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2023-09-21

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第1篇

静宁二中

王倩

一、导入

由教师演唱流行歌曲,刻意的表现出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由学生提问,老师解答。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基本掌握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

2、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流行歌曲演唱技巧

我国现代流行歌曲是在民族歌曲和西洋流行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形式,流行(通俗)唱法是一种为歌曲内容服务的演唱技巧。特别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流行唱法有了新的发展,与民族唱法明显区别开来,形成了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唱法。从唱腔语音上看,演唱欧美风格的歌曲采用了以英语发音为基础的语音方法,在侧重口齿声音的同时,吸取了一定美声唱法技巧,唱腔显得宽广、厚实,并带有明显的英语发音特点;演唱港台风格的歌曲,采用了以粤语为基础的语音方法,在侧重口齿音的同时,加进了一定的鼻腔共鸣成份,唱腔显得轻巧、细腻;演唱民族风格的歌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北方语音为基础的语音方法,在侧重咽喉声音的同时,加进了一定胸腔共鸣,唱腔带有浓厚的北方民歌风格,声音显得粗犷、朴实。有一种更侧重咽喉声音,沙哑着嗓子唱歌,人们戏称为“沙哑派”。另一种以南方语音为基础的语音方法,在侧重口齿声音的同时,加进了浓厚的鼻音,带有浓厚的南方风格,唱腔显得宛转、柔美。

无论演唱什么风格的歌曲,流行唱法的共性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演唱音色自由,不追求象美声唱法那样规范的发声效果和统一的音色。注重自然发声方法和多样化的音色,突出演唱者自身的个性。自然发声方法就是利用先天形成音质、音色、音量,以贴近生活语言的真声歌唱。多样化的音色就是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情节变化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变化音色。第二,由于唱腔接近生活语言,大多采用自然、简便、快捷的呼吸法,气息用量和发声的音量比美声唱法小。因此,在舞台演唱时需要借助音响设备的扩大、混响效果来增强音量和美化声音。有一些基本功较差的通俗歌手,在清唱时音量小而音色平平,但一用上较好的音响设备,这些不足就被弥补。第三,舞台演唱借助闪耀变化的美术灯光和艺术场景设置来渲染气氛,集舞蹈表演、说唱伴唱、电声乐器伴奏为一体,追求声、情、景三而合一的特殊艺术效果。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流行唱法不追求美声唱法那样完美的声音品质,不等于不讲究声音品质的好坏;采用自然发声方法,不等于随便就可以唱好。流行唱法是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性较强的唱法,既有流行性的一面,又有技巧性的一面。流行性是指这种唱法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掌握。技巧性是指这种唱法也象其它唱法一样讲究发声、呼吸、咬字等技巧。与其它唱法相比,流行唱法只是在技巧上的侧重点和要求不同而已。作为一般爱好者来讲,学会一些自己喜爱且又适合自己演唱的流行歌曲用以自娱,只要掌握基本技巧,演唱时把握好音调、节奏、强弱、快慢、咬字几个基本环节,就可把歌唱得似模似样了。要想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歌手,必须专门进行发声、呼吸、咬字、舞蹈等训练。

我国现代流行唱法是在继承民族唱法,吸取西洋唱法的基础上变化和发展起来的,在发声共鸣、呼吸用气、咬字吐字等技巧上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有着内在的血肉联系,不可能断然割开。当今许多艺术水准较高的流行歌手,所应用的演唱技巧或多或少地带有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技巧成份。关于流行唱法的发声、呼吸、咬字技巧及训练方法,在这里只作简单提示:

1、发声:采用发声较自然的中音区共鸣(即:以口腔为主,鼻腔、胸腔为辅的共鸣)方法,声音的着力点和集中点在鼻咽部略靠前位置,以口腔为中心进行发音混声(训练方法另有论著)。

2、呼吸:目前还没有较系统、完整的独立方法,一般是根据自身情况参照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或戏剧唱法的呼吸技巧(训练方法另有论著)。

3、咬字:讲究“出声、引腹、归韵”,但更强调“出声”声母发音清晰准确、果断有力(训练方法另有论著)。

四、流行唱法常用歌唱技巧简介

流行唱法中应用一定的发声共鸣及呼吸控制等歌唱技巧,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系列非传统的歌唱效果。常见的歌唱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轻声唱法:应用恰到好处的气流振动声带产生基音,基音声波通过口腔形成一定共鸣,在口、齿、舌的控制下将声音对准麦克风轻轻送出,唱出近似讲悄悄话的声音,使听者有贴近、神秘的感觉。

2、气声唱法:又称叹息法,是以气带声的歌唱方法。发声前使气息从声门透出,继而发声将字吐出,效果有如叹息和抽泣,给人一种亲切和甜美的音色。

3、“假声”唱法:声带拉紧,气流振动声带边缘发声,就是用人们通常指的“假嗓子”发声。这种方法是为增强真假声对比时表达某种特殊效果而用在歌唱的某一部分。

4、喊声唱法:用强气流振动声带,发出豪放,高亢、有力的喊唱声音,给人以热烈、激动、紧张的感觉。

5、道白唱法:是应用在乐句中的歌词密、节奏快情况下的一种唱法。使用轻巧有弹力的气息发声,咬字器官转换灵活,吐字快而不乱,接近快速讲话的方式。这种唱法常用来表达迫切、激烈的情绪。

6、甜声唱法:使用较好的头声区共鸣,混声位置在鼻咽部,声音好象从眉心飞出,带有近似儿童的声音。这种唱法音色甜蜜、纯真、优美、朴实。

7、哑声唱法:发声时喉头下压,。基音在喉腔、气管和肺腔共鸣,突出喉部的声音,唱出一种沙哑、憨直、朴实、野性的音色。这种唱法有的侧重憨直,有的侧重沙哑,就是通常人们所称的“沙哑派”。

8、低吟唱法:使用低声区的胸腔共鸣,借助话简的扩大效果,唱出低沉、宽宏的音色。这种唱法适合男中、低音歌手表达一种深沉、抒情风格的歌曲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去正确的演唱流行歌曲。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同学们能勤加练习。

五、布置作业

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第2篇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现状

(一) 家长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孩子读书的态度

从事山区教育多年, 深知跟随农村孩子长年生活的多为年迈的老人, 他们与老师唠的总是家长里短, 嘴边总是挂着:让孩子吃饱穿暖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至于学习一是农活繁忙, 无暇顾及;二是自身知识匮乏, 无能为力。因此, 孩子回到家中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任其漫山遍野玩个痛快, 早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

(二) 缺乏良好的课外读书书氛

家庭阅读氛围严重缺失:留守儿童在家的监护人往往是老人 (爷爷奶奶、公公婆婆) , 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 没有读书的爱好与习惯, 再者忙完农活, 不如借机搓搓麻将娱乐娱乐, 看看电视消遣消遣, 拉拉家常轻松轻松……自然而然谈不上对孩子阅读的熏陶, 更不用说指导了。

(三) 缺乏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

买一本价格不菲的课外书籍不如添置柴米油盐来得实在, 这是农村家长共同的观点;遇上开明的家长, 顶多买两本作文书。再加上乡村学校图书室的图书不能及时更换、添置一些与时俱进的新读物, 难以适合儿童的需要。

二、培养农村山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

(一) 多管齐下, 诱发兴趣

1. 巧用故事, 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 尤其是小学生, 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 个个都会挺直身子, 竖起耳朵, 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 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爱听的故事不要说听一遍, 哪怕听上十遍, 孩子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老师讲完故事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 这诱发阅读兴趣的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 榜样激励, 诱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青少年喜欢模仿, 而且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 这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因此, 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前, 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来激发阅读兴趣。首先教师经常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与体会, 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 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 开展活动, 诱发阅读兴趣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让学生增强自信, 体验成功, 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 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 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人文章, 摘录好词好句, 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 以课外促课内, 相得益彰, 体验收获的喜悦。 (2) 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 (如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故事……) ,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授之以渔, 深化兴趣

调查发现, 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 影响了课外阅读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教给他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兴趣。

1. 阅读方法指导。

1读唱结合:在课外阅读实践中, 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 充分发挥唱的作用, 把古诗、儿歌、名言警句、绕口令、歌曲, 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 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 边读边思, 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3读疑结合。“思缘于疑”,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 而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质疑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创新意识。4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 问一问, 说一说, 做一做, 写一写。

2. 组织形式的指导。

阅读的方式可以是个体与群体阅读, 而组织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 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同读。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达到以强带弱, 共同提高的目的。 (2) 阅读目标自选。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充分发扬民主, 调动每个学生阅读的潜能, 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阅读状态, 教师也容易通过此种阅读了解学生的喜好, 及时地予以指导。 (3) 师生同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 使每名学生都感受到一种榜样的力量。

3.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 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 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 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为学生提供一个没有边界的感受空间, 进行时空的穿梭, 领略各种风情, 充分感受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

(三) 多元评价, 内化需要

1. 评价标准多元.

以往的评价比较多地以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所以,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共性, 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性, 既重视阅读的价值导向, 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会量出更多的好学生。

2. 评价主体多元。

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是惟一的“裁判员”。学生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 这种评价显然是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的。我们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改革了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 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分别引入阅读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之中。

3. 评价内容多元。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以知识为本位, 往往着眼于学生学懂了什么, 至于学生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愿不愿意学等却很少顾及, 只重学习的结果, 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久而久之, 学生只会“复制”知识。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 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的, 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我们的老师经常这样评价学生:

你读书时的姿势真美!让人看了特别舒服!

你读得很投入, 你仿佛就是书中的那个孩子!

看了你的读书笔记, 我已明白了你回家是多么认真, 你是个自觉的孩子!

你读书笔记的字写得工工整整, 就像一位书法家!

……

4. 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阅读的过程中, 如果放任自流, 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 可以设立“图书角”, 教师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 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还可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 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 形成习惯。

上一篇:上任表态发言范文下一篇:自白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