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科学方法范文

2023-09-18

欧姆定律科学方法范文第1篇

1、锻炼时间最好固定

每次锻炼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这样可以使你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助于身体内脏器官形成条件反射。饭后一小时和睡前一小时不能锻炼,否则会影响消化和睡眠。体力最佳时间一般在15:00-20:00之间,可以考虑作为主要锻炼时间。

2、锻炼时间要适宜

初学者和平时劳动量较大者以每周三次为宜,每次1-1。5小时,但每次锻炼应包括肌肉各个部分肌肉群。每天坚持锻炼者,可将肌肉群分为两个部分,隔天练习,保证肌肉能有效恢复。如:今天练习肩、腹、胸,明天就练习背、臂、腿等部分。

3、负荷量要根据自己的体力而定

一般说来,发达的肌肉量有效的次数是8次-12次,最少不低于8次,这一数量应该是竭尽全力。因而负荷量应掌握在个人最大力量的70%-80%,即用这一负荷量最有效的次数是用大负荷做,不超过5次。发展耐力和减少脂肪的最有效次数是小负荷量做20次,腰、腹部脂肪减少甚至要做到做不动为止。

4、每一个动作需练习若干组

每一锻炼动作需练习若干组,这样被刺激的肌肉才能进入状态,肌肉体积才能增大。一般大肌肉群锻炼组数可多些,小肌肉群组数可少一些。初学者每一动作在三组为宜,不少于两组,有一定基础后再根据力量的增长程度加至三至五组。

5、休息时间不要过长

每个练习组之间休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40秒-50秒之间,大负荷、大强度练习休息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休息时间过长会影响锻炼效果。

6、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帮助你集中意念,使动作协调而有节奏,在锻炼中能举起更多的重量。一般动作和小重量试举,都是用力、肌肉收缩时吸气,放松还原时呼气。举大重量或最后几次试举时,则先深呼气,再憋住气的情况下做举放动作,然后再深呼吸。锻炼时要用嘴呼吸,锻炼前做伸展运动,以预防肌肉韧带拉伤,训练后要做放松运动,帮助消除肌肉紧张,恢复疲劳。

7、练习的持续时间要合理

每一次运动持续的时间可从30分钟到60分钟(不包括热身和放松活动)。中年人运动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运动对健康是没有益处的。运动对体质、体能的提高作用,依赖于运动对人体器官与代谢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在一定程度的蓄积。一周应该运动3次以上,这是因为:

●一周只运动1次,每一次运动后都会有肌肉的酸痛,两三天后身体的反应就消失了。下一次运动等于从头开始,没有运动蓄积效果。这样运动的人等于永远在起跑点原地不动。

●一周运动2次,运动后机体的疼痛和疲劳程度会有所减轻,运动的效果也会有一点蓄积,但不显著。

●一周运动3次,基本上是隔日运动,不仅运动效果可充分蓄积,运动后的疲劳程度也轻。

●如果增加频率为每周4次或5次,效果也相应提高。

欧姆定律科学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之下,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工作,成为当下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内容,而水资源作为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学运用现代化污水处理技术与方法的方式,并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以正确的管控思路,来解决水污染的问题,进而达到有效解决水污染的目的,而这对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现状;处理分析

引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之下,虽然带动城市经济的进步,但同样也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水污染是最为常见且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水污染的出现与产生,会造成一系类的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虽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也逐渐加强开展环保工作,但实际对水污染开展处理期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进而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相关应加强对污水处理的研究,不断改善污水处理方式、方法,提高对水资源的管控该工作,以此达到有效地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增强污水处理效果,从根本上确保我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作不仅是当下诸多行业关注的重点,而且也是保障社会实现稳定发展,保证人们生活品质的关键。而污水处理同样也是环保工程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实际对污水处理期间,为保证处理效果,相关部门不仅需要深入研究污水处理方法,还应配置完善且优质的一体式污水处理体系,并做好消毒、过滤等工序,完善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以此达到有效改善污水的情况。实际开展污水处理过程中,员工可以采取格栅拦截的方式,以此截留污水中存在颗粒较大的物质,通过此工序之后的污水流入调节池都能当中,在此期间,员工需要检查流入调节池里的污水中,是否还残存过多杂质,或是大量沉淀物,如若使用搅拌的形式检测。另外,员工在根据污水特性,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方式与技术,以此达到有效处理污水的目的,在此期间,员工可以采取多层处理方式,这类处理形式效果更为明显且优质,而且还能减轻系统负荷。与传统污水处理方式相比较,通过氧化、降解等方式处理污水更快捷的同时还能保证安全。

2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2.1污水处理技术落后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污水问题成为当下城市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如若污水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城市发展,而且还可能会给城市造成二次污染。对此,相关部门应针对污水处理期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是优化与改进,并做好水污染处理工作,以此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保证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而且对污水处理期间,为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必须改建与完善相关设备,同时还需要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但部分地区的环保工程,所使用污水处理设备与技术过于陈旧,虽然有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但效果微乎其微,因对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工作人员,在相关工作经验较少,未曾进行过专业培训,这导致污水处理设备出现损坏,员工也很难做到有效将问题处理,而这无疑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与质量。

2.2处理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部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对于污水处理重视程度不足,未曾规范污水处理流程,以及具体污水处理相关标准等,而且相关部门对于污水处理管控工作不足,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一直无法达到优质,而员工实际开展污水处理期间,会出现诸多判断失误,进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也就是说,污水类型十分多样,要想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同样需要相关人士根据污水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方式。并且正式开展污水处理之前,设立明确的污水处理方案与目标,以此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与质量。但实际上,部分地区未曾将其重视起来,不曾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目标需求,科学制定污水处理流程,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等,致使污水处理效果之一无法达到最佳。

2.3缺乏优质且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

在环保工程之中,污水处理是非常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是促进城市发展,保证人们生活品质的关键。实际对污水处理期间,优质且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对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等。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较快,工业所排放污水较多,而工业对于污水处理存在问题,相关设备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对工业污水有效处理的目的,而且这类设备在功能方面同样有所欠缺。设备落后的设备,是无法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这一因素,设备存在缺陷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

2.4污水处理结果不达标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虽然我国经济大幅度增长,但并非所有地区经济都是十分良好,还是有很多地区经济跟不上,许多设备与技术都十分陈旧,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因这类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相关经济也有所前期,未曾得到当地政府支持,从而导致当地所使用设备中,很多设备都是存在老化、损坏严重等情况,更不用说污水处理设备。因当地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未曾不断对技术与设备进行优化,而从事污水处理的工作人员,所使用操作技术还是以传统形式为主,这类操作形式不仅操作繁杂,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员工对于先进技术了解知之甚少,专业技术也有所欠缺等。另外,因此类问题未曾得到有效解决,而且管道也经常因多种因素,被其他设备所占用,这也是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一直无法达到优质的关键。此外,城市污水处理效果一直无法达到标准,会给城市水资源造成一定影响,进而阻碍到城市的发展。一旦城市想要实行进一步发展,对污水开展治理工作,为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相关部门只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在污水处理方面,这对于城市发展,以及增强城市经济并未起到促进作用。

3环保工程中污水处理思路分析

3.1优化污水处理基础设备

实际开展污水处理工作期间,优质且完善设备是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对环保工程进行污水处理工作期间,同样也离不开优质污水处理设备的支持,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而且污水处理工作,并非只是将污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还需要针对污水实际情况,分析污水结构等,科学制定污水处理方案,同时借助现代化设备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以此达到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的目的。而相关污水处理设备需要具备多项功能,其中包含消毒杀菌、净化等,以提升污水净化之后,能够再次利用,而非会影响到人们是正常生活,甚至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所以对污水处理期间,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污水处理需求,科学选择过滤设备等诸多现代化设备,在根据污水处理需求,科学规划污水设备摆放位置,并不断优化污水处理方案,以此达到有效处理污水的同时,满足我国对污水处理的各项要求。

3.2科学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对环保工程污水处理期间,完善且优质的污水处理基础设备,以及优质污水处理工艺,这都是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为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污水类型,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技术与方案,以此达到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现下我国所使用污水处理方式当中,污水处理工作人员最常使用的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以活性污泥技术为主,而该技术运用到污水处理工作当中,如若员工运用得当,能够保证污水处理之后,所产生的一些污泥,也能够进行二次利用。此外,生物膜处理技术同样也是现阶段污水处理方式之一, 其能够有效解决其他废水处理期间,所存在处理效果不彻底的情况。而且这项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见证。由于污水之中不仅含有各类颗粒状杂质,而且还残存其他物质与微生物,为更好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所以借助生物膜的方式,对污水开展处理工作,也就是说,污水通过生物膜期间,废水都会因接触到生物膜上的物质,其中所含有的杂质有效得到溶解,从而形成微生物细胞,以此达到有效处理污染物的目的。所以这类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工作当中,效果比较明显,而且灵活度较高,技术应用价值比较明显。

3.3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

我国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尤其是对污水处理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为合理提升污水处理效果,相关部门应不断优化污水处理技术,并科学运用现代化废水回收利用技术,这是当前我国在废水处理方面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目标。由于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严重,为保证污水处理效果优质,以及处理过后的污水能够进行二次利用,实现资源重复运用的目的,相关部门应针对当下发展需求,科学构建完善废水利用系统,并在构建相关废水利用系统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之后,以分析结果为基准,科学构建完善管控体系,以此达到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的目的。然后,在正式开展污水处理工作之前,员工需要进行实地勘察,并进行相应检测与记录,以便更好选择优质废水处理技术,以此达到有效提升废水处理效果的目的,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逐渐涌现出诸多先进废水处理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将废水处理进行细致划分,而且每种废水处理技术都有其所独有的优点与缺点,相关工作人员科学运用各类污水处理技术,能够更好处理各类废水。

3.4改善环保工程管理形式

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部分地区,不仅资源匮乏,而且经济水平也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言偏低。水资源作为当下最为重要且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人们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没有水资源的支持,无疑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还会导致人们无法生存。因此,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保工程的管控工作,尤其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科学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优化污水处理方法、技术等,以此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而人们实際对污水处理期间,不仅需要对以往技术与设备进行优化改革,还应重视管理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员工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之外,还需要对所有涉及到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的同时,及时更换先进处理设备,以此保证设备能够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等,以此达到有效提升污水处理质量,促进人们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城市进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形、地貌等各不相同,虽然当下我国科学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迎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自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人们生存与发展。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断优化与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完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以此提升污水处理效果,增强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资源进行全方位管控,并能准确根据污水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相应处理方法、设备、技术等,以此提升污水处理效果,以此为推动环保工程实现可持续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文冲,刘攀,钱赟峰. 探索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思路及方法[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107.

[2]张君玲. 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思路及方法解析[J]. 农家参谋,2020(12):249.

[3]李明熹. 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思路探析[J]. 绿色环保建材,2020(07):48-49.

[4]罗俊斌. 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思路及方法解析[J]. 化工管理,2020(23):46-47.

[5]李慧. 探索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思路及方法[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09):34-36.

欧姆定律科学方法范文第3篇

(二)考前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其意义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一是确定研究的( C.具体问题

3.为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选择样本的第一步是要明确研究的(C.总体4.历史研究的第二步工作主要是: B. 收集鉴别史料评价

二、名词解释题

1.外部评论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和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它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是否可靠。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凭借认得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相对来说,更为直观具体。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

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让调查对象作答,以了解调查对象对某一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看法的调查。

4.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5.资料分类资料分类是指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并为一类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确定课题的基本要求是:(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

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是:(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

5.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所进行的观察是(D. 现场观察

6.为了是观察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在观察实施之前必须进行(C.设计研究活动7.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称为(B.普遍调查

8.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名称的人物是(C. 梅伊曼9.教育实验设计中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X表示(A. 实验处理10.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C.研究论文

11.对定性资料真实性进行审核除了从研究对象、研究者本人方面外,还有()B.研究方法

行的;(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具体表现在:有较高的效度、有较高的信度、有合适的难度、有理想的区分度。

4.简述定性分析效度检验的方法。在定性分析中,对效度的检验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1)检查法,即对研究结果中的漏洞逐步检查,找出出现失误的原因加以纠正;(2)三角互证法,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的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3)反馈法,研究结果得出以后,研究者得出结论后广泛听取专家、同行、同事的意见,也可以交给被研究者本人,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结果;(4)比较法,将研究结果与人们普遍认可的相关定义和力量加以比较,如果发现较大差异,研究者应回到原始资料中进一步检验,从而使研究结果不断完善。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如何开展教育实验。开展教育实验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教育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在实验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选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在实施阶段,按照实验

12.在对定性资料分类过程中的最高层级是() D.核心分类

13.定量分析是利用统计技术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其主要手段是(B. 统计分析

14.判断一种分类标准是否影响另一种分类的检验是() D.独立性检验

15.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听课、与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接触等形式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做一番研究、考证的评价是()A. 定性

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观察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在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要对实验区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结合例子进行论述)

欧姆定律科学方法范文第4篇

想知道生男生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其实也不用着急,女性健康网小编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八个胎儿性别鉴定方法,这中间有些人说准,也有人说不准,当然这些方法只能是自己当娱乐玩玩,最好不要太过认真就好,必竟生男生女都一样。

1神医开秘方生男生女“随意愿”

神医开出了“五大秘方”:“第一,叫孕妇睡觉的时候身体往左侧,因为孕期3个月时小孩子还没落在子宫壁上,这个方法非常有必要,男左女右你知道吧,就是说往左侧睡生男孩,往右侧睡生女孩。”“第二,在孕妇的床底下放一把斧头,记住,斧头口朝上,放好后千万不要碰它。这个我们是做过试验的,qq个性签名原来我们在一个鸡窝下放了一块铁,结果孵出来的全是公鸡。”“第三,找只公鸡,把尾巴上最长的三根毛拔下来,和丈夫的指甲、头发一起,用红布包着,放在孕妇床单下。”“第四,不能吃肉,只能吃粗茶淡饭。吃素食生儿子,吃荤腥生女儿,自古都是这样,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第五,睡觉时床头的朝向也很重要。

生男生女是染色体决定的孕妇一怀孕,胎儿的性别就决定了,哪是可以随意改变的?这完全有违科学!”

2、孕妇下怀(下腹部大)是男孩,上怀(上腹部大)是女孩

专家说法:如果孕妇是上怀,那可能是第一次怀孕或孕妇的体形好。当孕妇怀过一次孕以后,腹部肌肉松弛,再次怀胎时自然也就“下垂“了。

3、乳头发黑是男孩

专家说法:乳头颜色受到体内激素的影响,孕期体内黄体酮和刺激黑色素细胞的激素水平的增加,导致体表面某些原本发黑的部位更黑,当生完孩子后就会很快恢复,这种现象与胎儿性别毫无关系,性别鉴定《胎儿性别鉴定方法》。

4、吃酸吃碱与生男生女的关系

专家说法:有人仅凭味道来确定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认识。需要强调的是,人体出现酸碱不平衡的状态,通常是患病所致。

5、早上害喜生女孩?!

专家说法:针对5900位因为怀孕初期严重害喜而入院的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孕妇生下女宝宝的比例是56%、男宝宝是44%。

但是在怀孕中后期严重害喜的孕妇来说,其宝宝的性别比例又与正常分配比例相似。

6、早孕反应便爱食酸辣“酸儿辣女”

专家说法:“酸儿辣女”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从医学上说,生男生女主要是由染色体决定的,母体中的卵子都是带X染色体的,而精子中是含有X或Y的染色体,如果进入卵子的精子是带X染色体的,就是女孩;如果进入卵子的精子是带Y染色体的,就是男孩。所以说生男还是生女其实是由父亲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生男生女跟受精卵的受孕环境有关系,也就说跟输卵管周围的环境有关系。

7、胎儿心率低于140次/分,则所怀胎儿是男孩

专家说法:女孩心率比男孩高,这只是在刚出生时是对的,胎儿的心率就男孩和女孩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心率的快慢只是随胎龄的不同而变化。在约孕5周时,胎儿的心率与妈妈的心率接近,即80~85次/分。然后到孕9周这段时间内心率逐渐加快至170~200次/分。尔后到孕中期这段时间内又逐渐放慢至120~160次/分。

8、孕妇腹部突出过大是女孩,腹部不太突出或下腹部突出为男孩

欧姆定律科学方法范文第5篇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发轫期和个别大学的探索期,当前我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试验工作已进入深入发展和实践阶段。但总的来讲,大学还普遍存在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创新文化氛围淡薄等问题,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需要实施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关键词: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内部治理 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管理等各领域中的杰出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紧缺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建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和发展的。从早期举办“少年班”,到个别研究型大学自发探索,再到现今国家出台政策、设立试点,引导和鼓励发展,大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轫期。1978 年,为响应中央“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号召,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1],首开我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先河。1985年,原国家教委作出决定[2]: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3 所重点大学开办少年班。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少年班对唤醒整个社会的人才意识,为国家迅速培养一批基础科学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个别大学的探索期。在总结举办少年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很多知名大学开始尝试以新的方式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例如,1984年浙江大学在全国率先创办了以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改试点班—混合班[3];1986年南开大学探索高级数学人才培养的“数学试点班”[4];1989 年南京大学成立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 [5],在全国首创大理科、大文科人才培养模式;1998年清华大学开办了“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等。这一阶段的探索为我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政策引导期。进入21世纪,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我国政府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都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也多次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开始加紧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和规范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例如,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为大力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在学生遴选、教师配备、培养模式、营造氛围、制度创新、学生管理、国际合作等7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启动了“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工作,深入推进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有深度、有力度的改革试点。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许多大学开始大胆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和试验,大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入全面探索和实践时期。

我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集中表现在: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制约了大学组织功能的最大发挥;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创新文化氛围缺乏等方面。

1.大学内部治理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学创新活力不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创新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内部权力的运行缺乏基本的程序和规则约束,更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并由此导致组织结构官僚化、权力配置行政化、专职监督软弱化、工会职能福利化、民主管理边缘化,学术权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6]等问题。例如,大学行政权力被滥用,行政权力不仅决定着高校日常非学术事务的走向,也通过资源分配、干部任命等方式操控着学术事务的走向;很多大学还未建立起以民主决策、有效监督为特征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很难支撑不断扩大的自主权的有效使用,教代会、校务委员会等形同虚设,学者及学术组织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有限,制约了大学组织功能的最大发挥。作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大学自身亟需建立起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一是大学定位存在模糊化和趋同化现象。大学盲目追求高、大、全、“一流”,缺乏个性、千校一面,目标设计往往忽略其自身内在结构的完善。由此导致大学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类型、层次单一,规格雷同,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社会对多样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二是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专业过多、过细、过窄,交叉、融合学科较少,课程设置死板,受限于教学大纲框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等。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学生为毕业后的就业而比较功利地选修一些热门专业或实用性、工具性的课程,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结构调整亟需大量高素质、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三是教学方法落后。从大学内部教育教学看,只注重教学内容、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习方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探究,忽略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影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四是考评制度僵化。大学现有的师生考评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评价内容不科学、评价方式单一、僵化的问题。在学生考评方面,过于注重整齐划一,注重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师考评方面,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等,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局面尚未形成,既不利于激发教师科研创新的激情,又阻碍了他们对教学的投入和热情。

3.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大学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大学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无法学会独立思考;二是缺乏鼓励创新、求真务实和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存在学术自由危机。一方面,近年来,受整个社会功利化、浮夸化倾向的影响,大学充斥着“快餐式文化”,极大压缩了创新文化培育空间。例如,科研管理往往只关注课题级别、数量和到位资金、学术文章等显性数据;教师为奖金、评职称等各种名利所束缚,导致大学科研工作浮皮潦草,科研成果缺乏创新、质量低下;学术造假破坏了大学育人和科学研究最需要的风清气正、求真崇实的文化环境;学术圈内部的“学霸”现象,与官僚政治结合在一起的审批学术、等级学术,以及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相连的学术腐败等,极大地危害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自由权利还未得到充分的保障,还未形成学习自由的良好氛围。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生有学习的自由……如果要培养出科学人才和独立的人格,就要让青年人勇于冒险。”[7]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制度建设基本上奉行的是以管理者或教师为主导的制度建构模式,把学生限定在一定的秩序内学习和生活,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发展和学习自由的权利,”[8]限制了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养成。

加强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大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大学应勇担重任,积极探索,努力突破,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实施高校内部治理机制改革

一是建立以法律为依据、以学校法人化为标志的外在制度,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行工作,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法人化改革的进程,合理配置和规范政府与大学的权利关系,促进大学的自主发展。明确政府在大学治理中的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综合运用政策引导、经济调节、法律规范等手段加强对大学的宏观指导和有效调控,尊重办学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二是在高校内部建立保障学术权力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理顺高校内部的权力关系。加强大学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使大学学术权力的行使实现组织化和制度化,从根本上提升学术权力在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完善和创新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厘清、规范党委和校长的职责职权,做到权责边界分明,保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独立负责主持行政工作的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校长权力制衡监督机制,明确党委及书记对校长权力的监督范围,充分重视和运用民主权力,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的民主决策权。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政协同保证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9]

2.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转变发展观念。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在依法办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既体现中国特色又能够彰显学校特色的新的高等教育分层、分类体系。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大学特色化发展。二是转变教育观念。知识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在重视智力、知识、发散思维技能等认知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性、挑战性和意志力等创新人格品质。[10]三是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积极吸收人类社会科技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四是建立以创新、质量、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新的大学师生考评制度。在学生考核方面,减少应试化、功利化等考核方式,弱化考试的评价功能,建立以素质和创新为导向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使考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师考核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投入和效果在评价中的比重,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的情况纳入考评范围,建立以创新、质量和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

3.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一是尊重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和价值选择。大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具有天然的创新特性,又具有与生俱来的保守性。大学要与社会即时的、功利的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要负载价值,守望社会精神文明,给人类以终极关怀。[11]要鼓励大学尊重和遵循科学及学术自身的规律,尊重学术自由,切实保障教师教学与研究的自由权,鼓励师生以科学的态度,为了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激发他们创新的激情,这是创新最大的源动力。二是要改变大学“传统的、控制型的学习制度”,培育倡导独立、批判、质疑和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要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变革和创新蕴含着风险,敢于冒险,敢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才能走向成功。要营造鼓励标新立异,不以“成败论英雄”,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三是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社会价值导向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和动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机构的精心培养和个人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通过社会、家庭、基础教育和大学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

[2]超常教育30年:站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DB/OL].

http://www.hlje.net/class_jyxw/view.cfm?acid= 23DD0DFB458B43D6927654191B2AFEB9&time = 20081230.

[3]邹晓东,李铭霞,陆国栋等.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4]张伟.华中科技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案例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7.

[5]南京大学本科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R].南京大学,2008.

[6] 谢涤宇.论公办高校内部治理缺陷及体制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7] [德]雅斯贝尔斯.大学生的精神升华[A].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马廷奇,张应强.学习自由的实现及其制度建构[J].教育研究,2011,(8).

[9] 钟秉林,周海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权力制衡机制探析—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管理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

[10] 林崇德.从创新拔尖人才的特征看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1,(1).

[11] 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J].比较教育研究,2003,(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责任编辑:于 洋]

欧姆定律科学方法范文第6篇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二、 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 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 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四、 行动研究法的特征

(一) 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二)研究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四)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 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 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二)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性不够

六、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 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四个循环阶段。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

一、二步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考察"是第三个环节。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 "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篇:情绪管理技巧范文下一篇:打印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