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不仅以其全球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传播着各种信息,并且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 网络文化;吸引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不仅以其全球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传播着各种信息,并且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由此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更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社会、企业,网络文化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交流空间,也在改变着青年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对青年的思想道德和整个社会文化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为深入分析网络对油田青年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规范、政治倾向、个性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本次调查从中原油田青工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对油田青年进行了广泛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油田各单位青年员工,共发放调查问卷1578份,回收1438份,其中男性852人,占被调查人总数的54%,女性586人,占被调查人总数的46%。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受访者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网络,甚至92%的青年已经把上网当成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油田青年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油田上网的人群中,年轻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层,其中以26—30岁上网的人数最多。

(一)从年龄结构看,上网者主要集中在21—30岁。通过调查显示,年龄21—25岁的为大多数,占29.77%;26—30岁者占31.48%;31—35岁者占18.17%;36—40岁者占13.67%;而年龄在40岁以上者仅为6.91%。

(二)从性别结构看,男青年明显多于女青年。通过调查显示,上网青年中,男性占74.68%,女性占25.32%。从使用网络时间来看,每天上网2小时以上者,男青年占到75.27%,女青年占24.73%。

(三)从婚姻状况看,未婚青年多于已婚青年。通过调查显示,未婚者占63.58%,已婚者占36.42%。

(四)从上网时间看,大多数超过2个小时。通过调查显示,上网时间5小时以上的占27.69%,2—5小时的占49.26%,2小时以下的占23.05%。

(五)从文化程度看,高中(中专)、本科学历是网民的主体。通过调查显示,大学本科学历占41.87%,大专学历占16.62%,高中(中专)学历占38.97%,高中(中专)以下学历占2.54%。

(六)从上网的性质来看,以娱乐休闲为主。通过调查显示,上网的青年中以打游戏、看电影、浏览信息等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占68.13%,以沟通交流为主要目的的占22.52%,以工作为主要目的的占5.21%,其他的占4.14%。

(七)从对网络的认可程度看,基本上认为利大于弊。通过调查显示,认为网络对生活、工作、学习有益的占79.37%,认为无所谓的占11.69%,认为有害的占8.94%。

(八)从对开展的工作角度看,基本上认为有利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调查显示,认为工作因网络效率更高的占92.36%,认为无所谓的占5.58%,认为网络会延误工作的仅占2.06%。

二、青年与网络现状探析

目前,网络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青年网民在互联网迅猛发展中占到了80%以上,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是未来网络文明的缔造者,更是国家未来的主宰者,处理好网络文化问题是利用互联网时代引领青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关注网络文化与青年发展问题,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

(一)互联网对青年有巨大的吸引力

青年为互联网最大的使用群体,之所以喜爱互联网,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是网络的信息量非常大可以满足青年的需求。网络文化雅俗共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新知识、新技能多,信息更新快,速度快捷,能够极大地满足青年的求知欲望,满足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需求。可以说它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二是网络的广泛联络性和快速的通讯功能格外突出。网络突破了地域限制和资源限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成本较低、联系广泛的特点,成为了联系青年的基础性手段。比如,自组织在联络上主要就是靠网络。自组织是青年群体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组成的团队和组织。有一个统计,自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联系方式上,91%的青年选择了BBS、QQ、MSN这样的网络工具,7%的青年选择电话、短信,2%的青年选择当面通知。另外,网络隐藏了成员的真实身份,成员间大都以网名相称,互不探究对方隐私,彼此间少了一丝谨慎,多了一份轻松,这也是网络成为青年首选联系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网络的互动性特点。团委曾在油田广大青工中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大多数青年最喜欢上互动平台,比如论坛、贴吧等。因为当代青年大多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多交流,但现实利益的冲突使得一些年轻人更愿意到虚拟环境中去寻求友谊。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的内驱力,在网上更容易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四是网络的娱乐性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可以在网上看电影或听音乐,抑或聊天、下棋、玩游戏,甚至可以和几千里、几万里以外的陌生人一起分享。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

各种文化与网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改变了青少年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方式。由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它的帮助越来越多,使青少年坐在家里和在办公室的计算机前,通过上网,就可以浏览各种信息资料,如时事新闻、报纸杂志等。不仅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服务,发送电子信件、电子贺卡,既方便快捷又经济实惠。由于门槛低,是青年能够方便地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容易改变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书刊造就了书刊人的思维模式,即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发达,而网络造就了多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即形象思维能力发达。三是网络的垃圾信息对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容易产生误导。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阅读者只要找到网址,便可以阅读任何的信息。各种不良信息,都会对青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侵蚀他们的健康心理,抑制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四是对青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

三、加强油田青年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网络对油田青年的影响应当成为目前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一项新的内容,对开展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给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打造集交流娱乐、求知探索、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团的组织建设与管理于一体的油田共青团网络平台,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团的工作和活动就能影响到油田更多青年。

(一)打造交流娱乐平台

交流娱乐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青少年思维活跃,愿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社交交友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无地域限制和匿名的特点,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网民进行网络社交。而影视、音乐、游戏室网上娱乐的重要方式,想吸引青年的注意力,必须开发或者连接青年喜欢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项目,比如同城交友、在线音乐、绿色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歌曲、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等。

(二)打造求知创新平台

青年人的求知欲望浓厚,而网络教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网络上的共同探讨也成为青年乐意参与的学习交流方式。团属网站应成为青年求知创新的平台。如果能够通过网络为广大青年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就能做出一篇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好文章。重点开展先进青年典型网上评比活动,开发建立共青团网上信息数据库、各项评比活动成果库、先进青年典型荣誉库等,开展网上征文、网上主题讨论活动等,吸引青年的广泛参与,逐渐把共青团所特有的,为青年所喜欢的特色活动项目网络化,使青年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

(三)打造宣传教育平台

作为党的助手,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肩负的重任,也是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课题。网络为我们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网络,以学习、交友、心理咨询等青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年服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我们利用网络宣传教育和引导青年,宣传党和油田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扩大主流舆论,开辟宣传教育的新阵地。重点以团干部、网络专家为主体,组建青年网络宣传队伍,开展网络贴文、网络评论等工作,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努力掌握网上引导服务青年的主动权。

(四)打造组织动员平台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覆盖面广、成本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为青年乐于接受的动员方式。通过网络组织动员已经在青年组织和社团中广泛应用。当我们的网络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时,我们通过网络进行动员号召和组织,将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影响大的理想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通知、通过邮箱、QQ群、飞信群等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动员组织的目的。重点以开展“中原油田十大IT青年新锐”评比活动为龙头,开展优秀青年网站编辑记者、青年版主、青年博客、青年网络评论员、青年网络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广泛团结凝聚一批优秀青年网络文化建设人才,形成青年网络建设的重要外围力量,发挥他们在网络舆论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形成团的网络工作骨干力量。

(五)打造团的组织建设与管理平台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领导机关与广大团员、青年之间的联接点,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创新团的组织管理局面的基本方向。依托网络进行组织建设和管理、实现对广大团员青年联系和覆盖是团组织建设的新形式,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团员青年流动快、组织无法覆盖的问题。同时,利用共青团网络体系建立网上团组织,提高团组织的覆盖率,使之成为创新团组织设置和团员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载体,为油田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提供全面的在线服务,形成一个团员广泛参与的网上组织活动阵地。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肩上扛着重负大步地跋涉,这是一部分人的人生经历写生。徐标就是这样。

徐标出生在泰州。19岁那年他从扬州医学院毕业,然后分配在姜堰市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做医生。一时间他和父母亲成了同一门下的同事,父亲干脆就是他的科室主任。

“从小就想做医生”。徐标说他们一家都与“医”相关。而且家里红旗飘飘,6个人,爸爸妈妈、哥哥嫂嫂、他和爱人都是共产党员。

在徐标孩童的一片天下,每年属于他的各种“第一”就像秋天必然飘落的树叶,平常极了,铺满了脚下,一直到大学他都是全校学分排名第一。在“第一”的包围之中终于有一天他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到“第一”的乏力:“哎呀,那么多心肌梗死的病人,除了挂挂水(静脉注射),吃吃药,再没有其它办法了。死了的病人真不少,大概在三分之一以上。”

“那时我父亲有很多专业书,印象最深的是一套《主任军医进修教材》,上下两本,两寸厚。我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比如放一个漂浮导管到肺动脉里面去,哦,就能测出病人心功能的情况。哎呀,真了不得,而我们还在用听诊器……”他发现自己的知识实在不够用了,“我要出去读书。”

从这时起徐标学会了背负。1986年,他考取东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是心脏病专家陈达光教授。这是他第一次爬上了家乡的山顶,看到了山外有山。

1989年,徐标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心脏内科。毕业当年他就开始接触冠脉溶栓的治疗方法;1990年他做了经皮冠脉球囊扩张(PTCA)手术;1996年他开始做冠脉内支架植入……这些手术都曾经在江苏省被称为“首例”,铺在他脚下的又是一片“第一”。

之后的七八年时间是一个相对平缓期。96年徐标做到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的心脏内科副主任,这一年他34岁。也许30已去40将至是男人的“危机期”,徐标说,动力总是从对自己的不满开始。

“我们临床上正式开展‘PTCA’技术是93年,当时很了不得了,但是我发现手术过的病人有些又返回来了,血管的‘再狭窄’率有40%到50%,甚至还有的医院报到60%。”

“96年以后我们逐渐开展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技术,但是我从书上看到,哎呀,国外的冠脉介入治疗已经采用旋切、旋磨一类的方法,我们呢……”类似的不满一次次在寻求进步的心里滋生。

“基础研究方面我们也明显地滞后。我们还在做器官、组织的研究,人家已经进入分子研究、蛋白质研究、基因研究了……”徐标此时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羞辱搞得他心里隐隐作痛。

终于,以他当时的评判能力再带些偏激的想法,他认定自己的知识是落伍和粗陋的,而且这样的水平难于应对学科发展的速度。“我必须到国外去学习。”

徐标选择了英国。“我的英国导师叫Professor Ritter和Professor Ferro。之前我们是通过信件交往,我寄上自己发表的两篇论文。希望他能给我一个博士后的机会。导师的第一封回信就说‘我要你’”。那是1996年。

徐标于是获得到英国King’s College读博士后的批准。King大学是全球著名的心血管病治疗与研究中心。“我工作的大学先后出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际上,这次徐标把自己放到了巨人的圈子里。

学习期满了,Ritter教授的态度很明确:“你不能走”。

徐标理解“他们实在不希望我走。我和导师说,我们不妨合作申请科研项目,以后每年我留点时间到英国来,你们也留点时间到我们中国去。”

经过努力,徐标和导师如愿地申请到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基金”,项目费相当于人民币84万元,数目不大,但是英国每年给亚洲地区只资助一项。这时是1997年年底。

此后到2001年6月间,徐标因为合作项目来来回回往返于中国和英国之间。

这一年的6月之后,徐标再度申请到出国进修临床专业的机会,依然是赴英国,在南伦敦心脏中心做访问学者。

“这家医院有7个导管室,7台机器,什么概念?一天的冠脉介入手术额定量是84台。去除一台机器做起搏器,其余的6台平均每天要做满14台手术。病人是纷纷从其他大医院送过来的。准备接受手术的病人资料事先被传输到这里,然后由专门的秘书安排。”这次学习对徐标是触动性的,注定要改变他些什么,至少他的职业取向不再单一。

回国后,徐标果真是180度转弯,了断了国有的身份,直接到南通市一家据说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私立医院“瑞慈医院”,他要学着做医院管理者。接下去他有了一年半的副院长经历。

2003年初,徐标又是一个180度的掉头,重新回归国有。他此次投身的单位换了,是南京市鼓楼医院。按照他的说法“看中的是这家百年医院的品牌和名气。”事到如今,他庆幸“不到鼓楼医院不知道它的平台有多大。”

当时鼓楼医院的丁义涛院长说了这么一段话:“徐标在私立医院,人家是给了别墅、轿车的,我们没有承诺给他个人任何特殊的经济待遇,我们能给的是让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位睿智的管理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人才策略最终没有让徐标落空。不客气地说,省重点攻关项目“心血管病规范化治疗”的课题能落到徐标囊中,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站在鼓楼医院的舞台上。

“现在不是一个人了,是一个团队的发展。我感到这么多年过来自己肩上从来没有轻过。”当然徐标清楚,往后的担子只有越来越重。鼓楼医院马上要扩建,到时候心脏科将是一个很大的心脏中心,病床按照设计规模将是150张,还有研究所、研究中心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疯狂”

徐标初到英国时搞过不少“出格”的事。他迷上了实验,全然不在意当地早9点、晚5点上下班的规定。同室的“老外”也不清楚,习惯了夜班工作的中国医生没有太严格的时间概念。“我呢一天十几个小时不离开实验室,总要忙到晚上10点钟。几天之后,实验室大楼的管理人员终于讲话了:哟,为什么有一个办公室总是忘记关灯呢?!这次误会之后,大家都说我有点‘silly’(呆)。”

徐标说自己研究到了关键的时候,干脆连周末也泡在实验室里。他哪里知道国外实验室周六、周日工作是要提交申请的。结果,这一次的“违规”惊动了值勤的保安,一位很严肃的保安诧异地看着他说:“你的机器怎么还在运转?你不知道今天是休息吗?谁批准你工作的?”

几次下来,英国的同行们很友好地叫徐标“Crazy”,就是你已经疯狂了。Ferro用手指顶着他的脑袋说:你怎么不知道休息?你的身体怎么会这么强壮?徐标心想,这点工作算什么呢,不过在机器旁等等数据而已。

徐标印象最深的是实验室的一位动物解剖员,“刚到那会儿,我没有动物解剖执照。英国一年只有一次执照考试机会。没办法,我的解剖必须请由一位技术员代为完成。我一般8点钟就到了实验室,但是那位技术员一定是踩着上班的9点钟才到。

到了以后他还要先喝一杯咖啡,然后坐下来休息一会,聊聊天。大概要到10点多钟了,他才慢慢腾腾挪动着吃力的身体去取组织,然后又慢慢腾腾地摇过来。别说了,我坐在一旁等得急死掉了。终于有一天,他一脸奇怪地看着我:标,你把你的课题完成了就能拿到你的那份工资了,你干吗老是那么急,那么Crazy呢?我说,我除了这个课题下面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呢。他不慌不忙地说,那我们不是还有明年、后年、大后年吗。”

后来,徐标考取了解剖动物的证书,他可以自己处置动物了,再不必为别人的按部就班而折磨自己。过去一天最多只能做一例实验,这么一来他每天早早地动手解剖,一天下来可以完成两例,速度成倍地加快了。

在英国期间“呆”也好,“疯狂”也好,徐标自认为如鱼得水,收获特别大。

这一期间,徐标改良了传统的蛋白质纯化方法,人们提取所需的蛋白质时,开始变得方便、准确了。这是一项很有实际意义的改进。之后大家敬佩地送给他新的称号“蛋白质纯化king(王)”。导师Ritter教授破例地承认:“我自信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而你,标,除了大脑聪明,还有一双灵巧的手。”

此间,徐标重点进行的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研究论文1998年在剑桥大学召开的世界生理学年会上交流,同时还在《FASEBJ》生物医学期刊上刊出。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杂志,影响因子9个点。他的另一篇论文发表在了美国的《循环研究》杂志上。

徐标学业完成以后,获得了这所大学最高荣誉。那是一副医院600年前的写真画。画的背后有从校长到科主任到导师所有人的签字,签字都是即时亲笔书写。“我是获得此殊荣的惟一华人,也是惟一的亚洲人。”徐标说。

其实,徐标的“疯狂”不是到了英国才有。

在姜堰市人民医院的那会儿,徐标说“我父亲三橱柜的书都让我看完了。”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外一些新版的专业书只有在大城市才零星可以买到。“为了买书我都是往南京跑。那段时间一到休息日我就坐上长途汽车奔南京去。那时的外文书店在新街口,在书店泡一天看书,然后买书。我每个月50多块钱的工资,总得有三分之一买书了。”

读研究生期间,徐标的第一篇论文“高血压中枢神经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发表在了《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上。《中国药理学报》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两份英文版医学杂志之一。

若干年后,徐标在总结自己人生时用了这样的表述,“东南大学3年,我的人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或者说我做学问的态度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导师陈达光教授教会了他严谨和认真。他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师跑来了,悄悄站在你背后看着你做研究。现在他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悄悄跑到学生背后,看着他们做。比如做蛋白质杂交的时候,他要看荧光屏下杂交带的处理过程。他不希望仅仅听到“表达增加了,表达降低了”这样似是而非的表述。他说“我的老师当初就是这样,他不看论文就看数据,而且他要直接的数据,不要那些摘自哪哪儿的。”徐标今生今世改不了了,“做研究不可以带一点虚浮。”

他说,科研是这样,临床也是一样。“我是从基层医院摸爬滚打起来的。在基层我曾经做了3000多个腰穿。有一年我们那里流行乙型脑炎,病人要抽脑脊液,一天的腰穿要做几十个。什么病都看过,什么抢救都经历过,什么手术都做过,这样慢慢走过来的。”徐标认为,医生的底子就像金字塔那样,要厚重坚实。

“医学是科学,是为病人服务的,你不经过千锤百炼,你不严谨认真是很容易犯错误的。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病人终生的损害。”这其实就是徐标从教学到科研到临床一贯遵循的法则。

坚守

“规范化”的道德基准是严肃、真实。徐标认为,那种浮在半空中、自认为“顶天立地”的人是做不了这个项目的。

徐标虽说在国外接受教育的时间不短,但是说话行事还是带着从红色家门走出来的味道。踏实,不怕苦,有韧性。“是父亲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徐标说,老人家做了几十年科室主任,几十个年三十晚上他没在家过过。直到新主任接任了,那个除夕晚上他还是照样守在病房里。徐标说他,您这样做岂不是对新主任不放心吗。老人支支吾吾半天说“习惯了”。父亲就这样坚守了一辈子。

“我是做介入的,我很清楚我们的临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哪些情况应该放支架?哪些应该做搭桥?哪些应该做介入?哪些病人既可以做搭桥也可以做介入?哪些病人不需要手术应该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的病人又怎么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徐标把这些标准的介定归结于《指南》。

目前社会层面更多的人只知道把注意力放在降低药价或是控制医生的收入上,徐标说“很少,真的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学术研究和临床操作上,随心所欲、不按科学态度行事所造成的价格不实该有多严重。”在治病的问题上价格只是表象,缺失科学性才是真正的症结。

因此,徐标课题组的同事们对于自己从事的课题有着多种解释:

“可能病人不适应介入治疗依然给他放了支架做了,也可能某种药物对他并不具有明确的疗效,但也给他用了……这些现象是我们临床医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规范’是当前最大的事情。”

“国外为什么出台那么多医疗指南?美国心脏科已经有上百个指南了。而国内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南》,有的只能算是专家共识。因为我们国家尚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据。”

徐标不避讳:“我们会诊的一些其他医院的病人中,真是有不该放支架的,结果放了。过去有,现在也有。为什么我们感到很着急呢。”

显然,“规范”的工作就是探索总结出如何是好,如何是不好。

宋杰大夫说,“放一个支架和放两个支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只处理那根‘犯罪’血管,就是引发这次心梗的那根血管。我们不会说顺便再多放一个、两个。要知道就是这个‘顺便’,病人死亡率增加了……”

“我们不是为做血管而做血管,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病人救活下来,而且保全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没有办法,这些细节的差异都是我们反复做,做出来的。”徐标信奉实干,不想说太多的大话。

在徐标的“规范”项目中还包括急性心梗24小时开放手术制度。这并不是南京鼓楼医院的独创,国内一些大医院也在做这方面工作,但能坚持下来的却很少。

“我们24小时电话恭候,总有一组人员随时待命。徐主任要求我们在接到电话30分钟以内必须到达手术室。实际情况是,病人无论何时转到导管室,机器已经开好等在那儿了。我们曾经创造过这样的记录,病人从急诊转到我们导管室,再到血管介入做完,总共29分钟。”宋杰说急性心梗的抢救就是以速度取胜。

按照徐标的要求,你接到电话30分钟以内赶不到的话,下次你就没有机会了。即使是半夜三更也是如此。

实在疲惫的时候,宋杰也常与徐标开玩笑:“看你徐主任这

道防线还能坚守到什么时候?”徐标很清楚同伴这时候最需要什么,他把铁定的心沉到底:“只要我在,这道防线就要坚守。”

在徐标的科里一旦谁在某个不该放支架的地方放了支架,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讲“错了,这个地方不该放”。任何人想瞒天过海,想偷偷乱放一根支架都比较难。他们的每一例手术的录像都在那儿摆着,随时有人会想起来看看你的手术过程究竟怎样。这里的每一位医生都很自信:“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个手术的光盘,都可以拿出去给人家看。”

再有,徐标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科的风气主要是看带头人。“我们老主任施广飞教授,知识渊博,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的起搏器适应证历来把得很严,几乎是搬着《指南》做,一条一条的,比如规定房颤“R-R的间期”超过3秒以上才能放起搏器,那么你是2秒8他不会给你放的,就是2秒9也不行。适应证是用数字说话的,是经过印证的。”徐标的理解,假如你主任可以闭着眼睛乱放,下面的人有什么理由不能乱放啦?他把这个看作心脏科的老传统。徐标是这个科室的第四任主任。

最值得徐标骄傲的是,他们科里20多个医生没有哪个违反“规范”的。可以推想,像他们这样的病人量,稍微放松一点,一年下来放几千个支架或者做上千个介入很随便的事。但是他们没有。

“按照规范做,慢慢的老百姓对心脏病治疗会有一定认识的,对医生的理解和信任也会增强的。我们的治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已经是条例化了。我们选择的治疗路径是对病人有利的。而且病人可以按照“规范”检验我们的治疗。这样,对双方都是保护。”年轻的王涟大夫认为:“规范化”已经让医生和患者都看到了和谐的曙光。

付出

24小时开放心脏手术需要具有手术资格的医生不间断地排班待命。因为急性心梗的病人每一分秒都关乎到他的去留。

徐标的科室有几位女大夫,在夜班急诊的制度下,男女无别。但是在“无别”的背后,男人和女人的付出程度却是大大有别了。尤其个别女大夫的爱人常年出差,自己再带个不大的孩子,这样的付出中就更添了牵肠挂肚。同样半夜里电话一响,她们起身穿衣带上门往医院赶。但是,谁想过,带上房门的那一刻,这些妈妈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24小时开放手术,对于徐标科室的大夫们是残酷的。因为那是正常工时之外的强制付出。“我们哪有时间休息?有时一个晚上来两个三个急诊病人,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白天上了一天班,一夜不能合眼,第二天还是照常上班。这种程序是排好了的。我有时抢救病人,连着3天不回家,72小时在医院。”当然,徐标说不光他自己,大家都一样。

“比如我们的宋杰主任,前天晚上做的急诊,病人12点多钟来的,我看的手术记录1点59分。我们手术记录规定必须当时写,不能隔夜。写完手术记录已经两点多了。然后再回家,等到他睡下该几点了。第二天8点钟照样赶来上班。我们的大夫就是这样。”

宋杰说,“有时候半夜回家,出租司机问在什么路,回答一句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猛然听到司机扯着嗓子喊,在什么地方?刚说完什么地方又睡着了……人怎么就能困成这个样子?”

徐标说自己有一段时间特别累,刚刚起步那会儿,前100例夜班手术都是他一个人扛下来的。后来,徐标培养了两个小组,分担着来。便是现在这样的状况,用徐标的话说“谢谢大伙跟着我一块儿牺牲。”

这样超常规地工作怎么受得了?徐标也觉得有些难解释,“你说怪不怪,再疲劳,一到手术台上就完全变了。有时候床上起来,眼睛都睁不开,困的,哎呀,心想怎么这会儿电话来了呢?下辈子再不做医生了。然后穿上衣服,踩着油门‘咣咣咣’地赶过来了。过来以后,一到手术室,人马上就来精神了。别人开玩笑,说我一看到病人眼睛就发光,就像那个动物看到猎物一样。”

心脏介入需要在x光下完成,而且这种x光的辐射剂量是普通透视的10倍。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染色体变异、晶状体受损、甚至诱发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等。

许多年下来,徐标得了放射性指甲炎。他的指甲已经不同于常人,粗糙、肥厚,出现白斑。他的口腔也经常性地溃疡。他的声音失去了洪亮。而且他说话的间隙中总是夹带着低微的干咳。

实际上,国家对于职业病都有相关的防护措施,为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医生专门配备了“放射性剂量仪”。这是个“预警装置”,可以起到健康提示的作用。但是,徐标却把它锁在抽屉里。

徐标说,他过去曾经带过,一带就超标。按照防护条例的规定,超标就必须离开岗位。但他们不能不干。鼓楼医院一年要接诊200多个急性心梗的病人,这个量大概是10年前的四五倍。“这么多病人你怎么办呢?你总不能看着病人不做呀?”

有一次北京有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机会难得,徐标本想全班人马关门上会。结果,想来想去,不行呀,真来了病人呢?最后还是留了一组人坚守他们的24小时承诺。

有人问过徐标,放射性的侵害你们不怕么?他说,“讲的难听一点,我们这些人活到50岁也好,60岁也好,只要活得精彩。职业病我们心里明白,白血病、癌症,我们也晓得,但是到时候病人一来,想不了这么多,分秒必争。”

医院的陈副院长讲了一句实话:“徐主任,你们现在年轻身体很强壮,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会一大片趴下的。当务之急尽快培养出一批人来。”

疲劳、辐射,接下来是又一个敏感话题——收入。

“我们的收入并不高。”徐标说,我答应大家上夜班要发加班费,话是这么说,加班费从何而来?年轻人一遇到手头紧就冲着我说“哎,徐主任你欠我们多少钱了?”

“我们科里收入比较‘社会主义’。说句良心话,教授还可以出去会诊、讲课,总有一些额外收入,年轻人就只有靠工资了。他们一个月去掉日常消费还能有多少节余?现在一套房子几十万,怎么买得起?”他说,“我们和年轻人收入差距有一点,不大。”

“这就是团队的精神力量。其实真叫你离开一段时间,还不行。每一个人都怕失去这个环境。”宋杰还说到了另外的想法:“人道地去做事情,心情很舒畅。人做事情不完全是为金钱,业务能力提高,得到领导的认可赏识,得到病人的赞扬,这些都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心地

徐标孩童年代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总有吃不完的鸡蛋、鸭蛋。推算不错的话,他的孩童时期应该是被称为“中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以想见,鸡蛋或鸭蛋在当时绝对是有点分量的东西。那时候,乡民们对自己敬重的大夫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鸡蛋、鸭蛋了。从这些浅淡的琐事上,徐标懂得了不容易。这里面既是父亲为乡民治病的不容易,也是乡民一片苦心的不容易。这些带着相互体谅和凄婉色彩的“不容易”,日久天长,一点一滴积攒在了他的心底。

后来,他在当地也做了,医生。他忘不了一次抢救病人的事情。那是个农民,因为青霉素过敏喉头水肿,眼见上不来气了。当时他人小胆子大,就拿最粗的静脉注射针头,从病人的喉头刺进去。接着就听到“呜”的哨音,就这一下人救活了。徐标说,“这

个农民真朴素呀,过后他挑来了300个鸭蛋给我。我说,乖乖,你们家有多少鸭蛋?他说,我把家里所有的鸭蛋全拿来了,一个不剩。”后来,300个鸭蛋原封让农民挑回去了。但是不依不饶的老实人不能就此了事,他一定要徐标做女儿的“干爹”。这个要求徐标不好再推却了,结果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给十来岁的孩子就这么当了“爹”。这“爹”一直当到他离开家乡。

徐标走出了家乡,但是他不论走到哪里,孩童时的东西早就长在了心里。

熟悉徐标的人知道,他看病有个怪脾气,专家门诊看15个病人,却开不出10张处方。

“我经常讲,任何治病首先要明确诊断。比如心绞痛到底是高危还是低危?心力衰竭处于什么程度?血脂高要不要吃药?……医生要给病人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也经常遇到病人提‘抗议’的:徐主任,你这个病人看了,40多分钟了。“我想,人家是从外地很远的地方来的,要赶火车,赶汽车,你至少把病给人家搞清楚。”诊断都不清楚怎么下药?病情不清开处方,邡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吗。”

徐标说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人,从病历看,花费1万多元药费,住院20天硬是挂了80瓶水,一天4瓶,天天不少。结果到底是不足冠心病也没搞清楚。徐标说“气得我不得了。水,我小反对挂,少挂一点,挂一种药也就可以了。或者至少你把人家的病搞搞清楚呀。”

徐标凡是看到类似的病历就两个字:“气愤”。他实在想不通,“有些病人就那么一点钱,你不把这点钱花在刀刃上。他心绞痛,你首先要解决心绞痛的问题;他血管狭窄,你要给他解决狭窄的问题。你挂那么多水有什么用呢?”

徐标用药非常慎重,目前他们心脏科90多张病床,每天挂水的病人也就十几个。“天知道挂那些水干什么?有那些药就有那些个不正当的东西。”说这话时徐标有几分大义凛然的味道。

下面的事发生在3年前。徐标说,“那是晚上,外地电话告急,一位老红军在手术台上,起搏器安装出了问题。我踩下油门就走。当时心急,车开到收费站时不慎碰坏了人家的起落杆。”徐标当时深感抱歉,却又耽搁不起,随即压了身份证就急速上路了。

老红军会诊完了,当地的医生说,你既然来了,还有个病人也给顺便看看。

“我答应了。第二个病人是个农民。我诊断这人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是霉菌性的,非常严重的一种病,死亡率很高。同时这个病人肝功能已经衰竭,全身的淤血点很多。从病历看他用过了许多抗生素,但于事无补,说得难听一点继续治疗下去意思不大了。”

“我心里清楚,他们这样的家庭恐怕已经被这个病拖累得一贫如洗了,眼下实在没有必要再往这个病里扔钱了。”虽说这样的结论很不尽情理,但是徐标不能昧着良心诓人一个短暂的宽慰。于是,他很委婉地对农民的妻子说,“你们不要给他吃那些药了,药又不好吃,你不如多买些好吃的东西给他补补身体吧。”

病人的妻子表情凄楚,她明白了,含着泪却万分感激地点点头。接着,这个把眼泪强咽到肚子里的女人,强装着笑脸将一摞被她已经攥得滚烫的钱塞给了徐标,说,大夫您辛苦了,这是一点会诊费。

“我一看那叠钱,那样散乱的票面,什么都明白了。他一定是问了前面的人给多少会诊费,然后也要比着给。但是,我手上的两份钱是截然不同的两样。第一个病人是百元一张的,钱很整齐;第二个病人的钱有50元的、10元的,甚至几块钱的。”

徐标说,他当时就脸红了,为病重的农民和他可怜的妻子,为他们摧不垮的朴素和善良,也为自己的什么也不是……“我几乎没有停顿,很快地把第一个人的会诊费,再加上那一堆凑起来的零零碎碎的第二份会诊费,一起塞到农民妻子的手里……”徐标说这时候他只想知道他们这段时间是怎么过下来的?昂贵的治疗费是从哪里凑到的?

那个女人半天没说话,她的身子是慢慢地瘫软下去的,直到膝盖挨在了地上。然后像是做了很对不住家人的事,无力地摇着头:我把牛给卖掉了,把房也给卖掉了……

徐标把跪在地上的农民妻子扶起来。他没有勇气看那张灰暗的、抽搐的、挂满泪水的脸。他扭头走出病房的时候,听到身后女人用家乡的土话喃喃地自语:谢谢菩萨,救命之恩,救命之恩……

第二天早上,徐标赶到碰坏杆子的地方。收费站的人说要赔4000多元钱。因为那根杆子是进口的。他告诉他们,自己身上没那么多钱,只有几十块钱。他说,你们把账号给我,相信我,回去就汇钱。

收费站的人不信,说你不是医生么,不是去会诊的么,会诊还能没钱?徐标告诉他们自己去会诊了两个病人,但是第二个病人是个农民,他太穷了,于是自己把钱都留给了他。

“世界上有好人那。”徐标说,那个收费站的站长姓袁。年纪不小的袁站长想了一会儿,说,“你走吧,杆子不用你赔了。你为我们的乡亲做了件好事。我们感谢你。”我说那怎么行呀?搞坏了东西一定要赔的。袁站长很坚决地说,“怎么不行?做善事的人行。”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年千人;科技人才;化学领域;论文产出;国际竞争力;WoS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2.002

目前,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五大发展理念”时,特别强调人才在创新中的作用,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潜在力量,能够为未来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0年,《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获得通过,“青年千人计划”正式启动。青年千人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相关领域领军人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侧重对青年千人特征的分析[1],而实际中,青年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吸引了大批海外青年科技人才回国,并且在相关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持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力[2],在我国科技创新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对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研究,追踪青年千人的发展动态,能够把握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规律,为国家制定和调整人才政策提供参考。

学术论文是科研产出的重要表现形式,发表论文的被引、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指标已经成为人才评价[3]、机构科研评价[4]和国家科研水平评价[5]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前五批化学领域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研究我国化学领域青年科技人才的论文产出情况,把握我国化学领域青年人才科研成果的特征、国际影响力等。

1数据来源与处理

1.1数据来源

首先通过科学网、青年千人所在单位官网等网站收集前5批化学领域的青年千人个人信息,并逐一查找每位千人的个人主页,剔除查找不到个人信息和未归国的青年千人,最终得到113名化学领域青年千人信息。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作为论文文献数据来源,采用青年千人姓名为检索词进行作者检索,初步获得发表论文信息。结合113位青年千人的个人履历信息、作者识别号和单位信息对检索到的文章进行精炼,剔除不相关的文献信息,最终得到有效题录数据4 536条。文献检索日期为2018年5月18日。本文以4 536条论文信息为分析对象,对前5批青年千人发表的论文进行全面的分析。

1.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信息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对青年千人发表论文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统计学和可视化方法,使用Bibexce和Citespace软件,对青年千人发表论文的特征进行挖掘。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将网络中的节点及其关系作为考察内容,作者、关键词均可以作为网络中的能动者。本文使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和研究机构的社会网络分析,采用VOSViewer进行研究热点分析。

2化学领域青年千人论文产出数量分析

113位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共发表论文4 536篇,人均发表论文39.79篇,发表时间为2011-2018年(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2017年,化学领域千年千人发表论文数量大致呈现线性增长。在数量上,前5批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在论文成果数量上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

图12011-2018年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发文量

其中,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的孙俊良(131篇),其次是湖南大学的王双印(117篇),第3为中国石油大学的李永峰(116篇),发文量最少的为2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623篇),其次是中国科技大学(162篇),第3为中国科学院大学(138篇)。超过100篇的机构还有苏州大学(125篇)、华中科技大学(116篇)。一般情况下,机构发文量总量反映了研究的规模。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机构中,共有11个中科院系统研究所,这使得中科院成为发文最多的机构。

3化学领域青年人才论文产出的结构分析

化学领域113位青年千人发表的文章中,论文(Article)4 180篇,评论(Review)170篇,会议論文(Processing Paper)124篇,会议摘要(Processing

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发表的文章分布于804种期刊、56次会议、25本丛书和1本摘要集。其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6年影响因子11.994),发表论文100篇以上的期刊有6种(见表1),共发表论文879篇,占比19.37%。发表论文50~100篇的期刊有8种,共发表论文556篇,占比12.26%。发表论文数量低于50篇的期刊包括化学领域著名期刊Tetrahedron(23篇)、Tetrahedron Letters(40篇)。

从表1可以看出,发表文章数量前10位期刊中,除了RSC ADVANCES处于Web of Science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分区Q2区以为外,其余全部为Q1区,其中《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是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在中科院分区中,这10种期刊中有8种位于1区。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检索到发表于Science和Nature的文章,这应该成为青年千人未来发表论文的目标。总体上看,发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及所在区反映出我国化学领域青年千人的文章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语种角度看,113位青年千人所发表的文章中,英文为4493篇(99.03%),中文44篇(0.97%)。

4化学领域青年千人论文产出被引与合作情况分析

4.1论文总体被引情况分析

化学领域113位青年千人发表的论文篇均被引16.58次。Web of Science中“InCite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显示,化学领域平均被引为14.16[6],可见113位化学领域青年千人论文的平均被引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引频次200及以上的有31篇(0.68%),100~199的有48篇(1.06%)。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为江海龙等发表于2012年的文章(见表2)。

有62位进入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高被引论文193篇。其中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的是湖南大学的王双印(19篇),其次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艳明(15篇),第3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熊宇杰(12篇)。根据ESI的标准,论文的被引频次处于前1%范围内的论文是高被引论文[7],发表的论文成为高被引论文反映了这些论文在学科领域中的高影响力。

从ESI数据看,中国化学领域的发文量和被引量均处于世界前列,但在篇均被引数(14.16)方面则远落后于美国(22.15)。因此,提高化学领域论文的被引率是未来提升化学领域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本文统计的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发文的平均被引为16.08,高于世界的平均被引次数(2013-2017年为7.82,2014-2018年为6.58)。ESI公布的化学领域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7位[8],2013-2017年,2014-2018年的论文被引率分别为11.32和9.57,中科院青年千人发文的平均被引为13.10,高于中科院发文的平均被引水平。对浙江大学(第17位)、清华大学(第20位)、南京大学(第28位)和北京大学(第32位)的统计发现,青年千人的平均被引均高于同单位的平均水平,并且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化学领域青年千人的引进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化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论文被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2论文合著网絡分析

对青年千人科研产出的研究发现,国际合作网络对海归科学家的产出有显著影响,而国内关系纽带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9]。这表明国内外合作对青年千人科研产出有重要影响。本文考察化学领域青年千人论文发表的国内和国际合作情况。对发文的题录信息进行分析,共得到发文作者10 696人,共有24 065个合作关系,最大合作次数68次,最小合作次数为1。利用Citespace4.0R1对作者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到,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形成了众多小团体网络,这说明化学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

较为普遍,以孙俊良、王东辉、夏帆、王艳、王得丽、吴德成、李剑锋、孙艳明、王双印、黄小青、陈涛、李永峰等为核心的合作网络是主要网络。图2中存在一些相对比较孤立的点,这表明这些作者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合作网络。有研究发现,合作作者规模对论文的影响力有显著影响[10],部分青年千人应有意识扩大研究团队的规模,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网络。

对机构间合作研究发现,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若干主要的机构合作网络(图3)。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构成的合作网络,由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构成的合作网络,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构成的合作网络,由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构成的合作网络,由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构成的合作网络,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构成的合作网络等是主要的机构间合作网络,另外南方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形成了相对孤立的点,表明这些单位内部合作较多,外部合作较少。

根据武汉大学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2017-2018)》,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均进入了世界大学化学学科的前1%,位列世界顶尖行列;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也进入世界前列[11]。

由此可见,化学领域青年千人的单位分布情况与中国大学在世界化学学科排名中的位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合作网络的构成体现出强强联合的态势。对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美国、瑞典是主要的合作国。从数量上看,全部论文中,作者单位为中国的为2 228次,占所有单位出现频次的86.16%,这表明合作网络以国内单位为主,与国外单位的合作较少,这一点在图3中也有所反映。

5化学领域青年千人论文研究热点与获得基金支持情况

5.1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论文核心内容的表征,高频关键词聚类能够反映特定领域的研究主题,进而分析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参数调节选择出现次数27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共计201个)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类别的研究(详见图4)。

从图中可以看出,纳米粒(Nanoparticle)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表明该词出现频次最高。采用VOSViewer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高频关键词分为5类。

类别1为化学生物学研究,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Design、Temperature、Absorption、Metal-organic Frameworks、Cells、In-vivo、Drug-delivery、Cancer、Expression、DNA等,主要关注医学领域。例如,邓贤明等的研究采用一种选择性LRRK2抑制剂LRRK2-in-1,证明了LRRK2会导致Ser910和Ser935的去磷酸化;预期研究将可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12]。许国强课题组发现CRNB泛素修饰包括K48连接的聚泛素链,沙利度胺阻断了CRBN泛素偶合物的形成。该团队还发现泛素化的CRBN是蛋白酶体降解的靶点[13]。

类别2为有机合成化学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Complexes、Catalysis、Oxidation、Activation、Derivatives、Mechanism、Photo Catalysis、Energy、Coupling Reaction等。如黄文忠团队的研究表明若丹明衍生物和过度金属离子的选择对影响和/或发光探头的选择性结合性能很重要[14];陈昶乐研究团队系统证明了从苯到萘的配体骨架变化可以极大改善这类催化剂的性能[15]。

类别3为新化学能源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Performance、Graphene、Carbon Nanotubes、Nano Sheets、Fuel-cells、Nitrogen、Storage、Reduced Graphene Oxide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李永峰等的一项研究发现,因电荷传递阻力小,含硫多孔碳(S-PC)比纯多孔碳的性能有显著提高[16]。王双印等提出了一种绿色经济的制备含硫石墨烯方法,该方法通过锂电池中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持续充放电循环来实现[17]。作为二氧化碳利用的研究热点,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是近年的研究热点,金属有机框架、沸石和多孔聚合物材料是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和转化提供了条件。李建荣等提出了并验证了一种单分子的CO.2捕集器,可以增强CO.2宿主的相互作用,而不引起化学结合[18]。

类别4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频关键词包括Absorption、Block-copolymers、Charge-transport、Conjugated Polymers、Emission、Facile Synthesis、Fabrication、Polymer、Thin-films等。吴宗铨团队以钯(Ⅱ)复合物为单一催化剂,一锅法合成含共轭聚苯乙烯和立体规整聚的混合嵌段共聚物[19]。超分子水凝胶的生物相溶性好,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一种可注射生物材料,广泛用于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领域[20]。该类别中,吴德成课题组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例如,他们通过蝌蚪状Peg-(CD)(7)聚合物与偶氮-ss-偶氮二聚体之间的宿主—客体复合物的形成,展示了一种构建多反应超分子水凝胶的简便方法[21]。

类别5研究无机纳米材料,高频关键词有Nanoparticles、Nanocrystals、Naonstructures、Co Oxidation、Electrochemistry、Enhanced Raman-scattering、Gold Nanoparticles、Metal Nanoparticles、Optical-properties、Single-crystal、Spectra等。例如,董安鋼课题组利用自组装的Fe.3O.4纳米颗粒超晶格为模板制备催化剂,显著提高了电催化性能[22];梁永晔等研究了可以同时实现纳米结构、掺杂和纳米碳的杂化的电催化剂[23];熊宇杰团队通过分离钯晶格中的铜原子,开发了高选择性的CO-CH.4光催化转折点[24]。朱彦武团队的研究报道了高导电石墨泡沫上原位活化氮掺杂石墨烯制备三维自由氮掺杂多孔石墨烯/石墨泡沫,并证明了它在高速率锂离子电池中的潜在用途[25]。孙俊良等以双氯己胺为有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苏-78a和苏-78b型沸石新形态。

从内容上看,青年千人论文研究的问题侧重于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5.2基金支持情况

项目资助是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方式,项目资助产出论文质量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6]。从统计数据上看,113位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入选后发表的论文共获得14 412项次基金支持,平均每篇论文获得3.18项基金支持,高于中国论文受基金资助的平均水平[27]。其中频次最多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653项次),其次为千人计划经费支持(13 098项次),第3为863/973项目(987项次)。有研究显示,青年千人以负责人身份申请科学基金获得资助率为37.93%,高于同期科学基金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28]。这一数据可以解释本文研究所得出的青年千人发表的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最多的结论,对千人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高于国内和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结论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另一方面,论文基金支持情况是国家政策和资金对青年千人投入力度的反映,体现出了国家对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重视程度。

6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引进后在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在论文数量上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其次,在文献类型方面,以期刊论文为主,评论次之;英文论文占绝大多数;论文发表期刊分布较广,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比例较高。第三,在被引方面,青年千人发表的论文影响力高于国内和世界平均水平,但与美国在平均被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第四,在合作方面,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形成了若干作者合作网络,但部分青年千人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网络;机构间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合作网络,以国内机构合作为主。论文获得基金资助的平均项数高于全国水平。

世界化学研究中心的转移经验表明,科学家在化学领域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29]。尽管中国的化学领域研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差距的主要表现为发表论文影响力。对前5批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引进后发表论文的研究结论上看,一方面,我国部分化学领域青年千人需要在合作团队建设、合作网络规模扩展方面有意识加强,这有助于增强科研实力,扩大论文成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需要在提高论文被引量,从而提高论文影响力方面采取更多措施,例如,提高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发文数量,因为期刊影响因子对期刊被引频次有正向显著影响[30];提高国际合作发表论文水平,研究显示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国际合作论文占论文总量比例维持在22%左右[31]。中国化学领域研究要取得长足进展,必须注重科学家及所发表论文的影响力。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国已经实施了多项人才计划,下一步的着力点在于发挥人才潜力,注重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高水平论文的整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小力,彭正霞.C9高校青年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6):31-39.

[2]孙伟,任之光,张彦通.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现状分析:以青年千人计划为例[J].中国科学基金,2016,30(1):80-84.

[3]阮鹏,彭云,黄燕.我国科技人才影响因子评价方案研究——基于医学科技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5):138-148.

[4]邱均平,韩雷.双一流背景下ESI在研究生评价中的创新性应用——以2017-2018年研究生评价结果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8,(2):113-118.

[5]贺德方.中國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9):94-99.

[6]Web of Sciences[EB/OL].http://esi.incites.thomsonreuters.com/IndicatorsAction.action,2018-05-21.

[7]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13年重印):339.

[8]ESI化学领域研究机构排名[EB/OL].http://esi.incites.thomsonreuters.com/IndicatorsAction.action?Init=Yes&SrcApp=IC2LS &SID=H3-2VmLebGDGc0OMR6fV8Z4R5HnHuSXvZnT-18x2dvL k7qnccLI6ix2BC4bxxs5fRAx3Dx3DJEHak0BD7ccCLx2B7iBsPN6A x3Dx3D-iyiHxxh55B2RtQWBj2LEuawx3Dx3D-1iOubBm4x2FSwJj jKtx2F7lAaQx3Dx3D,2018-05-22.

[9]陈代还,段异兵,潘紫燕.二元关系网络对海归科学家产出的影响——以中国“青年千人计划”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5,(9):143-147.

[10]何海燕,李芳.高校科研合作对论文产出质量的影响——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62-167.

[11]中国科教评价网.化学学科排名_2017世界大学分学科排行榜[EB/OL].http://www.nseac.com/html/240/679863.html,2018-05-19.

[12]Deng X M,Dzamko N,Prescott A,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the Parkinsons Disease Kinase LRRK2[J].Nature Chemical Biology,2011,7(4):203-205.

[13]Liu Y B,Huang X G,He X,et al.A Nover Effect of Thalidomide and Its Analogs:Suppression of Cereblon Ubiquitination Enhances Ubiquitin Ligase Function[J].FASEB Journal,2015,29(12):4829-4839.

[14]Wong K M C,Wang C Y,Lam H C,et al.Bichromophoric Rhodamine-rhenium(Ⅰ)and-iridium(Ⅲ)Sensory System: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s,Photophysical and Selective Metal Ions Binding Studies[J].Polyhedron,2015,86(S1):133-140.

[15]Wu Z X,Hong C W,Du H X,et al.Influence of Ligand Backbone Structure and Connectivity on the Properties of Phosphine-Sulfonate Pd(Ⅱ)/Ni(Ⅱ) Catalysts[J].Polymers,2017,9(5):1-9.

[16]Yang W,Ma X L,Xu X W,et al.Sulfur-doped Porous Carbon as Metal-free Counter Electrode for High-efficiency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5,282:228-234.

[17]Ma Z L,Dou S,Shen A L,et al.Sulfur-Doped Graphene Derived from Cycl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s a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J].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5,54(6):1888-1892.

[18]Li J R,Yu J M,Lu W G,et al.Porous Materials with Pre-designed Single-molecule Traps for CO.2 Selective Adsorption[J].Nature Communications,2013,(4):1538.

[19]Su M,Liu N,Wang W,et al.Facile Synthesis of Poly(Phenyleneethynylene)-block-Polyisocyanide Copolymers via Two Mechanistically Distinct,Sequential Living Polymerizations Using a Single Catalyst[J].Macromolecules.2016,49(1):110-119.

[20]孙立泷,许韵华,朱雯,等.超分子水凝胶作为胰岛素缓释体系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5,(6):673-678.

[21]Wang X,Wang J,Yang Y Y,et al.Fabrication of Multi-stimuli Responsive Supramolecular Hydrogels Based on Host-guest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a Tadpole-shaped Cyclodextrin Derivative with the Azobenzene Dimer[J].Polymer Chemistry,2017,8(26):3901-3909.

[22]Zhang C L,Wang B W,Shen X C,et al.A Nitrogen-dop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Graphene Framework as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and Evolution Reactions[J],NANO Energy,2016,30:503-510.

[23]Zhang X,Xu H M,Li X X,et al.Facile Synthesis of Nickel-Iron/Nanocarbon Hybrids as Advanced Electr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Water Splitting[J].ACS Catalysis,2016,6(2):580-588.

[24]Long R,Li Y,Liu Y,et al.Isolation of Cu Atoms in Pd Lattice:Forming Highly Selective Sites for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CO.2 to CH.4[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7,139(12):4486-4492.

[25]Ji J Y,Liu J L,Lai L F,et al.In Situ Activation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nchored on Graphite Foam for a High-Capacity Anode[J].ACS NANO,2015,9(8):8609-8616.

[26]俞征鹿,馬峥,郭红,等.中国科技计划项目论文产出和影响力分析[J].情报杂志,2013,(4):1-5,15.

[27]孙金伟,刘迪,王贤文,等.科学基金资助与SCI论文产出:对10个国家的对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1):36-42.

[28]高阵雨,陈钟,王岐东.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发展现状分析——以“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为例[J].中国科学基金,2017,(4):359-363.

[29]乌力吉,武君芳.世界化学研究中心的三次转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54,58.

[30]王海涛,谭宗颖,陈挺.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素研究——兼论被引频次评估科研质量的合理性[J].科学学研究,2016,(2):171-177.

[31]刘云,白旭,杨芳娟,等.高被引科学家论文合作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6,(S1):328-336.

(责任编辑:陈媛)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是社会创业文化的校园形态,是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延展,是青年学生社会化的新载体和新形态。高校校园创业文化蕴含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体期望,体现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体内容,提供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优化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创业文化;青年学生社会化;主体期望;主体内容

社会化是社会以其特有的文化将新的成员不断教化,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社会人”的过程。青年学生社会化是在其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社会化,是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深入学习、吸收和创造社会文化,学习和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规范和行为方式,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能自觉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过程。青年学生社会化与青年学生进行职业准备和走向职业生活直接相连。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是社会创业文化的校园形态,是人们在创业实践和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形成的关于创业的观念形态、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精神面貌等的总和。校园创业文化根据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和设计自己的价值目标、生活样式,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与情感,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从社会化理论的视角,深入研究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升华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体期望,拓展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题内容,优化青年学生社会化的条件和途径,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HJ*4〗

一、校园创业文化蕴含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体期望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而这种创新型人才必须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举,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青年学生作为当前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具备创新能力,敢于责任担当,集体主义观念强,品格坚毅,心理素质优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毫无疑问是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主题期望。“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于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1\]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富含创业特征属性,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特定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不断地传承结晶为自信乐观、勇于竞争、敢于承担、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团结奉献的创业精神,并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校园创业文化中具有独立形态和功能的最基本要素,与大学教育的特定功能呼应贯通,蕴含着对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题期望,也是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体要求。

从本质上讲,校园创业文化体现了当代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其包容独立个性,容纳不同观点和思想,鼓励独创性,尊重多样化,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解放,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其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主体性得以张扬。高校校园创业文化作为校园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其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崇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敬业、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等价值理念。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这些特质,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化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价值认同,满足成就感、归属感等心理需求,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所蕴含和传承的科学文化知识,可有效地优化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青年学生的创业过程是立足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也是艺术化地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超脱狭隘的情感世界和创新创造的自由天地。“社会化机制是将文化模式(价值观、信仰、语言和其他符号)内化到人格系统,进而制约其需求结构。”\[2\]青年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化过程中,受校园创业文化的影响,不断了解自己与社会期望或他人的差异,正确认识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不断进行社会认同,学习和内化创业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态度目标和行为方式,逐渐塑造正确的自我意识,不断培养创业社会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社会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集体、国家和社会不断创新、敢于担当、勇于开拓、艰苦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校园创业文化体现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体内容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青年学生的社会化任务也更艰巨,水平要求也更高。当前青年学生社会化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思想政治社会化,即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认同和接受主流的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使其成长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利、承担应尽义务、具备一定政治能力、促进社会稳定的合格公民;二是道德社会化,即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使青年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个人品德;三是法制观念社会化,即使青年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形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养成自觉的守法意识;四是知识技能社会化,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建构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五是心理水平社会化,即培养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优良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的心理行为。具而言之,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下主体内容:

(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业不仅仅是一味追求经济财富,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开创、发展、引领、主动的态度,是识别、形成、实现生活愿景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想法,或者只是更好的做事的方式”\[3\]。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时代的理性呼唤,必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核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扰,杜绝有违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成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行为规范,使社会规范通过教育或舆论氛围影响等方式,内化为青年学生自身的信念、习惯或行为准则。这一内涵必然使青年学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奉献国家、贡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引导他们崇尚爱国、诚信、公正、法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

(二)强化了青年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

高校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培养企业家、商人,更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怎样把财富或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创业带动学业,促进就业,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学会学习。创业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创业者不断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创业者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如科学技术知识,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方面的知识等;必须具备综合能力素质,如创新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本身就蕴含并传承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也是必要的教育途径。创业教育、培训等显性课程,可以直接向青年学生传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优化知识结构;创业精神文化氛围等隐性课程,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业和成就动机,深度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创业实践等创业行为文化,是青年学生切身体验和实践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提高综合技能的现实平台,能有效利用“创业的拉力效应”促进他们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外化。

(三)促进了青年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是创业者的基础心理条件,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情感、态度和动机等。一方面,创业过程充满曲折、艰险、竞争和矛盾,但“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一过程磨练和造就了创业者处变不惊的心态、愈挫愈勇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拼搏进取的品质。另一方面,成功创业者的经历和创业成功后的体验,会激发正在创业和有创业意向者强烈的成就需要和成就动机。“98%的人把‘个人成就感’列为第一重要推动力,其中70%的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4\]个体一旦确立强烈的成就需要,就会期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渴望更卓越的标准,也会经常通过评价自己来衡量自己取得的进步,从而引导其形成较强自尊和充分自信,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认同。

三、校园创业文化提供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等学校是为青年学生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专门学习机构,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化受教育条件及物质资源基础,营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氛围,提供了有效的制度规范保障及和谐的群体环境等。“社会的文化提供了个人赖以生存创造的原材料。如果文化贫乏,个人便会受害;如果它丰富灿烂,个人便可能得到大大发展的机会。”\[5\]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具有倡导并富于开拓、创新、兼容、与时俱进的特质,把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精神、创业成果等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根据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按照高等教育的目的,确立新的价值目标体系,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成长、成才、发展、〖JP4〗创造所需的丰厚的“原材料”,为青年学生的全面社会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提供了青年学生社会化必需的正规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基础和平台,其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和渠道,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系统地掌握并切身实践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包括创业学、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计算机管理软件、政策法律等课程知识,还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融合,有效地拓宽了青年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创业教育课程还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培训和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教学中多采用探究式、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高校创业教育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态度和兴趣不同、创业起点和创业领域不同等因素,因材施教,满足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奠定了青年学生社会化必需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重要形态,主要是指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场所、设备、资金、成果等教育教学资源,为青年学生实践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提供了物质条件。首先,高校丰富的图书和信息资源,是满足学生知识学习、信息获取的优越条件;第二,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不同专业领域的实验室、实验平台、实验器材等,能充分满足学生进行科技试验或产品开发,实现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需求;第三,特定的素质教育场馆、创业园区、创业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和发展所需的实践或办公场所;第四,通过举办科技创新赛事、课题项目申报和直接资助等方式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和鼓励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强化了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舞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了他们创新创业的动机,培养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构建了青年学生社会化必要的制度规范体系

校园创业文化的制度文化一方面包括创业实践相关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既保护了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权益,也指导和约束着他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包括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保障创业教育的大力实施和有效推进。青年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和文化熏陶时,也在学习这些制度文化的内容。在他们的创新创业行为和热情得到激发和保护的同时,也受到制度规范的约束,并能不断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因为“既然社会成员的需要由文化提供满足的机会,那么同一文化下的社会成员实现需要的方式也就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定。”\[6\]相关制度条例的制定和完善是高校推行创业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从办学理念到组织领导,从教学管理到学生管理,从文化实践到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形成有利于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科学机制。

(四)营造了青年学生社会化必要的精神文化氛围

创业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灵魂,蕴含在学校校训、标识、教风、学风等校园精神文化中,物化为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或创业成功人士宣传画廊等物化形态,体现在各种创业文化实践活动中及优秀创业社团、优秀创业团队与个人身上。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是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创业教育,转化为教育目标明确的校园氛围,具有隐性教育的特征和功能,通过其中的符号、语言、蕴含的价值观念、规范和行为方式,能自然地把创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内化为青年学生内在的心理品质和文化精神,是其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五)提供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和谐群体环境

同辈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7\]校园创业团队是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同辈群体,团队成员具有共同志趣、需求和目标,以及特定的结构形式和约定俗成的规范。校园中学生组建的各种创业社团、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团体组织,在学习和创业实践活动中,能够彼此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增强对创业的信心,成为青年学生促进学习、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教育的有效载体,也为其社会化提供了和谐的群体环境。

四、校园创业文化优化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具体途径

青年学生社会化的目标是帮助青年学生以社会建设者的身份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高校创业教育是青年学生专业教育、思想教育等新的维度。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形态和载体,是传统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从系统到单一、从正规到俗成、从课堂到课外、从显性到隐性,使青年学生把“现实的或想象中的他、所处环境间有规则的相互联系、现实的或想象的环境特性转化为内在的规则和特性”\[8\],潜移默化地实现创业文化精神的内化,很大程度上创新和优化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现实途径。

(一)系统正规的创业课程教育拓宽了青年学生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正规系统的教育方式,是增长学生知识的主渠道,是青年学生大学期间继续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科学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厘清和完善与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其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拓宽了青年学生社会化的途径,也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创业教育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教育,除创业学本身外,还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律、心理等学科,有时也会兼顾人文学科和美学等,同时提倡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从而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另外,创业课程教育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多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特别是在创业实习和技能培训中,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时空里,围绕自己确立的创业目标自主学习,掌握技能。

(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了青年学生技能培养的现实平台

“身体的实际嵌入,是维持连贯的自我认同感的基本途径。”\[9\]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模拟创业和实际创业等,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加实践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实际嵌入创业实践的途径,使他们以创业者的角色体验创业的过程,实践锻炼自身的专业和创业技能,培养创业者的优良品质,学习了解相关制度和规范,促进社会化的进程。为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高校提供资金、场所、硬件设备、制度保障等,使他们更多、更广、更深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直观地体验和理解创业,提高自身科学技术知识及技能水平,提升综合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因此,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技能培养平台,为增强学生创业者角色扮演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校园创业文化活动丰富了青年学生素质培养的直接方式

“校园文化作为影响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因素,其范围已超出学校的常规教育,影响广度和深度都非常大,具有整体引导、点滴渗透的效果。”\[10\]校园创业文化活动渗透着创业教育的内容,蕴含着创业精神,是学生对创业文化最直接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素质培养的最直接方式之一。校园创业文化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创业文化节、创业事迹报告会、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培训班、职业规划大赛等。学生在特色鲜明的创业文化活动中,自然地接受创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明确创业者角色期望,体验创业者角色情感,强化创业者角色认知,实践创业者角色扮演,积极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

青年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穿透校园围墙,与社会文化尤其是创业文化紧密相联,为青年学生社会化提供了更丰富的环境、更便捷的条件、更有效的途径,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参与能力,便于他们日后进入社会的角色的适应和扮演,对他们的社会化过程起到重要的引导、教育及服务作用。“事实上,社会化是人类可以施加作用的过程。人类并非只是等着接受指导或安排的被动对象。个体通过不断推进的社会互动过程逐步理解并接受社会角色。”\[11\]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主体与客体,既是社会化的对象,又以自己的社会化行为影响社会化过程,推动社会发展。加强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实施、师生参与、社会支持的全员参与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创业文化理论、创业教育教学、创业实践应用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高校特点、时代特征的高校校园创业文化体系。总之,只有多方并举,形成合〖JP4〗力,才能真正实现以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为依托的促进青年学生全面社会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5.

\[2\]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 邱泽奇,张茂元,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8.

\[3\]弗雷德里克,库洛特克,霍杰茨.创业学\[M\].蒋春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4\]贺尊.创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7.

\[5\]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40.

\[6\]风笑天.社会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7.

\[7\]米德.文化与承诺\[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17.

\[8\]李维.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875.

\[9\]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28.

\[10\]路瑞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8):4344.

\[12\]吉登斯.社会学\[M\].赵旭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7.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青年医务工作者是医院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未来保证,作为医院综合医务工作推进的主力军,必须首先抓好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让他们懂得“行医之前先学做人”的基本行业准则。本文结合医改背景,从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的新要求与必要性入手,主要阐述了当前公立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必要性,并对公立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设立实施“阳光青团健康成长教育”项目、邀请金牌导师量身定制创新培训课程、开展“女神养成记项目”相关活动等三项主要举措及若干其他的创新培养方法和模式。特将项目的进展状况和取得成果作如下展示,希望能够为公立医院培养青年医务人才,提高医院医学人文素养,促进医疗大环境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贡献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 青年医务工作者;新医改;医学人文素养;创新培养模式

[Key words] Young medical workers; New medical reform; Medical humanistic literacy;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醫务工作者人文素养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思想、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需要将客观知识与其人格特质、工作实践相融合,内化为一种具有职业特点的人文理念,进而通过医疗工作的过程表达出来[1-2]。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获取医疗信息及资源的渠道增多,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会在人们心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患者出现某一方面的不舒适时,第一时间可能不是前往医院就诊,而是在互联网或者其他机构搜索疾病相关的信息。拥有一定疾病知识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接受的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3]。患者的成长、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环境的改变合力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所改革的重点不仅仅包括医疗费用、医疗专业、学术水平等方面的硬性内容,还包括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除了依靠硬件设备的更新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人,即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3-5]。

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体现为医院医患关系问题的妥善解决及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内涵的提高[1]。因此,目前许多公立医院由此方面入手,大量培养青年医务工作者,通过提升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业务水平、人文素养以不断为医务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持续提高现代化医疗服务水平。

1 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的新要求与必要性

1.1 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青年医务工作者是医疗领域的主力军,是医院医疗服务与综合管理的主要力量[6],他们在初入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认知,往往不能妥善处理和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棘手的医患关系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偏差,甚至是信心动摇[7-8]。为了防止甚至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促进青年医务工作者健康成长,医疗单位在分析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处区域特点及定位,制订详细的培养方案,为每一位青年医务工作者量身打造成长之路。

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还要结合青年医务工作者本身的多元化价值观念体系进行设定,青年一代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充满较强的竞争意识与创新发展能力[9]。对于开展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的时机选择,诸多医疗机构认为当青年医务工作者初入医疗卫生机构以后就要开展针对他们的人文素养思想教育培养,全面校正他们以往在学校与社会中形成的不正确的专业思想行为和个人生活习惯,帮助青年医务工作者逐渐形成对专业业务学习与认知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医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对职业操守的把握,对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的调动能力等[10-11]。换言之,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做到“行医之前先学做人”这一基本原则,全身心投入到医学人文教育领域中,围绕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要求、临床医师医学人文教育全程化模式考核标准、考核评价导向效应体系模式等等开展理论、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学习,保障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国家公立医院承担着国家所委托的重大医疗服务责任,他是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重要医疗机构,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3]。首先,青年医务人员是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重要的主力军,他们同台竞技,在医改背景下全面发展,满足了社会对于医疗人才的迫切需要,也为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在接连经历了两个快速扩张时期以后[4],医院在各个方面的飞跃式发展也有目共睹。从全国数据统计来看,从2001年到现在,我国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已经增长了近45.9%[12],大量的青年力量注入也让公立医院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对策,正视医院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增加的现实,在快速扩张发展过程中围绕青年医务工作人员展开有关人文素养、医疗安全等等方面的全面深入教育,为医院在所处区域中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其次,要考虑到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周期漫长这一问题。特别是临床医学这一门学科讲求经验积累,所以要结合主、客观双重标准严格、正确开展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全方位培养。一般来说,18~25岁正是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才培养的成长期,而25~35岁则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成熟期,35~45岁才是医学人才的成名期[13]。例如,目前许多公立医院专门建立了临床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基地,结合医学模式诊疗理念,有效开展基于医学人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性教育模式,并同时建立了临床医师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机制,研究证实基于医学人文执业技能的培养过程,有助于提高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医患沟通能力[14-15]。

2 公立医院对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的创新模式

公立医院对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要求破旧立新,秉持创新理念培养人才,以传统医疗服务思想教育作为基础,提出诸多新教育观点及模式作为发展和补充,为青年医务工作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为此我院也借此契机,结合自身情况、优势特色学科,以“青年成长计划系列活动”为载体,首先面向全院青年医务工作者发起文明礼仪倡议,争取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共同提升自身素质,做公立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良好榜样。创新培训项目的主体模式是“请进来,走出去,院中谈”。下文将从3个方面对公立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培养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2.1 设立实施“阳光青团健康成长教育”项目

为了进一步强化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展现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率先在公立医院设立“阳光青春健康成长教育”项目,不断增强医院凝聚力与吸引力,同时活跃院内的人文氛围,并专程邀请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到院内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全面深入展开基于“阳关青春健康成长教育”的团团互访交流活动。

实施“阳光青團健康成长教育”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互访交流,加深青年医务工作者彼此间的了解,并增进友谊,为相互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打好基础。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为:首先,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创建“阳光青团青春成长教育”项目机制,指派不同专业方向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深入到各级学校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医学专业学生制订群体化、个体化教育模式,并制定新颖的授课方式,尝试实现“医校结合”,为我院培养医疗人才储备后备力量。

在活动中,教授医务人员待人接物的相关礼仪及常识小知识,例如教会青年医生如何着装、如何化妆、如何整理形象仪表、包括走姿、站姿、坐姿、蹲姿等,保证青年医生能够通过良好的医护礼仪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并赢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可,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为患者服务。

2.2 邀请金牌导师量身定制创新培训课程

针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培养要求,金牌导师为此量身定制并展开创新培训课程。例如邀请名医名院的金牌导师到院内进行亲自指导,开展培训互动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你听我讲”授课模式,模拟实际医疗场景进行临床医学分析与讲解。其具体的自定义创新培训课程模式实施路径见图1。

根據“共需双赢”的课程设立基本原则,并结合金牌导师的定制创新培训理念,从而制定了以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联合教学计划,并保证人文素养培训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的互相渗透。通过医校合作双向进入的方式,双方同步派遣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到医院和学校展开培训学习,同时收获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文化熏陶得到拓展,更加有利于自身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7]。

在个体化定制的创新培训教学课程中,例如:针对医疗安全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导师通过向青年医务工作者讲授各种有关案例,供学习者思考和感悟。人文素养缺失导致的不良事件将不利于日常医务工作的开展,亦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不利于医务工作者的就业环境优化与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青年医务工作者应当意识到医疗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人文艺术,在满足自身个性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同时,仍应时刻体现医务工作者在诊疗中对患者的关心、关怀和尊重[8]。

2.3 开展“女神养成记项目”相关活动

女神养成记项目的实施方法,是通过邀请女性医学学科带头人与青年医务工作者开展座谈会的方式,帮助青年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女性医务工作者学习了解“女神”在工作与生活中是如何实现双向平衡的。受邀的都是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医疗界权威专家、专业精英。工作中,她们教学细致、科研严谨;生活中,她们有品位、有气质、有大爱,是领导、同仁、学生们眼中的优秀女性,她们能够在工作、生活、家庭及个人兴趣爱好之间找到平衡点,活出自我,体现价值。为此我院制订相应的教学活动机制,开展“女神养成记”项目,围绕真人真事推广客座讲座,引导青年医务工作者健康成长。具体教学活动模式见图2。

本项目围绕“婚恋、事业、健康养生”等问题展开主题讲座,为大家介绍自己在医务工作岗位上的人生成长经历。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我院为青年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女神”典型,也实现了设计女神养成记项目的初衷。“女神”也在分享自身经历的过程中详细介绍了“二见钟情”这一经典理论,希望青年医务工作者能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与生活后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依然拥有心跳的感觉。同时她们也教会青年医务工作者要懂得如何经营婚姻,介绍了婚姻中夫妻关系的妥善处理方法,指导“小夫妻们”在婚姻生活中共同成长。最后,“女神”还教授青年医务工作者什么是“三不原则”,即不闲着、不生气、不怕错,一种年轻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时刻秉持的原则,不畏惧任何挫折且始终保持乐观心态,这对于个人事业成长与人文素养提高都至关重要。

三个创新项目成功实施后,我们访谈了10位参加活动的青年医务工作者,10位参与者的共同感受是:“我们受益于此次院内宣讲”“号长们的话语平实、感人”“号长们的话语在我心中产生了共鸣”“听了号长们的分享我们深受触动”“我们是为了守护患者坚持到最后的人,我们是为了患者的安全最努力的人”等。这些感悟是对此次活动最好的总结,也是项目效果达标的有利依据。

3 小结

医学的本质具有两重性,其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医务社会工作助力青年医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体现医院人文管理的程度,也体现医疗服务的人性化水平[16]。

青年医务人员是医院长足发展的重要群体,所以医院层面应该积极勉励他们,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好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也注意个人问题、身体健康并解决婚恋问题,认真把握青春并珍惜、享受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建功新时代提出了殷切期望,并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十六字箴言,还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要求[17]。青年医务工作者是公立医院未来发展建设的核心后备力量,“以人为本”理念的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尤为重要。公立医院需要培养有医德、有行为约束能力、有自身个性的高素质医疗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立医院在未来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蓉蓉,李智.公立医院青年医务人员培养之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8):164-166.

[2] 曹青,宋国强,郭玉秀,等.论安徽省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4):3136-3138.

[3] 刘畅.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医务管理人员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105-106.

[4] 李怡.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医务管理人员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32-134.

[5] 隋艾汝.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员工作特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6] 张月.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青年医务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J].山东青年,2015,(7):193,195.

[7] 管菊艳,董亮,沈阳.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0):983-984.

[8] 邓磊,向仕婷,沈颖,等.某三甲综合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19):128-131.

[9] 李孔保.浅谈如何做好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思政工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9):180,183.

[10] 单士兵.理论“轻”传播:勇敢者的艰难之旅[J].青年记者,2019,(7):19-20.

[11] 贾冬玲,宁若男.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可行性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5):84-86.

[12] 于双阳,徐广浩,崔瑞兰.对医学人文精神弱化原因与培育路径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8):6-7.

[13] 杜晓平,毛宗福.基于医学人文素养提升医患沟通满意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4):222-228.

[14] 吕祥威,赵位坤,彭丽,等.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多视角评价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11):182-184.

[15] 梁爽,杜勤,孙振军.医务社会工作助力青年医师医学人文素养提升的路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 33(2):223-226.

[16] 朱美跃.新时代呼唤医学与人文交融[J].中国卫生,2019, (4):91.

[17] 王宏忠.将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务人员思想教育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2):250-251.

(收稿日期:2020-07-06)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作为社会伦理关系的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教师职业伦理由教师职业伦理关系、教师职业规范、教师个人德性和教师职业伦理秩序四个要素组成,四者息息相关。随着教师职业伦理历史演变至后现代社会,他律时期统一的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开始减弱,道德环境变得宽松,道德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多极化开始出现,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从“教师主宰”走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职业规范从他律时期的“服从”走向自律时期的“主动构建”,教师个人德性走向伦理反省与自明,教师职业伦理秩序从“规则中心”走向“关怀中心”。

关键词:后现代;教师;职业伦理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7-14

作者简介: 龙献忠(1968—),男,湖南芷江人,博士,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职业伦理(professional ethics)是现代社会所兴起的一个社会伦理的中心层次,在现代社会伦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古代社会,虽然也有相对的社会分工,但是整体性的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的中心地位,使得职业伦理没有应有的社会意义[1]。到后工业主义(post-industrialism)和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时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其本质是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解构现代主体性;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2]。

一、教师职业伦理的涵义及意义

作为一种社会伦理现象,教师职业伦理由四大要素构成:教师职业伦理关系、教师职业规范、教师个人德性(也可称为个人角色道德)和教师职业伦理秩序构成。其中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主要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教师职业规范是反映教师职业伦理关系的规范性要求,如各类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教师个人德性是伦理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选择、道德品性,是个体遵循为人之道所引起的收获、体验,具有主观性和个体性;而当教师根据个人德性,主动遵循教师职业规范并处理好相互之间的伦理关系,便形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教师职业伦理秩序。

作为伦理关系的教师职业,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早期,由原始部落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承担教师职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也有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春秋时,孔丘创办私学,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现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古代官学贡献较大,私学当然也功不可没。到了近代社会,教师职业开始制度化。再到现代社会,教师开始在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观冲突中寻找自身的出路。麦金太尔认为,古代社会是以德性为中心的,而现代社会则是以规则为中心的[3],这种规则中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职业伦理。

教师职业的伦理关系特性。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伦理关系,从根本上说,教师是交往、政治与历史的生成者,与学生、社会共成生命的关系网络。这种对“主体与主体”间交互关系的重点关注,使教师职业伦理区别于其他职业伦理。在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中,教师理当成为道德和学问认知、评价、审美、决策、信仰与实践的“生成中心”。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让教师职业有了特殊的职责规定,也就是不同的伦理规定。所以教师职业伦理恰是一种维持其与学生、社会关系的德性要求。

教师职业规范的约束。根据目前的教师资格条件,只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拥有教育教学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身体合格的人便可以从事教师职业。更具体的如美国教育协会颁布的《教育专业道德规范》、我国2008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对教师个体的角色道德并未做具体明确规范。正如拉德布鲁赫所说的“每一个职业都有它所要求的爱好和能力,人们不能在职业中发现这些爱好和能力,而只能依职务和理解力渐渐取得”[4]。教师的从教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范,否则就是渎职。

对教师个人德性的要求。德性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而教师德性,就是一种能够担当起教师角色职责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品格,它是教育伦理学的一个范畴,也是与教育情景相关的教育行为准则。教师个人德性正是在履行其职责的活动中对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化和遵循,集中表现为个人的观念情操和品质境界。教师个人德性对教师职业规范的遵守、伦理关系的处理和伦理秩序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产生的教师职业伦理包括教师对职业的认识、职业良心、职业纪律、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对职业规则的信奉等。所有这些教师职业伦理的需求与履行均是教师个人德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职业伦理虽是个人的,但也是社会的。教师职业伦理体现了教师个人角色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品性,也往往是一个时代道德精神的反映,是一个时代所趋的社会角色。

教师职业伦理秩序。由于教师职业伦理在内容上比一般职业伦理更具全面性、先进性、导向性,在影响上比一般职业伦理更具广泛性、示范性,因此其对教师个人的德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德性的从业者更能严格遵守职业规范的约束,所建立起来的职业伦理秩序也就更井然。但是由于教师个人德性在其教育活动中并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使得教师在现代社会“拜金、犬儒”等功利思想的侵蚀和诸多竞争压力的挤压中要保持个人德性的崇高也变得有些力不从心,最终甚至导致了某些道德失范的病态秩序。

二、教师职业伦理的历史演变

伴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教师职业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各时期独特的教师职业伦理。

奴隶制时期,孔子提出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思想,宣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精神追求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品德,这些成为中国传统师德的最初内容。继孔子之后,诸子百家学说纷纷兴起,私学进一步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过焚书坑儒,采取既禁官学又禁私学的政策,重新把教师拉回到“官私合一”状态。自秦以后,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些学校里执教的教师,道德标准都必须符合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必须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教师职业伦理即是“为官”之道,也就是符合奴隶主贵族统治需要的伦理观。综观整个农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将教师的地位抬得很高,常常把师与君相提并论,一方面提倡师道尊严,以强化社会的伦理秩序,把师与道完全等同起来,把教师的道德地位放在了极其崇高的地位,也造就了社会对教师的不切实际的如“圣人”般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处理师生关系来完整地体现社会的要求,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宰,教师职业的权威性和教师权威也由此产生。

到了近代,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的私塾日趋萎缩。辛亥革命后,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对清末的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如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陶行知等人也对教师道德进行了论述。陶行知既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杨昌济以“自闭桃园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自勉、华罗庚以“心甘情愿当人梯,鞠躬尽瘁育英才”自律。教师对社会的责任被无限放大,认为教师应当完全承担起人类繁衍、文明进化、个人发育之重任,认定“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5]随着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学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等规定的相继出台,教师职业有了进一步的立法约束,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也开始赋予教师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责和功能,要求教师根据社会不同方面的期望和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言及放弃”,“永不承认绝望”是现代社会最鲜明的精神选择。教师作为“科学的传教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求无私奉献,教师职业从“教书育人”演变为国家建设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个人利益最小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

到后现代社会,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理念的推行,使得古希腊雅典时代的“乌托邦学习型社会”成为了现实。由于后现代教育注重开放的知识观,主张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话式”的教学观、建构性的课程观,道德关注的焦点也从道德行为者的自我审视转移为制定伦理准则的规定和禁令的哲学,同时“责任的责任”——即决定实际行动是否符合责任要求(超越责任要求)的责任—已经从道德主体转移为超个人的代理机构,它们被授予唯一的道德权威[6]。吉尔兰·罗斯(Gillian Rose)认为后现代的新伦理关注“他者”,既是道德个人的毁灭,又是他新生的契机[7]。在后现代社会里,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将在地位、作用、师生关系、意义等多面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从“教育性”逐渐过渡到“指导性”,或者由“主导”变为“服务”,更确切地,应称之为“学习活动的服务者”[8]。在教育上,教师职业成为了一项道德的工作,不仅有道德的目的,而且还必须有道德的行为,并在道德的方式中去做,其职业伦理演化为人文关怀意义上的道德实践。在个人德性方面,单方面的服从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约定已不能成为评判教师个人德性好坏的标准。

三、教师职业伦理的后现代特征及规定

教师职业伦理历史演变至后现代社会,也逐渐褪去了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工业社会的一些典型特征,接受了后现代的一些要求并加以发展,形成了后现代特色。

1.教师职业伦理的后现代特征

在内容上,后现代主义认为要从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出发来设置开放性的课程,而不是“照本宣科”传授普遍主义的“真理”。教师与学生既然共享生命的资源,那么教师和学生均可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在形式上,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师在其职业角色活动中所进行的教育职业活动不是往复循环的工艺,而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种关注“主体与主体”间的对话关系,是后现代推崇的方式。师生间的交往也推崇以彼此关怀为核心的伦理关系。

在调节范围上,后现代的教师已从“权威话语”的代表渐渐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成长,共享生命资源的“学习活动的服务者”。随着教师对个体的自我批判与反思成为教师时尚,其个人德性的完善和提升也能更好地调节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使各种教育关系更为协调发展,更好地构建教师职业伦理秩序。

在功效上,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的职业化。它所体现的一种教师个体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品性往往是一个时代所趋的社会角色的道德精神反映,虽具有一定缺陷,但其对自身自律的追求使其精神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依然可观。

2.教师职业伦理基本范畴的后现代规定

职业道德规范。后现代要求人人认可或尊重彼此的思想和存在,而目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特定的国家中有特定的政治规定,如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与我国整个社会的泛政治化氛围相协调的部分。当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经济活动的规定必须是有条件的且适当的。如果道德规范超出利益冲突的条件限定,对个体经济活动横加干涉的话,其自身就会丧失道德力量的支撑,并损害整个社会的发展[9]。

荣誉感。由于教师担负着国家教育、传承知识的重大责任,社会对教师寄予了许多崇高的期许,这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言行上能为人师表,作出表率;在实际中能教给学生成长成才的知识。在公众的眼中,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往往影响公众对教师和国家教育的评价。

义务。教师从接受聘约的那一刻开始,就得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所作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从教义务。在后现代教学观看来,教学义务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以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课程不再是预成的、一成不变的文本,而是处于不断生成中的一种体验。其次,教师“依法从教”只是对法律的遵守,对教师底线道德的践行,并不能据此给予其“道德”的评价。

良心。良心是教师作为“社会人”和“伦理人”的关键和保证,它要求教师秉承对教育的信仰,不为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所动,淡泊名利,诚信做人,平等待人,善意执业。

四、教师职业伦理的后现代发展趋势

由于后现代社会道德环境的宽松,道德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多极化开始出现。虽然这种宽松、宽容并不是说人们容忍道德性的“恶”,而是说社会“善”的范围和领域从理想化的层面拓展开来,社会生活的正当领域都是社会“善”的领域。过去,在工业社会由于片面强调社会利益而抹杀个人利益,道德对人的约束主要来自社会和他人。而现在,统一的道德标准对人的制约开始减弱,教师道德的约束力主要来自道德主体的内心,而不再是外部。后现代保留了现代的宝贵成果——教师的“无责任”自主,同时也拿走了现代性所贴上的价格标签和绳索。

1.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从“教师主宰”走向“平等者中的首席”。

封建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圣人”般的道德要求,学生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盲目的崇拜,认为教师职业无比崇高,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宰。现代社会给予教师“灵魂的工程师”的社会美誉,并提出各种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来约束教师,教师把建设国家为己任而“照本宣科”地传授普遍意义的“真理”,被外在规范约束下的教师此时依然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后现代观念中,教师的个人角色已从二元对立的主体身份转换为共生关系中的“对话者”,从“社会代表者”和“真理的掌握者”转换为“知识的解读者”,从“理性的塑造者”转换为“创造性思维的启发者和智慧的生成者”,教师作为后现代“平等者中的首席”,与学生作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索有关知识领域的过程中相互对话与合作,教师是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10]。

教师的伦理意义与他所创造的价值有关,因为教师形象是由别人评判。说到底,教师永远生活在学生之中,这就要求教师的人格比社会人的人格更加健全与完美,他才能在平等的关系上更好地充当好“首席”的身份,以一颗关怀的心去平等地对待他人。希布纳(Huebner)认为,目前的学校已沦为知识的储藏室,而非追求知识的场所;知识成为求知过程中的残余物,只是脱离生活的一种形式,丧失生命的活力和动力,远离精神之外。知识只有融入个人的求知过程中,才能变成生命的一部份,否则只是死的,如果学生被融入僵化的知识之中,学生也是死的,脱离他自己和他人的世界的活力之外[11]。

2. 教师职业规范从他律时期的“服从”走向自律时期的“主动构建”

在“他律”的服从时期,诸如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义务等规范都是外在的他律形式,均具有某种强制性与约束性,其道德的核心是义务,往往造成教师将自己应遵守的纪律、规范和应履行的职责当做是外在的、不受自己内心所支配的规定。随着社会政治领域及其他领域对道德领域的干预弱化,社会约束力下降,道德自由的半径也随之扩大,最直接的结果便是社会道德从他律性强制向自律性转化。

后现代教育把“善”定义为主动构建,而不是服从。用卡斯特瑞迪斯的话说,社会直到现在仍用“自我掩盖”来代替“自我构建”,否认或掩饰自我构建的事实是“自我掩盖”的一部分[12]。因此,作为教师道德的他律需要和外来秩序的结果,社会将会面对自我创造的沉淀物。也许,他律需要较事物自身未经检验的计划更容易被遵守,它带来的影响比较能够被承受。正如尼采阐述说,任何被视为“善”或“恶”的东西,都与等级、优越和低下、支配和统治有关[13]。自律社会对“反掩盖行为”痛苦的根源在于,必须面对无法放弃也没有人能够替代的责任。熊彼特很早就观察到,人类的选择是不自由的,这不仅是因为公众没有处于理性地比较选择的位置上,而是常常接受被告知去做的事务[14]。如果对教师及其角色的评价,不仅仅只看到其外在的行为是否严格符合现有的教师职业规则和角色规范,更要考察其行为的动机是否“善”,而不是简单的服从。因此,后现代教育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提升到个体自身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履行职业及角色的需要,要求教师遵从教师职业规则和规范的实质精神。教师的“必须”道德智慧的内化动力源于自身,不仅执行的成本低廉,而且抵御冲击的能力强劲。因此,必须在接受职前培训时就主动将自己应尽的职责内化,对所应遵守的纪律、师德规范和义务的被动“服从”内化成主动“构建”,将良心、荣誉感等个人德性始终置放在与学生交流和成长世界的首位。

3.教师个人德性从“无意识追寻”走向伦理反省与自明

现代社会高度重视和讴歌教师的“伦理人”和“道德人”身份,忽视了教师的自然人和社会人身份,使得教师普遍无意识地追寻于各种关于“无私”和“奉献”的道德高帽,无视自己的人际和人格实境。虽然《爱弥儿》中谈到,将美德成为可能的最佳境况缩小到最小或许也是最隐秘的程度:一个人培养另一个。但教师不可能是道德圣人,于是教育的虚伪就产生了。就知识、能力、阅历等方面而言,教师显然在学生之上;但就道德而言,却很难说学生不如教师。教师因为戴着社会预成的“圣人”高帽之后,就会压抑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欲求。

后现代教育主张“去中心”和“边界松散”的知识和体验,认为知识是境遇性的自我体验,是动态、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的解释。教师在从教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和不可预知的事物,如他人和社会对教师道德病态的批评。哈贝马斯认为回应批评是必要的,因为“道德的(das Moralische)始终是自明的”(菲舍尔语)。教师伦理反省的处境,实际上是“人际关系”的处境。伦理反省是教师德育的关键,是教师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处境中,探求什么是响应“世界”这一实体的最恰当的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当教师要做出有关原则性的行动时,必须对个人的人际关系处境有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只有通过沉思和反思才能对自己的从教和个人德性进行回顾和总结,通过这种认识及行为倾向,以内隐的形式影响、调节个人的从教行为和个人德性的缺陷。反思之于教师,无论是从初衷还是从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和教育本体的一次积极的自我敞亮、自我审视的行为,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优化[15]。

4.教师职业伦理秩序从“规则中心”走向“关怀中心”

封建社会教师职业伦理秩序以“德性”为中心,而现代社会以“规则”为中心,后现代认为教师个体的德性使然已经开始弱化外部规则的约束,开始追求一种关于道德的智慧实践,构建一个以关怀为中心的智慧共同体。人类精神的自主性是教师道德的第一要义,没有意志的自主与自由,也就没有道德存在的本体。因此后现代教师职业伦理秩序需要教师自律性的职业所“必须”的道德、角色道德、职业规则等内化与升华,而这种对“必须”道德的内化与升华则需要教师心存关怀,用智慧加以灌溉。

在教师的自身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知识观、学生观、价值观构建的关怀,是教师作为社会道德所趋的精神反映,是教师在个人职业道德、角色道德的升华过程中应持有的态度。在遵循师德规范过程中,对自己的言语、行为、举止、衣着等智慧选择的关怀,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注意的榜样和行为的示范,是教师在服务学生过程中应该规范的行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成长和同行教师德性的关怀,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要精神要义。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好生活或者eudaimonia(幸福;它是对人而言的善)是一个依照德性的活动;每一个德性都是作出(正确)选择的性情倾向,它通过经验而得到训练或发展,而不是天生的[16]。只有本着以关怀之心实践智慧的教师,才能善于选择通达eudaimonia(幸福)的手段,才能构建井然有序的伦理秩序。

总之,教师职业伴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教师职业伦理始终与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伦理规范和个人德性息息相关。反思教师的职业伦理及其历史演变,无论是古代社会、工业社会,还是后现代社会,“他律”时期统一的职业规范对教师的制约性的减弱,教师个人德性的好坏已不能简单从其是否遵循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否处理好了职业伦理关系等要求来评价。由于后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力和职业伦理秩序的构建主要来自道德主体内心的“自律”,所以,如何实现道德自我的发展与提升仍旧是教师需要一生追寻的人生哲学。

参考文献

[1]龚群.社会伦理学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3.

[2] 陈利民.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5-7.

[3] 参见[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 龚群,戴扬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50-364.

[4] 郭春涛.论法律人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及生成环境[J].中国司法,2006(1):85-87.

[5] 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09.

[6] [英]齐格蒙特•鲍曼. 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郁建兴,周俊,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31,4.

[7]Gillian Rose, Judaism and Modernity: Philosophical Essays. Oxford: Blackwell, 1993:6.

[8]赵惠华.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信息服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9]冯婉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J].教师教育研究,2009(1):16-20.

[10]巩婷.“平等者中的首席”——多尔的后现代教师观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1-3.

[11] Huebner,D. E. Spirituality and knowing. In Eisner, E. (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ways of knowing. New York: NSSE,1985. 参见欧用生.

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潜在课程”的道德蕴义 [R]. 北京: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景山学校主办“面向现代化、未来化、世界化”中国教育研讨会,2003年9月12-13日.

[12]参见Cornelius Castoriadis, Institution of Society and Religion, trans. David Ames Curtis, in Thesis Eleven, Vol. 31,1993 :1-17.

[13]Friedrich Nietzsche,The Genealogy of Morals, Trans,Francis Golfing. New York: Doubleday,

1956:160-162.

[14]Joseph A. Schumpeter,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76:129-130.

[15]柳文.教育反思理论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路径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 2009(4): 191-192.

[16][澳大利亚] 约翰•L•麦凯.伦理学发明对与错[M].丁三东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86.

To interpret teacher’s vocational Ethic in Postmodern

LONG Xian-zhong XU Ye SHU Chang-chun

Key words: Post modem;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Ethic

(责任编辑 陈剑光)

上一篇:药品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孔子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