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

2023-09-18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并迅速扩散至全国多地,国内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暴露出能力储备不足、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及其特点,然后对湖北省与浙江省在抗击新冠疫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产生的治理效果以及遇到的管理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最后给出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对策,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相对平衡和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新冠疫情;比较研究

引言

應急管理是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在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全过程中,为有效预防、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负面影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突发事件往往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发生,管理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给我国带来巨大影响,回顾一年以来防疫过程,不同地区应急管理表现存在着巨大差异。湖北省作为疫情的暴发地,初期暴露的管理问题非常严重。作为病毒输入型省份的浙江省前期感染人数较多,但其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拟通过对两省抗击疫情的调查,分析其中的应急管理差异,挖掘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出提升我国应急管理水平所需的各项管理要素。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与理论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非典疫情之后,我国在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2]。其中,卫健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由“中央—省—地市—县”4级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网络组成,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制度优越性,在中央政府的带领下,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合作,体现出极强的资源调动能力和执行力。但面对本次突发的疫情,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预警功能薄弱、属地管理不规范、协同机制不成熟以及区域医疗资源不平衡等方面。

首先是疫情预警功能薄弱甚至失灵问题。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轻预防预警、重疫情处理的固化思维以及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市场化变革中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失衡所导致。预防部门的职能被弱化,面对突发疫情难以独立做出准确且快速的响应,致使政府被动决策。其次是疫情暴发属地管理过程存在不足。一是信息上报不及时。我国针对重大传染病的信息报送直报系统的实际操作流程与设计初衷不符[3],直报系统实时性受到严重破坏。二是应急决策迟缓。虽然将决策权下放到基层会提高对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但政府科层式的组织架构导致决策链条过长,将决策权下移并不容易实现。三是存在政府对社会主体缺乏信任的问题。利用权力进行过度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以致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在应急管理意识、应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地区政府通常根据本地经济状况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导致不同区域医疗设施、诊治水平差异巨大;即使同为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由于管理者意识差距使得地方政府医疗投入不足或失衡的现象,使得应急响应能力被弱化。

(二)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应急管理研究方面聚焦于领导决策、组织结构、技术支撑等方面,通常以突发事件为背景,分析相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关于应急决策,国外学者提出了以环境识别为主导的决策模型[4],将引起危机的关键因素与系统内经验模型匹配,给出判断,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但面临新型危机时,由于缺乏经验数据,这种决策就会失灵。目前,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是政府应急管理的创新模式[5]。大数据分析技术具有可视化分析和预测灾害的能力,可以为科学化的危机管理决策开辟新的路径[6]。面对重大应急事件,大数据分析技术会帮助政府实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应急决策从“层级决策”向“扁平化决策”的转变[7]。但应急决策受到决策者的处置经验、事件本身性质与严重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由于决策者面临着启动应急响应可能产生的社会恐慌、舆情危机以及应对不力带来的追责等问题,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在应急响应中的迟滞,产生“决策失灵”情况[8]。

关于应急组织,国内外学者认识较为一致,均强调政府需要与私营企业、志愿者组织以及个人公民建立伙伴关系,建立全民协同型应急组织,以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9]。也有外国学者认为,由于国外体制限制,调度资源能力有限,协同能力差,各组织间合作存在潜在冲突。组织间在制定协议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会阻碍集体决策[10],公私合作过程中承包商欺诈和政府滥用职权的情况会影响危机处理,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则无法实现政府与社会主体的协同管理。童星认为,我国在多主体协同的模式上要强化党的领导及中央政府的协调作用,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各级组织间的联络和沟通[11]。应急组织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健全和完善应急组织多主体协同网络十分必要。

关于技术支撑,欧阳桃花等认为,未来需要不断优化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开放、共享等机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提供长效动态支撑[12]。韩万渠强调,要构建平台型政府,以产生跨界整合、助推多元主体有效合作的协同治理新格局[13]。Sahoh B等将社会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到智慧应急管理中研究发现,作为实时数据源,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更有效地管理灾情[14]。Avvenuti M等认为,利用获取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共享的公开数据以实现对危机的监测与预警非常重要,但大规模的监控很可能会对公民隐私构成威胁[15]。大数据分析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数据获取的难度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分析湖北省与浙江省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的应急决策、组织与能力差异,总结出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必备的各项管理要素。

二、鄂、浙两省抗击新冠疫情的管理调查

(一)湖北省抗击新冠疫情情况调查

湖北省是疫情暴发地,感染人数近7万。在疫情出现早期,由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应急管理混乱、预警机制失灵、决策滞后、信息披露不规范、组织协同能力弱,导致疫情迅速扩散。随着中央指导组的强力介入,历时5个月,感染人数清零。湖北省抗击疫情以中央指导组介入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央指导组介入之前的低效管理阶段。首先,信息发布滞后。疫情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决定了危情应急预警决策机制的灵敏度。收集和共享最新的危情信息有利于控制危機事件蔓延,有助于管理者快速做出决策。在发现疑似患者、并且一线医务人员取得初步判断之后,管理部门并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治疫情蔓延。主管领导政治站位不高,对于疫情缺乏重视。其次,是决策缺乏科学性。尽管公共卫生事件的认定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但湖北省和武汉市错过了最佳决策时机,导致感染人数暴增。最后,是工作协调不畅。在疫情暴发初期,湖北省政府的金字塔式的垂直型管理架构由于管理层次过多、部分划分过细,导致在协调方面效率低下、表现不佳。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同样存在问题,体现在医疗资源分配、病患救治、人员排查等方面。

第二阶段,中央指导组介入之后的高效处置阶段。首先,中央指导组进入之后,加大了对疫情信息瞒报虚报的惩治力度,规整信息报送链条,信息报送及披露效果突出,对疫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其次,科学决策,快速部署。湖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果断采取封城措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各地医疗资源驰援湖北,对确诊患者以及密切接触者做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后,协调能力显著提高。湖北省、武汉市政府高层领导以及卫健系统岗位人员相继做出调整,重建应急管理的流程、组织、制度,采取矩阵式管理架构。纵向指挥系统由指挥部下属的各类应急工作组构成,主要负责重大事项督办和资源配置工作。横向任务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行政区域和医疗机构为基本单位,促进宣传、交通、医疗、纪检等各职能部门以及志愿者团体的横向协同,完成医疗救治和联防联控的任务;另一类是完成资源配置任务,保证抗疫资源从供应方向各基层救治机构等需求方横向有序流动。中央指导组抵达两周后,湖北省应急管理逐渐稳定,各项工作都有了显著提升,新增病例下降明显。中央指导组指导后调整的湖北省及武汉市应急组织机构如图1、图2所示,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同有方。

浙江省作为疫情的输入型省份,感染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疫情出现一个月就得到了有效控制。首先,在应急决策上,武汉市暴发疫情后,浙江省政府依据客流大数据分析判定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流入浙江省,并凭借对非典疫情的管理经验立即做出科学决策,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政府及社会组织快速进入战时状态。而且浙江省是全国首个公开通报疑似病例的省份,相比其他省份至少提前一周发出警示,因此居民可以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浙江省信息披露制度非常完善,每日通报疫情信息。其次,在应急组织上,浙江省从省、市、县到社区,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快速集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控闭环,如图3所示。该防控流程以应急管理目标为导向,从制定防御措施、排查摸底、信息报送、后勤保障、协调指挥到人员管控,整个流程清晰、严谨,各项措施做到精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最后,在应急能力上,浙江省严格落实“十个最”的防控策略,在医疗资源协调、病患救治、人员排查等方面表现优异。医疗资源管理方面,浙江省后勤保障及时到位,社会捐赠信息公开透明。确诊病例救治方面,浙江省具有全国顶尖的传染病医学团队,医疗水平与技术过硬。人员排查方面体现三个特征:一是应急响应速度快,最先启动一级响应,24小时全面排查湖北来浙人员,对城市与乡镇居民隔离到户,严格限制人员外出次数及时间。二是防控手段精细化,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跟踪随访”手段,建立重点人群清单,实时上报数据。三是大数据科学排查,联合阿里巴巴搭建“疫情信息采集系统”、“健康码”等软件,成为疫情防控中人员排查的重要工具,并在全国推广。

三、鄂、浙两省应急管理的比较

湖北省是疫情的暴发地,浙江省是病毒输入型省份,两省防控效果迥异,主要由于在决策、组织、能力三个方面有差距。

(一)基于决策过程的比较

湖北省有比较完整的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但敏感度低、执行力较差,没有对新冠疫情及其后果做出准确判断,以至于从发现疑似病例到主动采取严格控制措施耗时将近一个月。在此期间病毒发生了二次扩散,传染人数与规模呈指数型上升,错失防控良机。在中央指导组的指导下,决策能力显著上升,响应速度明显提高,预警机制逐步完善,治理措施走向规范化与精细化。浙江省在“非典”疫情防控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完善的公共危机预警体系,执行力强。浙江省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决策,预测人口流动及其对疫情的影响风险,率先启动重大突发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严格防控措施,进行网格化与精细化管理。

(二)基于组织体系的比较

湖北省的组织体系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组织架构的改变,由垂直型管理向矩阵式管理转变,建立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二是高层领导的调整,委派一批对疫情防控经验更丰富的管理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在应急救援队伍方面,随着确诊病例数量剧增,湖北省出现了包括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应急救援人员短缺的情况。值此艰固时刻,由中央统一部署,在短时间内集结了全国重症、呼吸、传染等科室的医护人员赶赴湖北省支援,体现了政府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浙江省采用矩阵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清晰科学,进一步细化了管理的四项职能及其分工,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联防联控无死角,而且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满足救援需求。

(三)基于应急能力的比较

一是在信息公开程度方面。湖北省在发现疫情初期,信息通报不够透明和及时,存在瞒报虚报问题。中央指导组进驻后,规范了信息披露制度,疫情信息质量逐步提高。浙江省自发现首个疑似病例之后开始通过官方渠道实时发布疫情信息,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二是在应急资源保障方面。疫情暴发初期,湖北省各级政府应急物资缺口巨大、调拨能力不足,导致了大量救援物资囤积、分配不合理。中央指导组进驻后,集结各方医疗物资补足缺口,并做到物资合理分配。浙江省捐赠信息透明公开,救援物资配送及时、精准。三是在大数据技术支撑方面。湖北省在大数据利用上相对滞后,创新不足,对于决策的辅助支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浙江省创新性地打造了数字化管控平台,实时公开疫情信息,推出“健康码”方便市民通行,并对各市、区、县疫情情况采用“五色法”进行风险示警。

四、鄂、浙两省应急管理比较的结论与建议

(一)两省应急管理比较的结论

两省对比分析情况汇总如表1所示。通过对比分析两省情况,获得如下结论。一是我国在处理危机时具有体制优势,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强。二是相比于垂直式管理架构,矩阵式管理架构可以更好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跨部门协调时作用明显,效率高、执行力强。三是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非常重要,既可结合以往危机处理的经验和省情,又可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定期演练、测试、维护、升级是必要的。四是应急响应及时、危情信息公开透明、物资配送及时等因素对疫情管控起到正向作用。五是历史经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重视程度、应急机制、响应速度等方面有极大影响,应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广成功经验、避免同类错误发生。

通过对两省防控新冠疫情过程的调查发现,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医疗实力是战胜疫情的基础,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是控制疫情扩散的有效有段。完备的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体系、强大的物资保障与调配能力、公开透明的疫情信息、应急管理经验积累等可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二)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湖北、浙江两省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国内其他省份的调研分析发现,我国应急管理既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也存在先进技术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管理视角,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资源储备、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一是要确立明确的应急管理目标、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流程导向的矩阵式组织架构,强化协同能力,加强模拟演练,打通流程瓶颈环节,保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二是做好资源、能力的储备与调配。按专业领域组建应急保障队伍,设立专门办公室进行管理。由指挥中心根据紧急、重要程度统一管理、调配物资,建立资源对接信息平台,实现精准配送。三是地方政府要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建全和完善地方性法律和规章制度。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法律法规与执行过程中矛盾点,在疫情监测预警、上报流程、应急指挥、处置措施、后勤保障、事后恢复等方面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实现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相对均衡。从发展角度来看,缩短区域发展差距、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是提高区域应急能力的根本所在。一是按行政区域整合救援力量,做好物资和能力储备规划,减少应急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大范围流动,降低时间成本,可以提升救援效率。要改善医疗能力不平衡问题,利用国家的制度优越性,在人员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减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二是要建立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等不同级别,以地域人口为基数,建立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保证及时调用;并保证区域内应急物资的生产能力。统筹区域内应急物资的产能状况,保证本区域有能力生产应急必需品,在常态防疫态势下,维持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做到“平战结合”。

最后,要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可视化、动态化、智能化应急管理平台。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打造政府机构、数据中心与第三方服务机构联动的平台生态系统,挖掘专业机构在应急预警与决策支持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建设政府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建立应急管理平台,提升预警能力、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分领域建立国家应急管理中心数据库。数据是分析与决策的基础,也决定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运营质量。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心数据库,应包括监测与预警数据、应急准备数据、应急处置及救援数据以及修正重建数据等,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与现代医学等现代科技,利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智能分析,协助管理者进行风险研判,做出科学决策。三是要建立政府机构、数据中心与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机构三方联动机制。技术服务机构的市场化是一个趋势,专业性强、成本低、服务好,便于技术升级换代。平台建设与服务运营应由专业的技术服务公司来完成,形成政府机构、数据中心与第三方机构联动的管理机制,以提升预测、决策的质量,实现对疫情的科学防控。

参考文献:

[1]   闪淳昌,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薛澜.学习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公共管理评论,2019,3(1):33-40.

[3]   姜长云,姜惠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检视[J].管理世界,2020,36(8):8-19,31.

[4]   Yvonne, Rademacher. Community disaster management assets: A case study of the farm community in Sussex County, Delawa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3,4(1):33-47.

[5]   李维安,陈春花,张新民,毛基业,高闯,李新春,徐向艺.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机制建设与危机管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笔谈[J].经济管理,2020,42(3):5,8-20.

[6]   童星.疫情应急管理要理顺几种关系[N].社会科学报,2020-02-20(004).

[7]   欧阳桃花,郑舒文,程杨.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基于中国情景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8):19-32.

[8]   韩万渠.跨界公共治理与平台型政府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20,(1):104-110.

[9]   Sahoh B, Choksuriwong A . Smart Emerg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Social Big Data Analytics: Research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C]//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7.

[10]   Avvenuti M, Cresci S, Vigna F D, et al. On the need of opening up crowdsourc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 [J].Ai & Society, 2018,33(1):55-60.

[责任编辑   柯   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平台型组织创新研究”(17BGL036)

作者簡介:吴正刚(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从事组织创新研究;张宇(1996-),男,黑龙江桦川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组织创新研究。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安全管理;事故应急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生产出现了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化工企业特殊性,化工生产中需要用到许多较为复杂的工艺和危险性较高的物品。所以,这些因素都会间接的增加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因此,为了化工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化工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以此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使其企业能够稳定持久的发展。

一、当前化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职工安全意识不高

安全生产在每个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1]。当前,我国对化工企业发展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特别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化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这就使得我国大多数化工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效率,重视盈利。而忽视了企业生产安全的问题,长期以往化工企业生产按安全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阻碍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另外很多化工企业员工对于安全生产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在生产中不重视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化工企业对企业员工没有做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这也是导致化工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原因。

1.2化工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

在化工生产企业当中有着较高的风险隐患存在,这使得化工企业对企业员工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对生产员工开展培训,提升化工生产员工工作能力,通过考评获得在生产部门开展工作的资格。如果生产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的操作技能就会致使生产过程中出现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当前,很多化工企业为了生产效率而大量招聘没有相应生产技能的社会人员,这为化工企业生产安全埋下了诸多隐患[2]。长期以往很有可能引发化工安全事故发生,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3化工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对于化工生产来说,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管理和生产设备管理。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生产工业不能达到要求标准,会使得企业生产管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当前,诸多的化工企业管理技术依旧较为传统,需要专人定义对设备进行检查,以此才能有效的排除安全隐患,人为的检查方式不仅检查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错。因此生产企业要重点加强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保障生产管理[3]。

二、化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2.1普及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第一要强化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要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要提升安全生产意识。这就需要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强化安全管理理念,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开展宣传讲座的方式,传播安全生产意识,促使内部的生产人员自觉的加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中[4]。

2.2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推动企业发展,对于化工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是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化工企业人才多了,就有利于提升化工企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化工企业稳步发展。因此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定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相应能力,比如对于化工生产员工来说,每周一次的生产技术培训,可以提升企业生产员工的操作能力,对于化工企业管理人员来说,通过开展相关的管理课程,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最大化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保证化工企业能够高效的生产。

2.3新型技术的加入

化工企业发展不仅需要培养人才,还需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培养来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对信息系统中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记录各个生产设备或者仪器的型号,以此保障日后生产设备、仪器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及时的维修,降低因生产设备或者仪器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

三、化工安全管理以及事故应急管理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化工生产企业有必要组建安全管理队伍,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此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5]。

3.2管理技术升级

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任务中,虽然信息化系统已经相对完善,但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更新,进而更有效的对故障区域进行处理和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系统内信息多重输入、输出,通过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系统的基本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生产安全关乎企业自身发展,尤其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本身具有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这就需要化工企业不仅要重视企业生产效率,还需要重视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因此,化工企业要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灌输安全生产理念的同时,提高安全生产技术,进而从多方面的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真正为安全做到全方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Ecology; Predatory lacewings do not care whether their prey detoxifies plant defenses or not[J]. NewsRx Health & Science,2020.

[2]Kumar Pankaj,Kumar Vinod,Kumar Sachin,Singh Jogendra,Kumar Piyush. Bioethanol production from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plant residue by combined physical, microbial and chemical pretreatment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20,297.

[3]唐超,王軻,田豆,王鹏飞,任垚煜.基于ARM的化工企业电力监测系统设计[J].云南化工,2019,46(12):176-178.

[4]张金起.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9,35(06):12-15+4.

[5]张宏飞.关于加强煤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12):8.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第3篇

(一)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1、立即做好师生疏散和撤离工作;召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2、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2小时以内),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3、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4、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5、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6、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领导工作。

7、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岗管理。

8、总务处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根据要求,对发生危险的地段进行封闭。

9、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严禁大声喧哗,保持良好秩序。

10、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总务处对水、电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各项物资的供应;同时,抢修受损设施。

11、通知有关人员返校接受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

工作的处理等各项工作之中。

12、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媒体和师生家属,处理善后工作。

(二)发生运动损伤、突发疾病时:

1、值班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医务室治疗的,迅速送达,请校医诊治。

2、伤病学生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拔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迅速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4、筹措资金,安排车辆由校医护送到医院救治。

5、立即通知学生家长。

(三)发生交通事故时:

1、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2、拔打“120”、“122”请求交通事故救援中心救助。

3、值日领导及老师迅速到达现场,掌握有关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救援。

4、通知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四)发生人身伤害、物品被盗等治安刑事案件时:

1、第一目击者迅速拔打“110”或“120”报警寻求救助,在制止不法侵害,监管滋事者和盗窃人,等待公安机关处理的同时,迅速向值日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

2、执勤人员和值班老师接到通知后要迅速到达并保护好现场。

3、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4、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协助公安机关搜集有关人证、物证,侦察破案。

5、办公室做好接待和协调工作。

6、总务处负责维修受损设施。

(五)发生食物中毒时:

1、值日领导、老师及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封锁事故现场,控制现场人员流动,防止饭菜及食品转移。迅速拔打“110”、“120”救助电话。

2、校医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协助“120”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3、办公室安排车辆将中毒人员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4、门卫值班员严格控制人员出入校园。保卫人员维护好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有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发现场。

5、做好媒体和家属的接待及善后工作的处理。

6、总务处做好有关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

(六)发生传染性疾病时:

1、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校医务室或医院诊治。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校医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办公室及学校领导报告。

3、校医迅速拔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指导做好消毒工作。

4、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5、政教处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6、总务处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2012年2月

涟源三小安全应急措施和策略

安全,是学校进行正常教育教学的保证,是每个家庭幸福的保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根据上级针对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如下:

一、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如食堂卫生安全制度、值班制度等),安排24小时值班,确定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做好指挥调度及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落实逐层承包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层层有人抓,人人有责任的承包机制。学校与各班主任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

2、大力学习宣传安全知识,克服师生存在的麻痹大意的思想。利用校会、班会、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板报、演讲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使师生认识到什么事有危险,什么事不该做,做了会有哪些后果,应该怎样做,怎样避免危险;如果发生危险 ,应当怎样自救,怎样互救,怎样求救。

3、做好排查,防患于未然。对教学楼、厕所、食堂、商店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4、纪律是对孩子行为的约束,而这种约束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保障。必须加强常规管理,不能出现管理漏洞。尤其是在中午、下课后加强监控力度,坚决制止下河洗澡的事情发生。

二、学校安全工作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用电安全

1、放学后值日生要切断教室电源。

2、雷雨天要切断楼内电源。

3、遇到电路故障,发生断电情况,学生要报告电工修理,不要自己进行线路维修。

4、打扫卫生要注意保护电器,切忌用湿布去抹电线和灯泡灯管、插座等电器。

5、不许爬电杆掏鸟,不在电线下进行放风筝、玩球等活动。

6、如果发生触电,马上就地实施科学救治并联系医院,然后上报。

(二)、用火安全

1、增强防火意识,学习防火知识。

2、学生不得玩火,以防火灾的发生。

3、学生做好防火宣传。如劝说、阻止父母不在野外用火,家中用火注意安全,安全使用煤气罐等。

4、如果发生火灾,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是上课期间,

应马上疏散学生,并逐级上报。在救火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参与救火,只可以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教师经过培训的可以参与救火。

(三)、体育、游戏安全

1、经常检查体育器械,保证器械的安全性。

2、体育课,教师严格要求,杜绝大撒鹰。

3、教给学生防护知识,以及正确的使用体育器材的知识。

4、在课间做正当游戏,不得在教室内追逐打闹,不得在楼栏处拥挤,更不得做危险性游戏。

5、运动或游戏时发生伤害,及时报告老师,进行正确处理,伤害严重马上联系医院,并逐级上报。

(四)、劳动安全

1、劳动时,严密组织,责任到人,要求学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配听指挥。

2、使用工具时,严禁嬉戏、追逐打闹。

3、注意劳动保护。

(五)、集体活动中的安全

1、除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的重要教育活动之外,原则上不再组织其他群体活动。如春游、秋游等。

2、如有群体活动,必须建立严密组织,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六)、食品安全

1、严格控制进货渠道,购买安全合格的食品,并作好记录。

2、对校内小卖店严格监控,定期检查,发现过期或不合格食品马上责令其食品下架,令其改正。

3、如发生食品中毒,值班教师、负责同志马上联系医院或拨打120电话,并立即上报。

(七)交通安全

1、每位师生必须牢记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

2、学生骑车(不满12周岁的不允许在道路上骑车),要求不许脱手骑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等;教师不得酒后驾车。

3、出入校门必须下车,并本着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规则。

4、坚决不允许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

(八)、恶劣气候、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1、遇雷雨时,防止雷击,要求孩子不到高树、电杆、墙下等处躲避,也不要站在山脊等高处,也不要接打电话。

2、如果在放学时发生雷雨,必须推迟放学,雨后没有洪水,可自行结伴回家,天晚时可联系家长,或由老师护送回家。如果发生山洪,必须由家长来接,或由老师护送方可离校,如遇特殊情况,应留校住宿或请老师想别的办法。

3、如发生地震,班主任或上课教师马上组织学生有秩序的撤离到宽

阔的操场。楼上西边两个教室的学生从西边的楼道撤离,东边两个教室的学生从东边楼道撤退。

(九)、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

1、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将防汛工作抓深抓实抓到位。

2、建立防洪抢险指挥组织,遇到紧急情况指挥有序。校长为总指挥,政教处和总务处,到老师的三级级指挥负责体制。值班教师24小时到岗,住校教师积极配合,如有情况立即上报、下传。

3、关注天气形式,收看天气预报,如出现异常,早做安排。

4、建立上游预警机制。如出现局部大雨,发生山洪,马上通知中心学校,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实施紧急预案

(十)治安工作

1、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系,专职与群体防范结合,对校园重点部位重点防范、巡逻,防盗,防止师生受到外来的各种侵害。

2、加强师生思想品质教育,及时处理协调各种矛盾纠纷,杜绝校园内违法犯罪的恶性事件发生。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第4篇

政府、社会、公民三维度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从年初元旦上海踩踏伤亡事件、长江沉船事件,到此起彼伏的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再到天津港8·12重大火灾事故,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何提高政府的应急应变能力,切实担负起公共安全管理的责任;如何明确公民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的权利义务,切实保障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如何加强公众参与、社会协同,共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我们,正面临着重新审视城市公共安全的现代化管理的时刻。为此,本刊围绕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从政府责任、社会协同、公民权利义务三个维度,约请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同志进行探讨。

作者:凌燕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第5篇

二、建立报警系统,以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生产现场应设置清晰的指示路标和逃生路线,定期组织职工进行逃生、避灾、自救演练。

五、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有关内容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各类事故征兆判断、应急处置、撤离、报告的培训教育,对管理人员要重点进行应急处置有关内容的专题培训。

六、事故应急处理过程

1、事故发生后,现场(或最先到达现场)人员立即通知就近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应采取措施营救受害人员或设备,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公司接到通知后按照程序启动预案,并按规定通知有关部门,并立即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指挥。

2、若有受伤人员,应立即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点进行抢救,在现有条件下处理后,视情况送社区卫生中心或医院救治。

3、现场事故处理,应有专人进行完整记录,并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4、参与事故应急工作的纪律要求: (1)接到应急通知后,各级人员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参与。 (2)各级人员必须服从指挥、调度。

(3)各级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不得消极、抵触。 (4)各级人员不得故意破坏现场,不得擅自将事故相关的器、物带离现场,不得做与应急无关的事。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范文第6篇

校车应急预案

第一条 为建立一个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处置新区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的校车交通安全事故是指接送新城子乡中小学学生的校车发生对师生生命财产构成危害损失的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第三条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属地管理、分级处理、公众参与;资源整合、综合协调、快速高效的处理原则。

第四条 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轻微、一般、重大、特大交通事故标准四个等级。

轻微事故是指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负责处置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指挥机构。

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按规定发布预

第 1 页 共 1 页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警信息;组织应急处置、调查和处理;按规定及时报送有关信息;会同新区有关部门做好校车交通安全工作的部署、协调、指导、宣传和监督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 校车交通安全监测和预警预报

第六条 校车交通安全的监测

(一)领导小组要积极配合新区校车办等校车交通安全工作机构开展校车交通安全的检查;建立健全的校车交通安全监测网络、巡查制度和校车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校车交通安全信息。

(二)学校应建立校车交通事故防范制度体系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校车管理档案和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及时掌握隐患情况并向校车办汇报。

(三)学校安全保卫处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向校车办通报,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七条 预警预报

学校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员岗位,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第四章 应急响应

第八条 响应程序

(一)先期处置机制

接报后,学校等单位第一责任人、安全主任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在30分钟内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初步判定事故级别等基础处置工作。学校立即启动办事处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初步判定为一般、重大、特大校车事故的,应立即向校车办、教育局、交警大队报告。

(二)应急处置

领导小组接报后,应在事发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赶赴现场,组织、协助、协调、督促做好处置工作,立即向校车办、教育局、交警大队

第 2 页 共 2 页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报告。

第九条 扩大应急

因校车事故产生或者衍生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目前采取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以控制事态的,需由多家专业应急机构、事件主管单位同时参与处置工作的,先期负责处置工作的校车领导小组或事发当事人可立即向校车办、教育局、交警大队报告,请求支援。

第十条 应急结束

在校车事故处置工作中,经工作组鉴定险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按相应级别宣布应急工作结束,经上级部门同意撤消划定的危险区,并予公告。

第五章 后期处理

第十一条 善后处置

应急工作宣告结束后,根据工作需要,学校要开展恢复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等善后处置工作。

第十二条 调查和总结

事故处置工作结束后,学校要积极配合上级调查评估组的工作。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处理、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第六章 宣传、培训和演习

第十三条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师生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公布报警电话、提供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版报、橱窗、校园广播等措施,增强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救护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事故发生后应急救助及时到位。

第十四条 学校要积极配合交警、交通、校车办等校车交通安全工作机构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上一篇:例会会议纪要范文下一篇: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