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2024-02-20

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我县政法各部门

共有编制347人(其中,行政编制322人,事业编制21人,工勤人员4人),在职在编人员326人,其中,法院55人,检察院40人,公安局185人,司法局46人,政法委机关11人,610办3人。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有222人,占总人数的68.1%;从男女比例上看,妇女干部有63人,占总人数的19%;从民族比例上看,少数民族有110人,占总人数的33.7%;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有85人,占总人数的26%,31岁至40岁有120人,占总人数的36.8%,41岁至50岁有103人,占总人数的31.6%,51岁以上有18人,占总人数的5.5%;从文化结构上看,研究生1人;本科152人,占总人数的46.6%;大专有160人,占总人数的49.1%;大专以下有24人,占总人数的7.4%,文化层次结构有所上升,年龄结构更趋于年轻化。2007年,共有21个集体受到了各级的表彰和奖励(其中:国家级表彰1个、省级表彰2个、州级表彰2个、县级表彰16个),67名个人受到了各级的表彰和奖励(其中:省级表彰3名、州级表彰9名、县级表彰53名、二等功1个、三等功。

二、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自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在州政法委、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县委政法委根据政法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和特点,指导督促政法各部门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相继制定了政法部门总体实施方案和切合各部门实际的实施方案。在大讨论活动过程中,组织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认真进行了自学、集中学习、讨论座谈。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按阶段性要求撰写好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整改。特别是在征求意见阶段,各部门根据工作的范围和对象,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热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扎扎实实进行了整改。8月份以来,政法各部门分别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对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采取得力措施进行落实整改,目前绝大部分已整改落实到位。对个别需在今后工作中逐步整改的分别制定了整改方案,正在分步落实。政法各部门还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经常性的学习、征求意见、争先创优等制度,建立了党组织、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促进了各项工作,使广大政法干部素质明显提高。

(二)继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促进执法公正。为解决政法各部门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南华县政法各部门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它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好抓落实。同时,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公正执法的良好舆论氛围,把全体干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执法思想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的目标上来,落实到执法的具体行动中。同时,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系统全体干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公正执法能力明显提高,机关干警宗旨观念更加牢固,勤政意识明显增强。树立了良好的政法干部形象。

(三)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抓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抓队伍建设关键在班子,基础在干警,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我县政法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干警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一是抓好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廉洁自律教育,有的放矢的开展形势教育和学习先进人物的教育活动;二是抓好干警的岗位学习培训,政法各部门在经费极其紧张的现状下,仍挤出专项经费用于干警参加各级举办的培训。全力支持干警参加专升本学习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新形势下适应新任务打好基础。三是为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需要,狠抓干警业务技能培训,现70%的干警能驾驶汽车。四是努力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工作。我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精神为指导,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排查化解涉法涉诉非正常访为重点,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强司法机关的

反腐倡廉工作,政法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警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案件质量稳步提高,为建设“平安南华”、“和谐南华”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政法干部队伍活力

1、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 今年以来,我们狠抓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的落实,政法

委领导率先垂范,每月到联系点调研至少在一次以上;政法各部门领导也按照制度要求,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点,检查工作,了解困难,查找问题,把基层联系点工作作为促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 近年来,我县相继在政法队伍中开展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以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加强了政法队伍建设,使全县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在政法队伍建设中,我县要求政法各部门认真组织好干警的政治思想学习教育,强化宗旨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把严肃公正执法责任落实到执法人员身上,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县委政法委机关率先垂范,带头讲政治,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表里如一;坚持雷厉风行,对安排的工作按时完成;坚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与人为善;坚持吃苦耐劳的作风,耐得住清贫;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杜绝吃拿卡要现象,时时处处维护政法委的良好形象。政法各部门针对干警作风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县法院在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设立征求意见箱,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在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县司法局在系统内进行业务培训考核,提高司法干警素质,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切实解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和纪律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3、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 县委政法委机关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政法委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廉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工作制度,用以规范机关干部言行,使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检察院、法院实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制定一岗双责制度,推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促进了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四)落实从优待警政策,认真做好物质保障

政法干警生活比较清苦,为解决干警后顾之忧,让大家安心工作,我县政法系统从现有条件出发,认真落实从优待警,先后从省、州、县财政和上级各部门争取资金,建盖了法院、检察院综合楼,龙川派出所已顺利实现了整体搬迁,并逐步解决干警的住房困难。2008年9月,在州委政法委及政法委王书记的关心帮助下,向州政法委争取资金8.5万元(其中,岔河村委会基层建设0.5万元、龙川派出所建设5万元、政法委机关改善办公设备3万元)。县财政在资金调度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优先拨付政法各部门工作经费。为全县政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经费保障。

二、政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的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党和人民的期望及上级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和思想观念与新时期政法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政治理论水平、文明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仍存在对队伍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抓队伍时紧时松、工作作风不深入、一些民警政治敏感性差、工作不负责任等问题;三是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政法干警待遇相对偏低,不利于政法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四是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改善,以促进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五是政法部门人员编制短缺,人员少,业务重,检察官、法官断档现象严重,办公办案经费困难等现象仍然影响着政法各部门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抓好队伍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我乡党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党员队伍的现状

现有党员230人,其中女党员10人,占4.35%;35岁以下的党员20人,占1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5人,占6.5%。

(二)存在问题

1.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文化结构偏低。三是性别比例失衡,女党员所占比例过低;四是能力结构弱化,能力弱化,是党员队伍年龄大、文化低的必然结果。

2. 认为党费标准太高,又没有什么党员活动,党组织没有了吸引力,党内存在严重腐败,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腐败使他们感到灰心,

对党失去信心。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走访中发现,有的党员有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工作自己吃亏的想法;有的党员觉得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部分党员政治热情下降。对于评先创优活动明确表现不思进取,对此采取观望态度;部分党员责任心减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时,认为主要是上级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普通党员无能为力,因而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不情愿从我做起。

4.有一小部分党员在工作和实践中不起作用,有的共产主义信念动摇,有的不自觉交纳党费,有的不做党分配的工作,有的不参加组织生活,甚至不认真工作、为自己谋取私利。其主要原因在于党员意识薄淡,宗旨意识淡化,甚至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

二、原因分析

(一)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二是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有的支部长期以来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重党员应有的权利,使党员对组织失去了信任感。

(二)部分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中滋生了不正之风。这是由于党员个人放松学习,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扭曲造成的。有一部分党员分不清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

个别党员在金钱面前,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上平庸无为,根本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党员队伍血液不新,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一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二是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对一些明显违法违纪的党员不及时处理,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要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下岗分流党员的出现,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据统计,全乡农村党员中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有30人,还有极少数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出现断线脱节。加上,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大都还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集中、统

一、一个模式的做法,甚至脱离农村生活和农民生产的实际,对农村党员缺乏吸引力。因此必须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三、思路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任。

(一)把握关键,始终突出班子建设

一个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尤其是一把手。把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带

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威性的人选拔到班子成员中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一是要唤醒农村青年的进步意识,营造一个“入党光荣、入党自豪”的氛围,对那些接受新事物快、敢闯、敢干的青年人,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激发农村青年的进步意识。二是增强党员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发展党员上,全面辩证地看待青年人,让那些够标准的人早日走进党员队伍。三是落实“双培双带”工作。即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自富带富能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二是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形式,解决集中培训而延伸不到的问题。

3.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由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人,并把这项工作重点放在那些长期不发展党员、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后进、贫困村,把发展党员与培养村级后各干部结合起来。要求村党支部一般每年要发展1-3名党员。对开连续两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党支部,党委认真调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3、建立制度,规范程序。发展党员工作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抓好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

工作和“推优”工作。既要积极又要慎重,要严格按有关规定,确保质量,要着眼于优化队伍结构,新发展的党员一般要求要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重点是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

(三)狠抓管理,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以制度规范支部活动,约束党员行为,实行党员活动和支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经常与外出党员交流沟通,保持与外出党员经常的密切联系,以掌握外出党员的思想动态。

2、完善监督机制。设立村务、财务公开墙,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接受村民监督,吸收村民参与村级管理,为村级组织建设献计献策,把党员干部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他们廉洁奉公,取得群众的信任,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回顾三年来的成长经历,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干干净净为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奋敬业、锐意进取。时至今日,不论是自身政治素养,还是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三年来的思想、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始终牢记“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自古良训,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武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始终坚持学习不放松,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努力下功夫:一是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领会

“****”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坚持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行动上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认真学习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二、踏实肯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惠农补贴发放和管理

惠农补贴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惠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切实做好各项惠农补贴工作,根据市财政局的要求,在乡领导的支持和各包村干部的配合下,对一些上报面积不实和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走访和入户调查,最终确定了补贴面积,并将补贴信息、监督电话进行村级公示,所有数据一一录入《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上报市财政局审核,共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资金**万元,其中发放粮食直补**万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元,发放良种补贴**万元,发放农机补贴**万元。

2、“一折统、一册明”管理

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后,根据市财政局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惠农财政补贴“一折统,一册明”发放管理,增强“一折统,一册明”发放的透明度,使明白册发放率、存折开设率均达到**%,每年集中填写明白册2686册,将农户所享受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低保、计生补助资金、村干部待遇等各项补助全部登记造册,并及时做好自查工作,迎接省、市专项验收。惠农财政补贴工作虽然任务繁重,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为补贴数据采集、发放管理、验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保证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温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

3、一事一议项目的申报和管理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意见》,结合我乡实际情况,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项目,主要围绕我乡各村通组道路铺垫、环卫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集中实施,共申报项目***个,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农户筹资筹劳**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万元。项目惠及***个村民小组,建设完成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3个,硬化门台、道路**.*万平方米,安装道牙**.*万个,安装路灯87盏,修建渠道1.8公里。

为了切实做好“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项目申报之初,我认真学习项目实施意见和奖补措施,参加市财政局关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动员大会和业务培训。为做好“一事一议”工作打好基础,在具体的申报过程中,一是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入户宣讲等方式大力宣传奖补政策,让群众知道开展“一事一议”工作是党和政府是为民谋利的有效途径,调动农户筹资筹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筹资筹劳公示、报账资金审批、项目验收等材料,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完工后,项目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田灌溉条件得到了改善、丰富了村民日常文化生活,加快了全乡新农村建设步伐。

4、养老保险收缴工作

全市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工作以来,经过全乡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全乡累计参保人数已达**人,参保率达**%,其中有424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累计发放养老金**万元。20**年收缴保险金**万元,收缴率达**%,新增参保人员***人,已全部录入系统,为维护我乡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5、经管站工作

自接任经管站工作以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劲,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拼劲,上紧发条,卯足精神,咬紧目标,狠抓落实,使全乡农民负担监督、农村统计、村级代理会计、土地流转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是为了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杜绝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发生,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认真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

根据全乡人均纯收入制定筹资筹劳标准,上报市农民负担监督办公室审批,筹资标准每人不得超过**元,筹劳标准每人不得超过***个工日;二是严格执行上级各项减免政策和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处,进一步加强了对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监管;三是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全乡实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乡各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修养,时刻注意自我约束

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平时工作再忙,我每天都要不断的坚持充实自己。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许多品性都是它雕刻的作品。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孔子曾说:“吾日省三身也”。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三年来我不断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我清醒的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理论知识欠缺,学习不够系统,理论基础薄弱;二是工作中欠缺前瞻性,顾此失彼。我坚信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把握大好时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高自身内涵,不断取得进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赿。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的了新的进步,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将认真地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百倍的信心,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各位同事一道,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公司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结

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农村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农村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可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教育和培养,对巩固和提升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堡垒和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选拔,广开门路吸收优秀人才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门纳贤,解放思想、转化观念,要善于把思想政治素质强,事业心强,具有责任感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人员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两新组织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打破地域、区位的限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强化培养锻炼,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是帮助提升学历,根据新时代对干部队伍素质要求,制定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和学费补助制度,加强与高校、党校、电大等单位联合形式,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学历;其次是加强培训,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现实需要,进一步依托党校、农民夜校等途径加强对后备干部市场经济、维稳处突、法律法规、党史党规、乡村振兴、反腐倡廉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次是强化锻炼,结合镇村工作情况,积极主动安排优秀后备干部到急、难、险、重的岗位进行锻炼,早日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和群众心理,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做好考核使用,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动态管理,常态化做好后备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坚持优胜劣汰,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结构合理,对优秀的后备干部按程序及时充实到村级班子队伍中,不断增强村级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后备干部的成长搭建好舞台,真正让后备干部有盼头、有望头、有劲头。

公司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结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后备干部是指根据有关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选拔出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为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后备干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定制度,圈定后备干部人选范围

后备干部,对一个企业而言,一般可分为公司级、分公司级(事业部)、项目部级(车间)等层级,本文重点探索法人公司层面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干部管理相关条例而定,后备干部人数一般按照企业现有领导班子成员的数量而定,可按照现有班子成员的一倍比例进行推荐。

(1)要框定后备干部基本条件。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一般都要求其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良好政治素质。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工作作风务实。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水平和一定的发展潜力,工作业绩显著。坚持民主集中制,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搞好企业的信心。廉洁自律,勤俭节约,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等。

(2)要明确后备干部入选资格。可从企业二级单位的正职或同级别部门的正职及以上人员中推荐。结合有关施工单位情况,也可在项目(或车间)体量较大的党政班子正职中推荐,这个体量范围可依据每个企业的实际而定。一般而言,推选后备干部,还要考虑其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社会实践等条件。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队伍情况,依次圈定。主要目的在于这个范围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可以选择,工作技能、群众基础等都比较扎实,经得起民主推荐。

(3)要打通后备干部选拔程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学习比较各大型国有企业的推选程序。一般而言,推选后备干部,可经过三轮民主推选。第一轮主要组织企业里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推选,推选的比例和职数不定,根据现有企业里的班子总数而定可选取2倍或更高比例进行推荐,由企业里的党、政、纪等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唱票、计票、监票。为了做到公开、透明,推选工作要遵守干部推选条例要求,首轮推选结果要有效运用企业里的宣传载体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依据企业具体要求而定,一般会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工作简历等,时间不少于7天。第二轮、第三轮一般都仅限于企业里的领导班子成员推选,根据现有班子成员的数量确定最终的干部名单。选拔后备干部,要充分发扬民主,畅通推荐渠道。后备干部要重点考虑从企业里的优秀中青年骨干中选拔,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后备干部的选拔必须经过自荐或民主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等基本程序。

二、重培养,提升后备干部技能水平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一般可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向,即培养在专业工作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并熟悉本工作领域其他相关知识,拥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复合型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周期一般为一至两年。

(1)挂职锻炼丰富岗位能技。可在本单位、本系统之间进行挂职交流。交流任职时间一般为1年,任职结束后,由个人提交工作总结及与挂职岗位相关联的论文,由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其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形成书面意见备案,为提拔使用提供依据。

(2)内部轮岗拓宽交流渠道。企业要本着后备干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岗位锻炼,丰富经验阅历,为后备干部提供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内部轮岗锻炼机会。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后备干部到先进企业、地方政府及金融公司等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各业务系统每年组织后备干部参加业务学习、研讨交流活动。要积极鼓励后备人员参加高等院校在职学习和进修。

(3)定期谈话掌握思想状态。企业主要领导每季度或每半年对所分管的后备干部进行谈话,组织部门也要与后备干部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帮助解决后备干部思想认识及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4)专职导师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专职导师,是为了更好地抓好后备干部的成长成才,培养更专一。企业可指定每个班子成员负责带领一名后备干部,根据后备干部的人数,也可实现一对二、一对三等培养形式。指定专职导师,就要根据自己的分管工作负责对后备干部进行辅导,主要是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综合培养,尽可能企业内部给予后备干部更多的锻炼机会。导师可通过与后备干部的交流、谈话、合作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

上述四种培养方式,是笔者探索性的一种追求。要做好人才的全面发展,企业要拿出一份真心实意,当成一份事业,切忌追求速度和数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更多地需要企业提供良好的平台、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和催人奋进的人文关爱。

三、加强后备干部建设要确保管理规范

加强对后备干部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是保障企业人才队伍成长的必要措施。后备干部关系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务必进行重点关注。

(1)建立跟踪考察机制。可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定期分析、跟踪考察、定期谈话、动态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制度,形成后备干部管理的良性机制。企业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要结合对后备干部的综合考评,加强对后备干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考察,随时掌握后备干部的综合表现。定期组织对后备干部的配比结构、成熟程度、素质状况、培养效果以及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加强日常关心教育。企业党政领导要时常与后备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思想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疏通、解答,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对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提醒,防微杜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企业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要结合后备干部的考评和内部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建立后备干部谈话、联系制度,了解学习工作情况、了解其分析判断能力。关心后备干部的学习生活,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遇有特别情况,应向企业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及时反映。

(3)实行动态调整。推选出的后备干部,也不是一成不变。对于调离、辞职等人员情况,企业要及时考虑进行一次后备干部的集中调整和补充,并保持相对稳定。调整和补充工作要与现有中层管理人员调整工作结合起来,并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企业也要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管理,根据岗位不同建立人才库,人才库可根据成熟程度,分别建立两个层次。其中:一级人才库为公司正职后备人才库;二级人才库为公司副职后备人才库。

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要求。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保证。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地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XX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要求,为全面摸清当前我区林业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状况,结合“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创先征优活动的开展,我局专门成立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工作调研、入户了解等形式,对取得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深入查找全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截至2011年4月,全区共有林业人才2092人,其中行政编制197人,事业单位编制1818人,企业人才77人。

1、专业技术人才:全区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670人,占全区林业人才总数的32%。从职称层次看,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中级职称的182人,初级职称的562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24%、27.2%、70.56%;从学历层

次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68人,大专学历的462人,中专学历的123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5.1%、56.6%、18.3%;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50人,30-40岁的180人,40-50岁的370人,50岁以上的70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7%、26.8%、55.2%、14%。整个人才队伍学历层次不够高、职称结构不够合理。

2、企业人才:全区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人才共有77人,但学历和年龄层次都比不合理。

3、人才需求情况: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全区对林学、果树、林业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需求已迫在眉睫,特别是既熟悉林业专业知识,又懂外语、计算机、现代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业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区急需尽快引进5-10名这样的林业专业人才,以缓解因专业人才匮乏对我区林业的严重制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单一,配臵不够合理。从知识结构上看:高学历、高级职称人才偏少,本科以上仅占人才总量的25.1%;高级职称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2.24%。从专业结构上看:传统专业人才较多,而急需的林学、果树、林业经济管理等人才短缺;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少,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

(二)职责不明,管理职能弱化。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乡镇林业站人员全部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造成职责不明,职能弱化,上下管理脱节,乡镇林业人员在承担本质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其他业务,难以全力投入林技推广和普及工作;特别是乡镇林技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由乡镇政府管理后,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林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工作混岗,随意性大,时间一长,挫伤了乡镇林技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对我区林业生态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机制不全,队伍不够稳定。一是编制有被挤占和它用的现象,少数人员纯碎是挂个名,导致林技人员不姓"林",不务"林"; 大量低层次或无学历人员占据编制,一些高层次人才难引进。二是政策执行不理想。全区为引进人才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落实上不够到位,一些引进的人才由于发展空间小、生活水平低、工作条件差、科研经费少和部分领导关心扶持不够,难以安心工作,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调离企业、单位,或辞职另谋出路。也有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不愿到企业、农村工作,许多人待业在家处在闲臵状态。三是人才流动慢。全区的林业人才往往在分配到一个单位后从一而终,缺乏有序流动,即使有所流动,也只是在科局级干部和个别专业技术人才之间,流动的人员少,牵涉的范围小,大多数人才长期不流动,缺乏应有的活

力;四是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对人才需求和动态无法准确把握,对人才政策制定、结构调整、人才开发缺少针对性。五是待遇需提高。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林业生产第一线,为"三农"服务,既从事事业工作,同时又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可谓是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得不到合理、公平的待遇。与行政人员考核提拔差距甚大,不利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四)培训滞后,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经费紧张,不少单位只重使用人才不重培训人才,使人才多年没有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造成人才思想僵化、知识老化、能力退化,对市场经济、法律、计算机等新技术、新知识把握应用不够,应用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的能力不强,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一些林技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主要表现:部分林技人员由于长期混岗使用,本专业技能逐步生疏;部分林技人员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一切按老套套办事,特别是基层林技人员,由于受经费等多种原因限制,进修学习、参观考察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慢,新技术、新知识知道不多,难以独立开展林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和推广工作;非林业专业人员的培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加强,以使其以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

三、对策措施

(一)明确性质,落实编制。明确乡镇林技服务机构的

事业性质,确定乡镇林技人员的专业结构,积极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如林学、果树、经济管理等),重新核定乡镇林技服务中心编制,使用中乡镇要坚持专编专用,不得随意混岗使用林技专业人才,以确保林技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保障林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当前,要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建立健全林技人员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一批林业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考核约束机制,对林技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目标管理,跟踪调查实际效果,重在绩效,把考核落到实处。

(1)更新观念,创优环境催生人才。一是制定规划。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进一步增强"科技兴林"意识,抓紧制订实施今后10年全区人才工作规划,定期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完善制度。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根据需要择优录用。三是建设市场。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信息库,着力构建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引才、集才、聚才方面的作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更好地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四是优化环境。制定完善和实施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开发

和利用的政策措施,努力形成"进来的人才用得好、外面的人才想进来"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及良好的创业环境。五是强化宣传。进一步形成"人人爱惜人才、人人敬慕人才、人人争当人才"的社会氛围。

(2)加强整合,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一是合理配臵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机关干部中优秀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有一定门路和经济头脑的干部离职到企业任职、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二是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按照合理编制,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使用的原则,创造人才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逐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贤任能机制。三是关心人才成长。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生活上关心、工作上爱护,而且政治上要关心,在入党、提干、评优等方面要适当向专业人员倾斜。

(3)广辟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人才。每年要有重点地选拔一优秀人才批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促进知识更新,提升创新能力。同时,也可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培训,在技术攻关中开展"岗位练兵",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各类人才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把人才的经常性教育和培养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并逐步建立由财政、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不

断推进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的广度、深度、力度和速度。

(4)拓展视野,努力引进急需人才。引进人才要立足实际需求,有所选择,不能盲目引进。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或紧缺专业人才,要打破地域、身份、所有制的界限,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在子女入托入学、配偶的随迁、住房、薪酬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并真正落到实处。在人才引进的措施上,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引进急需人才。

(5)落实措施,千方百计激励人才。既要用事业、用感情吸引和留住人才,又要重视建立激励机制,用待遇、用市场法则留住人才。一是要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科技人员尤其是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切实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尽快改变目前一些单位科研设备陈旧、技术资金缺乏、科研手段落后等实际问题,切实改善科研条件;要成立相关行业协会,举办经常性专业技术交流活动,定期不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参加一些大型专业性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本行业、本专业的前沿动态。二是要加大对行业、技术与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的选拔力度,对优秀科技人员进行评选表彰,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保障待遇。林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除需要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之外,更需要

政府强有力的投入作支撑。政府要在政策上倾斜,逐年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加大对基层林技推广机构的投入和支持,保障承担公益性职能的推广机构所需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基层林技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以提高基层林技人员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工作热情。

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调研报告(2)

1 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与成果实际谈一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扶风;科学发展;生态建设

1、工作进展情况

扶风县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健全了本单位本部门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机构,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有分管领导和兼职人员,按照《扶风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实施方案》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任务,制订本单位本部门创建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创建国家生态县办公室下设任务督办组、综合组、资料组3个工作组,为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2.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定不移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2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新城”、“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生态扶风”、“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美丽扶风”等重大战略部署,扶风生态文明建设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我县推出了包

3 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生态县建设、流域整治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矿山整治工程等在内的十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水质、噪音等生态指标,标志着扶风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2.3 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创建生态文明县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创建办下设综合组、任务督办组、资料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各项事务。涉及创建工作的12个职能部门和全县8个镇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年来,先后有40多个村和各镇到创建办联系对接生态镇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事宜,积极性高。通过努力,全县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牵头服务协调、各镇和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实施、全民积极参与”的生态文明县创建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为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领导、组织工作体系基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活动不断推进,全民植树全面启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2.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4 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3 、存在问题

在肯定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

3.1指标问题

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基础薄弱,任务艰巨,困难较多,10项指标还未达到创建标准,且生态县创建是跨部门、跨行业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这就需要各部门要在领导力量、要素保障、督查考核和宣传发动上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责任,抓好创建。各镇、有关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对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逐条逐项推进落实。

3.2人员缺乏

生态县创建工作任务量大,专业性强,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大类22项指标,每项指标都有明确的指标解释和对应的工作部门,同时要按照指标解释和技术要求规范详尽的整理3年的相关资料,由于我县是首次搞此项工作,缺乏经验,这就需要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 3.3 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

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

5 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对环境卫生保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活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说明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4 、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与措施 4.1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

6 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4.2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龙、聚小龙”的方式,抓好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以永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使扶风由农业大县生态农业强县转变。

4.3注重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

7 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确保扶风县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4.4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新城建设,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使零冷城区有机融合,与历史文化名城交相辉映。城市特色突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理“三堆”治理“三乱”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整顿空心村、废弃房、猪牛圈舍,整合村内空闲土地,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立体开发,采取塘边养猪种果,塘内养鱼养鸭,粪便入园肥果、入塘养鱼的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5 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

8 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市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根据国家和省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永州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类别和范围,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就是推进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保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关系极大。近期,我们深入乡镇党委,采取召开座谈讨论、调查问卷等形式,就此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 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乡镇组工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调查发现,三原县14名乡镇组工干部中,年

龄结构上35岁以上的有5人,占总数的%;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上的仅6人,占总数的43%。在个别乡镇还存在着“以工代干”现象,影响了乡镇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些乡镇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滞后。在调研中,有97%的乡镇干部认为优秀的组工干部应当具备三项基本能力,即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但是调查发现,全部具备以上能力者不到30%,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一是思想观念更新慢。少数组工干部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和观点来看问题,思维封闭,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二是所需知识更新慢。不少组工干部知识结构陈旧,知识更新缓慢,知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出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倒挂”现象。三是新技术掌握运用慢。一些组工干部对新技术不愿学、不想学,因而不能将新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据调查,不

能操作电脑的占到70%。

乡镇组工干部队伍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乡镇体制改革后,在干部使用上实行“只出不进”政策,体制问题导致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缺乏后备力量,出现组工干部储备断层现象。调查发现,现有的乡镇组工干部无一例为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有的乡镇则实行组工干部、宣传干事、纪检干事“一身兼”,加上人员老化、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乡镇组工干部高层次培训机会较少。据统计,各乡镇组工干部五年内没有参加市级以上学历教育的占到90%。

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出口不畅。目前在乡镇组工干部去留问题上存在着“能上不能下,任职容易免职难”的现象,论资排辈、等待观望、坐守年功的心理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组工干部落后难淘汰,人员老化、代谢不畅等问题。

建议和对策

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

的系统工程。我们结合组工干部岗位要求和自身成长规律,深入思考存在问题,认为当前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牢牢把准时代脉搏,改革管理方法,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健全激励保障,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把握时代脉搏,明确乡镇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方向。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指示精神,以建设“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创新型、落实型”的乡镇组工干部队伍为总体目标,使其不断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具体要做到“五抓五提高”:即抓学习,提高干好工作的能力;抓效能,提高推进工作的能力;抓服务,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抓创新,提高开拓进取的能力;抓落实,提高领导工作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的乡镇组工干部队伍。 改革管理方法,拓宽乡镇组工干部队伍

进出渠道。一是严格选用标准。注重选用学历高、能力强、年纪轻的干部,注重选用文史、理工、经济、法律、管理等综合性人才,不断优化组工干部队伍知识结构,防止“老、弱、偏”倾向的出现,实现年龄、知识、专业的最佳组合,确保乡镇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二是拓宽进入渠道。由乡镇党委推荐、组织部门审核相结合的办法管理乡镇组工干部。采取县级部门“下派”、“选调生”兼任、乡镇交流任职等途径选拔乡镇组工干部,努力拓宽乡镇组工干部选拔视野。三是实行交流轮岗。对年龄在35岁以上、在组织工作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乡镇组工干部,可由组织部门统筹安排,另行安排到其他工作岗位交流轮岗,畅通乡镇组工干部的“出口”。 提升综合素质,强化乡镇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基础上,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培训。要把乡镇组工干部列入全县党员干

部教育培训序列,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同时出台鼓励措施,支持乡镇组工干部通过函授、自考等途径,参加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优化文化知识结构。二是强化实践锻炼。采取挂职、任职、蹲点调研、进村入企等办法,选派组工干部担任职务,有计划地组织乡镇组工干部进行实践锻炼,积累经验,丰富阅历,使基层组工干部在参与中心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三是落实考核机制。制定乡镇组工干部工作考核细则,列入干部考核序列,明确乡镇组工干部工作职责,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切实提高乡镇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乡镇组工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建立副科级组织员制度。组织部门对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的乡镇组工干部,可给予副科级组织员待遇,让乡镇组工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二是增加岗位津贴。各乡镇可根据各自实际,适当增加工资待遇,让组工干部在经济上有实惠。三是设立专项荣誉奖

上一篇: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范文下一篇:动物疫病防控基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