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范文

2023-09-16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应用;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所有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非生产成本也全部转化成费用。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应该是由随着产量密切相关的变动成本构成,在实现销售时更加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它们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与实际产量并没有直接联系。在性质上类似于期间费用,不应作为期末存货的一部分逐步递延到后续期间,而应在发生时全额转化成费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含变动成本,因而期末的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要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其差额便是经分摊之后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存货计价的差异和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必然会导致二者在盈亏上的计算。变动成本法更强调某一产品对企业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只含变动生产成本)。边际贡献首先要弥补固定成本(含期间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弥补完之后才构成利润。通常情况下,二者在利润的计算上会产生差异,只有当所有当期生产的产品全部实现销售时,这种差异从总体上来才会消失。

下面结合实例探讨一下变动成本法较完全成本法的合理性。

某一企业生产甲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固定生产成本为15000元/年,销售及管理费用均为4000元/年。第一年、第二年产量分别为5000件和3000件,销售量分别为3000件和5000件。

(一)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制造成本/产量=4+15000/5000=7,期末存货2000件,期末存货成本2000*7=14000;销售收入3000*10=30000,销售成本3000*7=21000;毛利30000-21000=9000;再扣除管理和销售费用4000,得到税前利润为5000。同理,第二年单位成本为9,期初存货2000件,期末存货0;销售收入50000,销售成本2000*7+3000*9=41000;毛利9000,扣除管理和销售费用后得到税前利润5000。

我们发现:第二年尽管销售量增加了2000件,但与第一年的利润居然相同。这个结果最不能让销售人员所理解。按照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不仅受销量和成本的影响,更容易受到产量的影响。产量多的年份,由于期末存货分摊了更多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销售成本的相对就减少了。在本例中,第一年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中有(15000/5000*2000)6000计入到了期末存货中,而随着销售的实现转入费用的只有(15000/5000*3000)9000;而在第二年中,销售收入需要弥补的不仅含有当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因为当期生产的产品已全部实现销售)还包含上期期末存货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这样造成利润偏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销售业绩。而且容易导致生产部门增加产量,使之超出了销售需求量,造成产品和资金的积压。

(二)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2000*4=8000,销售收入30000,销售成本12000;边际贡献30000-12000=18000;扣除固定制造费用和管理销售费用后得到税前利润18000-15000-4000=-1000。同理,第二年期初存货成本8000,期末存貨0;销售收入50000,销售成本20000;边际贡献30000;扣除固定制造费用和管理销售费用后得到税前利润11000。

这样就不难看出: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相对合理,销售量大的年份利润也大,对销售部门进行业绩考核时,其数据更有说服力,也能更好地激发销售人员努力扩大销售市场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生产部门盲目扩大生产的行为,根据预计销售量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再举例说明一下变动成本法所强调的“边际贡献”概念在决策中的作用。

某企业生产的乙产品由于近年来竞争加大、原材料价格上升,使得此产品频频“亏损”,面临着被停产的危机。乙产品单价10元,变动单位成本9元,每年固定制造费用(假设均为机器和厂房折旧10000元),年产量和销售量均为5000件。若以利润作为是否停产乙产品的依据,两种方法下都是“亏损”的(10*5000-9*5000-10000=-5000),那事实上这个决策是否正确呢?若以边际贡献作为决策依据,边际贡献=10*5000-9*5000=5000,是不应该停产乙产品的。因为乙产品至少可以弥补5000;若停产乙产品,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均不能得到补偿,是真正的“亏损”(-10000)。因此,若不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或转移生产能力,只要变动成本小于单位售价,企业还是应该继续生产此类产品。

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局限性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一些不足。然而,在应用方面变动成本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不符合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准则,无论是变动制造费用还是固定制造费用,凡是发生在制造过程中的合理耗费均应计入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只含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上低估了资产。

第二,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将当期全部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相当于将未实现销售的期末存货中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提前费用化,会造成前期利润较低。这会延迟所得税和股东分红。

第三,如何正确划分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为使用变动成本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前提是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形态除了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外,还有混合成本。随着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的复杂化,间接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成本核算的关键不仅要区分某项成本是变动还是固定成本,还要准确地将间接制造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具体的产品里,但有些成本费用却不能仅仅以产品数量或工时作为分配依据,这更加大了企业区分不同成本的划起来分和核算负担。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将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使用,将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的作业,以提高划分固定或间接制造费用的准确性。

第四,变动成本法不能满足长期决策的需要。成本的变动与否是针对某一期间而言的,从远期来看,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所以,在进行长期决策时,不能将变动成本法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要综合考虑长期资本预算等因素。

三、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调整

会计准则中对存货成本的定义有其合理性,但不利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的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企业可设置“固定制造费用”科目,下设“产成品”和“在产品”两个二级科目。发生固定制造费用时,借记“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进行费用的归集;期末按一定方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进行分配,将应由产成品负担的部分从“在产品”转到“产成品”的借方;同时,将应由本期销售的存货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从“产成品”转到“销售成本”当中,这样固定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就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了。

四、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认为,内部管理完善的企业在正确划分成本性态上具有优势,在日常核算中应考虑采用变动成本法以进行正确的短期经营决策,期末再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外报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惠霞.变动成本法及其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

2、廖晓莉.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8(9).

3、财政部注会考试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遵化市遵化镇政府)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2篇

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多种多样, 但最为普遍的定义为: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 只将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一起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 在成本计算方式中按照贡献式损益来计算成本的一种方式。成本一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简单来讲, 就是将随产品产量正向变动的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而将与产量变动无关, 整体变化不大的成本归类为固定成本。

目前, 变动成本法在工业制造性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一方面, 这种成本计算方法迎合了经济环境的需求, 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 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不断深入, 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紧随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即变动成本法, 以此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 变动成本法能够大大降低因完全成本法的事后管理模式造成的管理风险和损失, 在企业管理的全程中实现完整地预测、控制和管理。与现代化的企业运作理念更加贴合。

二、变动成本法在煤电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 电力行业有着其较为显著的行业特征。电力工业的一般特征表现为, 电力产品看不见、摸不着, 其生产发电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性强;电能产品本身又不能大量储存, 可以说产供销用同时进行。与普通工业企业不同, 电力行业没有在产品、半成品等相差概念, 电力行业产、供、销及使用各个部分相互连接,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各显其能的整体, 各环节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目标。电力系统过渡过程十分短暂, 电的传播速度是以光速进行的, 一旦发生事故, 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当前, 我国现有电力的生产行业细分情况来看, 主要有火电、水电、核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发电形式。其中, 根据燃烧物不同, 火电又可细分为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等。对于单一发电单位而言, 由于产品单一特性, 从传统管理角度出发, 发电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均较为粗放, 并不进行较为严格的划分。基本采用的方法是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对于火电来说, 燃料费很高, 普遍总到总成本的半数以上, 而水电则没有, 但水电企业由于投资高的特性, 其折旧费成本占比又普遍偏较高。

燃煤发电作为传统电力生产方式, 长期以来具有产品单一、成本简单;重资产、轻经营等显著行业特点。成本结构方面也较为简单, 其中煤炭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60%左右。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 燃煤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 在管理创新的不断推动下, 变动成本法等先进管理理念日益普及, 应用逐步展开。燃煤发电企业变动成本法理念及管理方法应用方面也有所提高。

(一) 成本控制方面

燃煤发电企业的生产过程也是能源转换的过程, 基本流程“煤-水-汽-电”, 生产过程主要消耗为燃煤及水。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 脱硫、脱硝、除尘及超洁净的实施又带来相关辅助性材料消耗的增加。经简单测算, 目前我国普通燃煤发电企业成本中具有变动属性的成本占比一般能够达到70%左右, 煤价高位运行周期甚至达到80%以上。由于报表体系调整滞后等因素影响, 行业报表中的成本分类并未及时调整。燃煤发电行业报表目前成本分类还延续着较早之前的方法。即发电成本分为两大类。即变动成本 (包括:燃料费、水费) ;固定成本 (包括:材料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及其他费用) 。并未严格按成本变动属性重新进行严格划分, 比如环保辅助性消耗材料来列入固定成本材料费中。近年来, 变动成本法理念逐步深入, 根据成本属性对成本进行再分类的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二) 预算管理方面

燃煤发电企业经营成果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一方面, 电价受国家政策严格管控, 虽然国家出台有煤电联动等价格机制用于减轻煤电企业受市场煤价波动不利影响, 但是, 从联动机制出台后数次煤价大幅变动后的情况来看, 电价调整出现时间不及时、幅度不到位现象;另一方面, 煤价受市场化影响价格变动区间巨大。以2016年至2017年电煤价格走势为例, 随着国家限制落后产能等政策影响, 5000大卡的动力煤期货价格从2016年初的300元/吨直接飙涨至2017年最高点的630元/吨, 上涨幅度达到110以上。种种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造成煤电企业, 特别是对拥有较多下属煤电子公司的发电集团来讲, 应用变动成本法及时掌握及测算整个集团受某一变动因素的整体影响, 具有非常准确的效果。以煤价上涨为例, 利用应用变动成本法与量本利方法, 集团公司可以快速测算出煤价变动的敏感性,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

(三) 市场化竞争方面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提速, 过去发电企业只注重稳发多发, 供电企业负责销售的局面日益被打破。发电企业竞价上网, 供电行业节能调度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政策的变化, 一方面体现了市场化发挥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提倡的节能、环保政策高度吻合。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后, 个别省份的市场化电量占比已经超过50%, 且呈现持续提高之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电力市场化仍将持续加速。当前市场背景下, 年度电量竞价、月度电量竞价, 外送电投标定价方式日益普及。同时, 部分省份出台鼓励发电企业之间发电权交易, 通过能耗低的企业替代能耗高的企业代发电的方式提高地区整体节能高度水平。种种政策的出台, 直接改变了过往单一电量交易方式, 集中竞价、低价中标等方式被直接引入到发电企业经营过程之中。在报价过程中, 应用变动成本法及量本利方法快速测算交易成果, 能够有效地为竞争提供决策信息。

三、变动成本法在应用中呈现出的优势及不足

(一) 变动成本法的优势

(1) 能够优化成本控制理念。按照变动成本法, 可以将影响成本的因素细分为数据因素与价格因素, 从而可以将各因素变动敏感性、管理方向、优化目标、责任部门进一步明确。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得出的成本数据, 能够将各部门的责任划分的更为清晰、明确, 对业绩评价和控制成本来说都更加方便、精准。通过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控制的不同部门分工, 实现了职责明了, 考核也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成本费用的控制效率。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系统性、科学化的进行成本管控。

(2) 能够提供快速科学的决策依据。变动成本法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能够为经营者快速提供科学、准确的管理信息, 有利于企业决策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应用变动成本法理论及方法所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以及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等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贡献毛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 因此有利于燃煤发电企业管理者预测保本电量、保本煤价, 规划目标利润, 编制弹性预算。企业甚至可以运用变动成本法及量本利分析法建立运算模型工具, 通过使用相关工具, 可以为企业预测业绩、控制成本、竞争报价等提供快速、可靠的决策数据资料, 企业据此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经营行为做出决策判断。

(二) 变动成本法的问题及不足

(1) 与报表体系尚未有机统一。由于行业内燃煤发电行业报表体系还延续着较早之前的格式。这就出现了同样是财务管理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出现报表中的变动成本数据不全面、金额普遍偏小问题。时常会出现内部数据打架等不必要现象。同时, 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 因此, 截至目前, 变动成本法在燃煤发电企业还只能应用于内部管理, 而尚不能广泛应用与生产、经营各相关环节, 特别是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

(2) 运用面有待进一步推广。煤电企业过去长期按照传统的成本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成本都属于成本范畴, 这其中也包括固定性成本, 这种概念长期存在, 并且深入人心。而变动成本法的运用则时间较短, 需要进一步加以推广, 特别是生产、运行等非财务、非经营性管理部门及人员更需要更新理念。应当讲, 学习掌握变动成本法理念不仅仅是企业财务人员、经营人员的责任, 更应当是企业生产、检修、运行及营销等各环节的共同责任及需要。

四、完善变动成本法在煤电企业应用的建议

(一) 及时对成本属性进行科学划分

在变动成本法应用过程中, 怎样将本企业的成本按相关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划分, 怎样准确地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进行分离, 是正确运用变动成本法的关键, 但是事实上, 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 很少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区分。煤电企业原有的成本划分标准及方法已无法准确反映成本属性, 随着变动成本法理念的日益普及, 统一成本划分标准, 结合现实状况对成本进行重新划分十分必要。再者, 在及时调整成本属性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报表体系等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在满足管理需要的前提下, 解决报表体系不统一, 对外提供数据不一致问题。最后, 划分成本属性的方法与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二) 加大推广及运用

变动成本法想要顺利推进及落地应用, 需要得到包括生产、检修、采购及营销等多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满足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需要。以燃料成本为例, 检修部门应当更加关注如何提高设备可靠性, 降低发电过程中的能耗, ;生产部门应当关注如何合理控制机组出力, 关注在什么状态下机组运行更为经济, 更加稳定;采购部门则需要将更多的管理放在有效控制采购价格方面, 研究电煤价格的走势, 各种不同来源煤炭综合优势的高低。应当说, 这些都是影响燃料费高低的因素, 只有各环节统一运作, 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效益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另一方面, 这些年国家提倡节能降耗, 较多发电企业也在降低能耗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是, 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技术改造, 怎样选择更加合理的改造方案。如不同方案资金投入, 与降低能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性等等, 应当说变动成本法理念也将能够提供更好的帮助。

(三)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理念与方法不同于以往惯用的完全成本法等其他成本管理方法, 要求会计人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变动成本法理念基础和计算方法, 需要使用者具备较好的变动成本法运用能力。对于企业混合成本的拆解问题, 要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有着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环节高度熟悉, 对变动成本法理论深入了解的高素质人员。同时, 在定性、定量过程中也需要相关人员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会给经营管理人员, 特别是给企业财务人员带来大量的附加性管理工作, 这也对有关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中, 应当注重提高相关人员理念知识及使用技能的培养。企业取得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 即可以立足现有加强培训, 也可以引进吸收, 必要是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人才等方式快速解决。

五、结语

决定煤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竞争中能力高低的关键是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 没有低成本的营运战略, 发电企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科学运用变动成本法, 对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下效果日益突出。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培养成本管理观念, 才能适应时代所需。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实现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远目标。

摘要: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日益加快, 发电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当前阶段, 煤电企业一方面承受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的不断冲击, 发电利用小时不断下降, 发电量不断减少, 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 限制落后产能政策的陆续出台, 间接带动煤炭价格的持续飙升, 煤电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的不利局面。在当前的经济及政策背景下, 发电企业电价严格受国家管控制约, 因此, 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则自然成为发电企业生死的关键。近些年来,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提速, 过去发电企业只注重稳发多发, 供电企业负责销售的局面日益被打破。发电企业竞价上网, 供电行业节能调度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 加强煤电企业成本管理, 深入引入变动成本法理念或许能够为迫切需要找到更加贴合实际与应用的成本管理方法的煤电企业提供帮助。本文从具体应用角度出发, 对变动成本法管理方法进行简要的研究与探讨。明确变动成本法基础概念, 结合作者所工作的煤电企业实际, 分析了变动成本法在燃煤发电企业的应用情况, 根据应用情况总结变动成本法实际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的优点及缺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燃煤发电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煤电,应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孙金莉.变动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2] 吕长江.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3篇

一、变动成本法概述

在企业会计管理中, 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能与特定的收入相联系的费用, 如租金和管理费用, 它们的发生是为了维持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 其效益因为时间发生变化而消失, 无法承续到下一期, 只能够在本期中被纳入到利润表并且由当期的营业收入来进行抵消。在变动成本法下, 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所产生的固定费用都被作为期间成本, 由当期的营业收入来进行抵消, 不计算到具体的产品成本当中, 因此, 变动成本法所指的产品成本, 是指纯粹意义上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变动的成本, 不存在将诸如营业销售支出、货物存储支出等期间成本纳入到固定成本中的情况。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下, 要确定税前净利润, 就应当是要在边际贡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税前净利=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进行运用的优势

从上述对变动成本法特点的介绍中可以得知, 变动成本法的出现, 相较于完全成本法, 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对成本的定义, 这也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质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具体优势可以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短期决策的过程中, 往往并不关注自身生产经营能力, 即固定资产方面因素, 而往往都是关注产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采用变动成本法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及其他有关信息, 能揭示业务量与变动成本的内在规律, 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 提供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所有这些, 都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深入地进行本量利和贡献毛益的分析, 从而提高对于企业经营前景预测的准确性, 有利于企业进行正确的短期决策经营。

二是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在变动成本法的模式之下, 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理清相关部门之间的责任, 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 因为变动成本的多少是可以最大程度体现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生产业绩, 完成好坏也应当由其负主要责任。同时, 变动成本所提供的信息还能够将由于产量变化引起的成本增减, 和受成本控制结果影响的成本增减清晰区别开来, 这就不仅能够帮助进行科学分析, 还能对各责任主体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结果进行判断, 从而提高成本的控制效果。

三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者重视销售环节。在变动成本法模式之下, 产量的高低和存货的增减对于税前的利润并没有影响, 在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售方式等方面不变的前提下, 企业的税前利润将随着销量的增减而增减。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管理者就会更加注重对销售环节的管理, 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升销售效果, 并且充分做好对市场趋势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方面的调研观察, 从而提高产量和市场需求的衔接度, 避免盲目生产。

四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在变动成本法模式之下, 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被纳入到了期间成本之中, 从贡献毛利润的总额中被直接减去, 从而可以省去很多间接费用的分摊手续。这不仅大幅度地减少了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工作量, 避免间接费用在分摊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片面性和随意性,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和准确性, 并且也会让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得到“肩负”, 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日常管理的改进探索中区。

三、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运用的建议

虽然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运用中有诸多优势, 但是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定义和传统成本定义存在不兼容性, 在运用变动成本法的时候对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往往难以根据要求进行准确界定和划分, 以及随着企业的固定成本在长期来看几乎不存在一成不变, 也给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计划中进行运用带来了困难。为此, 一是在当前变动成本法并未获得官方认可的背景下, 企业可以在编制官方财务报表并向外披露时, 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 以避免一些矛盾;二是企业可以进一步优化会计科目, 对成本性质进行进一步拆解和细分, 来实现对变动成本法的有效利用。

摘要:变动成本法是近年来所兴起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虽然变动成本法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但是总体而言依然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变动成本法特征、优势, 以及相关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如何更好地运用, 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企业,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浅析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基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 2012 (2) .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金融经济学界始终重点关注的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为切点,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方法与取得成果等的基础上,重点从货币政策变动是否对股票市场产生作用、怎样作用;我国沪深两市的反应及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变动的反应与调整四个方面,探析了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问题,以期对提高我国相关货币政策制定水平,更好的利用货币政策调整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影响效应 沪深股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金融经济学界研究与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变动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变化首先对人们手中的财富多少产生影响,人们手中财富多少的变化又通过消费与投资需求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总需求,人们可能通过改变投资方式对股票市场的总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及走势。因此,借助于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与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就成为一条有效的经济调控渠道。但是,当前货币政策变动究竟对股票市场能够产生什么影响、产生多大影响,产生影响的机理及股票市场变动能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相关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问题,我们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有必要就上述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国内外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系研究的现状

国外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与内容已相当丰富,概括起来国外相关研究方法、内容框架主要遵循两条主线,其中一条主线是用官方公布的发行的货币总量或者基础货币量来衡量货币政策变化,而在实证分析上主要是采用单方程“协整分析”方法结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开展研究,是早期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另一条主线则是源于1980年Sims和1992年Bemanke与Blinder的研究成果,1980年sims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方程计量分析方法,即向量自回归,简称为VAR,自此VAR成为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方便且有效的工具;1992年Bernanke和Blinder则在VAR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论证了联邦基金利率是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合意度量指标,自此开启了国外相关研究的大幕。

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我国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基本思路则是参照前述国外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首先,理论方面,2002年我国学者易纲、王召尝试进行了封闭条件下包含金融资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型构建研究,得出增加的货币供给不会完全转化为商品价格上涨,其中一部分会流入到股票市场中引发股票价格上涨,进而产生财富效应拉动人们进一步消费。实证方面,2003年我国学者胡援成、程建伟以货币供应量、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为解释变量,以我国沪深股市中的股票流通总市值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正向因果关系。理论与实证结合方面,2009年我国学者何国华、黄明皓利用“协整分析”方法证实了股票流通市值与货币供应量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探析

如前所述,VAR已经完全替代单方程分析成为货币政策变动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研究的主流方法。笔者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欲进一步厘清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讨论情况如下:

(一)货币政策变动的股票市场作用力度及特征

已有研究证明,国家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总体上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扩张性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上涨有昨,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不利于股票市场发展。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力度接近于1:1,有非常明显的“政策市”特征。在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时间上,一个重要特征是“时间短”,货币政策变动会在短时间内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影响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政策变化影响股民预期而影响股票市场供给,引发股票价格变动;第二步是货币政策真正影响到人们手中的财富量而引起股票市场供求变化,进而影响股票价格及走势。后者较前者发生慢,但影响更持久。

(二)货币政策变动的股票市场反应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主要借助于流动性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和产出效应三个效应来实现。三个效应中,其中流动性效应占据着统治地位,这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明显“资金推动型”市场,当我国实行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增加的货币会倾向于流入股票市场而非实体经济。通货膨胀效应,对于股票价格的上涨有一定贡献,股票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通货膨胀作用,因此有人将股票市场称为通货膨胀的“避风港”。产出效应,相对于前两个效应而言,其對股票市场的贡献率最小,就实际情况而言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几乎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产出效应是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三)货币政策变动的沪深股票市场反应异同

总体来说,沪深两市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都与货币政策变动呈正向相关关系,在时间作用特征上也基本相同。如果说有所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变动对沪市的作用力度较深市要大一些;二是沪市的货币政策反应较深市更加的平稳。两个不同之处与两市的上市公司特征有关。沪市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大,不乏一些超级大盘,而深市上市公司多为中小企业,市值相对较小,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受货币政策变动影响也越大,但对抵抗力也较大,故反应较平稳;深市多为中小企业,经营机制更为灵活,对货币政策变动能够及时做出调整,故作用力度会相对小一些,但是由于公司规模小反应可能更为剧烈。

(四)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变动的反应与调整

货币政策根据股票市场的反应做出调整,前提条件是货币政策能够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如前所述本文已经给出了肯定答复。货币政策变动的原有目的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就转化为以下两个子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货币政策变动能否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第二个问题词是如果货币政策能够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际经济,这种作用是否有效率?就第一个问题来说,在我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有相当部分的货币增量会转变为“热钱”流入股票市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作用有限;第二个问题来说,货币政策变动如果能通过股市有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股票市场本身应该首先有效率,通过研究现我国股票市场本身还缺乏有效的价格发现功能,还不能发挥股票市场应有的聚集与分配资金功能。可以说,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股市--实体经济”作用链条,至少目前为止,货币政策还没有必要就股市变动情况做出反应调整。

参考文献

[1]屈晶.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5,(01).

[2]邹萍.货币政策、股票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1).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5篇

通化市靖宇中学金俊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本节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提供的图片、文字等材料的观察和阅读,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诠释和解读能力;通过对洋务企业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内外因两方面,指导学生分析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学会客观、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情景设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探究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客观、辩证地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这种进步经济的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 学 过 程 【新课导入】

19世纪中期,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加强了对外的殖民扩张,他们用廉价的商品和舰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此出现,这就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课学习】

一、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1、小农经济的含义、地位及其特点

(提问思考)什么是小农经济?它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课文P46第一自然段回答,然后教师强调)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其鲜明写照。

2、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问题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怎样理解这一“解体”过程?如何认识小农经济解体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在洋纱、洋布的冲击下,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和农家的“织”与“耕”分离,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与此同时,列强还对中国的生丝、茶叶等农产品进行大肆收购,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小农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它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思考与探究)19世纪60年代,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洋务运动?为了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洋务派创办了哪些企业?这些企业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教师: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仔细分析一下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条件,了解民族工业出现的时间、分布的主要地点、代表性的企业。然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民族工业在什么时间出现第一次发展机遇?为什么?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理性认识民族工业这种进步经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小结】 引导学生从原因、表现两个方面归纳本课知识结构(课件显示)。 【课堂练习】

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这里的“解体”指的是(D)

A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小农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下列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C)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B 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建立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 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A) A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 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C 由私人投资兴办的 D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C)

A 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 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 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 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步履维艰,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D) A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B 封建主义的剥削

C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课后作业】

上一篇:电子商务就业下一篇:直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