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2023-05-24

不管你身处哪个领域,工作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汇报都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在一个项目的准备阶段,你可能要向领导汇报准备情况,在项目过程中,你也需要随时要领导和利益相关者汇报项目进度,在项目结束后,你也需要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并进行总结。然而,不同阶段的汇报重点有所不同,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汇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职专建设与发展情况汇报

萍乡市湘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建 设 与 发 展 情 况 汇 报

湘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与发展

情况汇报

我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办特色、扩规模、创品牌、建名校”为目标,进一步更新理念,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创造特色,学校的整体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校是湘东区唯一的职业学校,是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同时挂牌萍乡陶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湘东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校由下埠、湘东两个校区和东桥学生实训基地组成,占地面积106亩,建筑面积44533㎡。有教职工18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共有52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635人(全日制学生1752人,非全日制学生1883人)。开设了农业机械、模具制造、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等工科类专业,计算机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广告设计、学前教育等现代服务类专业,农作物种植、农村经济管理等农林类专业和陶瓷工程、陶瓷机械、陶瓷材料等陶瓷类专业,建立了完备的专业结构体系。几年来,学校通过整合资源、转变办学思路,拓宽办学渠道,提升了办学水平,提高了育人质量,夯实了发展基础,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 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职教影响大提升

湘东区委区政府历任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始终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促进了全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1、认识到位,站位高远。区委、区政府站在落实“科教兴区”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到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区政府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区发改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倾斜,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2、政府统筹,协调发展。成立了由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和企业参与的湘东职教集团。优化和整合区域职教资源,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解决职教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区委中心学习组每年安排全区领导干部进行一次职业教育专题学习;规定每年6月为职业教育宣传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区电视台开辟“职教之窗”专栏,每天黄金时段播放专题片;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3、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调研、指导工作。针对学校校区多而散的问题,研究并实施了《学校校区扩建工程》,按照“高起点、有特色、保质量”要求来建设好新校区。针对学校专业师资不足问题,每年组织招聘了部分专业教师,教师队伍补充了血液、增添了活力、改变了结构。针对学校招生难问题,区教育局制定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方案,召开各种会议,下达分配指标,对各乡镇初级中学进行考评,采取很多行之有效办法来确保职业教育招生完成任务。

(二)加大投入,办学条件大改善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上期投入30万元改造装修下埠校区老教学楼;2013年下期投入400万元兴建学生专业实训大楼;2014投入900万元对湘东新校区进行扩建,完成了征地拆迁,使新校区面积达90亩;2015年投入800万元启动新校区师生公寓、实训大楼、综合大楼等主体工程建设。

2.努力改善教学设施。2013年投入280万元建设数字校园和网络校园;投入90万元建设学前教育和电工电子、酒店管理三个专业实训教室;2014年投入550万元采购实训教学设备,打造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和机械模具制造类专业实训工厂。

3.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近三年共争取省、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达2000万元,其中2013年争取资金达1400余万元,2014年争取省项目资金550万元。

(三)与时俱进,内部管理大改革

1.改善校务管理。民主选拔中层干部,实施专业组、部门工作双向考评的末位淘汰制度,激发了工作热情。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加强教职工绩效考核,奖优罚劣,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2.强化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实行SCR的公司管理模式,班主任为董事长、班长为总经理、班委成员为部门经理、学生为员工,让学生像上班一样上学,提前进入职业化状态,从而能快速适应职场,全真模拟企业“7S”管理,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职场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3.加强教学管理。采取全新的TEC教学方法,即实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索、交流、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弹性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构建了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教法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4.注重养成教育。大力推行树德、铸魂、固本、育人的德育工作,学习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尊师孝亲”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说话文明,规范礼仪,找回自信。现在校园里懂孝道、知礼仪、讲文明已蔚然成风。

(四)创造特色,专业建设大突破

1.对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淘汰落后专业,扩大学前教育、机械模具等市场紧俏专业招生规模。农业机械、酒店管理、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等逐步成为省级精品专业。

2.对接职业标准设置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模块化,推进模块式一体化流程教学法。实施对平面广告设计、机械模具,电子电工等专业的精品课程开发,开发校本教材。

3.对接生产现场设置教学环境。实行小班制现场教学,把工厂搬进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和田间地头。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了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创办了校内实训工厂和实训车间,有利于学生熟悉生产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4.对接岗位标准转换教学角色。学生对接员工,上课就是上班;教师对接工人师傅,实施“师带徒”教学;通过转岗转型培训、下企业锻炼、高校进修等途径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5.对接竞赛标准提升教学效果。组建市赛、省赛队伍,强化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实践实战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6.对接企业需求设置培养目标。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打造超市化人才基地,与各合作企业共同开办了陶瓷、财务与酒店管理、电子电工、机械模具等企业“冠名班”“订单班”。并与合作企业开展专业共建,打造了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和就业安置等合作平台。

(五)真抓实干,办学质量大提高

1.培训工作成绩喜人。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等民生培训和全区教师培训年均人数5000人以上,培训范围广、人数多、专业种类全、培训效果突出。 2.成人教育硕果累累。电大、函授班年均招生在280人以上。与区委农工部联合举办农村经济管理大专班200余人。与江西师范大学合办教育管理研究生班33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南昌理工大学开展中高职学校对接,输送学生100余人。

3.技能鉴定如火如荼。三年来为全区各类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核2000余人,为陶瓷产业基地企业200多名员工颁发了电工、机修钳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4.育人质量显著提升。几年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96%以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人才。连续三年学生参加全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每年有20几位同学代表萍乡市参加省技能竞赛,有很多同学获个人

一、

二、三等奖,其中2013年获得省技能竞赛优胜单位奖。

几年来,学校获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安全文明校园”、省、“师德师风先进示范校”、省“第一批中职达标学校”等一系列荣誉。

三 主要问题

(一)社会认识不够。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深远,很多家庭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与认识上的误区,使职业教育招生困难。

(二)实训设施不全。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实训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影响教学有序进行。

(三)专业师资不精。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紧缺,制约教学教研水平提高。

(四)办学规模不大。校区布局分散,管理成本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湘东校区扩建工程刻不容缓。

(五)办学经费不足。由于学校底子薄、债务重,加上近几年来基础设施投入多、教师“五险一金”和绩效工资部分由学校负担,致使学校办学经费紧张。

四 努力方向

(一)打造三个校园。即打造和谐校园、魅力校园、成功校园。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和创业教育,突出特色办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毕业生自我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

(二)推进三项工程。即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精品专业建设工程、学校校区扩建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强力推进校园主体工程建设,按照“高标准、有特色、保质量”的要求建设好新校区。强化专业建设,打造省级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提升办学水平,树立职业教育品牌形象。

(三)坚持三类改革。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利益分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职员工利益的合理分配。

(四)实现三个提高。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师生幸福指数。进一步加强与工业园区企业有效对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培养多种实用人才。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各类民生培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建校办经济实体,开源节流,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五 几点建议

(一)为确保中职学校生源数量,做好招生管理工作,建议市县(区)政府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保证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二)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统筹区域内相关企业和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突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推动作用,企业应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建立由行业、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建议市政府每年对县区政府进行一次教育督导评估,要求县区政府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并在城市教育附加费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改善办学条件。

(四)增加中职学校办学自主权,允许学校进行内部体制改革(人事与利益分配)、创办经济实体,从事三产经营活动、在编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实行教职工工资总额包干、允许自主招聘专业教师。

第二篇:富宁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韦思亮

(2011年3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富宁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富宁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1.72平方公里,呈“一园三区”结构,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和普阳煤化工区组成。

(一)园区规划情况。富宁县于2009年7月委托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富宁县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初规划面积为12.62平方公里,主要分板仑冶金建材片区和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该《规划》及可研报告于2010年1月21日通过州级专家评审。为扩展发展空间,我县于2010年7月再次对《规划》进行了第二次修编,增加板仑片区那谢矿业循环经济加工区片区的3.1平方公里。近期将对普阳煤化工区的6平方公里进行规划,总面积达21.72平方公里。

(二)企业入园情况。截止2010年底,进驻工业园区的企业有:永鑫糖业有限公司投资5.1亿元,建成日产处理6000吨甘蔗糖厂;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产3000

— 1—

吨精制茶油加工厂;双富食用油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年产茶油750吨的茶油加工厂;云南富州水泥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天宝矿业有限公司、新源矿业有限公司、博奥矿业有限公司铁精粉生产等。2010年,园区工业企业总实现工业总产值1. 2亿元,工业增加值0.4亿元,销售收入1.4亿元,利润0.2亿元,上交税金0.2亿元,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富宁县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已累计投入2500万元,建成一条长1.33公里、宽12米的进园区二级公路的基础和一座长83米、宽15米、高10米的混凝土T形桥梁,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修通。园区内企业自建标准厂房5.45万平方米。其他两个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未启动。

二、采取的措施

(一)注重规划,谋求发展。富宁县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2009年委托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12.6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为园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为拓展工业园区发展空间,我县于2010年7月再次委托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对《规划》进行修编,将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2.62平方公里增加为15.72平方公里,结合富宁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近期富宁县将对规划进行第三次修编,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 — 2—

扩展到21.72平方公里,呈“一园三区”结构,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和普阳煤化工加工区组成。

(二)加大招商引资,吸引项目入园。围绕园区产业布局,把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重心转移到园区项目的“落户”上,结合我县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入省内外大型企业进驻园区,促进园区建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引进企业有14户,已投产6户,正在建设3户,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5户。协议投资计划22亿元,已投资7.8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县拟引进的项目有:云天化集团年产60万吨电石、30万吨PVC及30万吨烧碱项目,州煤业公司投资13亿元,年耗煤70万吨,年产30万吨合成氨、10万吨硫氨、10万吨碳氨、26万吨尿素、3万吨精甲醇等项目,昆钢铁合金公司年产20万吨还原铁和10万吨铁合金项目,云南大山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10万立方中高密度纤维板和8万立方胶合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年产20万吨石头纸等重大工业项目。

(三)强化服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对园区内的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明确领导及相关部门职责,对重点工业项目进行跟踪问效,协助业主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协调帮助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重点工业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精制茶油第一期工程于2010年1月9日竣工投产;永鑫糖业有限公司日产处理6000吨甘蔗糖厂于2010年12月26日正式竣工。

(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积极向上级申报园区基础设

— 3—

施建设资金项目,帮助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等向上申报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申报补助资金达1045.6万元。2010年,富宁县工业园区获得到省级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00万,100万元资金已全部用于园区道路的建设。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用地难。一是受土地占补平衡指标的限制,建设用地报批困难,加之从土地调规到审批为建设用地报批手续繁琐,审批时最快需半年以上,制约着工业项目的实施。二是土地征收成本高。我县工业园区规划用地大部分是高产水田,补偿费用高,加之征收失地农民保障金,致使土地征收成本不断提高。三是工业用地场地平整费用高。我县境内山高坡陡,山区面积占96%,平地和坝子极少,工业用地需开挖山体进行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大,导致工业用地场地平整费用高。

(二)园区建设融资难。首先,地方财政资金困难,难以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仅靠向上级争取有限的补助资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以保障;其次,目前工业园区属于空壳子园区,抵押物缺乏,获取银行贷款难,融资困难。

(三)基础设施建设难。由于缺乏资金,我县园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当滞后,特别是板仑片区基础设施严 — 4—

重空白,而归朝片区则采取企业建到哪里基础设施修到哪里的办法,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

(四)落实优惠政策难。工业园区如果没有吸引企业入园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再好再大的规划都等于零。而目前我县欠缺的就是工业园区吸引客商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企业综合考察各地园区优惠政策和区位条件后,对进入我县园区发展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大型企业到我县发展。

(五)协调服务难。园区的协调领导小组以及管委会等相应的机构未设臵,园区管理建设发展的制度未制定,严重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出台《富宁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办法》。明确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目标、机构及相关责任,以指导全县园区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二)组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成立富宁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国土、财政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建设、环保、国土、交通、财政、水务、林业、农业和经济商务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组员的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工业园区建设和相关事务管理。二是组建工业园区管委会,代表县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管委会按副县级

— 5—

建制。同时成立成立富宁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同时成立管委会党工委,负责园区的党组织工作。三是组建富宁特色工业园区投资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收回富宁县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资产注入作为公司的注册资本。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园区建设。一是以富宁特色工业园区投资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园区土地征用、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利息由县财政承担。二是县财政预算安排注入。每年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直接注入。三是工业园区配套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的出让收入,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及省、州、县级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土地、道路、标准厂房等各种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四是园区内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全额返还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五是通过国有战略投资者资本注入、国有资产抵押贷款注入、民间资本投入以及其他资本注入包括工业园区外的一些国有资产注入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建设。

(三)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富宁特色工业园区主要由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普阳煤化工加工区三片区组成,目前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规划已完成并通过州级评审,普阳煤化工加工区规划尚未编制,须尽快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编制并上报评审。

(四)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园区建设必 — 6—

须要有足够吸引企业入园的政策,才能使企业落户园区。为此,我县将针对富宁工业园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特别是要从土地价格、各种收费、税收返还等方面考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列入优惠政策的倾斜的重点对象,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园区,增加城镇人口。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零地价。

(五)尽快筹集资金启动板仑那谢冶金加工区进区道路建设,至少修通毛路,以便昆钢铁合金公司年产10万吨铁合金、20万吨还原铁项目、富宁金源铁合金公司18万吨铁合金、花甲锰粉厂5万吨铁合金技改等项目进场动工建设以及水处理厂、供电专线、通信等。

五、恳请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扶持。我县地方财政资金困难,难以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望州政府给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补助。

二是将富宁特色工业园区纳入省级管理。富宁县资源丰富,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恳请州政府将富宁工业园区向上申报纳入省级管理,争取省级资金扶持,加快园区发展。

— 7—

第三篇: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园区,20*年,分别被省发改委、省经贸委授予“全省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同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资源节约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园区现有入园企业84家,20*年,新增入园项目23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3个,投资5000万元—1亿元的8个,投资500万

元—5000万元的12个。已初步形成塑料制品、医药化工、绿色建材、环保造纸、汽摩配件加工和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雏形。

今年以来,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负重拼搏,迎难而进,着重抓好园区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项目跟踪服务,加强企业生产调度,完善园区管理制度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6月底,市政协召开二届三次常务会,专题协商工业园区如何在赶超发展中担当重任,我园被推荐在会上作典型发言。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1-10月,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1*.7%;税收2527万元,同比增长117.6%;新增就业1*8人。同时,主要支柱产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72.5%;上交税金332万元,同比增长79.6%。环保造纸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38.5%;上交税金218.8万元,同比增长142.5%。医药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24.7%;上交税金369.5万元,同比增长121.2%。绿色建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17.5%;上交税金252.2万元,同比增长183.1%。

(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委、县政府对园区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年初实行了县领导“六个一”工作责任制,每个项目分别确定了挂点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实施负责人,对项目实施进行跟踪服务;各级领导,尤其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亲自调度、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强有力的高位推动,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富旺金属、瑞升铜业、新华彩印、旭阳米业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华庆塑业、亿嘉铜业、华腾工艺、雪狼鞋业、志达塑业、诚华实业、万建建材、金箭电池、三和化工(二期)等一批项目,年前可竣工投产;万胜塑业、鑫丰实业、志鹰铁件、非木国际、永鸿建材等一批项目,预计明年1月底前竣工投产。

(三)产业集聚呈现新亮点。今年以来,一批投资规模较大、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相继落户园区。尤其可喜的是,其中半数以上项目是已有支柱产业项目或以产业组团形式落户。一是塑料产业新添4个项目并已开工,提升了园区塑料制品产品档次,延伸了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了塑料制品产业。4个项目竣工投产后,塑料产业年销售收入可新增2亿元以上,上交税金新增700万元以上。二是6个金属加工项目入园开工,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上交税金2000万元以上。三是汽摩配件加工成为园区新兴产业。立伟轻工、瑞祥机车、瑞泰机车等项目组团落户园区。特别是立伟轻工,投资达1.5亿元,规模大,潜力大,是汽摩配件加工行业龙头企业。四是投资2亿元的雅风竹业开工建设。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2亿元,实现税金1600万元,又是一家毛竹精加工资源节约型环保企业,将充分循环利用毛竹资源,进一步促进园区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做精做强。

(四)平台建设有了新变化。今年1-10月,园区新增征地面积550亩,新增开发面积87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2000万元。加快了丰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了丰厚小区项目承接能力。丰厚小区一期平台项目已基本填满,丰厚小区二期平台完成了路网设计和土方量平衡设计,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土方工程施工队伍,总面积640亩,现已平整320余亩;工业大道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施工引道、排水沟、路灯等附属工程,计划本月底工程可竣工;丰厚大道已完成260米砼路面浇筑,正在加紧对东西两侧已开挖路基的碾压平整,砼路面浇筑本月底可完成,排水、人行道、路灯等附属工程预计12月底前全面完工;完成了丰厚小区简易临时排水工程,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对工业大道东、西二侧排洪沟进行设计;完成了丰厚小区供电专线架设,变电站站址已平整;完成了丰厚小区水厂工程设计和专家技术论证,约4km供水主管网已开工建设,计划20*年元月底通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产业招商,实现产业聚集,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几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坚持“找准区域优势,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招商重点,承接梯度转移”的原则,结合产业基础,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布局,凸现板块特色经济,促成抱团发展。形成了以环保造纸为主的六里铺工业小区;以塑料生产和竹木加工为主的潭坊工业小区;以金属加工和汽摩配件加工为主的丰厚工业小区。二是强化产业扶持。大力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战略,扶持壮大塑料、环保造纸、绿色建材、医药化工、金属加工和汽摩配件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今年围绕着这六大支柱产业,引进了志远塑业、永兴实业、雅风竹业、瑞升金属和立伟轻工等一

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三是强化产业配套。在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在积极引导企业寻求产业配套发展同时,我们主动外出,围绕上下游产业重点开展招商,完善产业配套,加速支柱产业快速裂变,扩张经济总量,降低企业成本。如在塑料产业方面,引进了金丰创业园和程亮塑料两个生产塑料粒子的项目,这两个项目入园落户,有效的提升了园区塑料制品产品档次,延伸了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塑料产业;如在发展汽摩配件加工产业方面,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电镀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向上申请建立江西省汽摩配件生产基地,既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又利于吸引、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如为使雅风竹业尽快落地生根并能枝繁叶茂,我们出台了《关于发展毛竹产业的意见》,促进工、农产业结合,形成产业链条。四是强化企业联合。对园区内小型竹木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大客商对其捆绑收购,壮大绿色建材行业。如诚华实业;引进电镀行业,作为金属加工与汽摩配件加工行业的中间枢纽,使两大产业达到联合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的目的。五是强化产业技术含量。我们鼓励、扶持现有企业引进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展富有成效的技术改革活动,使企业达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对“龙头”企业,每年由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今年三和医药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如奥美拉唑等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并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弘泰纸业对厂区内两个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企业产量翻番;华南板材新上两条高性能生产线,产值倍增;新引进的永兴实业、立伟轻工等一批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发展后劲十分喜人。

(二)环境招商,营造亲商好环境,留住客商。环境是招商的根本。一直以来,始终把整治环境,优化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给予优厚的政策环境。我们着眼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做到能放宽的政策坚决放宽,能优惠的政策坚决优惠,能办到的事情坚决办好。围绕客商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在企业税赋、融资、用工等方面做足文章。如税赋方面,我们对塑料、造纸、毛竹加工等行业,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座谈,确定合理税赋,只要企业税率在控制线以上,税务部门将“零打扰”。如融资方面,20*年,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动作,成立了宜黄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例会制度,并将金融工作支持工业发展作为核心课题研讨;建立了政银企业洽谈制度,上半年召开的首届银企洽谈会,就有13家企业与各商业银行签订1.22亿元贷款和5000万元票据贴现意向合同,并推荐7家企业参加市银企洽谈会,签订4400万元贷款合同;启动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贷款打造信用名片,让中小企业更多、更快、更好地从银行获得贷款与融资机会。如用工方面,我们建立了企业用工台帐,实现企业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二是整治投资环境。召开“优化投资环境征求意见会”,与客商沟通,倾听客商心声。每半年开展一次优化投资环境测评活动,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现有的客商企业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客商排忧解难,做到每个客商企业有具体服务单位,每个客商企业都有一名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县主要领导还多次到客商企业现场办公,亲自出面为客商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以商招商,爱护现有客商,降低招商成本。目前在宜投资客商已有400余名,他们是我县优化环境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我县投资环境的评价员。为此,全县上下一如既往的对客商高看一格、厚爱一分,不仅给予他们强大的政策支持、措施支持,同时在他们的生活上,也深加关心关怀。每年组织客商进行体检;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县领导都积极走访企业,送去县委、县政府对客企的慰问和关怀。细心的呵护,使在客商由投资环境受益者变成了投资环境宣传员,成为我县对外招商的耳目喉舌,他们主动帮我们邀客商,组织对外推介会;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客商高度评价,达到了“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事达塑业的岑礼余先生介绍自己的弟弟岑礼美,新建志远塑业;弘泰纸业老总方隽云介绍香港朋友郑凯丹,成立永兴实业;华瑞塑业董事长陈万胜介绍自己朋友李邦法,创办瑞升金属……

此外,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五个注重:一是注重营造工业发展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通过多方争取,确立了相对比较优惠的工业用电价格,并以此实施以电招商、以电安商;二是注重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注重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之间,科学规划、不相冲突;四是注重工业用工与劳动力资源的关系,确保了园区用工需要;五是注重工业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发建设中的丰厚小区平台征用的都是荒山丘陵,工业用地不占基本农田。

第四篇:工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东港镇工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2005年3月15日)

东港镇工业区合并成立于2004年4月,由原港下镇蠡国工业区A区、B区和原东湖塘镇阳光园区组团构建而成。2001年,工业区以原港下工业区为主体模块,经无锡市批准,由上海同济大学主持规划、设计,辖区控制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启动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目前,东港镇工业区在内部管理上实行“合署办公、派驻管理”的模式,在开发建设上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实现“七通一平”(通路、通电、通讯、通网络、通给水、通排水、通排污、土地平整)。2004年,工业区实现合同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一、经济发展情况

1、2004年总体情况。

一是经济总量攀升。2004年,东港镇工业区新增入园企业23家,新增注册资本3400万元,总投资4亿元,其中区域外投资企业11家,占48%;注册资本1562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46%;外资企业5家,其中独资公司2家,合资公司3家;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新增厂房面积5万平方米;2004年,工业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3亿元,其中,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完成销售3.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66%。到目前为止,工业区累计引进企业103家,独资公司4家,合资公司7家,累计合同利用土地2138亩,开发厂房340000平方米。

二是基础建设扩容。2004年,工业区新增基础设施投资450多万元,开工增建道路1.8公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8000万元,全面建设启动科技创业园,规划开发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平整土地500亩;复耕土地200多亩;新增绿化面积60000平方米;积极争取上级电力主管部门电力设施改造扶持资金400万元,顺利实施3.5万伏线路改道,新架设1万伏主电力线路两条。

三是科技创新加快。其中明江特邦化纤有限公司采用东南大学最新技术,开发生产60D高档民用纺丝产品;无锡奥飞斯商用地毯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申报国家实用专利,今年销售预计可达5000万元;无锡斯贝尔磁性有限公司成立了江苏省磁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成立了表面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加快产品的研发和革新;总投资4600万元的无锡亚亨车辆配件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捷安特赛车及汽车零部件,年内产出将达6000万元。

2、2005年发展规划。

(1)经济指标方面:新增引进企业10家,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现投入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开工项目单项投资超千万元企业10家,外贸供货额1.5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8亿元,新增3亿元。

(2)载体建设方面:新增投入1200万元;完成道路建设5公里;全面沟通创业园生产区和配套区的通讯、供水、排污等地下沟网;主体道路新增绿化面积30000平方米;复耕土地300亩;摊铺道路9.75万平方米;开发建设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面完成新规划工业区的详细编制论证工作,启动工业区整体形象设计工作。

(3)主要措施:

一是积极推动“以企引商”。积极倡导“以企引商” 、“以贸引商”。2005年,工业区将通过项目普查,对有意向通过引进资本、技术、装备、管理和人才来实现产业升级的重点企业,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整合,通过项目说明书、项目说明会、项目洽谈会等形式,组团对外推介。与此同时,以现有企业资源、配套资源和产业布局为依据,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层面,客观分析现有产业链,补足缺位链、延伸潜力链、锻造新生链,加快产业链的联动性、一体性和渗透性建设,加快工业区企业经济质量和规模的升级与增长。

二是加快培育企业梯队。2005年,工业区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要争取达到38家,比2004年新增20家。其中,无锡斯贝尔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要力争跨入年销售超亿元企业的行列;无锡中欣塑料有限公司、无锡亚亨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无锡钢腾特种型钢有限公司、无锡奥飞斯商用地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年销售要力争达到或超过5000万元;工业区同时将培育和扶持年销售3000-5000万元企业8家,年销售1000-3000万元企业15家,年销售500-1000万元企业 10家,促使工业区企业梯队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三是加快调整产业布局。紧紧瞄准“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这一产业升级“至高点”,做实轻纺、电子等传统板块,做大机电一体化、车辆配件等潜力板块,做亮电子新材料及IT产业配套等新兴板块,加速企业产品的更新和转型。同时加快规划清晰的、配套作用显现的商业板块,适时引进物流企业,加快工业区创业园的生活配套区的建设,丰富工业区的产业配套功能。

四是加快科技进步创新。鼓励企业通过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深度联姻,附之于有效的成果分享机制,争取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用好成果,加快企业产品从中低技术含量、中低附加值含量向中高档次的结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挂钩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抓好专利申报工作,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的开发和实施,善于“借力升级”、“搭车上市”,力争在企业用地、项目立项、资金、政策取得等要素环节得到实惠和便利;鼓励开发新产品,特别是科技新产品,增加国产设备进项部分抵扣应纳所得额。

五是加快投资质量监控。从2005年开始,进入工业区投资的企业要求外资企业投入不低于25万美元/亩,内资企业不低于200万元/亩;凡今年入园的新建项目,产出强度不得少于年开票销售300万元/亩;对于总投入在15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不直接供地,引导进入标准厂房;同时实施土地出让最低保护价,对未达到投入产出指标的企业,工业区将在用地价格上按比例浮动;严格限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工业区创业。对2004年前入驻工业区的现有项目实行经济目标达标考核,至2006年两年时间内亩均投入(购地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不得低于180万元,亩均年开票销售不得低于25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注册额不得低于100万美元(含100万美元),对在规定期限内尚未达标的企业,工业区将取消所有税费扶持政策。

二、支部建设情况

1、基本情况。

目前,东港镇工业区共设有东港镇工业区党支部和五星园区党支部2个,企业独立支部3个(艾西蒙、中欣、利佳)。党员管理采用“属地原则、分块管理”的模式,对属于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的党员由东港镇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党支部管理,对属于工业区企业的党员(原港下工业区A、B一块)由五星园区党支部管理,原阳光园区企业党员由东港镇东湖塘经贸服务站下设私企一支部、私企二支部管理。

2004年12月,东港镇工业区党支部委员会由原里国、阳光两园区党支部合并设立而成。目前,支部共有党员11名,干部党员比例占64%。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支部副书记1名,支委委员5名,党务干部1名,党员积子4人,预备党员1名。

五星园区党支部现有党员24名,业主党员14名,占58%。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支委委员3名,党务干部1名,党员积子2人。

2、基本特征

一是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坚持通过专向学习、主题教育、自学等形式,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落实“三会一课”规定,坚持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会、小组会,上好党课,每年召开支委会10次以上;严格按规范和执行程序收缴党费;积极发展党员。

二是党员活动有声有色。⑴高度重视做好一年一度的党训工作。冬季党训做到党员参训面广、参训时间长、参训效果好;⑵认真开展年度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足额订购《党员生活》等党刊党报,供党员干部自学,及时发布党建信息,丰富党员的业余生活;⑶积极开展“两个率先”等主题教育活动,并响应党委的号召,开展“人道万人捐”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社会献爱心;⑷按时开展党员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了解党员的工作生活需求和思路动态,采纳有益建议,努力为党员办实事。

三是廉正建设注重实效。近年来,工业区党支部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实施意见和细则,对实施细则规定的有关项目均予以长期公布;定期召开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会议,了解党员干部的反馈意见,确保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创建部门新风;对工程建设等重大项目,坚持公开招标,透明办公;同时,党支部坚持实行民主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等有关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发挥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等其它监督渠道的作用,建立廉政、勤政、清明的优良党风。

3、困难和不足

一是管辖范围有所偏大。并镇后,工业区的辖区范围迅速扩大,目前三大模块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党员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是支部党员比较松散。目前,工业区党员除管理委员会的党员比较集中外,企业党员基本处于分散状态,由于企业党员比较注重工作性,因此,党员活动的组织比较困难,支部与企业的联系还比较少。

三是党员活动比较单一。目前,工业区支部党员活动的内涵、动向和目标比较单一,活动内容也比较单调,党员的主动参与程度还不够高,尚未同工业区经济活动普遍联系起来。

4、几点建议

(1)合理撤并松散型支部。从地域情况来看,东港镇工业区党支部和五星园区支部的管辖区域已基本融合在一起,从方便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对现有两支部进行调整组合,如采用总支和分支的组织模式,实现网络化管理。

(2)有针对性的建立企业支部。根据工业区的实际情况,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工业区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在逐年不断扩大。鉴于企业党员数量增减频繁和流动性较强的特征,建议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对有一定经济规模和党员规模的企业,设置企业独立支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企业党员管理,还便于增强企业同职工的联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实行属地管理和工作地管理相结合。目前,工业区支部客观存在党员身在单位,组织关系却在异地的“两地分离”现象。因此,工业区党员管理可采取属地管理和工作地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设有企业的支部企业党员,实行工作地管理;对未设有企业支部的企业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同时,赋予党员和支部一定的双向选择权。

第五篇:勐腊县口岸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一、口岸发展基本情况

勐腊县是云南省最南端,地处东经101°06′—101°50′,北纬21°08′—22°25′。西北部与景洪市连接,北部与江城县毗邻,东南部与老挝接壤,西面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其中:中挝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国土面积7084平方公里。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勐腊为对外开放地区,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东南亚”经济发展战略重要通道桥梁和窗口,是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前沿。辖区建有磨憨国家级一类口岸和关累港,以及勐满、曼庄两条重要陆路通道。有3条柏油路直通老挝北部三省省会。从关累码头顺江而下,可直抵老、缅、泰、柬、越等东南亚五国。

截止目前,全县口岸通道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43亿元。2010年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7.9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其中: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完成7.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其中进口1.33亿美元,同比增长57.7%;出口6.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1%;(2)完成边民互市2232万美元,同比增长0.8%;(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 1 1968万美元,同比增长0.2%。(4)口岸流量情况:口岸通道进出口货运量累计达75.40万吨,同比增长37.6%;其中进口货运量46.74万吨,同比增长55.5%;出口货运量28.65万吨,同比增长15.9%;出入境人员99.4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其中入境人员49.77万人次;出境人员49.65万人次;出入境车船29.64万辆(艘)次,同比增长37.1%;其中入境车船13.82万辆(艘)次;出境车船15.82万辆(艘)次。2011年1月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5609.69万美元,同比下降30.3%。其中: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完成5275.49万美元,同比下降31.7%;其中进口1008.09万美元,同比下降15.8%;出口4267.4万美元,同比下降34.6%;(2)完成边民互市244万美元,同比增长0.2%;(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90.2万美元,同比持平。

二、勐腊县口岸及主要通道建设情况

(一)关累码头建设基本情况

关累码头位于澜沧江与上湄公河结合部,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南与老挝陆路相连,是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各国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港”,全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是目前我国与缅、老、泰进行经贸交流的重要水路通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现已完成《关累码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码头开发分“三区”规划建设。一区以物流、商贸、教育卫生、宾馆酒店、生活服务、娱乐设施 2 为主;二区以船舶修造、集装箱码头、旅游服务、仓储为主;三区充分利用沿江滩涂、怪石、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以观光、休闲、娱乐等沿江旅游景点建设为主。目前,查验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已建成,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已达3.1亿元。2010年关累码头完成进出口货值17525.71万美元,其中进口3481.37万美元,出口14044.35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34225吨,其中进口43216吨,出口91009吨;出入境船舶5278艘次,其中入境2675艘次,出境2603艘次;人员出入境30502人次,其中入境15043人次,出境15459人次。

(二)勐满通道建设基本情况

勐满镇位于勐腊县西南部,东与尚勇镇相连,西、北与勐捧镇毗邻,南与老挝接壤。全镇土地面积403公里,国境线长42公里,曼邦公路由北向南穿镇而过直通老挝南塔省。镇政府所在地景龙,距县城53公里,距国境线12公里,距老挝南塔省勐新县24公里,距老挝湄公河班相果口岸94公里,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自然口岸。居住着傣、哈尼、汉、瑶、克木等13种民族。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开发建设勐满边境口岸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帮助下,目前投入400万元建成“一关两检”办公用房; 投资50万元完成了勐满查验货场的场地平整、排水沟、围墙等项目,现已投入使用;投入50万元完成勐满通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勐满通道规划建设范围约为3.06平方公里。规划分为

3 三个功能区,即替代种植项下返销农副产品加工和仓储区范围约1平公里,以替代种植项下返销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服务为主;行政办公和查验功能区范围约1平方公里,以政府行政办公、联检部门办公和货物、人员、车辆出入境查验为主;社会生活和贸易区范围约1.06平方公里,以贸易、吃、住、行、娱乐为一体的服务设施等为主)。截止目前,勐满通道有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商务、运政等相关口岸管理职能部门进驻开展工作,已能正常开展边民互市贸易活动。2010年勐满通道完成进出口货值1371.55万美元,其中进口1232.73万美元,出口138.81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61436.43吨,其中进口159394.69吨,出口2041.74吨;出入境交通工具87708辆次,其中入境43560辆次,出境44148辆次;人员出入境194108人次,其中入境96992人次,出境97116人次。

(三)曼庄通道基本情况 曼庄隶属尚勇镇,位于勐腊县东南部,地处北纬21º10′—21º26′,东经101º27′—101º41′之间,东与老挝接壤,南与磨憨边境贸易区相连,西邻勐满镇,北接勐腊镇,曼庄是尚勇镇的一个村民委员会,辖曼庄、曼赛等1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人口相对较为集中的村委会。曼庄是我县通往老挝丰沙里省的重要通道。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曼庄通道的投入,开通了勐腊至丰沙里的国际客运旅游专线,昆曼大通道专为曼庄口岸开设了专门通道口。投资80万元完成

4 边检、检验检疫和运政等部门营房,是我县与老挝丰沙里省开展商贸活动的唯一通道。2008年建设改造曼庄至老挝南克星17公里的四级沥青路面,现已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交通现状,为曼庄口岸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曼庄通道完成进出口货值711.09万美元,其中进口691.82万美元;出口19.27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77082.18吨,其中进口7687.14吨,出口208.04吨;出入境交通工具15443辆次,其中入境8183辆次,出境7260辆次;人员出入境49989人次,其中入境26767人次,出境23222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由于与相邻各国间没有建立货物和旅游道路运输框架协议,货物道路运输通而不畅,急需解决与老挝和泰国签订货物和旅游道路运输框架协议,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在经济技术合作和边境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二)近几年来,在中老两国政府的扶持下,我县与老挝北部省份在境外替代种植发展产业上、投资办厂、劳务输出、贸易发展、教育合作、农业技术推广、电力建设、林、矿产品开发、旅游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为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更好地促进勐腊县与老北省份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替代种植工作,建议上级部门加强与老北省份的县之间的沟通和建立会晤机制,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三)目前开展替代种植人员出入境备案申报工作,审批时限长,手续烦琐,不利于开展替代种植业;特别是针对常住人口或是企业法人持有的通行证有限时限过短(3个月或半年),建议对于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的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办理特殊有效证件的通行证。

(四)我县关累码头、勐满和曼庄等边境通道尚未批准边民互市点(场),以及受互市商品目录限制,故对地方促进作用不明显。希望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关累码头、勐满和曼庄通道三个边民互市点。并增加开展边民互市商品的品种,如新增替代农副产品、稻谷、玉米、香蕉、西瓜、花生、黄豆、芝麻、蓖麻以及农资器具等商品品种。

(五)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将给勐腊对外开放带来重大机遇,要抢抓这一发展机遇,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县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通道查验设施建设未完善,急需加大口岸和通道通关基础设施建设,现需继续加大关累码头、勐满、曼庄、新民通道的公路、查验设施、仓储、物流、金融等设施建设。我县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共需要3亿元,建议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着重抓好勐满通道、曼庄总体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争取通道建设项目尽快实施。

(二)多方多渠道争取口岸(通道)项目建设资金,进

6 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口岸(通道)服务功能,为推动边境贸易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开通绿色旅游通道,加强与周边各国的旅游合作,大力发展跨境旅游,提升边境口岸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与老挝北部各省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

勐腊县经济和商务局

二0一一年三月八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雨水泵房施工方案大全下一篇:运输车辆管理工作方案