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范文

2023-09-25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范文第1篇

服务小微企业,重点在于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作为全市金融工作的重点,选择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地区作为试点,出台了《内蒙古赤峰市小微型企业信用评分授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独立的信用评分打分卡,研发评分模型,将小微企业评分、授信和信用审批捆绑在一起,为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核定了科学的准入标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融资授信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评分后企业授信额度明显提高。试点地区的1247家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授信总额度达10.1亿元,较评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单户授信额度最高达3900万元,较评分前增长129.41%。

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小企业评分授信融资模式,为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的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解决了融资难题。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融资额度的大小,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小企业可获得银行100万~500万元的信用贷款。

开辟小企业融资快车道。一是提高了授信审查的科学性,提升了授信审查的效率。二是提高了小企业授信的申报效率,进而提高了经办行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三是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审批流程。

构建新型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这种信用等级评定模式由人民银行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组织指导,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小企业积极参加。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银行机构看到了评分授信模式带来的广阔市场和利润空间,进一步增强了小企业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企业信用意识得到加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满足多层次信贷需求。小企业信用评分能够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将信用评分与银行授信绑定,形成“评分+授信+信贷”的工作模式,初步实现了对小企业的批量优选和推荐。

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小企业信用评分的运作模式切实缓解了小企业抵押难、融资难困境,也为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企业提供了便利途径。人民银行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中的履职空间不断扩展,在小企业融资授信模式建设中起着关键的组织协调作用。基层央行履职手段不断丰富,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几点启示

组织协调是关键。正确认识基层央行在创新金融服务、执行货币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基层央行有效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前提。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货币信贷政策在基层的传导、贯彻会遇到很多困难。实践证明,在创新小企业融资授信新模式中,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人民银行的组织协调作用至关重要。

结合实际是前提。基层央行在创新金融服务时,应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效的工作模式创新,实现创新金融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

服务创新是基础。从基层情况看,在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包括地方政府、小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是小企业能否及时得到银行贷款,其贷款满足率有多高,这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央行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的效力,影响地方政府支持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以小企业信用评分为突破口,促进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小企业尽快得到银行贷款,既能体现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度,又能赢得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紧扣发展是主题。履职方式创新是推动基层央行事业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作为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基层央行是货币政策体系的“神经末梢”,起着上传基层经济金融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重要作用。基层央行在履职创新工作中应着眼于可操作性,紧扣发展主题,通过创新发挥基层央行在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的作用,协调各方的关系,保证整个货币政策体系的正常运转。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范文第2篇

摘 要: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有三种基本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文章从流程、成本效益、风险三方面对发电企业这三种基本的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每一种融资模式的适用条件,为火电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在电力行业的具体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火电供应链;发电企业;模式比较

火电是我国的主力电源,通过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四个环节形成由煤炭供应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用户构成的火电供应链。发电企业在火电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煤价高涨不下、电煤运力紧张、节能环保标准提高,增加了发电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上网电价受规制,又挤压了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这导致发电企业没有足够的运营资金,急需筹措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但火电亏损,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还款能力有限,许多银行不愿提供贷款。为保证火电供应链的有效运行,保障国计民生的电力需求,发电企业需采用新型融资模式解决融资困境。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它对解决供应链上弱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供应链金融依托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关系,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存货、未来的货权作质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整体供应链的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

1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的三种基本融资模式

火电供应链金融是将供应链金融的理念引入到火电供应链,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有三种基本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1.1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1)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

(2)发电企业收到电网企业开出的应收账款单据;

(3)发电企业将应收账款单据质押给银行,向银行申请贷款;

(4)银行审查单据的真实性、审查电网企业的资信实力及火电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5)电网企业确认协助进行应收账款融资,并出具付款承诺书;

(6)银行收到电网企业的付款承诺书后,向发电企业提供贷款;

(7)发电企业用银行贷款购买煤炭,继续进行电能生产;

(8)电网企业向用户供电;

(9)通过售电,电网企业收到用户电费;

(10)电网企业将电费用于支付在银行质押的应收账款单据,当电网企业还清应付款,银行注销其付款承诺书。

1.2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1)发电企业向银行申请存货(煤炭)质押贷款;

(2)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委托其负责质押物煤炭的评估、监管等工作;

(3)银行就发电企业的申请,对电网企业资信、火电供应链效率等方面进行审查;

(4)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受银行指令,评估发电企业的煤炭存货;

(5)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对煤炭存货的评估相关材料交给银行;

(6)确认存货煤炭符合要求之后,银行与电网企业签订担保责任书;

(7)发电企业将存货煤炭交由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

(8)银行依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出的仓单,向发电企业提供贷款;

(9)发电企业用银行贷款购买煤炭,保证电能生产;

(10)发电企业收到电网企业的购电费;

(11)发电企业用收回的购电费来偿还银行贷款;

(12)银行收到还款,通知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发电企业适量放存货煤炭;

(13)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到指令,将相应存货煤炭归还发电企业,发电企业继续还款提货,直至贷款还清。

1.3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1)发电企业与煤炭供应商签订煤炭购销合同;

(2)发电企业凭煤炭购销合同向银行申请专项融资;

(3)银行审查煤炭供应商的资信和回购能力,合格之后,与煤炭供应商签订回购协议;

(4)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委托其负责仓储、评估与监管等工作;

(5)银行同意发电企业的融资申请后,发电企业向银行支付保证金和垫资手续费;

(6)银行代发电企业向煤炭供应商支付煤炭货款;

(7)煤炭供应商收到银行垫资,向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库发货;

(8)煤炭供应商将该煤炭仓单交给银行,银行取得煤炭的控制权;

(9)发电企业收到电网企业的购电费;

(10)发电企业用购电费向银行缴纳保证金;

(11)收到缴存的保证金,银行向发电企业签发相应比例的提货通知单;

(12)发电企业将提货通知单交予第三方物流企业;

(13)第三方物流收到银行指令和提货通知单之后,向发电企业释放相应煤炭,直到煤炭分批提取完,该项融资业务结束。

2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三种基本融资模式的比较

上述三种融资模式在流程、成本效益、风险方面存在差异,下面就这三方面对发电企业的三种融资模式做比较分析。

2.1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融资模式的流程比较

在流程方面,三种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参与企业、质押物、评估侧重点:

(1)参与企业:应收账款模式的参与企业个数最少,存货质押和预付账款两种模式中新增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质押两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均是电网企业,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煤炭供应商是核心企业。图4列出了三种融资模式的参与企业及其功能。

(2)质押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以应收账款单据作质押;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下,以煤炭存货作质押;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以发电企业要购买的煤炭作质押。

(3)评估侧重点: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侧重审核购售电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下,侧重评估煤炭价格波动及变现能力;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侧重评估煤炭供应商的回购能力。这三种融资模式均需评估火电供应链的效率及核心企业的资信实力。

2.2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融资模式的成本效益比较

对三种融资模式作了流程比较分析后,还需从定量角度对融资模式的成本效益做分析,参与企业的利润可表示为:发电企业利润=发电总收入—(发电总成本+融资利息费用+贷款手续费);电网企业利润=售电总收入—购售电总成本;银行利润=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贷款相关成本;煤炭供应商利润=煤炭销售收入—煤炭供应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利润=物流服务收入

—物流服务成本。

根据参与企业的利润,分别设置变量:发电企业用P表示,发电单位成本u、上网电价c、存货煤炭量O、存货煤炭市场单价z、煤炭价格下降造成贷款不足引起发电企业的损失a、向银行缴纳的保证金额度i、缴纳保证金次数m;电网企业用G表示,购电量Q、售电单价p、电网企业缺电成本f;银行用B表示,质押率β、贷款利率r、贷款期限t、贷款手续费k、银行放贷的风险评估成本T,煤炭供应商不履约回购煤炭造成的银行损失F;煤炭供应商用M表示,煤炭供应商的销售总量D、煤炭销售单价h、煤炭供应成本s、煤炭滞销造成的损失y;第三方物流企业用L表示,物流服务费d、物流成本n。

发电企业三种融资模式的参与企业成本效益对比如表1所示:

据表1可知,只有多方共赢,火电供应链节点企业才愿意参与发电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活动,发电企业通过比较三种融资模式下的利润PP来决定采用哪种融资模式。事实上,有收益就有风险,因而还需比较三种融资模式的风险。

2.3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融资模式的风险比较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三种基本融资模式的风险可分为电力行业系统风险、火电供应链系统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质押物变现风险。具体风险对比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

(1)三种融资模式均面临电力行业系统风险、火电供应链系统风险。

(2)三种融资模式又具有不同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质押物变现风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需着重关注电网负荷预测高于实际用电量导致应收账款回款不足的风险;存货质押、预付账款两种融资模式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增加了出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可能性,煤炭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会造成质押物变现风险。

3 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三种基本融资模式的适用条件

综合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三种融资模式的流程、成本效益、风险比较分析,得出这三种融资模式的适用条件:融资模式流程通畅、参与企业多方共赢,这是发电企业进行火电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前提;有效化解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三种融资模式的风险是发电企业实施火电供应链金融融资成功的关键。

表3给出了每种融资模式的具体适用条件:

4 结束语

本文对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三种基本融资模式进行了流程、成本效益、风险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每一种融资模式的适用条件。发电企业需对自身状况进行客观分析,选择融资成本低、风险小、多方共赢的火电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火电供应链金融中发电企业三种基本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为火电供应链金融在电力行业的具体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毅学,冯耕中,汪寿阳,等.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评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谭忠富,侯建朝,曹福成,等. 发电企业业务流程分析的价值链模型[J]. 电力学报,2006(4):413—417.

[3] 蔡小哩,丁志刚.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估[J]. 物流科技,2011(5):95—98.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模式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基本模式、作用、中国特色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根本,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长期发展和创业的精神动力、价值追求,不仅满足的企业领导者的发展观,而且为普通职工带来了人生追求的目标,使得企业的整体价值观得以实现。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及基本模式

文化,最初是由各自在不同自然环境下集合的人类群体——部落、民族、国家为了生存与生产的需要而进行沟通、交流所产生的在各自内部共通的意识和信息等逐步发展成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哲学理念等。由于各民族、国家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不同,因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并在交通、信息尚不发达、互相沟通不畅的时代各自发展,从而使那些拥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容量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哲学观念的民族、国家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可见,文化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化也会反作用于社会,阻碍或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企业文化的构成,其基本公式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而主体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只有建立起精神文化才能建立起制度文化,最后才能形成企业物质文的表象。企业文化模式的构建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团体意识、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风俗。这些方面的内容细化起来,可以细致到企业标志、厂容厂貌、产品特色、厂微、厂旗、厂服、文化传播网络。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是要以功能性的主体精神打造来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而企业精神的形成对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经营哲学有着辅助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文化模式的提升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思想.将企业文化变成企业灵魂与活动的源泉。目前,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包括这样几种:(1)协同型:以友好协作为主体,创造企业非常友好的工作环境.强调组织凝聚力和团队士气,重视关心客户和员工。鼓励团队合作、参与和协商,是一种人性化的基本模式。(2)活力型:企业内部有充满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勇于争先、创新和承担风险,鼓励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权,这样的文化模式是较为创新的。(3)层级型:企业内部有着非常正式 的、有层次的工作环境,各级员工的工作行为活动都有章可循,关注的长期目标是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基本属于一些大型集体化企业。(4)市场型:企业内部有一个竞争性十足的工作环境。关心声誉和成功,关注富于竞争性的活动和对可度量目标的实现,适应于随时参与竞争的企业公司,例如:招投标公司。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以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企业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施展着极大的影响,这和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一样的。1978年8月—1991年1月,科特与赫斯克特先后进行了四项调查,调查了美国22个行业中的207家公司。调查的目的是确定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联系,查明这种联系的本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而揭示这种联系是否可能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以及以什么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结果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高,而有的则不利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高;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不利的文化可以被变革,从而转变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有利的企业文化。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业绩不佳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着负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采取必要的新型经营策略或经营战术产生抵触。可以预见,在当今世界,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在未来对企业经营会有更大的负面作用。

企业文化容易蔓延,即使在那些汇集了许多通情达理、知识程度高的人才的公司中也是如此。那些鼓励不良经营行为,阻碍企业进行合理经营策略转变的企业文化容易在相当长的岁月里缓慢地、不知不觉地产生,而且往往是在企业经营业绩较好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存在,就极难改变。因为这些文化不易为人所察觉,同时还表现在对现存企业内权力结构所做的维护。企业文化虽不易改变,但它们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文化。这种转变错综复杂,需要时日,也需要具备杰出经营管理能力的领导。这种领导必须具有明晰的洞察力,清楚哪一种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一种目前实业界、企业文化研究领域均罕见的洞察力。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相对停滞,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外环境之中,既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又能动地作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因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国家的企业、同一个国家的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个国家同类型企业,都不可能有同一个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生存条件的变化,企业文化的模式和内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形成企业内在的精神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是凝聚力、导向力、约束力。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他们潜在的智慧发掘出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正是企业生存的内在动力。越具有才华的人,其个性化的倾向就愈加明显。这种差异性如果不能被企业文化合在一起,那么就不能发挥出人才的优势,而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变为反作用力。企业文化的另一种力量是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别的人才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珍珠”串联成“项链”。

2、与企业的制度形成互补,解决制度与效率的矛盾。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制度相辅相成。组织文化“差开化”论的学者认为,在大多数企业中,企业文化是由许多亚文化组成的,行为的一致性只存在于组织的各亚群体之间。如果企业企图用企业文化来代替福利、薪资等公司管理制度,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很可能导致亚文化甚至逆文化的强化。因此,企业制度是“刚”,企业文化是“柔”,两者结合,刚柔相济,缺一不可。如何理解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打个比方,企业的问题比作大小不同的鱼,制度比作网,网眼越小捕鱼越多,拖网的速度就越慢,即效率低;网眼越大,效率越高,所以在追求速度的今天,文化日显重要。

3、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土壤。麦肯锡公司对核心竞争力有如下定义:“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

借助该能力,能够按照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流程。”按照此定义,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来培育。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企业员工就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状态和理想追求。正是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以及形成这种力量所需要的漫长时间,这种不需要文档传递,不用人为操作、监督、检查,也难以被复制的特点。因此,好的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软件条件。

4、实现公司战略的柔性动因。没有文化的企业也可以存在,但它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成长。因为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没有主旋律,就无法引导企业不断发展。文化既不能解决企业现在赚钱与否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企业未来发展能否实现,与企业文化优劣有密切关系。文化不决定企业生存,但文化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决定企业能否基业常青。企业在战略上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理念上决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决定“追求什么,放弃什么”等理性决策时,文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浅析 第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不能绕开现代企业制度谈企业文化。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企业所有权混乱是企业文化无法由虚入实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还涉及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产权明晰等方面,更普适的企业改革还在于董事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商事法律正致力于消灭传统的关于全民、集体、私营、独资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办法,而代之以独资、合伙、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态的划分企业的方法。

我们知道,所有权从法律上看具有绝对支配权的物权形式,从管理学上看是最具激励效果的分配办法,从哲学上看其决定了主体哲学的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企业哲学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明确,那么企业文化将难以激发真正的人力资源潜能。这样的例子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为典型。

第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哲学背景的基础上。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始终在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的激烈争锋中寻求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很多企业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企业,但至少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领域,无不在每一次欧风美雨刮来之后一片喧嚣,盲从,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并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当然,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传播者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炒作是要负责任的,但买单的一方同样不可推卸应负的责任。观念决定行为,在探索企业如何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主见的有高度的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学费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没有效果。

第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用中国优秀哲学之道统御西方管理之术。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范围地吸收着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并且在辨证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区能够在保持自身及其强大的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充分实现中西合璧。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得益于其对于历史传统的高度维护,而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以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后,却陷入了哲学、价值观的极其混乱

而多元的状态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因为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这是中国应当向日本韩国学习的地方。

其次我们更要思考“落后就是优势”的根本概念。后发的最大优势在于习得与创新,也就是能够以最大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整合全世界企业管理的优点和资源为中国所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这里要强调两点:1)企业管理界应当要树立坚定的创建中国特色管理模式为己任,并在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及文化的指导下搭建框架,围绕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来吸纳国外优秀管理资源。2)要加强辨证分析的能力,不要把国外的文化垃圾当作治病的良方,不要把不适合中国特色的西方制度照搬照抄。有些书籍拿着美国四十年代的定量研究表格来中国推,我们不反对个案的适用,但如果传播开来,这对中国企业管理是极其有害的;有些书籍拿着德国某研究机构的所谓最新成果翻译出来就大肆宣扬,翻开来看,找不到可以在中国企业适用的地方,做研究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做实践那就差得远了。

第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这个特点同样遇到两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

其一,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

讲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人缺乏对人的领导行为原理的基本认识。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其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作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认为是老板文化的人,其对于自己在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于偏激的观点将导致在企业文化实施中形神分离,谈企业文化的人都认为那是领导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心态,企业文化是难以真正由虚入实的。产权制度的设计当然是最完美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基础,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的股份,他当然说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只是一个梦想,但没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企业的一员,你就是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这就需要用事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把企业文化的表征看成是企业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肤浅的看法。

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

其二,企业文化实施最重要的支点是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只有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现自身的企业特色。如果说企业哲学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通过提炼蕴涵于企业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其设置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企业文化实施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企业的精神文化提炼仍处于口号式阶段,除了内容陈旧、表述杂乱、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的过程,多停留在形式主义,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自身的企业哲学以及价值观体系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要真正捕捉到企业之道、企业之神,并且真正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在大部分员工中得到澄清、统一,最后形成共同的行为模

式。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哲学系统的若干元素的缺失,表现为愿景、使命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将所有的价值观放在一起,没有突出核心价值观。使得对企业文化实施的指导性不强。 如上四条标准既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同样是指导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其企业文化阶段性成果的四大标准。我们欣然地看到在中国企业文化第二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并做出否定、创新的抉择。我们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正在跃升,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以及实操者们正在致力于如何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何使企业文化变给更实在,更有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总体上是向着如何在中西方企业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发展,并且更重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远远不够,距离创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仍很远,因为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仍不明朗,部分研究或实操者过分夸大西方定量方法的作用,同时对于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中国哲学及价值观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因素尚缺乏足够的发掘;总体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在西方管理思想的漫天飞舞下尚未形成潮流。我们愿意和更多的热爱企业文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朝着创建中国企业哲学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努力。

四、企业文化模式矩阵分析

1.企业实力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在现阶段,很多企业经营者在实力不断壮大后已经对公司文化的建设加以重视,而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一般都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所以实力强与弱是制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反过来看,很多小企业同样因为忽视文化建设而最终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但是,因为企业实力是一个难以衡量的概念,因而,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企业的竞争能力来量化企业的实力。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即企业的核心能力。

2.企业的前瞻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选择企业的前瞻力作为研究的另一个变量,是因为着眼于未来,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公司才会具有生命力。反之,不考虑未来,只看重眼前利益的企业,则会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难以把握,所以,掌握未来才会掌握今天,掌握未来才会决定今天和未来的命运,才会拥有未来。当然,这个未来并非终点,而是是公司某一发展阶段的过程目标而已。

3.模型建立

经过上面的分析,依据企业现阶段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即企业实力)和企业的预期能力(即前瞻力)两个变量来建立二维矩阵,如图所示:

4.模型分析

我们按照矩阵所示四象限把企业文化的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保守型、稳妥型、竞争型、风险型。

保护型文化模式是企业实力比较弱,同时对未来的预期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产生的文化模式。推崇保守型文化模式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优先保证其管理制度不受新的、多余理念的挑战。它重视已有管理规范的程序化,习惯一切照章办事,不思创新,对如何随环境变化创企业新路缺乏动力。

稳妥型文化模式较多的关注企业的发展,多有戒备的心理和守业的心态,一切求稳渐进。由于他们行动迟缓而往往失去经营的良机。

竞争型文化模式更关注企业目前的发展,企业对未来的关注稍逊于对当前企业实力壮大的关注,其管理制度较为开放,倡导开放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规则意识、效率意识等一系列崭新观念,对新的管理理念采取不断吸收的态度,全方位引进竞争机制,不仅重视同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重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竞争,善于通过各种竞争去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效率,切实体现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风险型文化模式所关注的不只是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是更关心企业的未来,他们为未来发展的拚搏精神和投资意识都是不同凡响的。因为企业发展到鼎盛

时期,忧患意识就更强,只有积蓄最大的力量,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由于风险型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能够减少风险,战胜风险,往往会取得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回报。

五、企业发展各阶段文化模式的选择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模式,使企业的生命得以延续。

1.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应文化模式

(1)初创期——保守型文化模式。企业在初创期,因为还没有知名度,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等方面都不具有竞争优势,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业内竞争,企业不但不能够赢得利润,而且很有可能亏损。此时,企业求生存是其基本的目标,那么围绕企业目标建立起来的就是保守型的文化模式。它的实力弱小,而且根本无暇顾及将来的事情,大多数时间考虑的是能够暂时的获得利润,逐渐的积聚资金,以便进一步发展。

(2)成长期——稳妥型文化模式。企业进入成长期,知名度逐渐扩大,各方面的优势也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突显,企业开始盈利,并且利润呈上升趋势,此时,企业的目标就是要发展,所以迎合企业当时的特点就应用而生了稳妥型的文化模式。因为,发展期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它的文化不能够支撑它稳步进入成熟期,那么它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就会夭折,或者因为失去很多有利的机会而不能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的领导者会慎重的采取各种策略,它的整个制度文化的建设的都具有稳妥的特点,在稳中求发展。

(3)成熟期——竞争型文化模式。企业进入成熟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当的实力,整个操作流程都在规范化,利润达到最高点,并持续盈利,此时,企业开始在行业中跃跃欲试,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竞争性,不断的采取行动与行业的领导者群体较量,因为成熟期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期,此时,企业虽然也很关心未来的发展,但是,他更注重的是企业实力的增长,更希望自己晋级领导者行列。此时,企业文化从内到外都强调竞争,不仅重视跟竞争者的市场竞争,而且,还在企业内部通过各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员工竞争以提高效率,全方位的引进竞争机制。

(4)衰退期——风险型文化模式。企业进入衰退期,因为管理者在成熟阶段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断,企业在规模和实力上仍然是屈指可数的,但是,成本消耗在这个时候也是逐渐的增加,最终导致了利润的下滑,企业的经营者不得不考虑如何延迟衰落或者破产,不断的调整策略以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对未来的预期意识增强,如果经营不善,随时准备转产,此时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再生,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企业文化就是风险型的企业文化,它具有绝对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

六、对文化模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创建的企业文化模式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对于文化模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在选择文化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在选择保守型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提高其执行力。首先是执行理念的塑造,需要高层领导以身作则,成为执行文化的传扬者和推行者,并具有文化组织变革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是业绩与激励的有效结合。除了运用奖金、股权等物质激励手段外,还要注意运用精神激励的手段。再次是团队精神的塑造。由于处于创业期的企业业务模式不成熟,部门定位不清晰,导致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丧失团队精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把管理的“形”与文化的“神”结合起来。第二,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在选择稳妥型文化模式时,最重要的是在稳中求进,不断创新,而不能固步自封。要建立一个全员创新、追求卓越的制度体系。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产品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从而改善现有的市场环境。创新也可以使企业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第三,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在选择竞争型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不仅要在本土与本国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快速开发

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灵活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只有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第四,对于衰退期的企业,在选择风险型的企业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在企业建立一套先进的危机预警系统,让企业整体文化引导企业能够及时地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最快最好的决定。在此阶段,企业要建立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敏感地预测和感知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及政策法规等造成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妥善处理各种不测事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风险型企业文化就是要使得企业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转危为机。

【参考文献】

[1] 爱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2] 布尔迪厄、包亚明译: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帕特南著,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武志伟: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功能研究[J].软科学,2003(5).

[5] 谢舜、肖冬平:论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与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6] 曹振杰、周冉:现代企业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个关于企业成长新解释范式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3).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范文第4篇

摘 要:根据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规范的、灵活和实用的会计系统,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中小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新常态经济下,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内部的会计模式都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混乱,具体表现为:最基本的会计工作不到位、财产账户对不上号、公司账目杂乱无章、会计信息不真实,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实施。本文就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的概念、设计内容、现状及解决对策作出相关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模式;会计管理;信息披露;会计核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被社会公众所关注。各单位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需要及时掌握各种真实、可靠的信息;投资者进行风险判断,作出投资决策,需要及时掌握各种真实、可靠的信息;债权人、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和个人,为满足各自需要,也要及时掌握各种真实、可靠的信息。从社会经济角度上看,科学、合法、合理的会计模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关系到社会各方的利益。因此,做好会计模式设计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正常运行。

一、中小企业与会计模式概论

1.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也被叫做中小型企业,它和大型企业相比是行业职员规模、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这类企业的就业和营业额都很小,一般是由独立一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是由经营者直接管理,很少受外界干扰。

2.会计模式概述

会计模式即会计使用一定的货币计价单位,依据一定的计价基准,运用一定的方法,采用一定的程序为核算监督会计对象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并将其以科学方式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程式,其在会计核算中属于固定程式。

会计模式的制定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企业,实际上属于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会计模式既可以是行政法规,也可以是企业规章,作为行政法规,政府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模式强制性较大;作为企业规章,企业内部会计模式强制性是相对较小的。企业单位会计模式的制定要在符合国家有关会计模式的规定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二、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的主要内容

1.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

会计模式在组织上的落实称之为会计机构设置,它不仅涉及到会计部门,还涉及会计人员的内部分工问题。由于不同企业在经营规模与业务类型中存在差异,因此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不可能完全一样。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机构健全与否以及各职能岗位之间的运作是否协调等都将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合适的会计机制是促进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步。制定具体的会计模式,应当根据每个企业的规模、经营特点和管理的组织形式来决定。

2.会计科目的设计

会计科目是编制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控制的依据、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会计科目设计就是确定会计对象经济内容的分类体系,它是会计模式设计的重要环节,企业应遵循一定原则来设计会计科目,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特点科学设计合理的会计科目。

3.会计报表的设计

会计报表设计是会计模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它能为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信息,是保证现代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科学并合理地设计会计报表,建立健全的报表体系,是会计模式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着重大意义。

4.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处理程序的设计

在企业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是重要组成部分。貨币资金的收付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而货币资金的持有额正是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模式设计时一定要加强对现金、各种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管理。在此过程中,企业除需严格遵守国家在外汇、银行现金管理结算制度方面的规定以完善货币付款程序外,还需及时准确地进行结算业务的办理。同时还要将企业现金及各种存款的收支和结存情况密切反映出来,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以免其遭受损失并确保企业合理有效地使用。

三、中小企业会计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分工原则

合理分工就是说,任何相关工作分为若干处理步骤,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完成,为了防止任何人单独完成核算的全过程。根据这一原则,任何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至少应该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分工。例如现销业务,不能开票和付款,并装运都是一人负责,否则将失去约束,产生错误。

2.账务与事物分离原则

账务与事物分离原则要求账钱分管、账物分管,就是财产物资的经管职员和会计职员要完全分散开来,会计不可以既管账又管物。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规模小,节约人力成本,就会让会计兼出纳,没有实行“管钱不记账,记账不管钱”的原则,很容易出现腐败、贪污案件。

3.检查原则

检查原则有:第一,上级对下级的检查程序。其次,内部审查,如财务机构的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填写时必须交给一个会计师审查后才能让出纳做收付款或登记转账业务。第三,独立检查,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定期检查。

4.经济责任原则

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规定相关责任人的权力和责任、奖励和惩罚措施。职责的规定不仅可实现对经管人员的有效制约,还可以提高其工作责任心。

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现状

1.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

虽说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也有一定的会计经验,但是他们通常一人身兼数家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因为兼职会计不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所以他们在做账时都是听老板的吩咐,而老板为了企业利润、少交税,就只会给少数凭证,兼职会计就按照这个凭证来做账;另外因为这些会计只是兼职并不是全职,所以中小企业在管理上缺乏约束他们的机制,一旦和老板在利益上有冲突和矛盾,他们通常会不辞而别;再者,由于兼职会计的时间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下一个会计人员在做账时衔接不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得到完整的反映,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无法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并且还违反了相关财务和会计的规定标准。

2.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

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做主,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均有许多不想公开的商业机密,这些中小企业内部比较重要的会计部门都会聘用亲属或同管理者有裙带关系的人员,这些人与管理者存在不可分离的利害关系,且在处理账务时并不能单独核算,大多数时候仍需听从于管理者的指令。这一特殊情况的存在导致会计监督功能完全丧失,财务会计混淆,弄虚作假。不过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很难改变中国传统任人唯亲的思想,所以就造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瓶颈现象。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银行存款、现金管理、仓库管理混乱。会计不遵守国家规定的会计模式,如摊销折旧方法不一致,收入和支出不相符,成本核算不规范等,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数据不真实;银行账户另开多家,将某银行账户不归并入账,进行收支账外核算。

4.支出凭证套用不合法凭证或白条入账

存货管理混乱,购入原材料没有验收制度,仓库没有领发货制度,存货计价随意,账物不相符,账账不相符;产品销售不记账、设立自己的“小金库”,应收账款失控,收入支票随意背书,实收资本不真实,空壳验资。

五、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现状的对策

1.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

在进行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时,需对本企业的业务特点、业务量的大小、企业的规模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加以充分地考虑,以确保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权时具有足够的独立性。每个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职员配备的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既无独立核算的机构,并无独立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二是有独立核算的机构和独立的人员;三是有独立核算的机构和独立的人员。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会计模式中都应明确规定有关人员在这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明确其分工,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会计工作,建立起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2.加强中小企业经济责任制度的建立

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需加快建立企业经济责任制度,具体措施如下:相关人员办理经济业务后需取得或填制相应的会计凭证来证明相应的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为了明确经济责任人,凭证上还需有经办人员的签字与盖章。为了进一步完善經济责任制,中小企业还需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凭证填制、审核的手续制度。其中,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相关责任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即可得到完整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合理性也可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出来,进而可为接下来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原始数据,同时也可为会计监督提供重要依据,会计核算中的经济责任也可以得到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制所需的重要文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得到落实,同时也可为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一定的法律证据。

3.建立科学严密的会计指标体系

会计模式设计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建立科学严密的会计指标体系。会计指标是设计会计科目、设置账户、编制会计报告的依据,指标体系设计要考虑全面,使其反映的信息真实、可靠、客观,满足各有关方面需要。每个指标应当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一套科学的、严格的会计指标体系。

4.设计科学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

怎样以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形式,去完成信息的汇集、整理、分类、计算、登记、分配、汇总和存储,所有的内容,构成会计核算制度的具体内容。一个科学、适用的会计模式,不仅可以简化会计核算手续,还可以全面、准确和及时地提供各种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满足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

5.制定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制度

第一,会计必须监督中小企业经济活动,不违反由国家制定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二,会计必须监督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违背中小企业现行会计模式,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合理性、可比性;最后,通过各项监督手段和监督工具保护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对中小企业各类资金和各项财产物资加以合理使用。对于中小企业中那些严格遵守并执行会计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嘉奖,如全司表扬、加薪乃至升职,但对于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且经过批评后仍无改正迹象的部门和人员,需及时给予严肃的通报批评,并采取减薪降级乃至撤职与辞退的措施。只有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并通过将会计部门管理人员的业绩与工资薪酬挂钩的方式将管理层及各岗位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会计模式的设计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加强完善建立适合其公司发展的会计模式,让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详细明了,那么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中小企业通过对会计模式的研究和实施,就能够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蒋继娴.“新常态”经济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探析[J].商,2015,41:180.

[2]张丽娇.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浅谈[J].财会学习,2016,12:33+35.

[3]罗清萍.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公共关系应有的战略地位[J].商业经济,2015,02:101-103.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越来越景气,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购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抵御电商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纷纷倒闭。这必将引发传统实体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如何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寻求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新出路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方向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1. 072

0      引    言

在电子商务击垮部分传统企业的背后,是新兴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和创新。电子商务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还冲击着传统的商业结构和贸易方式,它推动着企业不得不探索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在好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企业可以将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结合,开阔新市场、拓展新业务、寻找新出路。本文将阐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传统企业应如何创新企业营销模式。

1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1.1   冲击传统实体经济

电子商务利用科技和网络连接商务平台、买卖双方、物流等方面的用户,形成一种快速、稳定、便捷的贸易关系,它实现了商务活动的虚拟化,满足了人们丰富多样的购物需求。电子商务中的商品以其品种多、质量优、价格低的特点吸引了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即使是和实体店同样的一种商品也能实现同质价更低的效果,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网上购物替代实体店消费。这样一来,电子商务便严重影响了传统市场的发展平衡,导致大批实体企业员工失业,对现代企业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冲击[1]。

1.2   改变消费者消费行为

这是电子商务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电子商务操作速度快、行业涉猎广、涉及范围大,利用科技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拓展了电子商务的灵活性,符合快节奏时代人们的消费心理,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利用电子商务,人们可以花更少的钱购买到更心仪的商品。不仅如此,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只要拿出手机便可以进行购物,既省时省力又经济实惠。在这样的便利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网上购物代替实体店消费。

1.3   推动企业营销模式革新

时至今日,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无一不意识到,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来临,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想要保持企业继续经营和向好的发展必须对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变革,使企业经营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传统企业如果只把电子商务当成竞争,都仇敌,未免过于片面,它可以为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提供新思路,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电子商务来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2      利用电子商务转变企业营销模式的意义

在面临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压力后,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重视电子商务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受到地区和技术的限制,只在附近区域内进行营销活动,并没有对现有的多种营销模式进行整合利用,耗时耗力又浪费资源[2]。如果利用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模式进行整改,便可以打破地域的局限,利用科技的手段更加便捷地扩大营销范围。但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商务交易的安全问题,这要求企业在系统构造之初就做好安全系统的建设并且定期进行安全维护,委派专门的系统安全维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以此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与稳定。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转变自身营销模式,还可以拉近自身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建立更加密切的贸易联系,能够通过数据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顾客的消费需求,尽其所能用更符合顾客心意的服务和产品回报顾客,完善自身不足,推动企业持续向好发展。

3      电子商务化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

3.1   创新经营思想和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企业营销模式转化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先进的营销思想作为指导,那么整个企业的革新工作也不会成功,由此可见,思想理念的创新是企业营销模式改革的基础。紧跟时代经济发展趋势、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调整原有的营销理念,摒弃其中落后腐朽的部分,保留积极的先进思想,创新企业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企业可以多多招聘掌握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和电子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对企业员工进行电子商务思想理念培训,传授给使用先进设备的方法,提高企业整体科技能力和水平,为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培养良好的营销环境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环境并不是现实中实体的经营环境,而是指虚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3]。企业在搭建电子商务营销平台时,要注重平台的平民性、开放性、共享性建设,保证任何个人、组织、团体都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贸易活动,为电子商务化的营销模式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营条件。

3.3   經营策略创新

企业的经营策略创新与其他方面的创新都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经营策略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和销售目标而决定。一家销售智能洗衣机的企业的营销策略必然与新媒体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其营销侧重点和营销方式也各有其特点。企业在电子商务中交易的商品应该享受到同实体店购买的商品同等的售后福利待遇,满足消费后顾客对产品的保养和维修需求,实现商品销售的同效化。

3.4   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交易中一大关键环节就是物流,企业的一切商品交易也都离不开物流环节。为了确保商品能够在保证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尽快地从卖方仓库传送到买方手中,应当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提高物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物流运输的工作质量严重影响着顾客的消费体验,关系着消费者是否会再次进行消费,更关乎企业的品牌声誉。物流模式的创新主要应从信息反馈技术、物流传输速度、配送服务质量、网络查询系统、投诉与答疑专区等方面入手,确保企业、物流公司、消费者三方可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保证顾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畅通无阻地反馈给商家和物流公司,为电子商务化的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

4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

4.1   调整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在其价值范围内进行大力的网络宣传,尽可能地帮助商家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商品价值最大程度的利润转化[4]。因此要采用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使企业能够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独有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在电子商务浪潮中能够维持发展不落后,甚至有机会谋求新的行业地位。调整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不仅仅要求企业调整企业内部资源的分配、资本投入比重、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专业化人才引入等方面的部署,还要求企业坚持以优化顾客服务为主旨进行战略调整,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为了实现更加有效的资本投入,企业应该科学地进行活动策划和线上线下的推广,特别是线上平台的宣传工作,确保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安全和稳定,要设置专门的安全保障机构,定期对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障商品交易活动的安全进行,维护买卖双方的信息安全。

4.2   营造良好的企业营销环境

企业内部营销环境的整改应从思想理念创新开始,企业应当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宣传电子商务的营销理念,加强企业内部人文建设,推动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可以借鉴其他先进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取得的经验,但由于不同企业经营方向和目标的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精神,应当结合企业自身规模,突破落后的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根据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对内部员工进行理念培训,打造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努力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优势。

4.3   完善售后意见采集制度

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不只是结束于买家收到货物之时,还要注重采集顾客对商品及服务的意见反馈,及时处理顾客提出的问题,进行售后的保障和服务工作[5]。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夠为顾客提供更佳的消费体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品牌声誉,增加顾客对其品牌的消费黏度,对整个营销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信息反馈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的售后服务渠道,安排专门的客服人员,第一时间为顾客提供私人化的答疑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4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

在电子商务化的企业营销过程中,平台和系统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企业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互联网技术,量身定做企业独有的商品交易平台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放低交易平台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企业的商务活动。同时要引进更多高精尖的计算机科技人才,将更多先进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引入本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去,实现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同时还需要政府降低上网门槛,改善企业、单位、个人的上网条件,搭建行业化、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      结    语

电子商务化的企业行销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每一个现代化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必将引发企业由内到外的全新改变。企业要学会高效利用电子商务,扩大营销市场,拓展业务范围,降低经营成本,打造优质品牌,最大程度实现商品利润转化,以促进企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慧.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创新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8.

[2]郑喆文. 传统零售店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营销模式[J]. 现代商业,2018(22):32-33.

[3]孙永生,杜正博.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7):42-43.

[4]杨超镛. FS铁观音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7.

[5]张珊珊. 电子商务背景下中外品牌服装营销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6.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范文第6篇

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在企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机遇。为了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就需要企业针对企业自身管理系统的不足做出相应的完善改进措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结合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现状,具体的讲述如何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

一、引言

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组成元素,要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就必须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根据市场的具体环境,对企业的管理系统做出相应的改变,满足市场的切实需要。因此,在企业进行企业管理的同时,不仅仅要注意到企业管理思想的更新,还要注意到企业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行为的一致性。

二、目前我国企业的企业管理模式状况

1.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1)企业管理模式化。所谓企业管理模式化指的就是企业管理层通过相关管理模式的制定,来约束企业内部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如果企业拥有一种相对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将对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的正常管理运行也很有益助。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改进公司管理模式机械化的特点,针对员工的个人需求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加强企业员工和企业的联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企业管理人性化。所谓企业管理模式的人性化指的就是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管理层充分的考虑到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创造一个理想的工作氛围。通过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可以极大的加强企业和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企业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之中,要注意把握好人性化管理的度,防止有一部分员工和企业管理层过于接近,企业管理层碍于人情,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运行。

2.不同成立方式的企业管理的管理模式。(1)家族式企业的企业管理模式。目前,以家族为基础的家族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一大部分,这些家族式企业的成立是通过整个家族共同出资实现的。因此,这些家族式企业在管理运行的过程之中,都是聘用家族内部的成员来进行对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所有决定权和管理权力也都集中在家族内部的成员手中,外来的人才很难掌握到企业的核心权力,企业缺乏现代化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在过去的时间里,家族式企业的企业管理模式曾经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家族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都有血缘关系,因此,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企业管理层可以很快的给出统一意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家族企业意见的过度一致性,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友情式企业的企业管理模式。友情式企业的企业是通过几个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共同出资建立的,相比于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友情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由于共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稳定系,难以避免在日后的企业管理运行过程之中投资人不会出现关系破裂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管理运行。与此同时,友情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具备家族式企业不具备的优势,例如,友情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对外来人才意见的吸取,相对的企业管理的思维也更加宽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都相对比较传统,不具备相应的管理创新精神,难以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瞬息万变的特点。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理应根据世界经济的变化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从原有的逐利性管理模式转换为学习型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实现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措施和前进方向

1.科学规划企业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中,企业管理层都是采用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过去的企业运行过程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大型的企业之中,更能有效的发挥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企业科学的规划企业管理模式,从原有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转换成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减少企业内部的层级关系,调和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2.健全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的节本定义是企业的管理层根据企业的现有状况,合理的安排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的管理活动。经过企业管理基本概念的解读,不难发现,只有完善一种企业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就很有必要健全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组织,保证这个管理组织可以合理的布置企业的正常运行模式;第二,要完善现有的企业运行模式,充分的发挥企业管理模式的作用。

四、结论

企业管理将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得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朝伟,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3).

[2]王熙.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J].中国商贸,2013(11) .

[3]李昆.中国式管理模式创建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3(07).

[4]黄津孚,谢进强.中国企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

作者简介:熊伟(1977.12-),男,河南唐县人,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

上一篇:全市发展情况汇报范文下一篇:软件企业成本预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