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范文

2023-09-23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范文第1篇

一、开发背景

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的交流,优质化的教育,智能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人才,都要求教育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全频道的运作。而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是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开发目标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抓住课改的契机,树立大语文观,坚持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评价、总结中去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抓住课改的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科研型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会教、善教,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课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不断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三、开发意义

⒈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由于“趣味语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地热情地投入知识学习的活动之中,在不断成功中增长自信,以便从事更复杂,更为艰巨的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⒉ 更好地解决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同时,可以促使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⒊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等的形成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活动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和产品,把自己的心理外化,别人通过使用这个人的产品,把其中凝聚着这个人的心理内化。在实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能把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态度的形成、行为的改变统一与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学生

1 的全面发展。

四、开发原则

㈠ 、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又要将教育寓与有趣的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㈡ 、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设计与实施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鼓励学生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㈢ 、实践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与自主能力的提高创造最佳条件和机会。 ㈣、过程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学生活动结果的高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所经历的一切心理感受:理智的、感情的、意志的体验与训练。活动不能只重结果,忽略活动过程的体现与指导。只有在活动过程的展现中,才会更好地发现儿童的创造才能。 ㈤、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趣味语文”可以在课内进行,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还可以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广阔空间,把学习语文与运用语文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结合起来。

五、开发内容

“趣味语文”的内容由于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也不受学科教材的束缚,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材领域和宽大的范围,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都要力求突出“一个核心,三个有利”,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去思考。 ㈠、立足语文根本“市场” ⒈ 寻基础知识点

“趣味语文”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与所学语文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如:小学六年级复习词语部分时,可设计“巧学成语”的语文系列活动:①修改广告词中的成语,出示几组成语广告词“天尝地酒”、“咳不容缓”等让学生修改;②猜成语,可以看图猜成语,也可以看动作猜成语;③成语接力;④用自己学过的成语写几条广告。这样,使学生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应用成语。 ⒉ 找能力训练点

“趣味语文”要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教《威尼斯小艇》一课,在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的这一段时,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商人、游客、船夫、导游、威尼斯人,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中转换角色,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⒊觅表象深刻点

①、觅典型人物:以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人物为原型,开展故事会,从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2 ②、觅精彩片段:对课文中的词汇、优美语句、段落,可以采用背诵、仿写、摘抄等形式来组织实践活动。 ㈡、挖掘课文“宝藏”

小学课本内容丰富,但未必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选择“趣味语文”的内容时,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因此,要把视角放大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广泛挖掘课外“宝藏”,捕捉一切可能为“趣味语文”所利用的有利因素充实活动内容。 ⒈抓课文的延伸点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课文延伸处接触语文材料。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圆明园要不要修复?”这个问题,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结果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介绍圆明园的资料,根据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来阐明观点,并把理由写下来,再通过寄信、上网发电子邮件等方法,与圆明园筹备组的专家一起讨论、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⒉抓学生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趣味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因此,内容安排尽可能满足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⒊ 抓特长的兴奋点

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都有自己的一方乐土,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 ⒋抓生活的连结点

①内引。把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进活动中来;②外联。把学生学得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 或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演绎生活情趣,或从学生发展“缺陷”中找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⒌ 抓成绩的关注点

小学生喜好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成果展示。 ⒍ 抓问题的聚集点

结合校内外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焦点问题,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确定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 ㈢、开发校外“富矿”

“趣味语文”是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储备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选编活动内容是,应把眼光投放到社会生活这座巨大的“富矿”上。 ⒈ 结合校园生活

综合性是“趣味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趣味语文”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趣味语文”的整体功能。如《我爱秋天》一节活动课,活动过程如下:①看秋天,让学生走出课堂,细心观察秋天的美景;②画秋天,借助手中的画笔进行创造性描绘;③说秋天,以画面为核心,说一说秋天的美景;4赞秋天,以文章、诗歌、演唱等形式歌颂秋天。

⒉结合地方特色

“趣味语文”内容可结合地方特色,设立实践基地。与居委会结合,设立“创建文明街道”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栽树种花,再写成日记;与伤残人员结合,设

3 立“帮孤助残”实践基地等。 ⒊结合时代特点

以书报、影视等媒体为凭借,以时事为依托,从中寻求活动内容。如结合建国53周年,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综合活动中,可设计“黑、红、黄、白、蓝”五个方面的活动:即采访历史老人,了解黑暗的旧中国,踏着先烈的足迹寻找红色的根,联想黄土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在白纸上绘最完美的图画,展示祖国的变化,最后以 “蓝天万里任驰骋”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抒发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趣味语文”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系统性、综合性。活动课的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的意识,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学习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功能,环境课程的辐射功能,使三个板块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六、具体形式

⒈阅读实践式

这类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这类活动可以有导读、自读两种形式进行。导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①指导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②同一体裁的文章读法专题指导;③速读训练。自读----学生自主读书:①自由阅读报刊,进行资料搜集;②阅读名篇,摘录优美语句;③阅读心得交流;④读书报告会;⑤背诵古诗文比赛。 ⒉口语交际式

此类活动旨在为学生发掘,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它包括:①短新闻发布会;②热门话题讨论;③故事会;④专题辩论会;⑤即兴对话表演;⑥生活见闻交流等。 ⒊听说训练式

此类活动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并能根据听到的内容迅速作出适当反映----说、写、辩、记。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它包括:①听故事、听新闻后复述;②听广播后想象作文;③听录音辨别正误④听记比赛等。 ⒋书面表达式

此类活动是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实践性、趣味性。此类活动包括:①班级日记接力;②绘画日记;③小编辑部;④广播站;⑤专题征文;⑥作文门诊。 ⒌游戏表演式

此类活动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它包括:①编演课本剧;②语文游戏宫;③绘画表演;④诗歌朗诵会。 ⒍书法绘画式

此类活动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包括:①办手抄报;②参观书法展览;③参加书法比赛;④为课文绘插图;⑤制作小书签等。 ⒎观察实验式

这种活动主要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视、听、嗅、味、肤等感觉,进行探究活动。它包括:①小实验;②小制作;⑶小发明。 ⒏ 社会实践式

此类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它包括:①组织参观游览;②访问;③小调查;④设计广告词。 活动的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不管

4 采用哪种形式都力求以“活动点”连“活动链”,以“活动链”结“活动网”,拓宽创新训练通道。

七、活动措施:

如何让“趣味语文”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课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下面谈谈我在组织”趣味语文”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在“活”中求学 顾名思义,“趣味语文”就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的课。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如:课本剧的表演活动。

二、启发思维,在“动”中求知 好奇爱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活动”就是要“动”,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动起来”。“趣味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动眼,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三、拓展空间,在活动中求发展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开展课外阅读、查找资料、手工制作、编写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才能。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趣味语文”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应用到”趣味语文”当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次革命。比如,学生学习了《趵突泉》、《桂林山水》等课文后,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有关的风景名胜去游览、观光。学生学习了古诗《暮江吟》后,就让学生到附近的江河去实地考察、欣赏。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我爱祖国的山河”或“名篇佳作赏析”等语文活动。这就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再如,学生在电脑课上学习了绘画、排版、输入法等知识后,可开展“我的电脑作用大”的演讲比赛“作文输入、鉴赏”等比赛。这就把学习语文知识、运用电脑的能力以及陶冶高尚情操融为了一体。

总之“趣味语文”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途径,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通过”趣味语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八、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范文第2篇

(一二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二

(三四年级适用)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初步掌握线条、形状、肌理等造型元素,掌握色彩的专业性知识,认识公共场合的标识,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三

(五六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范文第3篇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开发出既有时代特点又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

3.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国家的课程计划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必须遵循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研究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学部校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已趋成熟的经验进行面上推广,将必须实行但又尚未论证的内容局部试验。在此基础上,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将逐步开发以体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的校本课程。

4.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色彩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校特色课程。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校本课程的推广,把握

当代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有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进行需要评估,制定并审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大致结构;

3、在理论学习、培养的基础上发动教师申报、编写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审议小组审议并确立可行性校本课程;

5、进行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

四.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校本课程实施是一个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过程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领导重视,创设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1) 组织全体教师理论学习,转化教师的思想观念。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3)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抽出资金为教师订购书籍,鼓励教师自我“充电”。

2.加强过程管理,实施校本课程

(1) 安排课时,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展。

(2) 形成由学校到学生的组织管理系统。

(3) 使各项校本课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4) 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动态。

(5) 定期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

(6)每个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师资水平。

我们将采取谨慎、渐进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倡老师注意收集一些过程资料、注意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并可通过成果展示来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

3、设备与经费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提出方案加强图书馆、各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器具,拟设立课程管理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学习、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五、成果表达形式

1、举办校本课程的研究课、观摩课。

2、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范文第4篇

教学材料:以《乡土教材—象棋》等内容为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二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1、我国的象棋文化特别悠久,而我们荥阳又是象棋游戏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级领导又特别重视象棋文化的发展,成立了象棋中心、象棋广场等。在广大群众中,象棋也特别受大家的喜爱,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象棋的兴趣非常大,因此我校决定将象棋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2、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象棋是一项集益智、娱乐、德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竞技活动。他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智力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见,象棋进课堂,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另外,象棋活动还具有娱乐性,有助于寓教于乐,减轻学生的过重心理负担。学校开展象棋教育,把象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开展下棋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说,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特色的体现:“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

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提出了“以棋培德、以棋促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建设构想,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生学习、学会做人教育等相结合,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六小办学品位。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象棋,了解中国象棋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2、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象棋的技巧,提高棋艺水平。

三、开发宗旨:以棋育人 以棋修身 以棋养德

四、课程组织

(一)开设时间:利用学校体育课,每两周安排一课时。

(二)本课程分为: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象棋入门、战略战术等三部分。

五、课程实施建议

教师方面:

注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情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学生方面:

多留心揣摩,注意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经常与社区爱好者切磋,提高棋艺,适应不同风格的各种棋手。 家长方面:

有能力的家庭可为孩子配置棋盘,购买一些象棋方面的书籍以便让孩子进一步提高。积极配合学校有中国象棋校本课程的实施。

六、课程内容:

1、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预计3课时

通过向学生介始中国象棋的历史发展以及“棋人棋事”,让学生初步感悟中国象棋的文化魅力。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2、象棋入门——————预计10课时

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国象棋,掌握基本方法,结合实战训练加深认识,提高水平。

3、简单的战略战术————预计10课时

本部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悟,提高棋艺,开发智力。同时,通过实战训练切实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在训练中,渗透贯穿育人思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六、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以愉悦身心和激励表彰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范文第5篇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优化课程结构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我校借力教体局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评价改革的东风,坚持“以学校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书香童年》,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坚持“以爱为校魂,以教为中心,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加强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书香童年》校本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的特色校园。

二、课程实施工作目标

1、整体性目标

(1)通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国学经典诵读《书香童年》,让每一个都能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 (2)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打造适于学生阅读、触动心灵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师生诵读经典国学提供文化情境。

(3)开展《书香童年》师生同诵同讲多样化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结合校本《书香童年》拓展提升我校四个传统经典特色活动“诗情拳意”、“诗鼓齐鸣”、“红色经典”、“四季沐歌”。 (5)借助校本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学校管理,创建学校特色,达到校园有亮点,人人有特色。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开学初,学校制定本学年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计划、明确实施的意义、活动任务及要求。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重点抓学生诵读“五环节”的习惯、《书香童年》进课堂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 第三阶段:学期结束评价考核和总结阶段。

三、课程实施组织机构

组长由校长当任,全面负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副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当任,主要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计划、方案、制度和活动的落实、指导等具体工作; 成员由其他校务领导当任,主要是在组长和副组长的带领下参与修订相关计划、方案、制度,做好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

四、课程实施内容及设置

1、我校的校本《书香童年》课程的实施贯彻整个小学阶段。教材共分为低、中、高三册。低册供1-2年级使用;中册供3-4年级使用;高册供5-6年级使用。教材的编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循序的编选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并配有图文、释义等。

2、充分利用各学段的校本教材《书香童年》,以班级为单位,上学期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必须熟读《书香童年》中的25篇,并能集体背诵其中的15篇,中、高段学生必须能集体背诵25篇含部分三字经和弟子规,学校要进行抽背比赛;第二学期对所剩的内容进行背诵,同时温习已学的内容。第二学年,任选一篇或一首,学生都会朗朗上口、熟知作者、表情达意。

3、课程设置安排:

一、

二、

四、六年级每周一节

三、五年级每周0.5节(隔周一节)

五、课程实施原则

1、立足实际原则。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始终围绕“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培养的目标以及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方向,开发具有实际意义、实际价值的校本课程。

2、创新发展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个不断创新、不断整理、不断提升的复杂过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检验。

3、优选精读原则。《书香童年》的课程里所入选的经典诗词都是经过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的精心整合、提炼。确保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汲取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的精神食粮。

4、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注重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结合,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和一系列的常规动作,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国学的熏陶。

5、坚持不懈原则。课程的实施与校园的活动的开展没有一定的难度,难就难在能否坚持,能否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实施的策略,能否坚持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六、课程实施措施

1、校本课程《书香童年》由各年级的语文教师按照学校课程设置的统一实施,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课程实施之外确保教学效果与成果的“五环节”: (1)“闻‘鸡’起诵”。每周一至周五让早早到校对经典诗词或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在书香童年诵读角(也可在本班教室)进行自由诵读15-20分钟,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在7点20前到学校负责指导在书香童年诵读角诵读的学生并做好学生的安全防范工作。

(2)“每日必读”。早读课利用五分钟让学生集体诵读经典诗词3-4首。

(3)“课前一吟”。利用每天早上第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二分钟,老师或班干部组织好全体学生的“课前一吟”,做到读而常吟。形成语文课的课前常规。

(4)“温故知新”。学生每天回家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5)“每周一展”。在每周的周一升旗活动结束之后,利用2—3分钟由低、中、高段的学生集体进行展示上周学会的经典诗词。

3、有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1)、鼓励教师与学生同读、同背,充分开展多种活动形式如:“诵”国学经典——水调歌头,“说”国学经典——“诗鼓齐鸣”,“唱”国学经典——“三字经”,“舞”国学经典——“诗情拳意”等,形成吟诵经典的文化氛围。

(2)利用橱窗、板报、楼道多种宣传阵地,展示经典佳句,让学生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3)每学期各班级至少举行一次 “经典国学主题班会”,要有班会记录。

(4)每学期将围绕经典国学开展 “书香童年”主题活动。如一次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一次文艺节目汇演等一系列的活动。

(5)学校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时间,设置每周

二、四 “美文欣赏”小栏目。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组织相关的教师对学生撰写的“经典美文”进行评选并安排播送,对被采播稿件多的学生将推选为全镇每年十月份评选的“十佳之星”条件之一。

(6)、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对落实“书香童年”校本教材的评价和考评。

七、校本课程活动安排

具体活动的开展详见每学期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范文第6篇

一、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原则

(一) 预成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在实际教育环境中, 教育过程中会产生生成性课程, 这类课程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虽然其具有非预期性, 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是课程实践性质及创新取向的直接体现, 对实现课程目标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校本德育课程而言, 其虽然具有生成性特质, 但是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必须以稳定的课程体系为基本框架。

(二)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要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 适时引导, 将个性化的创新、特立独行的探索发扬光大, 课程既要包括共性的学习内容, 又有个性化的指导内容。

(三) 单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

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年级、单项内容的特点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 更要基于不同的角度、多个切入点将多元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单一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结合, 使得课程体系更加“立体”。

二、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策略

(一) 构建生活德育课程

将品德教育融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可以帮助其在生活中树立道德意识, 提高自身的品德行为。因此, 建设生活化的德育课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包括两个层面, 即规则层面与问题层面。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尽量避免盲目性、随意性的误区, 不能在缺乏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学校、老师的主观意识任意设计, 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开设稳定的项目内容, 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稳定的课程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 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 其德育更多的是规则化的道德教育, 因此,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 建设符合公德及私德的课程内容, 需要注意, 课程内容仅限于规则层面, 无需上升到原则层面或是理想层面。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程中, 学生通过学习将其实践体验内化为道德认知及道德行为, 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稳固的道德行为。问题层面的道德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每个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现实中的道德教育现象作为问题层面的德育课程, 可以大大提高校本德育课程的生动性、鲜活性。

(二) 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外, 还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将学科知识通过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好地体现出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 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要注重学科渗透, 将学科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让学生不仅接受知识, 还通过潜移默化吸纳更多的道德知识,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其中, 美育是实施道德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德良教育中有意识地将德育工作融入少儿美术活动中可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美术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美的事物, 进一步创造美的形象, 使其在情感上、思想上获得美的熏陶, 对其思想品德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习美术的学生对艺术的敏感度更高, 对于美学文化更加热爱, 学习美术的孩子更有耐心, 也更易坚持。由此可见, 美学教育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模式

首先, 要突出发展性评价。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与习惯养成,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性的、发展性的, 相应的, 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价也要突出发展性原则, 对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情况、形成的体验与感悟等进行重点评价, 将其个人的情感取向、思维品质、德性品质的变化与发展作为侧重点, 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从而培养其道德意识, 提升其道德素质。其次, 侧重多个评价维度, 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校本课程的形式主要包括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等, 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 课程评价也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 不能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层面, 科学有效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行为与习惯、情感与态度、思想与精神的变化情况。最后,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针对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其评价主体不能局限于老师, 要将学生、家长、社区、学校管理人员等均作为评价主体,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以便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学生间互评的目的则是互相指正对方的优点与不足, 与其他同学互相取长补短。

三、结语

实践证明, 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突破口, 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促进老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密切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就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 丰富德育内容, 为社会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合格公民。

摘要:校本德育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总结等, 发挥重大作用。

上一篇:oppo手机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执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