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范文

2023-09-21

中医药法范文第1篇

1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分析

DPN属于中医学 “痹证”、“痿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营卫不调,气血运行不畅, 血行瘀滞,痹阻脉络,致使气血不达四末,筋脉失养,麻木不仁,四肢失于温煦,故可见四肢厥冷。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 并提出了著名的“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理论。 仝小林[4]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瘀由虚致,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位在络,病机虚实夹杂,治疗当标本兼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 郭宝英[5]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络脉损伤,多因本虚且邪客络脉,络中运行之气郁滞, 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涩滞,致使络虚不荣则麻则痛,久病入络,络脉疲阻,不通则痛。

朱丹溪云:“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气血两虚,则麻木不仁,总体来说本病是因虚致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瘀又影响气血的循行,因此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行气通瘀为总的治疗原则。

束悗推拿法是通过手法按压暂时性阻断动脉血流的一种古老的按摩术。 《灵枢·杂病篇》记载有:“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 病已止”。 束悗疗法中,“束”是束缚、约束,“悗”是约束、阻滞,先通过手法按压约束气的流动,暂时阻滞气行,待气聚于患处,再进一步加重按压手法使血液通行受阻, 待气血充盈于患处后松手, 则原有络脉虚瘀之处经气血充盈后再由气带动血而达于四末,以达益气活血、行气通瘀之目的,故能对该病起到治疗作用。 《素问·举痛论篇》曰:“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束悗疗法既是疏通之法,也是濡养之法,同时达到了通、补的作用。

2从西医解剖学角度分析

束悗疗法治疗该病的手法施行部位为腋窝、腹股沟、 腘窝,均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走行。 如腋窝处有腋静脉和贵要静脉,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此外还有腋动脉和腋窝外侧群淋巴结。 腹股沟处有股动脉、股静脉、大隐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处的浅群淋巴结。 腘窝处为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腘窝淋巴结及股后皮神经终末支、隐神经等。 手法作用于施术部位,使该处的血管及淋巴通路被暂时性阻断,使管腔内血流势能增高,等到手下有规律增大的搏动感时迅速松手,使血流继续向前并向远端动、静脉血管网冲击,患者感觉有一股热流由上而下。 动脉血流阻断后放通,肢体末端的血氧浓度瞬间增加, 可改善神经组织的营养,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 淋巴回流短时间人为受阻后再放通,可促进淋巴回流,从而减轻外周循环阻力,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减轻肢体麻木、疼痛症状。通过压迫近端神经干,能暂时阻滞疼痛信息的传导,减轻对肌肉组织的刺激,使肌肉组织因神经传导暂时阻滞而得到放松,恢复局部的血流供应,改善肌肉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疼痛。 以上诸方面共同作用, 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

3从中医经络理论角度分析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 以通为用,不通则痛、则麻。 故治疗DPN时通过经络经穴增加脏腑与外周体表及肢节的联系。十二经脉中,手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上肢内外侧,足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下肢内外侧,而每条经脉又与体内脏腑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其经脉之气还结聚散络于经筋,并布散于皮部。 这样,体表的筋肉、皮肤等组织与脏腑之间,通过十二经脉内属外连的联系而相互沟通。 故《灵枢·海论》说: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该方法治疗时选取极泉、委中、冲门三穴。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手少阴心经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冲门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穴位,功能理气健脾。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 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属脾,络胃。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按委中穴可以祛瘀通络,足太阳膀胱经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 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选取气血丰富、可操作面积较大、且所属经络均循行于肢体末端的腋窝、 腘窝、腹股沟处的极泉、委中、冲门三穴,以理气健脾、 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4验案举隅

患者于某,男,58岁,2013年5月初诊。 主诉确诊2型糖尿病15年,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年。 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分别为37.23 m/s、 38.93 m/s。 就诊时症见:身体消瘦,双下肢从足尖至足踝部皮肤呈淡红色,双下肢末端有袜套样感觉减退,双下肢有刺痛,入夜尤甚,跟腱和膝腱反射减弱,舌暗红苔少,有瘀斑,脉细涩。治疗: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进行束悗推拿法治疗,1次/d,同时口服弥可保,0.5 mg,3次/d,30 d为1疗程。 1疗程结束后,患者自述双下肢感觉明显恢复,刺痛显著减轻。 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分别为44.73 m/s、45.06 m/s。查体: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

按:该患糖尿病病程较长,脏腑功能减弱,继发DPN, 为因虚致瘀,施以束悗推拿法治疗,聚气截血,气至后放通,使血载气、气推血,气血循行至下肢末端以濡养末端,行气补虚通瘀,诸症得减。

5结语

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木,DPN为糖尿病日久因虚致瘀,气血不通,四末失于濡养而产生麻木、疼痛。 笔者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出发,运用行气补虚通瘀的束悗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可见束悗疗法是符合其病因病机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具有操作简单、价廉效验、可复制的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虽然对束悗疗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客观上能够改善损伤的神经,提高神经传导速率, 但其作用机理尚未研究清楚,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着力于手法作用机制的研究,如手法作用的靶点研究、手法对血管内环境改变的研究等等。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中医病因病机为久病阴虚燥热,血瘀阻络,致筋脉失养、气血不达四末、失于温煦,而见麻木不仁、四肢厥冷。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人群数量巨大,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故西药疗效并不十分满意。笔者治疗该病以补虚行气通瘀为原则,应用束悗推拿法治疗,明显减轻了患者的麻木、疼痛症状,并明显促进了末梢神经功能的恢复,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法范文第2篇

马来西亚最早成立的中医药组织是麻坡中医研究所 (1924年) , 随后各州的中医药公会纷纷成立。 (1955年) 联合组成全国性中医药行业总会—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目前“总会”共有43个成员公会, 会员遍及全国。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的成员公会在马来西亚各地开办有十所中医院校, 并与中国中医药大学联办学士课程, 为培训中医药人材做出贡献。

马来西亚卫生部将“医”和“药”分成两大块来管理:“药”方面早已立法, 由“药品管理局 (Drug Control Authority) ”统一管理, 没有另外立法管理传统药物 (草药基本上不受限制) ;“医务人员”方面, 卫生部也已立法管制现代医药从业员 (包括医生与药剂师) , 传统医药执业者则不在管制范围。

一直以来卫生部对传统医药均采取“自生自灭”的放任态度, 因此, 中医药虽然普及, 但执业者的程度却也参差, 当然也有混水摸鱼者, 严重影响民众的信赖度, 对中医药发展不利。

直到1996年, 卫生部决定着手管制国内传统医药, 医药属于专门性行业, 所有诊所与药店, 必须由该相关行业之行业总会所及卫生部认可的“合格”人士管理。因此, 传统药店与诊所, 也必须由拥有合格证书的专业人士管理。卫生部于2000年委任“总会”进行全国“中医师/中药师注册”工作, 规范化中医药。

2 马来西亚中医教育

目前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共有43个成员公会, 会员遍及全国。“总会”只接受国内有代表性的团体为会员, 保持总会的代表性;坚持“团结全国中医药同业, 捍卫同业基本权益, 发扬中医药”的宗旨;坚持以“搞好中医药教育, 提升中医药水平”为目标;以国民的医疗保健利益为依归;与国内友好组织保持良好关系, 携手共进 (与另外两个卫生部委任的团体组成“会长级”协调委员会) ;与官方保持紧密配合, 与世界中医药团体保持紧密联系。

除此之外, 总会也发动全国成员公会支持个别成员公会主办的学术大会, 如: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主办的“世界针灸大会”、霹雳近打中医骨伤推拿学会主办的“世界骨伤科学术大会”、柔佛州中医师公会承办的“马新中医药教育工作研讨会”、雪隆中医学会承办的“第九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及全国43个属会每年主办的各类型学术研讨会、周年庆典和院校毕业典礼等, 以便能促进本区域中医药良好发展前景。

在马来西亚形成中医师的途径约有以下几种: (1) 自学的; (2) 师带徒的; (3) 祖传的; (4) 函授班或网页函授的; (5) 学院短期课程的; (6) 华人医药总会统考 (5个科目) 及格的; (7) 5年制学院。马来西亚已有不少中医学院, 主要课程是5年制的中西医课程, 包括20多个科目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科目。

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的成员公会在马来西亚各地开办有10所中医院校, 并与中国中医药大学联办学士课程, 为培训中医药人材做出贡献。

3 中医药在马来西亚发展前景

在马来西亚的大城市中, 华人的所占的比例高达80%以上, 这对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各方面发展打下了一个稳固坚实的基础。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潜力很大, 尤其是中国有名望的药厂生产的药品更是供不应求, 象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等滋补肾阴肾阳的药物在民间十分畅销, 我国同仁堂药厂生产的药品在马来西亚备受青睐, 十分畅销。另外随着中医从业对中医专业文凭越来越重视, 愿意进行中医专业学习和深造的人数日渐增加加上中马两国的交往交流不断增加, 学术交流使马来西亚的中医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与中国院校联合办学的形式, 让学生先在马来西亚学习2~3年基础课程, 再到中国进行l~2年临床实习, 这样一来学生毕业时可以达到大学本科水平。也可以进行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培训, 系统学习一些中、西医知识。如果能将中医药介入西医领域, 必将对促进中医药的临床、科研起到推动作用。

马来西亚中医药的社会效益的不断增加也是马来西亚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性, 并且马来西亚的中医师中药师受到新中国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的鼓舞, 通过到中国学习进修, 学术交流等方式, 不断吸收中医药精华, 这样一来会使中医药在马来西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增强了。

摘要:中医药虽源于中国, 但已在马来西亚得到了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由于马来西亚气候环境比较特殊, 愿意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并且得到不错疗效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中医药教育在马来西亚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并采取了多种培养形式, 为培养中医药人材做出贡献。马来西亚政府也已经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性, 鼓励马来西亚中医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 以促进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马来西亚,中医教育,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迟永利.初识马来西亚中医药[J].山东中医杂志, 2002, 21 (10) :627~628.

[2] 钟秀美.马来西亚中医事业的发展[J].中医函授通讯, 1993, 172:28~29.

中医药法范文第3篇

一、切实加强了中医药重点工作的的组织领导

今年,我院在龚学全院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层层落实,切实加强了重点工作的领导。由医务科专人专管,各科室配合,从而加强组织建设,保障中医药重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本院中医药资源

按照年初计划,今年我们对我院中医医疗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到2011年底,经过合理配置,我院设立临床及医技科室12个,中医皮肤性病科、风湿疼痛科、口腔科、妇产科、中医内儿科等特色科室改造完毕。切实加强了我院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力度。

三、中医工作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2011年我院对中医药工作的各项档案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医药人员花名册、中医药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中医科室登记表、中医药工作统计表、中医药业务收入统计表、中医药学术论文登记表等各项登记表,并且有专人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专科、专病建设 今年,根据中医药重点工作通知要求,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各项工作,加强了中药房、风湿疼痛科、皮肤科、急诊科的建设,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备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与利用,提高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强化专科、专病建设,我院风湿疼痛科开展有普通针刺、电针、天灸、穴位注射、中药熏蒸、蜡疗等10余项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该科室业务开展稳步发展。据统计我院2010年1月-10月门诊总人次为38728人次,其中针灸科门诊人次3696人次,占到当年门诊人次的6.96%。医院经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人员培训,下一步该科室将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面拓展业务范围,力争办成我院的省级重点专科。

五、加大中医药临床使用奖惩力度

经过我院建立的促进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使用的奖励长效机制的激发,我院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的使用成增长的态势。据统计我院2010年1-10月份处方总数43928张,中药饮片处方17054张,占门诊处方总数的38.82%,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六、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我院的中医药人员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2011年,我院投入9万余元培训经费,使中医药人员通过院外进修、短期培训、院内讲座、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逐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并制定了对住院医生的系统化培训方案,使我院医生能够得到系统化、长期性的培训。

七、加强中医药科研能力。 2011,在培训人员的基础上,完成了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研究、科研立项和成果应用,其中《葛根、天麻素配牵正散治疗梅尼埃病》获得地区科研三等奖,《补肾安坤膏配耳穴贴压治疗阴阳俱虚型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研究》已经立项。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用于对临床中医医护工作的指导,促进了我院中医、中药双发展。

八、规范经营管理,降低医药费用

1、降低药品价格,控制药品收入比例。在临床用药中 坚持合理用药,医务科每月进行“医师四排队”、“医疗机构八排队”的统计工作,定期结果进行公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对责任医生和相关科室给予处罚。对医保、合疗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和贵重药品必须由患者签字同意。

2、严格执行药品挂网招标政策。根据今年甘肃省药品挂网招标政策的要求,召开药事委员会制定招标办法,然后召开各临床科主任会,通过临床大夫遴选,科主任上报,最后由药事委员会确定药品的品种,整个过程由纪检组长参与并全程监督。

九、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我院外部形象。

1、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规定。

2、依据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玉门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我院开展了中医药及健康教育、建成中医养生宣传文化墙、散发中医保健宣传册等方法来宣传中医药保健知识,为更好的宣传我院中医文化特色奠定了基础。医院将文化建设列入各科室考核目标,定期检查督导,根据调查信息统计及反馈的结果进行阶段评估,重点对理念的认同情况、行为能力的程度、表象文化建设的进度和效果作出评价,制订必要的奖惩措施,切实把这项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体现医院价值观念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下一步我院将按照上级的要求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工作列为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来长期抓紧抓好。端正态度,强化管理,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为主,自我整改,自我提高。实行责任制及追究制,边查边纠,建制立制巩固效果。在医院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供优质及人性化服务,全面促进医院建设,使我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文化内涵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玉门市中医院

中医药法范文第4篇

主讲人:刘建军 时

间:2016.10.15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 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中医药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儿泄泻 八穴推拿治疗 八穴 中药汤剂治疗

小儿泄泻乃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质如蛋花、小便短少为主症,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秽浊伤中,脾胃虚弱引起。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小儿八穴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泄泻1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最大者2岁,最小者3个月;病程最长者2个月,最短者2天。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推上三关、揉内外劳宫、揉脐摩腹、推上七节、揉龟尾、捏脊、按揉足三里。

2.2 具体操作 男推左手、女推右手,以3个月大的小儿为基数,每个穴位操作100次,小儿年龄每增加1个月,推拿次数则增加10次。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步骤:推上三关、揉内外劳宫、揉脐、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揉龟尾、捏脊2次、按揉足三里。

2.3 中药汤剂基本方由葛根、藿香、六一散、茯苓、诃子、芡实、石榴皮、炒苡仁、炒砂仁、炒麦芽、焦楂等组成,临床随症加减。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成形;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明显好转、排便质与量接近正常;基本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精神状态良好,大便仍稀薄或不成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按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疗效标定标准:痊愈156例,占92.86%,好转12例,占7.14%。无效,本病2天为1个疗程,效果明显者1个疗程痊愈,效果最慢为3个疗程。

4 典型病例

4.1 患者陈某,女,周岁,便泻水样,9天未止,纳呆尿少,舌苔白腻,脉濡、证系脾虚湿胜之小儿泄泻。治疗:用上述小儿八穴推拿手法治疗4次。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用苍术、广木香、炮姜炭、煎汤口服4剂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泄泻痊愈。

4.2 患儿张某,4个月,于六月间泄泻20余日,经市直医院输液6天治疗,泻减而未止,1日仍下3-4次,前卤及眼眶俱陷,肌肤甲错精神萎靡,不时烦渴,舌红降无苔,大便检查白细胞(一),无粘液。诊断为脾胃阴亏之小儿泄泻。治疗:用上述手法治疗3次,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用吴茱萸、淮山药、附子煎汤口服3剂后,怠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成形。痊愈。

5 体会

5.1 小儿泄泻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为盛。临床上所见以湿热泻与寒积泄泻最为常见,有日泻20-30次者,偶有失治或治不得当,每有水液外脱、晴陷、神疲等危重证侯且易导致慢性泄泻。

5.2 八穴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通过穴位补泻,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健脾和胃,促使炎症消散。

5.3 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泄泻,健脾化湿,升清降浊,收敛酸涩,益气和胃,利尿止泻,能起到良好的止泻作用。

5.4 笔者认为在当前小儿推拿加中药汤剂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仍然未被大力推崇及作为首要治疗方法的现实情况下,中药汤剂与小儿推拿手法并用可以大大缩短小儿泄泻疗程,减少西药治疗副作用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是治疗泄泻的理想方法。

中医药法范文第6篇

中西结合:“可乐杯里泡枸杞”

我们的专业课程有理论也有实践,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也就是以五行、阴阳、六气为基础。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同时结合西医的人体解剖学,了解各个脏器的功能,为日后学习打好基本功。我们也会学习中医诊断学,学会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分析看病,根据中药学和方剂学开方治病。既然是中医养生,我们也学习一些健康方面的课程,比如针灸、推拿,还有药膳学、营养学、老年病学,了解预防一些疾病发生的知识。

与西医相比较,中医原本就擅长未病先治,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通过四诊中的一诊,就可以判断疾病的病理和所处的部位,并且可以提出预防方案和治病方法。中医养生学在这方面涉及很多,熟练掌握望闻问切,观察舌象、脉象就可以初步诊断病处,从而对症下药。

养生,不仅仅是打太极

在学习人体解剖时,我们也会穿着医学生标配的白大褂,进入解剖实验室,观察人体骨骼,抚摸光滑的骨面,仔细观察骨骼中的小间隙。我们还会观察被玻璃包裹、被福尔马林浸泡的人类器官标本。我们也会跟随解剖老师进入尸库,触摸大体老师(对遗体捐赠者的敬称)纹理清晰细腻的肌肉,还有腹腔中的各种脏器。我们还会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室里,和各种器官切片问好,认识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和细胞组成类型,在这些组织和细胞中,我领悟了人体内部的精妙之美。

在课余时间,我们会学打八段锦、打太极,学校里也有各种研究太极、武术的社团。平时我们也会格外注意身体健康,按时吃饭、早睡早起。发现自己身体不适时,我们还会根据所学知识泡中草药喝。按摩、推拿、艾灸、針灸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如果你因久坐导致肩膀酸痛、腰酸腿疼,也可以向学姐学长“卖萌”寻求帮助,还是完全免费的哦!

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医精神

在医古文课上,我们在学习中医历史的同时,会听到各种有趣而深刻的古代医家故事,领略中华文化的美。正是这些历代名医,奠定了中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医家经典,都是我们上课用的课本。我们不仅学习医术,而且学习古代医家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历代医家不惧艰辛探索医理的精神,深入到我们心中。例如,《丹溪翁传》中丹溪翁(朱震亨)的做人思想“执心以正,立身以诚”,就成了我的座右铭。

同时,现代中医诊断的实践也是我们的必学课程。学校斥巨资配备的模拟人体脉象的把脉仪,可以供我们深入探索每种脉象的要素;学校还会在暑假举办下乡义诊活动,或者组织我们去医院体验观察,以了解现代中医的发展进程。

中医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再到《中医临证备要》;从华佗到秦伯未,再到屠呦呦……中医于华夏,从来不止一门学科这么简单。在学习和实践中,我越来越庆幸自己选择了学医,选择了中医养生学,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未病先治,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学习成功经验总结范文下一篇: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