于党始终如一的贯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六十一年前我们的国人就不再受奴役,受压迫,终于扬眉吐气的“站起来了”;现在,更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还有多的人口温饱问题,并且着眼于人类的未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引导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和环境均衡发展,提倡创建和谐社会。

同样,总结党的历史,我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除了坚决贯彻党的宗旨不动摇外,还有就是正确的贯彻党的行动指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辩证的科学的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事实证明,如果不能认清我们特有的国情,不能立足于我们本国的实际,教条的照搬别国的革命理论和建设经验,那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受到损失或挫折。这一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充分体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时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反“围剿”战争的影响,在 “十年**”期间 ,充分体现在“大跃进”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导致的经济建设停滞不前。相反,正是由于把马列主义同我们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充分的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力量对比,党通过采取 “农村包围城市”、“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大转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进行持久抗战等战略,我们的党才保留了力量,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而在经济建设时期,通过建国初期的

社会主义改造,直自后来的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对我们国情的审慎考量和认识,基于对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界定,我们党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不仅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并逐步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述:

“人民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人民也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

在漫长的反帝反封建以及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我们的党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仅创建许许多多丰功伟绩,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所有这一切,都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努力的结果,它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血泪和汗水。

让我们在深切怀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

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一切先驱的同时,着眼未来,牢记如下经验教训,从而祝愿我们的党在以后历史时期创建更加辉煌的业绩!

——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 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 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 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 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自我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 生机和活力。要结合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谦虚谨 慎。要勇于正视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加以解决。

总结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

展望新时期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 党史的学习,更加激励我拥护党的领导,始终不忘党的方针政策,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通过党史的学习,使我认识了许许多多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西安历史简明读本》中所列的那些我以前所不熟知的前辈,使我不仅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且

看到了同样做为党员,他们是如何对待党的事业,如何完成党所交付的任务的。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那些需要为党的建立和发展同敌人做斗争的特殊任务,但我想,我们仍应该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党章的要求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一部党史,使我看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使我感到了做为一名党员的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为此,我决心,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对照党章严格要求自己,不做有损党的形象的事。具体的说就是坚持自觉学习,努力工作。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为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安定,法制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尤其是要通过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形势下不断强化自己的党员意识,增强党的观念、履行党员职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正确看待名利、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奉献意识,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本色。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

党史党性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八

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和正确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这是时代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

“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

加强党性、改进作风,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养、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落实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和措施上,围绕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民主团结、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加强党性、改进作风,重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应该体现在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上,体现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体现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各级党组织要从教育培训、培养锻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作风要求、纪律规定等方面制定科学评价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具体要求,努力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既是对我们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是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现实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曾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在实践中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中将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发挥纪律严明这个优势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七

严明的纪律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纪律,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优良作风、保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

当前,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自恃地位特殊,放松纪律约束,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和各项规定,不认真贯彻执行,我们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实践证明,对中央三令五申的禁令和规章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我们这个党就会被搞散,我们这个国家就会被搞散,就谈不上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保证政令畅通。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的组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当之风,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超越职权插手具体建设项目,更不能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决不允许侵犯群众权益,决不允许欺压群众。一定要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各项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清正廉洁。

纵览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党的纪律严明,党的战斗力就会增强,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纪律松弛,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尤其需要更加充分发挥我们党纪律严明这个优势,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团结奋斗,就能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六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面对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面对社会上种种腐朽思想的影响,能不能坚持正确利益观,对领导干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

在利益观的考验面前,绝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甚至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有的违规建房、住房超标准、收受礼金购物卡、投资入股谋利。这虽是个别现象,却充分说明,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利益观,才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抵挡住金钱和物欲的诱惑。

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论者,不讳言利益,不否认社会成员有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领导干部也有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利益。对于领导干部的正当利益,组织上应该维护。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能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更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尤其不能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富起来就感到心理失衡,觉得自己吃了亏,总想着攀比仿效,总琢磨给自己找好后路。这样想问题,没有不犯错误的,没有不走到邪路上去的!大量案例警示我们,个人主义逐步发展、恶性膨胀,必然导致以权谋私、走向消极腐败和堕落。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

正确利益观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不动摇,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人民日报评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五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人民日报评论员:责任重于泰山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四

领导就是责任。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责任心强,就会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责任心不强,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在其位不谋其政,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结果就会问题越积越多,以致酿成大祸。

领导干部负有领导科学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应对突发事件等重要责任。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责任意识强,就会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相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就很难到位甚至缺位。工作有难易之分,能力有高低之别,但关键的还是责任心。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工作勤勉,兢兢业业,带领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但是,也要看到,确有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阻碍了我们事业的发展。

我们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往往与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直接相关。一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惨剧,后果触目惊心、教训十分惨痛。如果相关领导干部能够负起责任,这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带头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部门、行业、部位、环节,要反复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严防死守,杜绝隐患。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2009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中,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肩负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落实上,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待。

仲祖文:引才的关键是引心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对人才工作日益重视,纷纷加大引才力度,尤其是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想方设法吸引海外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只注重政策优惠、物质待遇,不重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引才没有去引心。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徐庶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计,是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用人者必须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

引才要引心,首先要激发人才的爱国心。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李四光等一批杰出科学家冲破层层阻力毅然回国,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和人民。今天留学海外的人才,同样身在异乡,情系桑梓,满怀爱国之心。我们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鼓舞他们,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吸引他们,为他们实现报国之志开辟更加畅通的渠道。

引才要引心,关键要激励人才的事业心。海外人才回国,看重的是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坚持以用为本,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引心聚才。要改变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让引进的人才有机会领衔或参与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要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要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引才要引心,一定要尊重人才的自尊心。大凡人才,自尊心都比较强。要真心实意与人才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差异,使他们感受到信赖和光荣。要保护创新、宽容失误,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和学术氛围。要创新激励机制,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使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新一轮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潮正在形成。我们要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更宽的胸襟广揽四海英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服务于大局

2009年的春天,党风政风问题一再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把党的作风问题作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就严禁以各种名义公款出国(境)旅游、严格公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使用等事项提出了八项要求;3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同月,“两会”召开,据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调查,民众对“两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反腐败名列榜首。党风廉政问题又一次位居舆论中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困难之时,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层到普通民众,都对党风廉政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有重要理由:

一是树立信心、克服经济困难之需要。温家宝曾几次谈到,面对经济发展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然而,信心从何而来?对执政党的各级领导者来说,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等等,都是信心的来源。但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说,能否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唤起民众的信任——信心,共克时艰,带有更大的难度。比如,某些具体政策是否正确,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其贯彻执行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如果民众认为执政党与政府不是特殊利益集团、是真正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就会拥护暂时不能见效的政策;而执政党与政府公信力较低时,其政策即使正确也难以得到民众认同,执行的阻力也相应产生,这就是信心问题。换句话说,民众的信心来源于对党和政府行为表现的认可,而作风作为党性和世界观的一种外在表现,是直接影响人民信心的重要因素。党的作风服务于大局,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

二是增强凝聚力、创造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之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的和谐与执政党、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和谐社会以公平正义为首要特征,腐败现象和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等不良作风则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损害,腐蚀社会主流价值观,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有些问题,比如,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主义;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得过且过、没有干事的心态;遇事推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乱子等等,虽不能划入腐败的范畴,但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并且,由于这些问题往往是在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常态性工作中出现的,更直接影响了执政党与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中,相当一部分与党风政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关。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是保障党的性质之需要。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向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党的性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与腐败和各种不良作风是相悖的。党的先进性内含着作风层面理应走在时代前列,理应符合人民的需求,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形成适应改革开放的新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中央文件所作的各项规定,就不仅仅是出于扭转经济局面的需要,还是保障党的性质,维护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央文件提到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公款出国旅游等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强调了。这些问题一再出现,说明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提起的话题,只有从经济体制和执政体制改革的源头综合治理,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就必须要在尽责、感恩、敬业、守信、立德、节欲方面下功夫。

要尽责。要把尽责作为首要的任务来认真对待。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好岗位职责内的事,做好群众需要做的事,做好别人不爱做的事,做好别人不会做的事,并且能够甘于寂寞,长期坚持,做得让组织满意,让同事满意,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满意,这样才算是尽到了责任,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尽责、善尽责、尽到责,这样不但出成绩、出业绩、出政绩,而且在尽责中增长了才干、充实了生活、愉悦了身心。

要感恩。感恩就是要在其位、谋其事、用其智、竭其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感恩就是要将感恩之心外化为具体的行动。强化感恩之心的最好方法是学会比较,往上比,副职可能不如正职,一般岗位可能不如重要岗位;往下比,在人多职位少的情况下,能获得现有的工作、职位、报酬,已经是无比幸运了。大家应该知足,应该用感恩之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不要总是抱怨自己付出太多,提拔太慢,得到太少。

要敬业。敬业是干部必备的素质。敬业,才能乐业;敬业,才能爱业;敬业,才能修业;敬业,才能精业;敬业,才能兴业。敬业,才会将心思、时间、精力用在工作上,以明确的奋斗目标、明确的实施步骤、明确的落实措施一步步向目标靠近。只有有了敬业的精神,才会有敬业的行动。如果有了敬业精神,勤学习,善钻研,就能成为行家里手,形象就会升值,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要守信。经商要讲诚信,为官更要讲诚信。领导干部既要重承诺,更要重践诺,因为假的承诺,必然会带来真的麻烦!老百姓更重视的不是领导干部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作为领导干部,要成为讲诚信、守信用的楷模,要坚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要立德。胡锦涛同志要求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组织选用干部把德才兼备作为重要标准,考核干部要考“德能勤绩廉”,有人说官德也是一种政绩。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建树起来的丰碑。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做人的尊严,得到人们的信赖,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领导干部的魅力和威信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美德。领导干部要发挥好道德的力量,用美德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增强干劲,干成事业。

要节欲。人非圣贤,谁能无欲?有欲望没有错,关键是要把握好欲望之“度”,要有底线,必须要将欲望控制在法纪制度、道德良心允许的范围之内。有些人生活得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太少,而是贪图太多。要以史为镜、以案为戒,束紧名缰利锁,学会节制欲望,绝不能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只要不盲目攀比,主动去非分之想、远不正之风、弃不义之财,就能知足常乐。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它标志着执政党在政治上成熟和理论上自觉的程度。党员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执政意识的有无和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与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既是一种政治身份意识,就是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执政骨干力量,自觉把自己所从事和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考虑和谋划;也是一种使命意识,就是时刻铭记党的理想信念和党的奋斗目标,自觉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实践表明,不断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对于建设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持党在整体上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前提。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基本资源。党的创造力离不开党员领导干部创造性工作的态度、智慧及行动效果。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性的思想来源,是对党的事业的认同、参与的自觉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具备了执政意识,才可能在执政大局下思考问题、布置工作和采取行动,使一切工作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才可能进一步自觉履行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发挥领导骨干作用,始终保持创造的积极性。这样,党才有活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先进性的一面旗帜,是党号召和凝聚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与拥护的强大思想武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继续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被“西化”、“分化”了,必将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坚强的执政意识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解决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党的执政使命不符合、不适应问题的紧迫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与其重任总体上是相适应的。但是,随着党所处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重大变化,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存在着执政意识淡薄、错位的问题。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不坚定;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严重脱离群众;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但危害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依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特征与内涵

执政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执政实践的思想基础。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先进思想和观念,但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执政意识,也就是自觉巩固政权、维护政权、运用政权以实现党的利益的意识。

始终清醒的政权观念。我们党执政的权力,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毛泽东多次说过,共产党人决不争个人的权力,但对人民的权力、无产阶级的权力,是一定要争、一定要掌的。世界上一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放弃党的领导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背离,对党的历史使命的抛弃,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背叛,也就丧失了党的生存权。要增强政权观念,牢固树立确保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我们党手中的信念,明确认识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巩固政权、维护政权这个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出发,自觉运用政权实现本阶级利益。

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有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执政后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行为是以权谋私,搞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以致腐败堕落。增强执政意识,核心是要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执政兴国的发展观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思想上树立了发展观念,一切着眼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有利于发展,党的执政内容、执政价值、执政资格才能得到体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才能得到稳固和提高。要强化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念。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论在何种岗位上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都要以党执政的大局为重。要了解大局、把握大局,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本地沿革、发展趋势中分析、了解、把握大势;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要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去衡量、去把握,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对于地方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尤其不能搞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局部的发展必须有利于全局的发展,当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

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大量出现,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弘扬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须强化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新的实践,及时总结新的经验,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既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执政活动法制化;又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权力。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必须强化依法用权的法治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强化执政监督,自觉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使党的领导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居安思危的警醒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缺少警醒观念,就会安于现状,失去进取精神、发展生机和创新活力。警醒观念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缺乏长远的历史眼光与深邃的战略眼光,将导致既无近虑,亦无远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警醒观念,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未雨绸缪,锐意进取,知难而进,艰苦奋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在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探究中养成揭示矛盾、发现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不掩盖矛盾,不粉饰问题,敢于正视并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

为政清廉的自律观念。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为政清廉的自律观念,自觉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得住原则,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党纪国法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坚决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的侵蚀,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长期过程。增强执政意识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以及党组织对其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加强理论武装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根本前提。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树立并增强执政意识的政治理论根基。要切实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党员领导干部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引导和帮助党员领导干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投身执政实践活动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从群众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及时发现问题,反映群众呼声,使自己成为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进而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建立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上级领导机关工作的机制,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的内在驱动力。

严格党内生活锻炼是增强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党内生活锻炼,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党的执政使命的要求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使党性不断升华,执政意识不断增强,处理党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要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生活中不讲是非不讲原则、好人主义盛行等庸俗作风。要健全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既讲原则、讲是非,又真诚关心、互相帮助,通过谈心谈话达到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增进团结的目的。

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自执政以来,一直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管理的要求,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有效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进一步规范执政行为,保证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是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刻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的新经验,积极推进选人用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应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以下五方面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一、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

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合理规范的有序竞争,把各类优秀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坚持品行为本、责任为重、务实为要、民意为上、廉洁为贵,真正把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利益,锐意进取、敢闯敢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群众认可、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要坚持面向基层,任人唯贤。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真正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及时发现各方面优秀人才,并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遵循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坚持依法、按章办事,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法律、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真正实现靠制度选人、靠制度用人、靠制度管人。

二、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科学考评办法、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和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办法的干部科学考评体系,并普遍运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对各级干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各级干部从偏重经济建设向强化经济社会全面建设转变,从重GDP、财政收入向重环保、民生转变,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偏重短期效应向突出长期效应转变。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尽快建立“十项制度”。“五个转变”,就是要在考评内容上实现由单方面考评到全面综合考评的转变;在考评形式上实现由静态固定考评模式到动态多样考评形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重点上由重任职前考评到任职考察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转变;在考评方法上实现由封闭神秘方式向民主公开方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环节上实现由偏重考评过程到兼顾结果运用的转变。“十项制度”,就是要抓住当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在巩固完善已有制度成果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干部平时考核制度、民意调查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干部学习考核制度、谈话制度、巡视评价干部制度、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制度、考评结果运用制度、考评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特别是在日常考核制度中,要把干部德的标准列为评价要点,既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又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小节观其大德,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状况,为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要坚持群众公认,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2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并指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党委积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健全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任用制度,将全委会票决的范围扩大到省直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含省级领导担任正职部门的常务副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全面建立了“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都要就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出专题报告,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部分市还对当年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加大了对纪委、组织、公检法等重要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安排部署。一是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提高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切实增强民意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初始提名关。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把推荐票数多少作为决定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由党委根据考察的情况、岗位的需求、班子的结构和干部的发展潜力,综合分析、集体决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破除干部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化,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告诉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和有效监督。四是不断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方式,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方法。五是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满5年、其他岗位满10年的干部进行横向、纵向交流,并加大对新提拔任职的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四、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200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联动考虑,整体运作,一方面精心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到各级党政机关,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了1200名乡镇公务员,公开选拔了30名优秀乡镇(街道)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选拔了一批优秀县委书记到省直厅局领导岗位任职;另一方面,选派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选派了119名年轻干部到县(市、区)挂职,选聘了1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人才培养选拔链,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我们将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立足于未来10年和更长时间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要,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继续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挂职和任职,从企业、乡镇选派一批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继续选聘1万名大学生村干部。二是进一步选拔基层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机关。认真总结从县、乡两级选拔党委书记到上级机关部门任职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措施和办法。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当年新考录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中村干部的比例不低于50%。市、县两级机关也要拿出一定比例考录基层工作人员。三是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和选拔工作,集中补充调整各级后备干部,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库,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五、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把人选准用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靠优良作风,坚持公道正派,也要靠科学机制,靠有效监督。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买官卖官者受到处罚。近年来,我省着眼于制度规范、群众参与、纪律约束,在强化干部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针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山西实际出发,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干部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工作“四个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办法,使干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了市、县党政正职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委托山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公众形象等三大项目15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民意调查,为全面客观评价识别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严明纪律,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及时将这些纪律要求在新闻媒体上广为宣传,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处理。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突出“群众满意”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六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建立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开展对市、县以及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评价,切实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标准、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手段、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全面实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和党政机关党组(党委)向机关干部群众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评议的制度。三是着力加强干部初始提名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是按照“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函询、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重要事项等手段,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五是建立健全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制度、立项督查制度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特别是建立组织部门内部配合、外部协调的大监督机制,形成以组织部门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六是继续做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选人用人行为试点工作,防止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随意性。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中组部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确定为2008年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去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将课题分为1个总课题和5个子课题,与部分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共同开展了调研。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随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出现并在一些地方蔓延,人们开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产生一些疑虑。从调研看,导致选人用人公信度不够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干部工作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用人导向和执行选人用人的标准、条件出现偏差。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不能出于公心。讲关系、凭好恶,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嫡系”和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不论素质如何、能否干事创业、群众是否拥护,都要想尽办法推荐、提拔、重用。二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原则性不够强。三是不能正确把握选人用人标准和条件。有些地方执行德才兼备标准片面化,或者重用一些品德上有问题的“能人”,或者重用一些能力素质不高的“老好人”,干部群众不认可。有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上重结构轻功能,在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选拔上降格以求。

(二)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和民主质量不够高。一是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工作仍然存在“暗箱操作”。二是搞形式上的民主。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表面上程序一步不少,实际上仍是按主要领导的意图办。有些地方在选举中“陪选”和“软差”现象严重。三是民意失真失实。有些地方和部门不能合理确定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出现随意投票、盲目投票现象。有的参与推荐的人员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投人情票、关系票。有的地方拉票贿选现象严重。四是简单地以票取人。

(三)识人不深不准导致用人失误时有发生。对干部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不完善。目前“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干部的考察评价过于笼统。考察材料格式化,缺乏个性化的分析评价,难以为党委讨论决定干部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干部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化程度不够高。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监督不到位。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不力。对群众反映有问题干部的查处不够,有的查处大事化小、避重就轻。领导干部的调整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任期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干部调整特别是地方一把手的调整过于频繁。

(五)用人上不正之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调研的情况看,不但一些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如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说情风干扰风等尚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又出现了拉票贿选等新的不正之风。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坚持和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彰显选人用人公信度

1.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选拔干部。要把事业需要、工作需求、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干部积极性结合起来,大力选拔那些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事业心强、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选拔那些勇于创新、敢有作为、大刀阔斧干事业的干部,尤其是选准用好一把手。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把“德”放在第一位,选拔那些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优秀干部。凡在德上不“达标”者,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能选拔重用;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强调以德为先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才的要求。

3.坚持公道正派的选人作风。一是必须克服一切私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公道地评价干部,公正地选拔干部,对确实优秀的全力举荐,对确有问题的坚决不用,决不让踏实正派的干部吃亏,决不让投机取巧者得利。二是必须坚持原则,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坚持标准不降低,严格程序不变通,严明纪律不放松,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敢讲真话、实话、公道话。三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广纳群贤。四是必须经得起诱惑,顶得住压力,理直气壮地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4.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要把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放在基层,研究制定从基层和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政策规定,畅通从基层和一线选拔干部的渠道,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但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单位、艰苦环境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磨炼,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二)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保障选人用人公信度

1.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一要规范内容。明确提名主体,解决“谁有权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程序,解决“如何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条件,解决“哪些人可以被提名”的问题。二要健全制度。建立署名提名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提名必须署名提交书面材料,介绍被提名人选的有关情况、提名理由,申明与被提名人的关系等。落实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建立干部任用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三要严明纪律。提名主体在提名过程中,不准通过授意和暗示推荐提名人选,不准在提名中弄虚作假,不准搞临时动议提名,不准直接或间接提名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直系亲属等与本人有法定回避关系的人员。

2.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一要合理划定参与范围,既保证覆盖面,又避免不知情、不相干的人参与民主推荐。二要改进推荐方式。尝试结合干部考核非定向预推近期可提拔或交流的预备人选,试行地方党委全委会推荐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人选制度。三要正确运用推荐结果。对民主推荐票进行科学定位,既把得票情况作为反映民意的重要依据,从得票较高的人选中确定考察对象,又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建立权重分析制度,准确反映不同层次人员的推荐意见。加强综合评价,把干部的推荐得票与其一贯表现、考核以及周围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行并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考核结果,找准个性特点,形成准确评价。

4.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决策机制。要探索加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决策前沟通酝酿的方法。在对拟任人选进行酝酿时,尝试书面预告制度,让参与酝酿人员对拟任人选有充分了解;实行缓议制度,凡对拟任人选意见分歧较大的,不急于提交会议研究。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推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票决制,不断完善票决方法,逐步实行差额票决制。扩大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范围,逐步从下一级地方党政正职扩大到党政工作部门正职,并延伸到重要岗位副职。对全委会闭会期间如何操作进行严格规范。

5.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一要形成制度。新提拔任用的委任制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的,一般应达到三分之一。二要更加科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方法,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强化实绩导向、突出岗位需要、注重能力水平。三要防止片面性。竞争性选拔方式是多渠道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不能不顾岗位特点、岗位需要,搞逢缺必考、逢缺必竞。

(三)通过推进群众的有序参与,赢得选人用人公信度

1.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要坚持“能公开的尽量公开”的原则,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创新公开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专门网站、设立专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形式,定期发布和更新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动态信息,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探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闻发布制度,掌握舆论主动权。

2.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的意愿。要探索推行民意调查、民情搜集和民意问询等制度,及时掌握干部在社会上的表现。要切实尊重群众的意见,对于群众反映好、民主推荐票集中的干部,要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择优使用。要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提高差额选举的职务层次。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做到组织提名与代表大会代表提名相结合,使代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利。坚决不搞对候选人没有意见不画票的做法。

3.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要科学设置测评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加大重要指标的权重,建立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合理选择测评的实施主体和参评主体,实施主体应为第三方或专门的社会评价机构,参评主体的选择应坚持广泛性、代表性、知情性和认知力并重的原则,将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联的群体列入参评范围,并确保普通干部群众占一定的比重。要完善测评的方式方法,通过随机采集信息、集中听取民意、调查问卷、网络投票、设立专门信箱等方式进行。要把测评结果作为考核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通过严明的纪律,维护选人用人公信度

1.严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尽快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界定不清,权责关系划分不明,问责难、追究难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为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提供依据。

2.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把加强对各级党委用人权的监督,特别是合理规范一把手的用人行为作为重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行上级组织部门派人参加下级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全委会委员民主测评本级党委新提拔领导干部制度;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廉政申报制度、党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制度、选人用人社会监督员制度;建立网上举报和网上公示平台,完善干部监督网络。

3.严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要结合巡视工作,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坚持和完善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研究制定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的惩治办法,不仅要使卖官者受到制裁,也要使买官者得到严惩,对为“跑官要官”的人说情、打招呼的要严肃批评,造成用人失误的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五)通过严格干部管理,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党史党性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史党性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导向、需要榜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一种切实的引导,一种熏陶。/r/n

榜样的力量可以是有形的、无形的种种,可以是点、面、多维的,来源多面。例如:小的时候会觉得父亲无所不能、觉得老师无所不能、觉得课本中的革命先烈英勇神圣,这种崇拜就是影响,切切实实进入大脑的影响,从宏观方面来讲,似乎可以称为熏陶。而小同学之间用铅笔与自动铅笔的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则是具体的形象的,具有现实的可效仿性、可实现性。但前者的影响,显然要更深远。/r/n

也许因为董存瑞、刘胡兰、江姐等先烈形象,多有青年选择从军报国,这样的影响也是具体的,表现在切实的某一方面。由于视野所接触的区域、方位、范围的的改变,原有的影响可能会深化或减弱,而这些已有的影响却依然存在、根深蒂固,是成长体难以忘却的成长记忆。比如,崇拜,但是无法效仿,原因似乎也可以很简单,心力无法左右环境,环境却可以改变心力。/r/n

党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是有迹可循的,也许会有共鸣,例如:小时候,奶奶家堂前的毛主席标准像,标准像左右侧的毛主席语录,以及红皮《毛泽东选集》,还有爷爷常在嘴边对党的感谢。然后有红领巾、团徽、党徽,在以这条索线为主的过程中,党的历史在我们内心世界开始逐渐丰富,缘由视野的拓展,相对过往的一点深化。/r/n

对于建党前后的历史百读不厌、百看不厌,尤其青年领袖的成长影视颇受欢迎,如读、看《恰同学少年》时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继而热读《毛泽东诗词》,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红色遗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遵循内心的导向寻找红色足迹。也许,这样的影响依然是模糊浅显的,原因似乎也可以很简单,没有体验。/r/n

也许,从多维或面的角度,学习党史的影响依然是熏陶,而在具体的点方面,也有深切影响。如,“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前者依然如蜗牛般寻进,后者却也能坚持。晨读晨练,风雨无阻,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开始了简单的体验,在具体身体力行的情境中感受榜样的力量影响。/r/n

由于对党的历史学习过程中依然难以脱离“假、大、空”的模式,学习心态浮躁,学习程度肤浅,学习效果自然脱离务实。关于不够务实这一点,党史系的老教授们一定很认同,因为在专业考试前后,老师们的情绪表露淋漓尽致。言实,良师啊!此时回顾,自然理解老师们的用心良苦,同时,反思自身:不是有意浮躁,由于在当时的情境下,当时的认知观念中,当时的视野范围内,着实难以避免。但是教化的力量是伟大的,这种影响是可持续的。/r/n

如果说,关于点的方面的影响规避言行,那么,面、维等更深的影响,也许,就叫信仰!/r/n

【相关文章】学党史心得体会/r/n

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有关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饱含深刻意义的党历史,知道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其次就是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方面充实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党服务。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以及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永远跟党走的决心。/r/n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作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r/n

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n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r/n

作为一共产党员,就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己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本色。/r/n

党史党性学习心得范文第6篇

一、注重党员质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细胞。吸收什么人入党,党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因此,坚持党员标准,提高党员质量,是把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重要条件,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列宁认为,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与其说取决于党员的数量,不如说取决于党员质量,取决于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他说:“世界k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列宁全集》第1版第30卷第45页)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历来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注重党员素质的提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棗一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把坚持党员的先进性看作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首要问题之一,予以高度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工人协会章程中规定:“每一支部对它所接受的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列宁在开始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就十分注意党员的质量。在同机会主义分子斗争中,他针锋相对地指出:“宁可十个实际工作者不自称为党员(真正的工作者是不追求头衔的!),也不让一个空谈家有权利和机会做一个党员。”“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我们的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历来重视党员的威量。早在建党初期,毛泽东、蔡和森等就主张必须发展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同志”做党员,对不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要“除名”。刘少奇同志说:“我们要建设一个最好的党!要达到这个目的,固然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需要中央与各级领导机关正确的领导,但是最基本的还需要我们有很多很好的党员。”“只有我们大多数党员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提高与增强自己的品质,努力前进,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党。”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党员的无产阶级意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把加强党员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看作是党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的重要条件。建国以后,党中央把提高党员质量,作为建设一个好的党的基本内容。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注重党员质量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地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取决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组织工作,要重视党员的素质。发展党员要重视质量,千万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不能搞滥竿充数。滥竿充数的党员放在党内比在党外更危险。如果党员队伍质量很低,数量再大也没有用。”为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党员质量,十五大党章和政治报告对坚持党员标准,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正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指引下,为争取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不断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中国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和自由幸福而英勇奋斗,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我们党才保持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力,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爱戴、拥护与支持,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党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党员队伍的素质,有高质量的党员,才能建设坚强有力的党。

二、党员队伍的质量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高度重视党员质量,是因为党员队伍的质量问题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党员的形象不仅是他个体品质的外在体现,而且也是他所在的党的性质的反映。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基础坚实牢靠,党的整体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固若磐石,我们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在于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的革命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还在于它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的分子所组成的。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首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而要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除严格按照党员标准接收党员外,最经常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党员队伍的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员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良好面貌。如果党员不能保持自己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品质,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公民,甚至思想觉悟降低到还不如一般群众的水平,必然会影响党的先进性,严重的还会损害党的健康肌体和形象,甚至使党蜕化变质。

党员的质量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党的任务的实现。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主要靠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影响群众,团结群众。党员认真宣传和模范地执行党的决定,就能把党的主张变成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从而顺利地实现党的领导,完成党的任务。如果党员不能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决定,或者抱有怀疑和抵触的态度,甚至搞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但党的决定得不到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无法实现,党的任务不能完成,而且还会严重削弱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妨碍乃至破坏干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党员队伍的质量还直接关系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的力量的源泉,是党的事业胜利的基础。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群众好比土地。种子要和土地结合,共产党员要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党和群众的联系,不但要通过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充分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来实现,还要通过广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除了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更重要、更直接的是通过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党员都是生活在群众之中的,每日每时都同群众发生多方面的联系,给群众以一定的影响。党员质量高,党性强,真正脚踏实地实践党的纲领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利益,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就能同广大群众保持同呼吸、共命运、生死与共的鱼水关系。党员同群众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并在各项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就能提高党的威信,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党员如果不能处处给群众作出榜样,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不能带领群众前进,且会滋长官僚主义,使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

三、新时期对党员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中国诞生以后,党中央根据党在不同时期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曾经在三次重要历史关头提出加强执政党的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第一次,是我们取得全国政权后不久,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制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8项条件。会后,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了以对照党员8项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保证了当时的革命任务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第二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召开了党的八大。八大通过的党章,对党员条件作了一些新的严格的规定。可惜的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决策,包括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决策,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党员队伍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好党员受到了摧残。第三次,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完成了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为了适应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历史任务,党又一次强调提高党员质量的问题,对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跨世纪发展的行动纲领,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事业,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也给执政党党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加快,人们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按劳分配和敢为人先观念增强了,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党的威信也得到提高,广大党员在这个伟大时代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锻造和考验;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负面效应,使得唯利是图、弄虚作假,金钱至上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滋长蔓延,使得共产党员的革命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冲击与侵袭,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我们党员队伍中也有的人党性观念淡薄了,理想信念动摇了,先锋队意识淡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衰减,还有极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腐化变质。这些情况说明,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既要努力学会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带领人民发展生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又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本色,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坚决抵制和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持反对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要身体力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努力把每个党员培养锻炼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共产主义新人。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共产党员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进行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和优良传统作风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做守法护法的模范;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总而言之,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不断增强党性。

提高党员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

一、党性强弱是衡量党员素质的重要标志

党员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要求,其中最根本的是党员的党性强不强。如果一个党员能认真履行职责、义务,自觉地按照党章规定和党性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努力实现在思想上完全入党;如果每个党员自觉地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无产阶级的一切优良品质;用共产主义思想去克服头脑中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那么,我们党员队伍政治坚定性、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先进性,必定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就能够大大地增强。

既然党员的党性强不强是衡量党员素质的根本标准,那么,什么叫做党性呢?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它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这一性质以及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性最高而集中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94-95页,人民出版社1949年8月版)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特性基础上的,它要求党员具有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自觉认识本阶级的地位、利益及历史使命,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用无产阶级的一切优良特性武装自己。另一方面,党性不直接等同于阶级性。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党,是以科学世界规武装起来的党。因此,我们党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集聚和升华,不仅具有工人阶级的一般特性,而且把工人阶级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性,升华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工人阶级的团结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升华为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铁的纪律;把工人阶级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的优秀品质,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工人阶级的坚韧性、战斗性和革命彻底性,升华为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甚至宝贵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由此可见,我们党的党性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性最深刻、最本质的反映,是高度发展了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性的直接体现者。我们党是由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党是否坚强有力,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否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的具体言论和行动能否充分体现党性原则。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只是一种宣言,必须通过全体党员的具体言行体现出来。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的党性,广大党员增强了党性,才能够真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提高党的战斗力。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仅决定着自己党性觉悟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

二、注重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特色

早在毛泽东创建人民军队,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为了克服红四军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即古田会议决议,不仅成为建军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教材。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青年怀着一腔报国之情,从祖国各地和海外奔向抗日前线的大本营棗延安,投身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一大批新人加入到共产党员的队伍中来,壮大了党的力量,同时,不少新党员缺乏严格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也把一些非无产阶级意识带进了党内。为了对广大新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克服当时党内种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先后撰写文章和发表的讲演,如《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和时局》、《纪念白求恩》等一系列光辉著作,都强调和贯彻了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1941年,中央还专门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全党的整风运动,开展党性教育,增强党性修养起了重大作用。1942年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经过这次运动,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发展。在这个时期刘少奇同志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全面论述了共产党员自我修养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以及方法途径,对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是~个重大发展。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提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防止党腐化变质。要求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陈云等同志一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强调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

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务必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

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论著,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者。正是因为我们党高度重视党性修养,才造就了千千万万具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空前壮大了党的战斗力,使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接着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埋葬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又培养教育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焦裕禄、孔繁森、李国安这样具有坚强党性的好干部,有了许许多多像雷锋、徐洪刚这样具有坚强党性的优秀党员,我们党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惊的伟大胜利!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在新时期做一名政治上合格的共产党员。

三、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十分迫切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造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确实给党的建设以很大推动,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腐倡廉,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思想教育,党的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显著提高,党的核心领导更加坚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新旧两种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凋整,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我们每个党员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的,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交换、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错误行为,必然要反映到我们党内来,给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也必然要影响党员的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给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因此,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就越需要强化党员的党性,加大对党员党性教育的力度,切实提高党员素质,用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用坚强的党性来抑制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消极影响,反对各种腐败和丑恶的现象,用坚强的党性和共产主义的道德来带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

增强党性是建设好的党风的根本环节

党风,即政党的风格或作风。它是党的组织和各个党员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方法、政治立场、工作态度、生活作风以及道德行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是它的性质和宗旨、奋斗目标的外在体现,也是共产党员个人的世界观和党性观念的具体反映。

一、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

水有源、树有根,有什么样性质的政党,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把我们党的这些优良作风高度概括为三大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性实践中,在坚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基础上,又培育和倡导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与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任务相适应的新的作风,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创业勇于探索的作风,团结一致严守纪律的作风,尊重科学选贤任能的作风,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的作风,邓小平同志把这些优良作风高度概括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进部队性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保证。

党风与党性是紧密相联的。党性是党风的思想基础,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的党性,具体地反映在党的主张、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策略上,又体现于各个党员在自己的实际活动中,通过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实说明:党风不正,往往取决于党性不纯。检验一个党员党性纯不纯,总是与他的作风正派不正派相一致的。一个政治信念坚定,思想意识先讲,道德情操高尚,工作艰苦扎实,生活作风俭朴,紧密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党员,正是一个党性很强的合格的党员;与此相反,胸无大志,政治庸俗,意志消沉,思想颓废,工作飘浮,品质卑劣,生活腐化,自私自利的人恰恰是党性不纯或丧失党性的不合格的党员。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要反对腐败,建设好的党风,并用好的党风带动和影响社会风气,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党风建设的严峻性,决定了党性修养的艰巨性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全党:端正党风反对腐败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陈云同志一语中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老一辈革命家为什么如此关注党的作风建设呢?这是因为,其一,由于党执政以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如果党风搞不好,党就有脱离群众,逐渐走向变质的危险。我们知道,党执政以前,长期处在被残酷剿杀的地位。夺取全国政权后,党成为执政党,成了领导和组织整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许多共产党员,由一个为人民求解放而冲锋陷阵的战士,变为行使国家权力的领导者、指挥者,即俗话说的当了“官”,有了权。与此同时,党的任务、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也起了根本变化。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看待和适应这种变化,久而久之,由谦虚谨慎逐渐变为居功自傲,由深入群众逐渐变为搞官僚主义,由艰苦奋斗逐渐变为贪图安逸享受,就会使一些人违背党的宗旨和原则,以致滥用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谋取私利,作威作福,腐化变质。另外,由于党执政后所具有的强大号召力和吸引力,一些思想和作风不纯的人,个别的投机分子,也争着挤进党内来,这必然会把各种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作风带进党内,侵蚀和败坏党风。

对于这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指出过,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要警惕党执政后有人变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头上的特殊者”。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夕就谆谆告诫全党:全国胜利以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后来的事实表明,少数的党员,正是忘记了党在这方面的教导,才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失去人民的信任。所以,我们执政党,如果不注重抓党风,不去认真解决党执政后党风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不去大力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就有可能使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严重不纯,以致最后毁掉整个党。

其二,我们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诞生,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长期武装斗争中成长壮大并取得执政地位的。执政后,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及其生活方式仍将长期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侵蚀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党员,使党风被败坏、党被腐蚀变质的危险性增加了。我们虽然消灭了剥削阶级,但他们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遗毒,还会长时间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角落“作祟”,毒化和危害我们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那些党性不坚强的党员就可能被“腐风”吹倒,被“糖弹”击中,逐渐堕落,以至最后腐化变质。

另一方面,我们是在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我们要想争取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尽快地提高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向所有的国家包括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现代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和经营方法。这就少不了同具有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本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渗透和侵蚀问题。这种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和腐蚀,也会在我们党内一些贪图享受、党性不纯的人身上发生作用,河北衡水农业银行主要领导被骗亿元备用金一案,足以怵目惊心,发人深省。

其三,执政党党风问题,说到底是个党群关系问题,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能否保持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一方面党的政治主张、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切合中国的国情,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快地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执政党的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何时何地都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崇实尚俭,时时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事事依靠群众,处处关心群众。深入体察群众情绪和疾苦,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团结带领群众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而卓有成效地工作。通过每个党员的表率作用,用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提高党的领导威信,影响和凝聚起12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进步而奋斗。概而言之,我们党执政以后,由于党所处的地位、作用环境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党风问题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党风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关系着人民共和国的强盛兴衰,关系着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建设如此重要,而我们党内又确有一部分党员的党性不纯,党风不正。一些青年党员不了解党性修养,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这就使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显得十分艰巨十分迫切。每个党员应该充分认识增强党性的重要性,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自觉地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保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荣称号。

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做端正党风的模范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搞廉洁政治,要靠教育,要靠法制。一个党员的良好作风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际锻炼才能形成,而要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固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要健全法规党纪,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处置党性不纯、作风不正的党员,严惩腐败变质分子,但最基础的东西,最核心的起长期作用的,是要靠广大党员自觉地改造思想,修炼党性,不断清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灰尘。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是解决党的作风不正,党性不纯,建设好的党风,增强党对群众的吸引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坚持数年,常抓不放,我们党员的党性必定会大大增强,党的优良作风一定会不断发扬光大,而且只要我们党和全体党员的作风正派了,为社会做出了榜样,全社会全民族就会向我们的党和党员学习,全国人民的精神风貌都将为之一振,焕然一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中国的航标已翘首可见。

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

当你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当你为加入共产党组织的美好愿望实现而兴奋不已时,你可曾想过,这只是你崇高人生追求的第一步,只是在组织上跨入了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行列。要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先锋战士,须走很长的艰辛的路程,需要终生的磨炼和不懈的奋斗,这种磨炼就是党性的锻炼和修养,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坚定不移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自己所追求的共产主义事业终身战斗。这条很长的路程,就是一个党员“经常按照党章和党内的各项规定对照检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规范行为,严以律己,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泽民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在思想上完全入党,做一名合格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自我改造的历程。毛泽东同志说过:“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这就告诉我们,组织上入党是一时的事,而思想上入党是一辈子的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共产主义世界观还处在形成阶段,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组织上虽然入了党,但是思想入党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一遇错综复杂的环境,每逢重大严峻斗争考验时,他们政治上就不那么坚定,头脑就不够清醒,旗帜有时不那么鲜明。即使是入党时间较长的同志,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地位变化了,特别是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有许多新事物需要去认识,有许多新领域需要去探索,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去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到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新的复杂环境和严峻考验面前,有的老党员思思上也会出现新困惑,也会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看到有的革命几十年的老党员,甚至高级领导干部党员由于忽视党性修养,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离党的宗旨,思想意识逐渐起了变化,党性观念渐趋淡化,终致经不起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而丧失党员的气味,丧失厂党性,变成腐败分子。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反面教员。这些都说明“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而要实现根本转变,牢固地确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长期地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党员的本质。总之,每一个党员同志都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在组织上入党,只是人生理想的驿站,而不是终点;在思想上完全入党,是不懈追求和艰辛跋涉的终生目标,而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自律,重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正是思想上完全入党的必由之路。

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自觉实行党性修养的典范

重视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和优良传统的形成,既是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大力培育、坚持和倡导的结果,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求解放、搞建设、图富强的伟大斗争中,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为全党同志作表率、当典范的结晶。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尊敬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同志,青年时代为着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舍弃少将旅长官位和俸禄,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三次寻找中国共产党,从滇蜀辗转到上海,从上海风尘仆仆至广州,孙中山会见了他,劝他回滇军重振队伍,或到美国留学。朱德找共产党的决心丝毫不为所动,又漂洋过海,奔波到法国马赛,进入巴黎,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德国柏林,终于会见了中共旅欧总支部负责人周恩来,于1922年11月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德立下誓言:“终身为党服务”。入党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始终严以律己,位高不显贵,权重不谋私。直到逝世前,他还叮嘱亲人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存款,全部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他对党忠贞不渝,为人民幸福奋斗半个多世纪,高风亮节,坚强党性,堪为全党楷模。“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被国民党囚禁五年多后,1946年3月4目获释,他从国民党监狱走出来,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参加中共代表团召开的欢迎晚会后,叶挺连夜挥笔疾书,向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发出电文:“我决心实现我少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我的一切。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一代名将,被囚禁五年多,不为高官厚禄所诱,一心向着中国共产党,向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这是一种多么坚定的信念,何等崇高的追求啊!他的思想和行动早已是共产主义者了。红十军的创始人方志敏战斗中被捕,两个国民党士兵满以为可以从这个共产党“大官”身上发一笔横财,结果分文全无,简直令其百思不得其解。在敌人的牢房里,方志敏用敌人送来写悔罪书的纸张,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爱与恨、追求与献身精神,他所著的《可爱的中国》、《清贫》向世人昭告:“敌人只能砍掉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其理想的坚贞不渝,革命者清贫廉洁、无私奉献的高贵节操,为祖国解放勇于牺牲的浩然正气,憾人心魄,光彩照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爱人民,自幼抱定“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志向,为人民鞠躬尽瘁。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上,他一直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座右铭,在45岁时还自订了《我的修养要则人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利益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的一生,他的坚强党性伟大品格烛照千秋。每个愿意做一名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战士,应该以他们为楷模,终生不忘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三、当代英雄成长的足迹,是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终生改造世界观的生动写照

当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党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条件好了。但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把一个积弱贫困,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日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其历史的使命更加光荣伟大了,其任务更加艰巨复杂了。在这个新的历史巨变面前,党的队伍中涌现出成千上万个时代的先进分子,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吴天祥、李国安、徐洪刚等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优良品质,既是伟大的新时代所造就的,又是党的优良传统熏陶和培育的。他们的动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党执政后仍然保持着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一个缩影和有力证明,是英雄们自我改造,艰苦磨炼,实践入党誓言,努力在思想上完全入党的生动写照。他们既是人民崇敬的英雄、学习的榜样,又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平平凡凡的战士。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成长,影响电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是为什么?江泽民同志说得好,英雄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一语道出了真谛!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世界观,根本是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人生价值观的实践体现。英雄们的精神正是高扬起共产党人的旗帜,正是党性传统浇灌出来的时代精神文明之花;他们的坚强党性高尚情操,出色地回答了执政党地位、和平环境中、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努力实践党的宗旨,保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本色,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时代课题。

上一篇:读书诵读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