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故事朗读指导范文

2023-09-21

儿童绘本故事朗读指导范文第1篇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踏实地读, 真实地读, 要让学生经历文中的事, 感受文中的情。使得“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理念在课堂中真正得以施行。

1 及时点拨, 无痕指导

在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引领学生有效朗读的过程中, 我们应及时点拨, 无痕指导。特别是对于结构相似的语段, 我们只要抓住第一个小分句进行指导, 后面的句子朗读就迎刃而解。所以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我们应及时叫停, 一是为了及时纠正, 二是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 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 我们应该最大化地发挥时间的有效性。同时注意, 我们指导一个, 其实是说给全班的同学听, 所以要说得清楚明白, 语言尽可能简洁。

如我指导《丑小鸭》中“哥哥姐姐咬他, 公鸡啄他, 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句话时, 发现学生语气平淡地读:“哥哥姐姐咬他, ”这时我马上叫“停”。因为这句话是由三个分句构成的, 而且都是讲谁怎么样对它的, 我是这样指导的:“停!咬得他可痛呢”再读。 (师说到“咬”随机加重语气) !马上, 这次他就读得非常好, 然后我叫全班一起来。

2 引导想象, 丰富感受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如何引导学生的想象, 丰富学生的感受呢在朗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 引导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 使它们更加鲜活动人, 充满生气, 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文章皆非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他们的朗读就发乎于心, 动之以情了。

文本语言是一扇窗户, 打开了它, 学生便用心看到一个真实的情感世界。沉入语言深处, 学生便成了文中的人, 本片段的教学我仅抓住关键词“冻僵”,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而朗读正融在老师巧妙地情境创设和评价语之中,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 其内在情感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呈梯度上升。不需要说感受什么, 他们在语言中经历着“丑小鸭”的生活经历, 涌出的是对“丑小鸭”的同情。朗读句子便成了讲述“丑小鸭”的经历和故事。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情感体验过程, 理性的提升就非常容易, 他们也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丑小鸭的不幸生活。这也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妙处。

3 运用排比, 增强气势

恰当地运用排比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 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抒情, 节奏和谐, 显得感情洋溢。因此在指导《丑小鸭》最后一句“啊, 原来我不是丑小鸭, 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时我创造了排比气势。我先问:“你觉得这时候丑小鸭的心情怎么样?”生回答:“非常高兴。”然后针对这句话我创设了三个排比情境说“对, 这是惊喜的呼喊, 男生读。”“这是幸福的呼喊, 女生读。”“这是梦想成真后无比喜悦的呼喊, 齐读。”

在排比气势中, 学生的情感不断地被撩拨, 这氛围也使学生走入文本, 体验了丑小鸭梦想成真后的喜悦与幸福。

4 加提示语, 增添韵味

朗读不是为了读而读, 朗读是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内心情感的过程。课文特点各不相同, 有感情朗读指导也应随文应变, 灵活进行, 课文中有些词、句, 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 可以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含的情感, 然后练读, 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

如《火烧云》第4自然段加上几个词再读, 感受就不一样:“一会儿, 天空出现一匹马, 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 (哇!) 腿伸开了, (哦!) 脖子也长了, (唉!) 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这里引导找出的提示语“哇”、“哦”、“唉”, 增添了文章的情趣性, 学生朗读时自然就能读出自己的惊讶与遗憾。

5 用体态语, 辅助朗读

人的一种身体姿态, 一个手势, 一束目光, 都是无声的语言。即身体语言, 也叫体态语言。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制定了这样一个公式:传达一次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表情, 人们普遍认为, 这个公式夸大了体态语言的作用, 但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体态语可以把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通过动作、姿态传递给学生, 学生能从教师的态势语中读出情感, 读出态度, 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姿态语言对那些深奥的道理大彻大悟, 心领神会。

6 教师范读, 授之以法

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 对学生同样起到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正如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 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进入课文意境, 感受语言的感染力。范读出于老师的口, 入于学生的耳, 了然于学生的心, 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在学生初读前可范读, 以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可以范读, 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要范读, 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到“启发”。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范读的时机, 才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教师范读后, 用自己的真情去激发学生的感情, 使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情感信息, 进而较好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

语文课堂上, 琅琅书声最美, 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表达出来时, 文字便成为了一幅幅画面, 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 它可以跨越时空, 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因此, 我们要多一些思考, 精心设计, 有效指导,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体验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悟, 自己练习, 所谓“一天不练口生”, 当然是不无道理的。让我们的孩子在琅琅的书声中感悟文本, 放飞心灵, 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摘要: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对于新理念下个性化朗读, 我们不应一个“读”字贯穿始终, 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踏实地读, 真实地读, 使得“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理念在课堂中真正得以施行。

关键词:朗读,有效性,指导,课堂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通讯[Z].2006, 4.

[2] 小学语文教学[Z].2006, 12.

[3] 小学语文课堂诊断[Z].

上一篇:大众自动空调使用方法范文下一篇: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