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范文

2023-09-24

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范文第1篇

一、开征房产税的目的及意义

(1) 缩小贫富差距:征收房地产税对一些富人起着调控作用, 若他们花在买房这方面的钱越多, 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缴纳的税费越高。这对一些农村的居民也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因为这样房地产商就不会大幅度提高房价, 而他们未来把空置的房子卖出去, 势必会降低房屋的价格, 这样也就让一些居民更有能力买得起他们的基本住房。同时也避免出现很多的空置房。

(2) 可以合理利用土地, 抑制炒房行为:房地产税不仅仅是对已经居住了的房屋进行征收, 对闲置的土地和空置的房屋也同样进行税收。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房地产商节约使用土地, 减少土地闲置, 尽可能地达到土地资源合理有效的使用;还通过对空置的房屋进行税收, 抑制了大量炒房行为的发生。

(3) 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开征房地产税, 不仅在全国房地产业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还通过相应的税收制度, 合理确定税收负担, 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 更加的有益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4) 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责任感:房地产税的征收对象是不动产, 这其中的每一步过程都是透明的, 像偷税逃税等行为都是可以避免的。一旦税收开始增加, 那么政府花费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其他方面的资金应该就更多。这样就能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也更加的有利于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因为我们的居民是最了解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是否成正比的, 而这样也能使政府更加约束自己。

二、开征房产税面临的问题

(1) 社会居民纳税意识薄弱:我国对个人房产税的征收没有合适的代扣缴费人, 所以房产税必须有纳税人自行申报。而一些个体纳税人,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并没有树立自觉纳税意识, 对税法的遵从度不够。而我国税务机关受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他们不相信纳税人会自觉缴税。因为这种互相的不信任, 使得开征房产税的措施也难以实施。

(2) 相关政策不健全:对于全面开征房产税, 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策略很少, 不如国外出台的政策齐全, 也使得我国全面开征房产税的政策难以进行。

(3) 征收手续复杂:房产税的征税对象不是个人, 而是房屋。房产税的征收需要经过很多个步骤, 其中牵涉到许多人的相关利益。其中一个步骤的操作失误, 带来的影响都难以想象。

(4) 税率与征收依据问题:税率与征税依据是房产税征收中的主要标准。若税率太高, 很多居民都不能负担;而税率过低, 则对房地产业不能起到相关的调控作用。我们需要根据房产的价值对房产税进行征收。而房产价值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 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段、所处的城市、周边的环境、周边居民的收入。而房地产数据库信息的不全也会导致房产价值评估的难以进行。

三、全面开征房产税的对策

房产税的开征涉及千家万户, 尤其是一些得益者。而从上海和重庆的试点情况看来, 全面开征房产税还是很难进行。而基于我国在房产税的理论与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居民的思想教育:现代社会中, 房产税这个名词对于很多的居民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因为陌生, 所以要居民自行缴纳税费会更加的困难。所以加强人们对房产税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让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中明确房产税的税收优惠及减免政策, 各地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制定对应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个人房产税的免税标准, 要针对各个地方的真实情况通过科学的统计学推断来确定标准。并且将房产税纳入诚信纳税管理范围, 使得居民更加的相信房产税带来的益处。

(2) 扩大房产税的征税范围: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除了居民的基本生活住房外, 其他的住房都应征收房产税。对于一些一线城市的农村地区也应该实行征收房产税, 但是需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标准, 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经营性住房与家庭住房也应该分开征收房产税。

(3) 调整相关制度:如计税依据合理化、税率设置灵活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房价飞速的上涨, 房产的现值远远大于房产本身的价值, 若还继续用房产原值作为征收的依据就会显得非常的不合理;因此, 应该根据房产的现值作为征收的依据显得更加的合理化。适当的改变税率, 使得税率更加的符合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 不使税率过高或过低, 都更加的有利于房产税的征收。

(4) 简化征收手续: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使得人民更加的不愿意出门活动。而房产税的缴纳则必须要在房产所在地缴纳, 若政府部门能够简化相关手续, 如开通手机微信缴费功能、物业公司代缴或者是银行代缴, 也都将有利于房产税征收的进行。

四、结语

房地产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品, 房产税作为一种与房地产市场关系密切的税种, 开征房产税, 在现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趋势下势必会对我国的住房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相关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房产税征收政策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也能满足市民对住房的需求。对于房产税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应该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大热, 大部分人都热衷于投资房地产市场, 但随之而来的房价飞速的上涨、“炒房热”的问题, 使得房产税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我国目前在房地产业存在的许多问题, 是我国全面开征房产税的措施难以实施。笔者认为, 解决了房产税面临的困难, 才能更好地发挥房产税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房产税,开征,困难,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1-01.

[2] 李承益.我国房产税改革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5 (1) .

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范文第2篇

然而,在加强律师队伍建设、集中解决律师执业活动中存在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方面的种种问题的同时,关注并逐步解决律师在执业和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拟在这方面发表一拙见,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探讨。

一、律师执业面临的困难

(一)在社会环境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度不高。由于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固化的封建统治,律师的前身“讼师”被视为是民风浇灌的罪魁祸首,被历朝统治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由而禁止此行业,自然,律师也就在公众中留下了“讼棍”、“哗徒”等恶名。中国现代文明的今天,律师业不再是禁止之业。新中国虽重视司法制度建设,可律师业真正的长足发展是从八十年代才开始进入正轨,九十年代,政府对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律师职业是在前述的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下孕生的,中国律师就不可能奢求权者和公众在短期内能形成律师是“正义化身”的认识,特别是《律师法》对律师的定位不准,加之部分律师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在执业诚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媒体对律师的不当报道,使公众对律师群体的认识存有偏差,一般老百姓对律师的认识仍停留在律师就是替坏人说话,就是“钻政策、法律空子”的人,而忽略律师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作用。甚至在部分领导及司法人员眼中,认为律师就是与政府、公安、公诉机关公然作对的人、专门制造麻烦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律师的社会地位就大打折扣,就连在法庭上律师与公诉人的陈述时间都不平等。至于律师在执业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不受尊重的待遇则是不胜枚举。在法治健全的国家,民众有事去找律师已成为一种习惯。而我国则不然,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与律师打交道。这种认知上的反差,造成了对律师极为不利的社会环境。二是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律师接受委托为当事人主张其合法权益,是律师的职业特点和合法权益。但调查显示,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是当前困扰律师正常执业活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律师充当状告国家行政机关的原告代理人时,一些当了被告的行政机关往往迁怒于律师,总是通过种种渠道来指责或阻扰律师的正常代理行为,使律师的正常执业处于尴尬的境地。三是有关机关设置的各种障碍。律师在办理民事案件调查取证时,经常受到种种阻碍。有的国家机关违反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限制律师的调查取证。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定,律师查阅、复制工商档案必须要有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判决书等司法文书才能查阅、复制档案。类似的情况还包括股票帐户、银行资料、房产资料、电话和病历的查寻等。在立案前不能查阅这些资料,使得某些证据无法取得,极不利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给律师的执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在保障方面。律师执业的法制环境不宽松,一直制约着律师执业权力的有效行使,特别是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尤为突出,普遍存在“三难”:一是会见难。有的侦查机关随意扩大国家秘密的内涵和外延,常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即使同意了,也不在规定的时限内安排会见。有时律师前往看守所要往返数次,不能办妥会见手续。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不许谈案情。二是代为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难。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律师可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代为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但在司法实践中,当被告人提出侦查机关有刑讯逼供或报复陷害行为时,法官往往要求辩护方或被告人举证。由于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和会见权受到诸多限制,根本无法收集到相应证据,因此,律师的此项权利完全没有操作的可能性。对于取保候审,侦查机关往往把律师代为申请取保候审看成律师可能会帮助犯罪嫌疑人串供或推翻证据,所以批准的概率也很小。三是阅卷难。由于对“诉讼文书”的理解存在差异,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可以查阅的仅是那些公之于众的司法文书——主要是拘留证、逮捕证一类的证据材料。即使在法庭审理阶段,律师也只能查阅主要证据复印件及证据目录和证人名单。更有甚者,有的司法机关对律师查阅案卷材料后收取的复印费都大大高于市场价格。

由于律师在刑事案件代理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行使,直接导致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比率大幅度下降,有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70%以上的刑事案件没有律师的介入。

(三)在执业风险方面。一是存在执业风险危机。现行法律法规对律师执业风险保护制度不健全,使得律师的执业风险日趋加大。由于有刑法第306条这支高悬在律师头顶的“利剑”,使得律师在担任刑事辩护中虽没达到“谈刑(辩护)色变”的地步,但恐被以“伪证、串供、泄密”追究律师刑事责任的风险危机则是普遍存在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新《刑法》第306条执行以来,已有上百名律师遭此厄运,虽最后真正被法院判决有罪的不足百分之十,但仅此也足以让所有中国律师寒心,也会使律师们产生望刑(辩)生畏之感。另外,由于律师事务所大多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随着当事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律师因办错案而承担赔赏责任的执业风险也日趋加大。二是存在生存危机。对律师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律师们不知明天的命运如何。律师的意外伤害、疾病、养老等社会保障不够健全,使得律师的后顾之忧尤甚。对青年律师而言,生存的危机感更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获取律师资格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无法接到案子,这就意味着他无收入,连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三是存在人身安全危机。律师在执业过程中,难免会因平时办案的关系而“得罪”某些人和有关部门,“被报复”、“给小鞋穿”时有发生的。所以,执业时间越长的律师,这种担忧也就越重。同时,在民事诉讼及其它非诉案件中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和案外人对律师权益的不法侵害正日益增多,律师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加大。一旦发生危险,《律师法》等法律法规对律师执业风险的规定过于原则,各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辖上互相推诿、拖延,让律师也有口难言。

二、对策与建议

客观地说,律师们在执业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也是导致律师执业中出现种种不规范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关注并采取措施解决律师执业所面临的困难,应当成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当务之急,应当把它作为我们当前律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笔者建议:

(一)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律师的社会地位,改善律师执业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律师制度的宣传。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向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律师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宣传律师在我市民主法制建设、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维护稳定中的重要而不可替代作用;也要宣传律师职业的特征和执业特点。通过宣传,让全社会逐步认识、理解、接受律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律师的自律教育,树立律师良好执业形象,提高律师的社会公信力。除了切实抓好正在进行的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外,还要着力建立律师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建立诚信建设、违纪违规查处、阳光执业、考核、内部管理、社会监督六大机制,增强律师的自律意识和依法执业、诚信为民的观念,规范律师的管理、提高律师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律师的社会公信力,为律师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保障律师的合法权益。律师以其法律知识为他人提供服务,这既是其职业职责,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这种执业的合法权利理应受到整个社会,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尊重与保障。

——司法机关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部分规章所规定的范围内切实保障律师的各项执业权利,不得人为设置各种障碍。

——工商、国土、建设、劳动等部门,对律师执业时需要查阅、摘抄、复制有关材料应当给予配合和协助,不得人为设置前提条件。

——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要增强法治观念,慎用行政权力,尊重律师的执业权利,杜绝对律师执业权利的干预。

——进一步强化维权救济机制。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大维护律师合法权益的力度,可以更多地借助人大法律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有关的行政、司法机关对律师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出的申诉和投诉,要依法作出严肃处理。

(三)积极寻求法律保护的新途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法律。因此,要通过有关途径积极建议尽快修改和完善《律师法》、《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律师执业权利表述的条款,使国家立法上能够有大的突破。同时,建议我市人大机关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律师依法执业提供保障和便利。

律师执业面临困难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范文第3篇

(一)高校改革意识淡薄

自2018年国家正式提出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来,部分高校并没有按照政策要求,积极着手推进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敷衍塞责,改革意识淡薄。深究,确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首先,多年以来,高校所属企业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高校所属企业为高校提供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再次,高校所属企业人员构成中有部分甚至大部分人员为高校事业编制人员,如果改革,将面临重大人员安置问题。

(二)高校校属企业情况复杂

高校校属企业形式多样,情况纷繁复杂:有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企业;企业次级多级;有正常经营的, 也有“僵尸”空壳企业;有的与教学科研无关或关联度不高,有的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等。另外,由于高校一贯不够重视所属企业的管理,有的高校只能通过工商行政部门查询才能明确学校的企业数量情况;有的企业因未依法年检,营业执照已被吊销多年,负责人无法联系,学校也没有企业任何经营或财务数据,对于债权债务情况根本无法掌握。

(三)人员安置困难

高校校属企业性质特殊,其人员构成也较为复杂,有高校事业编制派驻人员,也有社会契约人员,还有行政主管部门派驻人员等。企业体制改革,必然存在企业人员安置问题,原事业或行政编制人员回原单位可能涉及岗位欠缺或不匹配等问题;如果关闭校属企业,还存在人员解散、再就业等问题。

(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

高校校属企业一般由行政人员兼职管理,并且管理人员一般不具备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和素养,高校企业改革涉及清资核产、资产评估、挂牌转让、注销登记等法律、财务、企业管理多方面专业知识,故而,高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难免困难重重。

(五)国有资产存在安全隐患

高校校属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监管缺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在体制改革中,如不加强监管,极易发生隐匿、转移、违规转让、出卖企业资产或变更企业登记,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变相流失。

二、对策研究

(一)强化责任、明确责任主体

高校主管部门负责改革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改革工作落实情况;公安、商务、应急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推进所属高校企业改革工作;宣传、信访、公安、司法、人力社保、国资、市场监管、审计、税务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做好政策宣传、社会稳定、执法司法、资产管理、人员编制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等各项工作“谁举办,谁负责”。高校是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应为改革工作第一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本校改革工作。接收划转企业的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企业员工、资产和债权债务等整体接收等工作,落实劳动和薪酬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相关政策。

(二)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因校制宜、分步实施

1. 统筹规划、分类施策

尊重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企业不同经营状况、与教学科研关联程度和行业类别,整体谋划,因校制宜,“一校一案”“一企一策”制定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宜划则划、宜并则并、宜撤则撤,确保改革有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改革方式。

(1)清理关闭。对“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和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具备持续经营条件,依靠补贴和贷款存在的企业,依法依规通过注销、破产等方式清理关闭。

(2)脱钩剥离。对与高校教学科研无关的企业,可结合实际,采取脱钩剥离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企业产权清晰、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遗留问题处理彻底的基础上,依法脱钩剥离。

(3)保留管理。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以下校属企业可予以保留:与高校教学科研相关的出版社、设计院、实验测试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具有法人资格的实训基地、后勤服务单位等企业。

(4)集中监管。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保留校属企业统一集中监管。需要明确的是,该方式仅作为一种临时过度改革方式。

2. 因校制宜、分步实施

高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纷繁复杂,需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按步骤,稳步有序推进。(1)全面摸底清理。对所属企业数量、产权关系、资产状况、人员情况、经营状况、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查清理。(2)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实际,“一企一策”科学制定所属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方式、时间节点、保障措施、企业职工劳动人事关系处理等。(3)组织开展实施。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所属企业改革。

(三)妥善安置人员

保障权益、平稳过渡,坚持稳中求进,维护企业职工和高校合法权益,充分解决高校所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后续问题,做好政策衔接,确保稳定。高校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妥善按照企业人员,避免出现新的问题。高校派驻所属企业的在编事业人员,若选择回到高校,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若留在企业,高校要按照规定解除人事关系,企业要依法依规做好劳动关系、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接续等工作。

(四)专业技术支持

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成立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专家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协助主管部门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工作;研究解决体制改革推进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改革工作提供智力支;协助主管部门对体制改革工作的重大事项、重要制度、重要方案进行审议;给予高校法律、财务、企业管理等专业指导。

(五)严管监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依法监管,严防流失。依法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严格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各项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法依规处置国有资产。对关闭注销的企业,要依法做好清算净资产分配处置。对市场化转让退出的企业,要依法做好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统一进入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转让和处置收入,按规定上缴财政。高校要规范学校资产使用,同时,要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高校及所属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得违规隐匿、转移、转让、出卖企业资产或变更企业登记,不得借改革之机逃避债务,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阻碍审计、评估和产权交易工作,不得搞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将改革工作纳入高校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对违法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责任主体,要严肃问责,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政策支持

为促使高校积极推进落实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需落实财政税收市场监管等优惠便利政策。高校在改革工作中,自身确实难以解决的,可给予财政支持。高校为推进改革工作发生的各类支出应列入预算。企业整合、划转、处置涉及税款的,给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需办理的相关企业登记手续,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给予便利服务。对无法履行法定注销、撤销、破产等程序的僵尸企业、空壳企业,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结束语:

只有充分认识到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合法有效的对策及积极合理的政策支持,方可加速推动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进程,以促进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摘要:长久以来, 校属企业在高等学校 (以下简称高校) 筹措教育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高校所属企业监管缺位、企事不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凸显, 给高校资产安全带来风险, 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造成隐患。当前, 国家对高校所属企业正式提出体制改革要求, 要求高校所属企业清理规范, 提质增效, 聚焦教学科研主业,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持。本文就高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进行探析, 希望有助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 进而提高高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洪起,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 时代教育, 2017, (11) .

[2] 黄光剑, 高校企业改革与发展方向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05) .

[3] 刘革, 郭宪辉, 高福彬, 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

[4] 黎杰, 于善虎, 高校校办企业改革思路探析——以C公司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8) .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范文第4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目标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局势变化

2、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P74环球视点

立意:

使学生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国家的未来的主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设三个问:

1.根据上述材料,你对当前国际竞争有什么认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3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参考答案:

第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新世纪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科技和经济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我国要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第三.作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范文第5篇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这个主题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二是体现时代主题的最基本标志是世界大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三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在世界局势保持总体缓和的背景下,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一)美国已进入新一轮全球战略扩张期,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异常尖锐苏联解体、冷战终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布什执政后,美国进入了新霸权扩张期。

1.美国具备新霸权扩张的实力基础。美国经济、科技、军事、政治、文化实力超群,拥有绝对的战略优势。仅就GDP而言,2002年美国突破1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的30。可以预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无其他大国具备与美国单独进行全球较量的综合实力。

2。美国谋求“新帝国”的基本战略已经确立。2002年9月20日,布什政府颁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将“先发制人”战略确立为美国新世纪安全和军事战略。报告宣称,美国将保持世界上最强大的能够打败任何对手的军事力量,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对其第一军事大国地位构成威胁。如果一旦出现这种威胁,美国将果断地予以消除。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正是该战略打响的第一炮。同时,在“先发制人”战略的驱动下,美国大幅度增加国防费用,2003财政国防预算高达3554亿美元,另加近800亿美元的战争拨款,创下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开支的新纪录,占世界军费总额的50%。在“先发制人”战略的驱动下,美国一方面全面调整军事战略: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加快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使世界核军备竞赛的焦点由过去全面发展进攻性核武器,转向重点发展防御性武器和有效突破防御武器的进攻性武器,世界有可能进入“第二个核世纪”;另一方面全面调整核战略。实施“核与非核打击手段(包括信息战手段)”、“被动与主动防御(特别是导弹防御)”、“以及为生产和保持战略报复力量所需要的军火工业基础设施”新三位一体的战略,多次进行亚临界状态下的核试验,并计划把核武器由威慑力量转向用于实战;此外还投巨资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计划到2005年前后为美军装备新一代武器系统。在“先发制人”战略的驱动下,美国继续加强前沿存在,频繁实施前沿威慑,重点进行局部打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使亚太地区首次成为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重点地区。

3.美国具有实施新霸权扩张的较好机遇。“9?11”事件为美国推行霸权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自此,“反恐”无疑成为美国实施霸权扩张最具欺骗性的军事政治招牌。

面对上述美国超强的实力和超常的霸气,2003年,围绕伊拉克问题,国际社会与美国展开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斗争。法、德、俄反战联盟对美国极端强权发出了挑战。许多弱小国家也声张正义,主持公道,对美国霸权行径进行公开谴责。美国陷入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孤立的境地,形成了“孤独的霸权扩张”,这与“9?11”事件后世界大多数国家支持美国反

恐战争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世界局势动荡加剧,地区冲突有增无减,热点问题日趋激化

据统计,2000年以来,世界每年发生局部冲突达32起,大大超过了冷战时期世界年均局部冲突总量。日趋激烈的地区冲突不仅严重危害了地区安全与稳定,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1.美国以反恐为名谋求全球霸权,给地区局势造成了严重不稳。美国利用阿富汗反恐战争,将数万大军开进中亚,打破了中亚地区原有的力量平衡和地缘政治结构,强化了潜伏着的许多矛盾和斗争。印巴关系在美国反恐战争的负效应下日趋恶化,两国冲突不断。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萨达姆与本?拉登“基地”组织有牵连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这场军事战争进一步恶化中东地区局势,激化中东地区矛盾,使世界进入“大众恐怖主义”时代。

2.民族宗教矛盾的日益激化加剧了地区冲突。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问题,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阿拉伯国家)以双方因民族宗教矛盾曾经爆发过四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东地区虽未爆发国际战争,但以色列沙龙政府上台后,对巴勒斯坦推行“铁血”政策,甚至把军事打击的目标直接指向巴领导人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则频繁采用“人体炸弹”袭击以色列境内的平民和其他目标,双方陷入以暴抑暴的恶性循环。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有关各方虽然提出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中东和平进程的真正实现至今仍阻力重重。

3.边界领土争端使局部冲突频生。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存在着边界领土矛盾,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历史影响,给有关国家的边界领土争端埋下了长期矛盾和冲突的种子。困扰印巴两国的克什米尔问题就是边界领土纷争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有激化的趋势。

二、新的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深化。世界军事和安全斗争更加凸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里的革命性变革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迅速转变。尤其是具有信息战争特点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更是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加速调整军事战略,把军队信息化建设作为建军重点,大力发展军事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积极组建数字化、信息化部队,并辅之以法律、组织、技术和教育训练等一系列举措,以迅速提升军队的整体信息能力。可以说,21世纪各国军事战略的优劣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应对这场极其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信息化革命,信息优势是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的核心优势信息化之所以成为新军事变革的实质,主要是由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而又强大的效能所决定的。一方面,信息技术是新军事变革支柱性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了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代表的信息化弹药,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隐形化作战平台的问世。武器装备和军事系统的高度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军事系统的战斗效能。另一方面,信息优势是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的核心优势。当代历次局部战争的实践和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实际都充分说明,掌握信息技术,获得信息优势,有效支配信息,是当今世界军事斗争的制高点,是最终赢得战争的重要保证。美军之所以赢得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说到底,靠的就是以超强国力为后盾的超强信息优势。第三方面,信息战将成为信息时代主要作战样式。在信息成为重要战争资源,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的条件下,信息对抗技术为信息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信息系统网络化促进了信息战场的形成,夺取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制胜关键。因此,信息与信息系统成为未来战争中打击与防护的首选目标,围绕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攻防而展开的信息战,也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占据了绝对的信息优势,致使伊军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未能组织起有

效的反击。

(二)创新的军事理论尤其是作战思想,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灵魂

当今世界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呈现出变革程度深、变化周期短的显著特点,突出表现在:作战目的由消灭对手趋向改变对手,由歼灭敌军趋向瘫痪敌军,由打垮敌国趋向打服敌国;作战指挥体制由层次叠加的树状结构趋向横宽纵短的扁平化结构,由军种自成体系趋向军种联合指挥;战场形态由有线性战场趋向非线性战场,由三维空间趋向全维空间;作战样式由对称作战趋向非对称作战;作战方式由顺序作战趋向并行作战,由以武器平台为中心趋向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由大面积毁灭趋向精确制导打击,由火力制胜为主趋向信息制胜为主;兵力运用由兵力集中趋向系统集成,由单元对抗趋向体系对抗;威慑方式由核武器威慑趋向信息威慑;作战保障由集结式趋向聚集式。以美军为例,因沉浸于二战胜利的辉煌成就,早已过时的军事理论结果导致了美军战后一系列的军事失败。越南战争后,美军开始重视超前性军事理论体系的建立.其战斗条令一直遵循实行一代、论论一代、预研一代的原则,形成了当前和长远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确保了美军始终占据世界军事理论的先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了具有代表性的4场局部战争,即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战争中,虽然美军的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各不相同,但这为美军赢得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三)加速组建信息化军队,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点.

美军是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先行者。2001年11月,美国防部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军队转型办公室,统一领导美军向信息化转型的工作,美国陆、海、空三军也分别制定了信息化计划。其中,信息化程度最低的陆军以部队数字化建设为纲领,着手建立“21世纪的陆军”,现已试验性组建了一个数字化旅和数字化师,计划于2005年前后组建一个数字化军,进而实现全陆军数字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海军也在主战舰船上加装先进的卫星通信系统和信息战系统,尔后在舰队、战区等级实现情报、指挥、控制系统的网络互联,计划于2020年建成网络化部队。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空军加速推进“空天一体化”的建设规划,通过建立新型的特种部队包括天军,来实现转型目标,将信息化建设引向深入。根据美国陆、海、空三军的转型规划,到2010年左右美国陆军将与空海军联网,到2030年前后,在三军数字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美军的整体转型,届时美军将初步完成全军的数字化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周边的俄罗斯、日本、印度也在加紧组建信息化军队。台军也不甘落后,企图通过打造信息化军队,以武拒统。

(四)加快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支点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武器装备系统的主体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其中,美军信息化程度最高,C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是美军信息战技术准备的重中之重。武器装备信息化可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武器系统的智能化和作战系统的一体化。未来的武器系统将具有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不仅能自主地对各类目标群进行分析和识别,还能按其性质排列出先后顺序,在最佳攻击时机一举命中最有价值的目标。作战系统的一体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把过去由几件武器分别遂行的作战职能,改由一个武器系统来完成。如美、日先进的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其雷达系统和火力系统就在功能上实现了一体化。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各级CISR系统,把整个战场上的武器系统和保障系统联为一体,实现充分的联合与协调。

在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军事和安全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和激烈。以伊拉克战争为突出表现,美国将“先发制人”战略由战略指导转化为战略实践,必将引发世界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欧盟军事一体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法德军事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俄罗斯将把加强军事实力作为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中东国家为了防止成为美

国下一个教训的对象,将更大规模地购买先进武器装备。被美国列入重点打击对象的所谓“流氓国家”和“无赖国家”,将采取更加冒险的方式加紧扩充军备,力图以武抗美。日本将继续搭乘美国“反恐”战车,走向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正发生实质性变化,“攻防兼备”已取代“专守防卫”,“先发制人”将成为未来防卫方针的战略取向。印度将进一步强化军事实力,南亚大陆在印巴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中将长期被军事对峙的阴云所笼罩。台湾当局也蠢蠢欲动,企图通过支持美国对伊作战,进一步密切与美国实质性军事合作关系。这样,国际军控与裁军的进程将严重受阻,世界有可能出现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激烈的军备竞赛。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

(一)在地缘政治上,中国处于世界政治新版块的中心区域

“9?11”事件后,世界政治军事的地缘结构迅速向东倾斜,亚太地区成为攸关世界和平与安全最为重要的地区和影响世界发展与繁荣最具决定意义的地区,是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新版块的战略重心。位于亚洲大陆东端和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无疑成为世界政治新版块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大国进行地缘战略调整与磨合的重要对象。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刻调整中,亚太地区无疑是对美国全球利益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地区。然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威胁几乎都来自亚太地区:该地区是对美国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国际恐怖势力的滋生地和集中地,是对美国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的所谓三个“邪恶轴心国”的分布地,也是因大国崛起可能对美国长远安全利益构成挑战的地区,还是对美国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地区。因此,美国已将全球战略重点东移,确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在地缘政治上,中国扼守亚洲东部,是美国推行欧亚大战略并企图将东西两线联为一体的重要屏障;在地区局势上,中国是美国解决亚太地区所关注问题时必须借重与合作的重点对象;在双边关系上,中美两国特殊的安全联系和复杂的利益冲突,使美国对华始终怀有一种矛盾心态,对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中国是美国既要进行建设性合作、又需要加以防范的国家。只要国际恐怖势力仍是美国当前大敌和主要威胁,美国重视中国地缘战略优势、谋求对华合作的方针就不会改变。

俄罗斯在调整国家战略、推行面向西方新外交的过程中,仍视亚太地区为国家和全球战略的重要利益所在地,把巩固和发展对华关系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从地缘政治上,一个稳定发展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为俄罗斯的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欧盟在谋划与推进一体化欧洲的同时,把发展对外关系的重点放在了亚太地区。东亚——欧盟政府间的定期对话机制,就是欧盟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中国是欧盟在亚太地区谋求合作的最重要伙伴。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与欧盟关系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在周边环境上,中国周边主要地缘版块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亚太地区主要地缘版块战略地位的明显提升,既是该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导因,又是该地区主导世界政治舞台的体现。

中东地区因其复杂和特殊的矛盾而成为世界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美国以伊拉克为突破口推进所谓“民主化”改造,可是巴以冲突的时起时伏,使该地区成为牵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火药桶”。

中亚地区在“9?11”事件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地区。国际恐怖势力的猖獗和民族

宗教矛盾的泛起,使这一地区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地区。国际恐怖势力的全球性、严密性、诡秘性和狂热性,决定了国际反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亚仍将是世界地缘政治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因“9?11”事件更加凸显。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处在恐怖与反恐怖的矛盾交汇点上,印巴两国在强力扩充军备战略的驱动下,双方的矛盾摩擦将呈现复杂化和长期化的趋势,使南亚大陆笼罩在纷争与冲突的阴云中。

东南亚地区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人文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国际恐怖势力泛滥的重灾区和反恐斗争的“第二战场”。东盟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1O+3”(即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1O国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对话)、“1O+l”(即东盟1O国与中国对话)合作机制的日益巩固,使东南亚地区在世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作为影响东北亚安全态势核心的朝鲜半岛局势也发生了新变化。朝美在核问题的较量上如何收场,大国围绕朝核问题如何协调,韩国如何应对朝鲜的“核冒险政策”,将是今后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三)在矛盾布局上,中国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并发的高危弧形地带

“9?11”事件改变了世界的矛盾组合,重构了世界的矛盾版图。从北高加索、车臣地区经中东、中亚到南亚、东南亚这个广阔的“U”形区域,是国际恐怖势力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并发的高危弧形地带。中国正位于这一地带的腹地,处于国际恐怖势力和民族宗教矛盾环形合围的中心。在这个高危弧形地带上,以恐怖势力猖獗为主导的各种矛盾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各种矛盾交织并发,此起彼伏。既有恐怖势力的猖獗,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既有边界领土纷争,又有借机制造的恐慌。二是许多矛盾都有形或无形地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巴以冲突、印巴矛盾和车臣首府及巴厘岛的爆炸声看似互不相联,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9?11”事件的冲击效应。三是一些矛盾还附着上了恐怖主义的色彩,导致地区局势更加动荡。持续升温的印巴矛盾就说明了这一点。四是一些矛盾正在被异化。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矛盾冲突本不属于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但以色列沙龙政府假借“反恐”旗号,对巴勒斯坦推行强硬的“铁血”政策,使中东和平进程雪上加霜。

(四)在安全态势上,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多元化和多层性

应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既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也面临安全矛盾最为复杂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矛盾种类多,矛盾式样新,矛盾区域广,矛盾烈度大。我们既面临着传统安全矛盾,又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矛盾;既面临着以“台独”为代表的分裂势力的现实威胁,又面临着以“东突独”为代表的境外分裂势力的恐怖颠覆威胁;既存在着超级大国的霸权战略威胁,又存在着一些地区性大国扩充军备的挑战;既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又存在着领土边界纷争;既存在着陆地领土矛盾,又存在着海洋主权之争。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恶化中国周边环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当前,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实施“先发制人”战略的重灾区,这一战略加剧了本地区安全矛盾的多元化,并将直接影响中国国家安全。首先,美国将加强亚太地区的力量存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将呈现出东(东亚)西(中东和中亚)为重、南(东南亚、印度洋)北(东北亚)策应、巩固重点、全线推进、战略合围、联为一体的战略特征。在西线,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集结了近3O万大军,在中亚驻扎了两万余人的军队。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伊拉克仍部署至少6万大军,使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维持在15万人的规模,并企图将中东与中亚的军事力量联为一体。在东线,2003年3月初,美国国防部决定调派12架B一52战略轰炸机和12架B一1战略轰炸机前往关岛,以增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威胁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存在点面相串、区域相联、总体战略合围的态势正加紧形成。从东北亚、

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到中亚和中东,美国军事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在亚太地区总体兵力今后将多达25万人,大大超过欧洲地区1O万驻军的规模,这造成中国在亚太地区许多重大问题上不得不直面美国的强势存在。其次,一旦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以抽身,不排除以强硬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这样东北亚安全环境有可能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国将面临新的现实压力。再次,如果美国完全稳定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政局,作为政治性联动,中国不仅要面临更加严峻的周边民族宗教矛盾,而且还将面临更大的“西化”压力,因此维护国内政局稳定的任务更加突出和繁重。

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还相应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台湾当局不断强化军事实力,相应调整军事方针,妄图“决战境外”,“以武拒统”。与此同时,美国加大对台湾的渗透,在图谋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同时,正企图将台湾问题“军事化”,近两年加速发展美台实质性军事关系。2003年4月下旬,美军首次派高级军官全程指导和参与台军“汉光十九”演习。这样,就使中国祖国统一大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朝核问题是朝鲜半岛局势复杂化的突出表现。面对美国的军事政治压力,如果朝鲜执意发展核武器,日本和韩国就有可能实施核武装,在东北亚地区造成大范围的核扩散,美国就有可能成立新的东北亚战区司令部,调整东亚战略,东北亚地区有可能出现新“冷战”。

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日本正全力向世界军事大国迈进。根据西方权威军事机构分析,日本的军事实力堪称亚洲之最、世界之强,事实上是一个核大国,拥有的核原料是中国的好几倍,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位,战争动员潜力也相当大。但是,日本至今尚未对侵华战争进行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政局明显趋向右倾和保守,公开把中国当成其主要防卫对象。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和加速向世界军事大国迈进的动向,日益引起中国及亚洲相关国家的严重关注。

(五)在力量对比上,中国在亚太地区力量重组中有得有失、得大于失

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范文第6篇

一、当前企业社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缴费金额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 企业的养老保险费用个人缴纳占比为8%, 单位占比为20%。这一情况对于一部分拥有固定薪资收入的人群而言算是合理, 然而也有的企业本身不具备较好的效益, 因此员工在生活方面也并未享有切实的保障。如此一来, 就会导致养老金支付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及负担。

(二) 退休年龄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政策对于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做出了有关规范, 指出其退休年龄应当是男性60岁, 女性55岁。而如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升高, 医疗卫生条件也获得了一定的改善, 相应的制度方面的漏洞就逐渐显示出来。当职工退休或是离职以后, 其获得的收入和此前相比便会大幅度降低, 然而医疗及生活方面的花销却反而会上涨。加之受到生育政策的影响, 年轻人需要担负的责任便愈来愈重。

(三) 实名账户方面的问题

个人账户在进行实名制处理的时候, 通常存在透明度不足的情况, 导致社保相关资金遭到截留甚至是挪用。现阶段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状态下, 必须要对个人账户进行严密管理, 全面落实实名制。如此才可以确保资金按照既定时间与规范准确地存到账户上, 进而让社会的总体保障工作得以深入落实。

(四) 临时工方面的问题

有的企业为了更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并且尽可能避免自身需要负担的养老职责, 便会在平时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聘用较多临时工。因为临时工通常薪资相对较低, 且不需要为其购买养老保险等, 从短期看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然而, 若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就会发现这样的行为给将来社会的养老问题埋下了较大隐患。

二、企业社保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 对下岗职工实施帮扶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需要多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多关心和帮助他们。可制定出一系列帮扶政策, 确保企业员工能在真正意义上享受到“老有所养”的待遇。有一部分职工可能在中年时期便下了岗, 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拥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企业就需要多给予他们关怀, 鼓励其再度走上岗位, 实现再就业, 在此过程中对其实施有效的引导。企业应对下岗职工或退休职工展开良好管理, 尽量提高其生活水平, 让这部分人员都能切实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

(二) 处理好退休年龄问题

针对社保体系当中存在的年龄方面的问题, 需要予以足够的关注, 展开创新的思考。就眼下的情况看, 对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进行修改, 已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延迟退休可以进一步完善并充实职工的实际生活,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弊端。故而, 必须要联系现实情况展开科学的考量,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采用单一不变的模式来进行处理, 否则很容易导致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深化。总体来说, 应当避免运用机械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可误入歧途甚至丢失人心。

(三) 完善个人账户实名制

针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 必须要实施个人账户的实名制管理, 这是对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途径之一, 同时还可以确保社保资金的应用及管理工作更为公开化和透明化, 提高其公平性。如此一来, 整个社会对于社保资金的运用才会显得更加合理而有效率。在此过程中, 需要着重留意的一点是, 必须对个人账户实名制情况展开严格监督管理工作, 不可产生社保资金被截留乃至于随意使用的问题。要保证全体退休人员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生活品质, 让社会朝着更为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四) 优化临时工的聘用制度

企业需要对临时工的薪资待遇及聘用制度实施更为妥善的安排, 在此前提下带动社会稳定、快速地发展。一部分临时工不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对此便可以聘用一些下岗人员来进行替代。如此不仅能让企业的利益获得更为坚实的保障, 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中的养老金相关问题。有的岗位并不是十分重要, 对此企业应当采用正规的招聘流程来开展招聘工作, 与此同时还需完善对于社保参保的准备活动。当企业聘用的临时工人数达到了一定量以后, 就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方法, 把参与社保的资料和手续补全, 以免过后产生劳资社保纠纷之类的问题。

结语

综上可知, 企业在开展社保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对下岗职工实施帮扶, 处理好退休年龄问题, 完善个人账户实名制并逐步优化临时工聘用制度。企业的社保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 完善企业社保政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 维护社会和谐, 保障企业职工利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为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付出了巨大努力, 同时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保体系。目前我国企业社保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有一些企业中的员工参保率比较低、各个险种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保体系, 本文首先结合现状, 分析了当前企业社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比如缴费金额问题、退休年龄问题、实名账户问题、临时工问题等。然后从当前实际出发, 研究了企业社保工作的相应对策, 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社保工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宋志霞.新时期做好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 2019 (05) :233.

[2] 石震梅.国有企业社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知识经济, 2019 (01) :111-112.

上一篇:关工委个人先进事迹范文下一篇: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