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论文范文

2023-09-16

变动成本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建筑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工程项目低价中标是普遍现象,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开源节流,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使项目总体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才能争取项目赢得经济效益的机会。特别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就以建筑安装企业工程项目做好过程成本控制的一种手段——项目月度核算为题,浅谈如下想法。

所谓建筑安装企业项目月度核算是以工程项目部为主体,对项目部每月产值的完成、成本的发生、资金的收付等经济运行情况做出真实反映和核算的经济活动。是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细化和创新,对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实现项目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建筑安装企业工程项目实施月度核算的理由

首先,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实行竣工结算制度,通常所承建的大型的建安工程项目工期都较长,同时,受传统项目管理意识的影响,大多数施工项目部都是粗放式的管理,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其次,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除了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设计修改、工程变更等等,还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动因素,如:材料价格的上涨、建筑市场中不正当竞争等都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实施项目月度核算,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对策措施,做到防范在先。第三、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合同模式及所需设备材料市场的价格、采购过程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项目的实际成本和经济效益情况大都在竣工结算时才能准确反映。而实施工程项目月度核算,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反映项目的经济运行情况,可以使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竣工结算前就比较准确的预测项目经济效益情况,对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项目的效益目有重要的作用。

施工管理和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两个重要内容,是保证工程使用价值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实施项目月度核算,可以使两者统一于项目的经济效益之中,是实现项目成本由“做了算”向“算了做”转变的重要途径。

二、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月度核算的具体做法

项目月度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过程。为了真正达到项目成本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月度核算的顺利实施,必须在成本核算核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总结分析三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大量的工作。这样,在项目最终竣工结算之前,工程项目可根据月度核算的实施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有基本的预测,并以次作为依据,采取积极的措施,争取经济效益。

1. 项目月度核算的事前准备(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是项目月度核算的保障

建立项目月度核算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第一责任人,将月度核算的具体工作按职能明确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管理人员。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和职责要求,同时明确考核奖惩办法,为项目月度核算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2)深入理解合同内容,制定对策措施是项目月度核算的基础

工程项目部人员深入理解合同条款及其相关内容,对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利于规避各种风险,通过工程索赔提高项目经济效益。这是项目部做好月度核算的重要基础。

(3)实行目标控制、确保经济效益是项目月度核算的目的

在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对项目进行成本预测,明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签订经济风险承包责任状,为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 项目月度核算的具体实施(项目成本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项目月度核算的主要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也是工程项目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体现。

(1)加强对材料、人工成本的控制,控制过程成本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中,设备材料成本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70%,是组成项目成本的首要因素,人工成本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15-20%,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有效的控制人工费和材料费显然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人工费的控制:工程项目应不断完善人工费结算和支付的流程,保证人工成本核算的依据更加充分和准确;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工程项目应通过合理控制“价差”和“量差”双管齐下的手段来控制材料成本,同时对控制施工过程中材料消耗也是十分重要,杜绝丢失浪费现象的出现,有效的控制了材料成本。

某项目合同造价2471万,目标成本2668万,预亏197万,其中包括:

①部分材料设备合同报价中漏项87万元。

②钢材及有色金属涨价增加70万元。

③人工费让利40万元。

项目部通过实施月度核算采取有效的措施分解和有效的控制成本,节约了人工费和材料费的成本:

①合理的安排工期,和施工工序,减少了不必要的窝工和工时的浪费,节约人工成本近30万。

②通过对材料设备价格招标比价控制了“价差”、杜绝现场浪费控制了“量差”,材料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项目部材料成本扭亏136万。

(2)计提“预计费用”,夯实项目月度成本

由于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如施工用水用电等、工程变更、设计修改等诸如此类的不确定因素,工程项目部应将这部分已发生但未能及时记录、反应的费用按照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和合同约定的计提比例进行预先计提,每个月如实进行反应,在竣工结算时按实调整。使工程项目的月度核算更趋于真实。

(3)增设相对指标,反映比例关系

此外,工程项目部将相互关联的各个指标的相对关系每月如实反映出来:各项成本与产值(或已确定产值)的比例、收取资金与产值(或已确定产值)的比例、工程款和材料款的支付与人工费和材料费的比例等等可以项目负责人对成本的发生与控制、项目工程的资金情况可以一目了然,为做好月度核算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该项目某月8月份月度核算报表中:累积施工产值为1039.72万,同期发生人工成本89.68万,只占总产值的8.63%,人工费所占比例显然过低。经过核查分析得知:项目部当月完成的消防报警系统工程、防火泥封堵、空调系统内水处理清洗加药装置等均为一次性包干工程,工作量共计约358.30万,这部分产值已统计,人工费却没有记录,所以造成该月人工成本比例偏低。

通过相对指标的增设和分析,可以清楚的反应项目各类成本的发生和结构是否合理,有利于项目部很好控制成本。

3. 项目月度核算的总结分析

项目部通过对全过程月度核算出的实际发生的产值-成本-资金等与目标值进行对比、系统分析,可以同步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为争取最后的结算利润提供时间保障和物质基础,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事后控制。工程项目月度核算的实施结果也是检验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效果的最终检验标准。

由于施工过程中月度核算的实施,是项目部真正做到成本的动态控制,该项目在结算的结算造价3264万,实际成本2983万,实现利润281万,降本率达8%。项目扭亏为盈,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三、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月度核算的好处

1. 月度核算的实施使项目经理更清楚过程中的经济运行情况

作为工程项目第一责任人,通过工程项目月度核算的实施,可对每月项目的产值-成本-资金的运行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更清楚的掌握过程中项目成本控制的效果、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有效的纠正或防范措施,保证项目管理成果。

2. 月度核算的实施促进了工程项目部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推行项目月度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管理手段:在时间上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从招投标阶段的投标报价到施工过程中对人、材、机、费用等的控制,直至竣工结算阶段;在空间上它覆盖到每个岗位。所以做好月度核算是以项目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基础的。相反,月度核算也促进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不仅改变了传统项目部成员对成本管理的随意性,同时强化了项目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

3. 月度核算的实施提高了项目部履约能力,增强项目风险意识,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实施月度核算中,可督促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将过程中所发生工程变更及同期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保证确认资料的有效性。这些工作都是以对工程合同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为基础的,因此,通过月度核算的实施,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履约能力有了提高的同时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4. 月度核算的实施为顺利项目竣工和结算奠定基础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通过月度核算的实施,不仅在经济效益上有利于项目的竣工结算,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保留了完整的工程资料,为项目顺利竣工、资料归档也提供了物质和时间上保障,可以及早通过各项验收和顺利结算,尽早形成债权,尽快的收回工程款,才能确经济效益的真正实现。

(作者系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变动成本论文范文第2篇

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多种多样, 但最为普遍的定义为: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 只将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一起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 在成本计算方式中按照贡献式损益来计算成本的一种方式。成本一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简单来讲, 就是将随产品产量正向变动的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而将与产量变动无关, 整体变化不大的成本归类为固定成本。

目前, 变动成本法在工业制造性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一方面, 这种成本计算方法迎合了经济环境的需求, 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 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不断深入, 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紧随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即变动成本法, 以此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 变动成本法能够大大降低因完全成本法的事后管理模式造成的管理风险和损失, 在企业管理的全程中实现完整地预测、控制和管理。与现代化的企业运作理念更加贴合。

二、变动成本法在煤电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 电力行业有着其较为显著的行业特征。电力工业的一般特征表现为, 电力产品看不见、摸不着, 其生产发电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性强;电能产品本身又不能大量储存, 可以说产供销用同时进行。与普通工业企业不同, 电力行业没有在产品、半成品等相差概念, 电力行业产、供、销及使用各个部分相互连接,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各显其能的整体, 各环节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目标。电力系统过渡过程十分短暂, 电的传播速度是以光速进行的, 一旦发生事故, 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当前, 我国现有电力的生产行业细分情况来看, 主要有火电、水电、核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发电形式。其中, 根据燃烧物不同, 火电又可细分为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等。对于单一发电单位而言, 由于产品单一特性, 从传统管理角度出发, 发电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均较为粗放, 并不进行较为严格的划分。基本采用的方法是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对于火电来说, 燃料费很高, 普遍总到总成本的半数以上, 而水电则没有, 但水电企业由于投资高的特性, 其折旧费成本占比又普遍偏较高。

燃煤发电作为传统电力生产方式, 长期以来具有产品单一、成本简单;重资产、轻经营等显著行业特点。成本结构方面也较为简单, 其中煤炭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60%左右。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 燃煤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 在管理创新的不断推动下, 变动成本法等先进管理理念日益普及, 应用逐步展开。燃煤发电企业变动成本法理念及管理方法应用方面也有所提高。

(一) 成本控制方面

燃煤发电企业的生产过程也是能源转换的过程, 基本流程“煤-水-汽-电”, 生产过程主要消耗为燃煤及水。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 脱硫、脱硝、除尘及超洁净的实施又带来相关辅助性材料消耗的增加。经简单测算, 目前我国普通燃煤发电企业成本中具有变动属性的成本占比一般能够达到70%左右, 煤价高位运行周期甚至达到80%以上。由于报表体系调整滞后等因素影响, 行业报表中的成本分类并未及时调整。燃煤发电行业报表目前成本分类还延续着较早之前的方法。即发电成本分为两大类。即变动成本 (包括:燃料费、水费) ;固定成本 (包括:材料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及其他费用) 。并未严格按成本变动属性重新进行严格划分, 比如环保辅助性消耗材料来列入固定成本材料费中。近年来, 变动成本法理念逐步深入, 根据成本属性对成本进行再分类的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二) 预算管理方面

燃煤发电企业经营成果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一方面, 电价受国家政策严格管控, 虽然国家出台有煤电联动等价格机制用于减轻煤电企业受市场煤价波动不利影响, 但是, 从联动机制出台后数次煤价大幅变动后的情况来看, 电价调整出现时间不及时、幅度不到位现象;另一方面, 煤价受市场化影响价格变动区间巨大。以2016年至2017年电煤价格走势为例, 随着国家限制落后产能等政策影响, 5000大卡的动力煤期货价格从2016年初的300元/吨直接飙涨至2017年最高点的630元/吨, 上涨幅度达到110以上。种种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造成煤电企业, 特别是对拥有较多下属煤电子公司的发电集团来讲, 应用变动成本法及时掌握及测算整个集团受某一变动因素的整体影响, 具有非常准确的效果。以煤价上涨为例, 利用应用变动成本法与量本利方法, 集团公司可以快速测算出煤价变动的敏感性,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

(三) 市场化竞争方面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提速, 过去发电企业只注重稳发多发, 供电企业负责销售的局面日益被打破。发电企业竞价上网, 供电行业节能调度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政策的变化, 一方面体现了市场化发挥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提倡的节能、环保政策高度吻合。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后, 个别省份的市场化电量占比已经超过50%, 且呈现持续提高之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电力市场化仍将持续加速。当前市场背景下, 年度电量竞价、月度电量竞价, 外送电投标定价方式日益普及。同时, 部分省份出台鼓励发电企业之间发电权交易, 通过能耗低的企业替代能耗高的企业代发电的方式提高地区整体节能高度水平。种种政策的出台, 直接改变了过往单一电量交易方式, 集中竞价、低价中标等方式被直接引入到发电企业经营过程之中。在报价过程中, 应用变动成本法及量本利方法快速测算交易成果, 能够有效地为竞争提供决策信息。

三、变动成本法在应用中呈现出的优势及不足

(一) 变动成本法的优势

(1) 能够优化成本控制理念。按照变动成本法, 可以将影响成本的因素细分为数据因素与价格因素, 从而可以将各因素变动敏感性、管理方向、优化目标、责任部门进一步明确。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得出的成本数据, 能够将各部门的责任划分的更为清晰、明确, 对业绩评价和控制成本来说都更加方便、精准。通过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控制的不同部门分工, 实现了职责明了, 考核也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成本费用的控制效率。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系统性、科学化的进行成本管控。

(2) 能够提供快速科学的决策依据。变动成本法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能够为经营者快速提供科学、准确的管理信息, 有利于企业决策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应用变动成本法理论及方法所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以及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等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贡献毛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 因此有利于燃煤发电企业管理者预测保本电量、保本煤价, 规划目标利润, 编制弹性预算。企业甚至可以运用变动成本法及量本利分析法建立运算模型工具, 通过使用相关工具, 可以为企业预测业绩、控制成本、竞争报价等提供快速、可靠的决策数据资料, 企业据此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经营行为做出决策判断。

(二) 变动成本法的问题及不足

(1) 与报表体系尚未有机统一。由于行业内燃煤发电行业报表体系还延续着较早之前的格式。这就出现了同样是财务管理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出现报表中的变动成本数据不全面、金额普遍偏小问题。时常会出现内部数据打架等不必要现象。同时, 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 因此, 截至目前, 变动成本法在燃煤发电企业还只能应用于内部管理, 而尚不能广泛应用与生产、经营各相关环节, 特别是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

(2) 运用面有待进一步推广。煤电企业过去长期按照传统的成本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成本都属于成本范畴, 这其中也包括固定性成本, 这种概念长期存在, 并且深入人心。而变动成本法的运用则时间较短, 需要进一步加以推广, 特别是生产、运行等非财务、非经营性管理部门及人员更需要更新理念。应当讲, 学习掌握变动成本法理念不仅仅是企业财务人员、经营人员的责任, 更应当是企业生产、检修、运行及营销等各环节的共同责任及需要。

四、完善变动成本法在煤电企业应用的建议

(一) 及时对成本属性进行科学划分

在变动成本法应用过程中, 怎样将本企业的成本按相关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划分, 怎样准确地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进行分离, 是正确运用变动成本法的关键, 但是事实上, 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 很少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区分。煤电企业原有的成本划分标准及方法已无法准确反映成本属性, 随着变动成本法理念的日益普及, 统一成本划分标准, 结合现实状况对成本进行重新划分十分必要。再者, 在及时调整成本属性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报表体系等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在满足管理需要的前提下, 解决报表体系不统一, 对外提供数据不一致问题。最后, 划分成本属性的方法与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二) 加大推广及运用

变动成本法想要顺利推进及落地应用, 需要得到包括生产、检修、采购及营销等多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满足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需要。以燃料成本为例, 检修部门应当更加关注如何提高设备可靠性, 降低发电过程中的能耗, ;生产部门应当关注如何合理控制机组出力, 关注在什么状态下机组运行更为经济, 更加稳定;采购部门则需要将更多的管理放在有效控制采购价格方面, 研究电煤价格的走势, 各种不同来源煤炭综合优势的高低。应当说, 这些都是影响燃料费高低的因素, 只有各环节统一运作, 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效益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另一方面, 这些年国家提倡节能降耗, 较多发电企业也在降低能耗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是, 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技术改造, 怎样选择更加合理的改造方案。如不同方案资金投入, 与降低能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性等等, 应当说变动成本法理念也将能够提供更好的帮助。

(三)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理念与方法不同于以往惯用的完全成本法等其他成本管理方法, 要求会计人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变动成本法理念基础和计算方法, 需要使用者具备较好的变动成本法运用能力。对于企业混合成本的拆解问题, 要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有着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环节高度熟悉, 对变动成本法理论深入了解的高素质人员。同时, 在定性、定量过程中也需要相关人员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会给经营管理人员, 特别是给企业财务人员带来大量的附加性管理工作, 这也对有关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中, 应当注重提高相关人员理念知识及使用技能的培养。企业取得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 即可以立足现有加强培训, 也可以引进吸收, 必要是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人才等方式快速解决。

五、结语

决定煤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竞争中能力高低的关键是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 没有低成本的营运战略, 发电企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科学运用变动成本法, 对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下效果日益突出。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培养成本管理观念, 才能适应时代所需。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实现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远目标。

摘要: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日益加快, 发电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当前阶段, 煤电企业一方面承受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的不断冲击, 发电利用小时不断下降, 发电量不断减少, 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 限制落后产能政策的陆续出台, 间接带动煤炭价格的持续飙升, 煤电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的不利局面。在当前的经济及政策背景下, 发电企业电价严格受国家管控制约, 因此, 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则自然成为发电企业生死的关键。近些年来,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提速, 过去发电企业只注重稳发多发, 供电企业负责销售的局面日益被打破。发电企业竞价上网, 供电行业节能调度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 加强煤电企业成本管理, 深入引入变动成本法理念或许能够为迫切需要找到更加贴合实际与应用的成本管理方法的煤电企业提供帮助。本文从具体应用角度出发, 对变动成本法管理方法进行简要的研究与探讨。明确变动成本法基础概念, 结合作者所工作的煤电企业实际, 分析了变动成本法在燃煤发电企业的应用情况, 根据应用情况总结变动成本法实际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的优点及缺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燃煤发电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煤电,应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孙金莉.变动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2] 吕长江.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变动成本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对外贸易赖以生存的固定汇率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防范和利用汇率变动风险成为各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外贸企业面对的汇率变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外贸企业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手段以及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外贸企业;汇率变动;远期外汇;外汇期货

2020年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2020年预计将下降3.0%。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0年-2022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降幅将达到30%-40%。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下滑将增加汇率变动的频率和幅度,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相比,中国经济整体局势保持稳定。但我们依然要清晰地认识到国际经济局势的严峻性,在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对外贸易活动中有效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外贸企业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中应对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一、汇率变动给外贸企业带来的风险分析

1.汇率变动给外贸企业带来业务盈亏风险增加

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世界货币,我国的外贸企业在签订外贸合同时多数以美元等世界货币来给商品进行标价。外贸合同从签订到回款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段时间内本币相对于计价货币的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盈利水平。

以出口业务为例:外贸企业与交易对手签订1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合同签订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4555元人民币(意味着100万美元可以兑换645.55万元人民币),如果进行贸易结算时美元升值到1美元兑换6.5555元人民币(意味着结算时100万美元可以兑换655.55万人民币),也就是说由于汇率变动(美元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10万元人民币的额外盈利,企业的最终利润就会比预期增加10万元人民币。相反如果美元贬值,汇率变动就会带来额外的亏损,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我们发现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对于外贸企业来讲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共存的状态,而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单纯的风险。外贸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来规避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汇率变动趋势的精准预测利用汇率变动来获利。

2.汇率变动给外贸企业带来市场容量变动风险增加

按照市场需求定理,一般情况下市场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商品需求量。

以本國货币升值为例:本国货币升值,意味着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增强,在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以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的采购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降低销售价格有利于扩大产品市场容量,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越大,这种降价所带来的市场容量增加得就越多。在我国,像造纸类企业(原材料纸浆依赖进口)、钢铁生产企业(原材料铁矿石依赖进口)、航空公司(大型运输飞机多数为进口)等都是受益于本币升值的。然而,本币的升值,造成用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降低出口商品的市场容量。对于出口型外贸企业而言,出口数量会随着本币的升值而减少。所以本币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

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按照2021年1月14日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年我国出口量为25906.46亿美元(以离岸价计算),进口量为20556.12亿美元(以到岸价计算),对外贸易略有顺差。汇率变动会对外贸企业的市场容量产生影响甚至改变目前的贸易状况。

3.汇率变动带来外贸企业估值变动风险

企业的估值一般采用净现值法,对于上市企业还会采用市盈率法、市净率法、市销率法等。而这些估值方法都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水平或市场情况。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与销售额。

众所周知,外贸企业是国际贸易活动的经营主体,更是承担汇率变动风险的主体,而外汇汇率的变动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对于出口型外贸企业,本币相对于国际货币的升值,一方面会造成出口数量的下降,同时还会因为本币升值造成相同数量的计价货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在双重力量的影响下,外贸企业的经营利润会相应减少,企业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减少,以净现值法计算的企业估值降低。同时由于企业利润的减少,用市盈率法计算的企业估值同样也会降低。相反,对于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会充分享受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福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加,用净现值法计算的企业估值增加。利润和销售数量的增加,会使用市盈率法、市销率法计算的估值增加。对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贸公司,不但要受这种双重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股民利润预期的影响,更进一步推动了股价的波动。

二、目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变动风险常用的手段和措施

外贸企业的规模不同、业务范围不同,采用的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手段和措施也有所不同。但常用的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通过缩短结汇期限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结汇时间的长短与汇率变动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结汇时间越长,企业面临汇率变动风险越大,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缩短结汇时间的方式降低汇率变动风险。汇付、托收、信用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结算方式,这三种结算方式除了面临的信用风险不同以外,结汇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汇付是纯粹的商业信用,并且银行不处理单据,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大,但其好处在于结汇的时间最短,可以很好地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如果外贸合同双方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采用汇付是最合适的。信用证对于外贸合同双方是相对最安全的收汇方式,可以很好地规避信用风险,出口企业可以在发货以后,向银行进行交单议付,实现结汇。外贸企业习惯在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能缩短结汇时间的方式以减小汇率变动风险。

缩短结汇期限是非常有效的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外贸企业只能尽量地缩短结汇时间,但不能完全没有结汇的时间差,所以只能尽量规避而不能完全避免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2.通过汇率变动趋势预测的方式防范汇率变动风险

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往往不会通过完善的金融市场来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更多的是根据企业经营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可以说是风险自担的一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通过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商品价格的灵活确定两种方式。

对于计价货币的选择,需要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国际汇率变动趋势有精准的把握。目前,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在签订國际贸易合同时一般不会采用,而是采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自由兑换货币来计价,国际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任何一种自由兑换货币都是可行的。自由兑换货币之间的比价也是处在不同的变化之中的,外贸企业会根据对汇率变动趋势的判断,进口选择相对贬值的货币对商品进行计价,出口选择相对升值的货币对商品进行计价。

一些外贸企业在签订外贸合同时,习惯性地采用美元对商品进行计价,但会根据美元相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合同标的物的价格作出调整。预计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商品在定价时适当降低价格,进口商品适当提高价格。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付汇使用软币、收汇使用硬币的方法,还是通过对汇率变化趋势的预期修改商品价格的方法都需要对外汇市场常用货币的未来变化趋势有准确的判断,这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有时候很困难。

3.通过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商品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对于大型外贸企业,往往通过在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寻找相匹配的衍生产品的方式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常用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以下几类:

(1)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进行远期外汇买卖的一种交易行为,是相对于即期外汇交易而言的。外贸企业通过选择与外贸合同相反的外汇流向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外贸企业通常以经营即期外汇交易的外汇银行与外汇经纪人为交易对手,签订与外贸合同中商品的结算货币币种相同、期限相同、数量相同、货币流向相反的外汇买卖合同,等合同到期时进行交割。利用外汇现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相关性,实现外贸合同中外汇盈亏与远期交易合同的外汇盈亏相互抵消,进而实现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目的。

远期外汇交易的特点在于,远期外汇交易合约中的币种、期限、数量,买卖方向是可以根据外贸企业的需要量身定制的,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匹配,尽可能地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2)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交易是在集中形式的期货交易所内,交易双方公开叫价,买进某种非本国货币或卖出某种非本国货币,并签订一个在未来的某一日期根据协议价格交割标准数量外汇的合约。相对于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合约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标准化的交易单位、期限等,所以外贸企业只能在交易市场上找到尽可能匹配的合约,但很难实现完全匹配。

(3)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指外汇期权合约的购买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以后,所获得的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外贸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外汇期权合约。

相对于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而言,外汇期权合约的买卖双方权利是不对等的,外汇期权的买方在支付期权费以后只享受交割的权利,不承担必须交割的义务。外贸企业往往通过在外汇期权市场支付期权费的方式,锁定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而不放弃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收益。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外贸企业也会成为外汇期权交易的卖方,往往希望通过期权费收入平滑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通过金融市场的外汇衍生产品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是绝大多数大型外贸企业的选择。利用外汇远期与即期的变动趋势的一致性,通过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在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利用金融市场规避外汇市场的风险,需要企业有专门的、熟悉外汇市场的人才,同时控制风险头寸,这是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所不具备的。

三、外贸企业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建议

1.树立汇率变动风险防范意识

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文化就是塑造一个企业的灵魂。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汇率变动风险防范不是某一个员工、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关系到每个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企业必须将汇率变动风险防范塑造成企业的灵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讲座、案例分享等方式,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进来,都掌握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基础知识,树立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意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工作过程之中,确保汇率变动风险防范制度的顺利执行。

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对于在外贸业务中能根据业务特点做好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部门和个人适时给予奖励,并做好宣传工作。对于没有做好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对于由此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促进外贸企业内部汇率变动风险防范意识的形成。

2.合理配置企业人才管理队伍

汇率变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是企业构建汇率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基石。因此,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外贸工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外贸业务人员具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员的综合素质,侧重其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培训过程中,加强对于员工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与相关案例的分享。大型外贸企业应该建立汇率变动风险防控部门,建立相应的汇率风险防控机制,注重汇率变动风险防控的高水平人才引进与培养。

3.提高外贸业务结算过程中人民币的比重

汇率变动会给外贸企业带来风险,但是如果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种风险。2009年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得到巩固。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38个国家央行或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可以直接和对方协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完全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四、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的持续,经济与贸易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也会更为严峻,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更需要防范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外贸企业需要根据规模以及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方法。金融市场有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工具,外贸企业需要合理选择适合的工具,避免过于复杂和与外贸企业本身外币种类、流向或时间跨度不匹配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楼奕锋.新时期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2):41-42.

[2]沈静.如何应用衍生工具规避企业外币负债风险[J].时代金融,2020(35):66-68.

[3]周烨.外汇风险的识别与规避策略[J].财经界,2020(33):25-26.

[4]李嘉辉,黄超.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0(10):21-22.

[5]孙亚杰,闫明,方瑜仁.量身定制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评价标准[J].中国外汇,2020(18):26-27

[6]赵东旭.人民币国际化的回顾与探索[J].中国市场,2021(04):1-3.

作者简介:李颖(1984.11- ),女,籍贯:河北衡水,硕士研究生,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专任教师,讲师,中级会计师

变动成本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物价变动会计于是应运而生。但这种会计方法还不是很成熟,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又制约其发展。

[关键词]物价变动;经济发展;财务会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23

物价变动会计是在普通会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变动较大,传统的会计统计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不足,物价变动会计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 物价变动会计

1.1 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

物价变动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更是传统财务会计的延伸和发展,所以,物价变动会计是应传统财务会计变化需要而产生的。传统财务会计是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一种核算模式,这种核算模式不考虑物价的变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物价上涨,使货币的计量功能无法实现,最终导致财务会计目标无法实现,严重破坏了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

物价变动会计通过对物价资料的研究,修正传统报表提供的错误信息,消除物价变化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但物价变动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物价变动会计在物价变动激烈的时期,向企业提供比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更精确的相关信息。

1.2 物价变动会计的重要性

任何会计方法和理论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但是社会并没有关注到物价变动,更不知道通货膨胀的产生正是物价改变的结果,也就谈不上对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在通货膨胀之后,我国的居民消费指数一直维持在1%以下,在之后的涨跌中也都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这种看似已经远离通货膨胀的情况让人们放松了警惕。可值得注意的是,从2007年开始,我国的物价水平呈不断上涨趋势,通货膨胀形势依旧严峻。这种严峻的形势,加上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从长远角度看研究物价变动会计是非常重要的。

2 物价变动会计的发展现状

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巨大影响,各国会计界对物价变动开始给予高度重视。在严密监控下可以发现,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单个商品的价格也经常发生变化,但是在各国的变化水平不同,导致各个国家的会计发展水平不同,物价变动会计在各国的应用情况自然就不同。

世界对传统会计尚难以割舍,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他们虽会采用传统财务会计报表,但是会将物价变动会计报表以附表的形式添加在正表之后作为参考。虽然物价变动会计在现在有一些应用,但就世界的发展前景来看,其核算方式等具体方法还有待完善,更多的新领域还有待开辟。

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经济活动频繁,物价变动自然也频繁,虽然个别产品价格略有下降,但整个市场物价还是上升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暴露出传统财务会计的弊端,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难以体现。我国经济学家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对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在实践中,采用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重新核定资产价值及界定产权等调整方法,使物价变动会计逐步走上正轨。

3 物价变动会计存在的不足

3.1 缺乏相关的物价变动会计的政策

我国在通货膨胀时期虽然启用了物价变动会计,但是在会计领域并没有专门的在物价变动会计方面的准则,明显落后于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核算的企业会根据自己企业不同的需求,从不同渠道搜集资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引入一些人为的因素,造成主观判断上的差异。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立法进行规范,在实行物价变动会计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大难度。

3.2 政府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

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及时采取物价变动会计,不仅能增加企业的利润,还能揭示出企业在无形中消耗的资本,这样企业才能对课税对象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取物价变动会计,就会使企业当年可分配利润减少,使国家税收减少;在物价下降时,企业的利润会相对增大,这时政府则会支持企业使用物价变动会计。但对企业而言,这时采用物价变动会计会增加纳税额,而且还会产生会计人员教育、核算工作量增加和工作程序变复杂等问题,这增加了企业的核算成本,企业的管理层就会避免使用物价变动会计。如果政府能减少在税收方面的压力也许就能对企业大规模运用物价变动会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物价变动会计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而实行新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就必须实行新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较传统会计核算处理程序更为复杂,因此,想要有效实行物价变动会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采取新的核算方式就要采用新的、适合物价变动会计核算的报表。假如使用报表的人不能理解报表的内涵,也就很难做到准确合适,提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

3.4 物价信息来源存在局限性

在美国,商业部在每个季度公布国民生产总值的同时,会公布此季度的物价指数,劳工部则是按月公布消费物价指数;英国也会采取类似的方式定期向公民公布零售价格指数。而在我国,按季度、甚至按月公布物价指数的制度还很不健全,在物价变动会计需要的资料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导致会计工作缺乏客观性。虽然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能够达到全民皆知的水平,但能满足企业的正常物价变动会计核算是最低标准。我国在物价信息来源方面的局限性问题还有待解决。

4 关于物价变动会计发展的建议

4.1 完善会计准则和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只有在出现通货膨胀问题时才想到运用物价变动会计,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物价变动会计的规章制度。同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减值准备只在市场价低于成本的时候,虽然符合谨慎性原则,但忽略了多种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只展现了物价变动的一个侧面。另外,在计提减值准备方面,我国对公允价值和可变现净值确定方面掺杂过多的人为因素,导致其缺乏客观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还要对物价变动会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定出更符合我国国情、更贴近企业实际的相关物价变动会计准则。

4.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工作是由会计从业人员完成的,因此,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信息质量的高低等方面都是由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的。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而物价变动会计的实行又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物价变动会计的发展速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我国还应该建立一种专门的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体制,提高会计从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4.3 完善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能

我国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物价变动指数公布系统,为企业物价变动会计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同时,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审计职能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监督管理。在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调节下,物价变动会计相信可以很快普及。

4.4 推进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交易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通过这种远程的交易,加上更多数据的参考,在不远的将来,物价指数、资产的现行成本等数据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查阅。在公司的报表上不需要再罗列数据,只需标明出处就可一目了然,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会计信息的核算成本及人工成本,使价格变动会计的缺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弥补,为物价变动会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5 加强国际间交流优化会计环境

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较英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要晚,所以,我国应建立起与国外优秀会计人才交流的平台,使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有机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必要性,现在物价变动会计的发展情况和缺陷进行研究,认为物价变动会计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自己的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最后提出了有助于促进物价变动会计发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武国辉.物价变动会计的路径选择与评价[J].商场现代化,2013(11).

[2]房波堂.物价变动会计产生与发展[J].现代商业,2013(6).

[3]杨青.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

变动成本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的数据对银行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揭示了公允价值的债务契约有用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 贷款利率 契约有用性

一、引言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共有21项具体准则涉及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重点和热点。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阐述。国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依据的是计量观,从契约有用性出发对公允价值的直接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都集中于理论研究,关于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只有邓传洲(2005)研究了B股市场的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本文以契约有用性为切入点,运用实证方法,通过考察银行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对公允价值的债务契约有用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通过对我国目前银行信贷制度的调查,获知银行常用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四类:偿债能力、财务效益状况、资金营运状况、发展能力。本文研究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参照了胡奕明和谢诗蕾(2005)的工作。

我们在模型中用到了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负债比、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这6个财务指标。本文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利润率等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的财务指标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财务指标(DEBTRTBFV、ROEBFV、ROSBFV),另一部分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数额(CFVRT 、EFVRT、SFVRT)。通过分析研究CFVRT 、EFVRT以及SFVRT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来揭示公允价值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如果CFVRT 、EFVRT以及SFVRT的系数显著小于0,则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银行贷款利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公允价值具有债务契约有用性。各变量的定义及预测符号见表1。

为检验新增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如下回归模型:

(1)

在上述模型中,我们计算的利率(INTER)是公司当年所有新增银行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计算公式如下为:

其中inti为上市公司该年度第i笔新增银行贷款的利率,loani为该笔银行贷款的金额,newtoalloan为上市公司的该年新增的银行贷款总额。

三、实证结果

我们采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回归结果见表2。

注: *、**、***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1%。

从回归结果看,该模型的调整的R2为0.592,F值为7.280,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模型总体是有效的。

从CFVRT、EFVRT以及SFVRT的系数来看,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这与预期符号相一致,并且CFVRT与银行贷款利率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负相关,EFVRT与银行贷款利率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體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另外,与银行贷款利率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销售利润率(ROSBFV)、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CASHCD)、总资产周转率(TURNTA)。

四、结论

实证分析发现,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银行的贷款利率会越低,这表明公允价值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们还发现: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即与销售利润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有显著的合理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会计研究,2005;10:55~62

[2]胡奕明 谢诗蕾:银行监督效应与货款定价.管理世界,2005;5:27~36

变动成本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现金股利的影响,以及股票价格对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对其分配行为有较强的反应,超常报酬率为负值。

【关键词】 公允价值;股利分配;股价反应

一、引言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公允价值的适度和谨慎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财务会计信息的传统计量基础,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产生影响。

公允价值的基本涵义可以解释为“公平、允当的价值”。不同国家、不同组织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公允价值会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新会计准则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来核算采用公允价值变化给当期会计报告带来的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为了计算本年度的经营成果,最后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加剧了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如果公允价值的变动带来利润的提升或降低, 那么这一部分变动是否会影响现金股利分配,股利分配方案的公告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

本文旨在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行为变化,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以及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本文第一部分利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的数据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二部分则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分配方案公告日附近的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做实证分析,研究股票价格对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根据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期末须将其余额转入“本年利润”。按照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在年度终了时应该将“本年利润”的借贷发生额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有些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频繁而且表现为数值范围而不是一个精确值,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状况选择公允价值范围内的高点或者低点来报告该项资产负债的价值。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记入利润表,使得企业只需要选择公允价值范围内的某个具体金额就能操纵当期利润分配的最后结果。公司的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这一因素操纵利润表,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现金股利分配与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相关

由于在资产或负债尚未处置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没有现金支持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五十条规定,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态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就说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要动用实实在在的现金储备。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正贡献很大的情况下,并没有与账面利润相应的现金流入,很显然企业不会基于这部分收益增加利润分配。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由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未实现的潜在损失,使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减少。企业在决定现金股利分配时如果不考虑这部分的潜在影响,那么当未实现的潜在损失变为实现损失时,企业的现金可能会断流,将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现金股利分配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相关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作为未实现的损失,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负贡献很大的情况下,企业并不会基于这部分损失的程度很大改变原有的股利分配政策。因此提出假设4:

假设4:公允价值对变动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的样本为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 年度的会计报表数据。2007 年作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的首个会计年度,能够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变化的影响,并继而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公司当年股利分配的影响。样本选择的标准如下:

(1)剔除掉在2007年年报中数据缺失的样本。

(2)从样本中剔除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于零的公司。

(3)从样本中剔除掉现金股利分配等于零的公司。

(4)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一年只分配一次股利,但也有少数公司进行中期分红。为避免一年两次分红公司的干扰,此类样本也予以剔除。

最终得到沪市、深市2007年共计194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与色诺芬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

本文把样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呈正贡献的公司样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值,共计139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一类样本平均分为3段,分段检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的大小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第二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呈负贡献的公司样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值,共计55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价值变动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二类样本平均分为3段,分段检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的大小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

3.变量设计

我国发放股利主要是采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本文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现金股利的影响。因此选取了每股现金股利作为因变量。同时本研究采用了影响股利发放的一些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

在模型中用到了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对数和资产周转率这6 个财务指标。考虑到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将每股收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财务指标,即扣除公允价值每股收益;另一部分为每股公允价值。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4.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t值来检验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能通过T 检验的自变量,表明它们对每股现金股利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定为10%。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

+β7X7+μ

(二)实证分析

1.第一类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表2),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每股公允价值与现金股利分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1相一致。这说明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股东有可能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利用业绩增长来增加自己的分红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这种行为提供了套利的机会和平台。另外,与现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样本分为3段,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在4.42%~64.21%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关性不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在0.00%~0.71%及0.72%~4.27%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在1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2相一致,即公允价值对变动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2.第二类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表3),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每股公允价值与现金股利分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3相一致。这说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了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公允价值亏损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主营业务的拖累,从而影响企业股利分配。另外,与现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样本分为3段,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在-0.48%~2.13%及-2.31%~23.77%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关性不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在0.00%~0.42%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这与假设4相一致,即公允价值对变动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三、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前人的研究表明,现金流量对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建立在现金流量基础之上。股价是由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流以及因承担投资风险而要求的报酬率决定的。基于此提出假设5:

假设5: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有负的反应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利用本文第一部分样本:沪、深两市198家上市公司,选取其中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51个股利分配事件作为本部分研究的样本,以样本公司2007年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日的日交易价格(每日的收盘价)为研究对象。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根据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经营现金流的关系把样本分为三类:第一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经营现金流为正,现金股利>经营现金流>0,共计9家公司;第二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经营现金流为负,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经营现金流,共计29家公司;第三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经营现金流为负,现金股利>0>经营现金流,共计13家公司。

3.研究方法

采用平均累积超额回报分析(Cumulative Average Residuals, CAR) ,即比较股利宣告日前后若干天股价的变化。CAR的原理是:若财务公告具有信息含量,则应观察到在公告日附近CAR有一明显增加,若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是无偏的(不存在系统性的高估或低估),则CAR应在公告日后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此方法在会计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时间窗的确定

分配方案对股价的临时性影响只体现在方案公告日前后,股价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投资者对公司分配方案的欢迎程度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心理预期。为了避免引入较多的信息噪声,本文估计了一个较短的时间窗: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天,即W=【-5,5】。

(2)超额回报的计算

超额报酬率即非正常报酬率,它等于实际报酬率与预期报酬率的差。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计量预期收益率主要有三种确定方法:

1)均值调整收益模型(Mean Adjusted Returns), 用某只股票在前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报酬率的平均值作为正常报酬率。

2)市场调整收益模型(Market Adjusted Returns),用市场组合报酬率 作为正常报酬率。

3)市场和风险调整模型(市场模型)相对于前两种方法,市场模型以CAPM模型作为正常收益率预测模型,更为折中。

对于假设的统计检验,假设个股的超额报酬率服从或者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构建t统计量,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t统计量显著,那么认为在公告日附近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负)超额报酬率。

(二)实证分析

表4 给出了三类样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平均日超额报酬率和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图1给出了三类样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平均日超额报酬率走势情况。

三类样本公司市场反应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公告前5天至后5天的区间内,对于三类样本公司来说,均出现了负的平均累计超额报酬率,CAR分别为-0.0444、-0.0291及-0.0558,这与假设5相一致。三类样本公司分配方案的现金股利都大于经营现金流,可见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二、三类上市公司公告分配现金股利是负面消息,使其股票的收益率小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第三类样本公司的CAR为显著的负值,表明市场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且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表现为强烈的负反应。

四、结论

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公允价值在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增长贡献能够掩饰主营业务的不足,有利于企业更多的股利分配。公司的大股东也有可能会利用这一因素操纵利润表,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形成对主营业务的拖累,限制企业的利润分配。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率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有负的反应。特别是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且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公司,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反应强烈,超常报酬率为显著的负值。

【参考文献】

[1] 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目标论与契约研究导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确认辞退补偿为例[J].会计研究,2008(1):4-11.

[2] 郭凯.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对于公司薪酬和利润分配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3):240-241.

[3] 王新平.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股价变动关系的研究[J].新西部,2009(18): 31-32.

[4] 王怀栋.A股上市公司派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9(11): 35-37.

[5] 程燕.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02(3): 45-48.

[6] 李育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6): 38-4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农业统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到关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