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学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06

融合新闻学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随着互联网、手持终端等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的主力军。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完毕,新媒体的产生和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新闻传播的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一、媒体融合基本情况

1. 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加入新媒体的阵营。在当前,几乎不再存在一个完全的传统媒体,即使是以古籍整理刊行为中华书局出版社也于近期开设了收费网络平台,在短时间内仅微信个人用户就达到近40000。而新闻媒体,由于其时效性,进入网络平台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传统的媒体是以纸质和广电传播为主的,但是能够在当前仍然运作的传统媒体主体,必然有了网络渠道。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门户站、手持终端门户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中国媒体,以上的媒介渠道缺一不可。

2.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异军突起。除了以传统媒介为根本平台,将影响力扩散到新媒体领域的传统媒体机构,更有一些从新媒体行业开始发展,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在当前国内新闻行业中举足轻重的行业翘楚。也有“非典型”的新媒体的新闻主体,首先是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和软件,在这些平台上有上文提到新华社等传统媒体开设的帳号发布相关新闻,又有个体和机构帐号发表有意或无意中收集的新闻线索及评论。其次是较为传统的论坛、BBS网站,如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虽然这些网站并不是以新闻发表为主,但是有相当多的个人和团体用户将其作为资讯的发布的平台。第三是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在首页推荐和关键字推荐、热搜榜中,对新闻资讯进行二次传播。

3. 新闻受众获取资讯的方式纷纷改变。当媒介融合这一语境下,人们阅读习惯的最大改变是超文本带来的。超文本的两个特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其一是“超链接”,在一条消息中的关键字,可以随时点入相关的消息,其关键字也可以引入其它的相关信息,使读者得到相关新闻立体全面的消息,通过关键字的关联和检索读者可以了解到相关消息。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方式的新特征

1. 说话人与听话人身份的模糊。在当前的媒介融合的环境中,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已经不存在了,新闻现场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在网上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即使不是事件的亲历者,普通读者也可以通过开放评论功能的门户站、论坛和BBS、微信和微博上发表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并在公共平台和朋友圈中进行传播。

2. 超文本的表达方式带来的采编方式的改变。超文本是当前新媒体一个典型特征。于是对于采编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同的平台上,表现相同的事件,但是又将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何合理的编排文字、图片、音视频,以及如何将不同的媒体平台配合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超链接这一概念由网络上产生,但已经逐步通过网址、电邮、社交媒体号码等方式渗入到传统媒体,而二维码则将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无缝地对接起来。

3. 转发与“@”带来的二次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看一个媒体的受众或一条消息的传播情况,主要看纸媒的发行量和收视收视率。而在当前,则更多的是点击量,收获了多少赞以及转发量。转发与“@”使普通的读者成为资讯流转的参与者与评论者,参与感的增强与转发的方便性,使新闻资讯的流转渠道更多,范围更广。

三、几点思考

1. “全媒体”趋势的到来。当前是一个由“媒介融合”向“全媒介”过渡的时期,随着网络盲区的消失和个人终端的普及,各种媒体的融合向一种越来越深入的方向发展,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任何一个单一媒体将在这个时代难以生存下去。各种传统和新兴的媒体将进一步的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全平台共享、全民参与、全产业竞争的新常态。我们在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同时,要对于未来的“全媒体”时代作出必要的前瞻。

2.资讯的多元化与同质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发布的主体较传统媒体时期明显增多。这意味着读者的选择更多,但是在发布主体增多的情况下,为了吸引眼球,同时也是因为大多数新兴的发布主体并不具备自主的采编力量,片面求快求新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的同质化反而增强了,不同的媒体上具有相同的头条新闻,内容和表述也十分相似。

3. 新闻的社会责任感。在各种主体都可以进入到新闻的发布和传播的“媒介融合”时代,也造成了新闻传播整体上的逐利倾向,从业者没有经过传统的新闻从业者教育,在丧失了话语权的同时,部分从业者也丧失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虚假消息、商业炒作、新闻的娱乐化等情况,严重地破坏了新闻的生态。

4. 新闻人与“媒介融合”。面对着以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新闻人也在不停地改进,寻找突破。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前瞻性,这种前瞻性尤其要存在于院校之中,我们培养的是四五年后的新闻从业者,而倘若是用四五年前的思路来进行教学,就将落后十年。只有与时俱进,深入体会新闻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参 考 文 献

[1]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开.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的专业素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

[3]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

融合新闻学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时代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生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业、广播业以及报业等,在时代浪潮和互联网技术的强力推动下,自媒体时代到来,并对传统的媒体环境带来挑战与冲击,共享协作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兴起,让传媒与媒体的功能渗透到了每个行业与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如何进行改革与创新,在顺应自媒体时代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摆在县级电视台发展面前的一道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县级 ;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应对策略

随着时代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等飞速发展,我们已经逐步买入了自媒体时代,微信、微博以及各类网站平台上的信息铺天盖地袭来,为“每人都能发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机会,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一轮的压力与挑战。在传统媒体的格局下,传播的主体主要是相关新闻机构,新闻报道的话语权由报刊编辑、新闻记者等掌握,而今在自媒体时代,社会公众的媒体话语权正在逐渐扩张,每个人都能够运用网络,拿起手机上传视频、谈论话题以及表达观点,担当起新闻发布者和制造者的角色,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来看,自媒体的出现更加接近与符合新闻的本质。

县级电视台是中央、省、市和基层之间沟通与信息传播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肩负着传递基层呼声、传播上级精神的重要责任,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发展,使得传统电视台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同时相对来说县级电视台在整个电视媒体中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其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大。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得县级电视台的观众流失比较严重,而且新闻节目编排、节目内容等也亟待完善与调整,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调整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走向,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是摆在县级电视台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内容将对此做出比较具体的分析。

1 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自媒体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呈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媒体上,评论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对相关事件发表看法与观点的手段,较之于传统新闻媒体的说教式的新闻评论,自媒体的平台更加开放,普通公众和媒体人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都可以针对相关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自媒体平台上各种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这拓宽了新闻传播的广度。

2)自媒体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理念。在时代飞速发展以及自媒体日益扩大的今天,有些传统的新闻媒体也逐渐朝着自媒体平台过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旧媒体逐渐融合,使得新闻传播既有着传统新闻传播必备的权威性,也具有自媒体时代带来的时效性,这有利于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也可以说,自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得到了更新,新闻传播逐步由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朝着更加多方面、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3)自媒体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现如今,在自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传统媒体也开始尝试借鉴自媒体时代发展带来的优质内容,从新闻的传播效果、选材以及发布等都将自媒体新闻作为参考依据,有的甚至还和自媒体开始合作进行创作性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与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实现交互式融合,从而利于创作出更受观众喜爱的新闻节目,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成本,也更好地制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电视新闻节目。

4)自媒体拓宽了新闻传播的反馈途径。传统新闻媒体由于受到自身技术的封闭性等方面的影响,无法与受众进行实时性的交流,受众不能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变成单向传播。但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方式,媒体人可以随时了解与掌握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看法,并且根据受众的建议与观点去修正新闻的相关细节,无形之中拓宽了新闻传播的反馈途径,让新闻传播的更广。

2 自媒体时代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应对策略

1)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观众是电视台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活力源泉,有了“观众缘”,电视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变得更加优质化,就要注重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县级电视台相关负责人要审时度势,利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式,强化观众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参与度。同时微信或者微博等平台中还可以经常性地添加观众所关注的热点内容,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同时,也可以拿起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获得更多精彩的要闻,同时开展一些有奖问答、网上投票等活动提高关注度,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在加强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不仅能够汲取到更多创新性的营养,而且县级电视台也能逐步实现飞跃式的时代化发展。

2)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节目的传播者,人人都能够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在网络中发布小视频、文字等,这样虽然丰富了新闻的内容,但也增加了不实新闻出现的频率,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县级电视台要在借鉴自媒体所带来的优势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县级电视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比如,针对一些大型的新闻事件,除了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以外,县级电视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需要,在自身的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以及其他網站中以醒目的标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在线为观众进行实时的解答与回复,从而在二者互相结合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新闻节目的公信力,让观众在了解与掌握新闻节目内容的同时,也能知晓新闻背后所具有的意义,更好地发挥出自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

3)提高新闻人才队伍的素质。众所周知,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要想实现更加优质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县级电视台要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以及自媒体时代的要求,加强对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新闻人员工作守则的完善、邀请外界专家来台指导以及推荐优秀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地提高电视台新闻人才的素质,以便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完善提供更加扎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县级电视台要以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更优厚的薪酬待遇、福利待遇等吸引更多社会人才加入到县级电视台这个大家庭中来,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与考核,在奖优惩劣的前提下使得新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再有,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电视台所有工作人员都要通晓相关软件的性质与使用方式,县级电视台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各工作人员对微信、微博、抖音等观众所青睐的软件的运用程度,并派遣专业人士定期维护与整改县级电视台网站,从而在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也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优化以及电视台的与时俱进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4)采用更加生动化的传播方式。在自媒体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更要注重采用生动化的传播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谋取更时代化的发展。

其一,要进一步强化现场直播,巧妙的运用声画技巧,要适当地运用冲突性画面、对比性画面、简化或者兴奋点的画面,还有构图、人物特写等技巧,同时利用摄像机的音频传输手段、声画记录功能等手段,全方位地将现场画面传输给观众,让观众紧跟新闻事件的发展,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观众的知情欲望。

其二,可以考虑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可以借助于讲故事的形式,以人物为中心将整个事件铺展开来,更加细致的展现事件的每个细节与情节,并在播出的过程中随时在电视台的专属网站、微信、微博中倾听观众的心声,并找准观众的关注点进行细节性强调,从而在吸引观众注意的基础上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为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埋好伏笔。

3 结束语

在自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合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与技术优势,不断地推陈出新、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节目质量、优化电视台发展的良好途径与方式,逐步实现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伟旺.媒体融合时代下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5).

[2]高爱军.浅谈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47.

[3]王斌.浅析自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及编辑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7).

[4]胡梅红.浅谈自媒体时代基层电视新闻如何创新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7(11):224.

作者简介:高艳珍,研究方向为电视节目采编、电视文字画面编辑。

融合新闻学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信息技术与财会实训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创新融合实践研究

4、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材建设

5、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研究

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7、基于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数据结构教学编排与实践

8、高职工程教育“融合创新”范式的行动指南、有效载体与实现路径

9、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融合创新

10、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效果评估模型分析

11、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2、小学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课堂教学初探

13、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现状分析

14、“互联网+”教育下中职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15、专业群视角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实然困境与发展策略

16、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创新融合的策略探究

17、数据分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18、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19、《书间精灵——藏书票》一课中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20、“互联网+”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21、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三个“点”

22、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2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运用

24、SPOC支持下翻转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5、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26、高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27、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28、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发展策略研究

29、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30、基于“互联网+”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探讨

31、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

32、高职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新工坊式创新教学模式

33、初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探讨

34、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

35、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与创新

36、林业高校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分析

37、基于创新驱动战略的高职产教融合的问题与发展路径

38、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

39、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40、TPACK视域下提升四川民族地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效的策略研究 ??

41、“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创新

42、“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护理教育的创新研究

43、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4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教学方式创新评述

45、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趣味化

46、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出路

47、“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48、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策略

49、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教学的融合创新

融合新闻学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实践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路径选择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4、河南党代会:用“中原方程”谋河南的事解中国的题

5、以赤子之心努力推动顺义科学发展

6、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7、不忘初心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8、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9、城市版图上书写“西城气派”

10、基于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乡村生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11、中国乡村之声:对农广播公益性的全面回归

12、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3、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

14、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5、加快建设“绿富美”的“田园松阳”

16、如何看待地方科学院与省属高校走向科教融合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与中国城镇化观察

18、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探索报告

19、坚持“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

20、乡村振兴的“崂山样板”

2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忠诚履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22、坚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23、乡村振兴重在城乡融合

24、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再思考

25、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26、2007年中考政治热点综合测试题

27、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新沁源

2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9、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柳拯: 科学谋划“十四五”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30、牢记殷殷嘱托 走好新赶考之路

31、安徽省界首市实现绿色崛起的启示

32、中共山西省委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

33、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研究

34、以中国梦方略思想成就大学生理想信念

35、“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36、2010年高考作文题精评

37、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38、重庆茶企品牌营销分析与建议

39、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0、变与不变:后脱贫时代中国反贫困治理的辩证思考

41、新时代城乡命运共同体建构:价值意蕴、现实阻力与路径指向

42、“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4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44、激发新活力 谱写红桥发展新篇章

45、“诗画梅江”旅游专线开通

46、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

47、探索“十四五”内蒙古发展新路子

48、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49、认真领会《意见》精神 推动张掖科学发展

融合新闻学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2011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奖项发布

3、以诗说法:马一浮的诗歌创作取向

4、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2021)

5、社区能力视角下协商系统实践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向 

6、论明太祖与农民的经济关系

7、适应新时代 聚焦新目标 落实新部署

8、乡村家庭秩序的伦理逻辑与现代变迁

9、问道武当仙山,探秘桃花真源(下)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1、闽越族早期的族群特征与文化

12、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研究

13、广州伊斯兰教研究(上)

14、2019上海管理科学论坛:面向未来的管理分论坛纪要(上)

15、茶峒村发展多元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

16、《庄子·天下篇》与内圣外王之道

17、“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学校强化科技服务的关键问题探析

18、后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农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9、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研究(2019—2020年)

20、中小企业枝繁叶茂 伟大祖国兴盛富强

21、农旅资源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实践路径探究

22、《考工记》与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之建构

23、圣谕宣讲小说:一种被湮没的小说类型

24、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综合施策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

25、民意操控、皇权危机与党锢之祸

26、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7、2013中国直销业绩报告

28、东汉中晚期儒家义利观的新发展

29、100个CFO的8年

30、日本产品的魅力在于高品质和功能性

31、发展与溃灭:基于哲学政治的角度

32、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系统思考

33、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动因研究

34、明清两淮盐业经济影响下的区域文艺创作与消费

35、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与启示探析

36、反腐:有一种力量叫文化

37、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变迁及展望

38、老挝:2016年回顾与2017年展望

39、先秦诸子还原的思想力与方法论

40、探讨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41、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的经学底色与礼治指归

42、代表、委员纵论社会经济十大热点

43、民间管理思想的激荡和冲击

44、司马迁的新帽子:思想家

45、中学化成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46、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创新关键词

47、近70年来乡村治理体制与政策实践的反思

48、新形势下业财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49、爱情叙事的功能、故事构成与伦理表达

融合新闻学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职业院校学生社团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3、“大思政”背景下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4、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5、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6、党建引领,答好“课程思政”时代问卷

7、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

8、如何上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9、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贡献教研力量

10、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分析

1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关于加强新时代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思考

13、“八个统一”: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探析

14、课程思政视阈下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

15、“四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16、打造优质思政课教学课堂 ,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

17、装备制造业视域下实践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刍议

18、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19、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

20、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质的四重维度

21、教育学生成为有信仰的人

22、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4、浅析提升初中思政课育人功能的策略

25、一体化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与路径优化

26、CIPP模式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提升刍论

27、后疫情时代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育人模式初探

28、全人教育理论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9、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混合型模式融合的研究

30、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31、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32、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的融合探讨

3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讨

34、基于“三教”改革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探索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35、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36、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应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37、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水利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改革与应对策略

38、“课程思政”融入基础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39、诊断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讨

40、民办高校英语精读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探索研究

41、“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

42、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

4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医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对策

44、思政课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45、新时代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实证研究

46、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辨析

47、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48、学习“七一”重要讲话 提升会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49、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玉溪探索

上一篇:新警培训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与马原学科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