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教学范文

2023-09-17

服装教学范文第1篇

《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依据: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教学过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

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 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爱的熏陶,感受挚爱亲情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氛围。

二、解题:1、作者简介:(略)

2、写作背景:(略)(多媒体出示作者行踪简图: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3段的内容,更好的渲染阅读情境。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蹒跚

琐屑

晶莹

3、配乐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学生交流,有感情的朗读标注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教师在学生郎多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并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部分画面)

2、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五、学习探究,研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和线索在稳中出现了几次?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写,及第六自然段的动词和形容词。)

2、配乐朗读,饱含深情的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手法,通过找关键词体会文章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饱含的深情。突破教学难点。

3、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作者围绕背影还组织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

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小组活动,各组代表发言)

(3)文章出了写父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配乐齐读项关于语句。教师配以相应的多媒体画面。 设计意图: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父亲我想对你说:”开头,帮助作者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设题,引发学生思考,达到阅读延伸的目的。

2、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度过了人生十三四个春秋的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回味绵长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爱的细节。请你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捕捉闪光的瞬间,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设计意图:体会真挚的亲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

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背

服装教学范文第2篇

一、我国服装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 但是随着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 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 一部分新生设计师的设计风格还不够成熟, 受欧美风格、理念的影响比较大。例如, 在很多设计中, 内地的设计师习惯于“借鉴”欧美已经成型的设计师作品, 这种情况大大影响了我国服装设计的创新。其次, 便是对于服装工艺要求没有被重视, 内地的服装设计很多情况下还被传统的思维所“禁锢”, 要么不能很好的突出设计特点, 要么与新兴的服装设计理念抵触。例如,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许多设计师说到设计就惯性的认为需要精雕细琢, 这种惯性思维严重偏离了服装设计的本意。最后, 我国设计师普遍没有同构性概念, 这就导致很多服装在设计上会出现工艺精美却时尚性、实用性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 注定会阻碍我国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 只有适时地转变思维才能使我国服装产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二、现阶段高校服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现阶段高校服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高质量的教师资源

由于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增加,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逐渐成为最为火爆的专业之一, 至今为止, 已经有许多非艺术类院校开始设立服装专业。这种“专业热”就导致该专业人才的“爆火”, 各大院校间对该人才的挣抢导致本就不多的专业人才呈现分散状态, 很多高校的服装专业十分的缺乏高质量的服装设计教师, 临时雇用的服装设计教师能力水平又不是十分的专业, 这就导致现阶段的高校服装专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服装教学。

2) 教学方案滞后, 教学效果不佳

很多高校在进行服装教学的课程上通常采用单一传授的方式, 由教师将知识单方面的传授给学生,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十分的不佳。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视了学生的需求, 将教师作为了课程的主体, 由教师去主导课程使得学生认为只要将设计图画好了就相当于设计好了服装, 这一点便从实际上曲解了服装设计的本质, 更无法要求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的综合性人才。

3) 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不足

手绘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最基础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现行的高校服装课堂也逐渐的使用电子设备替代了传统的纸、笔,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用电子设备拼接好他们的构想、查询信息, 科技的进步无疑为课堂做出了巨大的改变, 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学生对于电子技术的依赖性, 这种依赖会使其变得懒于思考、懒于感受, 使其灵感逐渐退化, 变得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千篇一律。

2、优化高校服装教学的措施

首先, 应该做的便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对高素质专业教师进行科学性的分配、共享, 同时将不同学校间相同专业优势进行专业上的“优势互补”, 进而实现提升整体高校服装教学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 还可以进行具有学校特色其他学科的交叉互补, 力图拓宽服装专业的受力面, 使得服装专业更加具有实用性。例如, 学校可以定期的举办讲座, 邀请社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设计师来向学生传授其经验或者与比较成熟的服装企业进行合作, 安排学习实习, 增加学生与社会间的接触, 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更多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其次, 学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服装设计是一项创新性极强的工作, 千篇一律的知识传授只会扼杀学生们自我思考、自我提升的能力, 所以制定出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尤为重要。例如, 可以通过对国内原有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的规划后, 辅助参考国外服装教学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方案进行后续实践课程的安排, 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行业状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才培养则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服装行业与高校服装教育间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终会使我国服装产业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也不仅仅是穿暖, 更要求服装的美观与实用, 服装设计专业由此应运而出。我国高校设置服装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其学生在学成后为我国服装行业的新生力量, 所以服装业与服装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想要我国的服装设计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重视我国高校服装的教学情况, 新形势下, 如何开展适应我国服装设计现状的服装教学课程, 逐渐成为了我国高校教学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服装设计产业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 从而探究其对我国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 以期为我国服装设计教学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服装设计,高校教育,服装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斐.网络时代的服装设计及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J].人民论坛, 2015 (33) .

[2] 龚振宇.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16 (21) .

[3] 高韬, 况丽红.服装创意文化市场环境下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 2013 (21) .

服装教学范文第3篇

一、高校服装教学的现状

高校服装教学必须适应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 对高校对服装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当前, 各高校服装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使人满意, 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落后;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差强人意, 有待于不断加强;高校服装专业在教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职业道德整体素质的教育。

1、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落后

首先,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我国盛行了千百年, 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至今束缚着我国教育者的教学思路。在落实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育者仅以学生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为目标, 完全不顾及学生的素质提高, 学生的技能提高。或以填鸭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 或以让学生大量记忆考试重点来落实教学工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 学习缺乏主动性, 教学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其次, 教学趋同性极强, 教学内容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有效提高。很多学生在接受了高校服装教学之后都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 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却未获得明显提高, 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达标,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教育者素质差强人意

与其他专业相比, 服装教育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并未经历漫长时间, 也因此很多高校的服装教育并不成熟, 服装领域的教育人才极为稀缺。很多高校的服装教育者甚至是服装专业领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虽然这些人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教学经验缺乏, 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还有些人未正确认识服装教学的实践教学作用, 为了追赶教学进度, 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盲目缩减实践课, 教学过程变成了近乎纯理论的教学,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缺乏平台, 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服装设计水平过低。

3、职业素质教育被忽视

高校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前一个阶段, 高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服装教育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优质的服装设计人才, 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就业岗位。然而现阶段, 很多高校并未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有些学校不落实职业素质教育, 还有很多学校仅在学生毕业之前对之进行临时性的职业素质培养, 教育内容多为向学生传授面试技巧、向学生传达就业相关信息。正因为此, 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难以有效落实, 学生难以适应服装行业的就业模式, 以至于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而转身投入其他行业。

二、新形势下高校服装教学的改革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目前, 高校服装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十分必要, 服装专业教学要服从我国服装企业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当前新形势下, 市场的人才需要就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1、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首先, 服装教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 想要利用教育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 既无法脱离理论也无法脱离实践。教育者应充分地认识这一点, 在落实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以岗位为导向, 全面地发展学生, 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技能。要有意识的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教学现状, 要理论实践并举, 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欲望。

2、构建优质的教师团队

教育工作者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人, 教育者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高校方面要有意识地提高教育者素质, 以保证教学工作高效落实。一方面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帮助教师丰富服装设计知识。另一方面, 还要有意识的与其他高校联系, 共同构建教师交流平台, 为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当然, 高校方面还应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力度, 为教师提供可进入企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的渠道。只有保证教师拥有了极佳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技能, 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进而为培养优质服装专业学生创造良好条件。

3、加大职业素质教育的力度

服装领域教育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为途径帮助学生适应岗位需要。众所周知, 服装设计有着极强的时代性, 不同时段里的服装流行特征不尽相同。如果学生并不具备捕捉流行元素的能力, 那其所设计出的服装作品很难满足社会需要。因此, 高校方面应以职业为导向, 加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力度。要在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学习时, 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要引导教育者合理利用教学工作开阔学生视野。只有保证学生具备了职业所需的各项技能, 具备了极高的审美观以及极高的艺术创作性, 学生的理论才能够与实践结合, 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才能够契合社会发展需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服装人才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 社会需要更为优质的服装设计人才, 而这无疑给高校服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契合社会发展需要, 高校方面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要加大鼓励教师改革教学的力度, 要引导教师基于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在提高教育实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保证学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使得我国服装市场发展也非常迅速, 市场对服装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服装设计专业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热门专业。社会需求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数量激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高校服装教学因此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 服装教育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 加之服装教学未能脱离传统教育束缚, 进而导致教学投入难以契合教学理想问题频频发生。高校服装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服装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静静.新形势下高校服装教学改革的思路探析[J].艺术科技, 2016, 11.

服装教学范文第4篇

摘要:2014年是职业教育工作全新启航的一年,而职教集团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系统的科学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东莞服装产业背景下职教集团的优势分析,探索发挥职教集团优势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职教集团高职服装教育服装产业升级

1.东莞服装产业背景分析

1.1东莞服装产业基本情况

东莞服装产业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历由代工转型品牌、内销转型外销的阵痛之后,逐步成长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品牌设计型与外贸加工型经营模式为主的特色区域产业。目前,东莞市作为全国首批十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大朗毛织、虎门服装、厚街鞋业3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茶山)、中国女装名镇(虎门)、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等一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东莞个别镇区已初步形成地域性、集群性的服装生产企业群。例如以虎门镇为中心,辐射长安、厚街等镇区的时尚女装、童装生产基地;以大朗镇为中心,辐射常平、寮步等镇区的毛衫生产基地;以茶山镇为中心,辐射石龙、东城、石排等镇区的休闲服、运动服、内衣生产基地等。

1.2 东莞服装产业升级发展方向

根据《东莞市促进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东莞市将推进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转变经营模式,从粗放型的外延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型的内涵增长模式,努力把企业打造为低能耗、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企业,鼓励企业走内源增长的道路,积极发展内需市场。引导纺织服装鞋帽制造龙头企业向外转移部分生产加工环节,保留企业总部、运营总部、技术中心及设计中心等核心环节,引导企业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提升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业水平和附加值。因此,东莞服装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可以具体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领东莞制造进入“智造”时代;二是企业减负实现轻资产模式;三是核心企业驱动产业集群联盟;四是借助电商优化运营体系;五是整合自主品牌提升国内外知名度;六是转变外销模式提升制造业层次。

2.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矛盾日渐凸显。我国的高等服装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的服装培训班。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带着重艺轻技、重理轻实的历史烙印,分析当前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依据区域产业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从针对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调研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究其根源,我认为在于各院校对人才培养规格、水平和目标的定位模糊。产业转型阶段,服装行业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一方面助力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成为产业核心企业;另一方面扶持中小型企业做专、做精,由此构建区域产业特色。为了适应这一发展需求,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两个趋势:一是精细化,即精通企业运营流程中一类或几类典型工作项目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精英化,即兼具设计、打版、品牌推广等综合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多数高职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还不够清晰,未能形成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方向职业能力定位和目标岗位定制。

2.2 教学内容各自为政

企业的生产运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而学校的人才培育过程也需要全局统筹。高职服装专业的师资多数来源于高等院校,企业一线生产经验较为缺乏。在分配教学任务时,通常是由专业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及个人意愿分配课程,教师在学期末拿到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计划书之后着手规划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团队之间尽管也会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展开讨论,但是多数还是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或平行交叉,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局统筹,最终往往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内各课程教学内容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3.职教集团背景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3.1 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优势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集团形式出现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我国职教集团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教集团。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强省,职教集团的组建运行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省内纺织服装类职教集团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的广东纺织职教集团和由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牵头筹建的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而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的东莞市纺织服装教育集团已于2013年6月正式成立并初步确立了集团的整体发展思路、发展特征和运作机制。该集团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发展空间,为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企业资源优势,研究高职院校与服装企业的关系问题。校企双方各有教育目标和经营理念,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和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实现互惠双赢,成为研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二是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全局统筹优势,研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由于服装行业设计概念高附加值和产品高时效性等特征所造成的工学关系矛盾,必须通过职教集团强大的全局统筹优势,才能在职业教育中持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学习。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更好地保障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密切结合。

3.2 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基于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势分析,结合我院针对东莞市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结果,提出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2.1专业建设职业化

利用集团成员的多元化优势和行业背景,校企深度合作,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完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开发项目教材的全过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分别来自东莞市各大行业协会、各类型服装企业、服装设备生产企业、服装软件开发公司、服装研究所

和兄弟院校等,并且多数为企业老总、协会秘书长和院校专业带头人。多元化、高层次的教指委构成,不仅能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还能为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

3.2.2 实践教学企业化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行校企”三方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职业能力项目任务模块来构成实践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通过职教集团内部的核心企业带动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任务模块的开发当中。根据参与企业的不同类型量身定制职业能力方向,并以此为主线衍生拓展子项目和相应的任务模块。学生可以在完成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之后,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职业能力方向,并在实践教学环节就参与到企业生产当中,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提前解决就业阶段的择业问题,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全面评估其职业能力。

3.2.3 师资队伍多元化

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互聘”、“互聘共培”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先后聘请职教集团成员东莞市以纯集团、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凯威针织服装制衣公司等知名服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设计师、首席制版师担任外聘教师,全程参与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并派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驻厂实习和调研,通过深入企业第一线,专业教师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服装潮流的脉搏,还能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材料、工艺、设备等核心信息,以此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提升。近三年来,服装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服装项目组二、三等奖;大朗毛衫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第五届中国休闲服装设计大赛铜奖;“即发杯”针织服装设计大赛银奖;“中孚达”杯服装设计大赛最具市场潜力奖;2014年广东省“和谐杯”服装手绘设计大赛二、三等奖;入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龙星杯”针织服装设计大赛;入围“育才杯”全国校服设计大赛等。

3.2.4评价体系市场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岗位群逐渐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建立强调高职学生创造力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非常必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契机,邀请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参与学生设计作品综合评价环节。

4.结语

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要改变办学观念,把握形势,认真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及时改进传统专业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成功转型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由此可见,在纺织服装业升级转型形势下,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优势,深入研究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优势互补,助力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使学校培养更加有的放矢,使纺织服装企业用人更有针对性,最终全面、全力的推

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琪: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210):248-250.

[2]段婷: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点〔J〕.职教论坛.2013,23:35-36.

[3]赵向军,李兴旺:高职教育集团校际合作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2:81-83.

[4]王思煜,龙家玘: 思考力: 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9[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发挥职教集团优势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3b14)的结题成果;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编号:GDGZ12Y095)的阶段性成果。

服装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以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为着眼点,建立在项目教学法下的服装工作室模式基础之后上,对其基本含义、研究必要性、运行内容以及教学结果这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据此论证了做好这种实践性强的项目教学工作对完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服装工作室;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法

一、服装工作室的基本含义

从理论上来说,“工作室”是现代知识经济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将教学的两大宗旨——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体,学生不仅能够在工作室中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的实践性知识。

何谓服装工作室呢?顾名思义,就是从事服装工作的地方,它是围绕着服装设计进行的。而服装工作室下的项目教学法从本质上而言,正是一种将课堂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

二、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从当前层出不穷的高校服装教学方法综合来看,“轻能、重知”是服装设计传统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所在。从社会的角度看,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工作适应期时间比较长;从学生的角度看,多半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但是比较喜欢做设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也因而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从传统教学的整体效果看,与社会及企业的要求仍相差一定距离,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且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以致传统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佳。

在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思维、实践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设计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从教师在课堂教学里所教授的内容当中去吸取。很显然,传统模式下由教师全权掌控的教学方式是难以与服装设计理念相适宜的。

与此同时,服装设计教学中对于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的要求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满足的,如果将服装设计教学视作一个整体,基础教学与专业学习则是这一整体中最关键的两大组成部分。基础教学旨在于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专业兴趣,而专业学习则侧重于培养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对这两种目的不同的课程教学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也就无法满足学习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三、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运行的内容分析

按照“教师导学一学生自主学习一师生合作研讨”的一般倒序,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可以按如下步骤来实现。

(一)成员的选取

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成员选取时应当采用双向选择、内部组合的基本方式。学生按3-4人分为一组,组长根据组员的特性进行分工组合。

(二)基本教学内容方式

1 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延伸

教师可以选取与工作室设计理念比较接近的实践基地作为知识扩充与延伸的根据地,结合当下服装潮流信息,通过PPr多媒体形式直观地反映给学生。

2 制订项目课题

学生需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通过产品定位、服装流行预测分析等手段制订出服装设计项目课题,使学生具备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

3 解说与讨论

组长需要组织成员将项目课题调查方案及设计思路进行整理汇总,通过PPT形式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解说与讨论。

4 指导定稿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对小组上报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与改良,指导学生对服装设计所需要的面料、配饰等进行选择,以确保修订稿的设计先进性与技术可行性。

5 成衣制作

组员可以讨论选取小组主打设计,并进行成衣制作。教师可以将成衣制作作为服装设计课程综合成绩评估当中的一个项目,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建立起了对服装设计的浓厚兴趣。

6 设计评分

教师根据成衣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契合程度、成衣的潮流程度、成衣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以组为单位进行点评与评分。

7 作品参赛

它是整个服装设计课程与市场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关键的部分,学生通过这一形式可以认识到自身服装设计能力在整个服装行业中的水平与地位,据此更好地激励学习。

8 作品展示与陈列

它不仅是服装工作室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是工作室对外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通过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一段时期的应用,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如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优点。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积极性

使用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潜在的专业积极性充分地被激发出来,学习的过程既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是自身设计才华的体现。

(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服装工作室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了不同的组别,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服装设计课题。学生在完成项目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提点,不仅使所完成课题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合作、互助意识的提升。

(三)树立起了服装设计的职业自豪感

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考核成绩过分关注的思想,它所重视的是学生在服装设计中所经历的全过程。它不仅培养起了学生在遇到设计难点时,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了自身身为服装设计专业领域职业人的自豪感、使命感。

总而言之,将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引入服装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浓厚的专业氛围当中吸取专业知识,在设计生产基地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需要坚持“在实践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谋真知”的宗旨,及时发现并总结其在服装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做出相应调整与改进,才能保证这种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始终带领着服装设计教学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项目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民办教育研究,2009.

[2]刘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新论: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艺术学院)

服装教学范文第6篇

摘要:教育行业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大量科学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全新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良好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节奏;另一方面,能够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帮助高职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服装与服饰设计知识。因此,该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引言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意服装设计。开展“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既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也满足消费者对于新颖、独特服装样式的需求。在具体的“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思维的拘束。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收集、组合材料、设计结构、创新工艺等方式,完成从设计到制作出成品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意服装设计能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仍没有创意服装设计的教学理念,且对于教学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薄弱。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地对服装设计专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服装设计”课程学的有效开展。

一、研究背景

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与实践能力,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课堂理论教学以及实训室实践等完成的,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有着较差的直观性,因此将互联网学习的数据优势与传统教师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案,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复杂难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网络化的转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内容,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对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哪个小组回答的多,实行积分制度,对学生的教学把传统的教学内容汇入到线上教学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化分布,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数据资源,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死板,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最基础上改变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机制,利用网络环境,积极鼓励学生查找与专业有关的课外资料,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能力,对专业内容不够深刻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解答,长此以来,对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也会着大幅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明确

一般地说,高职院校的生源由中专、大专和成年高考入学等各种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组成,许多学生因为自身受教育水平的有限性和差异性,在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传授教学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程度也相差较大。除此之外,就许多高职服装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培养目标依然不明确,高职服装院校往往为了节约培养成本而选择将培养目标、学习目标统一化,并没有根据院校学生实际教育情况去制定更符合学生服装设计专业能力提高的培养方案,缺乏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并且在培养人才的定位上,依然对于过去的社会需求服装设计人才,造成了服装设计人才市场供给资源的失调性和不匹配性。

(二)缺乏多样化的培养方向

近年来,虽然高职服装设计学院纷纷改变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其培养方向依然较为单一,趋向于向社会提供传统的拥有一定服装设计技巧的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维的解放开拓,人们对服装设计要求逐渐个性化、新颖化和差异化,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市场也更加欢迎服装设计多样化、设计思维创新化的新型现代服装设计人才,传统的服装设计人才供过于求,相应的人才匹配资源不平衡。而培养方向的单一化,也是主要由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过于程序化,课程内容缺乏多样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服装设计思维的相对固化,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发展。课程内容的单一化,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属于千篇一律的传统型服装设计人才,无法为服装设计市场输出服装设计多样化的全方位发展的优质计人才。

三、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一)学情分析

以“裙装款式设计”一课为例。当代高职学生思维灵活,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授课形式单一、内容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排斥,想要学习内容丰富且充满趣味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裙装款式设计”课程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服装设计能力,不仅能够熟练使用CorelDRAW、Photoshop等设计软件,还初步了解了时装画技巧。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裙装款式设计课程。

(二)课前准备环节

一方面,教师要在互联网上积极寻找裙装发布会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当前裙装设计潮流走向;另一方面,对裙装设计要素进行总结,并依照不同的裙装设计风格对视频以及课件进行分类,将整理好的视频课件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供高职学生观看。通过观察视频课件播放量发现,高职学生对“裙装分类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对“裙装设计要素”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应将“裙装设计要素”列为本节课教学重点。

(三)网络知识资源的合理运用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借助网络资源拓展自身专业视野与知识边界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网络知识资源的庞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要更高。在此次课程授课环节中体现的主要有两点问题。其一是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对于本课程的学生而言,尚未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成熟的设计观念,在对于网络资源的选取上难免会出现难以辨别优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更为细心、耐心地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科学的知识结构。其二则是网络知识资源的广域化,学生所收集的资料涵盖各个方面,在深入调研与知识获取之后提出的问题对于教师团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都有着较传统线下课程更高的要求,教学环节中细小的错误与不足都会被放大甚至广泛传播。因此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严谨的备课过程,才可以弥补线上学习带来的此类问题3

结束语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新锐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相继涌现。高职院校在开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提升线下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激发高职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柳文海.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計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纺织报告,2019,40(07):103-104.

[2]朱卫华,李玉芬.引领式SPOC教学模式在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应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9,36(01):66-69.

[3]刘艳.O2O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服饰电脑刺绣设计》课程中的实证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9(09):165-166.

[4]卞颖星.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报告,2018(08):78-80.

[5]侯风仙.艺术与技术互动下的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8.

上一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初中生创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