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规划理念范文

2023-09-21

园区规划理念范文第1篇

生态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

1静脉产业相关概念

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

2 静脉产业园建设的动力

2.1 两型社会建设、低碳城市策略实行的需求

据两型社会要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实现社会的产业环境化,以资源投入最小和新能源取代,而非不可再生资源耗竭,来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现社会的环境产业化,实现废弃物利用最大化和耗资污染最小化目标。

静脉产业园的建设能将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再将再生资源加工成产品,同时在这废物再利用的过程中减少碳的排放,这恰契合低碳城市建设中减少碳排放的策略和两型社会建设对资源环境的要求。

2.2 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对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剧后的需求

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将是空前的,迫切需要从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静脉产业园的建设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突破了原有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保证在既可以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3 区域振兴策略、城市建设扩展对静脉产业园的推进

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污染源总量控制,支持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沈阳近海经济区作为沈西工业走廊腾飞的龙头和沈阳全面振兴的引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向复合型功能区过渡,而相对于以往单纯的生产功能也提出了升级的要求,需要逐步引进高附加值的研发、物流、环保、创意产业等。

东北振兴政策和沈阳近海经济区的发展都对以资源再生及再生资源加工为主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 静脉产业园建设的困境 3.1 经济上的困境

静脉产业园的建设存在公共物品属性,属于城市环境经济,不具备消费竞争性,企业开发商的趋利性,会导致商业上的开发不足。若没有政府在适当的制度上加以控制和引导,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自动利用环境资源的纳什均衡,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低效率。同时正因为环境经济需要政府的进入,也导致了静脉产业区的外部经济存在,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循环企业的开工不足,产量下降的情况。 3.2 技术上困境

静脉产业园的建设需要科技投入,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能组织开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等。而从我国的静脉产业来看,总体技术能力较弱,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静脉产业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同时在循环回收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技术也还不强,成为静脉产业园在我国的瓶颈。 3.3 机制上的缺陷

静脉产业作为将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需要大区域内“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但目前静脉产业没有主管单位,整个环保产业也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但环保产业协会缺乏行政上的监管权,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一种强有力的指导和管制,造成环保产业的市场资源比较分散,整个循环过程较难形成。市场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造成静脉产业园困境的另一原因。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严重,采取所谓的市场准入制度,造成市场割据;另一方面,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依然存在。如有关部门指定产品准入、虚假鉴定等现象时有发生。

4 辽中县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案例 4.1辽中静脉产业园概况 4.1.1地理位置

辽中县静脉产业园区位于辽中县东31公里处,距离沈阳38公里,是沈西工业走廊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大道从用地范围内东西穿过,分别连接沈阳与辽中,是两地之间重要的交通走廊,西侧为杨黄公路穿过。 4.1.2园区现状综合条件 4.1.2.1区位的优越性

园区位于铁西工业区与辽中近海经济区中间处,属于沈西工业走廊辽中段。位于东北亚及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区、沈西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区,近邻沈阳老工业基地,区位优势显著。 4.1.2.2交通的便利性

秦沈高速铁路、京沈高速公路和沈盘公路贯穿全境,全长46公里的沈西产业开发大道横贯东西,沈阳地铁西线直达经济区。此外,地铁一号线向西延伸,和沈西工业走廊新铁西区段相连,随着新三环线的建设,将直接拉近沈西工业走廊与桃仙国际机场的距离,提高交通效率。 4.1.2.3资源的保障性

沈西工业走廊区域内,土地已基本完成征用、整理或已按规定控制,土地资源供给充裕,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浑河、蒲河两条河流穿越境内,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东北电网可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1.2.4环境的孤立性

园区处于铁西工业区与近海经济区东西辐射的中间位置,园区周边建设现状单一,基本以农田等自然资源为主,其他公共设施配套不健全,因此,园区必须依靠自身配套,服务于园区。

4.2辽中静脉产业园的发展定位

以发展环保产业为主题,重点发展以工业固体废旧产品拆解、加工的综合再利用,橡胶和塑料再生产品的再制造产业,和以化工资源再生为原料的新型化工产业,以及纸业再生的再制造产业,物流配套为主的物流产业及环保设备生产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将辽中静脉产业园区着力打造为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家级示范基地。 4.3 辽中静脉产业园的发展策略 4.3.1 产业策略

依据静脉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势,考虑到比较优势原则、产业关联原则、区域分工和协作原则、生态化原则,选择以工业固体废旧产品拆解、加工、综合再利用,橡胶和塑料再生产品的制造,化工原料的再生以及再生纸业的生产,物流配套产业及环保设备生产为主的产业。

产业在整个静脉园区内形成整个的产业链的循环,推动产业之间资源的交互作用和能源循环间的相互作用,使产业链的顺利流畅运转。首先,各类废品通过城市收集运输到辽中的静脉产业园,通过分类经各园区各自的拆解和处理回收,得到各类的初级回收产品,初级产品可在通过深加工处理成产品,实现资源再生和将再生资源的再加工。

在整个静脉产业循环的过程中,特别在拆解、分解处理时会产出噪声、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因此,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这些污染物的处理,防止静脉产业运转过程的再污染。同时,可应用中水技术,对污染物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工业使用的要求,使之循环利用对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3.2空间策略

依据现状用地情况,通过适当的用地整合,在强调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遵循静脉产业循环的上下游接近,产业用料接近、废物处理接近及交通便利、绿化防护良好、对周边的污染影响少的原则,同时注重空间景观形象,规划一个突出环保特色的现代化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其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核、两轴、七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核:是指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位于开发大道与二十九街交叉口处,由主干道和产业区的其他部分相联系,将承担整个园区的商业、金融、教育、培训、行政管理等职能。

两轴:以开发大道为依托的发展主轴,即园区对外的形象展示轴;以二十九街为依托的发展次轴,即园区的产业发展轴。

七组团:根据产业性质的不同而分成的七个部分:用地西北部的再生纸业组团,位于用地的下风向,减少污染;化工原料再生组团,紧邻再生纸业组团南侧;工业固废处理组团,位于用地东北部;橡胶和塑料再生产业组团;可利用废物拆解加工组团,紧邻开发大道北侧;物流配套产业组团;环保设备产业组团。 4.3.3支撑体系策略 4.3.3.1科技支撑体系

静脉产业的发展运行需要多学科集成、融合和交叉,科技进步对静脉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构建静脉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引导科技力量参与静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市场机制条件下,以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组织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技术,为静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3.3.2法律、法规支撑体系

立法先行,依法推动静脉产业的发展,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应注意各法律之间相互的配套性和可行性;应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地方实际,尽快出台适用的地方性法规。 4.3.3.3政策支撑

出台鼓励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尽快制定各种经济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发展静脉产业。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收费政策、征税政策、规模经济政策等,如在税收方面除给予静脉产业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外,还应由产生废弃物的企业给回收废弃企业一定的补偿,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再生利用基金制度。在金融政策方面,重点是投融资的政策。各级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设立银行专项信贷资金,对静脉产业企业改进工艺、降低能耗、消除污染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给予提供低息贷款和部分资金的扶持,为发展静脉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企业向前发展注入动力。

4.3.3.4市场条件支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的建立,政府对静脉产业管理行为的规范化,静脉产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在现阶段,静脉产业管理的重点是规范静脉产业市场。主要是通过制定静脉产业市场管理规章,建立静脉产业市场行为规范,确立静脉产业市场运作的基本准则,完善和强化静脉产业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使静脉产业市场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 5 结语

园区规划理念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全国各地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为各地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热潮。在这股建设热潮下,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的CS商贸物流园区应运而生。不过,目前CS商贸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发展措施还不完善,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动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成为目前当务之急。

1、CS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CS县地属浙江省qz市,毗邻江西省,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使其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巨大经济链条的最关键一环,历年为该区域的物资集散中心。在《qz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CS被列为综合物流核心圈,实现公铁联运。因此,CS能否抓住历史机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来推动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将成为CS乃至整个qz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CS商贸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不但可以提高入驻物流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是园区物理朝系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而且有利于充分CS的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同时,通过CS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新型物流服务的开发,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物流资源整合在CS商贸物流园区内,采用统一发展的模式,有效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有利于促进CS物流现代物流业的形成。

2、CS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CS位于闽、浙、赣、皖四省咽喉,历来为区域物资集散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的美誉。同时320国道、205国道跨境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黄衢南高速贯穿全境;三大机场、两大港口、一条水运航道环绕,大交通成就CS大商贸、大物流的核心地位。

(2)、浙西经济发展给CS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振兴浙西、山海协作”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扶持政策和产业都将向浙西倾斜,浙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而CS作为浙西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枢纽城市之一。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四省贸易的加速流通,加上山海协作(慈溪工业园进驻CS,中商汽车、中贯轴承等知名企业入驻),CS经济必将迅速崛起,成就浙西财富新坐标!

(3)、CS丰富的绿色农副产品资源为发展商贸物流园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拥有中国胡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美誉的CS,年产胡柚12万吨;年产油茶4500吨;年产鲜菇3.2万吨;拥有无公害产品22个、绿色产品7个,加上闽浙赣皖等周边城市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这些为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CS通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完善物流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等,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3、CS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劣势和不足。

(1)、区域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整体竞争力不强。目前CS的物流公司仍以传统物流为主,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物流附加值低,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尚未形成规模,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整体竞争力不强。

(2)、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发展政策还不完善,行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到目前为止,与园区发展配套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土地、招商引资等政策还不完善,在行政服务环境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3)、区域物流发展的“硬件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物流业“多、乱、杂、散、差”现象严重;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

(4)、商贸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现代化水平低。目前CS仍没有一个可以供各物流企业之间商务交易交流的信息平台,这不但不利于物流企业的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CS商贸物流园形成高效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5)、商贸物流人才短缺、物流教育培训处于起步阶段。CS物流专业人才较少,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低,目前只有qz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

4、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建议及措施

近来来,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各地纷纷兴起了物流园区建设热潮。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物流园区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战略定位不明确、入驻企业少、空置率高等问题。因此在发展CS商贸物流园区时,总结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并从中获得指引,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我们认为CS商贸物流园区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加大努力:

(1)、规划初期,应做好调研,同时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首先对物流园区的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同时结合综合分析考虑园区交通、市场、环境、规模等综合因素,合理规划商贸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以保证园区布局的合理性。CS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农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上浙西经济的发展为CS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当前要特别抓住“振兴浙西、山海协作”的发展机遇,做强做大绿色商贸产业,搞好CS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

(2)、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培育和吸引一大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在CS商贸物流园区发展初期,应通过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工商等,鼓舞社会投资建设并经营物流基础设施;积极支持物流园区相关产业发展。同时重点培育、壮大和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才能促进园区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园区和企业的互利互惠,推动园区的快速成长。

(3)、在园区建设阶段,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物流园区发展的后劲问题。每日出入园区的成千上万的车辆,给园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园区正常运转的前提。

(4)、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提升园区物流的发展水平。在园区建设中,应根据实际出台支持政策,鼓励采用EDI、GPS、WMS等先进技术,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主体,物流企业必须利用标准化的网络技术将物资公司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连接起来,改变过去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构筑物流服务平台。

(5)、培养和储备物流专业人才,定期培训物流员工。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应从

园区规划理念范文第3篇

“两头在园,中间在外”

课题组所指的“重庆模式”,其特征就是“两头在园,中间在外”。

重庆利农一把手公司是一家以油脂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每年可加工处理10万吨油菜籽。该公司的研发基地、油脂加工中心建在重庆渝北农业科技园区,制种基地建在重庆垫江县,重点商品油菜基地则遍布忠县、丰都等10多个区县。近两年,就是依托这种“两头在园,中间在外”的模式,上述区县的近万户农家通过种植“渝黄一号”,比种植一般油菜平均每亩增收130元。

渝北农业科技园把农业产业发展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并创造性地将产前和产后放在园区,产中放在农村。园区管委会主任晏其彬认为,产前、产后放在园区,有利于资本、技术、人才向园区集中,产生更高的效率。他说:“产前不仅仅是提供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效的农业科学技术。产后则主要是确保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值。”为此,园区确立了以科技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加工型农业和市场型农业为中心的产业定位。晏其彬说:“通过产前、产后辐射带动产中的发展,又促进了面上的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园区引进一大批融科研、生产和市场开发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群,并通过他们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中央党校《理论动态》课题组认为,“两头在园,中间在外”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服务、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值等问题,成功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联动,使农业产业借助园区这个平台,延伸到广大农村,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科技园区孵化现代农业

重庆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渝北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出的一个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及病毒检测工作为一体的多功能生物技术平台。自2001年科技部批准成立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至今,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靠技术和产品的扶持,使脱毒种薯在三峡库区、渝东南贫困山区和川、黔等地大量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地处三峡库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巫溪县建成了年产万吨淀粉加工厂1个,每年可加工转化当地马铃薯20万吨,帮助当地实现了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和产品增值。同时还在重庆长寿区建成10万吨酒精加工厂1个,在涪陵区建成3万吨淀粉加工厂1个,使这些地区实现了种薯—马铃薯生产基地—淀粉加工企业的产业链延长和增粗,产业整体效益大大提升,促进了山区农民种植增收和附近农民离土就业。

据了解,园区自成立以来,先后建成重庆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市良种牛繁育中心、重庆市鳄鱼养殖中心、重庆市柑橘组培中心、重庆市渝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6个研发机构,并在园区的核心区建成了波尔山羊农业专家大院等6个科技服务机构,成为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的聚集区。

重庆市科委农村发展处处长王勇德告诉记者,为了适应服务企业入驻、服务企业发展、加速产业聚集的需要,园区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北部农业开发(集团)公司,代表园区对投资环境进行打造,对企业入驻进行咨询和全方位服务,形成了高效率的企业孵化能力,先后完成对142个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孵化和入驻,对园区企业成长和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园区孵化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扶持下,园区内迄今孵化、开发生产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各种新型企业和基地已达220个,就业5万多人。

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近年,渝北农业科技园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智能农业”的科研项目,联合科研院所开发建设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民科学生产。目前已在重庆的九龙坡、涪陵等地推广应用9个“农业专家大院”,建成34个电脑农业示范基地和17个电脑农业工作站,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重庆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有专家在考察后指出,渝北农业科技园区所凸现的“重庆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喜的借鉴。首先,这样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贯穿了现代发展理念,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有利于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这类农业科技园区应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其次,农业科技园区由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梯度推进和“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组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方法,探索了点面互动、各方参与、城乡互补的实践方式。最后,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科技成果的“集成板”,通过自身的科技研发和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对科技成果、企业集群、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生发出强劲的聚集效应,使农业新科技、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升级和推广,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高效化、市场化水平,必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园区规划理念范文第4篇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概况

一、 主要职责

二、 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1、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部署全区老干部工作,组织落实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注意发挥其作用;

2、负责全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并对基层老干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抓好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培训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

3、负责办好老干部活动中心,丰富老干部的文体生活,组织和指导老干部的健康疗养、体检及健身活动;

4、负责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5、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无二级预算单位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

部门决算公开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详见附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

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总计48.89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48.89万元。

(二)支出总计48.99万元,包括: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00万元。 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7万元 3.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总体情况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年整体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既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2016财政拨款支出48.9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0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二)具体情况

2016财政拨款支出48.99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27万元,

3 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万元,包括:

(1)行政运行34万元,主要是事业人员支出及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等支出。

2.医疗卫生支出3.27万元,包括:

(1)事业单位医疗3.27万元,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缴费等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包括:

住房公积金9.04万元,主要是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支出。提租补贴2.58万元。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关于“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1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2016“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0万元,下降0。

1.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2016年参加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2.公务接待费0万元,2016年国内公务接待累计0批次0人,0万元。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其中:本发生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0辆。

2.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无

4 3.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高新区各单位政府采购事项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无需要说明的事项。

4.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 5 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上缴上级支出: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园区规划理念范文第5篇

在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近10年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实现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我国农业新突破的重要途径。通过园区的建设,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传统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采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化经营[1]。所谓现代农业园区,就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开发,形成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等高新技术设施、国内外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

一、农业园区的种类

农业科技园区:也称为示范农场(Demonstratefarm),是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基地。这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或企业对一定面积的农业用地进行全面规划,通过高科技的投入,对有限上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形成集研制、开发、生产、加工、营销、示范、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运行机制创新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

观光农业园:经营者开放自身的农园、农场或牧场,以满足市民观赏农村景致、体验农业生产过程、采摘或购买农副产品的愿望。

园区作为新兴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示范和辐射功能都有一定区域性,为区域经济服务是其主要宗旨[2]。现代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是一件好事,但在创建的初期,一定要定位科学、规划合理,要明确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园区,不能一味地求新、求高、求大,避免出现可看不可学、高档次低效益的现象。因此,在园区的规划和选项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社会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

(一)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园区规划的基础,园区建设的一切准则都要以功能定位为起点。园区的主要功能应包括:

展示示范:通过项目建设,把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集约化种养技术、农畜产品精加工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引进园区进行展示示范,以带动区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龙头带动功能:一是园区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工厂化种苗的快速繁育,带动周边和辐射区名特优品种的普及与推广;二是通过园区在产后加工、销售方面的独特作用,以经济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逐步形成以科技园区为龙头的产业化生产流通体系,促进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教育培训功能:科技园区要把农业高新技术培训作为园区的主要功能之一,要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培训中心,用于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对青少年的教育等。

休闲观光功能:园区在规划过程中,除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还可利用新型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展示的现代气息,加上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和常年进行的名特优瓜果、蔬菜、花卉、特种珍禽、水生植物和现赏动物养殖的生产与示范,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现代化农业休闲观光景点。

(二)产业定位

农业科技园区一般总是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紧密相连,产业定位应根据区域性主导产业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定位,突出一业,兼顾其它,形成特色。为了解决园区产品结构雷同、区域产业带动能力差等问题,可以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区域资源察赋为基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分层次对园区功能定位、分区域和时序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研究。

三、园区规划的重点

在规划思想上,要明确农业园区规划不是对农业生产做出具体的指令性计划安排,而是通过规划形成一种市场导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载体,这一组织载体承担着两方面的重要职责,其一是向农民传达政府信息,其二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在向农民传达政府信息方面,农业园区要体现政府的有关决策,将政府决策具体化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农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如政府决定推广某种新作物(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工具(科技推广)、新的产品标准(食品安全)等,就可以将这些新项目按照符合市场规则的方式集中展示在农业园区中,供农民学习模仿。在向农民传达市场信息方面,农业园区由于其规模效应,拥有比分散经营的农民丰富的市场信息。农业园区作为农产品市场信息中心,需要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参与市场竞争。而具体生产什么产品,这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料到农产品明年的市场需求会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应该在农业园区的运行过程中遵循市场安排。因此,农业园区规划的关键内容在于寻求一种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载体和运作机制,将高新技术和产品寓于园区中,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

园区规划理念范文第6篇

1 项目背景

现状用地主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区自然地形较为平坦, 高程在206~320之间, 比较有利于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区产业用地自然分隔为两台地, 西南角相对较低高程在260~265之间, 其余规划区域主体高程在265~285之间, 局部有浅丘和沟谷地形存在。根据规划区管网现状和合川区发展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 结合化工园区规划布局、功能性质、产业规模、道路坡向、基地地势等, 对该规划区的电力、通信、天然气、供热、给水、排水以及工业管廊等工程管网提出以下规划设想。

2 电力工程规划

2.1 现状概况

(1) 供电设施和电源:规划区范围内10kV电源主要来自110kV合阳变电站和110kV花果山变电站, 室外杆式变压器若干。 (2) 供电线路:规划区内输配电电压分为4类等级, 即110kV/35kV/10kV/0.4kV;规划区南面现有110kV电力架空线一回, 即渭阳线;10kV电力架空线和0.4kV配电架空线若干。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范围内, 供配电线路系统陈旧, 导线截面偏小, 线损扩展大, 供电半径大, 电源点单一, 线路敷设不规范, 供配电可靠性、安全性差。本规划区形成规模后, 现有供电设施及系统条件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2.3 用电负荷预测

结合规划区用电负荷的分布、性质特点和功能分区的不同, 各类产业对电量及负荷要求的差异, 参照国家《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1999) 标准, 用电负荷按分类负荷指标进行计算:公建500kW/hm2, 需用系数0.85;工业600kW/hm2 (38000kW/hm2) , 需用系数0.80。各类用电负荷同时率取0.9, 再加上路灯照明用电及其他用电。

2.4 供电电源及设施规划

根据规划区用电负荷量和负荷分布, 以满足各类用户对电能数量和电压质量的要求, 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供配电进出走廊的畅通。规划110kV园区变电站二座, 装机容量各为2×63MVA, 规划园区变电站主要为化工园区发展提供电力保障。规划园区变电站110kV供电电源近期由现状110kV花果山变电站和古楼110kV变电站提供, 远期由规划220kV大石变电站提供;园区产业110kV供电电源近期由现状110kV花果山变电站和古楼110kV变电站提供, 远期由规划110kV园区变电站提供, 热电站作为园区工业用电补充电源。在建设初期10kV电源由现状110kV花果山变电站提供, 中远期35kV、10kV电源由110kV园区变电站提供。

2.5 供配电线路规划

规划区产业供电电压等级为110kV、35k V、10 kV三等级, 产业用电负荷大于40MW采用110kV电压供电, 产业用电负荷小于40MW采用35kV、10kV电压供电;其他 (包括路灯照明、公建等) 采用10kV/0.4kV供配电压供电。现有110kV渭阳电力架空线在园区范围段部分走廊调整, 以满足建设用地的完整和景观的协调、美观。预留110kV渭阳电力架空线调整新走廊, 规划的二座110kV园区变电站之间预留110kV电力联络线。规划区110kV (35kV) 电力线路采用同塔多回架设形式, 沿道路隔离绿带杆式架空敷设;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要求沿规划道路下地电缆沟敷设, 近期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架空或电缆沟敷设。

3 通信工程规划

3.1 现状概况

规划区通信由合川电信交换局 (公司) 负责业务管理, 无通信局、所设施;区内通信架空线若干;有线电视已覆盖规划区。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信设备容量小, 设备陈旧, 线路比较老化, 网络系统不合理。不适应通信工程发展的需要;通信架空线敷设比较混乱, 不仅影响美观和人居环境, 也降低了线路的安全性, 影响通信数据传输质量。

3.3 话机需求量预测

规划区按下述指标计算话机需求量:公建用地100对/公顷;工业用地40对/公顷;其他用地20对/公顷;并适当考虑公用电话。

3.4 通信设施及线路规划

结合公建建筑布置交换局, 不独立占地时建筑面积不小于6000m2。理顺现有通信线路, 沿道路慢车道或道路隔离绿带敷设6~18孔通信电缆。规划区内所有弱电线路全部下地埋设, 通信电缆预留1~2孔作为有线电视专用通道。

3.5 联合通信走廊规划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有线电视等线路纳入统一规划, 共用走廊。

4 燃气工程规划

4.1 现状概况

规划区目前燃料结构以燃煤和木柴、石油液化罐为主, 无天然气供气系统。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碳和木柴的燃烧污染较大, 对环境、生态环境有着影响和破坏。无燃气供气系统。

4.3 用气量预测

规划区用气量指标:公建用地用气量0.02m3/hm2;工业用地用气量4500m3/hm2;不可遇见用气量10%计。

4.4 供气气源

依据《重庆市合川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3~2 0 20) 》, 规划区以天然气为主气源, 供气气源近期由合阳储配站提供, 远期引自四川武胜沿合川环城高速Φ426燃气高压网供气。

4.5 燃气设施

根据现有燃气气源和各类用户用气量, 结合规划用地布局沿道路或道路隔离绿带布置Φ325-Φ219-Φ159天然气管道, 形成完善的天然气输配气管网系统。

规划区燃气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 中压管网按0.2MPa~0.3MPa压力进行设计。为了提高供气安全和可靠性, 管网以环网为主, 辅以枝状管伸向各用户, 中压管网通过箱式调压器供向用户。燃气管道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或PE管, 干管最小覆土厚度:慢车道不小于0.8m, 道路隔离绿带不小于0.5m, 高压输气管安全防护必须满足《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国务院313号令规定。

5 给水工程规划

5.1 现状概况

规划区现状基本是农村地区, 主要为分散农宅, 给水采用地下水 (水井) 、水库等, 市政给水设施比较缺乏, 基本没有统一的自来水管道。

5.2 用水量预测

根据《重庆市合川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及《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98) , 结合规划区的功能分布、性质、特点及其规模, 采用不同指标预测规划区用水量。供水种类:生产用水、公建用水、消防用水、市政用水、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管网漏失等水量。

5.3 供水水源和设施规划

规划区外南部涪江北侧规划工业供水厂一座, 水源取自涪江, 供水规模为200000m3/d一期供水规模为100000m3/d, 终极供水规模需要根据预留用地项目性质和规模确定工业供水厂的选址需经过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5.4 供水系统

规划工业园区按照分质分压供水原则, 采用分流供水, 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为独立供水系统, 生活用水由东部温州工业园供水管网提供, 工业生产用水由规划工业水厂提供。

6 排水工程规划

6.1 现状概况

规划区排水流域属于涪江和嘉陵江流域。区内为农村地区, 主要为分散农宅, 无污水排放系统, 生活污水随意排入附近水体。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对涪江和嘉陵江造成严重污染, 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6.3 排水量预测

(1) 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规划区域内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给水量的80%计。 (2) 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规划区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按工业给水量的90%计。 (3) 雨水量预测:暴雨强度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q=2822 (1+0.775lgP) / (t+12.8P0.076) 0.77 (L/s·hm2) , 其中:重现期P取1~5年, 重要干路、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 重现期宜采用3~5年, 一般地区重现期宜采用1~3年。地面集水时间为5min, 综合径流系数根据用地布局分别确定。

6.4 排水系统

根据规划区用地布局、地形地貌、道路坡向沿道路敷设污水管道, 工业生产废水必须自行处理并满足国家现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 J 308 2-19 99) 标准后, 方可排入规划污水截流管道, 进入规划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处理后达到国家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标准后排入水体。结合规划区地形和道路坡度, 在规划区西南低点设置一座污水提升泵站, 用地面积规划控制在2500m2左右, 按相关规范和环保要求预留防护绿地25m, 并满足规划区排污提升要求。

7 供热工程规划

7.1 热负荷预测

结合规划区用热负荷的分布、性质特点和功能的不同, 对热能要求的差异, 以满足各类用户对热能数量和热能质量的要求, 确保供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根据各类产业热负荷消耗预测热负荷总量约为724蒸t/h。

7.2 供热设施规划

结合规划区用热负荷的分布, 确保供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规划设置热电站一座, 规模为300000kW/h。一期先上一台680蒸t/h高温高压燃煤锅炉, 远期规模根据预留用地内项目性质及规模确定。

7.3 供热管网规划

热网的建设应与热源建设期相协调并保持略超前于热源建设, 根据热源的供热能力及热负荷的发展, 分期建设热网主干线、支线, 做到分步实施, 滚动发展, 使能源和资金得到合理的应用。热负荷各用户所需中、低压蒸汽由园区公用热力管道统一供给。沿道路或道路隔离绿带规划热力管道, 采用地上架设方式。

摘要: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合川工业园区工程管网规划为研究背景, 研究探讨了项目中电力、通信、天然气、供热、给水、排水以及工业管廊的规划思路, 论文对每一项管网规划都从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入手, 进而分析未来需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规划, 体现了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全文是笔者具体工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工业园,规划,电力,排水,通信

参考文献

[1] 李孝鸥.关于城市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几点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 2007 (22) .

上一篇:社区调研报告范文下一篇:城市化进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