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范文

2024-03-05

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范文第1篇

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这三大网络,被称简称为三网。而为了充分利用这三大网络的优势,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更好的发挥三大网络的作用。三网融合政策一直的国家所倡导的。在近期由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2015年三网融合政策的发展趋势。用总理的原话说,就是“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2015年,三网融合的政策依然会持续推进,惠及到更多的用户。众所周知,以前三大网络各自为政,三网融合,打破了运营商之间的垄断地位,允许经营其他的业务。以北京地区为例,比如有线电视运营商歌华有线就推出了基于有线电视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而电信运营商北京联通则提供了基于宽带网络的IPTV电视直播节目。

除了三网融合之外,还提出了要加快光纤网络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更加利好智能电视产品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很多智能电视都内置的正版视频点播平台,要想流畅观看1080P或者4K视频,对带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光纤网络,提高宽带速度,也能带动智能电视的销量,利好整个行业。

从传媒角度来看,三网融合后将给内容制作商带来一次春天,给广告代理商进行一次洗盘,而国内传媒媒体的转型将会异常艰难。渠道整合后,现在那些依靠渠道优势的传统媒体会突然立刻发现数据的变化,比如各地卫视的收视率,而以前这些卫视即使节目内容表现不佳,但是依靠在收视覆盖的优势一直受广告主青睐,哪怕各台播同样的电视剧依然可以各自赚得盆满钵满。三网整合会改变这一状况,所以有湖南卫视这样的先知先觉者提出改革的想法,主动尝试制播分离。传统媒体在失去有线网络+电视机这一渠道保护后被迫和网络媒体短兵相接,在视频领域直接竞争。抛开执照的影响因素,传统媒体基于多年节目制作的经验,包括人力、设备等资源优势,在内容竞争保持一定优势。但是在赛事转播、影视剧等领域与网络媒体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是在CCTV5还是PPTV观看足球转播,是在某电视剧频道还是在优酷看电视剧连播,选择权都在观众手中了。而娱乐节目得依靠传统媒体以及独立的内容制作商来提供。另外新闻受执照限制,依然是传统媒体的优势。

广告运营的模式一定发生变化,基于点播的广告模式和现在插播模式完全不同,拥有互动技术的广告代理商将崭露头角,依靠传统媒体资源型广告公司也必须随之转型,国内如昌荣传播这样的公司已经开始数字电视广告运营的试水。

不管三网融合的进度如何,技术发展的趋势不会逆转,参照国外媒体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例如Apple TV已经在改变用户收视习惯并引发电视大战,Hulu也算国外传媒巨头的试水。在技术成熟的未来那一天,我们会发现如同广播和报纸一样,传统媒体不变则亡。

1. 2014年全世界范围内的运营商重组趋势在天朝不适用。人家是市场行为,天朝是政策指导行为。运营商跟内容商合并,人家合出来就是全球500强,天朝合出来就是个怪胎,更搞笑的是,这怪胎还找不到合适的zf行业主管部门来管,谁当亲爹都不知道。

2. 跟广电合并不靠谱。广电系代表国家政治利益,是真正的垄断,斯巴达后地位日益强势,根本不是搞市场化搞得人人喊踩的电信系可比的。电信系想跟广电合,广电还不见得想跟电信系合呢。爹妈都不一样,门不当户不对,还想凑一块儿过家家?这是中国梦。

3. 三网融合名存实亡。两方已基本形成默契,都懂。加之初衷是节省投资,但现在该投的钱已投了,冤枉钱花也花了,再提这冷饭已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没意思的是,这货可不仅是市场上的概念冷饭,这更是政绩上的烫手山芋,劣质政z资产... 不解释。

4. 通信市场不是缺乏竞争,而是市场饱和,增长无法再靠规模,只能靠服务。但想想哪个发展成本低?这种过度重服务+零和博弈的行业没多少人真心想掺和,比方虚拟运营商,叫人家来人家都不情不愿。重组(规模合并)是重组不出竞争力的,国资委不是傻子,鸡肋市场折腾也折腾不出效益,图耗力气而已。

5. 重组后转公益型国企的必然后果绝不会是提高待遇,而是裁员减负,要买断清偿。这钱从哪里来?又得无谓地消耗成本盘子,而且这种成本代价跟国家战略(凡属是赚钱的战略)没毛线关系,还影响社会稳定。现在有哪行能消化运营商那么多人力?或者你会说互联网+难道不是国家战略?那我告诉你互联网+是指望除电信行业之外的周边行业赚钱(哪怕只解决游民就业,哪怕再不靠谱的创业,也是给zf减负,也算赚钱),唯独不是指望电信行业本身赚钱...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别谢,我的名字叫做dang员…莉卡酱既然能公开发声批评运营商,就是认准了这是个夕阳行业,不怕开水烫,打个60分就好,但别碍着zf减负赚钱,其注意力早已不在国内饱和的电信市场上。

6. 好吧,再退一万步,即便真重组+清退了,扫尾的事情做完,重组之后资费就一定会低?服务质量就一定会好?不会的。用过那种免费+人人可用但却其实上人人都没法用的校园局域网或公共wifi么?以后的网络,也许就那样,这就是大锅饭。水、电、气、石油,是无所谓服务质量的。但网络不一样(连IP通信协议本身都是不保障服务质量的),运营商现在就一服务密集型行业;出了那价钱服务不到位,可以说是运营商的错,但不出那价钱无服务可享受,在市场经济下这叫市场规律,在计划经济下这叫低效大锅饭的经济规律使然;无论是否重组、是否市场化,只要是片面关注降资费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才是小白用户们与互联网+们的真正灾难。

7. 就运营商内部士气而言,不多讲,有几位懂运营商的老专家说得好,人不怕委屈只怕灰心丧气。现在重组也恢复不了运营商斗志。看人做事不能光靠制度,得看有无内在动力。真成低薪包养的公益型垄断企业了谁还考虑行业发展?谁还在乎用户?实在未必有那好心情。

综上,国内饱和的通信市场现状不是靠重组能够改变的。以后行业唯一的出路在于提高服务质量。而重组加降低资费都解决不了电信行业的发展问题。

制造题材哄抬股价忽悠接盘侠本不需要什么逻辑,也更不需要真正关注一个行业的死活与未来。看看三家运营商里面谁股价哄抬得最猛,你就会明白谁是这出戏中表演最卖力气、也就是最急于退出的影帝。。。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骨干企业。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于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原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以13.4亿元资本金艰难起步,经过十年发展,已成为拥有843亿元净资产、2129亿元总资产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在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电信移动通讯邮电总局”。 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2001年, 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产生了北网通,南电信。 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新正式挂牌成立。

国务院:2015年底前“三网融合”实施范围扩至全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完善宽带网络标准。

意见指出,到2015年底,全国设区市城区和部分有条件的非设区市城区80%以上家庭具备100Mbps(兆比特每秒)光纤接入能力,50%以上设区市城区实现全光纤网络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Mbps,其他设区市城区和非设区市城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10Mbps,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50Mbps、100Mbps等高带宽接入服务;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动宽带。建成4G基站超过130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地区网络深度覆盖,4G用户超过3亿户。

意见明确,推动电信企业降低网费。电信企业要增强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实现网络资费合理下降。鼓励电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网费明显偏高的城市开展宽带免费提速和降价活动,将具备网络条件的4Mbps以下铜缆用户接入速率免费提升到4Mbps—8Mbps,下调百兆光纤接入网费,更多让利于民。引导和推动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流量优惠、闲时流量赠送等多种方式降低流量资费水平,提升性价比。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套餐匹配等服务,指导电信企业完善流量提醒服务,让广大用户用得安心、实惠。鼓励电信企业向社会发布网络提速降费方案计划,并进一步完善具体办法。

意见还指出,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创新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式,加快推进集中统一建设和专业化运营,全力保障4G网络建设进度,促进铁塔等电信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提高效率和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2015年底前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

【打通阻碍“互联网+”发展的“肠梗阻” 】电信法经过35年依然难产,由于无法可依,诸多发展中的矛盾难以解决,直接导致三网融合20年没有明显进展,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光纤化改造,处处都是拦路虎,想快都难,有运营商员工感慨“谁知光世界,兆兆皆辛苦”。

把握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打造发展新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基于对大力发展“互联网+”的重视,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作为基础承载通道的宽带网络迫切需要改造与升级。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 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三年内的网络建设投资不低于1.1万亿元。《指导意见》指出,2015年全国设区市城区和部分有条件的非设区市城区80%以上家庭具备百兆光纤接入能力,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兆。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工程,原本是国有大型电信运营商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的一个重要部分,竟然成了某些部门和单位的“唐僧肉”,遭到任意阻挠,随意收费。 进场费破坏用户的公平选择权

据记者采访了解,居民小区物业以及商业物业公司向电信运营商收取高额宽带进场费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现在物业公司收费名目繁多,运营商想进小区首先找物业公司谈,物业公司一般按照每户收取一笔价格不等的入场费,算下来十几万的花费都是小数目,有的小区居然要到80万元。此外,有的物业公司后期还会向宽带运营商收取收入比例分成等。

运营商在实施宽带“提速降费”的过程中,运营商需要将以前的铜线传输电缆,更换成传输速度更快和更稳定的光纤传输。面对高额的进场费,电信运营商抱怨自己成了唐僧肉,“提速降费”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用户埋怨,由于物业公司的从中作梗,往往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只能选择无法达到网速质量标准的小宽带商,国家鼓励的“提速降费”好处享受不到。

小区物业公司收取电信运营商宽带进场费是否合法?中国联通表示,如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看,小区物业公司用进场费来选择宽带运营商,是违规的。早在2007年,工信部和建设部曾下发通知,要求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的通信管道和楼内通信暗管、暗线同步建设,并预留用于安装通信线路配线设备的集中配线交接间,建成后统一移交给业主。换句话说,小区内通信配套设施由全体业主共有,物业公司并没有权力利用这些设施经营牟利。 2013年,工信部和住建部又联合印发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保障用户自由选择运营商的权利。但这些通知和文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没有太大效力。 时代发展呼唤电信法

按照工信部“宽带中国”专项行动设立的目标,今年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要达到8000万户。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打通运营商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无疑非常重要。

记者在北京联通采访时了解到,作为北京最大的宽带运营商,北京联通按照市政府要求,计划在两年内,也就是2016年底完成全北京范围光改,并最终实现100M的接入能力。不过,在光改的“最后一公里”——进小区施工和入户装机的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沦为“弱势群体”。在光纤化改造过程中,处处都是拦路虎,想快都难,有运营商员工感慨“谁知光世界,兆兆皆辛苦”。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宽带中国”战略和北京“十二五”规划,并将成为国家“互联网+”总体部署的绊脚石。

2013年,北京市工商局、通信管理局和住建委三部门曾联合电信运营商和小区物业管理企业,针对小区宽带接入服务行业中存在的费用高、网速慢、服务差等违规现象进行规范整顿。截至当年10月底,工商部门对8家房地产开发商、32家物业公司和15家宽带运营商进行了调查取证,立案47件,结案35件。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老样子,许多物业公司还是各行其是。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电信法,通知和文件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通信行业亟须一个完善的电信法来保障。此外,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也要到位。

刘韵洁院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提速降费”的实现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通过立法等手段来保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及共享的“通行权”很有必要,也是很迫切的。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认为,电信法经过35年依然处于难产状态,由于无法可依,诸多发展中的矛盾难以解决。电信法的难产,直接导致了三网融合20年没有明显进展,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包括某些运营商的资源垄断,以及小区物业的垄断,都是其中的典型问题。

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范文第2篇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促使通信领域不断创新改革,推进我国通信技术实现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模式下我国有线电视技术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并在激烈的电信竞争中提高了我国通信产业整体实力,巩固通信产业地位。本文将结合三网融合现状以及该模式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在该模式下我国有线电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三网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 通信产业 数字化 网络近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在三网融合模式下给人们带来较多积极影响。三网融合模式的推进是对传统有线电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多功能通信环境,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电信网的整合下,实现多种服务享受。三网融合相比于以往有线电视应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通过单一终端进行多种服务的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三网融合是有线电视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提升人们整体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三网融合现状

自2010年起我国开始推行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即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服务共享。该试点工作的推行对我国通信行业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仅我国通信行业加大发展力度,全球广播电视行业都在向该方向发展,成为通信行业发展必经之路。三网融合的实现大大提升通信行业收益,为用户带来便利。就目前三网融合现状来看,该技术仍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融合手机媒体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实现业务拓展。现阶段智能电视的发展成为业界的新兴业务,其发展规模和形势不断扩大,在丰富用户应用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其认知。

三网融合是电信市场竞争中一个新的主题,使电信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大,提高电信行业之间的紧张感,促进电信企业积极进行有效措施的探讨,促进企业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产业链的完善[1]。三网融合能够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同时能够稳固我国通信产业重要地位。

二、三网融合中有线电视技术应用与发展

2.1数字化技术

相对于以往有线电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采用模拟信号,而三网融合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改造,将模拟信号通过专业技术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现阶段我国数字电视应用处于发展时期,因此更需要第三方设备参与,促进网络信号转为模拟信号,进而进行播放。现阶段我国电视技术发展主要是应用机顶盒,但其覆盖率有限,所以说为实现有线电视技术新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2]。

2.2互联网与通信网资源整合与共享

现阶段我国通信网络建设主要采用分级模式,即通过分级进行管理、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维护。这种分级模式使语音业务以及数据业务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在此形势下实现三网融合能够有效改善通信网络现状,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现阶段通信网进行整合,以便于用户业务更加丰富。结合互联网优势,在三网融合中有着重要的资源整合特点。单一的点对点通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对网络互联网资源利用也有着制约影响。因此在网络资源流量日益增大的时代背景下,要对互联网宽带所带来的优势和压力进行合理应用,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对压力进行有效处理,达到资源共享同时不影响网络宽带占用[3]。

2.3升级网络宽带

现阶段有线电视清晰度逐渐提高,容量也不断增大,因此这给网络宽带接入带来了更大挑战。目前我国网络宽带接入问题对互联网与电视技术整合以及电信网与电视业务发展等问题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大对网络宽带升级至关重要[4]。将家庭网络宽带接入进行升级处理,对原有宽带免费升级,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宽带资源接入需求,同时推进电信网络发展。

2.4加强网络安全控制

三网融合中互联网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犯罪相关法律不多,这给网络安全控制留下隐患。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用户信息的丢失或被盗用,虚假信息以及网络诈骗较多,同时淫秽信息泛滥等。

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加大防火墙技术应用,用户身份认证技术以及信息加密技术等来提高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并且有关部门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控制互联网中一些不和谐、不健康内容的传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已成为我国通信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提高通信行业竞争实力,提升用户满意度有着积极影响。三网融合下,要积极开展有线电视技术探索,提高网络化和数字化,推进我国通信技术新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企业和用户的同时,推进我国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肖斌(1970.3--),男,安徽桐城人,本科,工程师,单位: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公司,主要研究方向:有线电视。

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范文第3篇

目 录

1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 4

1.1 总体目标 .............................................. 4 1.2 总体技术路线 .......................................... 4 2 业务要求 ................................................... 4

2.1 广播电视类 ............................................ 5 2.2 互动电视类 ............................................ 5 2.3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 ........................ 6 2.4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 6 2.5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 .............. 6 2.6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 6 2.7 媒体内容中心服务业务 .................................. 6 3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 6

3.1 业务平台 .............................................. 7 3.1.1 电视广播系统....................................... 7 3.1.2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8 3.1.3 互动电视系统....................................... 8 3.1.4 数据广播系统....................................... 9 3.1.5 信息服务系统....................................... 9 3.1.6 EPG系统 ........................................... 9 3.1.7 交易支付系统...................................... 10 3.1.8 宽带业务系统...................................... 10 3.1.9 媒体内容中心...................................... 11 3.1.10 多媒体通信系统 ................................... 11 3.2 网络 ................................................. 11 3.2.1 骨干网和城域网.................................... 12 3.2.2 接入网............................................ 13 3.3 终端 ................................................. 13 3.3.1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 13 3.3.2 家庭智能终端...................................... 13 3.4 运维和运营支撑 ....................................... 13 3.4.1 运维支撑系统...................................... 14 3.4.2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14 3.4.3 客户服务系统...................................... 15 3.5 监管系统 ............................................. 15 3.6 安全与防护 ........................................... 15 3.6.1 有线电视网络运行安全.............................. 15 3.6.2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运行安全.......................... 15 3.6.3 有线电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15 3.7 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 16 3.7.1 广电宽带网络交换中心.............................. 16 3.7.2 自治域号与IP地址................................. 17 3.7.3 路由协议及策略.................................... 17

3.7.4 与广电宽带国干网的接入方式及接口.................. 17 3.7.5 服务质量(QoS)保障............................... 17 3.8 广电话音网互联互通 ................................... 17 3.8.1 本地互联互通...................................... 17 3.8.2 长途互联互通...................................... 18 3

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地区等12个城市(地区)作为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这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全面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要按照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的要求,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创新业务形态,丰富服务内容,加快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加快和改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

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期间,有线电视网络主要有以下任务:(1)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整体转换;(2)创新服务业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3)按照试点方案开展电信业务;(4)提高业务运营支撑水平,增强服务能力;(5)实现网络互联互通;(6)保障有线电视网络安全;(7)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为了顺利开展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业务,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同步推进网络建设、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加快12个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小网变大网、标清变高清、看电视变用电视。

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三网融合试点任务,特制定本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1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1.1 总体目标

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标准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 1.2 总体技术路线

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的目标。

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2 业务要求

各网络运营单位应大力开展和推进业务目录中的必选业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推荐业务和其它业务。开展的三网融合业务要按照广电和电信主管部门的要求,确保内容的安全可信、网络的可管可控可靠和用户行为的可追溯可管,确保业务顺利开展。

数字电视业务应通过广播式和融合互动式电视门户呈现。电视门户是向用户提供各种融合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和数据的多媒体服务的入口,为

用户提供节目导视、节目预定、节目搜索、节目推介等电子节目指南服务。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必须开展的业务如下,可选择开展的业务详见业务附录。 2.1 广播电视类

1.模拟电视广播业务

模拟电视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模拟电视信号的业务。

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向用户提供6套或以上模拟电视广播节目。

2.数字音频广播业务

数字音频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业务。

建议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转播中央和本地声音广播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服务。

3.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基本标准清晰度或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音频及视频信号的业务。

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的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应有不低于60套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10套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频道节目。

4.付费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付费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按需付费的标准清晰度或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音频及视频信号的业务。

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应向用户提供的付费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电视频道合计不低于50套。 2.2 互动电视类

1.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点播业务

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点播业务是指为用户实时播送用户所实时选取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节目、并让用户对选播的视频节目具有快进、快退、暂停、播放等实时操作控制能力的业务。

视频点播节目内容库应不低于15万小时,可提供在线点播的视频节目内容应超过2万小时,其中高清晰度节目内容应不低于 1千小时。

2.频道回放和时移业务

频道回放业务是指向用户提供对播放完毕的频道节目进行点播收看的业务。时移业务是指向用户提供对当前播放的频道节目进行暂停、播放快退和快进等个性化观看服务的业务。

频道回放业务应向用户提供20套以上、播放完毕3天以上的频道节目回放服务;时移业务应涵盖的数字电视节目频道在20套以上。

3.电视信息服务业务

电视信息服务业务是指向用户提供通过电视浏览和查询针对电视制作的电视信息服务网站的业务。

电视信息服务应包括电视政务信息服务、电视城市信息服务、电视行业(企业)信息服务、电视社区信息服务和电视家庭信息服务等业务;应既提供信息浏览,也提供信息查询,如用户可查询家庭水电费、医疗社保等信息。

4.电视支付业务

电视支付业务是指用户通过交互电视进行在线或离线的缴费支付、购物支付、还款支付、账号查询等金融电子支付和结算业务。 2.3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是指建设并出租用于开展广播电视和通信业务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的业务,有线电视网络设施主要包括:光缆、电缆、光纤、同轴电缆、前端设备、节点设备、线路设备、发射天线、微波站、卫星地球站等物理资源,以及带宽(包括通道、电路)、波长等资源。 2.4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是指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各类网络设施将业务节点与互联网骨干网相连接,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将业务节点与用户终端相连接,为各类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主要有两种应用,一是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经营者等利用互联网从事信息内容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用等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二是为普通上网用户等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的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 2.5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业务是指利用IP技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将用户产生的IP数据包从源网络或主机向目标网络或主机传送的业务,包括采用TCP/IP协议,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为国际、国内用户定制互联网闭合用户群网络的服务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国际、国内会议电视和图像服务业务。 2.6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包含图像、视频、文字、音频等多种信息的融合通信业务,并且用户对通信全过程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多媒体通信业务包括多媒体交互话音业务、多媒体交互视频业务、多媒体多方通信业务、多媒体数据处理和交易业务、多媒体信息服务业务及IP电话业务等。 2.7 媒体内容中心服务业务

媒体内容中心(Media Content Center,即MCC)是基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媒体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MCC服务业务是指有线电视运营商利用已有的广电宽带网络、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广电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MCC业务主要包括媒体内容发布、虚拟主机、电子商务、系统维护(如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管理服务(如带宽 管理、流量分析、负载均衡、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诊断)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媒体内容发布是指电视台等内容提供商利用托管服务器,将自己的媒体内容或服务通过广电宽带网络发布并提供给用户。

3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有线电视网络将通过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发展演进,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业务体系,推进并实现三网融合。

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框架应遵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总体技术框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总体技术框架由网络技术体系、业务技术体系、运维和运营支撑技术体系、监管技术体系和安全防护技术体系等部分组成。

网络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网络技术架构、物理传输网络技术机制和功能要求、业务承载技术机制和网络功能要求、终端和家庭网等。

业务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业务平台技术架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要求、业务承载技术机制等。

运维和运营支撑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网络和业务系统运行维护以及业务运营支撑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机制,是确保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高效、可靠地管理和运营相关网络和业务的重要技术基础。

监管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第三方监管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机制,它涵盖内容、业务、结算、网络、互联互通、终端、用户行为等全方位监管功能,是确保有线电视网安全、可管、可控地重要技术基础。

安全防护描述定义了网络和业务系统的运行要求、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安全防护技术机制和措施,是确保有线电视网成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的新型公共基础信息网络的重要技术基础。

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应根据三网融合试点业务体系,按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总体技术框架,构建业务平台、网络、终端、运维和运营支撑系统、客服服务系统和监管系统等,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3.1 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是业务应用(能力)系统的集成平台、承载平台、业务应用系统与业务承载网智能适配平台。

业务平台应具有开放性,能够灵活方便地集成和承载支持三网融合创新业态的新兴业务应用系统;应支持业务系统间相互融合,可支撑基于各业务应用系统间融合的业务应用能力创新;应具有安全防护机制和措施,能够确保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

试点城市有线网络公司建立的业务平台应具有的基本业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3.1.1 电视广播系统

电视广播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模拟电视广播、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付费数字电视广播等业务的综合系统,是有线电视前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将视音频信号源整合成业务,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以广播方式传送到用户接收终端。

电视广播系统的功能、接口以及传输网络应符合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电视广播系统应具有冗余备份能力,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迅速恢复播出;系统的冗余可靠性应符合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新建的电视广播系统中的设备如信源编码器、复用器、QAM调制器等应能以IP方式互联。

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对较少用户收看的电视频道可采用切换数字视频广播(Switched Digital Video)技术传输。

3.1.2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数字音频业务的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功能、接口以及传输网络应符合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支持DRA、MPEG-1 layer2和layer

3、MPEG4 AAC和AAC+、Dolby Digital等编码格式。 3.1.3 互动电视系统

互动电视系统是视频点播、频道回放、时移电视、电视关联信息屏幕显示等业务的技术提供和支撑平台。它综合利用了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技术,可以使用户通过多种终端在任意时间观看节目。

互动电视系统应具有内容存储系统、媒资管理系统、媒体格式和编码转换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媒体内容注入系统、内容发布和分发系统及视频服务器等。

互动电视系统应具备至少支持15%用户同时点播的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应支持实时媒体内容注入;应支持多种视频媒体内容格式、多种视频流播放技术,尽可能满足用户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观看节目的需求;应能根据网络通道资源情况智能选择数字媒体内容传输通道,如基于IPQAM技术的窄播通道和基于IP网络技术的宽带交互通道。互动电视系统的视频流服务器播出控制列表可支持不同源的内容播出,即播出内容可部分来自视频流服务器缓存,部分来源于中心存储系统。

在试点阶段,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互动电视系统应尽可能支持相同的媒体内容格式和元数据格式;应至少实现与一个以上其它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相应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系统间节目交换,可实现提供跨域视频点播节目服务。

系统应支持的存储和播出媒体内容文件格式要求如下: (1)MPEG -2编码和TS格式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2)AVS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3)H.264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4)AVS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5)H.26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6)MPEG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7)音频:DRA、Dolby Digital, AAC, MPEG-1 layer3; (8)图像及文件:JPEG,PNG和文本文件。

视频点播节目内容采用CBR方式编码,标准清晰度节目内容的MPEG2编码码率为3.75Mbps、高清晰度节目内容的H.264编码码率为8Mbps;标准清晰度内容采用其它编码方式时,编码码率应保证图像质量不低于标准清晰度节目内容MPEG2 3.75Mbps编码图像质量;高清晰度内容采用其它编码方式时,编码码率应保证图像质量不低于高清晰度节目内容H.264 8Mbps编码图像质量。

系统应支持的实时注入媒体内容文件格式要求如下: (1)实时MPEG -2编码和TS格式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2)实时AVS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

流;

(3)实时H.264编码和MPEG-2 TS格式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4)实时AVS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5)实时H.26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6)实时MPEG4编码和Fragmented MP4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节目流;

在建设互动电视系统中,各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公司应充分考虑如下原则: (1)系统架构的开放性。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和模块化的;

(2)系统部件的可互换性。各个模块化的功能部件可以由多个设备供应商提供,并且不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可以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3)系统接口的标准性及技术成熟性。功能部件之间的接口尽量采用国家、国际产业化的工业标准。在设备选型上优先选用成熟、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注重实用性;

(4)系统可靠性。系统具备容错和负载均衡的能力。关键设备、路由、数据必须采取冗余备份措施;

(5)系统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支持简单的系统部署和扩展,要保证在业务范围和网络规模上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

(6)可运营性。系统应保证自愈能力,保证系统部件间的负载共享和均衡,满足瞬间的高业务流量需求,能够以有限的现场技术人员运营和维护大规模的系统。

3.1.4 数据广播系统

数据广播系统是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道提供各种数据信息业务的系统。它通常以轮播方式连续、滚动地播出各种编辑好的数据。

数据广播系统由数据广播业务源数据采集及管理子系统、数据广播封装子系统和数据广播发送子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数据广播系统应遵循GY/T 201-2004《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的要求。 3.1.5 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为政务、城市、社区、家庭、行业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展现等,供用户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查询。

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源采集系统、信息格式转换系统、信息内容审查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组成。

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文字信息存储应支持文本、HTML等格式、图片信息存储应支持BMP、JPEG、GIF等格式。

信息服务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必须至少能支持10%用户的同时查询。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可实现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跨域使用。

信息服务系统应能通过宽带数据网络和数据广播系统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1.6 EPG系统

EPG系统是广播电视业务的入口和业务提供辅助系统。

EPG系统应具有组合广播类、互动类等不同形式业务的能力,可实现对

EPG文字、图片、栏目等所有界面元素、单个视频点播/回看节目的快捷链接,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内容及相关联内容的入口或门户服务。

EPG系统有广播式和交互式两种工作模式。广播式EPG系统将EPG数据打包后通过广播通道播发;交互式EPG系统以与终端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为终端提供EPG数据。

EPG系统应同时支持广播方式和交互方式,当终端不能以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获取EPG数据时,可以通过广播方式从广播通道获取EPG数据。

EPG系统应为全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EPG服务;支持EPG换肤功能,可实现不同EPG版式灵活、动态的更新;支持基于用户终端能力属性的界面展现。

EPG服务应满足不同的业务终端展现,具备灵活的发布适配能力,对于主要的业务元素(如节目预告、广告链接、应用链接等)可抽取为独立配置的元素,并与不同的发布界面模板进行对接,实现在不同类型的终端间提供显示统一的业务展现界面。

EPG系统可以与节目信息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相关业务系统、其他服务商的相关系统对接。 3.1.7 交易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用户金融数据传输的电子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面向的用户涉及银行、企业、个人、政府,能够为用户提供购物、订单查询、订单支付、金融服务、缴费充值服务等功能。

交易支付系统关联的实体包括:用户终端、有线电视系统前端、银行系统、业务和商务提供商相关系统等。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有线电视网络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设备、网络、数据库和商务交易的安全。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电子商务B2C和B2B应用模式。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与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结算系统对接。

3.1.8 宽带业务系统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业务系统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系统。它通常由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和宽带业务管理系统组成。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PON+EoC接入技术的系统(以下简称PON+EoC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另一种是基于DOCSIS接入技术的系统(以下简称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

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包括用于IP地址分配管理服务的DHCP服务器、用于用户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的RADIUS服务器以及用于用户接入汇聚和带宽管理服务的ACR设备等。

宽带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业务管理和客户管理等模块和功能。 PON+EoC宽带业务接入系统采用PON设备通过部署到小区或楼的光纤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传送至小区或楼,采用EoC设备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在同轴电缆上调制,并通过同轴电缆入户,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EoC设备的传输频段不占用已有的有线电视下行频道带内资源,可使用低频0-65MHz频带或高频870MHz-1500MHz频带。低频段EoC系统技术方案推荐采用Homeplug AV技术,高频段建议预留给自主创新的HINOC技术。

EoC设备具备动态分配上下行带宽能力、广播风暴抑制能力和QoS分级能力等,支持VLAN和组播过滤,具备安全管理机制,如可对用户信息加密传输、可控制终端对局端的访问、可阻止未经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可禁止终端间的直接访问。

基于PON+EoC技术的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应在光节点大小为50户左右的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可在光节点大小为200-300户左右的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

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采用CMTS设备通过光纤同轴电缆网络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传送至用户端CM设备,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的CMTS和CM设备应符合DOCSIS2.0以上标准;为支持IP电话业务,CMTS应支持Packetcable2.0标准。

对于基于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的宽带业务系统,其宽带业务服务系统除DHCP服务器、RADIUS服务器等外,还应具有TFTP服务器、TOD(Time of Day)服务器等设备。应探索CMTS与ACR结合使用方案,以加强数据流汇聚、带宽管理和接入网至城域网间QoS保障。

系统应可在光节点大小为500户左右的网络环境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

3.1.9 媒体内容中心

媒体内容中心(Media Content Center,即MCC)是基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媒体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应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自有的媒体内容中心。媒体内容中心建设应以视频媒体内容为主,突出试点城市有线电视运营商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特点。

应在广电宽带骨干网的骨干节点和核心节点构建面向全国的广电媒体内容中心;有条件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在构建自有媒体内容中心时,应既要考虑服务本地需求,也要兼顾服务和支撑其它试点城市需求;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媒体内容中心应通过广电宽带网络互联互通,构建内容分发和交换网络,使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内容中心的内容能互为补充和备份,进一步提高媒体内容中心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服务效率。

媒体内容中心必须具备机房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3.1.10 多媒体通信系统

多媒体通信系统是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支撑或提供视频电话、IP电话、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视频共享等业务的系统。

多媒体通信业务系统采用IMS技术,实现将业务与控制、控制与承载分离,支撑和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多媒体通信系统由IMS业务系统、IMS核心网络系统和终端组成。IMS业务系统是重点完成IMS业务逻辑的提供、执行以及业务能力的抽象与开放,执行运维和网管功能;核心网络系统主要完成会话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业务触发等功能;终端具有硬终端和软终端两种形式。 3.2 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由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国干网和省干网)组成。在

逻辑上,有线电视网络可分为两层,一是物理传输层,二是建立于物理传输层之上的业务承载层。有线电视网络的物理传输网和业务承载网分别对应于这两层。

在物理层,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是由光纤、光分配设备、光节点设备、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信号放大器等构成,城域网和骨干网都由光纤和光传输设备构成。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播电视业务承载网络,传输和承载电视广播和互动电视等广播电视业务,即有线电视网络A平台或广播电视业务网;广播电视业务网应综合运用数字广播技术、基于IPQAM的窄播技术、SDH技术、IP技术和CDN技术;为确保安全,广播电视业务网(含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应与其它业务承载网通过频点、光波长和SDH通道等方式实现隔离。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电宽带业务承载网络,即有线电视网络B平台或广电宽带网;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均应基于IP技术,并支持MPLS VPN等多种VPN组网方式;应探索采用业务感知技术,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增强业务安全。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电多媒体通信业务承载网,简称广电多媒体通信网。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接入网可基于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虚拟组网;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城域网和骨干网可基于光波长和SDH通道、以MPLS VPN等方式组网,并实现与其它业务承载网的城域网和骨干网隔离。

广播电视业务网、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规划应考虑未来IPV6的应用。

至2010年底,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网络双向化覆盖率达到城区90%以上,全部区域的70%以上;到2012年,试点网络的接入带宽要实现广播下行超过2Gbps,窄播下行超过1Gbps,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bps。 3.2.1 骨干网和城域网

广电骨干网由国家干线网(国干网)和省级干线网(省干网)组成,其中国干网负责各省网间的连接,省干网负责省内各城域网的连接;城域网由连接有线电视前端、分中心的网络组成,负责城市或地区内各接入网的连接。

在物理层,城域网和骨干网应采用大容量密集波分光传输技术构建光传输网(OTN),建议采用基于3TNET技术的大容量、新一代智能T比特密集波分(DWDM)传输设备。国干网和核心城市之间的OTN容量设计为6.4T以上,单波长带宽40G;其它国干网节点间以及省干网的OTN设计容量为1.6T,单波长容量配置为10G。

根据业务对服务质量、安全等级、监管要求、网络性能、运维窗口等的不同需求,将三网融合试点业务分为几个大类,如广播电视业务、宽带互联网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和专网业务等,并按各类业务要求构建相应业务承载骨干网和城域网。承载的不同业务骨干网和城域网可构建在统一的底层物理光传输网上。

广播电视业务网的骨干网和城域网应综合运用SDH技术、IP技术和CDN技术等,建议广播电视业务网的IP骨干网和城域网采用基于3TNET技术的大容量、T比特级的核心路由器技术。为确保安全,广播电视业务网的骨干网和城域网应以光波长和SDH通道等方式与承载其它业务的相应网络隔离。

广电宽带网的骨干网和城域网应基于IP技术构建,建议采用基于3TNET技术的大容量、T比特级的核心路由器技术。广电宽带网的北京、上海等核心

节点应采用T比特级集群路由器构建,其它骨干节点可采用T比特级单机路由器系统构建。 3.2.2 接入网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是连接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和承载各种相关业务的网络。

在物理层,典型的有线电视接入网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主要由光传输和同轴电缆射频传输两部分组成。其中,光传输部分是指分前端至光节点之间的光分配网,同轴电缆射频传输部分指的是光节点的电缆输出口至用户之间的采用同轴电缆的网络段。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的接入网光节点大小应覆盖500户左右用户,建议覆盖200户以下用户。

广播电视业务网的接入网应采用模拟调制广播、QAM调制广播技术、基于IPQAM的窄播技术和宽带IP技术,并在原则上应与其它业务相应承载网通过频点方式隔离。

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应基于IP技术构建,可主要采用的双向宽带接入技术有PON+EoC技术和DOCSIS技术。

多媒体通信业务网的接入网可基于宽带业务承载网虚拟组网,也基于独立频点通道组网。 3.3 终端

三网融合终端形态可有多种,如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电视机顶盒一体机、可视电话终端、多媒体通信终端、IP电话终端和智能终端等,可为用户提供基本广播电视业务、互动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话音业务等多种业务。

针对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终端应具备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终端业务运行环境应逐步向通用、开放的业务运行环境发展,确保未来业务灵活方便的扩展和互联互通。

3.3.1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性能、功能及接口要求应符合行业标准GY/T240-2009《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241-2009《高清晰度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应支持统

一、开放的软件运行环境,适应互动业务快速部署的发展需求,可支持单向广播、双向交互等各类型业务。 3.3.

2家庭智能终端

针对三网融合新业态的发展,家庭智能终端应在终端的规划、设计、部署中,充分考虑对家庭网络、家庭多媒体中心、家庭物联网等的支撑,并具备业务与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3.4 运维和运营支撑

运维支撑是指支撑网络运行和维护的相关工作,包括网络管理、设备管理、资源管理等。运营支撑是指支撑业务运营的相关工作,包括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营销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等。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构建运维支撑系统,可以对三网融合业务平台的所有业务应用系统、业务承载网和物理传输网络、相关网络设备和终端进行管理,为网络和业务平台的运行维护提供支撑。应构建统一的运维支撑系统,对所有业务系统和网络及相关设备提供统

一、集中的管理和运行支

撑。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构建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对开展的三网融合业务提供运营支撑和管理。构建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对广播电视业务、广电宽带业务和广电多媒体通信业务等三网融合业务提供运营支撑。

运营支撑系统和运维支撑系统应要满足安全监管系统的监管要求。 3.4.1 运维支撑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运维支撑系统应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二部分。

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告警管理、性能管理、电路管理、资源管理、报表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应能实时监视平台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实时进行异态报警和记录,可对全网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和故障定位,对全网性能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等。应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相应监管数据接口。

资源管理系统应包括管道管理、管线管理、端口管理、机柜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可基于GIS技术对网络资源的进行清查入库,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集约化、全面动态管理,为优化网络资源、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撑。建议建立一个全面、完整、准确、动态、及时的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全网全程"端到端"的业务调度和管理。 3.4.2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应面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具有用户订购信息管理、用户授权信息管理、产品管理、设备资源管理、综合营业、计费管理、帐务管理、订单管理、客户管理以及合作伙伴结算管理等功能。

典型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由客户接入功能模块、业务支撑功能模块、公共模块、接口模块和基础技术功能模块组成。

客户接入模块能够支持多种类型操作人员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业务员和管理人员、合作伙伴操作人员以及客户(自助服务)等;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渠道操作如门店营业厅、电视营业厅、网上营业厅、呼叫中心、代理商以及其他合作渠道等。

业务支撑功能模块一般应具有产品和营销策略管理、实现与保障处理、计费帐务处理等端到端运营支撑功能;具备客户管理、服务管理、设备资源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等对象管理功能。

公共模块是为系统其它所有模块提供公用的功能,应具有系统管理和统计报表等功能。

接口模块应具有的与业务交付平台类接口包括与数字电视CA系统、宽带接入认证平台、VoIP语音平台、交互业务平台、增值业务平台等的接口;与支付平台接口包括与电视支付、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值平台等的接口。

基础技术功能模块为客户、业务、公共以及接口等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技术平台,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规则引擎和企业服务总线等,使得系统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

为方便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间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议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接口满足如下要求:

(1)应符合开放系统互联标准和协议,方便系统间的互联; (2)应保证数据传送安全可靠,并且可以对交互的过程和状态进行监控,支持交互失败时的恢复;

(3)应具有多级别的安全控制机制,不允许直接连接互联网;两分属不

同运营商系统间的连接或两系统通过广域网的连接应使用有安全控制的网关设备或防火墙设备;

(4)应能平滑扩充,包括处理能力、处理节点、业务功能的扩充。 3.4.3 客户服务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支撑向用户提供三网融合业务的服务,应包括客服呼叫中心、互联网在线服务门户、数字电视在线服务门户、电子派单系统等。

客服呼叫中心支持用户通过电话方式接入,可提供业务咨询、资费咨询、订购、投诉、消费查询等服务。呼叫中心应采用基于IP的呼叫中心架构,支持虚拟坐席、远程坐席等功能,最少具有85%呼叫接通率,并可根据需求扩容。

互联网在线服务门户和数字电视在线服务门户分别应支持用户通过计算机和电视机访问,实现业务查询、资费查询、在线订购、消费查询、业务投诉等。

电子派单系统可以支持针对用户的上门服务。 3.5 监管系统

监管系统是涵盖内容、业务、网间结算、网络及系统运行、互联互通、终端行为等全方位监管功能的系统,以确保有线电视网络内容、业务、网络及系统运行等实时全程监管;对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与有线电视骨干网络之间、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与电信网络之间的信息安全、流量结算等进行监管;对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及与其它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进行监管。

本地监管系统由本试点城市广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中央监管系统由总局负责建设和管理。 3.6 安全与防护

有线电视网络安全与防护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构建,使有线电视网成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的新型公共基础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承载网要按业务分类组网,不同类业务承载网络要隔离,并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可实现对特定区域、特定业务的控制;要采取防黑客攻击、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等技术措施,确保网络和业务平台运行安全。 3.6.1 有线电视网络运行安全

有线电视网络配置及运维管理应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光缆干线网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 3.6.2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运行安全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应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 3.6.3 有线电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有线电视信息系统是由有线电视网络和业务平台两部分组成。

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信息系统在新建、改建、扩建时,要同步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结合网络实际情况,参照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4856-2009《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0273-2006《信息

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将信息安全总体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安全策略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建设项目中,实现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确保网络运行安全。

有线电视网络应以业务承载网的业务安全重要性为主导,结合物理传输网服务区域、责任主体等来确定信息安全等级。根据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服务安全需求和业务信息安全需求,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网络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自主定级,并按照相应等级的等级保护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3.7 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广电宽带网是承载广电宽带业务的网络。广电宽带业务目前是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宽带互联网业务,包括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和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等。

广电宽带网应按照“大容量、扁平化” 原则、以各省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宽带国干网为自治域单位构建,各省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宽带国干网分别拥有公共自治域(AS)号。

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是指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宽带网(电信、联通、移动、教育网、科技网等)的互联互通、各省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宽带国干网间的互联互通。在试点阶段,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宽带网的互联互通以及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间的互联互通。

应根据网络拓扑结构、业务量、用户分布及各主要互联对象宽带网络的结构和出口情况设立广电宽带网核心节点,在核心节点设立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负责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广电宽带网原则上应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与国内其它宽带网互联互通。广电宽带网应力争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的出口链路,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与国外宽带网互联互通。

各省广电宽带网原则上应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也可以基于广电骨干网以直接对等互联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各省广电宽带网与广电宽带国干网的互联互通应通过广电宽带国干网的骨干节点和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

在试点阶段,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国内其它宽带网的互联互通,原则上应利用广电宽带骨干网、通过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实现;为迅速开展广电宽带业务,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可直接与国内其它宽带网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已有公共自治域(AS)号,可继续使用其公共自治域号进行网间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如没有公共自治域(AS)号,原则上应采用所属省广电宽带网的公共AS号进行网间互联互通,也可采用私有AS号互联互通;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原则上应通过广电宽带骨干网互联互通,也可基于广电骨干网以直接对等互联方式互联互通。

各试点城市应为互联互通提供机房机位、光纤等基础设施。 关于互通互联的有关技术要求建议如下: 3.7.1 广电宽带网络交换中心

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负责广电宽带网的互联互通,应设置在广电宽带网络核心节点。

在试点阶段,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设置在北京、上海等核心节点处,负责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宽带网的互联互通以及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络

间的互联互通。

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应采用专用的双路由设备负责与其它宽带网络互联互通,可以共用广电宽带网核心节点路由设备负责各省广电宽带网络间的互联互通。

3.7.2 自治域号与IP地址

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与其它广电宽带网的互联互通,原则上应使用公有自治域(AS)号,也可根据需要使用私有AS号。私有AS号将由总局按层次和连续性原则统一规划分配。

原则上各试点城市应根据自身需要申请公有IPv4地址。广电宽带国干网可为每个试点城市预留1个B的IPv4地址,主要用于各试点城市的重要专线用户和业务服务器。 3.7.3 路由协议及策略

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间互联互通应主要采用EBGP路由协议实现。 原则上,广电宽带国干网只向各省广电宽带网通告全网路由和缺省路由。 3.7.4 与广电宽带国干网的接入方式及接口

若试点城市为省会城市,目前广电国干网已覆盖,则可通过裸光纤直接接入。若试点城市为非省会城市,则可视试点城市地理位置及传输链路情况,可有两种接入方式,一是通过延伸骨干网至试点城市接入,二是通过传输链路与省会节点互联来接入。

接口应尽量采用万兆或万兆以上速率。 3.7.5 服务质量(QoS)保障

建议根据互联互通业务需要,制定全网统一的QoS标记,试点城市广电宽带城域网与广电宽带骨干网各等级的QoS应一致。

广电宽带骨干网可以带宽预留保证为主,结合区分服务(DiffServ)等技术实现QoS保障。

广电宽带城域网可以DiffServ和802.1p等技术为主提供突发拥塞时的QoS保证。 3.8 广电话音网互联互通

广电语音网是承载广电话音业务的网络,是广电多媒体通信业务承载网的一部分。广电话音业务目前是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国内IP电话业务,包括本地IP电话业务和国内长途IP电话业务。

广电话音网由各省广电话音网和广电话音管理中心组成;省广电话音网由负责本省广电话音业务的会话控制的IMS核心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省内各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络和各城市(地区)本地关口局组成,各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络负责广电话音业务的接入和承载;广电话音管理中心负责各省广电话音网络间的会话控制、网间结算和监管。

广电话音网络互联互通是指广电话音网与其它电信网的互联互通及各省广电话音网间的互联互通。在试点阶段,广电话音网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间的互联互通。 3.8.1 本地互联互通

在试点阶段,本地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同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各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采用IMS技术,基于各自有线

电视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构建广电本地话音业务承载网,设立本地关口局,提供国内IP电话业务,实现和同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络(如电信、移动、联通等)的互联互通。

本地互联互通通过本地关口局进行。试点期间,本地关口局可由本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控制,也可由省IMS核心网络系统控制。 3.8.2 长途互联互通

试点期间,长途互联互通是指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间的互联互通和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应构建广电话音管理中心,负责各省广电话音网间的会话控制、网间结算和监管,实现长途互联互通。

在试点阶段,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间的长途互联互通,应通过广电话音管理中心完成。

试点期间,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可按“就远出网”方式实现或“就近出网”方式实现。

按照“就远出网”方式,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先根据广电话音管理中心调度,利用广电长途话音网,实现与被叫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本地关口局的互联互通 ,再通过被叫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本地关口局完成与被叫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按照“就近出网”方式,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先通过主叫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本地关口局实现本地互联互通,再通过相应电信长途话音网实现与被叫试点城市电信话音网的互联互通。

试点之后,各试点城市(地区)广电话音网与其它试点城市(地区)电信话音网的长途互联互通,原则上应按照“就远出网”方式实现,也可按照“就近出网”方式实现。

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范文第4篇

1 三网融合的战略意义

三网融合在技术上要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特别是要在广电网和电信网的融合上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 三网融合是打破目前我国广电网、通信网和互联网条块分割的壁垒, 从真正意义上建立空天一体的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从而降低信息传递的通信成本, 并在网络基础设施广泛统一的基础上促进各类应用和新业务的创新和开展, 从而促使我国信息化进程向更高水平发展迈进。

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不是说三网都要仅承担彼此现有的功能, 也不是说各自的建设目标是要承担彼此的功能, 而应该的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对不同的业务进行组织, 打通行业间的壁垒, 共同创新新的发展模式并从中获得收益。对于用户体验来说, 应该是统一的终端和用户接入网络可以应用三网提供全部的业务。而这些业务的提供和主干网传递要发挥三网不同的优势, 从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

2 广电数字微波优势

近十几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 世界广播电视新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 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技术的发展, 正在改变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广播电视的手段和功能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持下, 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完备和拓展。特别是近年来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 广播电视具有的入户率高、传播手段先进、传送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 挤身于国家信息化工程的前列, 显示了广播电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为了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目标, 广电系统现有的传输系统要统一规划业务并合理组织实施。微波传输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方式中最安全的技术手段, 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防范恶意破坏的能力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小、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在保证广播电视安全传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确保中央和各级政府政令畅通的战略资源, 是构建有线无线相结合、天上地面相结合、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广电微波1.4GH、-8GHz频段和6GHz、7GHz、10GHz部分频率资源, 带宽较宽, 可以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容量大。

3 广电数字微波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前景

数字微波电路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我国广电信号传输体系中承担重要任务。首先, 为中央和省两级广播电视提供节目传输通道, 完成保证政令畅通的任务。同时还可以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声音广播、数据广播等提供传输平台, 扩展传输业务;并为无线发射台、转播台、有线电视前端等提供信号源, 并为地方台提供新闻回传通路;条件合适的地区还可以利用SDH微波电路的2Mbps通道建立全省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监控和遥控系统。

4 安徽省广电数字微波电路情况

安徽省广播电视数字微波电路全网设置28个微波站, 29个中继段, 由南环、北环及7条支线组成。本电路全长1611.3公里, 最长站距121.3公里, 最短站距9.9公里, 平均站距55.6公里。合肥至大蜀山为南环、北环的汇总电路, 传输容量为3个STM-1通道, 微波波道采用3+1备用方式。南、北两环的微波传输容量均为1×STM-1, 由2个45Mb/s和1个21×2Mb/s信道组成, 上、下行分别可以传输2个45Mb/s和1个21×2Mb/s信道。其中2个下行45Mb/s接收合肥对各地广播传输的2套电视及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数字信号, 1个2Mb/s下行通道接收来自合肥的4套广播信号, 20个2Mb/s上、下行信道为对合肥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的双向信道;2个45Mb/s及1个2Mb/s上行信道暂为预留信道。

就安徽省三网融合发展趋势来说, 安徽广电数字微波电路覆盖全省所有重要骨干发射台, 特别是高山发射台, 双向环路备份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因此, 可以基于数字微波电路开展移动数字地面电视覆盖等增值业务。最终的用户终端可能是手机, 笔记本电脑IPAD, 户外屏幕或者楼宇电视, 但是信号的省内覆盖选用数字微波网络是最经济和可靠的手段。

5 三网融合应全国统筹, 按省规划, 分市实施

三网融合国家层面的战略方针已经制定但是真正要形成壁垒突破和产业升级的只有在省级层面才有可能。基于现有的三网技术基础, 以省级统筹规划, 并且特别要以数字地面电视等新业务作为突破口, 以新促旧, 以新促合, 以新促融是必然趋势。在具体策略上, 首先应着力统一解决用户服务问题, 即在最后一公里和终端展示上实现合一, 然后再依据三网现有的不同优势, 作为不同的服务载体进行运营, 这就需要从先进地市率先进行实施。广电数字微波作为三网融合新业务的传输通道, 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理应作为重要载体进行规划, 三网融合进程必将决定我国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走向。

摘要:三网融合是我国信息化建设战略方向, 三网融合实施也面临着传统利益格局的制约和技术水平的挑战。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梳理和规划, 从新业务上展开突破是必然选择。广电数字微波作为广电信号的重要传输平台在三网融合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规划发展好广电数字微波业务, 带动和促进数字地面电视等新业务是三网融合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范文第5篇

摘 要: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三网融合模式经过开始的磨合到逐渐成熟,再到如今的最后阶段。发展的态势猛烈,收获的成果可观。通过三网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生活的便利。虽然在很多方面三网融合都有很好的作用和应用优势,但是不可否认,三网下的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问题一直存在,是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一直着力研究的问题之一。解决三网融合下的网络安全问题,才能使三网融合的成果越发有价值,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安全;三网融合;对策研究

引言:广播电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在过去作为唯一的获取信息的平台被重点关注,随着时代的变化,广播电视技术也逐渐的形成以新闻播放为核心,三网融合为手段的新的播防形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但是同时产生的还有网络安全的问题。如何保证用户的安全信息不会被泄露,是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要绝对保障用户信息的隐秘性,以免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

一、三网融合理念及发展过程

1.三网融合的理念

所谓的三网融合就是将传统的电视网与先进的互联网和电信网进行融合,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且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为用户带来最完美的感官的体验,在以前,三网独自发展。就会被各自领域的局限性所束缚,就会制约其有效的发展,三网融合是在新时代、新背景下、高科技的战略发展目标,也是时代的必然发展过程。

2.三网融合的发展过程

早在2010年,三网融合就已经开始了它的第一步;随着相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三网融合实现了合法化与规范化的进步;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其模式越来越巩固,其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阔,产业格局因此逐渐形成;七年的不断成长与进步,使三网融合技术越来越成熟,为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捷服务和感官享受的同时不断的完善着融合业务的发展政策。广电总局也在发展的阶段,不断地推行和监督着三网融合,旨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模式。

二、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1.网络协议与IP协议带给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问题

三网融合的通信网络主要是通过 IP 为基本协议进行分网与统一实现的,但是网络协议多少都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三网融合的情况下网络协议的安全风险会更大,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三网融合技术还不够健全,这样网络认证等技术就会存在较多的漏洞,由此将会给网络黑客提供机会,从而盗取用户的信息。除了网络协议带来的安全问题,IP 协议也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 IP 协议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网络上危险分子可以通过利用 IP 地址入侵用户的网络,这样就有可能使用户的信息丢失,并且在三网完全实现融合后,这种网络风险还会延伸到另外的2个网络领域。

2.网络信号传输过程复杂容易受到网络入侵者的攻击与威胁

一般来说三网融合后广播电视网络信号的传输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在这过程中很容易使受到网络危险分子的攻击与威胁,只要网络危险分子切断信号的传播,用户的网络信号就会被中断,同时网络入侵者还可能非法篡改用户信息,一般情况下他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把非法信息插入到用户的网路中,从而控制广播电视网络信号内容,当然非法分子也有可能利用电视播出空余的间隙,利用相关技术处理把非法信号侵入到用户网络中,从而就可以为用户伪造虚假的广播图像。

3.网络开放不安全因素将会在三网之间互相传播

三网融合的实现将会使广播電视网络更加的开放,这样网络上的危险分子就可以通过病毒传播、木马转移等方式完全侵入到用户网络中,这样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影响,非常有可能导致用户财产损失。而且网络信息的数量非常庞大,监管起来难度相对比较大,并且网络信息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另外在实现三网融合后,如果其中网络出现不安全的因素,那么将会通过跨网传播威胁到其他的 2个网络。

三、针对三网融合后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1.对网络信息系统采取等级保护方式

技术人员对三网融合的网路信息进行等级划分,并且对不同等级网路信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同时对有安全隐患的网路信息采取一定的措施,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等级保护。在这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重要的信息系统进行保护,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其他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一定要全面。针对三网融合后有可能出现的黑客攻击以及伪造信息内容等潜在的风险,相关人言必须要对这些进行重点监控,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广播电视网络安全运行,给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最终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2.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

电视网络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由此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该部门主要是针对网络中出现的安全风险开发相关的安全技术,同时指定一定的标准,清晰各个部门的职责,同时还要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制定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网络安全的实现。

3.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网络的基础与技术力量

三网融合的实现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果网络基础与技术不够成熟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当前广播电视逐渐向双向网络发展,但是整体上的发展还相当不成熟,相比电信网的信息网络系统还有很大的差距,电信网有相当多的技术人才开发安全保护系统,不定期的对系统进行维护,其网络系统在我国是比较稳定的。广播电视网应当抓住三网融合带来的机会,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投入更多网络技术人才,实现数字化网络和双向网络,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信息服务系统。

结语: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经过七年的时间,终于即将实现,在真正的实现其最终的目标之后,三网就可以进行结构合功能上的互补,从而使更过的业务得以实现,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因此为了将三网融合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降到最低,就要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就要加大对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然后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安全的控制和管理,相关人员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等级保护方式,从而使三网融合能够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晓芳.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网络安全对策探析[J].科研,2016(7):00252-00253;

[2]王钊.探索构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网络安全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222-222.

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范文第6篇

对“三网融合”最早的技术描述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即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 提供具有图像、语音、数据三种功能的网络。1994年, 国际电联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一文中指出, 电信、广播电视与计算机三个行业及其网络将逐步走向融合并汇聚成一个统一的信息行业。具体体现为: (1) 技术融合:指信息的沟通方式, 源自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所有信息源都可以编排成统一的数字流来传输。 (2) 业务融合:指服务的消费方式, 即网络从提供单一业务向同时提供多种业务发展, 业务间彼此渗透。 (3) 企业融合:指业务提供方式, 即原来分别从事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运营的企业将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总之, 就是在传输层面, 要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 要相互交叉渗透;在技术层面, 采用统一的IP协议;在管制层面, 政策趋于统一。

2 目前国内三网融合现状

在我国, “三网融合”早已不是新课题。从国家政策的倡导到理论实践的探索, “三网融合”在进展上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国的电信网与互联网的监管体系融合度相对较高, 而电信网和光电网的管理体系则还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要想实现“三网融合”, 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我国三网的现行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问题。

当前, 各通讯产品经销公司纷纷在“三网融合”这一领域中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同时, 各通讯运营商也纷纷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全国各地的专网也投入资金进行尝试。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和企业瞄准了“三网融合”广阔的市场前景, 准备或已经实施其抢占滩头的战略计划。但就目前而言, 他们之中大多数还处于投入期, 现阶段还没有收到显著的效益。我国应勇于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政策经验,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推进我国“三网融合”进程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网融合面临的问题尽管三网融合是各国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但目前要实现三网融合还面临诸多困难。

2.1 三网业务定位不同

有线电视网主要提供广播式的视像业务, 要发展交互式业务, 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双向化改造, 工程巨大。电信网络则面临最后100米的宽带化问题;而计算机网也不能保证语音和视频信号的服务质量和实时性要求。

2.2 三网标准不统一

三种网络结构都不尽相同, 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要完成“三网融合”必须找到共同认可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IP交换是可以被三网接纳的通信协议, 而找到“三网融合”最大的困难是接入网, 要找到既物美价廉又便于建设的接入网还需要一段时间。

2.3 I P协议问题

虽然IP技术的优点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是基于IP技术的“三网融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主要集中在传输网络层和中问网络层。

2.4 不同行业和网络的利益冲突

由于三大网分别由不同的行业部门经营管理, 网络互联互通存在技术、网关、资费结算等许多问题。“三网融合”将带来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重新整合, 也必然会带来工作方式、业务流程的转变和各方利益的调整。“三网融合”最终必须解决好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2.5 政策限制

虽然在政策上, 国家鼓励“三网融合”, 但在操作层面还是有很多困难。如广电网络虽然有条件作为计算机上网的手段, 但因政策限制, 广电部门很难取得ISP经营许可, 无法提供计算机上网服务。面对政策障碍, 电信、广电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都怀着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的愿望, 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和计算机上网、联网的服务但多是小范围开展还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三网融合”。

3 通信企业“三网融合”方案设计研究

3.1 分布式流媒体系统的基本原理

分布式流媒体解决方案是一个完整的流媒体内容支撑平台。采用分布式流媒体运营方案, 基本思路是在网络运营商的网络边缘建设流媒体服务器, 在距离用户最近的地方为用户提供服务, 降低流媒体业务对网络资源的消耗, 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对最终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服务。该系统的特点:集中数据源点管理, 有多个边缘Cache。用户的访问定向至最近的边缘缓存节点, 如果该缓存节点中有用户所需信息, 则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否则该缓存节点将向上级缓存节点发送请求, 取得信息后, 再传给用户, 同时在本地缓存。

3.2 组网方案

(1) 由于用户较少, 业务量较小, 覆盖的范围较窄, 可以采用紧凑型组网方案, 以减少成本, 节约开支。这时所有媒体文件可集中放置, 仅需建设中心数据源服务节点, 也可作为多级组网的最后一级组网。当用户增多、区域扩大时, 可以很方便地拆分为独立的设备, 以加强其处理能力和加快其处理速度。

(2) 城域网组网方案;本地典型组网方案是将流媒体边缘服务器放置在城域网的各个小区中心, 就近为用户服务, 流媒体数据源可任意放置在骨干网上。本组网的特点:只需建立一套分布式流媒体网络, 采用一级调度与内容分发。组网所需的设备较少、响应速度较快, 可以满足一般中小城市流媒体业务的需要。

(3) 多级分布式组网方案;级分布式组网一般以省或大区为中心, 建立分布式流媒体网络。在省中心有一套设备, 各个地区再各自组成分布式流媒体, 由全省统一规划, 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分配和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这种组网方式下, 配置有省级媒体数据中心和各地、市的本地媒体数据中心。本地数据中心的配置与一般本地组网数据中心配置相同, 省中心配置可根据需要配置。组网的内容发布可以兼顾全网多点发布和本地发布, 流媒体可以在省中心统一发布, 也可以在本地网单点发布。当需要在全省多个本地网发布时, 就由省中心统一发布。内容的存储策略:多个城市发布的内容, 在省中心集中备份;各地市本地发布只在本地存储。采用这种组网方案, 一方面, 可将流媒体内容推送到各个本地网络的边缘, 节约骨干网络带宽, 避免骨干网络的拥塞, 降低投资;另一方面, 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流媒体服务和网络浏览服务, 有效保证QOS, 提高用户满意度。

4 结语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基础网络。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业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各网间不能互通, 也造成重复投资和网络资源的浪费。“三网融合”已经成为网络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全球技术业务创新的重要领域。通信企业和广电企业有自己独有的通信网, 由于企业定位不同, 服务对象不同, 网络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 这使得“三网融合”仍面临不少的困难。随着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技术的出现, 以及用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 业务形式将会多种多样, 届时, 各网络运营商相互之间也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 以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从而逐步推进“三网融合”。

摘要:本文结合了三网融合的涵义以及目前国内三网融合的现状, 对通信企业三网融合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案。

上一篇:食堂员工安全培训范文下一篇:首问负责工作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