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设备范文

2023-09-20

二手设备范文第1篇

1设备管理及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设备管理是提升生产效率重要措施, 主要研究设备在设计使用中的效率, 然后应用合理的理论方法, 进行经济、组织, 并对物质运动, 以及价值运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有规划设计、选型购置、维修保养、使用改造等等。在设备管理中, 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工程设备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 使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创造较高的生产收益。

2设备综合效能及特点

在设备生产中, 每个过程都存在独自的理论, 工作人员要想保证这个理论得到合理的实施, 需要防止出现干扰和质量损失。设备的综合效能, 能够表现整体的生产能力与理论产能的比例, 更好的进行独自测量。

设备管理重要基础是提高设备使用率, 控制设备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及油品费用等, 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而过去的设备管理工作一直是围绕保证设备完好, 能否达到零故障。如果设备出现故障, 要马上组织进行抢修, 然后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在设备管理中, 要合理规划计划外的停机时间, 然后减小停机的可能性。工作人员要通过设备故障管理开展工作, 在现代精细设备效率管理中, 合理控制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并降低油品费用。针对设备故障停机率的降低, 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进行工作的开展, 从而更好的延伸设备管理, 提升企业的设备综合效能。

3影响设备效率综合管理的主要因素

3.1设备维护成本费用;

3.2设备能力利用情况 (即设备使用率) ;

3.3人是影响设备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

3.4设备油品费用;

3.5设备材料费用。

4设备综合效能管理的实施途径

4.1 首先要提升认识程度。在设备综合效能管理工作中, 工作人员要将这部分内容归入到企业的制度考核中, 能够较好的认识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保证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固定资产的60%以上。

4.2 控制和管理设备资金投入。在基本建设中, 要重视项目和技术的改造工程, 以及使用的设备, 工作人员要明确单个设备的更新, 并对此进行补充和添加。在投入资金前, 要进行经济技术的论证, 重点关注设备的投入, 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比较其效果, 应用最佳的方案。

4.3如何控制设备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及油品费用, 需精细制定设备材料计划, 加强维修质量。本单位通过严格的设备材料审核制度, 首先由技师和设备技术人员, 通过摸索设备配件的维修周期, 按时按量制定计划, 然后经单位领导严格审核后上报计划。设备维修期间, 技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商讨设备维修方法, 尽可能的发现利用新技术维修, 维修好后, 经领导严格验收后, 才能启用, 这样既从专业角度去创新设备故障维修方法, 又从操作方面去简单化处理了设备故障, 同时又避免了设备重复故障停机的停机频次, 这样就可使现有设备发挥更好的效能。

4.4 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工作人员要将日常统计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 然后按照一定规律, 对项目和产品的完成情况, 进行考核和分析, 能够较好的实现目标。工作人员要砼上年同期水平, 同行业先进水平, 同时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 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通过这种分析, 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合理的措施, 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4.5 设备效率管理和管理方法的制定, 工作人员要将经济指标, 列入到领导的任期责任中, 然后加强设备的管理, 完善管理机构, 配备必要的人员, 增加经济效益,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要对设备的各项损失进行分析和控制, 从而提高设备效率。

5设备综合效能管理的实施效果

目前, 在本单位, 人们需要拥有清晰的认识, 然后在设备管理和维修中, 针对不同的工作, 进行合理的完善。在设备工作中, 需要重视设备的技术改造, 而不是恢复性的修理。工作人员要能够掌握考核与追求设备的完好率, 减少设备出现事故的几率, 并良好的控制设备材料费用、维护成本及油品费用等。在设备考核中, 工作人员明确考核的利用率, 然后建立合理的惩罚制度, 并使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不但需要提升维修人员的素质, 还应保证操作人员的素质, 并针对不同的情况, 对设备管理的重点进行合理的调整, 能够从注重故障停机率转移到注重设备综合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备综合效能管理仍然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 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虽然能够较好的体现其效果,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与创新。可以预见随着设备效率管理得到普及和推广, 我们作业区的整个老旧设备, 闲置以及在用重点设备等等, 都将得到很好的利用, 从而为摆脱企业目前的困境提供一定帮助。

摘要:本文论述了设备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设备综合效能管理的基本思想、突出特点以及影响设备综合效能的主要因素, 并深入分析和阐述了设备综合效能管理的的具体实施途径, 介绍了石油行业推行设备综合效能管理的一些成效, 针对设备综合效能管理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手设备范文第2篇

1 设备综合效率概述

设备综合效率 (OE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指设备实际的生产能力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是一个很直观的管理指标它能精确的反映出设备的效率如何, 生产的具体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并能指出可做的改善性工作。

因为制丝过程采用流水线生产, 正常生产时如果一台生产设备出现问题, 有可能造成整条流水线的停止运行, 这无疑将对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产生极大影响。如制丝过程中叶片段、烟梗段设备, 该环节中的主要设备真空回潮机、松散回潮机、洗梗机、压梗机等设备, 若设备真空回潮机或洗梗机故障停止运转, 则必然使烟叶或烟梗无法正常进入下一道工序松散回潮机或润梗机, 而后面设备也不得停止运转, 直接造成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因此, 对于制丝生产线来说, 要求的是整条生产线的完整顺畅, 确保所有设备的良好性能。所以整条设备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好坏与否成为设备管理部门考核的对象。

结合烟草制丝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 在设备考核的过程中, 我认为, 应该采取灵活实用的考核办法, 具体有以下建议。

(1) 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车间时, 应采用设备有效工作率或综合作业率作为最终值对车间进行考核。因为对车间各项工作的综合考核, 应充分体现车间设备的使用、维护、计划调度等方面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2) 在车间内部管理中, 以设备综合效率和设备故障率为依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以此能更有效地找出车间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并确定改善方向, 对车间设备管理上有重要意义。

(3) 生产过程注重整条设备生产线的性能, 但在考核过程中应该打破仅仅考核整条生产线的框架思维, 应逐步把每台设备的综合效率及故障停机率计入车间内部考核中, 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能力。

2 制丝设备六大损失及对策

OEE利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一般生产中的六大损失。下面结合制丝生产实际, 分别对该六大损失进行分析。

(1) 故障损失:主要表现为一些突发性的设备故障, 如烘丝机出现内漏、切丝机砍刀、设备程序出现错误等问题。

(2) 临时停机损失:该损失主要出现在生产线断料、堵料和设备的空运转时。该故障虽易处理, 且浪费时间也较少, 但如果生产过程中多次发生该故障, 同样会对生产的综合效率产较大影响。

(3) 换装调整损失:该损失主要表现为一些需要更换刀片或需调整的设备, 如切丝机更换刀片、砂轮及金刚石的更换。

(4) 运行速度减少损失:该类损失主要由于生产设备的老化、维修保养不到位或是操作工工作时责任心缺乏, 致使设备在较低的运行速度下工作。该类损失直接造成设备综合效率的下降。

(5) 废次品返修损失:由于该类损失在制丝过程中影响并不是很大, 车间出现的不合格烟丝的几率比较低, 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该类损失常以其他方式进行考核, 如出丝率指标。

(6) 调试生产损失:该损失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烘丝机、回潮机、切丝机的车头车尾造成的损失。该类损失除车头车尾造成的损失无法避免外, 其他的损失是可以通过有效地措施予以弥补的。

3 改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影响设备综合效率OEE的六大损失中, 几乎每种损失都同员工的责任心和基本技能素质有关。因此, 提高车间操作工和技术工的责任心、工作技能及正确的工作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要求员工行为, 并激励员工的工作心态,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综合效率下降。此外, 我们还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和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施行创新管理手段, 刺激他们克服工作难题、开发新技术新手段的积极性, 为提高车间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综合利用效率贡献自己的知识力量。为此, 我们专门制定并实施以下三项管理新规: (1) 设立部门技术主管; (2) 设立流动技术主管; (3) 实行设备管理内部承包制度。为确保新管理体制的顺利执行, 车间分别对部门技术主管、流动技术主管、及设备管理承包人制定权限和职责, 并明确规定考核内容与奖罚条例, 对于能胜任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实行奖金奖励, 对于不能顺利完成工作的员工取消其资格, 对出现重大责任者可随时解除聘用关系。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对产品优化批次大小、优化物料流程, 避免生产过程因流程对时间造成浪费;进行生产过程中对流程环节的研究分析, 制定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时间对比研究, 优化人机比例, 减少闲置工作人员的浪费;对组织结构和信息流程进行科学管理, 与同行内最高水平比较, 量化改进的空间;对产品设计保持最前端科技水平, 持续改进工艺,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4 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 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正席卷我们的国内经济生活, 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 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在如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合理开发及有效地利用资源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课题, 该文针对制烟厂中制丝设备的综合效率与设备损失问题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希望对于以后的制丝设备管理和使用有一定帮助。

摘要:针对目前提高卷烟厂制丝车间设备管理能力的急切需求及目前车间设备管理的现存条件, 本文以设备综合效率分析方法为主, 结合工序能力指数 (CP) , 重点分析制丝设备的六大损失以及相应的对策, 以下分析对构建企业良好的生产运营机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制丝设备,设备管理,对策,卷烟厂

参考文献

[1] 黎明, 刘国林.烟草制丝设备操作保养标准的建立与实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7, 11.

[2] 徐平, 赵晨光, 王鹏, 等.制丝设备辅机改造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烟草科技, 2006, 11.

[3] 李金热, 杨新春.设备综合效率OEE计算及扩展[J].工业工程, 2008, 3.

二手设备范文第3篇

1 石油化工设备的监造

1.1 设备监造的主要依据

设备监造的主要依据有:监造委托合同;设计文件、图纸;国家强制性标准、压力容器相关标准、规范;订货合同、技术协议等。

1.2 设备监造的主要内容

石油化工设备监造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图纸审查。对设备制造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2) 审查设备制造工艺及方案、重要工艺评定及质量检验计划; (3) 审查设备制造、检验人员资格, 尤其是特种设备制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 (4) 审查分包商的资质和能力; (5) 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中主要受压元件和关键功能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检查、确认; (6) 对加工机械、制造工艺设备、检测器具等进行检查; (7) 对设备主要零部件和关键部位的生产过程, 特别是对焊接、热处理等特殊过程进行见证检验; (8) 检查完工设备的外观质量、接口尺寸、油漆、充氮、防护、包装和装箱等质量, 以及相关文件、图纸和保证措施。对设备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并检查改进过程; (9) 采用适当的方式见证设备制造单位的检验和试验过程 (包括中间检验、压力试验、出厂前终检等) ; (10) 对合格设备的验收报告的会签;复核合同规定的交付竣工图纸、文件、资料、手册、完工文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1) 协调合同、图纸与设计变更等问题; (12) 对设备制造进度的控制; (13) 负责买卖双方信息的沟通。

1.3 设备监造的履行

1.3.1 设备质量源头控制

保证设备的制造质量, 就要从设备制造的源头出发加以控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检查制造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等相关资质文件。

(2) 审查确认分包商资质和能力;3

(3) 组织设计交底及监造交底, 对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制造工艺、进度计划等提出监理意见;

(4) 对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验报告等原始凭证进行检查, 必要时要求复验。

1.3.2 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设备制造过程的跟踪检验是设备质量控制的核心, 主要体现在对具体制造过程的监检。

(1) 设备的下料、标识移植、产品试样等环节的检查; (2) 零部件的加工、组装、焊接、组对等环节的检查; (3) 设备重要零部件和关键部位的生产过程的见证; (4) 热处理、压力试验及泄漏性试验等检验环节的见证; (5) 其它检验、验收、表面涂敷等环节的检查;

1.3.3 石油化工非标设备监造的质量控制点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控制点有:R、E、W、H点。

R-文件见证点, 一般包括:对主要受压元件和焊材材质证明书、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交工资料等文件资料的核查;

E-检查点, 一般包括:材料标记移植、筒体划线、下料、坡口加工、成型、筒体、封头的开孔、气割、RT、UT检测等工序的检查;

W-现场见证点, 一般包括:焊工名单、焊评项目、尺寸检查、焊接工艺检验、中间热处理、焊缝返修、接管开孔方位及尺寸、对口错边量、内件组装检查、内件出厂前检查等主要节点进行现场见证和监督;

H-停止见证点, 一般包括:主要受压元件和焊材复验报告、整体热处理、水压试验、致密性试验等重要项目的现场监督、检查。

2 设备监造文件资料

设备监造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设备采购合同; (2) 设备监造工作计划; (3) 设备制造工艺方案报审资料; (4) 设备制造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 (5)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资料; (6) 原材料、零配件的检验报告; (7) 暂停、开工或复工报审资料; (8) 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 (9) 变更资料; (10) 会议纪要; (11) 来往函件; (12) 监造通知单与工作联系单; (13) 监造周、月报; (14) 质量事故处理文件; (15) 索赔文件;16) 设备验收、交接文件; (17) 支付证书和结算审核文件; (18) 监造工作总结。

3 结语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 石油化工设备逐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大型关键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设备监造可以将设备缺陷消除或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因此, 对重要设备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设备监造正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摘要:本文提出了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及监造要点, 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设备,监造,控制点

参考文献

二手设备范文第4篇

轧机设备基础总长度为324m, 最宽处为:41m, 底板平均厚度为1.2m。混凝土浇注总量为37521m3。该设备基础在324.07m长度范围内设置一道伸缩缝, 其余256m长度范围内无缝。

2 施工方案的选择

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初期激烈的温差及干缩现象, 采用跳浇法施工。

2.1 跳浇分段长度的确定

采用跳仓施工时首先要考虑裂缝产生的间距, 因此在分段前应进行相应计算及与类似工程对比后再确定跳仓的分段长度, 实现以缝控裂的目的。确定跳仓分段长度控制在40m, 将1~15线之间区域分为七个施工段。

3 跳浇区段间施工缝处理

因该工程在设计中约256m长度范围内的钢筋均为不断开, 所以在施工缝处钢筋均按原图施工钢筋未断开, 仅混凝土进行分段施工。所有施工缝均进行了处理。

3.1 施工缝隙注意事项

施工时应注意先后浇注混凝土接茬位置的处理, 新浇混凝土浇注前应将已硬化混凝土表面层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及其砂浆软弱层剔凿、清理干净并用水清洗。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新混凝土的浇注。

4 施工顺序安排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跳仓施工时, 施工顺序的安排尤为重要。本工程在施工时的整体跳浇顺序为第一步浇筑1、3、5、7四段, 第二步浇筑2、4、6三段。

首先进行了第1、7段的钢筋施工, 然后向中间推进。1、7段钢筋施工完毕后, 继续进行2、6段的钢筋施工, 在进行2、6段钢筋施工时, 主要精力应放在延基础长度方向的钢筋施工上, 其余方向的钢筋施工应放缓进行, 以加快钢筋工程快速进行到3、5段区域, 待3、5段区域钢筋可开始绑扎时, 应放弃对2、6段的钢筋施工, 集中人力物力进行3、5段钢筋施工。在以上时间内应进行1、7段的埋件、螺栓、电气埋管等工序施工, 在进行埋件、螺栓、电气管道施工时, 应根据工程进度情况, 及时将人力等调配到3、5段进行以上几工序的施工。

待1、7段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时, 可根据现场情况先进行一个区域的混凝土浇筑, 再进行另一个区域的浇筑, 这样可给3、5段施工留出时间进行螺栓等工序施工, 又可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连续。2、6段的施工参照1、7段向3、5段跨越的施工方法, 但是应注意保证第4段的施工进度。

混凝土浇筑后为保证混凝土的干缩变形得以发生充分, 任何相邻的两段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拟定为14天, 因此对每段混凝土浇筑的起止时间要详细记录。 (如在进行第2段混凝土浇筑起始时间, 应为第3段浇筑完成时间的后14天开始) 。因此在施工人力等方面的安排上应注意其合理化, 保证施工的连续进行, 保证任何两段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

5 混凝土搅拌控制

混凝土拌制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在保证和易性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 因此需要参加减水剂、粉煤灰、矿粉。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 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 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 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 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 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 同时适量的参加了部分矿粉。

混凝土配合比。本工程混凝土供应为自设搅拌站供应, 在混凝土搅拌前应对搅拌人员做技术要求交底, 做好混凝土试配。

6 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对其整体性要求高,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对混凝土的供应及运输能力要做好准备。

本工程的混凝土浇注采用了分层浇筑、分层捣实, 分层厚度为500mm, 为保证混凝土层与层之间不出现冷缝隙, 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结合好。因此, 混凝土浇筑前应详细计算安排浇筑次序、流向、宽度、长度及前后浇筑的搭接时间。

每区段均采用两台汽车泵 (另备用一台) , 基础两侧各配置一台。同时配备足够的混凝土运输车辆。浇注时由两台泵车左右两侧同时向中间推进浇筑, 用“一个坡度 (斜坡) 、薄层浇筑”的方法。

6.1 混凝土的振捣

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浇筑量、浇筑速度等方面配置足够的振捣棒, 混凝土振捣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间距100mm一棒, 梅花形振捣, 振捣应由坡顶向坡中振捣, 振捣棒设前后两排, 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 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在构件边角处, 采用振动模板的办法解决构件表面的蜂窝麻面。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 在振捣过程中, 应将振动棒上下略作抽动, 以便上下振动均匀, 每点振动应为20s~30s。以砼表面呈水平, 不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 表面泛浆为宜。分层振捣时, 振动棒应插入下层50mm~100m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 浇筑后3h~4h内初步用水平刮尺刮平, 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2遍, 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以控制表面龟裂, 并按规定覆盖养护。

6.2 测温点的布置

在基础上合理布置测温孔, 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 实行信息化控制, 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 内外温差控制提高到30℃以内, 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30℃以内。

7 结语

实践证明,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及原材料要求, 采取正确施工方法, 坚持严谨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 可有效的保证施工进度的要求, 同时很好的控制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发生, 达到了良好的自防水抗渗效果和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仅通过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段跳仓的施工方法, 阐述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安排及施工控制等。

关键词:超长大体积,裂缝控制,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 薛振东.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9.

二手设备范文第5篇

摘要:把CY7C68013成功用于光缆检测系统中,实现了标准的USB接口。该接口实现了标准的USB1.1和USB2.0协议。

关键词:光缆检测;USB;接口;CY7C68013

引言

随着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光通信以其独特的优势而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光缆检测也变得非常重要,为适应对预设光缆线路的可用状态实时监测和管理需求,要求光缆线路监测系统能够对预设通信光缆进行拓扑管理、告警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和系统自维护。

光缆检测系统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设计是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S-232接口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功,但是随着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发展,RS-232串行端口逐渐成为通信的瓶颈。而USB则突破原有接口的限制,不仅具备较高的通信速率,而且其弹性化设计可以取代各种外围设备所使用的接口,在计算机外围接口中也占据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Cypress公司的CY7C68013芯片内部是增强型51单片机,控制简单,并实现了标准的USB1.1和USB2.0协议,而且成本较低,用于光缆检测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其实现架构较为复杂。本文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其固件程序、驱动程序等开发过程,实践表明,本文的方法达到了预期设计目的,效果较好。

光缆检测系统

图1是光缆线路检测硬件模块框图,由DTE接口单元、主控处理单元和PSTN接口单元组成。

DTE接口单元:提供了RS-232接口,USB接口。USB符合1.1和2.0协议。

主控处理单元: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功能为:从DTE接口单元接收命令,并通过调制解调后发送到远端监测站;从PSTN接口接收远端监测站的信号,解调后发送到DTE。

PSTN接口单元:提供了分别用于轮询和中断两路PSTN标准接口。

本文采用从底层到上层的结构来叙述如何使USB设备完成光缆检测系统和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基本功能。

USB设备接口设计

USB设备接口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USB芯片和光缆检测系统之间的接口;USB芯片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设计。其中USB芯片和光缆检测系统之间的接口可分为固件配置程序设计和接口时序设计;USB芯片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可分为驱动程序设计以及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固件配置程序

USB传输类型包括中断传输(interrupt)、批量传输(bulk)、等时传输(iso)、控制传输(control)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相关特性:数据最大长度、数据周期性、发生错误是否重传、可得到的最大带宽等都存在较大区别。根据光缆检测系统和计算机之间数据交互的特点,CY7C68013被配置为slave、异步、bulk模式。图2是固件程序的框架结构,只完成数据读写的功能,不对数据进行任何处理。

要实现最基本的数据读写功能只需要在TD_Init函数中进行配置,由于篇幅原因这里仅列举比较重要的一些寄存器的配置情况(表1)。

这里仅仅配置了端点2和端点6,端点2配置为写设备地址,端点6配置为读设备地址,两个端点都设置为4个缓冲区,缓冲区大小设置为512bytes,两个端口都设置为自动方式,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读写数据非常方便,大大减少开发时间和复杂性。

接口时序设计

异步slavefifo写时序设计

外部主控器进程如下:

IDLE:当写事件发生时,转到状态1。

状态1:指向IN FIFO,激活FIFOADR[1:O],转向状态2。

状态2:如果FIFO满标志为1(1:FIFO不满;0:FIFO满),则转向状态3,否则停留在状态2。

状态3:传送总线驱动数据。传送一个数据,激活SLWR,转向状态4。

状态4:如果有更多的数据要写,则转向状态2,否则转向IDLE。

实现异步从属FIFO读和实现异步从属FIFO写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

驱动程序设计

驱动程序设计主要包括驱动程序设计、用来安装驱动程序的inf文件设计。Cypress公司为了使用户使用简单,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用户只需要对其驱动程序和inf文件作一些必要的修改就可以实现需要的功能。用户可以去掉Cypress公司提供的部分不需要的功能,同时需要对USB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和串描述符进行修改。

固件驱动程序的功能是使计算机认识自己的USB设备,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固件程序配置,固件配置程序可以在Cypress公司提供的框架下进行修改,主要是对端点和选择模式相关的寄存器进行配置,然后通过提供的hex2c将生成的十六进制文件转换为一个数组,并将该数组替换驱动程序中的firmware[],用DDK进行编译产生固件驱动程序。计算机通过搜索注册表中的设备VID和PID来识别USB,如果存在EEPROM或者是FLASH,则这个VID和PID可以开发人员自己定制。如果没有EEPROM则VID必须为04b4,PID必须为8613,否则设备将无法被识别。

下载固件驱动程序后,需要下载通用驱动程序,通用驱动程序可以完成需要设备完成的一系列功能。通用驱动程序可以直接使用Cypress公司提供的通用驱动程序。配置的时候VID和PID必须和inf文件中通用驱动程序的VID和PID一致。

lnf文件的编写

所有的USB设备都至少具有一个VID和PID,VID和PID通过设备描述符表提交给Windows系统,同时,Windows系统使用INF文件将某一个VID和PID绑定到某一设备驱动程序。这样,Windows系统在知道了设备的VID和PID后,就通过存储在INF文件中的信息查找该设备的驱动程序。第一次安装后,VID和PID信息就保存在注册表中,以后当该设备重新插上时,系统就会在注册表中很快的查找该设备的驱动程序信息。

固件驱动程序的VID和PID必须为04b4和8613(如果有EEPROM则可以定制),固件驱动程序主要是用来自动加载固件配置;通用驱动程序的VID和PID必须和固件程序中配置的一致;

读写测试的C语言程序

操作设备之前需要安装驱动程序,此时需要把sys文件和inf文件分别拷贝到系统文件夹system32drivers和inf下,然后依次选择驱动程序目录文件进行安装即可,驱动程序安装成功后就可以对设备进行访问。访问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打开设备、操作设备、关闭设备。

打开设备可以通过符号链接名方式,用CreateFile函数可以以同步方式打开设备,获取设备句柄。操作设备通过DeviceIoControl函数可以完成,由于接口时钟不同,所以要用异步方式对设备进行读写,否则设备读写将会出现错误;读取设备时采用直接程序控制方式,即CPU不断查询设备的FULL状态位,当有数据到达时该位变为低电平,CPU就开始读取数据。设备操作完成后通过CloseHandle函数关闭设备句柄。

结语

通过上述从底层到上层设计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实现标准的USB1.1和USB2.0协议,实践表明,该设计在光缆检测系统中工作良好。随着个人电脑和各种电子产品,如打印机、扫描仪、调制解调器等,还是新出现的外围产品,如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硬盘、闪存等,几乎100%支持USB,因此USB接口的应用十分广阔。

二手设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变电设备检修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变电设备检修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建国初期的故障维修,到变电设备的定期计划维护,这两种方式在当时的发展条件下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变电设备更新换代,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多新的挑战,原有的设备检修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1 变电设备检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变电设备检修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使供电在可靠性方面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检修方式问题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对于变电设备的检修主要采取定期维护和故障检修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时代的进步,电力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上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依旧按照原来的检修方式来操作,势必会造成人力和资金的浪费。

1.2 检修工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们的电力检修工作者已经习惯于原有的检修方式,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型的设备时,无法顺利的进行检修工作,以保证供电的正常运行,加之检修队伍长期缺乏技术过硬、知识先进的新鲜血液的注入,使部分城市的检修队伍水平严重滞后于变电设备的更新和发展。

1.3 检修工作的成本过于高昂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不论工商业发展还是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对电力有着严重的依赖性,而在传统的检修方式下,必须停电才能进行检修工作,这使得进行检修工作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4 检修工作的无目的性

在传统的检修模式下,相当多的供电企业都是为了检修而检修,每次检修都是全方面的,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布置,使检修工作不仅耗时长,还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随着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变电设备的负荷大增,以前的检修问题就暴露的更加地明显,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继续发展和提升。

2 关于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挖掘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要使检修工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尽量对工作制定详细的技术指标,使检修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能有详细地方向和目标。加强检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检修工作中能够尽职尽责,集中力量攻坚,将有限的检修力量优先投入到关键项目的检查和维护之中,加强成本管理,使工作成本透明化,并将之与绩效和考核制度相结合,以此来减少成本的支出。同时,加大对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因为再先进的机器终归是机器,如果不能正确操作,它可能就是一堆废铁;完善各方面的规章适度,使檢修工作者按照检修制度进行工作,控制检修风险,尽可能避免因检修工作的失误带来的损失。最后,要做好检修工作的后勤保障,如检修工具的供应与维护,培训工作所必须的文件和操作规程的制定等方面。

2.2 采用先进的变电检修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电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上世纪90年代的电网建设使我们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以满足逐渐增加的电力需求,建设了许多的新电厂,铺设了覆盖全国的新线路,还设置了大量的变电所。而在新世纪的今天,全国的电网已经基本铺设完成,我们更应该注重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对于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应该精打细算,变电设备的检修方式也必须进行优化,借此来减少工作成本,防止因为停电检修带来的损失,使变电设备能够更加持久和稳定地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新方式。

所谓状态检修,就是用高科技手段来检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来决定是否该进行检修的方式,它对于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以现在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条件来讲,要想一刀切似的全部实行状态检修还很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能修的就修,修就一定要修好,而且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将状态检修在刚刚建设或改建的工程项目里率先进行试点实施,在实践中摸索出规律和经验之后,逐步加以推广。而对于那些老旧程度过高的变电设备则需要针对发生故障较多的关键之处安装简单实用的设备,再辅以科学的操作来逐渐延长检修间隔时间,等到条件成熟,再采用状态检修。

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状态检修是一种崭新的检修概念,是随着计算机等配套科技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方法,它具有传统的检修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传统的变电设备检修方式就应该完全的被淘汰和废弃。因为我们在实践一项新的检测技术时,要全盘考虑它各方面的性能,如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等方面,在使用新的仪器之前,也要考虑清楚它的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例。所以对我们来说,一切可以了解设备情况且便宜实用的方式都应采用,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汇总来的信息资料来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要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来完成对于系统的综合性诊断分析。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充分调动资深检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投入到检修工作之中,因为再智能化的设备也仅仅是机器而已,最终来判断是否需要维修及如何进行维修,都是由人来决定的,当然,科技的发展为人类解决问题带来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分析和更加逼真的模拟操作,这个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

总而言之,从事故检修到定期检修再到状态检修,我们变电设备检修方式的变革是遵循科学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准则,坚持将变电设备检修方式是否真正减低了检修成本;是否使变电设备具有更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在投入与产出方面具有优良的比例等方面作为衡量其科学与否的标石。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推广实施状态检修,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霍学红.变电设备检修进度与成本控制讨论.硅谷,2009,7.

[2] 卜庆伟.变电设备检修状况概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6.

[3] 丁柏林.变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安徽电力,2007,6.

[4] 朱维政.浅谈变电设备检修制度.电力安全技术,2000,12.

[5] 何勇.输变电设备检修管理优化探讨.浙江电力,2010,10.

[6] 黄继攀.对变电设备检修的若干问题分析.广东科技,2008,11.

上一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总结范文下一篇:预备党员综合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